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提升

浅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提升

浅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提升
浅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提升

浅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提升

历史课程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学生呼唤怎样的历史教师?李明赞老师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专业情意——敬业、爱生、自省

第一,他认为,为师有“三境界”——职业境界、专业境界、事业境界。

我觉得自己应该能有专业境界吧!

其次,尊重学生“需求、现状、发展”,即热爱学生;

再次,为人身正:严谨正直,具有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

最后,学高:科学敦厚、才艺双馨的学养才能。

(二)专业知识——博采众长: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

1.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史学理论知识、史学方法知识、史学事实性知识等)其最大特点就是广博,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做到这些则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

我在课余就时不时通读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古汉语以及史学理论等史学专业课程书籍。另外,我通过订阅各种历史教育教学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等,来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了解史学研究信息,汲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历史教师需要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把课上好。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试试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料。

比如,初中历史教材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那么将其建立为三个文件夹,然后在每个文件夹中分为三个子文件夹——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再把自己平时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上面,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不费力气。

2.历史教师的一般知识(哲学、艺术、科学;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趋势日渐加强,这就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师,除了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相当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才能保证学科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有效性。

3.实践性知识

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将在下面的专业技能讲述。

(三)专业技能——求精求实:历史教师的专业技能

1.教学技巧——导入、板书、教学环节转换、教学语言运用、问题设置和启发、媒体运用、教学活动组织、师生情感交流、授课结束、补救教学等。

2.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和评价能力等等。

历史教学的艺术在于生动地再现历史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历史,把握历史的脉搏,领略历史的风采,并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要做到这些,第一,要苦练教学基本功。板书要规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庄重大方的说话仪态和发音准确、表达清楚的语言习惯;通过写教学反思,教育心得,来系统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

第二,掌握相关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导入新课,如何运用教育语言,怎样提噢问等等。

第三,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了解学生;三考虑教法;四准备教具。

第四,要把握各种上课技能。包括如何驾驭教学信息、运用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反馈信息、处理偶发事件、控制情绪与教态等诸多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

我会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

我要不懈读书、思考和实践,既要埋头苦干,又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等新课程理念的推广,高中历史教师的发展方向出现新动向,即教学技能在不断创新,但是专业素养却在下降。这导致高中历史教学愈加趋向形式化,教师越来越浮躁,最终伤害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本文意在强调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进步的根本保证,并指出提高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教学技能;专业素养;专业知识;阅读;思考;写作;交流 一、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是高中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根本 历史教师的两大法宝是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二者缺一不可,并重方可不入歧途。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自从素质教育的理念从20世纪90年代滥觞,二者的发展极不平衡。教学技能上花样百出,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史料教学等粉墨登场,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论是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都在下滑。历史教师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历史教育一起走入误区。 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在评价历史特级 教师李晓风时说:“李晓风上课平实、质朴,没有花拳绣腿,

也从不煽情,却充满历史的厚重和思考的张力。在他的课上,时常录音笔放满讲台,教室里坐满听课的教师。”这段话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历史课堂的核心魅力,有了深刻的知识学养,才会让学生感到“历史的幸福”。李晓风老师的历史课大受欢迎,其秘诀不是花哨的教学技能,而是深厚的历史学专业素养。 只强调教学技能,一个拥有多媒体现代化设备的现代化校园也会制造枯燥乏味的课堂。 总之,历史课堂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不是教学技巧。过分追求形式,必将走上华而不实之路,到头来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狗。形式主义如画脂镂冰,不能长久。残砖断瓦摆脱不了被巨浪吞噬的厄运,以形式为目标、风光一时的花样技能无益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终将昙花一现。高中历史教师自身切不可画地为牢,要在提高专业素养上多下工夫,真心为历史教育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二、提高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1.通过阅读积累专业知识 历史教师,必须要静心读书,且长期坚持不懈,这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扩大阅读量是(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然而,高中历史教师的阅读不能太泛泛,读书应有方向。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设计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实现情感体验、构建多元评价是实施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教学策略 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那么,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又有哪些?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有哪些?本文试着谈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历经十多年,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前,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应该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促进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997年12月,国际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通过借鉴国际上可资参考的经验,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既是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育人文化”的理性回归。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包括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等认知性素养与非认知性素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而且,核心素养是所有公民都不可或缺的、最关键、最必要,也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1.时空观念。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措施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措施 永阳中学谢小明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高贵品格和能力。教师素质不仅包含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还包括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的观念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 1、教师共识:教师兴则学校兴。 通过自主学习与反思,老师们认同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进一步认识到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增强紧迫感。 2、专家引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借助专家队伍的智力支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学校采取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组织教师观看教育家的讲座,派老师外出学习等方式更新教师观念。加深老师对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激发老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内驱力! 3、统一观念,让学习成为生命的常态。 我们要采用动员、座谈、学习的方式,统一观念:1、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增强自身功能造血;2、学习是终身的;3、发展才是硬道理;4、观念主宰行动,行动影响质量;5、提高教师生命质量,需要革新传统,反思自我,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良好的制度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保障。 我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鼓励学习,鼓励发展。其中包括教师培训制度、骨干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关于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的若干办法》等,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发展,争当名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高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职能,分阶段分目标地有效指导青年教师快速走向成熟;建立教师自评、学生测评、同行导评的三维评价体系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自主竞争、优胜劣汰”的教师机制。从而激发教师追求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有力的执行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核心。 (一)、执行校本研修策略。 1、落实校本研修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得力措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研修活动,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教师素质的群体优化。 2、各学科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学科引领团队。由骨干教师领衔,组成教师专题研究小组,开发教科研课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 3、是加强常态课教学研究:先进的理念、优质的课程资源、合理的设计以及策略方法的采用,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上。只有提高常态课教学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4、领导带头落实推门听课制。听课之后与授课教师交流,探讨,促进广大教师深入钻研。认真开展常态课教学研究,人人参与上课、听课、评课。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学诊断与反思,对每位教师的研究课进行解剖,找出得失,交流感受,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本人结合同伴的建议,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找出自己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落实校本研修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是学校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校级领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日期:

浅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 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一、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教师的认知结构应该基本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包括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应该具有的实践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教师教育,不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养成。教师应多读书,广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读什么书,多长时间读一本书,都应该好好规划规划。读书后应好好记录感受并试着点评。教师应将这三种知识相互沟通与融合,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对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原则的整合,以便教学对象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普通文化知识使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熟练的专业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 价值观等,这是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达到的教学目 标。本文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核 心素养渗透到课堂。 ?一、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选取适合学 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程有着非常明显的学科特征,所以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 不同的核心素养。比如初中历史教学的 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明晰初中 历史的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将每个时空 中的重大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贯穿起来, 放到时空中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懂得

在时空中理解历史事件,并将各事件进 行关联,体会不同时空中历史变化的延 续性,体会历史事件中的局部和整体。 这个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时空观念的 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这 样的教学目标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 联系起来,与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整合,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又比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就要选 取合适的史料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在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三国 鼎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 握两场战争的影响;以及战争中曹操一 胜一败的原因,理解以少胜多战役中的 智慧;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教 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搜集相 关的图片、文字、音视频资料,并进行 整理。在此基础上,由每个小组展示自 己搜集到的资料,从而让学生通过史料 进行实证,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

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 高对比分析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 习小组可采用同组异质的原则,每组四人,自由组合,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 学生能够在同一小组中交流,既培养了 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史 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 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课堂的主人。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 是要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在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 的开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 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 真正去探索江南经济的发展。首先,教 师要向学生展示研究目标,组织学生成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 陕西省宝鸡中学邢瑞 (陕西省宝鸡市开发区29号宝鸡中学,721013) 内容摘要: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对历史教师也提出相应的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当的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要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必须要:养成不断读书的习惯、多与老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加强与其他学校老师的交流学习。 关键词:综合性、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业余技能、多读书、多交流、 翻开高中历史新教材,发现其中的知识包罗万象,既有历史知识,也有政治常识,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等学科知识。因此历史新教材非常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而综合性的历史课程也在相应地要求也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更为全面的综合能力。那么历史教师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一、新教材背景下历史教师所要具备的素质

(一)相当的专业知识 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在对教材处理上有些历史教师单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既无合理的教材处理也无深入浅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涉及学科新成就和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出现这种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不过关或者知识老化,这就适应不了新课程的教学。况且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综合趋势也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此情况下除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纯历史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前沿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历史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比如,在讲述初中历史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这一章中,你会发现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远不及语文课上的《陈涉世家》来得丰富,如果在预习语文书上的内容后再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再如,对于高中必修三“灿烂辉煌的文学”的讲解,倘若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一节45分钟的内容一定会显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授课者有不浅的古诗词基础,对屈原、司马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词及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等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举一反三地信手拈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研讨交流会发言稿 奋斗小学王美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为精彩的人生加油”。 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心中就要充满炽热的阳光。我认为这个阳光就是指教师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教学节奏,整齐漂亮的板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等教学功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如果想在工作中取得满足感,在职业人生的路上有所收获,让工作不再充满懈怠与困惑,那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我具体谈一下奋斗小学在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工作思路: 1.进一步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2.继续坚持校本研修的活动制度。制定教师自我修炼项目,以研促学、以测代培、培研结合、强调实践。 3.坚持开展以教师学科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4.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措施: 基于这样的思路,2011年,学校紧紧围绕“教师学科素养”这一主题,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计划启动“学科素养提升”六大工程。 (一)夯基工程

学校倡导教师大练基本功,夯实基本功。要求各学科教师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并坚持“课课练、日日练、周周练”。学校每天安排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语文老师跟学生一起在班内练习,其他学科老师在办公室进行练字。学校不定期由书法老师进行书法培训,并在研修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书法测试,以加强教师练字的兴趣,提高教师书写水平。 (二)读书工程 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交流老师们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从而激发起教师的读书热情。本学期学校推荐教师要多读两类书:一是与学科知识有关书籍,丰富学科素养;二是名著,包括文学名著、教育教学名著,以此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并且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博客,记录读书体会,推荐喜欢书籍;教师网上阅读,摘记学习笔记;在资源库的“电子书城”中增设“两周一读”,由教导处每两周推荐一篇文章,教师利用周五大阅读时间自读。 (三)梯队建设工程 在梯队建设中,我校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管理运行机制,,从专业提高、课堂引领、课题研究、团队协作、校本研修、特殊贡献等六个方面分层培养、管理、评定各梯队教师,实施梯队晋级制度,第一二梯队教师享受学期津贴;第三四梯队考核为优的教师颁发奖金,自动晋级。我校围绕“梯队建设”将开展名师工作室、校际交流,青蓝工程、校本研修、教研组活动等。促使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九月初,学校举行了第一、二梯队教师的学科素养第一季教学竞赛活动,期中考试后还将举行第三、四梯队教师的第二次教学竞赛活动。 (四)校本培训工程 本着满足教师多方位需求,为梯队名师提供展示平台的原则,我校开展多种类型校本培训活动。除积极争取外出培训之外,通过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考察代培、以活动代培等多种培训途径,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方位需求。在培训中注重培训的实际效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 养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让教师必须有比较高的信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呢联系我校两年来开展的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的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学校行为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策略与方法:利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首先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然后以此影响学生。所以,在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都应该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名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1、应根据各校教师的信息能力的现状,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是最基础而实用的知识。使教师们学即有所得,特别是消除老师们因“不会用”“不敢用”而产生的焦虑感。 培训的内容包括: (1)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中应用基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 (3)初步掌握最流行的软件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等。(4)掌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基本使用。 这些内容应用性操作性强,又有一定的梯度,做到了适应性层次和发展性层次的结合。 2、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的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根据根据教师水平,分层次开展培训。另外,经常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形式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教师自学 我校已经在教师培训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要使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提高、学习做为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是长期的学习计划,不是为了一次的公开课,一次的比赛,一次的评比。例如,开展CAI,教学课件的制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公开课,应付评比,在临期急急忙忙地凑出个课件来,只是就课论课,事先没有准备,课后没有总结,公开课过后,什么都丢向脑后,没有什么有益的东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倡导,学界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日趋深入,以及民间“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纷纷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但一直以来,传统文化课程多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存在,或者渗透融合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中,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2017 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稳步扎实地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化建设,并为传统文化师资培育,特别是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出更高的 要求。 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因为课程只有落实到课堂,被学生接受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意味着课程建设的整体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独有的特点,使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圣贤文化,强调以德为本、德智?p 修。孔子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告诫弟子学会做人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但同时孔子也说: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牢记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根本目的,以德为先,率先垂范,从而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价值得以实现。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与生命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区别于西方式逻辑推理和外求实验法的,是一种‘内求法',是教师引领、学生同步在身心内部实践体悟,进而外显为用的路径。” [1] 这就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生命的实践、心灵的实证,不断反求诸己、躬身践行,通过真切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成长,体会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与价值。最后,由于传统文化经历了近百年的断裂,当今社会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少误解和迷思,所以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课程是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独立与完备。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经验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层面的统一规划与推进,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以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教师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透过教育而学习获得的因应社会之复杂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在其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复杂情境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能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总结 (31)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坊研 修项目 培训总结 为了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幼儿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2.0信息能力提升项目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借助教师教育的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在网络研修上得到更高的发展与提升。 通过此次的网络研修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班级组织、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从此次的培训中,认识到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应该学会信息技术,运用网络技术等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课堂形式。 根据自己的能力,我在此次的网络研修中,选择了微课设计与制作和家校交流与合作这两个能力点。通过线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讲座,解决了在实际教学活动

中的一些难题。同时更新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经验,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上课、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建立自主的学习环境,最终能够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微课设计与制作中,我学会了并能够运用Camtasia 录屏与后期编辑。初次尝试,觉得他很难。等到真正的掌握了,发现他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能把视频更美化。多余的进行删除,还能够拼接、加入音乐、视频。为我们日后的教学活动提高了质量。(一张奇特的脸)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当“主人”,让孩子学会创新、学会思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角度不同,算法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了解了微课程是如何“炼”成的,是通过选题、设计、制作三部分完成的。在选题上要有规划,在设计上要有主见。在制作上要有创新。通过《3-6岁学习儿童与发展指南》了解到,所在艺术领域中,教师不需要给孩子提供范画,应该给充分的想象与创新的机会。 在家校交流与合作中,通过专家的讲座,了解到了有一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学习

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比物质和能量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的流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 世纪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的社会。而早在 1996 年,全球 32 个工业国家的科技部长在南非开会时就宣布:信息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向前发展,这必将促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各种信息的处理、存储、传送都可以由计算机实现,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被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国内(CERNET 等)、国际数据网(1N- TERNET 等)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得知识和信息。我们的教育将由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由单纯学习型转向创造学习型。教师的传统地位将受到挑战,他们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榜样、父母代言人的角色转变为信息支持者、知识建构者、道德监控者和指导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 1974年提出的。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现在的具体涵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何谓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我们认为可分四个不同的层次,即:基本信息素质、学科信息素质、特殊信息素质、科研信息素质。基本信息素质,是指一个教师平时必须具备的关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观念、意识、知识、技能,这是对教师的基本的要求;学科信息素质,就是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和能力;特殊信息素质,是指计算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的信息知识和能力;科研信息素质,是指一个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所应具备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在这四种信息素质当中,基本信息素质是形成学科信息素质、特殊信息素质、科研信息素质的基础,基本信息素质是每一名教师都应具备的。

初中历史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师的专业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师的专业素养 寄语——做一个有思想、有自信、有责任的教师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但是,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 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考试,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但是,只有高于考试,才可能有效地赢得考试。 我们必须虚心地学习他人,因为这是取得进步的捷径;但是,只有高于他人,才可能实在地找到自我! 一、中学历史课程——五个重要的理念 1.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指南和基本要求(认真阅读理解《课程标准》)。 2.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4.包括课本在内的教材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之一。 5.使学生按时代要求在三维目标上的有效发展是课程的宗旨。 二、中学历史课程培养的“公民素质” 除了一般意义的公民素质之外,历史课程特有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培养 1.鉴证识史,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是否具备足以确认这些史实的有效而可靠的史料,懂得有多少和怎样的史料才能确认多少和怎样的史实。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存疑待证。 2.辩证分析,移情神入的历史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必须“绝对”地把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作品、成果等放到当时当地特定的时间、空间、物质、精神、社会等具体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思考和比较。 3.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族人民求生存、求发展的不断解放的过程,是矛盾变化,交流融合,创新进步的过程,多样性、阶段性及其普遍联系是其基本的特征。 4.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而曲折的历史,热爱和平、珍惜生命,跻身世界潮流,弘扬民族精神,振兴祖国大业是与每一个公民的发展休戚相关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5.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人们已知的历史属于对客观历史的认识,是随着新的发现和新的探究而不断变化并逐渐接近客观历史的,其真理性是相对的,必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认识。 三、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关系和意义 1.知识与能力——教学的直接和基础的目标。 知识是客观世界在人的主观认识中的正确反映。在学校教学和学习的状态下,学生首先学习的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在历史课程中就是关于历史事实的知识,如,“唐太宗是皇

中学历史教师素质初探

中学历史教师素质初探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云:“正人必先正己”,“教人者自教”。中学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更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这里,我就自己的想法,初步探讨一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一、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历史教育以树人为本的观念,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到重要位置,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社会使命感,学会交往、生存、创造,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把自己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程的主体、教学的依据,让历史课真正活起来。 二、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史实是其血肉,而理论是其骨骼。历史教学中经常要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史料、论证观点,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叙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所以,作为历史教师,案头必备几本与历史学科关系最密切的经典著作供平时翻阅,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通俗哲学》等,从中了解革命导师对中外各国历史的论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另外,历史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而要与当前社会实际保持密切联系,养成读报、听新闻、看时事的习惯,有精彩史论、宝贵资料等,或摘抄或剪辑,在教学中可以自如地引古论今,或引今证古,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三、丰富的历史专业学识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因此,历史教师要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及时、随时地“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首先,要有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包括丰富的通史和史学理论知识,断代史、国别史、专史、地区史知识。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挑选一些史学名著来研读,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其次,要了解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站在学科前沿,及时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新颖性。第三,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历史教师要广博地学习与历史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担负着培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天职。而农村小学教师队 伍更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这批队伍专业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败,关系到 能否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关注和提升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针对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提 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设学校广大 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优良氛围。同时要探索教师终身学习的考核办法;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面向全员,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以自学反思为主,指导评估为辅,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一名教师应遵守的基本 准则,教师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教师职业道德是 一种普遍适用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精神则代表教学工作者对生活、对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此焕发的超越岗位条件、超越薪水的人性价值之光。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学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根据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 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二是抓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以及教师 誓词等方面学习。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具体细化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要求,对照要求,反思、查摆、整改存在的师德问题,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奠定思想基础。 三是抓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要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评议导向机制”、强化“情况通报制度”,以此加强师德建设与监督力度,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树立师德典型,激发师德情感,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在教师中形成热爱 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 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抓活动载体,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坚持开展以“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静下心来教书,做‘三品’教师(为人讲品德、为师讲品位、为事讲品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努力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 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 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全 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原来的

(完整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重要性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重要性 新年开始,侯小仙局长为了谋划教育重点以及特色亮点,提高效率特召开教育系统务虚会,学习了侯局长关于在会上的讲话,深有感触。下面我仅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的工作,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主要由教师来决定。一所学校可能房子很漂亮、仪器很先进,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其教育质量也不会高,学生也不会来。课程的执行者是教师,再好的理念、内容,没有好的老师,课程改革也搞不好。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教育改革绝大多数是从上而下的,是一种政策,这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可以这么做的,也必须是这么做的。当你的理念更新了,能力提高了,你就认识到现行的教育方法的弊端,要改掉它。这时候,教改的原动力就是教师自己。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一个学校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有没有向上的力量,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呢?从教师的发展来,人会产生惰性,如果教师工作变成机械性的工作,每天上班面对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年复一年,到最后就会懈怠,就会丧失教学兴趣。而学校凝聚力的提高,让人觉得有

朝气,使学生、教师不断地有新的目标,不断地有新的成绩,不断地有新鲜感,不断有成就感,不断地有向上的动力。这里所说的发展是一种事业感、成就感,在教育岗位上的职业发展。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通过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汲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 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 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时下各学科提出了“核心素养”,但是具体到各学科又不能泛泛而论。历史与社会是综合性人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即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但要体现人性,更要注重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就是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历史与社会其实就是一门综合性人学科,立足于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发展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人素养。为此,新课标明确提出“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抓住相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凸显综合的意义,以鼓励和指导学生以综合性知识内容为媒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通过多次公开课的实践验证与教师研讨,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二、以综合思维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割裂地学习,肯定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学习和体验学会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社会问题,最终达到提升综合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所以,我们以历史线索为主导,从“古今综合”“中外综合”“时空综合”三个角度指导学生贯通知识,进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 1.古今综合 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就是古,“社会”就是今,其实学习的就是古往今,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古今知识联系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学习历史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对照地图加深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学习当前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参照古今大历史变迁深刻认知。 比如学习“辽阔的疆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制作成动漫视频,以渐变的形式,将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展现给学生。

浅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提升

浅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提升 历史课程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学生呼唤怎样的历史教师?李明赞老师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专业情意——敬业、爱生、自省 第一,他认为,为师有“三境界”——职业境界、专业境界、事业境界。 我觉得自己应该能有专业境界吧! 其次,尊重学生“需求、现状、发展”,即热爱学生; 再次,为人身正:严谨正直,具有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 最后,学高:科学敦厚、才艺双馨的学养才能。 (二)专业知识——博采众长: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 1.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史学理论知识、史学方法知识、史学事实性知识等)其最大特点就是广博,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做到这些则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 我在课余就时不时通读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古汉语以及史学理论等史学专业课程书籍。另外,我通过订阅各种历史教育教学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等,来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了解史学研究信息,汲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历史教师需要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把课上好。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试试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料。 比如,初中历史教材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那么将其建立为三个文件夹,然后在每个文件夹中分为三个子文件夹——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再把自己平时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上面,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不费力气。 2.历史教师的一般知识(哲学、艺术、科学;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趋势日渐加强,这就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师,除了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相当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才能保证学科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有效性。 3.实践性知识 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将在下面的专业技能讲述。 (三)专业技能——求精求实:历史教师的专业技能 1.教学技巧——导入、板书、教学环节转换、教学语言运用、问题设置和启发、媒体运用、教学活动组织、师生情感交流、授课结束、补救教学等。 2.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和评价能力等等。 历史教学的艺术在于生动地再现历史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历史,把握历史的脉搏,领略历史的风采,并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