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谢玉燕湘潭市雨湖区江南中学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要以知识的生成为主线,认为新知识是学生在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顺应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群体和个性特点(思维与情感特征)、学习类型,合理设计教学事件,用以支持各个阶段的学习,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发展,营造学习者积极参与、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学习。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利用教材、媒体等课程资源,创设适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景,促进不同层面和特征差异的学生在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模块2,第一章,孟德尔从个体性状出发,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的第一节,从细胞水平通过对蝗虫等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发现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的传递情况,那么本节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萨顿的实验观察和类比推理以及摩尔根的实验论证,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解决了基因在哪里的问题,是对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习与强化,也为后续的伴性遗传以及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什么)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本节栏目内容丰富,为教师设计学习环境提供重要素材。

学生情况:学生(高一下学期)通过初中和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人类眼皮及豌豆等生物的性状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基本知识。学生的思维形式已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辨证思维特征,情感方面更趋向于独立和自主。本校学生由于生源较差,整体素质远远低于示范性中学的学生,而且同班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班级人数较少。

教学方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即教师通过设置的学习场景,针对知识发生的过程,让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生组合,进行协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将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原始生成过程逐一展开,对教材中抽象概念基因和染色体,则由具体的实物模型(硬纸条)替代,再模仿其行为进行操作,展示生物学事件经历的过程,从宏观上帮助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及对摩尔根实证过程的理解。同时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内容、科学方法和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呈现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具及技术准备:熟练掌握媒体操作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成对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模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体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推理、构建模型的方法。

3、认同假说演绎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一.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参与程度、模拟活动的结果,分享交流过程中表现予以欣赏、肯定、与鼓励。

二.终端评价:纸笔测试

1.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一样。

B.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一样都是偶数,而在配子中都成奇数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指位于非等位基因上)在形成配子时可以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2.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1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B.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摩尔根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是:

A. 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不相信他人

B.敢于质疑、勇于实践

C.起初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后来成了坚定的支持者。

D.对怀疑的观点总是想法通过试验去证实。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相同基因的分开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着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

D.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种类也越多。

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等的实验发现:蝗虫生殖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推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萨顿的假说: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

科学方法:类比推理

摩尔根的科学态度

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

摩尔根的研究: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基因定位的方法

研究成果

技术进步:荧光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

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

本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的特点:本人以往的教学设计仍具有较为严重的传统色彩,注重知识的传授,侧重知识结构的形成,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关注较少。本节内容设计是在接受省级培训和阅读了较多的课程及教育理念的著作后进行的,采用“引导——探究”为主,辅以其它方法。设计围绕学生的学习主线——知识的生成过程为中心,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将参照教材素材内容设计的学习场景较为鲜活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较好的支持,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不断成长,设计中较多地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态度学习的关注,更多的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各种学习成果予以不同程度的肯定和表扬。

2014年6月10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