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7中国建设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2017中国建设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2017中国建设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2017中国建设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目录

Contents

前言 (1)

1.行业环境 (2)

1.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 (3)

1.2全国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 (4)

1.3各类型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趋势 (4)

2.资源分布 (5)

2.1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各行业企业占比 (6)

2.2用户类型数量占比 (7)

2.3全国从业人员地理分布 (7)

2.4全国供应商资源和主材资源分布 (8)

2.5全国网络渠道供应商同比增长统计 (8)

2.6全国网络渠道主材同比增长统计 (9)

2.7主材同比涨跌统计 (9)

2.8全国工程项目类型占比统计 (10)

3.用户画像 (12)

3.1用户地区分布 (12)

3.2用户学历分析 (13)

3.3用户年龄分析 (13)

3.4用户性别分析 (14)

3.5用户专业分析 (14)

4.用户行为 (16)

4.1热搜材料分析(TOP10) (16)

4.2热门品牌分析(TOP10) (17)

4.3热询材料分析(TOP10) (17)

4.4全国各区域询价量占比分析 (18)

4.5关注指标类型分析 (18)

4.6登录时间分析 (19)

4.7登陆时长分析 (19)

4.8办公地点分析 (20)

4.9搜索引擎喜好分析 (20)

4.10浏览器使用情况分析 (21)

4.11终端设备使用情况分析 (22)

4.12其他偏好分析 (23)

结语 (24)

前言

《中国建设行业数据分析报告》由广东中建普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造价通独家撰写发布。报告以行业用户为研究对象,基于造价通和网材供应商的平台数据,对行业环境、行业用户、行业运行数据、用户行为和发展趋势等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建设行业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及市场行情,帮助行业企业更好地洞悉市场机会。

本次分析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造价通平台,另有国家统计局、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权威合作网站做数据补充。

注:下文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华东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7大省市;华北包括北京、天津、山西、河北4大省市;华中包括河南、湖北、湖南3大省;华南包括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3大省;西南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5大省市;西北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6大省;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大省。

行业环境

1.行业环境

中国经济正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节点。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方位”,并明确GDP增速稳增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等重要发展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PPP等新型业态的加速落地,从各省市公布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显示,23个省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总计约45万亿元,与国家发改委预测的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会达到65万亿左右基本吻合。综上可见,2017年建设行业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1.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

经历了2013~2015年的增速断崖式下跌,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上涨,2017年继续稳定上涨态势。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

1.2全国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

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而随着交通等基建版图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西部与中部地区的投资额基本持平。

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

1.3各类型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趋势

根据近三年的数据,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开始回落,基础建设投资则一直维持高位,特别是今年更有加速快跑的趋势。

各类型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趋势

资源分布

2.资源分布

本节从“固定资产投资主体”、“行业企业用户”、“供应商资源”、“主材分布”、“供应商增长”、“主材量增长”等方面分析行业资源,从资源分布图谱剖析建设行业基本业态和发展趋势。

2.1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各行业企业占比

固定资产投资主体主要集中在建筑、金融/房产和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所占比例为81.11%,其中建筑和金融/房产两大领域更有平分天下之势。

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各行业企业占比

2.2用户类型数量占比

全国建设行业各企业用户数量中,排名前四的为建材供应商、房企、施工单位、咨询单位,占比达63.2%。

用户类型数量占比

2.3全国从业人员地理分布

建设行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中东部占比50.89%,中部占比19.37%,西部占比24.11%,与固定资产投资各区域占比基本吻合。

全国从业人员地理分布

2.4全国供应商资源和主材资源分布

得益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西部已然成为我国目前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建材产品需求非常旺盛。相较于中部,西部地区无论在供应商、品牌供应商和主材供应商等方面资源,都占据很大优势。

全国供应商资源和主材资源分布

2.5全国网络渠道供应商同比增长统计

今年供应商注册量同2016同期相比有较显著的增长,“互联网+”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材厂商都在顺势而为,积极拥抱互联网。

全国网络渠道供应商同比增长统计

2.6全国网络渠道主材同比增长统计

主材增长基本是供应商增长的1.5~2.0倍,而西北地区的增长达到5倍多。相较于其他区域,积极拥抱“互联网+”的西北地区建材厂商更重视网络渠道。

全国网络渠道主材同比增长统计

2.7主材同比涨跌统计

同2016年相比,90%的主材在近一年的时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水泥、混凝土涨幅都超过10%,钢材则涨幅达27%之高。

主材同比涨跌统计

2.8全国工程项目类型占比统计

全国在建工程各项目类型中,居住建筑、商业建筑以及园林绿化建筑占比名列前三,分别为12.36%,10.28%,9.33%。

全国工程项目类型占比统计

用户画像

3.用户画像

此次调查发现,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年龄范围主要在20-39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且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57.57%的人员学历在大专以上,且大多数是建筑相关专业毕业。

3.1用户地区分布

建设行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前5名分别为山东7.93%,浙江7.63%,江苏7.35%,上海6.56%,广东6.55%。

用户地区分布

3.2用户学历分析

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57.57%,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5.15%。

用户学历分析

3.3用户年龄分析

80%以上的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年龄在20-39岁之间,40-49岁占比为13.7%,50-59岁占比仅为4.1%。对于建设行业来讲,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是工作的黄金时期。40岁以上这部分人基本已处于管理岗位。

用户年龄

3.4用户性别分析

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男女比例相差基本不大,可以说是男女各顶半边天。

用户性别

3.5用户专业分析

74%以上的行业从业人员都是相关专业毕业,主要由于建设行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且工作强度较大的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高。

用户专业

用户行为

4.用户行为

本节通过对用户的搜索行为及使用习惯进行研究,对“热搜材料”、“热搜品牌”“热询材料”“关注指标”、“信息偏好”等统计分析,深入了解建设行业用户偏好和需求,更好得预测市场行情。

4.1热搜材料分析(TOP10)

塑料管、水暖及卫浴五金等材料品种多、规格多,不同材质用途各异,而且在平常的建设工程中用量大,搜索热度一直名列前茅。

热搜材料TOP10

4.2热门品牌分析(TOP10)

本次热搜品牌排行榜中,ABB 作为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位居榜首,鞍钢集团则紧随其后,施耐德位居第三。

热门品牌TOP10

4.3热询材料分析(TOP10)

热询材料TOP10中,95%以上询价为非标类材料,其中配电箱和防鼠挡板占76.14%。

热询材料TOP10

42.32%33.82%6.80%4.04%3.17%2.75%2.40%1.88%1.41%配电箱

防鼠挡板

配电柜

风机盘管

塑胶地板

开关柜

空调机

新风换气机组

YJV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地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能够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随着城市规模大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一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财政资金压力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金额数量大,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会加入,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运营,所以资金的回笼比较晚,资金的效益成本不容易分摊,这些都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艰难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当的是生命线的角色,如果基础设施发生瘫痪,必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围护和管理中也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修补和完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资金的支出要求,所以导致许多地方基础设施不修不补,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缺乏深度的项目前期准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提出项目的建议书,编制可行的研究报告,进行设计,编制项目的概算,向有关单位申请审批等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没有做深入的前期准备,导致有时工程已经竣工了,项目的前期准备还没有完成,项目的资金概算已经失去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实际意义,所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盲目上马,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计划超过财政负担、没有建立良性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征地和拆迁行为不规范、“代建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存在很多不足、对代建项目的各方主体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有必要加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 二加强我国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措施 1、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难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来。其次,可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相关单位的力量。还可以结合土地的收储和代建项目,做大强融资平台。 2、解决拆迁制约因素

2017旅游数据报告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发布《2017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 中国日报3月1日电 3月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集团联合发布《中国游客中国名片,消费升级品质旅游——2017 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双方专家团队基于全年旅游业数据,结合携程3亿会员以及业内规模最大的跟团游、自由行订单数据,对全年出境游情况和游客行为进行了全面监测。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花费达1152.9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出境旅游呈现“消费升级、品质旅游”的特征与趋势。选择升级型、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深度体验目的地的游客占比提升。出国目的也从观光购物转向享受海外优质生活环境和服务。出境旅游已成为衡量中国城市家庭和年轻人幸福度的一大标准。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旅游年”推动下,旅游合作更加紧密,跨越国境的旅行越来越便利。走出国门旅游,更像是“串门儿”,去别人的城市住上几天,换另一种生活方式。游客越来越强调对城市生活方式的体验,目的地则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中国游客就是行走的中国名片,丰富着世界对中国人和中国的认识。 一、1.3亿人次,花费1152.9亿美元,蝉联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国人出境旅游花了多少钱?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17年我国国际旅游支出达1152.9亿美元,相比2016年1098亿美元增长5%。 在线旅游平台和手机端成为中国旅游者的首选。根据携程旅游集团的统计,每5个中国出境游客人中,就至少有1位是在携程上进行的预订。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 我国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最大的客源国。据报告统计,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俄罗斯、马尔代夫、印尼、朝鲜、南非等10个国家的第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融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探索 1.基础设施的概念 基础设施通常是指为城市社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在《中国经济大词典》中解释为“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主要是指为了生产、流通等各部门提供服务的一些设施和众多部门之和。“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机场、铁路、各级公路、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socialinfrastructure)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一般认为,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物质生产的需要,并向其他单位以及城市居民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共物质设施,同时也是属于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在整个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延伸。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发展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至80年代初,这段时间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阶段,经历了多方面的探索。1949年建国后,经济恢复时期的绝大多数基本建设项目都采用了建设单位自营方式,建设、施工合二为一。1952年初,国家出台《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脱钩,实行甲乙方合同制,这种合同制主要通过行政计划安排,不是严格的经济合同关系。195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改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几项规定》,提出了投资包干责任制。但到60年代初期,工程指挥部方式取代了投资包干制,并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主导模式,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运用行政手段实施工程建设管理[2]。 第二阶段是整个80年代。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此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80年代成为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从行政管理向经济管理转变的重要时期。1984年,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相继推行了建设工程招标承包制、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和工程承包公司制。这一时期,城市基础设施行业普遍成立了各类市政工程专业承包公司,并按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实行建设、交通、环保等分工协作的行业行政管理。在这一系列有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法规和政策,强调了公用设施建设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从工商业利润中提取城市建设维护税,新建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等等。以桥梁道路征收通过费为开端,施行“贷款建设、收费还贷”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开辟了城市综合开发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加入WTO后,为使我国的经济早日纳入为提高基本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国家计委于1992年下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对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的范围、组织形式、相关职责等做了原则规定。1996年,国家计委出台《关于实

中国的基础建设

中国的基础建设 中特5班第三组

C ONTENTS 目录 1中国的教育基础设施2中国高铁的发展3中国的医疗卫生4总结与展望

70年前的今天,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之路。70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富民强,百业俱兴,中国在以令世界震惊的发展速度强势崛起,如今我们俨然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新中国强盛的背后,离不开的是教育的伟大力量,而我国的教育基础 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的教育基础设施

阶段一: 1949年至1976年:扫盲运动到基础教育 1949年,全国有5.5亿人口, 但全国范围内仅有205所高校,平 均毛入学率仅为0.26%,4.4亿国民 人均受教育年限均不足2年,文盲 比率高达80%。从1951年起,我国 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1964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 简易小学在以山东、河北为首的十 四个省份的农村中所普及,课程精 简集中,且地区周边的学龄儿童可 以就近入学。

1977年-2011年:全面发展基础教育 1977年,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一席讲话,成为了科技教育战线率先拨乱反正的重要指针。他说:“我们的教育已比发达国家落后了整整20年,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有知识,要有人才。” 2011年,教育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选择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下,正式启动“本科教学工程” 。阶段二:

2012年至2019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2年,教育部指出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息化,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 2016年,教育研究深化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发展。 2019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发布了“国家教育信息化2.0计划山东标准版本”—— AI蛙答答自适应学习平台。平台满足了“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数据化、个性化的要 求。阶段三: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就首先提出了社会间接资本的概念,强调“在一般的产业投资之前,一个社会应具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 。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劳动生产率低下和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罗森斯坦?罗丹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设施部门)投入资本,通过这种投资的“大推进”来冲破经济停滞和贫困落后的困境与束缚,“推进”整个工业部门全面迅猛地发展。后来,罗森斯坦?罗丹又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思想。他 (1966)认为,社会 间接资本包括电力、运输和通信等在内的所有基础产业,它的服务具有间接的生产性,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在其他产业中被创造出来的投资机会,“它们构成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以及作为国民经济整体的分摊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为了分析和论证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了“部门分析方法” 。罗斯托为了强调他对基础设施的理解,使用了“社会先行资本” 的概念。他指出: “各国在起飞前和起飞年代中,社会先行资本(主要是交通)所需的投资水平不同。”他还认为,“社会基础资本的先行建设……是起飞的一个必要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在起飞可能出现之前,从最广泛的意义上

说……必须要有最低限度的先行社会基础资本建设。这种先行的、最低限度的建设规模因各国经济状况不同而不同,取决于以前的历史、地理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历史(1914 年以前的俄国)和当代的情况(1958 年后的中国)都表明:在没有相应的前提性资本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起飞的国家,它们在结构上的缺陷会导致起飞年代中的严重问题。”“社会先行资本的建立,在时间上具有确定无疑的优先性。”不过,罗斯托的“社会先行资本”概念有时又包括农业、教育等部门,显得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随意性。 Mschauer D. 于1989 年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 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和能源供应,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20世纪70 年代早期至80年代末美国经济生活中生产率的下降,能从同时期公共资本量的恶化状况中得到解释。而Munnell A. 在1990 年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些结论。Hiehl D. 于1986 年在给欧共体的一份报告中表明: 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还有学者对墨西哥、日本、西班牙等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作过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总之,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一条共同的结论,那便是: 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经济学家南亮进也研究了基础设施问题,他认为基础设施可以称为社会间接资本,一般以运输和通信为代表,它们是经济增长所不可缺少的初期条件。 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在《1994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以“为 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题,考察了基础设施与发展的联系,探讨了发展

城市基础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摘要: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吗?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这个城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而现在,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城市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近年来,城市里频频发生的许多有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事故,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如今的城市生活质量在下降,生活在城市里没有了安全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工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尚不成熟,同时还面临着城市人口数量多的严重考验。因此,努力完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城市基础建设问题安全生活质量 一、引言 步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是越来越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全国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又带来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如何保障,我们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教授孙立军指出:在目前的城市发展节奏下,基础设施的不断拆除、建设是难以避免的,为整体而做出局部“牺牲”也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味依靠“拆-建”这种“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模式,其发展空间就很有限,不少规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会加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应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同时,整个规划设计的决策应该超越某个单一项目,而着眼于整个系统。 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也要不断地完善,科学改建,着眼未来,更好的服务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大数据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大机遇

大数据: 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大机遇 2019 年3 月第20 卷第5 期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中国管理信息化 Mar. ,2019Vol .20,No .5 大数据: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大机遇 李彦,赵瑾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石家庄050061) 摘[ 要]旅游业作为高度依赖数据信息的产业,是大数据应用前景最广阔的行业之一,很多企业已积累了游客的海量数据, 并获取了大量有关游客消费习惯和偏好的信息,为大数据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提示企业利用好大数据,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旅游;数字营销 doi:10. 3969/j.issn. 1673-0194. 2019. 05. 066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9)05-0126-03 [[ 0 引言联合建立了“中国旅游国际传播舆情智库”项目,并在不久前与人民网组建了旅游大数据联盟,其主要目的是基于舆情监测、调查、行业统计等技术手段,构建旅游舆情大数据库,并联合各种新媒体机构为各地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提供大数据与新媒体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大数据库中的一分子,每一个旅游企业都应该利用好“大联盟”这个良好的宣传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己在这个数据库中的信息量,同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中获取市场商机。旅游舆情智库和旅游大数据联盟的成立,不仅给了携程、途牛、去哪儿这样的OTA (在线旅游)企业更多发展的机会,也为旅行社、酒店及景区这样的实体旅游企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机遇,因为大数据的采集、发掘 有人说,大数据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整个世界正在经历大变革,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带动着商业需求的变化,并引发了一系列营销、管理和思维的变革。旅游业作为高度依赖数据信息的产业,很多企业近年来已经积累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趋势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趋势分析 一、引言经过改革开放将近3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但由于原有基础较薄弱,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城市基础设施仍明显不足与滞后。未来20年,城市化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文章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的改革趋势。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与世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差距较大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导致生产要素竞争优势缩小,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力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城市化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较大幅度地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自然成为我国广大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并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本身已造就一批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如网络、通讯、卫星传送等。 2.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环境、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东部地区由于天

然的地理优势、优惠的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70%一85%,东部地区则是全国平均值的110%-125%,中部地区则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西部地区在经济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存量不足(密度低、通达深度浅、等级低)、自我投资能力很差,同时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较低。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趋势分析 1.改革的原则和目标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原则就是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行政府宏观指导协调、企业自主投资、银行独立审贷;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公平竞争,政府依法保障各类投资者权益和公共利益。其核心是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政府调控法制化及中介服务社会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健康发展,减少财政负担,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2.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

浅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城市发展、人民需求相比,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对策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指城市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城市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产业部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需求的日益提高,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各方共同寻找解决策略。 1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国家的生产建设及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城市交通问题严重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维持发展的必须条件,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经济范围的扩大、居民出行距离的延长,交通拥堵、承载压力大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成为城市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长久以来,我国的发展所采取的是轻长期效益,重短期利益的发展模式,这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目前,城市政府通常很重视道路、供水、供电等具有短期效益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而不重视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直接导致生态环境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造成城市生态破坏,威胁居民生活。 1.3管理机制与运营机制不健全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作用及效率发挥的大小。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的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垄断经营及政府所有,这不仅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效率低、服务差,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因此无法满足城市持续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2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解释(试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解释(试行) 1.公共供水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城区公共用水人口占城区人口的百分比。公共用水人口指使用城市自来水厂通过管网供水的人口数。 计算公式:公共供水普及率=城区公共用水人口(万人)/(城区常住+城区暂住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自来水漏失率(供水漏失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公共供水无收益水量占城市公共供水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供水漏失率=城市公共供水无收益水量(万立方米)/城市公共供水总量(万立方米)×100%。无收益水量是指公共供水企业出厂计量水量(城市公共供水量)与实际销售水量之差。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3.燃气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城区使用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用气人口占城区人口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燃气普及率=城区用气人口(万人)/(城区常住+城区暂住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4.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万立方米)/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万立方米)×100%。污水集中处理率的核定应综合考虑处理的初期雨水和管网漏损等因素。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5.中水回用率(污水再生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占城市污水处理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城市再生水利用量(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总量(万立方米)×100%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解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城区生活垃圾数量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万吨)/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万吨)×100%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7.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指标解释:指实施机械化清扫道路面积占可实施机械化清扫道路面积的百分比。道路面积指车行道、人行道和与道路相通的广场、桥梁、隧道的面积。可实施机械化清扫指机械化清扫设备可以进入、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 计算公式: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实施机械化清扫的道路面积/可实施机械化清扫的道路面积×100% 数据来源:市容环卫主管部门

大数据: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大机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2711620340.html, 大数据: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大机遇 作者:李彦赵瑾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05期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石家庄 050061) [摘要] 旅游业作为高度依赖数据信息的产业,是大数据应用前景最广阔的行业之一,很 多企业已积累了游客的海量数据,并获取了大量有关游客消费习惯和偏好的信息,为大数据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提示企业利用好大数据,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关键词] 大数据;智慧旅游;数字营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66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126- 03 0 引言 有人说,大数据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整个世界正在经历大变革,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带动着商业需求的变化,并引发了一系列营销、管理和思维的变革。旅游业作为高度依赖数据信息的产业,很多企业近年来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获取了大量有关游客消费习惯和偏好的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利用好这些大数据,谁就将占得市场先机。 1 大数据帮助旅游企业发现、拓展新的业务 两年前,中国旅游报社与中国社科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联合建立了“中国旅游国际传播舆情智库”项目,并在不久前与人民网组建了旅游大数据联盟,其主要目的是基于舆情监测、调查、行业统计等技术手段,构建旅游舆情大数据库,并联合各种新媒体机构为各地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提供大数据与新媒体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大数据库中的一分子,每一个旅游企业都应该利用好“大联盟”这个良好的宣传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己在这个数据库中的信息量,同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中获取市场商机。旅游舆情智库和旅游大数据联盟的成立,不仅给了携程、途牛、去哪儿这样的OTA(在线旅游)企业更多发展的机会,也为旅行社、酒店及景区这样的实体旅游企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机遇,因为大数据的采集、发掘及运用能力已经成为所有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数据量大上,更在于发现和理解信息内容及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以此帮助企业做出更为快速准确的决策、更好地指导企业下一步的行动上。大数据已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如果你用心,就能巧妙地用它来“创造”新产品和开发新的服务。

未来十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前瞻

过去30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建市场。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资单一,即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政府主导,导致政府债务快速增长,难以长期持续;二是品质不高,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运行效率不高;三是产能过剩,即中国基建队伍的产能面临过剩压力,未来将面临类似发达经济体国内建筑市场逐步萎缩的问题。 一、引入私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普遍依靠政府负债和土地出让收入。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地方偿债压力不断加大,形成债务风险隐患。为此,中央政府提出,2014年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新的形势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必须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中央政府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即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股权投资、公私合营等方式,积极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中国财政部也在研究推动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调动私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发展,即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基于某个公共项目结成伙伴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风险和收益,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双赢。引入私营股本实现项目共建合营,既可以缓解政府债务,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收益。 二、努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品质 近日,中国政府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迎来新的浪潮,并释放出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品质不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基础设施的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难以满足城市运行的功能需要。 为此,中央政府提出重点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地铁、轻轨、大容量公交等)、城市管网(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电网、排水防涝、防洪以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等)、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园林等四个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考察首都北京时提出,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这对今后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建造”走出去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分析两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分析两 篇 篇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趋势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构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趋势。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将近3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但由于原有基础较薄弱,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城市基础设施仍明显不足与滞后。未来20年,城市化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文章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的改革趋势。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与世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差距较大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导致生产要素竞争优势缩小,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力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城市化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较大幅度地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自然成为我国广大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并且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本身已造就一批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如网络、通讯、卫星传送等。 2.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环境、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东部地区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优惠的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70%一85%,东部地区则是全国平均值的110%-125%,中部地区则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西部地区在经济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存量不足(密度低、通达深度浅、等级低)、自我投资能力很差,同时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较低。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趋势分析 1.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原则就是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行政府宏观指导协调、企业自主投资、银行独立审贷;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公平竞争,政府依法保障各类投资者权益和公共利益。其核心是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政府调控法制化及中介服务社会化,建立以市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作业一:文件解读(2016年11月27日)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02);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36号)。 解读:1)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以前城市的发展过程缓慢,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按照人口的基本规律来进行预测,可以很好适应城市的承载力;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的的提高,城市化的进城极速的发展,以前的城市规划的规模设计明显不能满足现在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血管,神经和内脏,是提高城市的承载力的基础。 2)基础设施的保护线的划定:对于现在的城市的建设,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其实主要的矛盾是在解决水资源的问题,那么对于水源,本地水源是主要,也是水系景观的主要资源,水资源的保护线的划定就很重要 3)基础设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先锋:根据最新的经济发展研究,未来城市发展肯定是向更大的方向发展,最近看的《大国大城》一书就解释了中国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是城市承载力的问题。而城镇化是农民的市民化,而农民的市民化一开始所居住在棚户区,而棚户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多规合一与基础设施规划:在中国的传统规划中,基本都是各扫门前雪,就会造成施工的反复性和矛盾,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而现在提出的多规合一,很好的解决现有的矛盾。但是现在也会出现矛盾,因为很多地方现在是基于现状的基础的补缺,不能实现多规合一。怎么实现多规合一,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

中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评价

中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评价 发表时间:2019-09-21T16:13:26.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王红光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是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城市文明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是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城市文明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评价,纷纷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通过综合评价不断提高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依然较低。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对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探索,为推进我国省域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评价领域,一些研究提出了由给排水、环境卫生、能源系统、道路交通、通信系统等多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省会城市等进行了评价,同时基于GIA方法评价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整体来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和研究区域尺度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尤其是对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整体研究和认识还相对薄弱,亟需从国家层面对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展开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变量指标中选择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一种降维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寻找少数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尽可能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能够深入分析研究对象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要素。 关键词:中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就在不断进行,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可见。比如:城市发展、城镇化建设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有赖于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从当前建设的情况看,生活设施、道路设施、园林建设、生态环卫等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另外,对于公共理念的更新、传播,公共行为的制约与自觉水平也处在不断提高的阶段。总体来看,城市化水平有显著提升,国民素质也得有了明显改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向和谐化方向发展。 1概述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是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城市文明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评价,纷纷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通过综合评价不断提高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依然较低,并且不同层级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未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行分类指导。近年来,我国浙江、江苏、河南、山西等省开展了对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探索,为推进我国省域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评价领域,一些研究提出了由给排水、环境卫生、能源系统、道路交通、通信系统等多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省会城市、青岛市等进行了评价,同时基于GIA方法评价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整体来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和研究区域尺度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尤其是对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整体研究和认识还相对薄弱,亟需从国家层面针对不同层级、类型的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开展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变量指标中选择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一种降维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寻找少数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公因子),尽可能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能够深入分析研究对象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要素。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2010年中国27个省会城市、263个地级城市、340个县级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皆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以期为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1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计算 首先,在2014年省会城市方面的载荷计算方面,分析样本数据KMO抽样适度测定值是0.542>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是105.226, P=0.002,均通过检验。其次,以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5个公共因子(均大于0.9),累积方差74.338%。以下对5大因子进行具体说明: 第1个公共因子,是生态环境建设因子—关联到建成区的绿地率、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 22.568%; 第2个公共因子,是环境卫生设施因子—关联到建成区水冲公厕比率、人均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 14.566%; 第3个公共因子,是生活环境因子—关联到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路网密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14.516%; 第4个公共因子,是道路设施建设因子—关联到人均道路面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12.617%; 第5个公共因子,是生活设施建设因子—关联到用水普及率,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方差百分比10.432%。 其次,地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计算,在(2014)KMO抽样适度测定值0.665>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849.383, P<0.0001,均通过检验;以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5个公共因子(均大于1),累积方差71.115%。与上面的公共因子相同,其方差率不同,地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计算所得的方差百分比分别为生态环境建设因子(方差百分比18.087%)、环境卫生设施因子(方差百分比16.566%)、生活环境因子(方差百分比15.738%)、道路设施建设因子(方差百分比12.194%)、生活设施建设因子(方差百分比8.577%)。第三,县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2014)KMO抽样适度测定值0.723>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1235.174, P<0.0001,均通过检验;其次,以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5个公共因子(均大于0.9),累积方差71.435%;五大因子对应的方差百分比分别为20.561%、15.956%、12.911%、12.534%、9.474%。 2.2县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因子载荷计算 2010年县级城市因子分析样本数据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724,大于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为1235.173,p<0.0001,样本数据通过检验。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旋转后特征值大于0.9的因子,共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为71.436%,达到比较满意结果(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0.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载体,是发挥城市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主导作用,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条件。随着城市社会经济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赋予了城市基础设施新的内涵和特性。如何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间的相互关系是确保城市更加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以烟台市福山区为例,谈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1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和配套服务的各类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城市环境和交通设施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具体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交通,如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汽(电)车、出租汽车、航空、铁路、长途公路运输等;二是

环境保护,如垃圾收集和处理、污水收集和处理、防火、防洪、园林、绿化等。此外,还有能源、供排水、邮电通信等。 1.2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 1.2.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它既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又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承载水平、增加城市容量和发展后劲、发挥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先打好基础,因地制宜,科学预测,超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2.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系统性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整个城市为其预测基础和发展目标的。其服务方式、供给方式、输送渠道等都是分别在相关特定的系统中实现的。如道路网络系统形成城市道路骨架,联系城市内外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各自形成网络系统,把服务输送到千家万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是部分公用行业具有垄断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1.2.3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它的产品是为全社会、全体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