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试内容:选修一

第七单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

A.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

B.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农村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奴

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5、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6.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7.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B.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

c.命令各地地主成立委员会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8.“二一九法令”内容不包括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

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

D.付清赎金后,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9.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

0、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3.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俄国

A.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

B.农业资本主义成份迅速增长

c.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D.农村出现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4.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6.“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7.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民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8.下列有关俄国民粹派说法正确的是

A.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构成

B.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认为无产阶级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

D.号召发动农民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9.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这是因为两场改革都

A.由资产阶级领导进行

B.废除了贵族特权

c.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D.废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生产关系

20.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实行的政体是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资产阶级共和制

c.封建君主专制

D.奴隶主阶级专政

21.对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俄国社会的发展状况表述错误的是

A.新沙皇终止了许多改革措施

B.新沙皇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

c.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被终止

D.改革没有成功改造沙皇专制,革命在所难免

22.下列关于俄国农奴获得份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按当时的地价交付赎金获得一块份地

B.农奴获得份地,出交付赎金外,还要承担义务

c.份地的多少由地主和农奴协商

D.农民得到的份地大致相当于改革前所耕种的土地数量

23.下列不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A.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c.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农民仍受个别地主支配

24.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25.1649年,俄国颁布了《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

A.封建主要服从沙皇的命令

B.农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绝对受地主支配

c.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D.封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农民的自由

26.1857年1月3日,俄国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后于1858年改组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

A.农民建立的自治机关

B.沙皇成立的改革领导机构

c.农民建立的改革机构

D.激进青年建立的革命机构

27.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A.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28“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是指

A.封建主与资产阶级的妥协

B.封建主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

c.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

D.资产阶级和广大农奴的妥协

29.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30.19世纪后半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奴制残余错综交织

B.主要工业部门里纺织业最发达

c.借鉴西欧先进国家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发展经济D.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农奴说白了就是地主的奴隶,而人权的丧失与侮辱,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发生。下面是分享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俄历二月十九日),又称“解放”法令。主要内容有: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负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 (3)关于赎金: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4)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交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①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③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②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③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而且耕种的土地比原来减少,为了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第一,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①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农奴制废除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加快 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9世纪后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nbwcohbdAx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 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 力nbwcohbdAx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nbwcohbdAx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 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 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 金,还要承担各种。nbwcohbdAx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 主服, 交) nbwcohbdAx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 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

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 的来源,nbwcohbdAx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 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 的发展,nbwcohbdAx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 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 nbwcohbdAx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在欧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侵凌其他有色人种之时,东亚人民自强自立的一次伟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这次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的权威,打破了延续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扫除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为日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 6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试内容:选修一 第七单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 A.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 B.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农村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奴 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5、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6.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7.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B.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 c.命令各地地主成立委员会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8.“二一九法令”内容不包括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 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 D.付清赎金后,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9.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 0、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 你知道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吗?想了解农奴制改革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分享的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的基本简介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俄国农奴制度的确定 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规定,只有在晚秋的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各一星期,农民才能由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封建农奴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1581年,伊凡四世(雷帝)为保证地主拥有劳动力,实行禁年,剥夺农民在尤里节前后的出走权。1592~1593年,沙皇政府在全国实行土地和户口登记。凡记入地主名下的农民便成为农奴,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达6个月以上便沦为奴仆。1597年,沙皇下诏规定地主有权追捕逃亡期未满5年的农民,农民更加牢固地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当时,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3种。地主农民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逐步失去了人身自由。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1607年颁布的法典规定,地主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15年,收容逃亡农民者要受罚款处分,窝藏逃亡农民者要被追究。1649年,《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法律大全》还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从此农民完全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绝对受地主支配。《法律大全》的颁布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俄国农奴制的发展 18世纪,农奴制进一步推广到顿河和东乌克兰地区。彼得一世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1760年,沙皇还授予地主将农奴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权利。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农奴制发展到顶峰。她赐给贵族的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达80万。1765年,地主获得将农民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题: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习目标】简述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 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基础梳理】 经济: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而言:( 1)市场——农 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 发展缓慢。( 2)劳动力——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 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3)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 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 政治: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奴起义频繁,威胁沙皇的封建专 背景制统治。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思想:新思潮的涌动。具体而言:( 1)19 世纪初,参加对拿破仑帝国战争的 一些青年军官到西欧国家,感受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回国后即要 求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2)19 世纪中期,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 基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争论,要求社会变革 和思想解放。 个人: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 才能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1.吸取教训: 19 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如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等) 曾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但遭到了封建地主的竭 力阻挠,最后都不了了之。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2.宣传思想: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于地主的阻 过程 力; 3.成立组织: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条件成熟后公开化并 改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 4.推行改革: 1861 年俄历二月,主持国务会议通过改革法案。 1.“解放”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 时间—— 1861 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 3 月 3 日) 措施——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经济上:农奴可通过赎买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 内容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2.司法改革: 措施——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措施——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归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归纳 1、农奴制的确立和强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农奴制陷入危机; 2、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了农奴制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3、新思潮的影响;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直接原因] 三、改革的酝酿 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酝酿:1、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2、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3、成立各级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四、“二一九”法令(1861年) 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具体措施: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2、经济上:[1]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 [2]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 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五、评价 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1、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彻底] 2、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掠夺性] 3、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 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欺骗性] 存在的问题:[1]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六、其他方面的改革 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 [1]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只在卫生、教育和经济领域发挥作用;但实际权力仍掌握在行政官僚手中] [2]司法制度方面:废除按等级进行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公 开审判;[局限: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3]军事方面: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 系; [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能力检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含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 1.(2012年4月皖南八校)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2.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俄国沙皇是 A.伊凡四世B.彼得大帝C.亚历山大二世D.叶卡特琳娜二世 3.(2011年5月肇庆市二模19题)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 是指 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4.下列有关“二一九法令”局限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没有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B.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没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D.没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资金 5.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6.(2011年12月北京顺义区17题)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拿破仑战争B.克里米亚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 7.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内部背景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内部背景 农奴说白了就是地主的奴隶,而人权的丧失与侮辱,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发生。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内部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部背景1858?I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在农民反抗运动的推动下,以au赫尔岑.B.r别林斯基.H r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展开了论争。自由主义者K g卡韦林等人提出在保存沙皇政权?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废除农奴制度。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统治。由于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1860年10月拟出解放农奴法令草案,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

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即剥夺农民原种地的1/5?2/5。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农民要求农民要求的是无偿获得全部土地,并从地主的权力下完全解放出来,1861年改革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 “宣言”和“法令”公布后,农民暴动和起义仅1861?1863年就 发生了2000次,B.U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改革后,俄国仍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作为封建农奴制经济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被消灭,少数地主贵族仍然霸占着大量土地,而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却只占有很少土地。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农民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出现了大批自由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地主的徭役经济逐步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还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司法?军事等一系列欧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以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俄国无产阶级逐步形成,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农奴制的衰落十八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更日益走向瓦解。封建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主义要素在农奴制内部形成的过程。 俄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1840年俄国从国外输入的机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高二历史选修1: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点阐讲】 1.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 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 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 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新思潮的涌动 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促进人民的觉醒对俄国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四)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很快出现农民分化,从而产生农业资本主义) (2)、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1)、原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 (2)、表现: A)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 B)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3)、影响: A)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 B)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 3、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 1)不同点: A背景不同: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六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俄国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掌握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理解“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评价;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授课时间:2课时 导入新课: 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达到异常激化的程度。俄国社会要想进步,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的农奴制生产关系。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教学主题: 一、改革的背景

(一)国内: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1、生产力低下 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2、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⑴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⑵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P78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铁产量对比表)。 3、阶级矛盾激化 ⑴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⑵要求变革的呼声。 ①“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②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代表、文学作品、思想)。 (二)国际: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1、原因: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转移国内的矛盾;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2、过程:俄VS英、法、土——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俄、英、法) 3、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4、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5、影响: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推动俄国六七十年代改革。 (三)统治者的抉择: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大讨论”----废除农奴制阅读思考: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是什么因素促使沙皇做出这样的抉择?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二、改革的内容

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测试

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选择题 1.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强大,俄军指挥失误 B.俄国军队战斗力低 C.俄国交通运输落后 D.俄国落后的农奴制的存在 2.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缓慢 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C.新思潮的冲击 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 3.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A. 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 B. 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 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 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 4.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5.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在其他方面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人民政权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无财产限制 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D.自治机构在经济、政治、卫生及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6.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C.从根本上维护了农奴的利益 D.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7.下面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它说明了() 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 B.改革并未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C.改革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D.大批农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8.沙皇政府于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

农奴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农奴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 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农奴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农奴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的工业革命席卷大半个地球, 很多国家都效仿他们开展工业革命。在第一次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规模都不断在扩大,大量的资本主义家涌现,对劳动力需求不断的在增加。 而此时的俄国仍然实行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农民整天无条件的为地主工作,没有人身自由权。农奴制严重的束缚了农民劳动力,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顺利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由于俄国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压制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经济不断地走向衰败。 农民的思想封建落后,皇权意识浓厚。战争失败后,使俄国政局动荡不安,民怨沸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资本主义家认清了农奴制的弊端,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请求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农民获得了自由身,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这是一场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就意味着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仍然存留在大量的封建残余。奴隶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占有制度,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仍然被地主和资本主义压迫着。俄国农奴制的改革并没有实质的改本俄国的现状,而是使农民生活得

更困苦。 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 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总体来说是积极正面的,首先是对俄国来说,俄国开始迈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但是封建残余的影响,改革并不彻底,存在很多隐患。再者,可以看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其政权性质,仍然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实质,土地所有者性质没有改变,最终也没有使得农民真正的得到土地,受益的还是土地所有者。 其次,因为改革中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成为自由自身的农民便成为自有劳动力,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俄国资产阶级的开端。 在农业上,之前俄国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改革之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产量也得到提高,农民的分化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被迫来到城市,成为工厂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在工业方面,最大的表现就是钢铁和织布业的发展,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尽管如此,还是要看到,其改革是不彻底的,专制制度性质并没有改变,广大民众的权利和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近代化的历程依然任重道远。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什么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来,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展开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从表面上来,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人民版)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俄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2、广大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工农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3、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新思潮 4、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也充分暴露农奴制的腐朽和政府的无能加剧社会危机 5、危机面前,沙皇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改革的经过、内容 1、时间: 1861年俄历2月19日,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又称“解放法令”。 2、目的:缓和,挽救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交。 (3)组织上:建立一种新的管理组织——“”管理农民。 三、评价: 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的改革运动; 也是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2、进步性:(1)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推动俄国政治改革,推动政治近代化。 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的过渡(转折点)。 3、局限性(使俄国形成以军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1)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的残余,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 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3)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四、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 1、推动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推动俄国在六七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资产 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迈出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制度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政治)的改革 内容:(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自治局 (2)改革司法机关: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整合提升]: 1、理解废除农奴制的经济背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