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18?武汉)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

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

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可解答此题。

3. (2018?武汉)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时是有方向性的

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

【分析】(1)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一次能源,需要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来获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2)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

(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4)在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

A、电能需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叫做二次能源,故A正确;

B、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故B 正确;

C、内能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不能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总是具有方向性,故C错误;

D、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在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见题型

4.(2018?武汉)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橡皮膜会向外凸。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于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剧B.内能会增大C.质量会不变D.压强会减小

【分析】(1)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越快;

(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

(3)瓶内空气膨胀,体积增大,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解答】解:

(1)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所以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此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快,压强会增大,故AB正确,D错误;

(2)瓶内空气膨胀,体积增大,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C正确。

故选:D。

【点评】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相对来说,气体体积受温度的影响更明显。

5.(2018?武汉)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要做这项研究,可选取如图中的两个实验是()

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丙D.丙与丁

【分析】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需使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大小不同。

【解答】解: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大小不同,可将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研究中,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这也是初中物理学中最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同时,实验中依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6.(2018?武汉)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答】解:

A、标枪投掷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标枪具有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缘故,故A错误;

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而不是锤柄的惯性,故B错误;

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窗帘运动时,浮尘由于惯性将保持静止状态,脱离窗帘,是利用浮灰的惯性,故C错误;

D、泼水时,盆和水是运动的,当盆受力静止时,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被泼出,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实验通过受压面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①实验中,物体对受压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①正确;

②根据转换法,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②正确;

③甲、乙两次实验,受力面积不同而压力相同,故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③错误;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还要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故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乙图中的对比,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8.(2018?武汉)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分析】(1)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分析答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浮=G﹣F拉列出方程可求得物体A的体积,然后可求得其密度;

(2)先求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根据F浮=G﹣F拉可得A在乙中的拉力;

(3)A在乙中的拉力与丙中比较可得结论;

(4)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G﹣F浮﹣F拉可求。

【解答】解:

A、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

由F浮=G﹣F拉可得,

F浮=ρ盐水g V排,

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物,则:

ρ盐水gV排=G﹣F拉,

V排=V物=,

将ρ盐水=1.2×103kg/m3、G=4N、F拉=2.8N代入上式可得:

V排=V物=1×10﹣4m3,

物体A的质量m===0.4kg,

物体A的密度ρ===4×103kg/m3,故A错误;

B、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G﹣F浮水=4N﹣1N=3N,故B错误;

C、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3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3N﹣2.8N=0.2N,

故C错误;

D、由甲、丙,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支=G

﹣F浮﹣F丁拉=4N﹣1.2N﹣2.5N=0.3N,故压力为0.3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即可正确解题,同时考查了浮力的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同时,要能够熟练变形应用。

9.(2018?武汉)如图所示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分析】根据实物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由各选项电路图得到正确答案。

【解答】解:由实物图可知,灯泡与电动机并联,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一个开关控制灯泡支路。

A、由实物图可知,灯泡与电动机并联,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一个开关控制电动机支路。与实物图不相符;

B、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一个开关控制灯泡支路,与实物图相符。

C、两个开关都在干路上同时控制灯泡和电铃,与实物图不相符。

D、两开关分别控制两支路,与实物图不相符。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注意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对应。

10(2018?武汉)一种试电笔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作用和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A.试电笔可用来测试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B.试电笔通常也用来检查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

C.使用时手指不能碰到金属笔卡

D.使用时人不会触电是因为试电笔氖管中的氖气不会导电

【分析】(1)试电笔的作用是区分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2)试电笔用来检查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

(3)用试电笔时,必须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

(4)用测电笔时,必须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试电笔的内部有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当人接触试电笔的笔尾金属体,人和测电笔是串联在电路中,如果两者串联在零线和大地之间,加在两者之间的电压是0V,氖管不发光;如果两者串联在火线和大地之间,加在两者之间的电压是220V,此时试电笔的阻值很大分担的电压很大,人体分担的电压很小,不会超过人体的安全电压,氖管发光,但是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解答】解:

A、试验电笔的作用是检验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不是测试物体带正电或负电,故A错误;

B、试电笔通常也用来检查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故B正确。

C、用试电笔时,必须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卡,故C错误

D、在试电笔的构造中,有一个1MΩ以上的高值电阻(比人体的电阻几千欧大得多),在使用试电笔测火线时,试电笔的高值电阻和人串联在火线和大地之间,加在两者之间的电压是220V,此时试电笔的高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很大,人体分担的电压很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氖管发光,人不会发生触电事故,不是因为试电笔氖管中的氖气不会导电,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试电笔的使用,记住使用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11.(2018?武汉)为了能自动记录跳绳的次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是一种光敏元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能记录AB间每一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2V,某一时段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端电压为6V时,跳绳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

B.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和R2的阻值相等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是R2的3倍

D.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

【分析】由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AB间电压为R2两端电压。由题知,射向R1的激光被挡时它的电阻变

化,由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结合图象分析射向R1的激光被挡和没挡时AB间电压以及两电阻的大小关系从而解题。

【解答】解:

由甲图电路知,R1与R2串联,AB间电压为R2两端电压。

(1)由题知,当射向R1的激光被挡时,R1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R1分得电压增大,R2分得电压减小,

由图象知,此时U2=U AB=2V,因为R1的电阻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即AB间电压为2V计数一次,故A错误;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即:=,

所以:R1=5R2,故B错误;

(2)当射向R1的激光没有被挡时,R1阻值变小,R1分得电压减小,R2分得电压增大,由图象知,此时,U2'=U AB'=6V,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即:=,

所以:R1'=R2,故C错误;

且R1=5R1',即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动态电路题,要能灵活运用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关键是根据电阻的变化,结合图象确定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

12.(2018?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

最右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1,再将滑片滑至最左端,有一只电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当开关S1和S3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滑至中点时,R3的功率增大了0.05W,且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当所有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2,两只电流表示数相差0.3A.已知P1:P2=2:1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2=5.4W B.U=12V C.U1=6V D.R2=20Ω

【分析】(1)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R2与R3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V1测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1测电路中的电流;再将滑片滑至最左端时,R2与R3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V1、V2均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1测电路中的电流,据此可知示数变化的电表为V2,并得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3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2)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P=表示出电路中的总功率P1;当所有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表示出电路的总功率P2,利用P1:P2=2:15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与R2的阻值关系;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结合两只电流表示数相差0.3A即可得出电源的电压和R2的阻值关系;当开关S1和S3闭合、S2断开时,R1与R3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2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片位于最右端和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I2R结合R3的功率变化即可求出R3的阻值,进一步求出R1和R2的阻值以及电源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U1的大小,最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P=求出P2的大小。

【解答】解:

(1)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再将滑片滑至最左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知,示数变化的电表为V2,且R2两端的电压U R2=U,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3两端的电压U R3=U,则U R2:U R3=1:4,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可得:

===,即R3=4R2﹣﹣﹣﹣﹣﹣﹣﹣①;

(2)当开关S1和S3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滑片位于中点时,等效电路图如图4所示;

当所有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5所示: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图1中,电路的总功率:

P1===,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所以,图5中,电路的总功率:

P2=+,

由P1:P2=2:15可得:

15P1=2P2,即15×=2×(+),

解得:R1=2R2﹣﹣﹣﹣﹣﹣﹣﹣﹣﹣②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图5中两只电流表示数相差0.3A,

所以,图5中,通过R1的电流:

I5=I﹣I4=0.3A,则==0.3A,即=0.6A﹣﹣﹣﹣﹣﹣③

图3中,电路中的电流:

I2====×=×0.6A=0.1A,

图4中,电路中的电流:

I3====×=×0.6A=0.15A,

因图4和图3相比较R3的功率增大了0.05W,

所以,由P=I2R可得:

P3′﹣P3=I32×R3﹣I22R3=(0.15A)2×R3﹣(0.1A)2×R3=0.05W,

解得:R3=40Ω,

代入①②③两式可得:R1=20Ω,R2=10Ω,U=6V,故BD错误;

图4中,U1=I3R1=0.15A×20Ω=3V,故C错误;

图5中,P2=+=+=5.4W,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要注意理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二.填空题

13.(2018?武汉)2018年4月1日,“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开始载客试运营,开通了交路1和交路2两条线路。交路2全长约20km,若电车某次跑完全程需要50min,则电车的平均速度为24km/h。“光谷量子号”采用了能量回收系统,例如电车下坡时,为了保持匀速运动,会带动发电机发电进行“刹车”,即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电车使用,更加节能环保。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v=算出平均速度;

(2)当高速运行的列车开始制动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减速。

【解答】解:

(1)已知路程s=20km,时间t=50min=h,

则电车的平均速度:v===24km/h;

(2)当电车下坡时,会带动发电机发电进行“刹车”,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电车使用,更加节能环保。

故答案为:24;机械;电。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关注科技前沿,综合性较强,是一道好题。

14.(2018?武汉)今年3月,武船集团打造的世界上最大的矿砂船圆满完工。这艘矿砂船的排水量为40万吨,它在海水中满载航行时,船及所装货物总重G为4×109N,所受浮力F浮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它由密度较小的水域驶向密度较大的水域时,船身会上浮。

【分析】(1)知道轮船的排水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船受到的浮力;由于矿砂船漂浮,则船及所装货物总重等于矿砂船受到浮力;

(2)矿砂船由密度较小的水域驶向密度较大的水域时,仍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浮力不变;由F浮=ρ液gV

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化。

【解答】解:

(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矿砂船满载航行时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40×104×103kg×10N/kg=4×109N;

因为矿砂船在海水中漂浮,

所以,船及所装货物总重:G=F浮=4×109N;

(2)矿砂船由密度较小的水域驶向密度较大的水域时,仍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浮力不变;

由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则船身将上浮一些。

故答案为:4×109;等于;上浮。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明确船的排水量与浮力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四.实验探究题

15.(2018?武汉)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铁圈C(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该物质第40min的内能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的内能。

【分析】(1)组装实验仪器是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从最优化的角度去考虑,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解答】解;(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图中的C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图中的B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

(2)由图可知,物质在第35分钟以后,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故凝固点为80℃;

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状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20min

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铁圈C;状态;(2)80℃;小于。

【点评】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象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

16.(2018?武汉)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达到(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应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

(2)如图乙所示,A点挂有2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3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

(3)将杠杆的支点移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上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分析】(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调节杠杆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根据杠杆平衡求出钩码的个数。

(3)若在杠杆上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该力的方向应该垂直杠杆向上,使动力臂最长,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最长时最省力,据此作图。

【解答】解:(1)杠杆保持静止,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达到平衡;

由图中,杠杆的右端较高,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使杠杆平衡;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

因为,F1l1=F2l2,

所以,2G×3L=nG×2L,

所以,n=3,所以在B处挂3个钩码。

(3)为使拉力最小,动力臂要最长,拉力F的方向应该垂直杠杆向上,即竖直向上,动力臂为最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达到;右;(2)3;(3)如上图。

【点评】本题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考查了实验操作、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和最小力的画法,注意以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是最大的力臂,力最小。

17.(2018?武汉)图甲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增强,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

(2)闭合开关,小磁针A静止后的指向如图甲所示,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在通电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摆放多枚小磁针后,我们会发现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如果把一根导线绕成螺线管,再在螺线管内插入铁芯,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图乙所示的实例中没有应用到电磁铁的是动圈式话筒(填实例名称)。

【分析】(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是否有铁芯插入。电流越大,匝数越多,有铁芯插入,磁性越强;

(2)根据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右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两极,再利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以确定小磁针的N、S极;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

(3)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是电磁铁。

【解答】解:

(1)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及是否有铁芯插入有关,所以为了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增强,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

(2)根据图示的线圈绕向可知,螺线管外侧电流的方向是从下到上,利用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当小磁针自由静止时,所以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都是具有两个磁性较强的磁极;

(3)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产生了磁性,把小锤下方的弹性片吸过来,使小锤打击电铃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了磁性,小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不断重复,电铃便发出连续击打声,应用了电磁铁;

水位自动报警器是通过控制电磁铁中电流有无来控制工作电路用电器的开关,应用了电磁铁;

动圈式话筒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没有应用到电磁铁。

故答案为:(1)增强;(2)S;条形;(3)动圈式话筒。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安培定则的应用以及电磁铁的应用,属于综合性题目。

18.(2018?武汉)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0Ω 0.5A”,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还有两根导线没有连接,请你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允许交叉)(2)该同学连接好电路后,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28A,额定功率是0.7W。

(3)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有一组数据明显存在错误,这组数据是2(填数据序号)。剔除掉这组错误的数据,我们分析后可以得出实验中电源电压不会超过 5.1V。

数据序号 1 2 3 4

U/V 2.1 1.3 0.1 3.0

I/A 0.26 0.11 0.05 0.30

【分析】(1)灯的额定电压为2.5V确定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灯并联,由表中数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灯串联;

(2)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读数,根据P=UI求小灯泡额定功率;

(3)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由欧姆定律I=,由表中数据分别求出4次实验的电阻大小分别找出不符合这个规律的实验;

根据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0Ω 0.5A的含义,灯与变阻器串联,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总电阻越大,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越小,根据第3次数据,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电源电压的范围。

【解答】解:(1)灯的额定电压为2.5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灯并联,由表中数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灯串联,如下:

(2)该同学连接好电路后,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28A,额定功率是:

P=UI=2.5V×0.28A=0.7W;

(3)通过灯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变大,根据P=UI,灯的功率变大,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变大,即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由欧姆定律I=,故R=,由表中数据知,4次实验的电阻大小分别为:R1=8.08Ω、R2=11.82Ω、R3=2.00Ω、R4=10.00Ω,而表中灯的电压大小关系时:U4>U1>U2>U3,第2次灯的电阻却为最大,不符合这个规律,故数据是2;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0Ω 0.5A”,表示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灯与变阻器串联,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总电阻越大,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越小,在第3次实验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由欧姆定律,变阻器的电压小于:U3滑=I3R滑=0.05A×100Ω=5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源电压:

U总<U3滑+U3=5V+0.1V=5.1V。

故答案为:(1)如上;(2)0.28;0.7;(3)2;5.1。

【点评】本题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考查电路的连接、电流表读数、额定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规律、欧姆定律的运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计算题

19.(2018?武汉)图甲是某种电动出水的电热水瓶的结构剖面图,图乙是它的电路示意图,其中电源板的作用是将220V的交流电变成低压直流电,供出水电动机和出水定位灯使用。(水的比热容 4.2×103J/(kg?℃))

(1)出水定位灯的作用是方便夜间判断出水的位置,避免烫伤。出水定位灯是由小凸透镜、刻有图案“”的透明胶片和小灯泡组成。出水定位灯发光时,会在放置电热水瓶的桌面上留下一个清晰明亮的像,相对于定位灯里透明胶片上的图案“”,桌面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或“”),而且这个像是放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2)该电热水瓶的说明书上标注着“12分钟快速沸腾的条件:水温25℃,水量4kg,沸腾温度100℃,电压220V”。若加热管的电阻为24.2Ω,则在此快速沸腾的条件下,该电热水瓶的加热效率为多少?

(3)已知圆柱形内胆的底面积为250cm2,出水口比最高水位高3cm。当内胆中装有2L水时,按住出水开关20s,出水电动机恰好能抽出1L的水。若不计出水管的体积和水的流速,则出水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约为多少W?

【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2f>u>f,成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2)由Q=cm△t可求得水吸收的热量,由W=Pt可求得消耗的电能,再利用η=×100%可求得电热水瓶的加热效率;

(3)根据h=求得最高水位,然后求得1L水被提升的高度,利用W=Gh可求得抽水过程中电动机所做的功,再利用P=可求得出水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解答】解:

(1)由题可知,出水定位灯是由小凸透镜、刻有图案“”的透明胶片和小灯泡组成;出水定位灯发光时,会在放置电热水瓶的桌面上留下一个清晰明亮的像(桌面相当于光屏),说明此像是实像,其应用类似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是左右相反的,所以桌面上所成的像是图案;

(2)水吸收的热量:

Q=cm△t=4.2×103J/(kg?℃)×4kg×(100℃﹣25℃)=1.26×106J;

加热过程中消耗的电能:

W=Pt=t=×12×60s=1.44×106J;

电热水瓶的加热效率:

η=×100%=×100%=87.5%;

(3)由图知,当装水4L时水位最高,

由V=Sh可得,最高水位离内胆底部的高度:

h1===16cm=0.16m;

4L水的高度为0.16m,则1L水的高度为×0.16m=0.04m,2L水的高度为0.08m,

由题知,当内胆中装有2L水时,按住出水开关20s,出水电动机恰好能抽出1L的水,如图:

1L水被提升的高度(从1L水的重心处上升到最高水位处,再上升到出水口的总高度):

h2=×0.04m+0.08m+3×10﹣2m=0.13m;

抽水过程中出水电动机所做的功(提升1L水做的功):

W=Gh2=mgh2=ρVgh2=1.0×103kg/m3×1×10﹣3m3×10N/kg×0.13m=1.3J;

出水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约为:

P===0.065W。

故答案为:(1);放大;

(2)电热水瓶的加热效率为87.5%;

(3)出水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约为0.065W。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吸热、电功、机械效率、体积、电功、功率等公式的熟练应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

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压强习题 一、填空题 1.小明在江边湿地上漫步,他发现,双脚陷入松软的泥土时,用力拔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反而会陷得更深,原因是小明对泥土的压力__不变__,压强__增大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水杯中加半杯水,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深度,用嘴吹气,使水下冒气泡,深度越深,吹气越难,这种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增大__;用吸管可以将杯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__大气压__的作用。 3.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__大气压__的作用;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由于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__较小__,乒乓球将不会下落。 4.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 cm 2、深度为10 cm 的杯子装满水时,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__1×103__Pa ,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为__2__N 。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若同时出现固、液体压力和压强,要注意先后顺序:液体,先计算压强(p =ρgh ),后计算压力(F =pS);固体:先计算压力(F =G), 后计算压强??? ?p =F S 。 5.如图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打开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可观察到a 、b 两管口均有水喷出,且__b__管口喷出的水柱更高,原因是__b 管下端管道横截面积大,水流速小,压强大__。 [解析] 打开止水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由于水的流量一定,a 管下端管道横截面积小,b 管下端管道横截面积大,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a 管下端水流速大,b 管下端水流速小,所以a 管下端产生的压强小,b 管下端产生的压强大,所以,b 管口喷出的水柱更高。 二、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剪刀有锋利的刃,可以减小压强 B .用吸管将瓶中饮料吸入口中,利用了大气压 C .船闸工作时,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D .潜水员深潜时要穿潜水服,以防水压过大压坏胸腔 7.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深度有关 C .人体内部的压强跟外部的大气压强相等,互相平衡,所以人不觉得受到巨大的大气压力 D .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宇宙飞船“联合Ⅱ号”由太空返回地面时,由于飞船密封舱壁漏气,致使三名宇航员死于血液沸腾症,这是由于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增大引起的 8.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D ) A .弹簧测力计 B .吸盘式挂钩 C .密度计 D .船闸 9.如图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 )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全集-2018中考物理试卷

第1讲声现象 1. (2018原创)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乐”,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萍萍耳中的,她根据声音的_______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2. (2018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3. (2018说明与检测上册P98第2题)联欢会上,小阳为大家敲起了欢庆的锣鼓,如图所示,他重敲和轻敲鼓面,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当他用手按住鼓面时,鼓声就停止,因为鼓面停止了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 (2018泰州)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___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5. (2018平顶山模拟)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5题图第6题图 6. (2018原创)如图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铙钹(náo bó),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振动发声. 用大小相同的力对击大钹和小钹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来分辨锣声和铙钹声的. 第7题图

7. (2018新乡模拟)如图所示,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它们的音调________,响度__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8. (2018洛阳二外模拟改编)小明听歌时为了不影响别人而戴上耳机,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 (2018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 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第9题图 A. 振幅变大 B. 振幅变小 C. 频率变大 D. 频率变小 10. (2018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0题图 A.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 (2018原创)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 关于小丽演唱“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的声音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 计算题专题复习教案

计算题专题 教学目标: 对于各章节中涉及的公式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 压强,浮力的计算 考点级考试要求: 教学内容物理公式汇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考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五部分组成.我们每次考试计算题部分得分率很低.因此,今天的专题是计算公式的应用. 二,为做好计算题回归学过的全部公式,减轻学生对‘公式多,怎么记住’的压力。按教材分写的话,公式不多。 八上---速度,质量 八下---重力,压强(2种),浮力(4种),功,功率,机械效率. 九年级---吸收热量,放出热量,热值,热机效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电能,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波速 三,计算题答题规范要求: 整个答题过程:在“解”的后面写出公式及代入数据,算出结果,最后“答”. 1.写公式时,可以写原始公式的变形式、推导式. ①物理量符号书写要规范.不能像解数学一样,用X、Y等字母代替. ②尊重题目里原有的符号,题目中已给出的符号不能更改. ③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同类物理量用一个字母加角标来区分. 2.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语言简练、准确. 3. 计算过程中代入的数据必须带单位,不能出现除号,而是用分数线代替. 4. 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单位,题目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如果除不尽, 有规定的,就要严格按要求取,多取少取都不行;没规定的,保留一至两位小数; 百分数则在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如83.3%;题目中间过程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四,公示的应用实例: 1.如图8所示,已知斜面长5m、高3m,绳端拉力为F=50N.利用这个滑轮装置 将重为100N的物体在5s内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 (1)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3)拉力做的功和功率各是多少? (4)拉力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1.简单机械

1.(2018·丽水中考)如图,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0.5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实验前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如图,在AB处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 C.如图,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需变大 D.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向上拉杠杆,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小于3牛 解析:由图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故A 错误;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原来:3G×2L=2G×3L,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4G×2L<3G×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的右端下沉,故B错误;图中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此时拉力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C正确;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2L=3G?4L, 解析得测力计的示数:F′=6G=6×0.5N=3N;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力不能忽略,且杠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重力与钩码的重力都会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3N,故D错误。故选:C。 2.(2018·衢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汽车起重机,其中A、B组成滑轮组(结构如示意图),C杆伸缩可改变吊臂的长短,D杆伸缩可改变吊臂与水平面的角度,O为吊臂的转动轴,装在E里的电动机牵引钢丝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H为在车身外侧增加的支柱,F为吊臂顶端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下列有关汽车起重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技法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技法 计算题解题技法: 1.计算题的特点 计算题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它既能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答计算题应该首先明确它的特点,避免盲目和无从下手的尴尬,同时明确题目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准关系,有的放矢的按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计算题在许多省市考题中常被列为压轴题目.计算题的特点是: (1)结果合理性 这类题能反映学生对自然界或生产、生活中若干事物的观察和关心程度.它要求学生用生活实践,社会活动的基本经验对题目的计算结果进行判断,留取合理的,舍弃不合理的. (2)知识综合性 这类题往往是把几个或几种物理过程及物理现象放在一起,利用各个过程或各种现象之间的相切点,解答要解决的问题.它反映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性 这类题是把物理知识浸透到社会实际操作和应用到生活体验中,它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操作的认识水平.

2.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计算题可以用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维方式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计算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知识的能力水平.计算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现象和过程,确定给出的条件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第二步:找关系,也就是针对题目内容分析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选择适合的规律和公式,找准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列出表达式.这一步是在明确了各个已知量、未知量及某个物理量在题目中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化时存在的关系,根据公式或规律列出相应的表达式,并推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式.第四步:代人数据求解,这一步是把所用到的已知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后,把已知量的数据代人计算式中,通过正确运算,得出答案.同时对答案进行合理化验证,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2018年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考试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6月20日14:30~16:30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温度由-4℃上升7℃是( ) A .3℃ B .-3℃ C .11℃ D .-11℃ 2.若分式 2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3.计算3x 2-x 2的结果是( ) A .2 B .2x 2 C .2x D .4x 2 4.五名女生的体重(单位:kg )分别为:37、40、38、42、42,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2、40 B .42、38 C .40、42 D .42、40 5.计算(a -2)(a +3)的结果是( ) A .a 2-6 B .a 2+a -6 C .a 2+6 D .a 2-a +6 6.点A (2,-5)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2,5) B .(-2,5) C .(-2,-5) D .(-5,2) 7.一个几何体由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中正方体的个数最多是( ) A .3 B .4 C .5 D .6 8.一个不透明的袋中有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把它们分别标上数字1、2、3、4.随机抽取一张卡片,然后放回,再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则两次抽取的卡片上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 ) A . 4 1 B .2 1 C .4 3 D . 6 5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平移表中带阴影的方框,方框中三个数的和可能是( ) A .2019 B .2018 C .2016 D .2013 10.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AB ⌒ 上,将弧BC ⌒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若⊙O 的半径为5,AB =4,则BC 的长是( ) A .32 B .23 C . 23 5 D . 2 65

物理推导题汇总

1 1作出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证明透镜成像公式:u 1+v 1= f 1 2.在第一题基础上,证明:当u>f 时,u+v ≥4f. 3.推导串联电路电阻的公式。(一般情形) 4.推导并联电路电阻的公式。(一般情形) 5.推导串联电路分压比例式。(一般情形) 6推导并联电路分流比例式。(一般情形) 7.推导串联电路总功率与分功率的关系 。 8推导并联电路总功率与分功率的关系。 9推导串联电路分功率与分电阻的关系。 10.推导并联电路分功率与分电阻的关系。 11.推导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12.推导:n 个等值电阻串联与并联后的等效电阻的比值是n 2 13.两电阻R 1与R 2串联,电源总电压是U ,R 1两端电压是U 1,R 2两端电压是U 2,则用U 与R 1与R 2分别表示出U 1与U 2. 14.两电阻R 1与R 2并联,总电流是I 。R 1中电流是I 1,R 2中电流是I 2。试用I 与R 1及R 2分别表示出I 1及I 2. 15.实心均匀的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密度是ρ,柱体高为h ,试推导出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16.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17.推导出连通器原理。 18.从理论上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 19.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推导出:物体悬浮时ρ物与ρ液的关系。 20.利用称重法可测物体密度。一物在空气中重G ,将其浸没在密度为ρ液的某种液体中,弹簧 秤求数为F /.则推导出ρ液与ρ物的关系 。 21.一物漂浮在某种液体表面。若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之比为n ,则推导出ρ物与ρ液的关系 。 22.将一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管口深度为h 1。向管中注入不溶于水的密度比水小的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压强和浮力(解析版)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压强与浮力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氢和F 空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氢>F 空 B.F 氢=F 空 C.F 氢<F 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 可知,空气密度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相等。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 F 浮= ρgV 排 进行判断. 2.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 3的正方体木块A 放人容器中, 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 (V A =2V B ),A 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 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 悬浮 B. 漂浮 C. 沉底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将木块放在液体中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即F 浮=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ρ液V 排g=G 木=m 木g=ρ 木V 木g ,即ρ液 V 木g=G 木=m 木g=ρ木V 木g ,ρ液= ρ木= ×0.6×103kg /m 3=0.9×103kg /m 3;在木块上表面轻

放一个物块B(V A=2V 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F’浮=GA+GB, ρ液V’排g=ρ木V木g+ρB V B g,即0.9×103kg /m3×V木g=0.6×103kg/m3×V木g+ρB V木g,ρB=0.6×103kg /m3,ρB<ρ液,,所以若将物块B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求出液体的密度;再次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求出物体B的密度;最后根据浮沉条件(在浸没的情况下,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下沉;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最终漂浮;如果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悬浮)判断物体的状态。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 P2 = 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答】规则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可以用液体压强的公式来解释。 即: 三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相等,由图知,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所以压强也逐步增大。 即。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p=计算即可. 4.小明将两个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叠放在一起,用吹风机以恒定风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气,发现塑料杯被吹出,如图,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上杯口流速大,压强小”使杯子飞出,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吹气时有气体进

2018年武汉市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英语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10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I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I卷(选择题共85分)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 一、听力测试(共三节)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三个答语,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 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个问题后,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来作答和阅读下一 小题。每个问题仅读一遍。 1. A. ’s B. . C. ’s 2. A. B. C. .

3. A. a B. C. . 4. A. . B. ’s . C. 7 . 5. A. ’s . B. . C. . 第二书(共7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7分) 听下面7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対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作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題。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6. ? A. . B. C. 7. ? A. B. . C. 8. A. B. C. 9. 's ’s ? A.502-4561 B.502-4516 C.502-4461 10. 's ? A. . B. C. 11. ? A. A B. A . A 12. ? A. 22 B. 20 C. 18 第三节(共13小題,每小题l分,满分l3分)

中考物理浮力压轴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浮力压轴题 例1如图1—5—7所示,把甲铁块放在木块上,木块恰好浸没于水中,把乙块系在这个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水中,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求:甲、乙铁块的质量比. 图1—5—7 例2(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5—8所示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1N向下的压力时,木块有20cm3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g取10N/kg) 图1—5—8 例3(北京市中考试题)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一个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 1的液体.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体积为V的金属浸没在该液体中(液体未溢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撤去弹簧测力计,球下沉并静止于容器底部,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容器底对金属球的支持力的n倍. 求(1)金属球的密度;(2)圆柱形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1)将一质量为27g的铝块( 铝=2.7g/m3)放入左盘水中,水不溢出,天平还能平衡吗? (2)将铝块如图1—5—13(b)方式放入左盘中,天平还能平衡吗? 例4如图1—5—14中,容器内分别装有水和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1)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a)(b) 图1—5—14 例5(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5—15 (a),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物体A,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A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都静止时(水未溢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b) 图1—5—15 A.当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18?武汉)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 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 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可解答此题。 3. (2018?武汉)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时是有方向性的 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 【分析】(1)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一次能源,需要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来获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2)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 (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4)在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中考物理推导题

推导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动滑轮重20N,工人师傅把180N的重物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 (1)试推导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以及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2)根据上面证明,求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1题图 2.汽车排量V指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也就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如图),又称单缸排量,它取决于活塞的面积和活塞上下运动的距离(即冲程长).如图为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的示意图,活塞在做功过程中气缸内的气体压强几乎不变.试推导在一个做功冲程里,发动机做功W=pV(式中p为燃气对活塞的压强).

第2题图 3.小明周一上午参加升旗仪式,发现旗子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地面上的影子也在移动,小明猜想影子也是匀速运动的.若已知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是30°,旗子上升的速度是0.5m/s.试判断影子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匀速,求出影子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第3题图 4.如图所示,将小物块放置在固定不动的斜面上,小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 (1)画出小物块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2)小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可认为小物块分别在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受力平衡.小物块所受的力可以分解成沿着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两个力.假设斜面与

水平面夹角为θ,求小物块所受的摩擦力f 大小为多少? 第4题图 5.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电热丝,额定功率分别为P 1、P 2,试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证明,当它们串联接入同一段电路中,则实际消耗功率 1 2P P P P 乙甲.(电阻丝电阻保持不变) 推导题 1.证明:(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W 有=G 物h 滑轮组做的总功W 总=W 有+W 额=G 物h +G 动h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 有W 总×100%=G 物h G 物h +G 动h ×100%=G 物G 物+G 动 ×100%所以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以及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解:(2)由(1)题可知,η=G 物G 物+G 动 ×100%=180N 180N +20N ×100%=90%2.证明:因为发动机做的功W =Fs 而做功的距离s =l 又因为力F =pS (S 为活塞的面积) 汽车排量V =Sl 所以W =Fl =pSl =pV 3.解:设影子的速度为v 影

光学部分-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专题分类:光学部分 1.(2018·长沙)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用(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解析:(1)利用玻璃板便于观察玻璃板后的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A靠近器材M,则蜡烛B也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玻璃板;(2)大小;(3)靠近。 2.(2018河北)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答案】 (1). 湖面 (2). 折射 (3). 反射 解答:云在水中飘说明云是运动的,是以湖面为参照物;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湖面;折射;反射。 3.(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字母推导

1.(02天津)给你一只量筒和适量的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估测一块橡皮泥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导出用所测量的量表示的橡皮泥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2.(02天津)如图13所示,底面积为S b 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另一底面积为S a 自圆柱体A 有部分体积浸在水中,当圆柱体A 相对于容器下降高度为h 时(水没有溢出,圆柱体A 也未全部没入 水中),求物体A 所受水的浮力的增加量为多少? 3.(05天津)小明家买的某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3 /03.1cm g ,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枝“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牛级密度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骤并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有足量的水和牛奶)。 4.(06天津)小明想测量一枚合金戒指(约10g 左右)的密度,来到实验室,物理老师拿给他以下器材:250cm 3、100 cm 3、50 cm 3的量筒各一个,量程为5N ,最小刻度值为0 . 2N 的弹簧秤一个,最小砝码为1g ,标尺的最小刻度为20 mg 的托盘天平一台(已调平衡),如图所示。还有小烧杯一个,足量的 细线和水,让他从这些器材中选用一部分进行测量。请你帮助小明设计 一个最佳的实验方案,使测量结果尽量精确.要求:( 1 )写出选用的 器材;( 2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3 )推导出计算戒指密度的公式. 5.(06天津)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如图11 所示,一个重物在沿斜面的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从底端被匀速拉到顶端 的过程中,拉力做了功.为了测定该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请你用所 测量的物理量推导出该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数学表达式. 6.(08天津)疑惑三:“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个‘不可直接测量’量,能通过‘可测量’量求出摩擦力吗?”请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导:对于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在拉力F 作用下(拉力方向沿斜面向上)使重为G 的滑块沿斜面匀速移动时,滑块受到的摩擦力f 的数学表达式(斜面长L 和斜面高h 均为“可测量”量) 7.(09天津)天津在支援四川德阳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 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 沿ABCD 路线运至D 处,AB 段海拔高度为h 。米,CD 段海拔高度为h 2米,如图l4甲所示。在整个运输过程中, 汽车以恒定速度v 米/秒运动,汽车t =0时经过A 处,t l 时经过B 处,t 2时经过C 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 率P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图l4乙所示(P 1、P 2、t l 和t 2也为已知量)。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4.能源及其利用

2018年中考试题分类解析 1. (2018·内江中考)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B ) A.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B.两个斜面相对连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冲上右斜面 C.电水壶里的水沸腾后断电,水的沸腾却一直持续下去 D.出枪膛的子弹射穿木板后,以更快的速度继续运动 【解析】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永远无法制成,故A项错误;两个斜面相对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由于小球具有动能,会继续冲上右斜面,故B项正确;在电水壶的使用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而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断电后,水不再吸收热量,水的沸腾会停止,故C项错误;出枪膛的子弹高速运动,说明子弹具有动能,射穿木板时,由于摩擦生热会使动能减小,它的速度减慢,故D项错误。故选B。 2(2018·广州中考) 4.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2017年火力发电为46627亿千瓦时,2030年火力发电为47570亿千瓦时,则火力发电量将稍有增加,故A错误;水力发电从2017年的11898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15900亿千瓦时,故B正确;核能发电从2017年到2030年,一直维持4%,故C错误;风力发电比例从2017年的5%增加到2030年的12%,故D错误。 3(2018·威海中考)9.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水能是二次能源 C.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D.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核裂变;能量守恒定律;能源的分类.。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得或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B错误;核电站的原理是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故错误;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以及温室响应等环境问题故选D 4(2018·聊城中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光盘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 C.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 D.在橡皮泥上能留下漂亮的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弹性 【解析】选A。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A选项正确;光盘是利用激光原理进行读、写的设备,故B 选项错误;避雷针是一种针状的金属物,故C选项错误;橡皮泥上留下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塑性,故D选项错误。故选A。 5(2018·成都中考)10.关于原子、原子核、核能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原子由原子核和质子组成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太阳的惊人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裂变 D.石油、风能、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2018年武汉中考试题及分析

2018年中考试题分析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B.雨后的彩虹C.水中的倒影D.海市蜃楼 【评析】本题涉及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等机械运动的知识,属于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内容。本题的要求是知道层次。 【答案】C 【测试差异和难度特征反应】 小题题号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9 2.57 1.0560.8550.386 【典型错误剖析】 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理解不到位 10.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评析】本题涉及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应用,属于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中声的内容。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次,了解乐音的特性。 【答案】C 【测试差异和难度特征反应】 小题题号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10 2.47 1.1440.8240.472 【典型错误剖析】 误将题干理解为选择正确的答案,或不清楚发声体的音调与它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11.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时是有方向性的 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 【评析】本题内容来源于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四节,涉及能量与能源一些概念与观点,属于主题三“能量”中的能量守恒部分内容。本题的要求是知道和了解层次。 【答案】C 【测试差异和难度特征反应】 【典型错误剖析】 误将雷电看作是可利用的能源,并由此误认为电能也可能是一次能源,或对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理解不透。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以致于对教材上的基本观点没有印象。 12.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橡皮膜会向外凸。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剧 B.内能会增大 C.质量会不变 D.压强会减小 【评析】本题来源于八上物理第六章第四节“想想做做”,通过这四个答案,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逐渐还原了实验情景的真相,可以说是上了初中物理的最后一课,比当初八年级上学期学习时理解更透。本题主要属于主题一“物质”中物质的属性。本题的要求是理解层次。 【答案】D 【测试差异和难度特征反应】 【典型错误剖析】 从学生考试结果看,大多数学生掌握得还是很不错的。错误的学生主要是看到体积变大,误认为物质变多了,所以会选择质量变大。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误认为是选择正确的答案而出错。 13.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要做这项研究,可选取下图中的两个实验是

中考物理推导证明题专题复习

2014年中考物理推导证明题专题复习 1、 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导出:串联的两个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2 、某物体重为G,当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测力计示数为G 1,试推导物体的密度为: Ρ= 1 G G G ρ水 3 、请推导在有两个电阻R 1和R 2的串、并联电路中都有P=P 1+P 2 4 、在远距离传输电能过程中若发电机输出功率为P,输电导线电阻R 线一定,试推导当输电电压升高n 倍线路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减少为原来的 21U 5、 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和物体被提升的高 度无关。

6、 请证明对于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实心的不同种柱体在高度相等时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7 、对于能够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总有:物 排液物V V =ρρ 8 、对于密度比液体大的实心物体用弹簧秤悬挂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总满足:示数 液物T G G -=ρρ 9、 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 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l ;再把被测 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2。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21m m m = 10 、一具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在木棒左端以F 1的竖直向上 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F 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证明木棒的重量G=F 1+F 2。

11 、某汽车质量为M ,当其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恒为P 1,此时汽车以v 1的最大速度匀 速行驶。当汽车行驶入长度为L 高为h 的斜坡上,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 2,已知在斜坡上汽车受到的总阻力 为水平路面上的k 倍。证明在斜坡行驶时汽车的最大速度kL P Mghv L v P v 11122+= 12、 安徽在支援四川雅安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 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 路线运至D 处,AB 段海拔高度为h 1米,CD 段海拔高度为h 2米,如图 甲所示。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 米/秒运动,汽车t =0时经过A 处,t 1时经过B 处,t 2 时经过C 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P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图乙所示(P 1、P 2、t l 和t 2也为已 知量)。 请利用已知量推导汽车沿斜坡BC 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 ()()(1212122t t v h h G t t P f ----= 13、 试推导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 甲 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