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

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

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
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

现代作家笔下的父亲形象

张丽201511080939 文学院

一、摘要: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从杖”,“父亲”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富有深厚的道德与权威原形意义。文学作品中,对父爱的追踪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自古追溯到《诗经》,而到了现代,一部部描写父亲的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父亲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浓烈的反封建、反父权思潮,使父子关系表现出“弑父”的全新主题,

代表专制、落后势力的“父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父亲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称呼,更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因而一直是文学叙述中的一个

重要的角色,当代文学也是如此。

关键词:父亲形象,中国文化,文学作品

二、张爱玲《琉璃瓦》中的姚先生:

张爱玲在其小说中颠覆了传统的父亲威严、慈爱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自私自利、参保、虚伪的父亲形象。她笔下的父亲形象大多有个共同的特点:大多出身于大户,后来家境败落,是吃喝嫖赌抽无一不精的遗少;具有深厚的古文修养;对子女没有发自内心的疼爱之情,将子女视为累赘或者工具。

在《琉璃瓦》中姚源甫有七个女儿,而且“一个比一个美”,姚先生人生中第一等要紧事就是给他的七个女儿找婆家,有利可图的婆家。“女儿便是家累,是赔钱货,但是美丽的女儿向来不在此例。”姚先生的七个女儿,便是那个例外。因此,对于女儿的婚事,姚先生有着一本自己的“生意经”,“关于她们的前途,他有着极周到的计划”。他精挑细选、设计见面、营造气氛甚至刊登广告,真的是用尽了所有的手段。他所想要的,是借助女儿们的婚姻,让自己一步一步晋升加级,让自己能够从一个小康阶层的市民摇身一变而进入上流社会。

至于女儿们的感情,那算什么?这就是父亲,女儿们的婚事竟然成为父亲攀附权贵的砝码,这是多么让人心寒的行为。他个人能把不关心女儿们是否幸福,也不想知道女儿们的处境。对于这些,二女儿曲曲的话揭露得入木三分:“我若是发达了,你们做皇亲国戚;我若是把事情弄糟了,那是我自趋下流,败坏你的家风。你骂我,比谁都骂在头里!你道我摸不清你弯弯曲曲的心肠!”当他企图用女儿的幸福换取财富、地位、荣誉的愿望破灭后,气急败坏的对妻子叫道:“以后你再给添女儿,养一个我弄死一个!”这哪里是什么慈爱的父亲的话语,简直就是把女儿做商品交易吃了亏的商人丧心病狂的叫嚣!(《张爱玲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剖析》闫玉慧、何应文)

千挑万选之后,他为大女儿订下了一门亲事把她嫁给了印刷所股东的浪荡公子熊启奎,希望自己能够因此而得到升迁。然而机关算尽,他却还是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在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女儿们身上,早就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具备了他身上所有的特质。甚而至于,他们身上的那种自私自利,冷酷淡漠,比其他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自己爱熊家的地位,大女儿友谊和娘家疏远,并且未来表示立场的坚定,几次三番的阻扰了姚先生的升迁。

到了这种境地,父女间所仅剩的,只是那种遮遮掩掩的互相算计,以及那种心照不宣的庸俗势利和无尽的私欲。也许姚先生其实也是有爱女之心的,但是更重要的,是金钱,是权势,是地位,是自己能够得到的好处。

很明显,张爱玲所描写的父亲,或多或少都带有她亲生父亲的影子。张爱玲痛苦和阴暗的童年经历,是她选择用嘲讽和批判的笔墨,书写一个又一个被异化的父亲形象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的父亲没有为我们建造起精神上可以栖居的屋宇,我们这些从零开始寻找家园的荒野浪游者,就很有可能要对父亲心怀失望和怨情了。”(《现代女性笔下的父亲形象》陈澜

三、冰心《斯人独憔悴》:

数千年以来,在家族本位制的中国,处于家族金字塔顶端的“父亲”读整个家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现代家族文学中的“父亲”形象分析》)这样的父权社会等级在五四时期逐渐开始瓦解,这一时期,在五四小说中,父与子的冲突是一个典型的场景,这其实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

冰心在《斯人独憔悴》中把那个时代父子之间尖锐的矛盾关系写得淋漓尽致,通过一个小小的事件都可以表现出来。当父亲化卿收到校长的来信之后,知道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参与了爱国运动,于是对他们冷眼嘲讽,进而称爱国学生是“血气之徒”,犯上作乱。当儿子颖石准备辩解时就大发脾气摔花瓶,然后他怒气冲天,这样的怒气是因为他的儿子敢反驳自己,“好!好!率性和我辩驳起来了!这样小小的年纪,便眼里没有父亲了,这还了得!”,摆出老子的威严。在他看来,中国国土被日本人占领是“理所应当的”,日本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而学生的运动就是“以怨报德”。

父亲化卿和校长都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顽固坚守者,他们极力维系现实的一切不愿接受新事物,更不愿去反抗,只希望苟活享受所拥有的一切。封建而又迂腐,他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没有追求,没有热情,当儿子颖铭回来的时候还在和姨太太躺着吞云吐雾,连正眼也不看儿子。没有经过儿子的允许直接去翻行李而且直接撕掉里面的文件。

在化卿眼中,自己就是家庭至高无上的唯一,儿子并没有独立的人格,知识他的附属品,儿子就算穿一双白鞋也被认为是“无父无君”的证据,极力的维护封建制度与封建思想。他时刻不百出老子的威严架势对儿子凶神恶煞,对下人更没有好脸色,当下人刘贵没有接回来颖铭时,化卿骂道:“无用的东西!我叫你去接他们,为何只接回一个来?难道他的话可听,我的话不可听么?”刘贵也不敢答应。化卿又说:“明天早车你再走一遭,你告诉大少爷说要是再不回来,就永远不必回家了。”刘贵应了几声“是”,慢慢的退了出去。(《斯人独憔悴》)

为了不让儿子接受新学直接不然他们再继续上学,“不必去了,现在这风潮还没有平息,将来还要捣乱。我已经把他两个人都补了办事员,先做几年事,

定一定性子。求学一节,日后再议罢”。才十七八岁的孩子,就匆匆利用自己的权力给他们谋了职务。在如此强大的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之下,即使接受了新式教育,一腔热血渴望参与爱国运动的颖石与颖铭也束手无策。颖石只能忍不住哭倒在床上道:“难道我们连求学的希望都绝了么?”。

四、周国平:《妞妞》

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倾诉了一个父亲的爱与悲,描绘了一个凄美的生命的短暂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悲欢离合的过程,揭示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深刻的内涵。妞妞,作为女儿,带给周国平的不光是幸福而又痛苦的情感煎熬,也带给了作者对生命与哲学的撕开与探索。(《深沉父爱里的生命哲学》解读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听到自己的孩子头一回清清楚楚地喊你一声‘爸爸’,这感觉是异乎寻常的。这是“造物主”借孩子之口对你的父亲资格的确认,面对这个清纯的时刻,再辉煌的加冕也黯然失色了。我心里甜得发紧,明白自己获此宠赏实属非分。”1996年周国平写的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让我们看到一个父亲对生命短暂已经死去的女儿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关于父爱的绝唱!

“以我翻涌之力,我怎么能从无中把你产生呢?不!必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运作了无数世代,然后才借我产生了你。没有这种力量,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父亲或者母亲。所以,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救,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周国平是个哲学家,在他的文字中时常体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

对于生命短暂的女儿,周国平给予了人世间最大的关爱,在他的眼中,女儿是时间最美好最珍贵最神秘的“你总是那样恬静,出世的恬静,小脸蛋闪着洁净的光辉。最美的是你那双乌黑澄澈的眼睛,一会儿弯成妩媚的月牙,掠过若有若无的笑意,一会儿又睁大着久久凝望空间某处,目光执着而又超然。我相信你一定在倾听什么,但永远无法知道你听到什么,真使我感到神秘。”

然而可爱的妞妞,却遭受了难以抑制的疾病的折磨,病魔是无情的,随着病痛的加剧,妞妞如同一朵娇嫩的花儿,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慢慢的消逝。作者在巨大的悲痛中描写妞妞遭受病痛折磨的细节,完全是用血泪在写作,作为一个父亲而言,这是何其残忍的一件事,读者含着眼泪都能感受到文字中的沉痛。

重拾《妞妞》,眼泪来得还是如此容易,正如数年前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一样感动不已。周国平更多时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看透一切尘世的哲学家,但是每每打开《妞妞》,就体会到他所说的话,“我先是一个父亲,然后才是哲学家。”的确,他是一个父亲,一个对女儿爱的深沉爱到骨子里的父亲。

他在文中声嘶力竭的呐喊出自己的渴望:“我宁愿错过一千次出国或的什么好机会,也不愿错过你一个笑容和每一声啼哭,不愿错过和你相处的每一刻”、“黄昏的时候,我抱着你,坐在小河边。夕阳西下,晚风从东边吹来,我摇着你,给你讲小鱼和小鸟的故事,你在我怀里静静的睡了。重复的时光。”就是

这么简单而又纯粹的父亲的愿望,随着病痛的加剧而逐渐变成了难以实现的奢望。

五、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三类父亲形象》李敏2006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父亲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意味》王爱松、贺仲明

《琉璃瓦》张爱玲

《传里看张:张爱玲传记研究》程业久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黄长华

女性审美视角下张爱玲创作研究》潘莉

《冰心早期作品初探》

《冰心文学思想研究》王金芝

《斯人独憔悴》冰心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评周国平《妞妞》的生命对话——父爱情怀》艾美华、韩婷

《周国平的文化思考》王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浅论《聊斋志异》之悍妇形象 毕业论文

Talking about shrew image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摘 要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短篇文言志怪小说集,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不仅有侠骨柔肠的红玉、天真善良的婴宁、温柔多情的狐女、安分贤惠的邵九娘,还有虐待公婆的尹氏、毒打丈夫的江城、虐待子嗣的牛氏、咆哮公堂的邵女。本文对其中写得尤为出色的悍妇形象及她们的结局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不幸的命运,看到当时妇女为争取幸福快乐的生活而迈出的艰辛步伐,看到她们为了尊严而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还可以看到那些扭曲的人性背后那令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本文将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悍妇,对她们的行为做出解释,还她们以本来面目。 关键词:聊斋志异;悍妇形象;新视角 题 目 (中、英文)

Abstract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s the most famous classical short mystery novel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a, which occup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literary histor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is works, not great and softhearted Hongyu , innocent and kind-hearted infant, gentle and amorous female fox , law-abiding and virtuous Shao Jiuniang, but female Yin who abusing her mother in-laws, Jiangcheng who beating his husband, male Niu who beating his children and femle Shao roaring at law court.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about the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shrew image and their results, in which we not only can see the lower status and unfortunate fate women who were in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the women who made difficult pace and tireless efforts for freedom and equalityand happy life at that time, their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the fighting spirit for dignity , but also can see the questions which have to be thought deeply behind the distorted human nature . This paper views these shrew women from a kind of new sight, makes explanation for their behaviour and gives them their true colors. Key words: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shrew image; new sight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本文是关于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美学观点。因此,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的考查热点。鉴赏人物形象一般分三步走:首先,要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要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最后,要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下面,笔者想以近年高考试题为例分类简析一下其设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设题方式】 示例: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010年高考山东卷) 【答题策略】 “简要概括”“性格特征”是审题要点。据此,只要找到答题语域,提取或整合出体现“性格特征”的词语即可,无需分析。先找出答题区域在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在作者描写和叙述中有体现。比如,“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是善良本分的体现;“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是写祥子的勤劳;“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

则体现了他的真诚自然。 【答案示例】 勤劳;朴实(憨厚老实,善良);上进(有生活目标,有追求,有上进心);真诚自然(不卖好讨俏)。 二、分析人物的心理特点 【设题方式】 示例: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010年高考浙江卷)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答题语域】 在弟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答题策略】 “加点的动词”“简析”“心理”是审题要点。据此,要联系前后文和文章的主旨,对每个动词加以分析,从而把握其心理特点。比如,父亲在弟弟困难的时候“喝令”他收下自己的退休工资卡,语言是强硬的,但其中的疼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示例】 ①拍拍:表现了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

傲慢与偏见中的头韵修辞特点吴颖

第9卷第11期 2012年11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ov.2012Vol.9No.11 1.简·奥斯丁使用头韵的时代背景 头韵作为起头音重复的一种语音修辞形式,是进入英语中的第一种修辞格(张秀国,2005:91)。早在古英语时代,由于其诗歌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口头形式代代相传(李正栓, 2006:236),为使其旋律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常会大量使用头 韵而形成独特的头韵体诗歌(肖明翰,2009:27),如古英语史诗Beowulf (《贝奥武夫》)中的一行诗句“And the heathen ’s only hope ,Hell ”(Raffel ,2008:10),其头韵简明、生动、渲染对 比的强烈效果可见一斑。然而,在11世纪后尾韵和其它格律的出现使头韵的影响日渐式微,虽然在14世纪晚期有短暂兴盛(肖明翰,2009),但它只是作为英语文学中众多修辞中的一种而存在。 尽管在18世纪头韵的使用已逐渐受到冷落,但由于头韵具有赏心悦目、重点突出等优点,简·奥斯丁对这一辞格仍是情有独钟,在其私人信件中,她曾表明自己对头韵和双关的喜爱(“fondness for puns and alliteration ”)(Auerbach ,2004: 180),也将自己两部重要的小说以头韵的形式命名(即“Pride and Prejudice ”和“Sense and Sensibility ”),娴熟地利用头韵的 对比效果来进一步激发读者阅读的好奇心为其作品增色添辉。除了书名外,简·奥斯丁在其小说中也大量的使用头韵,但通过头韵能取得何种修辞效果,此前研究并不深入,本文拟以《傲慢与偏见》的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作品中头韵的修辞特点和修辞效果。 2.小说中头韵形式的修辞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挖空心思想要构思出看上去独具匠心、听起来韵味悠长的文字以表达其作品中试图表达的精神实质,简·奥斯丁也不例外,她在《傲慢与偏见》中运用了许多十分形象而又喻意丰富的头韵,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起头音重复的突出强调 无论头韵重复的是首辅音还是首元音,这样靠语音的重复创造出的音响效果势必对该头韵词进行了一定的强调,而同时几个头韵词语的使用所表现出的整齐美和节奏感更是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1)…;and whenever any of the cottagers were disposed to be quarrelsome ,discontented,or too poor,she sallied forth into the village to settle their differences,silence their complaints,and scold them into harmony and plenty.(Chapter 7,Volume II )只要哪个村民爱吵架,好发牢骚,或是穷得活不下去,她总 是亲自跑到村里,去调节纠纷,平息怨言,骂得他们一个个相安无事,不再哭穷。(孙致礼译) 这是小说中伊丽莎白在柯林斯夫妇家做客期间对凯瑟琳夫人的印象,简·奥斯丁将这位夫人比作好管闲事的非正式“地方行政长官”,她不仅调节(settle)纠纷,平息(silence )怨言,还喜欢教训人(scold ),三词均以摩擦音/s/开头,辅音重复并融合排比的形式极大地加强了语势,让一个专横跋扈、想用权势让人不吱声(hush )的悍妇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2)Good Heaven !Brighton ,and a whole campful of soldiers , to us ,who have been overset already by one poor regiment of militia ,and the monthly balls of Meryton !(Chapter 16,Volume II )天哪!梅里顿还不过只有小小一个民团,一个月举行几次 舞会,就把我们扰了个天翻地覆,要是布莱顿,还有那整整一个营地的军人,那还了得呀。(张玲等译) 例2是伊丽莎白得知妹妹莉迪亚想要到布莱顿度假时的反应,三次起头鼻音/m/的重复,使该音鲜明突出,强调伊丽莎白对于/m/(militia 民团)的厌恶情绪。 2.2成对词并列的言简意丰 成对词是头韵中的特殊结构,兼具独特的形式美及和谐的韵律美(吕煦,2004:311),如同书名一样,简·奥斯丁在小说中也广泛而纯熟地使用这一并列结构,文中头韵更是有一半以上是成对词,如advice and assistance,calm and concise 等,由于头韵成对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较强的可读性,醒目传神,可大大加强小说中的独特表达效果。 (3)…she sat down again and tried to conceal,by incessant employment the feelings which were divided between distress and diversion.(Chapter 19,Volume 1)于是(她)便重新坐下 来,试图借助不停地做针线,来掩饰她那啼笑皆非的心情。(孙致礼译) 此例描述的是伊丽莎白的表兄柯林斯向她求婚之前她的心情,她一方面想到要拒婚的不快(distress ),另一方面她随和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头韵修辞特点 吴 颖,廖红燕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头韵是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的语音修辞手段,起头音的重复能引起读者注意,创造出理想的声响 和视觉效果。本文以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微观角度分析头韵辞格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特点和修辞作用。 关键词:头韵;成对词;并列;语义内涵 89··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图文稿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 析方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一、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1、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例: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不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

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 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3)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

高中语文 怎样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怎样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问题描述:文学形象包括哪些?鉴赏文学作品的角度有哪些? 【复习范围】 1.知识回顾文学形象包括的内容。 2.结合具体的文本简要说明文学作品的文学形以及作者作品创作的艺术魅力。 3.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题目。 4.常见题型应试的技巧总结。 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 对作品形象的欣赏包括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主要人物形象与次要人物形象。这三种形象在作品中作用不同:主要人物形象通常只有一个,是小说刻画的核心对象,往往用来揭示小说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往往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情节发展;特定物象往往是小说的线索,是某种精神的象征物,是主要人物形象的烘托物。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命题角度多侧重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对于次要人物形象和特定物象,命题角度多侧重对其作用的分析。其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题是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一般为4—6分。此外,高考对物象的考查也多次涉及。 【方法指引】 解答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试题必须要经过的步骤和解题的思路是: 常见题型设问 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 如何审题 (1)题干有“形象”“性格”“品质”等字样 (2)题干有“文中”“全文”等字样 (3)题干有“概括”“分析”等字样 答题方向 ①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②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③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⑤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答题模板 某某某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一般为形容词,如勤劳、简朴)的________人(身份:农民、工人、诗人、官员、市民等),或者某某某是______阶级(农民、工人、诗人、官员、市民等)的代表、象征、缩影、形象。(一般用判断句)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人物的作用: 1.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

浅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法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评析蒲松龄笔下悍妻妒妇题材文学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2012)02-0033-10 评析蒲松龄笔下悍妻妒妇 题材文学的社会意义 罗文革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蒲松龄作品中的悍妒妇女,面目有别、性情各异,是文学史上一种“另类”的女性形象。悍妻妒妇题材的创作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蒲松龄的“知己之爱”的爱情观进行了验证。她们在婚姻家庭体制内对家庭地位、爱情独占性的追求,体现了悍妇们的自发抗争精神,展示了当时社会妇女朦胧的女权意识。蒲松龄捕捉到了这一反常的社会现象,并加以文学刻画。 关键词:蒲松龄;悍妻妒妇;婚姻观;妇女观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悍妻妒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妇女群体,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从史料来看,由于她们地位和身份的特殊性,一般的史书和地方志主要充斥的是贞节烈女忠臣孝子等内容,因而难见妒妻悍妇现象的记载。不过,妇女史研究专家美国学者高彦颐在其代表作《闺塾师》中,就对明末清初江南闺秀的真实生活作出了再诠释,也曾提到了明末清初这个时期的悍妻妒妇的“如火如荼”之炙风。从文学史来看,明末清初的文学作品中,此类现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收稿日期:2011-07-20 作者简介:罗文革(1968-),女,河北清河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她们在小说戏曲中悍妻妒妇们也因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常常作为主角,被大写特写。因此,研究妒悍女性也多是依据笔记小说等材料来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蒲松龄笔下的作品中,也有关于悍妇形象的创作,为我们考察这一妇女形象提供了较好的研究素材。 蒲松龄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伟大作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达到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巅峰,小说共计491篇,由此,蒲松龄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此外,蒲松龄还以通俗文学形式写了大量文章、杂著、俚曲等作品,影响深广。《聊斋俚曲》同样是蒲松龄创作的另一重要成就,它与《聊斋志异》一俗一雅正好是蒲氏创作的双璧。蒲松龄所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当中,悍妇形象不是很多,据统计在聊斋491篇故事中,涉及到悍妇形象的有20多篇,分别是《张诚》、《夜叉国》、《妾击贼》、《阎王》、《马介甫》、《雷公》、《邵女》、《江城》、《孙生》、《二商》、《鬼妻》、《崔猛》、《邵临淄》、《云萝公主》、《珊瑚》、《段氏》、《王大》、《杜小雷》、《大男》、《李八缸》、《锦瑟》、《辛十四娘》、《吕无病》。《聊斋文集》中也有三篇专写“惧内”的文章,《与王鹿瞻》、《〈怕婆经〉疏》、《〈妙音经〉续言》。《聊斋俚曲》中也有《禳妒咒》这样的反应悍妒妇女形象的作品出现。悍妻妒妇是文学史上一种“另类”的女性形象,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制度下女性心理被严重扭曲的产物,历来受到读者甚至是作者的抨击与讥讽。其实,悍妻妒妇们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她们的行为在道德方面完全颠覆了传统观念,是女性在封建社会黑暗现实压迫下做出的极端反抗。蒲松龄在现实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反常的社会现象,并加以文学刻画。 一、悍妻妒妇:“知己之爱”爱情叙事的另类印证 对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爱情观和妇女观,文学史一向给予正面评价,认为蒲松龄塑造了许多美丽纯洁、忠于爱情、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并通过这些虚实相生、人怪特征相结合的形象,满腔热情地歌颂男女自愿结合、平等相待的爱情,表达了下层妇女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2113684468.html,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5年第10期 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广泛,既包括具体的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 本文对小说塑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它从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对故事情节的依赖性,还有通过具体描绘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分析得尤为详细,并引用了古今中外小说名着中大量的实例,从道理和事例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本文对进一步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综合运用描写 正文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汉语言文学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李艳艳 摘要: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文学人物长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美丽在文学长河中璀璨夺目、熠熠生辉。从这些女性的形象出发,来重新认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美,从而为重新理解文学作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渠道。因此,笔者通过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让长期处于男性审美状态下的社会对女性美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界定,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好地解读东西方文学作品。 关键词:文学作品女性形象女性美分析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作为众多作家所描绘的对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闪动着丰富的人文底蕴,浓缩着文学发展的精华。这些女性形象的诞生、传播与接受,无不体现了不同时代对女性美的不同时认识。“从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的今天,女性形象由欣赏对象上升到创作主体,由屈从于悲剧命运到与整个人类命运同步,从而形成了一个由女神到独立女性的曲折艰难的发展轨迹。最初女性形象的神化特性是一种幻觉中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今天,她们的非神化特性的发展,则达到了现实中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这种改变是从天上走到了地上,由抽象变成了具体,从幻想中的和谐转为真实的灵肉统一的和谐。”[1] “人是美的根源,人的美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展示,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最高成果的现实存在。因此它是一种最高形态的美。”[2]女性与美天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很多国家的语言中美人都被默认为是美女的指称。女性

对于美有着不懈的追求。美,也是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标准之一。“美,特别是女性美,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召唤力。正如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女性‘这样的美是一种力量’。她能振奋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胸襟,陶冶人的情操,是巨大的精神能源,具有一种积极向上性。”[3]女性美作为人类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中被谈及。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惟一的作品《飘》中对女主人公郝思嘉的描述使无数男人心驰神往:她那绿色的双眸秋波粼粼的,眼睛上方,两道墨黑的浓眉向上翘起。在她那木兰花一样洁白的皮肤上画出两道颇为抢眼的斜线,一笑起来便现出深深的酒窝。手脚既小巧又娇嫩,腰肢更是纤细动人。她身边男士们不时地献上花言巧语使她发出一串串银玲般的笑声。一想到她兴许会视他们为出色的男子,更是使尽浑身解数表现自己…… 各种各样的男人在她面前的忘情之举,形象点明了女性美与男性的关系。“对普通人来讲,‘美的’常常是‘向往’的同义词,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任何美的反映。在多数人的心目中,这个词在‘性’方面的诱惑力比在美学上所说的‘美’的诱惑力更大些。许多人一致认为有个漂亮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再就是能有一幅画着美女的画。就审美的‘美’与性感的‘美’来看,两者容易被混淆的程度其实不一定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大,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混淆。理由是这些人可能从来没有产生过能与其他感情混淆的审美感情。被称为‘美的’艺术,一般是与女性紧紧相关的。一张漂亮女子的照片就是一幅美的图画,少女歌声所能激起美妙情绪的音乐就是美的音乐;能唤起初恋时写给院长女儿的诗所引发的情感的诗就是美的诗。很清楚,‘美’一词通常总是被人们用来指那些引起自己的某种突出的感情的对象。”在此虽然有“美”被亵渎的不平,不过所指的现象倒的确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北京一中语文组 在世界文化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璀璨的群星,放射着耀眼的光芒。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林黛玉,还是哈姆雷特,无论是刘和珍,还是少年维特,无不可歌可泣,令人感动。本文试图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做一些分析,研究人物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同行们的共鸣。 主题 对典型人物的解读直接决定了对主题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总是基于一定“价值坐标系”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价值坐标系”,因此我们可以对同一个人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对作品来说,也就会获得不同的主题。 以《促织》为例,我们就可以从三个价值角度来看待人物的命运。 其一,从个人利益得失的角度来看,迂讷的成名最初因被迫缴纳促织备受摧残,但他并未像县令与里胥一样去压迫别人,几经波折,最终因献“异虫”得厚赏成巨富,体现的是“善有善报,苦尽甘来”的主题; 其二,从“异史氏”(蒲松龄)所处的饱受封建制度之害的角度来看,成名刻苦读书未能显达,进贡了一只善斗的蟋蟀就立刻得厚赏成巨富,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政治的荒唐表现得生动而形象; 其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成名的儿子因为弄死了一只小蟋蟀害怕得投井,后来又神奇地变成一只蟋蟀给全家带来了财富,人的生命价值得不到认可,只能通过充当其他东西来改变命运,这是一种深沉的悲剧,即“人的异化”。 可见,从不同角度关注人物可以提取不同的主题。人物的典型性塑造越成功,则人物越具备还原性,也就是客观真实性,我们也就能从更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更多对主题的理解。所以,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多主题的。 人物分析的选取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再以《促织》为例,选取中国传统的价值判断角度,也能得出“善有善报”的主题,只是“个人利益得失”这个角度更便于学生理解并做出判断。所以在选择主题分析角度的时候,起码的原则就是从学生容易接受的入手,但要设计一个梯度,有一定的深入,给学生认识的提高创造空间。 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展现自己的舞台,正确认识典型环境是正确认识典型人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1.阿喀琉斯形象: 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但看到普里阿摩斯对失去爱子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他本人诚恳切切的请求,使他想起自己年迈的父亲而起了恻隐之心,答应了普里阿摩斯的要求,并设法保护其安全离去,且承诺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阿喀琉斯的这种温厚善良的本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性的善良和尊敬长者充分得到呈现。 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为个人荣誉而战。阿喀琉斯为了个人的荣誉的追求,不畏死亡而起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认为怯懦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还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的荣耀,这就是希腊人的观念,同时也是阿喀琉斯的观念。只有战斗才体现他的价值所在,才能保证的永久的荣誉,才能获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视为神明。战斗,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英雄主义形象,当他出现了希腊联军面前的时候,欢呼声是那样热烈和高仰,就算是同敌军作战,士兵跟着他勇气和信心也倍增,连敌手也胆怯地逃避和阿喀琉斯的正面交战。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当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会上升到第一位。在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的帐篷抢走他心爱的女奴的时候,与高贵的阿伽门农发生冲突,那里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受到伤害,从此,他不再出战,也不参加什么会议,任凭自己同胞的血流于特洛伊城下,并祈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而他自己却在帐篷里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地死去,没有一点的恻隐之心,正是对阿伽门农的愤怒,拒绝出战,使希腊联军遭受到了重大的伤亡,要让希腊人知道,战斗没有他不行,从而器重他。在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个人的荣誉而使希腊军队重创,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些个人主义英雄形象不单反映在阿喀琉斯个人身上,也反映到整个希腊文化。

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妒妇形象透视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

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妒妇形象透视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 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要遵循“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的“三从”,这是贤妇必须遵守的。有人曾经把这“三从”比喻为中国古代妇女的三座大山。可见,封建社会的妇女在当时是完全没有独立的地位的,是完全附属于男性的。但因此,有人也会提出古代妇女中的悍妒现象作为反例,认为悍妇妒妇是不必也没有遵循“三从”的,她们在当时的男权社会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然而,事实果然如这些人所说的吗?下面笔者就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出发,分析悍妇妒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悍妒现像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产物。在古代典籍中,关于悍妒的故事比比皆是。早在《山海经》中就有了治疗妒的药方,“坛爰之山有兽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太室山有木叶,如黎而赤理,服之不妒。”这是关于悍妒的最早记载,也是古人受时代的局限,无法认清悍妒产生的根本原因的产物。《韩非子》里也有一个关于妒妇的故事。卫人有夫妇祷者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溢是,子将以买妾。”到了南朝还出现了一本佚事小说集《妒妇记》。除了文学作品,史书中也不乏悍妒故事的记载,如《史记·吕后本纪》中有“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晋书》三十一列传》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也是一位厉害的角色,其悍妒的程度也不下吕后,“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聊斋志异》中关于悍妒的记载更是多达二十一篇:《张诚》、《夜叉国》、《妾击贼》、《阎王》、《马介甫》、《雷公》、《邵女》《江诚》、《孙生》、《二商》、《鬼妻》、《崔猛》、《邵临淄》《云萝公主》、《珊瑚》、《段氏》、《王大》、《杜小雷》、《大男》、《李八缸》、《锦瑟》。

文学作品的鉴赏包括对形象的鉴赏

文学作品的鉴赏包括对形象的鉴赏、对语言的鉴赏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作品语言的鉴赏 1.比喻 训练1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有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文中划线的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将玉簪花的白花比作“白帆”,将玉簪花的绿叶比作“绿波”。 这样写就将玉簪花在不断地蔓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从而强化了“玉簪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一立意。 1

训练2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刀下去,万龙点睛。 ◆试分析文中划线的文字的语言特点及其修辞作用。 【分析】划线文字用了比喻。“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文章通过比喻,使道理说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小结比喻的作用: (1)可以把人物、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 如训练1,“将玉簪花在不断地蔓延、不断地蔓延的情景生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