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教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教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教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教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教材

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一、概念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可接受的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3.8)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注 1:事件是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的事件。

注 2: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称为“未遂事件”。

注3:紧急情况(参见4.4.7)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危险源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分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

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能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件——约束/限制能量/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

两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是能量主体,决定事件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必要条件,决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先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初始评审时要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体系正常运行后仍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引入了“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系统、科学的企业安全文化。广泛深入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活动,组织广大职工全员参与,主动分析和发现身边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系统控制危险,可以使职工具有防止危险被触发引起事件的能力及紧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从而控制或减少事件的发生,这是改变安全管理工作被动局面,提高安全管理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生产过程中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设置多重安全屏障,有效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事件,达到最低事件率、最少损失和最大的安全效益,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实现全员、全过程安全控制。

通过危险源辨识,在原来安全管理的基础之上,系统地规范职工行为,在危险源辨识中开展培训学习,

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还可以使各生产单位和部门按照要求认真分析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各管理部门、各个环节,使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危险源辨识的原则

1科学性

危险源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件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使之真正揭示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件发生的途径等。

2、系统性

危险源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清主要危险源及其相关的危险性、有害性。

3全面性

危险源辨识不要发生遗漏,要全面进行分析,以免留下隐患。只有认识到它是危险源,才能对它进行风险评价,才能对它采取措施。

4预测性

对危险源,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也就是危险源出现的重要依据或设想的事件模式或后果。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基本流程

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1划分作业活动

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

划分作业活动就是当我们需要辨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先将其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部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清楚地对其危险源进行辨识。 1)作业活动划分的程度的把握

一个用人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

划分作业活动 辨识危险源 评价风险 控制措施的确定 实施控制措施

评审控制措施的适宜性(必要时)

实施情况验证

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停开炉、换辊等活动,因为此类作业活动对象、人员、工具、环境经常变化,危险因素多,并且需抢进度,甚至是边生产、边进行,更增加了作业的危险性,因此,不可遗漏这些活动。

2)作业活动划分方法

作业活动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划分:

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b)按地理区域分;

c)按装置分;

d)按作业任务分;

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例1 烧结厂白灰车间作业活动划分

1)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可分为如下几种作业活动:

----原料准备:包括:通过铁路把石灰石、煤粉运到现场、卸物、堆放、装斗车、用吊车把原料倒入焙烧窑;

----焙烧,包括:混料和鼓风、预热、烧后料的清理和皮带输送至破碎车间;

----破碎,包括:破碎、筛选、电除尘、用汽车把成品运走;

2)按装置:将电测站的电气操作作为一种作业活动;

3)按作业任务:将有关维修的内容划分为一种或几种作业活动;

4)按地理区域:将后勤、办公室区域的活动划分为一种或几种作业活动。

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将白灰车间所辖地区区域内的全部作业活动涵盖了。

3)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信息。

作业活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a)任务: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包括岗位名称、所属工段班组、在岗人数、工作制度等;

b)设备:进行活动时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附件;

c)物料:主要了解进行活动时接触的物料、能量方面的危险情况,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存贮、运输、加工、使用等异常情况(泄漏、检验失效),生产中工艺参数异常(如超温、超压、过流等)及仪器仪表控制失灵等。

包括:

——用到或遇到的物资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

——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

——物料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d)能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e)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包括:

——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及行业有关法规、标准、设计规范,企业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等。

——有关工艺、设备资料。包括有关的设计说明书,工艺流程图,设备、设施布置图,操作原始记录等。

f)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场地及有关人员、车辆通行条件,作业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能见度、视线、噪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及其它情况。

g)事件、故障资料: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件经历。包括工伤事件、险肇事件、非正常停工

事件,火灾及火警记录、设备故障及维护检修记录等。

以下是某高线厂的作业活动划分及信息收集的情况,因各公司现场情况不同,管理流程不同,仅供参考。

应该说明,作业活动划分及信息收集是为了方便我们辨识危险源,应以适用为主,不要求形成文字材料,没有遗漏,方便辨识即可。

2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活动范围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人员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以及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

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b)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种时态

●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件,并延续到现在的。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

安全控制状态。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

●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

●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等重大突发性事件

c)危险源辨识要包括:

四个方面: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动;

●作业环境的缺陷;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例:某高线厂的作业活动划分及信息收集

5

6

七种危险源类型

●机械能

●电能

●热能

●化学能

●放射能

●生物因素

●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危险源类别的分类见附录1。

事件类型见附录2。

职业病目录见附录3。

2)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是基本分析法和工作安全分析法。

a)基本分析法

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作业经过的描述),对照危险源分类和事件类型(或职业相关病症的类型),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源。

b)工作安全分析法

如果某个作业活动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连接的作业步骤:

●.对每个作业步骤,参考危险源类别(附录1)中前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将各步骤中的危险源汇总。

●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参考危险源类别(附录1)中后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

●将上述辨识出的危险源汇总,汇总合并同类项。

如果某作业活动不能分解成若干个相连接的作业步骤,就直接参考危险源分类(附录1)的内容,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确定在此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

在电、气焊作业中辨识危险源时,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考虑,在每个方面,都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结合危险源的类型和实际经验,就可以辨识出以下危险源: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是为了说明我们的辨识思路而列的,在实际的辨识工作中是不需要如此的,我们只需填写附表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即可。

3)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a)覆盖已发生的事件的原因

通过查阅事件档案、资料和员工的回忆,列出所有曾发生过的事及的原因。辨识出危险源应覆盖所有事件的原因,以及同行业企业已发生事件的原因。

b)覆盖法规要求

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对照。除辨识出的危险源之外,不应存在其他的违法现象。

3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评价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LEC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a)先用定性评价,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不可接受风险。

●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涉及发生过死亡、重伤、三次及以上轻伤的风险,且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b)直接判断无法判断时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价(LEC法)

计算公式是:D=L×E×C

L:发生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件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风险性分值。

L

E—暴露频率(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注:8小时不离岗为“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8小时内暴露1-几次为“每天在有危险环境中工作”。

C

2)风险等级的判断:

D—风险性分值

4、控制措施的确定

1)风险的控制方式

●主动控制

●制定目标、管理方案;

●制定运行控制程序;

●培训与教育;

●制定应急与响应措施(如:应急预案);

●对于一般风险,可以保持现有措施,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2)控制措施的顺序

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程序及要求

1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辨识充分,公司采取三级辨识二级评价的方法,即:班组、部室(车间)、公司三级辨识,部室(车间)、公司二级评价。

2上报的辨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公司对各部门上报的辨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汇总过程中对列出的相同危险源、风险级别相近、控制措施相同的,可合并同类项,但要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各种作业活动。

各部门对所属各单位上报的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公司对各部门上报的风险评价结果(特别是对于不可容许风险的确定),经过更全面的考虑之后,可作出合理的调整。

3 各单位按照统一的方法、时间,组织进行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每一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都应对前一级的结果进行汇总、合并、平衡,使不同活动中类似的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相近,

不能简单地叠加。

4 各单位将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电子形式(Excel表格、A4横排)报送公司备案,同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具体形成本单位的《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并经主管领导批准,以书面和电子形式(Excel表格、A4横排)报送公司。

5 公司组织相关单位或专业管理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进行审核,形成公司级《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6 公司将批准后的《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转发给各单位,各有关单位按要求执行。

7 对于其余也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由有关的部门负责控制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是制订目标、管理方案,还是采取运行控制方式),并落实责任人、资金预算(必要时)和完成时间。

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中用到的表格:

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附表1)

2 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附表2)

七、填表说明:

1 表格1中“可能导致的事件”一栏,对于人身伤害而言,填写事件类型,其分类见附录2。对于职业病而言,填写职业病的类型,其分类见附录3。

2 表格1中“以往案例”一栏,如发生过人身伤害事件,则写“有”;如未发生任何事件,则写“无”。

3 表格1中“部门/单位”一栏,填写厂、部(处),“辨识评价单元”一栏,填写厂、部(处)下的车间、科、站等。

4 表格1中用定性法直接判断为不可接受风险时,L、E、C、D值不填,直接在“级别”栏填“是”,在备注栏中注明判定依据。

5 表格2中“控制计划”,如符合表中注的项目,应填写要制订的目标的名称或要编写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的名称,在没有完全确定名称之前,可简单地填写a、b、c、d、e、f。

注:以下范例仅供参考,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确保作业活动全面覆盖,各单位填报表格按附表1至附表2表样填报。

附表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11

附表2 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

注:控制计划一栏中:a.为“制定管理程序”、b.为“制定目标管理方案”、c.为“运行控制”、 d.为“加强培训”、e.为“保持现有措施”

f.为“制定应急预案”。

12

示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部门/单位:动力厂辨识评价单元:原料车间

填表人:日期:日审批人:日期:日

1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填表人:日期:日审批人:日期:日

14

附录1

危险源类别

一、物的不安全状态

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1)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

2)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

3)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

2 物料

1)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

2)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然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源因素。

3)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紫外线等)。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

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

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

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其他。

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

5 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

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7 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

8 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或货物下面;——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其他。

9 某些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

——扔代替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

10 误动作

——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

11 其他不安全行动

三、作业环境的缺陷

1 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2 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四、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1 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

2 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佣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

3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

4 作业组织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

5 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如合同鉴定、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6 违反功效学原理,如使用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

附录2 事件类型

1 坠落、滚落

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座物、梯子、斜面等处落下。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件。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 摔倒、翻倒

指人因摔倒、拌倒、滑倒而碰撞了物体致伤。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件。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

3 碰撞

指除上述两类之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腿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件。

4 飞溅、落下(砸伤)

指飞溅的物体、下落的物体为主动方面碰到人,人被碰撞。包括砂轮的破裂,切断片、切削等物飞溅,包括自己拿的物体掉到脚上。但容器破裂后的飞溅物伤人,则归入“破裂”类。

5 坍塌、倒塌

指堆积物、物料、脚手架、建筑物等散落或倒塌碰到人,人被碰伤被压。包括直立的物体倒下、塌方、雪崩、滑坡等。

6 被碰撞

指上两类以外,物为主动方面碰人的情况。包括起吊的货物,机械的活动部分等碰到人。不包括交通事件。

7 轧入

指被物体夹住、卷进而挤压、拧绞。例如:被卷入转动的或啮合的物体;被夹、被卷、被压在一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之间或两个运动物体之间。因冲床的金属模、锻压机的锤而致的伤属于本分类。包括被压。不包括交通事件。

8 切伤、擦伤

指被摩擦,在摩擦状态下被切伤。如由于靠在、跪在或坐在物体上,由于拿着或搬运的物体,由于振动的物体等致伤。包括被刀具切割,使用工具时被物体切割、摩擦等。

9 踩伤

指踩着钉子、金属片等。包括踩穿地板、石棉瓦等致伤。踩穿而坠落归入“坠落”分类。

10 淹溺

11 接触高温、低温物

(烧伤、烫伤、冻伤、灼伤、中暑)

指与热的物体或物质、冷的物体或物质接触致伤,包括由于暴露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受伤害。例如:与火焰、弧光、熔融状金属、烫水、水蒸汽接触而致伤,由于炉前高温作业而中暑。低温,包括暴露在冷库内环境下情况。

12 接触有害物

(XX中毒、放射性伤害)

指通过呼吸、吸收(皮肤接触)或摄入有害物、有毒物致伤的情况。包括被放射线辐射、被腐蚀剂致伤。缺氧症及因暴露于高气压、低气压环境下导致的伤害也算此类。

13 触电

包括触及带电体和人受放电冲击。包括雷击。

14 爆炸

指压力急剧发生或释放,引起伴随爆炸声的膨胀等情况。包括水蒸汽爆炸。不包括破裂、容器、装置的内部爆炸使容器、装置发生破裂,也归于此类。

15 破裂

指容器装置因物理性压力而破裂。如:溶铁炉的水冷套破裂,人被碎片打中;开水炉破裂,人被开水烫伤。包括压碎。不包括因机械力而破裂的情况,如砂轮破裂。

16 火灾

17 道路交通事件

指企业内道路交通及运输中的事件,受伤害人是乘客或驾驶员。包括与其他车辆的碰撞、擦碰,与停放车或静止物体的碰撞、擦碰,翻车,冲出公路(失控),急停或急启动等。不适用于发生在运输工具上个人性质的事件,例如:在车内走动时跌倒或在车内正常活动时碰到货物或车的某部分上;不是因车的事件或运动引起的从车上摔下;在车辆加油、修理、装卸货物时发生的事件但非由于车的事件或运动引起。

18 其他交通事件

指由船舶、飞机及用于公共运输的列车、电车等造成的事件。限于工作活动范围内的情况,上下班交通事件、工作外交通事件不在此列。

19 动作不当

指造成伤害的原因仅仅在于人本身的情况。包括因身体的一个随意动作如行走、奔跑、展体、搬重物时猛直腰等一类身体的动作以及因不自然的姿势、动作反常引起扭伤、挫伤、闪腰、肌肉损伤等情况。包括因抬、拉、推、挥动或投掷物体时用力过猛而受伤。失去平衡坠落、搬物过重摔倒等,即使也有动作不当的原因,也在“坠落”、“摔倒”等中分类。能在“碰撞”、“被碰撞”及上述其他分类中分类者,不在此分类。

20 其他

指在上述任何一类中都不能包括的情况。例如被动物或昆虫叮咬而致伤等。

附录3

职业病名录(共10类115种)

一、尘肺(13种)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三、职业中毒(56种)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六、职业性皮肤病(8种)

七、职业性眼病(3种)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九、职业性肿瘤(8种)

十、其他职业病(5种)

第二部分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可以说,环境就是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的变化。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也可理解为:从环境中索取或输入,向环境中排放或输出)

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名词+动词(污染物+状态或资源能源+状态)

如:煤的消耗;烟尘的排放;炉渣的排放;热辐射;电的消耗。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二、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1 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

GB24001标准要求辨识“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也就是需要辨识我们自己造成的环境因素,以及相关方给我们造成的环境因素,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是在我们工作区域中的所有环境因素。

2 环境因素识别时考虑因素:

●三种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泄露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现在(如现场活动、产

品和服务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

环境因素)

●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连续运行);异常(如生产的开车、停机、检修、泄露、大暴雨等)和

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爆炸、事件排放、意外泄露、洪水、地震等)

●二大类十种类型:

排放类: 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辐射;

消耗类: 能源、资源/生态、原材料、化学品、易耗品。

●相关方的要求:如周围居民意见、当地社区的环境问题、当地政府的要求等。

3 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

我公司采用过程分析法。

该方法是把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划分成许多过程片段,再根据某一过程片段分别识别出相关环境因素。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在定性的基础上可以较为直观、快捷地识别出环境因素,且过程细化、环境因素识别很少遗漏,便于随后对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和控制实施。

其做法如下:

(1)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思路,按照产品输入到输出全过程以组织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排序,通常包括原料采购、周转、仓储、生产加工、包装、成品检验、运输等主线,以及动力、行政、后勤等辅线,还应包括相关方在我公司的活动。

典型活动包括:

●设计和开发;

●生产制造过程;

●包装和运输;

●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

●废物管理;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

●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

●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

(2)对每一职责部门或运行活动单元按先后顺序划分各过程片段;

(以上内容可以与危险源辨识时的划分作业活动结合)

(3)通过现场观察、工艺分析及统计等方法,识别确定每一过程片段从输入到输出存在的环境因素(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十种类型);

(4)确定每个环境因素对应的环境影响;

(5)将各个过程片段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统计,汇总统计时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格式见附表1。

按照调查表的要求,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结合现场观察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组织人员对选定的过程(活动/产品/服务)分析识别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由各单位对其进行核实,以确保全面准确、没有漏项。

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识别充分,公司采取三级识别二级评价的方法,即:班组、部室(车间)、公司辨识,部室(车间)、公司评价。

三、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二种方法,即:是非法、对比法。

1)是非法

对于排放类环境因素,有下述情况的环境行为,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已违反法律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

b)当地政府等相关方高度关注的环境因素,如限期治理、居民强烈投诉等;

c)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期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物质、设备(如1211灭火器、四氯化碳清洗剂的使用,大能耗装置、落后工艺设备产品的使用等),但我公司仍在使用;

d)政府和法律有明文规定限制,但无定量指标的环境因素

●未加合理处置的危险废弃物;

●有利用价值而没有回收利用的较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未进行必要分类,处于不合理混放状态,致使不能回收利用的固废;

●与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相关的环境因素;

e)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危险品泄漏、环保设施故障等)。

(※现阶段需要控制或改进的环境问题;※曾发生过环境事件,但至今没有彻底解决的※相关方有合理抱怨的环境因素都可定为重环)

(2)对比法

对能源、资源等消耗类环境因素,可采用对比法。

a)对于大宗的能源、资源、原材料的消耗类,凡是列入考核指标的,与考核指标对比,达不到该指标的,应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b)没有列入考核指标的,可与工艺设计等规定的、行业先进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达不到规定或先进指标的,可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c)消耗量较小的可直接确定为一般环境因素。

四、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步骤

1 各单位采用上述识别、评价方法,对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进行初步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中识别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填写并完成《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对于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注明现有控制措施。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见附表2。

2 各单位对形成本单位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应经主管领导批准。各单位应以书面和电子形式(Excel

表格、A4横排)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送公司。各单位应以电子形式(Excel表格、A4横排)将《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报送公司备案。

3 公司组织相关单位或专业管理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进行审核,形成公司级《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 公司将批准后的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转发给各单位,各有关单位按要求执行。

5 对于其余也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环境因素,由有关的单位负责控制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是制订目标、管理方案,还是采取运行控制方式),并落实责任人、资金预算(必要时)和完成时间。

五、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计划可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定: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运行控制程序及作业文件

●应急预案与响应

●成本考核

●其他控制方式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弘文的百度知识店铺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FJAG 13—2018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公司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实行登记建档,控制管理,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2.1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2.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单位及其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 3、定义 3.1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有以下重大后果的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3.2.1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 3.2.2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中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3.2.3可能造成一次坍塌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价值损失50万元及以上危险建(构)筑物。

3.3 重要危险源是指介于重大危险源与危险源之间,为本企业所关注重要的危险源。 3.4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原则 按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4、职责 4.1 安全生产监督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负责指导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 4.2 各部门、部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负责对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配合安技部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5、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5.1 危险源识别范围:公司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作业场所,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运输线路、干警职工、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 5.2 危险源识别方法: 5.2.1区域划分:按部门(部门),确定出公司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单元。 5.2.2确定基本的识别单元:危险源识别采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析法”的方法,以部门或部门工艺、工序(活动) 过程为主线,将其工艺、工序(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 5.2.3辨识内容:采取现场调查或参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表中所列项目逐项检查的方法,分别辨识出各工序(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 5.3 风险评价方法:采取“是非判断法”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对每一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或重要危险源。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商合杭铁路站前17标段 一分部综合架子队 (646+779.86~663+352)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 管理制度

编制: 复核: 审批: [键入公司名称]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 目的与范围 为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项目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实行登记建档,控制管理,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项目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2 总则 2.1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原则 2.2.1按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2.2.2有以下重大后果的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a.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

b.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中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c.可能造成一次坍塌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价值损失50万元及以上危险建(构)筑物。 重要危险源是指介于重大危险源与危险源之间,为本项目所关注重要的危险源。 3 职责 3.1安质部职责 安质部是项目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负责指导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 3.2其他部门职责 各部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负责对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配合安质部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4 危险源的识别 4.1危险源识别范围 施工区域内所有作业场所,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材料、运输线路、员工、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 4.2危险源识别方法 4.2.1区域划分:按部门确定出项目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单元。 4.2.2确定基本的识别单元:危险源识别采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项目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

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五、危险源辨识方法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措施

***************************************** ************ (三标段)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批准: ***** 审核: **** 编写: ***** 承包人: ********* * ***** 日期:2016年 7月 5日

说明 1、评价程序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分类、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确定危险源是否可容许、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2、评价方法 针对项目施工特点,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规定,采用 LEC 法,本评价采用D=LEC 方法进行评估。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分为: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制定管理程序、制定制度或办法、培训与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持现有状况、离开岗位,立即停止工作。

区域:项目部(办公及生活区)涉及人员:全体项目部工作人员及进入项目部人员 评价方法法 序涉及危险的活动/号过程或场所 1 2 31、办公区 4 5 6 7 8 9 10 122、生活区 13 14 15 16 危险源 办公设备插头不牢、采用劣质插 板、线路老化 办公室接电不当或私拉电线 办公室使用电热水器、电脑、空 调等拉线绝缘层破损 办公室抽烟及明火未及时熄灭 或与易燃物 宿舍内私拉电线宿 舍内使用不合格电线 宿舍内使用电加热器 宿舍内电线从铁架、铁床上缠绕 宿舍内使用大于 60W 照明灯食堂 液化气罐与灶台过近,少于 1.5 米 食堂火源处未设灭火器 卧床吸烟,乱扔烟头 食堂采购腐烂变质蔬菜、肉制品 食堂无防鼠、蝇措施 食堂与坑式厕所、污水池距离小 于30 米 时态 /状态可能导致的危险 直接评 作业条件评价法 重要危 风险 现有控 价法险源制措施 级别 是否L E C总分是否 将来/异常触电367126√三级c、 d、e 现在/正常触电、火灾3315135√三级c、 d、e 将来/异常触电、火灾√3615135√三级c、 d、e 将来/紧急火灾√√二级c、 f 、 e 现在 /正常触电3315135√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触电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触电、火灾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触电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火灾、爆炸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食物中毒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17现场无医药急救箱,无卫生管理 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 制度 注:现有控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填a、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 b、制定管理程序;c、制定制度或办法;d、培训与教育; e、制定应急预案; f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g、保持现有状况;h、离开岗位,立即停止工作。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1.评价基本要求 规范要求: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5.2.2.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5.2.2.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评价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617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 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 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3.初始评价的目的和范围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事故危险; (2)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危险分析,按危险等级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排整改进程; (3)总结企业原有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绩效,明确推进安全标准化需要改进的目标.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 生产工艺简介 该项目利用氯碱工业的废料——稀硫酸(浓度小于76%,不具脱水性)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基础原料硫酸镁,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一、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l.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了辨识、评价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依此实现对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并提供培训等相关信息,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北京环能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个。第二章机构及职责 各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对所承担建设、运营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工作,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项目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的制定工作,负责填写本项目《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组织制订《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报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公司技术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的指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及整理工作,编制出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监察项目部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执行。第三章工作程序 每年年初,技术部、各部门应针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并发布给相关项目。项目部按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对本项目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填写《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技术部将各项目部上报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结果汇总为本单位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环境评价表》,分析、评价出不可接受的重大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重大环境因素,编制《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报告》,制定并发布公司《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督促各部门落实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公司总工程师审核并发布公司直管工程《危险源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控制计划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编号:SY-AQ-0326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0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0工作活动分类 2.1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可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活动的分类: a)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 b)场内道路及水电设施; c)施工测量; d)建筑材料的贮存和运输; e)检验和试验工作; f)工序作业; g)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h)人员。 2.2工序作业又可按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软基处理、桥梁工程、

隧道工程及水工等进行分类。 3.0危险源辨识 3.1辨识危险源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抢修、设备维修等;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等; c)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如:施工设备、机具,内部建筑物(包括自有或租赁)等; d)工作场所自然环境,如山体、水系等; e)其他,如:现在和有关过去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或)服务相关的输入和输出,安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等。 3.2造成的伤害、存在的风险可划分为:①物体打击;②车辆伤害;③机械伤害;④起重伤害;⑤触电;⑥淹溺;⑦灼烫;⑧火灾; ⑨高处坠落;⑩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例如:隧道突泥、毒蛇咬伤、职

(完整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提供过程所涉及相关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及所有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进行风险分级,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及时更新,以便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负责审批公司重点危险源清单。 3.2 行政综合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识别公司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工作,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登记表》,并负责《重点危险源清单》的建立和控制。 4.工作程序 4.1 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本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活动、服务。 a) 物资采购、贮存; b)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c) 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包含商业综合体运营、保洁绿化、秩序维护、工程、客服、办公); d)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 e) 各项制度(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f) 潜在紧急情况和其它辅助活动。 4.2 识别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 公司依据活动或服务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重点危险源清单》。 4.2.1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 4.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时需考虑的方面 a) 所有进入物业管辖范围内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物业管辖范围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设施;

c)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d) 企业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e) 绩效监视和测量的手段; 风险因素的考虑还应包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 异常、紧急)和七个方面(机械性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 和人机工程因素)。 4.3 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3.1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3.2 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4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A、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b)防护缺陷c)电危害d)噪音危害e)振动危害f)电磁辐射g)运动物危害h)明火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k)粉尘与气溶胶l)作业环境不良m)信号缺陷n)标志缺陷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b)自然性物质c)有毒物质d)腐蚀性物质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b)传染病媒介c)致害性动物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 识(通用版) 对于危险源的认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各企业为了通过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都在咨询管理公司的指导下整理了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并形成了危险源辨识清单,但是大多数的结果都有是,将危险源辨识清单摆放在资料柜中储存,每年再拿出来更新几条,以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这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作法,完全将危险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给忽略掉了,本着让大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管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以下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过程进行一些基础的说明,希望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危险源及风险评价的定义是什么?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另外一种定义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GB/T28001-2001)术语和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对危险源的定义中没有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关于重大危险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起草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有明确的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我们公司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工业城天然气站属于标准所称的重大危险源)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目录 1、目得................................................................ - 1 - 2、适用范围............................................................ - 1 - 3、引用标准及文件...................................................... - 1 - 4、职责................................................................ - 1 - 5、工作程序............................................................ - 1 - 6、实施过程............................................................ - 6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1、目得 对梁场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活动与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得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类别,明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事前控制得目得。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梁场施工全过程、生活区职业健康安全有关得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与控制。 3、引用标准及文件 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2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 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3、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4、职责 4、1 安全质量部职责:负责本程序得编制与修改,就是本程序得主管部门。指导梁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与策划。负责汇总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4、2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得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 4、3工程管理部职责:配合安全质量部指导梁场进行重要危险源得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4、4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危险源得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得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得步骤如下图所示: (1)危险源辨识:梁场在开工前进行危险源辨识。梁场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综合办公室等有关人员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得危险源; (2)确定风险等级:在假定现有得或计划得控制措施适当得情况下,对各项危险源有关得风险进行等级评定; (3)确定风险就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得或计划得预防措施就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权责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是危险源评价、管理的领导部门。 (二)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及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三)办公室负责公共区域内设备设施、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带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相关风险控制。 (四)由公司安监部负责对危险源进行汇总,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部门评价的结果进行综合确认,确定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包括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的风险评价。 三、危险源辨识原则 (一)辨识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 1.三种时态 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故、事件)、现在(作业活动、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将来(作业活动等发生变化,设备改进、报废、新购活动时的安全控制)

2.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正常生产条件)、异常状态(在停水、停电、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的情况)、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等突发情况) 3.四个方面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二)辨识要求全员参与,应包括公司的生产、服务全过程,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 辨识应考虑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危险,考虑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辨识不仅要考虑常规活动还要考虑非常规活动,比如隐患整改、抢险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四、风险评价的方法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LEC法)进行评价。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评分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危险性用下式表示: D=L·E·C 其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危险性 评价原则见表1、表2、表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序号活动 类别 发生部位危险源 可能导致 的事故 LEC评价风险 等级 控制途径 控制措施 L E C D 管理 方案 运行 控制 应急 预案 1 办公区办公室 超负荷用电 触电火灾 6 1 3 18 Ⅰ √ 运行控制、监督检查 2 用 电 插 座湿手接触电源 开关 触电 1 2 1 2 Ⅰ √加强用电常识的宣传 3 插座老化、漏 电触电 3 6 1 18 Ⅰ √电路检修制度 4 电线过于老化 自燃、引起火 灾 火灾 1 6 7 42 Ⅱ √ 电路检修制度 5 办公室 复印机废粉任 意丢弃中毒 1 3 1 3 Ⅰ√ 告知工作人员废粉不能任 意丢弃,监督检查 6 办公室 文件分发、打 印、复印其他 伤害 1 6 1 6 Ⅰ√ 告知工作人员用纸时小心 7 办公室废电池、废日 光灯管任意丢 弃中毒 1 3 1 3 Ⅰ √ 告知工作人员废电池、废 日光灯管不能任意丢弃。 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监:总监:

8 生活区现场食堂 炊事人员未有 健康证 疾病 传染 1 6 1 6 Ⅰ √监督检查 9 现场食堂 开水、炊具不 卫生疾病 传染 3 6 1 18 Ⅰ √监督检查 10 现场食堂不洁、有毒、 有害食品误用 中毒 1 0.5 3 1.5 Ⅰ√监督检查 11 现场食堂煤气泄露或安 全使用不当 中毒 6 0.5 3 9 Ⅰ √监督检查 12 出差 工地 检查 乘坐汽车行车状况复杂 车辆 伤害 1 6 7 4 2 Ⅱ√注意乘车安全 13 在经过有上 部施工的便 道时 高空落物物体 打击 1 3 7 21 Ⅱ √遵守现场的安全制度 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监:总监: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编号:ZNJ-4.3.1-3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涉及相 关方 危险性评价现有控 制措施 危险级 别 L E C D 一、三通一平 1 挖沟作业人员间距太小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2`埋管碰撞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3 15 运行 1 3回填土操作不当人身伤害作业人员1515运行1 4压实操作不当人身伤害作业人员1515运行1 5 埋设线杆倒塌物体打击作业人员0.5 5 1 2.5 运行 1 6杆上作业未系安全带高空坠落作业人员1515运行1 7架设电线违章操作触电作业人员151575运行、预案3 8装卸变压器物体打击人身伤害作业人员0.5537.5运行1 9变压器使用超负荷运转电器火灾作业人员0.551 2.5运行1 10 使用大型机械机械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11 拆除地面附属物物体坠落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3 5 3 45 运行 2

编号:ZNJ-4.3.1-3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涉及相 关方 危险性评价现有控 制措施 危险级 别 L E C D 12 使用运输车辆违章驾驶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二、临时设施 13 搭设临时建筑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3 6 3 54 运行、预案 3 14 使用电器违规操作触电作业人员 1 3 15 45 运行 2 15 使用电器违规操作火灾作业人员 1 3 15 45 运行 2 16 拆除临时设施物体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3 18 运行 1 17 砌围挡围挡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1 6 运行 1 18 机械就位物体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3 3 9 运行 1 三、土方工程 19 临时支护坍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15 90 运行、预案 3 20 打夯噪声噪声危害作业人员 1 3 1 3 运行 1 21 打夯震动震动伤害作业人员 1 3 3 9 运行 1

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浅谈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3.1条款理解和认识摘要:本文根据GB/T28001标准,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具体的管理实际,就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相关的控制策划进行了探讨和 总结,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建议。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可接受的风险 1引言 虽然我国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至今已经十年多了,应该已经相对成熟。但是,我却发现,大家对体系的认识,及对一些条款的理解至今争论不休,特别是针对体系标准4.3.1条款的认识。如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如何描述、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又如何进行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等工作?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是什么?具体的管理实际中大家经常讲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事故隐患又是什么概念,他们和危险源、风险的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安全管理体系推广至今,很多人对此的认识仍然没有达成统一。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规范企业的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防止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损害。因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与灵魂便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试想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危险源,没有相关的风险,体系的很多条款的工作也没有了开展的必要。如果该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理解,认证审核也会有可能将认证企业引入歧途,难以达到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设的原有目的。 如何理解和认识标准4.3.1条款的相关基本概念和要求呢?本人想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法规要求和自己的工作实践、安全评价经历和具体的审核实际,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浅薄的认识。以供大家探讨。 1.1什么是危险源 要了解什么是危险源,我们首先必须学习体系的定义。今年发布的GB/T28001-2011体系标 准给出的定义是“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其组合”。 首先、该定义不再涉及“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而2000版本的体系虽然要求危险源 辨识中要包含“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但财产的损失和工作环境的破坏其实并不是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重点,其实在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实际中,特别是大型企业中,安全主管部门一般也 没有这方面的职能。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也从来没有强调和要求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做这 些事情,2000版本的体系规范的推行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 响(如影响了其正常职能的发挥,减少了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方面的资源投入等)。通过比 较,我们发现新版标准给出的定义则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如果工作环境的破坏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到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损害,仍然需要辨识,只是这方面的辨识需要在后续的风险评价中予以识别。 其次,对危险是什么,新版标准在2000年版本的基础上对其对象给出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明确,定义因而更准确和全面。2000版本的体系标准的原定义是“……的根源或状态”。所谓的“根源”,就是导致这些后果的最根本的因素(或物质等)。比如说如果没有汽油的存在和使用,就不会发生汽油的火灾爆炸事故,如果没有矽尘、石棉粉尘的危害的物质存在,就不会发生该类型的尘肺病。也就是说,如果危险源不存在,无论采取或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电气防爆措施、通风措施)或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尘口罩、耳塞、戴绝缘手套等),危害都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汽油、矽尘、石棉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辨识、控制或消除危险源,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和危险源控制三方面的工作。 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以前,人们主要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进行危险源辨识。例如,海因里希建议通过与操作人员交谈或到现场安全检查、查阅以往的事故记录等方式发现危险源;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推广危险预知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根据法规、标准和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例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局(OSHA)等安全机构制定、发行了各种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集合以往的事故分析、找出 的问题形成的,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其缺点是重点不突出,又难免 挂一漏万。这类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过去没有经验的间题无法列入其中。 随着系统安全工程的兴起,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危险源 辨识的主要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 它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 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它既可以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 危险源,也可以用来辨识没有事故先例的系统的危险源。系统越复杂,越需要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目前常用的系统安 全分析方法有: ·预先危害分析(PHA);

·事故后果分析;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

·故障树分析(FTA); ·管理疏忽和危险树(MORT)。 2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评价(RiskAssessment)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一般地,危险性涉及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两方面的间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