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精编WORD版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精编WORD版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精编WORD版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精编WORD版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环境学概论1.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不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每年5-11月

水俣事件 1953年开始发现富山事件(骨痛病) 1931年发现直至1972年3月

四月事件 1970年米糠油事件 1968年

3.大气结构

①对流层特点:一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方向上有强烈的对流,二是密度大,

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

②平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小,气温趋于稳定。在平流层中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

③中间层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④热成层由于太阳和宇宙射线的作用,该层大气部分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其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粒子,故称电离层

⑤散逸层空气受地心引力小

4.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如硫酸及

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O

x

6.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从污染源排放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扩散、运输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其他条件(如阳光、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在污染物之

间,以及它们与空气原有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二次污染源。这一反应过程称

为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

7.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着吸光物质,可在大气中引起化学反应。这时。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8.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们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9.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链式反应组成的,是以NO

2

光解生成O的反应引

发,导致了臭氧的生成。由于碳氢化合物的存在,促使NO向NO

2

的快速转化,在此转化中自由基(特别是HO.基)起了重要作用。致使不需要消耗臭氧而能使大气中的NO转化成

NO

2,NO

2

又能继续光解产生臭氧。同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又继续与碳氢化合物反应

生成更多的自由基,如此继续不断地进行链式反应,直到NO或碳氢化合物消失为止。所

产生的醛类、O

3

、PAN等二次污染物最终产物。

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

11.温度层结与烟流形状

12.山谷风:发生在山区,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是由于山坡和谷底受热不均二产生的。在白天,太阳先照射到山坡上,是山坡上大气比谷地上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在高空形成了由山坡吹向山谷的反谷风。它们同山坡上升气流和谷地下降气流一起形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在夜间,山坡和山顶比谷地冷却得快,使山坡和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下滑到谷底,形成了山风。在高空则形成了自山谷向山顶吹的反山风。它们同山坡下降气流和谷地上升气流一起构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

.海陆风: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带,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海陆风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路低升温比海洋快,在海陆大气之间产生了温度差、气压差,使低空气大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大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反海风。在夜晚由于有效辐射发生了变化,陆地比海洋降温快,在海陆之间产生了与白天相反的温度差、气压差,使低空气大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高空大气从海洋流向陆地,形成反陆风。它们同陆地下降气流和海绵上升气流一起构成了海陆风局地环流。

城市热导环流:是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由于城市温度经常比农村高(特别是夜间)、气压比乡村低,所以可以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市区的特殊的局地风,称为城市热导环流或城市风。

13.有界大气扩散:实际的污染物排放源多位于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内,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必然会收到地面的影响,这种大气扩散称为有界大气扩散。

14.干式机械除尘装置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特点: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造价低、施工快、便于维修及阻力小等优点,因而他们广泛应用于工业,该类除尘装置对大粒径轻粉尘的去除具有较高的效率,而对于小粒径粉尘捕获效率很低。

类型:沉降室除尘、惯性力除尘装器、离心力除尘器

15.湿式除尘装置特点

可以有效的将直径为0.1—20μm的液态或固态粒子从气流中除去,同时,也能脱除气态污染物。这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操作及维修方便和净化效率高等

优点,能够处理高温、高湿的气流,但要注意设备和管道的腐蚀以及污水和污泥的处理等问题。

16.电除尘装置的特点

优点是对粒径很小的尘粒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耐高温,气流阻力小,除尘效率不受含尘浓度和烟气流量的影响,是当前较为理想的除尘设备,但设备投资费用高,占地大,技术要求高。

17.怎样实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简答)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即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特征,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提出最优化对策和控制技术方案,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当然排放方式

3)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4)改变燃料构成

5)绿化造林

6)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8.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第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

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第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体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并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第三级:在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同时,要合理地协调实现标准所需的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需进行损益分析,以取得实施环境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

第四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敏感的人群发生急性中毒或死亡。

19.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20.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综合考虑控制技术的可能性和地区的差异性。

21.水质:水及其所含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性称为水质

22.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23.农业退水: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并且是非重复用水。农作物栽培、畜生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称为农业退水。

24.化学耗氧量(COD)、生物化学耗氧量(BOD)、

总有机碳量(TOC)、总需氧量(TOD)

25.推流迁移是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迁移作用。推流作用只改变水流中污染物的位置,并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26.稳态:在河流水体处于稳定流动状态、污染源连续稳定排放的条件下,水中的污染物分布状况也是稳定的。这时,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这种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稳态。

27.有机生物降解的规律

1)首先在细胞体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

2)降解的后期产物都是生成各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可以继续分解,其最终产物是

CO

2、H

2

O及NO

3

—等;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反硝化、酸性发酵等过程,其最终产物除CO

2

和H

2O外,还有NH

3

、有机酸、醇等。

28.生物氧化的一般规律

生物氧化时进行的顺序是,在有O

时总是进行有氧氧化;无氧时依次发生反硝化、甲烷发

2

酵、酸性发酵等。前一种反应条件不具备时才进行后一种反应

29.富营养化: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植物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现象。

30.废水处理基本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

31.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

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

32.环境背景值是指环境中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33.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1)有机氯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份昆虫等益虫益

鸟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长期使用同类型药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用量和防治次数,也

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

3)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农药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尤其是在土壤环境中,产生了农药污

染环境问题。

34.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

施加抑制剂、控制土壤氧化、改变耕作制度、客土深翻、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35.固体废物通常系指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36.废物综合处理系统的分类:焚烧型、熔融型及资源化型三类

37.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目前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及环境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变化难易程度的表示;另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38.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建设、规划、政策、立法)之前,采用评价方法预测该项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P184

39.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作用

1)环境影响评价是经济建设实现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

2)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传统工业布局做法的重大改革,可以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

一起来,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防治污染对策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4)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还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各级措施;也是强化区域环境规划管理的有效手段。所以全面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均有重大的意义。

40.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2)考虑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征

3)应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社会环境结构的一致性

5)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对策的一致性

41.清洁生产的目标要求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过程,减少工业生产排

放对环境的影响。

42.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生产无毒、无害的中间产

品;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及强震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搞笑的设备;实行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2)清洁的产品: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会危及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进行合理包装;产品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易于处置并降解。

43.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室效应”的发展,臭氧层破坏,有毒化学品和有害废物的急剧增加,生物多样性的被破损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政治和环境问题。

44.新能源及其种类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人很能源从它们被人类发现、认识、开始利用,到大规模利用,都有一个历史进程

种类: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45.太阳能的特点及利用方式

1)太阳能是源源不断地到达地球表面的,照射是均一的,对局部来说光线又是很微弱

的,必须将光集中100—1000倍才有利用价值;

2)受天气的影响,天气有晴有阴,每年的照射率不是100%,因此必须有贮存热的办法;

3)日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多种波长不同的光组成的,研究对某一特定波长特效的吸收

面,可以提高热度和光电效应;

4)应用光管和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直接变成电能。

46.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一般可分为两类:

1)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等,它们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

代才能形成;

2)可更新资源,指水、土地、植物、动物等资源,它们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

循环在现。

论述

1.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涵义

概念: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1)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

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应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

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

3)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P195

意义: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这是在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而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及生态规律,实行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持续发展战略,以促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来的基础,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作用:环境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可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可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可以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义

对环境影响广泛,实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节约和替代原生资源

有利于减少原生资源消耗,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有利于缓解突出环境问题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造成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粉煤灰排放量大、占地多,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将有效减少由于堆存造成对土壤、大气、水质等环境的影

响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有效解决随意焚烧污染环境,造成交通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废物的综合利用将减轻“垃圾围城”问题。

(三)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固体废物既包括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也包括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废物,大力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将在电力、煤炭、矿产、冶炼、建筑、农业等多个行业探索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延伸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