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乡统筹规划文本

城乡统筹规划文本

城乡统筹规划文本
城乡统筹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战略 (2)

第三章城乡统筹主体功能分区 (4)

第四章经济发展规划 (5)

第五章市域城乡居民点规划 (7)

第六章土地资源与建设用地控制 (7)

第七章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设施规划 (8)

第一节教育保障体系规划 (8)

第二节医疗保障体系规划 (11)

第三节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12)

第四节养老、失业保障体系规划 (14)

第八章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交通系统规划 (15)

第二节给水规划 (18)

第三节排水工程规划 (20)

第四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 (22)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23)

第六节邮政工程规划 (24)

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25)

第八节能源设施规划 (26)

第九节电力规划 (26)

第一零节热力规划 (27)

第一一节燃气规划 (28)

第一二节新能源规划 (29)

第一三节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30)

第九章区域重点资源保护规划 (32)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8)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40)

第十二章政策保障及措施 (4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石家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有序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文件精神。

2、中共中央十七届三种全会会议精神。

3、河北省省委七届四次会议精神。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5、《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规划》。

7、《石家庄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8、卫生、文体部门提供的部门规划。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认识现状存在的城乡差距,分区、分阶段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2、坚持把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三者并重。

4、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5、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严格保护区域内重点资源及生态环境。

第四条.规划范围

石家庄行政管辖区,包括6区、5市、12县,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

第五条.规划期限:2008~2020。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战略

第六条.城乡统筹总体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形成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七条.农村改革目标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第八条.发展模式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模式为主,辅以“城乡融合”和“农村整改”两类模式。

第九条.发展战略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最终消灭城乡二元结构做准备;推进经济制度改革,破除城乡经济交流障碍,推动城乡产业链接、城乡生产

要素自由流动;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加强巡诊制度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改革,推行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共享。

2、经济发展战略:以我省“环渤海、环京津、环省会”的整体发展战略为基础,以我市自身的“五大基地建设”为龙头,依托空港、大型批发市场、全国铁路三大编组站之一的石家庄编组站等已有条件,强化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产业,加快环省会经济圈的形成,提升我市乃至河北中南部参与区域竞争的实力。

3、城镇化战略:(1)强化中心城区聚集能力,同时将中心城基础设施、社会公用设施向周边乡村地区延伸,带头推进城乡各类设施无缝对接。作为我市城镇化进程的领头羊地区和代表全市参与对外竞争的地区,中心城区的发展、聚集不能减慢,要在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上下大力气推进城市发展;(2)执行分区指导,按照“一区两翼”的总体布局,以不同的模式推动全市城镇化发展。“一区”指都市区、两翼指东不平原区、西部山区的两翼;(3)扶植培育县城城镇化载体。鉴于我市县域经济不强,县城的发展都普遍较差,镇区的发展更加差,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经济、资源的发展不足以同时支撑县城、镇两级同时发展,因此要着力扶植县城发展,引导人口向县城聚集,把县城作为主要载体。

4、生态环境保护战略:(1)严格保护水源地区保护。按照相关规划划定的市、各县的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地范围,实施严格保护政策,一级水源地严禁除和水源保护、环境保护相关的一切工程建设,二级

水源保护地要落实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2)严格保护生态保育区。加强对西部山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为全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资源;(3)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工作是党政领导主要考核指标,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与省委同各市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节能减排不达标就下台的原则。因此要充分重视节能将安排工作,确保下个五年计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到2020年单位能耗控制在万元GDP综合能耗1吨标煤之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都达到上级要求。

第三章城乡统筹主体功能分区

第十条.分区原则

1、结合我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

2、考虑各区域不同的现状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

3、未来在全市域需要承担的功能定位。

第十一条.分区区划

1、由“一加四组团”组成的都市区。包括主城区、藁城、正定、鹿泉、栾城四个县,该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2、西部发展条件较差的多山区。包括赞皇、井陉、灵寿、平山、行唐5县,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市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3、东部平原区等发展条件较好地区。包括新乐、无极、深泽、辛

集、晋州、赵县、元氏、高邑,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第四章经济发展规划

第十二条.以农村地区经济制度改革,推动土地适度集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涉农工业实力提升为基础;以优化产业机构和空间布局、推动重点园区建设来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为先导;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构建高效、完备的城、乡产业链接平台为有效补充,最终完善以市场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第十三条.产业布局

都市区以工业升级改造和空间布局优化为着力点,以提升服务业品质、规模为核心,结合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率先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局面。工业发展突出资源利用高效、自主创新等内涵式经济增长,重点建设8个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藁城工业新区、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石家庄纺织服装基地、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药园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

东部平原区以土地流转为主的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建设机械化农业基地,充分解放土地生产力,辅以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工业、农业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工业重点突出保持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增产减污,规划集中建设10个产业聚集区,分别是核装备产业聚集区、赵县轻纺产业园、无极县经济

开发区、深泽县化工产业聚集区、新乐北部工业新区、辛集市南智邱镇工业区、晋州营里线缆产业聚集区、赵县淀粉产业聚集区、晋州市经济园区、石家庄市南部工业区。

西部多山区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支撑,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为纽带,强化与都市区、平原区的交流,改变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工业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规划集中发展产业聚集区6个,分别是井陉县钙镁产业聚集区、行唐县乳业产业聚集区、灵寿县城东工业园区、井陉矿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平山西柏坡科技工业园、石家庄市南部工业区。

第五章市域城乡居民点规划

第十四条.都市区作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的第一圈层,是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产业疏解区域,通过中心城区的产业疏解,带动周边四组团城市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区域通过产业链延伸得到更广阔的就业机会、消费市场和信息渠道。

第十五条.西部山区着重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敏感区的村庄撤并,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石家庄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以休闲娱乐、度假的生态功能为主的生态涵养区。

第十六条.东部平原地区是石家庄市城镇密集发展区和重要的产业发展区域,规划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市域城镇化的整体水平,重点培育处于城镇发展轴上的辛集、新乐和元氏,发展优势产业,积聚人口,使其能成为区域性中心。

第六章土地资源与建设用地控制

第十七条.规划期内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提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做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统筹安排全市城镇建设用地。

第十八条.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2005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452平方公里。规划到2010年,市域城镇建设总用地控制在505.6平方公里以内;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总用地控制在706平方公里以内。

第十九条.乡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到2020年彻底解决村庄用地超标问题,鼓励农村发展多层住宅,实行复耕。市域现状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942平方公里,人均168平方米。规划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人均控制在150平方米,农村居民点总建设用地控制在588平方公里,可节约用地354平方公里。

第二十条.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导引

都市区是未来城镇化的重点地区,应该适当扩大区域建设用地供给。

根据各县市规划,到202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为490.82平方公里,总规确定440平方公里,需要压缩了50.82平方公里。

第二十一条.西部山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导引

西部山区是未来的人口疏导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不再增加。

根据各县市总规,到2020年,西部山区城镇建设用地为147平方公里,总规确定90.7平方公里,需要压缩56.78平方公里。

第二十二条.东部平原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导引

东部平原区是未来人口吸纳区,城镇建设用地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

根据各县市总规,到2020年,东部平原区城镇建设用地235.63平方公里,总规确定175.3平方公里,需要压缩60.33平方公里。

第七章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设施规划

第一节教育保障体系规划

第二十三条.规划原则

(1)积极发展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全市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确保质量。

(3)适当集中,规模办学。高中向区域中心城市聚集,初中、小学逐步向城镇集中布局,学校规模、配套设施逐步标准化。

第二十四条.规划目标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教育投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市要把教育投资比例提高到GDP的6%左右,并形成有延续性的持久投入机制,高标准普及12年基础教育,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引导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集聚,农村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农村小学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要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以消灭薄弱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整合规划、分布实施、统筹安排、逐年推进为原则,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文化基础、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等因素合理布点,逐步形成规模办学的格局。

第二十五条.设施布局规划

1、总体布局规划:按照高中向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聚集、初中向重点镇和乡镇集中、农村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布局原则,通过进一

步的调整和改造,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充分考虑学校覆盖的人口、村镇以及地理条件,结合各县村庄布局规划,统筹考虑高、初、小的建设和布局,防止资源浪费。各中心镇应该设有高级中学、职业中学,一般乡镇的高中可视情况进行合并;现状各乡镇视实际规模,原则上保留1所初级中学,各乡镇的中心村确保配置一所完全小学。一般村庄的小学,规模比较小的,规划期内考虑与周边小学进行合并,规模较大的近期可考虑保留,远期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考虑迁并到镇、乡或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庄。

2、规模标准化

(1)中心城镇以及处于都市区和东部平原区的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小学,试行“4138”标准,即办学规模4轨(24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人(班额40人左右)、占地面积2公顷以上、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处于西部山区的农村地区的标准化小学办学规模不能低于2轨,逐步取消单轨制小学。

(2)处于都市区和东部平原区的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初中,试行“1215612”标准,即办学规模12轨(36个班)、在校生1500人(班额40-45人)、占地面积60亩以上、建筑面积1、2万平米以上;处于西部山区的标准化初中办学规模应达到8轨以上,至少不能低于6轨,逐步取消4轨制以下的初中。

(3)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规模建设的基础上,重视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如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等活动场地和基本条件;重视软件设施的增设与更新,如完善的教学、实验、文体器材等。

第二节医疗保障体系规划

第二十六条.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的基本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完善体系结构。

(2)农村医疗机构对居民的全覆盖。

第二十七条.规划目标

规划到2010年,通过挂靠、筹建等措施,全面消除400个医务室空白村,由市财政统筹努力将驻村医务人员补贴提高到400元以上,在文化活动室等项目建设中配套建设医务室办公用房;全面落实国债项目对现状65个中心卫生院和157个一般卫生院分别为8万元和20万元的支持,完善软硬件配置,对于还没列入该国债项目的医院核实办院力量,重新评定,积极参与到统筹建设项目中来,提高城乡人民就医水平。达到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装备标准要求和河北省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标准。

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城乡覆盖的医疗卫生网络,政府加强对综合医院和农村基层卫生室的投入力度,乡镇卫生院的综合医疗能力需要加强建设,按照2-4万人进行设置;乡村卫生室覆盖实现100%;各县实现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传染病、精神病、急救中心等配套完善,100%的居民从住所通过交通工具30分钟内可以到达农村医疗卫生室以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指标:到202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4.5张,每千人医生数3人左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5%以上,规划期末130个乡

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1/3,约为43个。

第二十八条.设施配置规划

1、城市医疗规划

市区医院在现有的网络体系之上,可以考虑增强办院水平,提高办院规模。

县级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在短时间内,强化县级综合性医院的软、硬件水平,提高街道卫生院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完善疾病预防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县(市)要规划建设三级医院,增加医院数量。

2、农村医疗体系规划

加强乡村卫生室的建设,基本实现每村一所卫生室,对于一些少于500人、村庄过小的村庄实行挂靠措施,通过村委会之间协议,共同补贴,共同利用,力求达到村民在出行30分钟内到达医务室,同时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的配备达到河北省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标准,在建设村文化站、活动室、图书室的同时统筹安排医务室用房,目标是满足农民日常购药、保健及简单常见病的治疗需要。

第三节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第二十九条.规划原则

(1)文化体育设施的布局、规模与人口数量、密度相对应。

(2)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适度超前

(3)合理布局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政府资源向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

第三十条.规划目标

按照建设“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和建设新农村的需求,借鉴全国先进城市的关于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快建设速度,到规划期末,基本形成遍及城市、乡村的文化、体育设施,城乡居民的全民健身、文化娱乐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城镇地区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农村地区确保每个主要行政村配有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图书室和一个文体活动室。

第三十一条.设施配置规划

1、中心城文化设施建设规划

在现有的体育、文化设施基础之上,加快省级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建设,建设能够承办高水平体育活动的的场馆,具体标准可以以承办全运会为目标;扩建省、市博物馆、省科技馆,建设可以承接高水平音乐、舞台剧等现场表演活动的专业水准的剧场。

以建设各级公园、广场为抓手,加强市内开敞空间的建设,给市民提供足够的户外全民健身和小型文化活动的空间,做到老、中、青幼各个人群都可以在住所周围找到适合的活动、交流场所。

2、各县(市)城区文体设施建设规划

各县的文体设施建设着重在于查漏补缺,尽快搭建起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体育馆、影剧院、公民广场等一套体系完善的公共文体设施构架。而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的县要加大投入,对现有的设施实施扩建、提升、上台阶的工程。

同时结合本地情况,编制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规划,早起步、

高标准的建设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户外活动休闲的活动场所,以确保全覆盖、保障适当规模、实现复合功能为目标进行公共空间建设。

3、乡镇文化活动场所规划

对于镇、乡文化场所实施标准化建设,乡镇文体活动站实现独门独院,室内活动场地建筑面积应在1000~1500平米以上,室外设立1500平米以上的活动场地。

同时设置藏书量10000册以上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场、文化礼堂等利用率较高的设施。

4、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标规划

在规划期末,实现行政村“两室一场”的配置,即建设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其中图书室规模不得小于100平米,藏书不少于3000册;文体活动室不小于30平,配备电视等必须设施;广场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有条件地区还要设置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设施。

第四节养老、失业保障体系规划

第三十二条.在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养老保险金标准,为城镇职工养老提供有力保障。

为今后建设、征地的过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应作为一项重要的保障制度予以重视。积极进行失地农民的情况记录和鼓励参保工作,在资金筹措上适度增加村集体的缴纳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建设完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建设,市、县两级着重提升养老院的功能和品质,乡(镇)一级要重点新建养老院,完善社会养老体系。

第三十三条.加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基础资料收集和更新维护,做好跨地区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的转移工作,推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率,建立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规划期末做到城乡全覆盖,适时提高低保救助水平。

第八章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交通系统规划

第三十四条.规划目标

1、中心城至市域县城一小时交通圈,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

2、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市域全部县城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

3、城乡公路衔接便捷,通村公路畅通,自然村公路通达率100%;

4、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自然村公交通达率100%;

5、公路硬化率达到100%;

6、市域中心镇中间连通公路达到二级路以上标准,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超过50%;

7、都市区城市轨道联网,市郊铁路发达;

8、村庄内部道路畅通有序。

第三十五条.发展策略

1、区域交通发展策略:构建与京津及区域核心城市的高速复合通道,实现“一日交流圈”,带动石家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

落实省域城镇体系“一线两厢”战略布局,支持省域战略的东移,加强与“一线”走廊的衔接,实现省域重要城市便捷与快速衔接;

突出综合交通网络的均衡服务,在加强交通主走廊的建设下,完

善区域交通网络化连接,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与影响力。

2、市域交通发展策略:以区域干线走廊为基础,强化“十字主轴”的带动效应,支持城镇空间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完善市域内各级运输网络的建设,加强市域客运系统组织,提高石家庄中心城市时空通达范围,促进市域城市社会经济的统筹发展。

3、都市区交通发展策略:系统布局都市区对外交通设施,合理组织各级枢纽的功能分担及换乘衔接,引导都市区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的疏散;建立多功能、多方式的运输通道,转变中心城与外围组团的运输方式,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延伸与服务;一体化组织内外交通衔接,分流过境交通对中心城及外围组团功能的干扰。

第三十六条.公路网规划

1、高速公路,2020年经由石家庄高速公路为“2纵1横1线”。“2纵”为京珠高速、张石高速;“1横”为现状石黄高速;“1线”为石青高速。

2、市域国道干线公路网

规划期形成石家庄市域“11纵9横”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布局,突出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国省道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补充的网络形态,至2020年全市公路网密度达到60公里/百公里。

第三十七条.村镇道路系统规划

将农村及镇按村镇建设标准来来考虑村镇的规划建设,城中村的改造建设按城市规划进行控制与建设,配套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镇区道路网络规划可参考镇规划道路指标,将道

路分为四级,分为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其中3万人以上的镇方考虑设置主干路。实现镇较密的道路网络,方便划分居住用地及组织交通,道路宽度以满足机动车通行为标准,路面宽度不小于4米,较窄的支路及巷路可不设置便道。

第三十八条.公交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到2020年,石家庄都市区,基本建立中心城市到组团,组团到各乡镇,乡镇到行政村和村与村的城乡三级公交客运网络,实现“村村通公交”的目标。即所有的行政村公交(班车)通达率达到100%。公交线路全部实行一元票价。

在构建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的格局中,达到“三个一”的目标:即农村居民通过一次乘车到达所在的镇;镇一次乘车到达组团;组团一次乘车进入中心城区。全市郊区还要加强枢纽、站场的规划建设,具体目标是:镇达到“一镇一枢纽”和“一镇一场(停车保养场)”,两者可独立建设,也可一体化建设;行政村达到“一村一站(首末站或过境站)”。

2、公交网络布局

三个层次组织实施。首先是“市通郊”。对已规划有轨道交通的四个组团,市郊联系将主要依托轨道交通解决;对没有轨道交通的其他区域,将主要依托郊区快速干道,重点发展公交快线,与轨道交通共同构成“市通郊”的快速系统。其次是“郊通郊”。组团之间、乡镇之间的交通将主要依托地面公交解决,并努力提高运行速度。再次是“郊

区区域内交通”。分为组团内部、连通镇、连通行政村三个层次,进一步提高公交线网密度。

第二节给水规划

第三十九条.规划目标

规划到2010年、2020年市域集中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0%、100%,其中都市区2010年集中供水普及率达80%。远期完全满足城乡人民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供水水质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其中生活饮用水要求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第四十条.工程规划

1、供水系统规划

(1)中心城、四组团和13县市城区

中心城分主城区、新城区和滹沱河三个供水系统。由东开发区、良村开发区、裕华区组成的新城区供水系统同时向新城区北部区域、南部村庄以及化工基地延伸;四组团、除井陉外的12县市城区所在地各为一个系统,供水设施向周围邻近的村镇供水;井陉城区分微水、秀林和矿区三个供水系统,每个系统向周围临近的村镇供应。

(2)热点地区、镇、乡政府所在地

鹿泉开发区、西部山前区和上庄镇整合现有供水设施,共同组成一个供水系统;窦妪单独为一个供水系统,其供水设施打破行政区划,向临近元氏、栾城村庄供应;其他乡镇单独为一个供水系统,供水设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规划背景 1.1国家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给合阳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2合阳矿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使合阳在渭北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1.3为更好地发挥合阳县城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需要编制总体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合阳县情实际,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富县、现代农业稳县、 生态旅游名县”的思路,围绕打造渭北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自然与人文休闲度假基地、涉农工业基地、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渭北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发挥能源、旅游、交通优势,建设渭北特色经济的地域中心城市。 3、规划原则 3.1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 3.2发挥合阳优势条件,培育支柱产业,构建渭北地域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的宜居城市; 3.3立足合阳实际,遵循合理、务实、可行的方针,使总体规划适应市场经济的弹性发展需要; 3.4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面状到点、线,近期到远期,使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规划重点 4.1研究城市产业空间布局; 4.2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

4.3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4.4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4.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4.6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4.7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5、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 年; 远期:2016—2030 年。 6、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和范围,既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 6.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范围:合阳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 6.2中心城区规划 范围:东以高速路以东200米为界,西到王(村)皇(甫庄)公路,北起知堡乡的 马家村,南到金水沟,包括王村矿在内;徐水沟及红旗水库为远期的水源地,也纳入规划区。规划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7、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7.1优势条件 (1)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

乌江总规文本(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 3.第三章人口与城镇化 .. (5) 第四章城乡统筹规划 (6) 第一节镇域镇村体系与布局 (6) 第二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 (9) 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布局 (11) 第四节空间管制 (12) 第五节长江岸线利用 (15) 第六节区域协调 (16) 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 (17) 第一节总体布局 (17) 第二节居住用地 (19) 第三节工业用地 (20) 第四节绿地 (20) 第五节空间景观 (21) 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22) 第七章旅游发展规划 (25)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二节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29) 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0)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0)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2)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34)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35)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36) 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37) 第七节管线综合规划 (37) 第八节水利设施规划 (38) 第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8)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40)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时序 (42) 第一节近期建设 (42) 第二节中期发展规划 (43)

第三节远景发展引导 (44)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 第十四章附则 (4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 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领》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编制《南京市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3、《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4、《江苏省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要点》(2010); 5、《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2008); 6、《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7、《浦口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8、《桥林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9、《浦口区乌江镇总体规划(2007—2020)》; 10、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宁委发(2010)29 号); 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3条规划原则 1、统筹:土地统筹、资源统筹、人口统筹; 2、保护:农地保护、农业保护、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3、发展:通过规划指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4条规划重点 1、构建新型镇村体系; 2、实现城乡统筹“五个一体化”和“三个集中”; 3、协调与桥林新城、和县乌江在用地、产业、设施等方面的布局关系; 4、处理好沿江岸线利用及近远期发展的关系。

南宁五象岭总体规划文本

南宁市五象岭总体规划(2015-2025)文本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 (3) 第一节性质和范围 (3) 第三节总体布局 (3) 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4) 第三章生态文化建设 (4) 第一节规划原则 (4) 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4) 第四章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5) 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 第二节游线组织规划 (5) 第五章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 第一节游客容量控制 (5) 第二节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 第六章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6) 第一节规划原则 (6) 第二节植被规划 (6) 第三节森林景观规划 (6) 第四节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 (6) 第七章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保护分区及保护措施 (7) 第三节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保护 (8) 第四节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 (8) 第八章基础工程规划 (9)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9) 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供电规划 (9) 第四节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0) 第九章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 (10) 第十章土地利用规划及居民点调控规划 (10)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0)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10) 第三节居民点调控规划 (11) 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 (11) 第一节近期(2015~2016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二节中期(2017~2019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三节远期(2020~2025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四节实施保障措施 (12) 第十二章附则 (12)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第八章附则 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图 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 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洋县县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第1.2条本规划是对《洋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5)的修编。上版总体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第1.3条随着洋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适时修编县城总体规划。 第1.4条本规划遵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产业发展 平台,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富有经济活力、传承优秀文化的现代 化滨水生态城市。 第1.5条洋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工业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1.6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本次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洋州镇全部,戚氏镇、贯溪镇、磨子桥镇的部分区域,涉及4 个镇,计6个居委会,38个行政村,为了使城市发展和旅游区的开发相 协调,规划将朱鹮饲养中心、氵党河水库风景区和龙亭镇蔡伦墓一并纳入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规划控制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第1.7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控制范围,东起贯溪镇贯长路;南至洋州镇司家村(即西南坝村)及汉江桥南磨子桥镇张赵村、杨湾村;西至戚氏镇五里园; 北至洋州镇李家村和牛头山。总面积21.6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 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 第1.8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5年 远景2026年以后 第1.9条本规划经汉中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洋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发展战略 第2.1条战略思想: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 制经济;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农业基础 地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一致。 第2.2条战略总体目标:近期进一步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综合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后续力量;引进一批矿产开发,水利水电项目, 初步形成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业、矿产资源开发、水电开发、中 药材资源接替基地和医药化工产业、特色旅游和旅游商品生产及服务 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水平 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远期国民经济实 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

新丰县总体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性质 (1)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 (1) 第四章城市规模 (2) 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 (2) 第六章城区土地利用 (3) 第七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与调整改造 (3) 第八章历史文物保护与城区风貌 (4) 第九章对外交通 (4) 第十章城区交通 (5) 第十一章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 (5)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 (5) 第十三章城市水源与给水 (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 (6) 第十五章远景规划设想 (8) 第十六章实施措施 (8) 第十七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广东省北部山区经济开始快速增长,为适应大环境的变化,满足新丰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管理的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以及实施细则》 《中心镇规划指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韶关市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韶关市新丰县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 第三条韶关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为2015.2 平方公里,而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在城区,即县城中心区丰城镇,规划范围面积为15.01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内容是土地利用规划。中心城区以旧城区及新城区为核心,其中新区是城区总体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 第四条总体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3年,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2013年。 第五条本规划所涉及的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城区用地实际情况、规划意图,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及其适度弹性而制定的。 第二章城市性质 第六条丰城是新丰县县城区所在地,是新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韶关南部经济中心城市。 第七条丰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突出城区的中心功能,保证县域管理职能实施的需要,建成全市领先的现代化城市。新丰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是融山、河、城为一体的山水城市。新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山水城市的基本特色。丰城是县级城市,是韶关南部对外开放的枢纽城市,是起跨市区作用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丰城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为其发展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八条城市发展总目标:2O23年把丰城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山水特色突出,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第九条经济目标:新丰县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贫困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65086万元(可比价),三大产业结构为36.89 : 32.71 : 30.40,人均国内生产总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主要内容

盐城总规(2011—2030)纲要公示文字部分 一、规划思路 (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 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 (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 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 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 (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 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 (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三、空间布局结构 (一)中心城区范围 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 (二)布局结构 轴向延伸、内主外辅,形成“双城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公路环内为主城,以通榆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环外东西依托现状各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区。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前言 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始实施跨江、沿江发展新战略,城市空间从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正式跨入以钱塘江沿岸为依托,两岸夹江联动发展的“钱塘江时代”。作为这一转折的标志,在钱塘江北岸滨江地带建设15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钱江新城的核心地段,经过几轮规划和一系列分析论证后,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6平方公里扩大到4.01平方公里,目前杭州大剧院和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已先期启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又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等,为有利于将上述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并指导下一步各具体区块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编制本规划。 2003年1月30日,由杭州市政府组织,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规划审查会,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规划文件以该会议纪要(见附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该正式文本。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三年三月

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

回顾与总结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 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公示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6条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第7条城市职能?(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1)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 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城乡统筹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战略 (2) 第三章城乡统筹主体功能分区 (4) 第四章经济发展规划 (5) 第五章市域城乡居民点规划 (7) 第六章土地资源与建设用地控制 (7) 第七章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设施规划 (8) 第一节教育保障体系规划 (8) 第二节医疗保障体系规划 (11) 第三节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12) 第四节养老、失业保障体系规划 (14) 第八章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交通系统规划 (15) 第二节给水规划 (18) 第三节排水工程规划 (20) 第四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 (22)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23) 第六节邮政工程规划 (24) 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25) 第八节能源设施规划 (26) 第九节电力规划 (26) 第一零节热力规划 (27) 第一一节燃气规划 (28) 第一二节新能源规划 (29) 第一三节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30) 第九章区域重点资源保护规划 (32)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8)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40) 第十二章政策保障及措施 (4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石家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有序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文件精神。 2、中共中央十七届三种全会会议精神。 3、河北省省委七届四次会议精神。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5、《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规划》。 7、《石家庄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8、卫生、文体部门提供的部门规划。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认识现状存在的城乡差距,分区、分阶段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2、坚持把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三者并重。 4、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5、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严格保护区域内重点资源及生态环境。

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文 本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镇区建设规划 第七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第十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建设控制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四条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特制定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彭泽县马当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并按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城镇,控制城镇规模,使之成为本省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文本与国家、本省和本地区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建筑设计、文物保护、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公用工程等)配套实施,对城镇建设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六条法律条例、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第七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3年—2007年5年 远期2007年—2020年13年 第八条全镇人口规模 近期36000人,远期39000人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九条发展战略 把马当镇建设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1、乡镇企业为马当镇发展的支撑点。规划应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建材、油化生产加工业,创立马当镇支柱龙头产品,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门类综合体系,建成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2、积极利用区位优势,以商贸交易为重点,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精心组织城镇建设,进行城镇统一综合开发。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文本

1 个附件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 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 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 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给旅游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3)生态优先的原则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 划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简要说明 一、规划目的 指导静宁县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解决多个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促进静宁县域城乡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30年,其中2020年为近期,2030年 为远期。 三、空间层次 1)县域 总面积2187.65平方公里,包括城关镇、八里镇、威戎镇、李店镇、界石铺镇、古城镇、甘沟镇、仁大镇、城川镇、司桥乡、三合乡、深沟乡、治平乡、曹务镇、双岘乡、余湾乡、雷大镇、贾河乡、新店乡、四河镇、红寺乡、细巷镇、灵芝乡、原安乡,共13镇11乡。重点明确发展与保护边界,确定城乡空间格局,引导城 乡协同发展。 2)集中建设区(县城及其它乡镇驻地) 县城集中建设区包括城关镇和八里镇的部分用地,具体为西 至规划静张高速,北至规划兰平铁路,东至店子山,南至金果商贸城附近,面积约18.7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建设用地布局。 四、地位和作用 规划期内,本规划对静宁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各 规划在修编时其相关内容应与本规划的具体规定衔接。

五、发展定位 目标定位:华夏伏羲故里,中国苹果基地,甘肃教育名县,生态宜居城市。 六、主要职能 1)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 2)甘肃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 3)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 4)甘肃东部文化教育基地 七、村庄体系规划 农村居民点分为“建制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全县共划定72个中心村,261个基层村。 八、用地规模与布局结构 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约18.7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7.06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113.8平方米。 九、开发边界控制 规划划定县城开发边界为北至规划兰平铁路,南至城川镇以北(包含城川镇的甘河村和红旗村),西至规划静庄高速,东至店子山,总控制用地面积约为25.3平方公里,其中弹性建设控制线范围约620公顷。

醴陵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

第十二章附则17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 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3 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3 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4 第四节市域产业空间布局4 第五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5 第六节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6 第七节市域重大市政设施规划6 第八节市域重大社会服务设施规划7 第九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7 第十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 第十一节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8 第四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9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9 第二节城市规模9 第五章城市用地布局与发展方向9 第六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0 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0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10 第三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11 第四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11 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12 第八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13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13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1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14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14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15 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15 第九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15 第十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16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1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醴陵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2条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的法规、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国家、湖南省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务院,1996年18号文件)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设部) 3、湖南省、醴陵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 《株洲市“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核心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一2020》(醴陵市人民政府) 《醴陵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3条规划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建设要求。努力实现城市 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对接长株潭,促进区域一体化。注重统筹兼顾,促进醴陵与周边中心城市的 经济社会联系,达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3、突出醴陵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建设,强化醴陵 在长株潭地区乃至湖南省的核心竞争力。 4、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修编,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延 续性,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 5、充分吸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等研究成果,与省市“十一五”规 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醴陵市各部门、行业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为2010—2030年。 近期为2010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30年;2030年以后为规划远景。第5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由醴陵城区(含阳三、西山、黄泥坳、来龙门4个街道办事处)和板杉乡、孙家湾乡、东堡乡、东富乡、王仙镇的全部行政辖区组成,总面积为557.65 km2。在规划区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6条规划层次 1、市域范围:是指醴陵市所辖行政区用地范围,面积是2157.2 km2。 2、中心城区:是指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范围,由醴陵现状建成区 和板杉乡、孙家湾乡、东堡乡、东富乡、王仙镇的部分用地组成,面积为323.32 km2。 3、城市规划区:由醴陵现状建成区和板杉乡、孙家湾乡、东堡乡、东富乡、王 仙镇的全部行政辖区组成,面积为557.65 km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7条城市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按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促进醴陵“两型社会”的建设;积极发挥醴陵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世界釉下五彩陶瓷之都、湘东赣西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将醴陵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良、科教进步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