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五个阶段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五个阶段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五个阶段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五个阶段

(一)论文题目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四个阶段(二)论文提纲

1.选题依据(100字)

2.框架设计:(150字)

3.指导教师指导意见:

论文等级评定

(三)论文正文

摘要:

本篇论文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边疆问题,并将其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起始阶段(1949-1965年)、挫折阶段(1966-1976年)、初步发展阶段(1977-1987年)、深入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我们所经历的边疆问题以及我们所采取的自卫行动或者是解决措施。并对边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

边疆、近代、侵略、少数民族

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其发展到清朝前期的时候,我国辽阔的疆域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据资料显示,我国疆域东面到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领海,西到葱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南沙群岛。在我国广袤的疆域内,既有中原内陆,也有边疆地区。我国的边疆包括陆疆与海疆。陆疆是指沿国界内侧一定宽度的地区,其要求一是要有与邻国相接的国界线,二具有自然、历史、人文诸多方面的自身特点。

我国的边疆地区十分的辽阔,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气候和地貌与中原内陆也有很大的不同。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压在中国身上,中国大片边疆的领土被割占。随着边疆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以此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而关于近代边疆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近代士林风气的变化和爱国知识分子要求发愤图强的强烈愿望。这些讨论激发了当代人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是存是亡的关心, 使人们更加关注边疆,更加迫切的去了解我国所经历的历史和现在的现状,去找寻富国强兵、维护国家统一的方式。

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幅员辽阔的边疆地区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以及民族团结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解决好边疆地区的问题是从古到今国民所面对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来,受国内外政治形势以及学术发展的影响,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始阶段(1949-1965年)、挫折阶段(1966-1976年)、初步发展阶段(1977-1987年)、深入发展阶段(1988至今)。[1]

一、起始阶段(1949-1965年)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一直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而边疆地

区也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据文献记载,1945年8月14日,外交部长王世杰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0月20日,外蒙古实行公民投票。据投票委员会公布,投票人487409人(占应投票人数98%)全部拥护独立,无一人反对。1946年1月5日,民国政府发表公告:鉴于外蒙古“公民投票结果赞成独立,中华民国政府承认之独立”。1953年2月25日,国民党台湾当局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不再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58年,中国曾多次提出谈判解决外蒙古问题,均遭前苏联拒绝。外蒙古独立是20世纪中国领土最大的一次分裂,根本原因是外国势力的插手,趁火打劫,借端要挟;当然,这应该也是蒋介石对抗战胜利后国内及周边局势、利害关系及得失的总体考虑才做出的决定。近代边疆问题给新中国时期边疆的稳定与发展留下了潜在的严重后患。中国人民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入侵,从内地到边疆,当地人民都对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帝国主义的来势依旧凶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波及到了祖国的东部边疆。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战争的乌云笼罩在东南海疆一带。1959年,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怂恿策划之下,原西藏地方的上层反动分子发动叛乱,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西南边疆的领土完整。从60年代起,受霸权主义的威胁,中国东北至西北辽阔的北疆地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对我国民族的团结稳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挫折阶段(1966-1976年)

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有关资料显示,这期间没有出版过一部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的专著。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里,有关中国近代边疆史的文章很少,而且内容大多是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沙俄对我国边疆进行侵略,以及中国边疆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文化大革命后,“左”的干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边疆民族问题被视为“阶级问题”,民族差别和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再次遭到全面否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受到严重破坏。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蒙受了空前灾难,正常的社会和生活秩序被打乱,整个经济也停滞不前。在“文革”期间,中国在边疆问题也遇到了很大的挫折。苏联出于社会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需要,极力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编造谎言,散布奇谈怪论,为老沙皇侵华的丑恶历史进行百般辩护,为向中国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制造舆论。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进而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三、初步发展阶段(1977-1987年)

“文革”结束后,学术研究逐步进入正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中国学术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外学术的交流,也扩大了中国史学界的研究视野。80年代初,国家一度提出开发西部的战略,边疆问题引起关注。1980年英迪拉·甘地与勃列日涅夫会谈时,指责中国“对边界领土的要求或侵占而产生的领土纠纷,使中印关系进程缓慢”。这期间,印度议会两院又于1986年将“阿鲁纳查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印度第24个“邦”,企图从法律上使占领合法化。

四、深入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世界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影响了中国的边疆地区,使中国北部边疆形势得到了很大的缓和。而且,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扩大范围,“特区”不再仅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这也给中国辽阔的陆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当然,世界局部地区的紧张形势还时有发生,和中国相邻的有些国家也不时对中国提出领土(海)要求,侵犯中国的领土(海)主权。在这

种形势下,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国人希望进一步了解边疆,稳定边疆,建设边疆,发展边疆。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适应形势需要,得到了比较深入的发展。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所谓"两个大局",一个大局就是使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先发展起来,西部地区要顾全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一定时期,比如二十世纪末全国人民经济能够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去帮助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大局。要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实质性的帮助。对少数民族实行帮助,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总的讲还是处于落后状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拿西藏来说,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邓小平强调,制定经济政策要着眼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要着重实质而不拘于形式,使少数民族地区尽快步入现代化行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地区协调发展的思想,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重大战略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充分酝酿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今天中国的边疆是历史上中国边疆的继承,近代边疆问题给新中国时期边疆的稳定与发展留下了潜在的严重后患。或者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具备从根本上在边疆地区清除分裂主义和解决边疆问题的条件,这个任务只能由后继的新中国来完成,这也是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从另一方面讲,想要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分裂主义,解决好今天我国的边疆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正本清源,立足于现实,注重边疆和边疆问题的历史的研究,更好的去了解边疆。

在边疆历史和边疆问题研究中,我们要以国家利益至上,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倡边疆研究为国家现实政治服务,为维护今天中国边疆的统一、稳定与发展服务。同时,也要注重边疆历史问题研究与我国现今的外交和周边睦邻关系政策相适应,防止历史问题现实化,学术问题政治化。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今的边疆民族,首先是中华民族;任何一个民族的成员,在历史上是中国的国民,在今天是中国的公民,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首要义务。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历史上和今天边疆与内地关系、特别是边疆与内地各民族间相互认同的研究,我们国家是一体的,内陆与边疆不分彼此,我们决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二元化的形成,要强烈维护祖国的统一与安定。并且,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历史上边疆与内地发展的差异,要尽量的避免和消除不同民族之间见解和认识的差异性与不合,防止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矛盾。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各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性,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普及边疆知识,使全国人民进一步正确认识和了解边疆,热爱和重视边疆,支持和促进边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维护边疆的统一与安定,使边疆地区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够使内陆与边疆地区能够得到共同的繁荣发展。

(四)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https://www.docsj.com/doc/208422344.html,

中国边境问题

浅谈中国边境问题 人力普10-01班2010443101 毛文 边境线一直都是每个国家无法回避的责任与问题,一个国家想要安定繁荣除了科技、教育、经济。边境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数。而中国因为其国土面积和特殊的位置,所以面临的边境问题往往比其他国家复杂。从古代到现在中国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经过了太多了人的心血与建设才有了现在的文化积累和传承,但是在这安定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边境问题却越来越让人担忧。因为中国的近代史是那么的不堪回首。没有谁能够忘记那让人悲愤痛苦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弱小的但是那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强大的,我们每个华人都不会为了活着而忍辱偷生。即使死去我们也仍然要捍卫我们的领土。任何胆敢霸占分割中国领土的人都应该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中国边境一直以来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尽管近年来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周边各国建立有好的外交关系,但是这些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边境问题,外交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各国的发展,让双方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资源。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各国的利益之上的。但是双方各国如果牵扯到自己的利益之前建立的友好关系在利益面前什么也不是,还有中国这几年来一直追求着和平的发展,却忘记了自己一泱泱大国,本应该是强大的老虎,确要做一个吃草的绵羊。所以也难怪周边的国家都想来咬一口,我想任何人看着眼前有一大叠钞票,虽然那本不是属于自己的,但是我想每个看到的人仍然会动心,仍然想要把它据为己有。但是如果钞票的旁边放着一把枪,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从这里折射出来还是中国对于敢于挑衅中国领土完整的国家态度的不强硬,的确中国这几年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让国外的一些国家开始担心害怕,害怕中国真正的强大起来的那一天。那么那时候不管是谁都无法捍卫中国的边境。所以他们想着办法让中国不能够稳定的发展,但是我们难道就要一直看着什么也不做,这样我不知道到最后是给自己发展还是给别人发展。中国已经很久没有亮出自己的獠牙了,我相信只要自己的祖国敢于对一切让中国受到威胁的人予以反击。中国的发展会更好更快。 从钓鱼岛问题到南沙群岛,这一系列的边境问题都。中国都选择的是和谐的态度去处理这些问题,但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骚扰和侵犯。没有谁可以做到一忍在忍,但是中国就可以,我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自己的国家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而且周边国家都是自己曾经征服过的国家,但是现在却被他们以各种根本就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强夺我们的国土和资源,现在中国的国情的确不能够去承担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建国到现在我们的国家作为二战的胜利方。却在很多的方面没有做到和日们一些失败方发展的好。其实很多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经历过太久的封建王朝,所以有的时候在很多的问题上我们的确不能够做到那么的果断和决绝。特别是十年文革是中国的经济落后了其他国际太多,所以导致现在在综合国情方面不能够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但是我相信这些都会改观的,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国土任何人都不能够剐分。中国的边境线发生过太多的战端,但是最后我们的国家都能够把外来者赶出我们的国土,当年的抗美援朝其实也应该算是我们中国的边境问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胜利了。所以我相信我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他的国土面积有多大,也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有多团结和友爱,中国在历史上是强大的,但是在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去侵略过其他的国家,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我们自己的边境也是不允许任何人侵犯的,中国在边境问题上一直没有去想过要把边境线往其他国家扩展多少,我们只是保卫本应该是我们自己的那一份领土,所以我

主题复习__历史阶段特征

主题复习——历史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早期:商周时期 1、政治: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建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未实现高度集中的中 央集权;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经济:井田制、青铜器铸造技术发达;工商食官。 3、思想:学在官府。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具体表现:1、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中央集权 制度开始出现;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2、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产 生和发展;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首提重农抑商。 3、文化:私学的兴起,“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前221~220)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大一统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表现:1、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 展。 2、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例如:货币官铸、盐 铁酒官营、抑制富商、豪族;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盛行庄园经济。 3、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4、科技:以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的发展。 5、文艺:以汉赋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的发展。 6、对外: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魏晋南北朝 1、政治:北方战乱,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北魏实行均田制。 3、思想: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文化中心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而南移。 (三)隋唐时期(581~907)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具体表现:1、政治: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完善;唐中期,重 用节度使,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实行民族开放政策。 2、经济:曲辕犁、柜坊、飞钱;实行“均田制”;封建经济的繁荣。 3、思想: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儒家思想得到新发展。 4、科技:雕版印刷术的出现,火药用于军事,科技的发展。 5、文艺:唐诗、传奇、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49年)列强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反法西 侵华史(1760—1840)阶级统治需要巩固与加强(1870--1913)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危机斯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1929-1933)(1939-1945) 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局部)(全面) (1840-1842)(1856-1860)(1876--1878)(1894--1895)(1900--1901)(1931-1945)(1931-1937)(1937-1945) 中国人民的林则徐太平军抗击左宗棠收复邓世昌黄海义和团抗击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日战争 抗争史虎门销烟(1839)洋枪队(1851-1864)新疆(1878)大战(1894)八国联军(1898)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国共两党、各阶层 旧民主主义革命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1840-1919)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运动1915) 先进中国人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27五四运动(1919)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黄埔军校(1924)北伐战争(1926) 的探索史(1919--1949)建党及国民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重庆谈判(1945.8)中共中央转战南北(1947)挺进大别山(1947.6)三大战役(1948.9—1949.1)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1949.4)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法 本课可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当这副对联在屏幕上显示后,提出问题:(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 (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由此导入新课。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教学难点。首先要明确签订的历史背景。不仅要认识到大背景(即19世纪末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还要认识到小背景(即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这是解决这个难点的前提。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割占台湾?为什么要赔偿军费白银多达2亿两?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直达重庆?为什么新增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再次,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马关条约》与以前条约的规定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点,从而理解《马关条约》所具有的明显的时代烙印,认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本质。最后,让学生在逐一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运用归纳法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五个阶段

(一)论文题目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四个阶段(二)论文提纲 1.选题依据(100字) 2.框架设计:(150字) 3.指导教师指导意见:

论文等级评定 (三)论文正文 摘要: 本篇论文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边疆问题,并将其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起始阶段(1949-1965年)、挫折阶段(1966-1976年)、初步发展阶段(1977-1987年)、深入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我们所经历的边疆问题以及我们所采取的自卫行动或者是解决措施。并对边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 边疆、近代、侵略、少数民族 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其发展到清朝前期的时候,我国辽阔的疆域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据资料显示,我国疆域东面到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领海,西到葱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南沙群岛。在我国广袤的疆域内,既有中原内陆,也有边疆地区。我国的边疆包括陆疆与海疆。陆疆是指沿国界内侧一定宽度的地区,其要求一是要有与邻国相接的国界线,二具有自然、历史、人文诸多方面的自身特点。 我国的边疆地区十分的辽阔,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气候和地貌与中原内陆也有很大的不同。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压在中国身上,中国大片边疆的领土被割占。随着边疆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以此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而关于近代边疆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近代士林风气的变化和爱国知识分子要求发愤图强的强烈愿望。这些讨论激发了当代人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是存是亡的关心, 使人们更加关注边疆,更加迫切的去了解我国所经历的历史和现在的现状,去找寻富国强兵、维护国家统一的方式。 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幅员辽阔的边疆地区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以及民族团结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解决好边疆地区的问题是从古到今国民所面对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来,受国内外政治形势以及学术发展的影响,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始阶段(1949-1965年)、挫折阶段(1966-1976年)、初步发展阶段(1977-1987年)、深入发展阶段(1988至今)。[1] 一、起始阶段(1949-1965年)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一直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而边疆地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 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 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 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 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 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 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 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中国的边疆问题

中国的边疆问题 一、台湾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三国时吴国曾经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3)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从此台湾正式归中央管辖。 (4)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郑成功与1662年收复台湾。 (5)清朝初期,与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在《马关条约》中割台湾给日本。(1895年) (7)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8)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今天的台湾问题和此事有关)(今天的台湾问题,是在解放战争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干涉台湾问题就属于干涉中国内政。) 二、香港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在《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在《北京条约》中割九龙给英国 (3)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新界。 (4)新中国成立后,1997年收复香港。 三、澳门 (1)明朝末年,葡萄牙占领澳门。 (2)新中国成立后,1999年收复澳门。 四、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1)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朱丹。 加强了汉藏联系。 (2)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归中央管辖。 (3)清朝时:1、中央政府册封历代“达赖和班禅” 2、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 同管理西藏。 3、乾隆帝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4)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在西藏设立民族区域自治,“一 五”期间修通了青藏公路,2006年修通了青藏铁路,实施西部 大开发,进一步发展西藏经济。 五、新疆问题 (1)西汉时: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 (2)清朝初期:评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3)清朝后期:1:左宗棠收复新疆,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新疆经济。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社会生活上: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二、改革开放新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健全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提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社会新风尚出现。

中国近现代领土争端问题

1)麦克马洪以南9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国、印度) 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山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中段波林三多等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的450平方公里外均为我方控制。 2)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岛(中国、日本) 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3)南沙群岛(中国、菲律宾、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占据南沙群岛9个岛礁。 xx占据xx1个岛礁。 文莱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南通礁拥有主权,并向我国在南沙的传统海域内扩张达4400平方公里,作为东南亚的第三大产油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年产原油就达到7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我国南沙海域。 越南占据南沙群岛28个岛礁,北部湾领海及白龙尾岛 xx占据xx2个岛礁。 xx占据xx9个岛礁。 1979年,马来西亚把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亚暗沙等9个岛礁,在弹丸礁上还修建了简易的机场,其划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侵入我国传统疆界线内达27万平方公里。 4)xx岛屿(xx、xx)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经过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中朝第一次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因有10个未决岛屿而搁置起来。因而,第二次中朝边界联检也被搁置起来,至今未能结束。 5)xx岛屿(xx、xx)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6)xx西岸(xx、xx)副表: 中国在缅甸的矿物开采权被缅甸剥夺江心坡问题,南坎问题 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即现在的中缅边界线)所遗留。 “江心坡”指的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幵江及迈立幵江之间一个狭长地带,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 “南坎问题”是指位于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的归属,又名南畹三角地区,面积约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勐卯三角地区主权原来属于中国 7)xx(xx、xx、xx) xxxx侧大陆架与经济区 8坎巨提地区(xxxx) 1963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关于1963年的中巴边境划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高中历史各阶段主要特征 先秦史(远古时代至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 先秦史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一、政治: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它以宗法制为基础,家国一体。 (3)世卿世禄制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二、经济: (1)土地制度历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青铜冶炼技术显著提高。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 (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秦汉史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 (1)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统一强盛的华夏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 (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思想文化: (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年中国边疆危机

百年中国边疆危机 鸦片战争后,一向封闭自足的中国门户洞开,欧洲列强在英国炮舰打开的缝隙中蜂拥而入,激烈地争夺在华利益。他们在东亚的利益常常彼此冲突,以至于各驻华使节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时刻观察其余列强在中国的举动,不使之侵犯到本国在华利益;而中国的内政反不在观察的重点范围之内。尽管列强都毫无尊重中国本身力量的意愿,但这种互相提防、制约也使不管哪一个大国,如果想不顾他国在华利益,独自吞并中国,都要遭到其余列强的联合反对。 1870年前后世界发生一连串重大政治变局:德国/意大利的统一和兴起、美国内战、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改革内政,并将扩张矛头从欧洲移向东方;而英法则分别忙于巩固自己的殖民地及与新兴列强竞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平稳成功,免遭列强干涉,与这一时代给它的运气不无关系:列强都没有腾出手来打断这个遥远列岛上的改革措施。 这一时期中国则受困于残酷内战——太平天国战争死亡人数一般估计达2000万人。随后则是短暂的“同治中兴”和地方势力的兴起。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体制内改革的最后希望破灭了,清王朝之后再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等到1880年代末,西欧列强完成欧洲的瓜分,俄国也已在1885完成对中亚的占领,现在轮到了中国。毫不奇怪,下一十年就成为列强在华激烈竞逐的时代,1890年代因而也是中国近代边疆危机最严重的时代。 在19世纪末期,没有人怀疑列强会以更粗暴的手段对待中国。继甲午战争中令人沮丧地惨败于日本后,1898年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大灾年,接连向俄、英、德等过割让旅大、威海、九龙、胶州湾等地。在华的列强对了自身利益,进行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德国为离间法俄同盟而支持俄国,而英国又支持德国1898年租借胶州湾,并且只要该地愈偏北,将愈“受英国人之欢迎”……“将使俄国独占华北沿海的局面宣告结束。”英国为阻止俄国势力过强,扶植日本,日本得到这一保证后,再无后顾之忧,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但战后不久,英国却出于遏制德国的目的,又于1907年与俄国结成同盟。那几年(1895-98),北京的总理衙门简直变成了交易所、公证所,经常挤满了带着译员的外交官,一连几小时、几天、几星期地在那里讨价还价,进行种种交易,核对和签署各项条约、协定、税率表、界桩和哨所清册等等,不时提高嗓门,“激动”起来,用五花八门的外交名词吓唬人,什么“郑重知照”、“严正声明”、“强烈要求”等等,目的在于以“严重后果”的前景使清朝官员产生“深刻印象”。(《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 例如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割占辽东,性子太急了,侵犯列强利益过快,俄德法三国就联合干涉,逼它把吞进去的再吐出来。其情形恰似一群恶汉各举刀叉瓜分蛋糕,彼此提防他人,如果有人切得过大过快,旁人立刻就要反制——虽然这种反制本身是因为他自己想吃蛋糕,但至少能保全相对还算完整的蛋糕,不至于切得太快。 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当时还不是一个受尊重的势力。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二天,法国驻柏林大使问德国人“美国将会怎么说?”后者回答道:“不会说什么的,要知道,他们既无海军,又无陆军。”德国人用欧洲的尺度来衡量美国,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1900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在客观上是调和了一点列强在华的利益,这一政策构成此后百年美国东亚政策的核心:即不使该地区出现一个排他性的力量。 当然,天真地指望“以夷制夷”也未必成功,因为互相冲突的列强利益也能自我调整。这一点在1907年尤为明显。这一年3月,日俄签署第一次密约,分别承认对方在朝鲜和外蒙古的特殊利益,而“不阻挠此种关系之继续发展”;6月又签定日法协定,相互承认在中国的势力范围;8月,英俄相互承认对方在西藏、阿富汗的利益,并就划分伊朗的势力范围达成协议。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阶段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阶段特点: 先秦历史的主要特点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 2、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期几个阶段)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漫长历程,是中国古代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4、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天文历法、文字、医学、建筑、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6、先秦历史的发展过程明显的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史观的原理。 7、井田制的兴废成为奴隶制和奴隶社会兴衰的纽带和标志。 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基础。 1、政治上: 第一,封建国家由战国分争走向统一,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巩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主张继续推行井田制和主张实行郡县制的两大势力进行了反复的争论和数次的斗争。 第三,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由崇尚法家思想演变到推崇儒家学说,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 第五,地主阶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第六,奴隶制的残余势力还大量存在,表明社会制度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七,先后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其斗争方式和策略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大都为以后历代农民阶级所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第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弊端开始暴露,导致封建王朝和封建国家灭亡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已大都出现。 第九,地主阶级内部开始分化,形成特权阶层。 第十,对外交往初步发展起来。 第十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2、经济上: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并呈现出以下时代特色。 第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和巩固。 第二,各种经济制度由参差不齐实现了全国统一。 第三,在经济思想上确立了“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 第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 第五,确立了中唐以前的以人丁为主的封建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 【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 (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 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 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政治上虽有短暂统一,但以政权并立对峙为主,北方混战;少数民族内迁以及民族领袖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经济: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思想: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融合的特点,三教鼎立,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科技:圆周率(祖冲之)、《齐民要术》 文艺:书法成为自觉艺术(王羲之)、文人画出现(顾恺之) 第四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时期(581-907年) 【阶段特征】繁荣、开放、文化多元,是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中央集权制机构完善,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经济:繁荣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内外交通的发达,农业和工商业的繁荣,南北经济趋平衡。 思想:三教合一,文化多元,兼收并蓄。 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僧一行、孙思邈(药王)。 文艺:草楷并荣,书法理论成熟;吴道子创制法度;唐诗;梨园的歌舞戏 第五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 【阶段特征】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一)宋代(960-1271年) 政治: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繁荣,市井生活丰富,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经济重心南移。 思想:重文轻武、理学形成 科技:活字印刷、火药广泛应用、指南针 文艺: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民间风情画出现;宋词;南戏 (二)元代(1276—1368) 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民族分化,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思想: 科技:郭守敬的简仪和《授时历》;王祯的《农书》。 文艺:文人山水画、元曲、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祖国统一问题.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祖国统一问 题 知识再现 统一:公元前年,秦王统一全国,定都 A. 政治上:建立制度: 秦 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实巩固统一C.文化上:统一文字〔先是,后流行隶书〕 现的措施 D. 军事上:北筑,抵御匈奴,开发南疆,修筑 统E.思想上:焚书坑儒, 一地位: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疆域:东到,西到,北到一带,南到。 交往:帝派第一次:公元前年;第二次:公元前年。 对西域出西域成就:开辟了汉与匈奴的交往,促进丝绸之路开通。 西汉巩管辖: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立。〔首次管理今地区〕 固统一开通时间:西汉 对外:丝绸之路路线:—河西走廊——西亚—欧洲大秦 影响: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唐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朝西北:唐太宗和武那么天在今新疆设管西域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 民措施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族对藏族唐太宗把公主嫁给,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两族的友好。 政唐朝将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 策结果:各民族“和同为一家” 措施1 对收复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隶属省 外台湾作用: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前1、顺治帝赐西藏佛教首领以“”的封号 期西南措施2、康熙赐“”封号,后历世达赖班禅都须经中央政府册封 巩〔西藏〕 3年清朝设,职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固作用:大大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统对西北措施1、平定回部叛乱〔乾隆帝〕 一内〔新疆〕2、设将军,管辖新疆地区;3、驻军新疆,设哨所 的作用:加强对西北的管辖 措迎接土尔扈起因:为反抗沙俄的控制,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施特回归祖国意义: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篇章 结果:清成为亚洲最大国家,其疆域:西跨葱岭,北接,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1 新中国我国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制度。 的措施即在一个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 1、原始社会阶段(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 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战争。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就。 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上:各国通过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兼并战争加速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3)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逐步融合,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单元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和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 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西汉汉武帝时得到巩固。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4)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弘的特点。 (5)对外关系上:随着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外交的范围得以扩展,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1)政治上:国家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南北政权并立、对峙;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2)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超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时间重大事件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协定关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享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等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4月23日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