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韩国消费习惯

韩国消费习惯

韩国消费习惯
韩国消费习惯

韩国人消费习惯

据韩国银行公布,韩国人均年收入水平大约在1万美元左右,千人拥有小汽车达36.7,这个数字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比较并不突出。在消费过程中很多人的心态是,买高级的并不显得自己非常突出,而往往会因为“不低调,不谦虚”,在周围的圈子里受到另眼相看。尽管今天20岁左右的韩国人有许多已经掀起了韩国追求时尚的风气,但是“时尚不等于奢侈”,用很少的钱也可以把自己打扮的很时尚,这是韩国女性的一种心态。从消费模式角度来看,多位被采访的韩国人向记者介绍说,韩国人的消费观念是比较保守的韩国的一些大企业和家族企业的老板,到现在饮食都还和几十年前一样,泡菜、米条,而韩国现代和大宇的豪华汽车,多数销售往国外。

韩国人的饮食,一般情况下以辣和酸为主要特点。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爱吃的菜肴主要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就总体而言,韩国菜品种不多,而且大多数比较清淡。即使是大老板谈生意,韩国火锅店里盘腿一坐,点几样自己最喜欢的米粉、鱿鱼,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据韩联社报道,近几年随着面包加牛奶一类的饮食在韩国日渐流行,大米近两年的消费量和30年前相比减少了一半多,韩国人饮食习惯正加速西化。

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面包等烘培食品的市场规模以年平均15.5%的规模增长。此外,韩国乳制品的消费量也在

不断增长,2011年乳制品的消费总量为351万吨,平均每人超过70公斤,比上年增长十分之一。

与之相反,传统食品大米的消费量却在不断减少。据统计,韩国2011年平均每人大米的消费量为71.2公斤,与30年前的156.2公斤相比减少了一半多。

据分析,这是因为韩国单身人口不断增多,大家更愿意选择相对方便且多样化的速食食品和方便食品。另外,随着韩国女性工作人口的增加,用面包、牛奶等代替正统早餐的家庭也在不断增多。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长,近几年年将达到亿元左右规模;随着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并在国内文化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国内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快。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项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音像制品产业管理力度加大;各地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进入均衡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无序与低水平竞争一直持续,面对内外挑战缺少持续发展动力。文化产品内容趋同性严重,部分地区经营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行为依然严重。 不过,近几年来,文化产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亿元; 即使如此,产业行业仍较大受到宏观面影响,缺乏企业性行为能动性;中国文化产业也将直面来自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挑战,缺少安全稳定性。 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 从需求方面说,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49美元,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998元,其中被列入统计的,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约19%。按照我国目前大约有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有37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中通讯和文教娱乐类支出280元,总计达到2520亿元。这样算下来,我国与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应该在6000至6500亿之间(6314亿元)。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2018年,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业绩丰厚的年份。简称:中国建筑(CSCEC),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种类为A股,股票代码:601668,股票简称:中国建筑。该公司注册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5号。法定代表人是易军。按照业务性质不同,公司经营要紧分房建、基建、地产和设计勘察等。2018年,公司调整了房建、基建、地产收入结构,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公司的房建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基建业务实施“总部引领、工程局协作、项目孵化、滚动进展”等举措,抢抓国家“扩内需、促进展”的机遇,实现了新的跨过,公司按照董事会战略决策精神,积极应对房地产业务宏观调控,确保了地产业务的健康、稳固进展。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净利润达92.4亿元,同比增长51.6%,差不多每股收益0.31元。公司营业收入突破3,700亿元,同比增长42.3%。新签合同额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74.5%,创历史新高点。中国建筑差不多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向成长与效益并举的转变,差不多开始了品质与价值的长征,品质保证、价值制造是公司新时期的经营理念。2018年,中国建筑将秉持公司“一最两跨,科学进展”的战略目标,立志将中国建筑建设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到2019年,公司跨进世界500强前一百强,跨进世界建筑、地产同行业前三强。中国建筑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形成商品房屋与保证住房体系并驾齐驱的格局,国家“十二五”规划已展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崭新蓝图,中国建筑既面临难得的进展机遇,又处于艰巨的战略转型时期。2018年,中国建筑将侧重高中端市场,确保全年待施合同额超万亿;完成营业收入不低于4,000亿元;经营效益连续稳步增长。 二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表2.1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元)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 项目年末余额年初余额增长率(%) 流淌资产: 货币资金82,098,599 79,205,623 3.7 应收账款48,063,843 39,284,747 22.3 存货115,678,582 58,652,534 97.2 已完工尚未结算款44,274,116 33,142,441 33.6 流淌资产总计325,157,259 254,071,829 28 非流淌资产: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对农业初级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以外的产品产生新的需求,人们对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将大为增加,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膨胀期。而在文化消费的刺激下,相关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过渡期间,即城镇居民在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已从原来的满足于基本生存需要的低层次消费向高层次消费升级。这对于我国深化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市场需求无疑是有积极影响的。 当前中国文化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状况如何?有何发展趋势?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文献研究为辅助,对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及解释,以期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一般来说,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 000美元后,伴随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GDP在超过1 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将更快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环境保护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将有明显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消费究竟如何变化? 下面将对此进行研究。 一、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收入与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206939394.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从上表可知,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 786元,

已符合“消费结构将更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要求。 二、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生活质量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206939394.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上表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趋势为不断提高,虽然恩格尔系数在2006年及2007年稍有提高,但总体趋势是明显提高的。文化方面,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所谓比重亦有上升趋势,和经济发展成正比。说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改变,消费项目逐渐多样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2007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206939394.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通过表格,可看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在不同收入的人群,其占的比重差距不大,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之间的差距仅为4.07%,说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因收入的增高而增高的幅度不大,城镇居民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以事权与财权对等为核心的新一轮分税制完善和改革能早日启动,才是中国经济有可能走上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前不久表示,我国将实施一系列税收体制改革,重点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分税财政体制在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 十多年以来,分税制使得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大量财力来调控经济发展,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为了充实地方财政的“腰包”,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将在阵痛中开始“破冰”!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较好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十多年来,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有待于深化改革和加以完善的地方,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57.2%。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变化,一直在7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用43%左右的相对财政收入支撑了7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与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用68.4%的相对财政收入仅仅支撑59%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恰恰相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最重要的职责,带有非常强的外溢性特征,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理应由中央政府提供,政府的基本职能也必须依此来确定。如果由财力严重匮乏的基层政府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或严重不均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正是由于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严重背离,分税制就无法起到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更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源缩减,促使其从预算外寻找收入来源,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财政现象,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土地财政”。据统计,1999至2008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面积从45391公顷上升至165860公顷,年均增长率15.5%。同期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不断上升,成交价款从514.3亿元上升至10259.8亿元,后者大约是前者的20倍,年均增长率39.5%。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土地出让金成交价款年

“中国建筑”战略分析共6页

“中国建筑”战略分析 一、公司概况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实际控制人的大盘蓝筹股,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10日正式创立,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中国建筑传承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企业文化。主营业务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以及设计勘察五大领域。 中国建筑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长期位居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首位,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中国建筑以承建“高、大、精、尖、新”工程著称于世,承建了大量中国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的经营理念和品牌形象赢得国内外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建筑是中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19年5月,中建股份及所属子公司现拥有各类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咨询等经营资质共计768个,其中: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6个、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个,施工资质627个,工程勘察设计资质115个。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房屋建筑、公路工程、市政公用总承包3个特级资质,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三特”资质、“1+4”资质和建筑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在资质方面位列全国建筑行业之首。 中国建筑始终以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推力,截至2019年底,中国建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33项,国家级工法141项,授权专利2721项、其中发明专利230项,主编国家和行业标准54项,组织通过验收国家级科技推广示范工程57项,承担国家科研课题93项,获得经费支持逾5亿元。 中建信条: 企业使命:拓展幸福空间 企业愿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 核心价值观:品质保障价值创造 企业精神:诚信创新超越共赢 经营理念:竞争无情、商机无限、市场唯大、经营为先。 环境观: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和生态协调。 安全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生命的保障。 二、业务范围 (一)、经营业务领域 1、房屋建筑工程领域 中国建筑定位于高端市场,坚持“大业主、大市场、大项目”,以及“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严格控制产品制造成本和工程质量,追求客户满意度等一系列措施,向全国、以至全球业主提供国际标准的工程质量和完善服务。在公共建筑、办公、机场、酒店、科教、体育、人居、医疗、使馆、工业、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完成了众多经典工程。 2、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海外业务) 中国建筑是中国最大、也是最早从事国际工程的承包商。近30年来,截至2019年底,中国建筑海外业务累计完成合同额1077亿美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27亿美元。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2018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智泽华

中国建筑2018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一、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中国建筑2018年资产总额为186,184,029.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36,200,849.1万元,主要分布在存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46.62%、23.31%和12.3%。非流动资产为 49,983,180.7万元,主要分布在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85.26%、7.14%。 资产构成表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营业环节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46.62%,说明市场销售情况的变化会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带来较大影响,要密切关注企业产品的销售前景和增值能力。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25.22%,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但应当关注货币资金的投向。 流动资产构成表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18年总资产为186,184,029.8万元,与2017年的155,098,330.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0.04%。 4.资产的增减变化原因 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增加:存货增加9,907,986.4万元,长期投资增加8,288,212.4万元,货币资金增加4,424,771.3万元,应收账款增加2,983,927.2万元,预付款项增加1,564,440.8万元,其他流动资产增加1,365,774.4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增加497,479.1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462,263.3万元,应收票据增加450,045.4万元,递延所得税

资产增加237,306.6万元,固定资产增加128,471.2万元,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107,932万元,在建工程增加54,845.2万元,无形资产增加37,133.5万元,长期待摊费用增加31,711.8万元,商誉增加14,311万元,共计增加30,556,611.6万元;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减少:应收股利减少2,224万元,应收利息减少14,048.8万元,其他应收款减少5,554,727.7万元,共计减少5,571,000.5万元。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资产总额增长 24,985,611.1万元。 5.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从资产各项目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关系来看,2018年应收账款所占比例基本合理。存货所占比例过高。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 建设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研究如何建立与消费型社会相联系、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等问题,对于我国本土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及政府决策具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消费消费行为消费文化 消费,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的消费不仅是基于人体生理需要和满足的行为,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文化现象。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 所形成的对消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信念,即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每个国家、民族甚至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文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全

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当前我国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的时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消费方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 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 民族特异性和全球趋同性并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化物质被不同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所选择和吸收,渐渐被强化成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而另外一些传统的、带有强烈的排他性的文化物质被抑制,甚至失去了整体意义和价值,从而出现趋同的全球消费文化。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众多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开始纷纷 登陆中国,其中以美欧日为代表的西方跨国公司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跨国公司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一种全球趋同的消费文化,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国家的消费行为出现了“相似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模式(doc 16)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中国传统概念上的财政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税收体制和基建投资体制等内容。其中企业事业财务体制是基础,预算体制是主导和代表(如“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即是以“分灶吃饭”预算体制为代表的财政体制),税收体制、投资体制等则分别规定收入、支出方面的有关体制问题。 财政和税收体制反映、规定、制约着国家(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两大基本经济关系,也反映、规定、制约着政府理财的职能范围、管理重点和行为方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间,财税体制改革始终是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的财政、税收体制配套改革,在我国初步搭起了能够较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而在此之前,还有三次较重大的财税改革举措。 “分灶吃饭”体制的实行及仍存在的问题 1980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农村改革方兴未艾之际,中国选取财政分配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突破口,向地方下放财权,改变“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体制,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明确划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灶吃饭”体制。这是传统体制开始向新体制渐变的财政分水岭。 1985年,在第二步利改税基础上,将“分灶吃饭”的具体形式改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即按照税种和企业隶属关系,确定中央、地方各自的固定收入(所

得税、调节税等),另有共享收入(产品税等);支出仍按隶属关系划分。这时已有“分税制”的概念和讨论,但体制的实质仍是渐进过程中的财政包干制。 1988年,在1985年体制的基础上,对收入上解比重较大的17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实行了“收入递增包干”和“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等几种(后来曾发展、归结为六种)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简称“地方包干”。这使中国渐进改革中的企业包干加上财政包干,形成了包干制的“鼎盛时期”。 在实行“分灶吃饭”之后,财政体制改革除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数度调整之外,还取得了如下一系列进展: ——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扩大企业留利和更新改造资金规模。经过80年代初的利润留成,1983年和1984年的两步“利改税”,1987年后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探索和90年代后逐步树立“税利分流”方向,形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思路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方针,在扩大企业财权之后,又将企业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入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逐渐引上轨道。 ——改革税制。初步形成了多税种配合发挥作用的复合税制,适应市场取向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使税收在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生活方面的作用大大加强。

中国建筑市场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中国建筑市场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以往鉴来:复盘2009-2016 (5) 一、2009-2010年:宽幅波动,成长为王 (6) 二、2011-2012年:政策跌宕,高位下杀 (9) 三、2013年:投资共振,绝对转折 (12) 四、2014-2015年:背离之年,冰与火之歌 (15) 五、2016年:变革之年,此起彼伏 (17) 六、本章小结 (23) 第二节 2017年投资策略:把握波源共振 (24) 一、政策环境:内外皆可期待 (24) 二、需求端:基建投资维持高位,新基建最具弹性 (26) 三、供给端:PPP逻辑强化,行业分化加速 (27) 四、一带一路:战略预期提升,汇率贬值国际工程受益 (32) 五、并购转型:设计咨询、PPP园林逻辑最顺畅 (35)

图表1: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5) 图表2:建筑行业阶段划分 (6) 图表3:2009年1-7月建筑各子板块涨跌幅 (7) 图表4:2010年7-12月建筑各子板块涨跌幅 (8) 图表5:2011-2012年CPI、PPI (9) 图表6:2011-2012年房价指数 (9) 图表7:2010-2011年各子板块涨跌幅 (11) 图表8:2011-2012年公装、园林业绩情况 (11) 图表9:公装行业费用率问题 (12) 图表10:2013年三建投资高位共振 (13) 图表11:投资结构分化 (13) 图表12:建筑行业基本面改善 (14) 图表13:大央企订单率先反弹 (15) 图表14:2012年四季度-2013年春节前央企涨幅 (15) 图表15:2014年建筑主要子板块涨幅 (16) 图表16:2015年建筑主要子板块涨幅 (17) 图表17:2016年建筑板块涨幅 (17) 图表18:三建投资增速 (18) 图表19:三建投资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 (19) 图表20:建筑行业以及央企订单情况 (19) 图表21:订单集中度情况 (20) 图表22:建筑行业业绩情况 (20) 图表23:盈利情况 (21) 图表24:经营现金流金额/营收收入 (21) 图表25:三费费用率 (21) 图表26:2016年建筑板块行情演绎 (22) 图表27:建筑板块波动影响因素解析 (24) 图表28:2006年以来投资周期和政策调控回顾(红色框线代表货币紧缩,蓝色框线代表货币宽松) (26) 图表29:PPP背后的行为动力 (28) 图表30:财政部PPP入库项目规模变化 (28) 图表31:财政部入库项目落地率 (29) 图表32:龙头企业的PPP订单 (29) 图表33:行业集中度 (30) 图表34:建筑行业出现两类平台 (31) 图表35:尚荣医疗PPP模式 (31) 图表36:国际工程新签承包工程情况 (32) 图表37:国际工程完成额情况 (33) 图表38:人民币汇率 (34) 图表39:国际工程企业汇兑损益情况 (34)

上海消费者的四个族群特点

上海消费者的四个族群特点 上海消费者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四个族群——认同感建立族,事业建立族,家庭建立族以及新生活建立族,各具特点,代表了大都市消费者的消费选择趋势 现今的各种行销及沟通方式,都面临相同的挑战,那就是社会快速变迁,消费者也跟着变化莫测。“有效的广告”在于与消费者结合,将其易变性加以考虑,洞察消费者的生活并引导我们超越已知的部分。 麦肯集团下属的CHINA-IN部门的做法是:展开一个持续的追踪过程,以达成与消费者的生活脉动完全融合的方法,我们称这个方法为“Pulse”,也就是“脉动”。该项目每月对中国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的男女消费者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各一到二次、每年共48组次的调研,以入户深访的形式更直接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Pulse”将消费者按照年龄段划分为认同感建立族,事业建立族,家庭建立族以及新生活建立族四大类型。项目调研的样本必须是该年龄段中关注并紧贴生活时尚潮流、并拥有不同的家庭月收入者。每次调研我们都会对其生活现状、目标、最关心因素、业余休闲以及当季最新流行信息等问题一并提出,从而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消费者心态和最新趋势。通过一系列的采访、研究,我们对上海的消费者得出了如下结论: 17-23岁:认同感建立族 上海的新新人类对未来有着远大的憧憬。男孩子的目标就是要在事业和生活上做到最好,并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成功和高质量的生活;而“活在当下”则是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希望自己尽快长大,并通过成熟的、品牌(甚至是奢侈品牌)的衣着,得体的言谈举止,独立(特别是经济上的独立)和恋爱来证明。对女孩子来说,她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就是“家里的客人,自己领域的主人”。尽管她们有着成年人的外表,但其内心仍充满孩子气。她们对于生活的看法是:有挑战但仍能保持轻松愉快;物质上富有但情感上贫乏;有很多选择但一切都不能确定。 新新人类对步入成人世界感到犹豫,因为他们并没有准备好所需承担的责任,仍愿意享受自由带来的乐趣。 新新人类时刻紧跟世界流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以及自身良好的外在形象;他们思想开放,容易接触到通过各种渠道渗进的国内外信息,也容易受其影响;上海这个充分发展的国际大都市也能让他们非常容易地得到想要拥有的东西。 在业余休闲方面,他们喜欢汽车, 台球,泡吧,电子音乐,NBA明星,互联网,网络游戏,宠物, 自驾游,最新最炫的电视节目,各式健康食品,注重塑造男子汉的形象,谈论政治。而她们喜欢美容,韩国流行风尚,时装,IT新产品,整容,商品减价,自制面膜,瑜伽,SALSA舞蹈,网球,手机游戏,KTV,酒吧和购物。 24-30岁:事业建立族 上海开拓事业人士的生活现状是虽然前景并不明朗,但却仍充满希望,也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由“一半的快乐,一半的忧虑”所组成。 对于这个阶段的上海人来说,大多数人对现在的工作不满。他们认为适合自己品味的工作才是最好、最重要的。很多男性都在寻找创业的机会,有的人甚至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而对女性来说,追求美丽,健康,独特和自身价值的被承认则是十分重要的。 这代人需要保持家庭、事业以及爱情的三方平衡。对男性来说,他们在一日三餐、财产管理等方面仍然依靠父母,并没有作好成家的打算;而对女性来说,拥有一段稳定的感情关系则是她们感到安全、有保障的基础。他们都追求健康和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偏爱奢侈品,并紧跟世界流行趋势。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运行中遇到的外部障碍,借鉴国际经验,在“十五”期间乃至2010年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公共财政原理,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提供基础性条件 1.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责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以及如何干?由私人机构来执行政府的一些任务,能否做得更好?这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选民和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对转轨国家经验教训的研究结论(世界银行:《从计划到市场: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17页),首先政府在生产和产品分配及服务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地削减。由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做法必须是一种例外,而非惯例。只有在市场失败的方面,如国防、初等教育、农村道路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等,而且在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才被视为合情合理。其次,政府必须停止对微观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一种法律上的保证。最后,提供社会保障是所有国家政府的主要功能,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应该主要针对最需要保护的那些脆弱的群体,政府不应为了使所有的人获得足够的生活标准而提供慷慨的保障,而是有必要强化个人在收入和福利方面的更大的责任心。 2.按分职治事、受益范围和法制原则依法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分职治事是指在政府事务与民间事务按效率原则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对政府有充足理由承担的事务,在政府内部按照凡是低一级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上一级政府、凡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中央政府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受益范围原则是指政府行使政治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时,若受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则应划为中央政府事权,若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居民和企业则应划归某一级地方政府。法制原则是指各级政府事权的确认、划分、行使及调整等应具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国情,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及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1)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GDP分配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调节经济总量关系,协调宏观经济结构偏差,促进并保持总供求和部门结构的大体均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行;(3)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有效承担起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等;(4)调节GDP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范围内,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调控各地区之间的财政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7)自觉组织和推动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8)维护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9)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主要包括:(1)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关系等具有区域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根据本地区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周乃翔投资任职及风险报告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周乃翔投资任职及风险报告 一、基本信息 (3) 1.1关联公司汇总 (3) 1.2合作伙伴 (3) 二、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信息 (3) 三、对外投资企业信息 (4) 四、在外任职企业信息 (4) 五、个人风险信息 (4) 5.1被执行人 (4) 5.2失信被执行人 (4) 5.3限制消费令 (4) 5.4终本案件 (4) 5.5股权出质 (4) 5.6股权质押 (4) 5.7股权冻结 (4) 5.8开庭公告 (4) 5.9法院公告 (4) 5.10立案信息 (4) 5.11裁判文书 (4) 5.12送达公告 (5) 六、个人历史信息 (5) 6.1历史担任法定代表人 (5) 6.2历史对外投资 (5) 6.3历史在外任职 (5) 6.4历史被执行人 (5) 6.5历史失信被执行人 (5) 6.6历史限制消费令 (5) 6.7历史股权出质 (5) 6.8历史股权冻结 (5) 6.9历史开庭公告 (5) 6.10历史法院公告 (5) 6.11历史裁判文书 (5)

一、基本信息 姓名:周乃翔 个人介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历任江苏省建筑工程总公司(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省泰州市副市长,江苏省泰州市 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苏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江苏省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江苏省苏州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2019 年9月起任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2019年10月起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1关联公司汇总 序号省份公司数量代表公司 1北京2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2江苏1江苏省建设集团公司徐州分公司 3宁夏1江苏省建设集团公司宁夏分公司 1.2合作伙伴 序号姓名公司名称 1郑学选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2刘锦章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3宗玲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杨坚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5郑昌泓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6田世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7李玉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8薛克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9余海龙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10杨春锦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二、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信息 周乃翔共担任4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序号企业名称持股比例注册资本行业企业状态1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3000000万元 建筑业在业 人民币 建筑业在业 2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1000000万元 人民币 3江苏省建设集团公司徐州分公司--建筑业注销 4江苏省建设集团公司宁夏分公司--建筑业吊销

近代上海消费文化之构建

近代上海消费文化之构建 发表时间:2012-06-26T15:45:08.46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孙晓雷王玲玲李芳品杨伦贵[导读] 2O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作为上海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它的广告量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以1927—1937年《申报》广告为例 孙晓雷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王玲玲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李芳品贵州省织金县第三中学贵州毕节 551700 杨伦贵州省织金县牛场镇大坝贵州毕节 551700 中图分类号:I207 2O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作为上海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它的广告量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下面,我们将通过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是1927年——1937年)《申报》广告进行分析和解读,具体揭示它是如何参与构建上海消费文化的,期望从一个侧面对近代上海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占有欲望主宰的审美理想和上等人士的身份认同等消费文化现象进行验证,进而验证上海市民意识形态的世俗化转型。 一《申报》广告与话语生产方式的改变 广告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与语言是相伴而生的。一个社会的话语系统不但是特定文化的产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这套话语系统来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广告通过影响消费文化中的话语再生,进而影响人们的选择习惯、思维方式。 通过对《申报》在1927年—1937年间广告主体的初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这时期大部分的广告商品是舶来品,其内容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在对这些舶来品进行宣传时,《申报》广告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是标榜产品的“洋”关系。如大美烟公司的吉士香烟广告:“吉士在美国脍炙人口,因其味美绝伦,吸者无不满意。”(《申报》1921年3月22日),老晋隆洋行的爱同氏爽口糖粒广告:“新到中国,美国人最欢喜的爱同氏爽口糖,能使君快乐。”(《申报》1921年4月14日),留兰香糖的广告:“糖中之王——留兰香糖,更甜更香,誉为更长,最耐细嚼。欧美各国,人人喜嚼此糖。”(《申报》1930年1月22日)。这些“洋”商品广告的独特魅力不仅源于某种现实的匮乏,同时还源于独特的历史记忆——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羡慕和模仿,其国民也因其绅士、富足而成为上海市民不自觉的模仿对象。 此外,在广告语言上,这段时期全英文广告也开始在《申报》出现,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它能够在被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垄断的广告语言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种新的广告语言,这同样显示了“洋”的影响力之大。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1933年出现的四则全英文广告中,有三则是外语学校的招生广告。在各种“洋”招牌的“夹击”下,学习外语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潮,以至于扫大街的大妈都会两句英语。毋庸置疑,当说外语成为一种风潮时,便会对那些试图跻身“符号名流”的市民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他们去接触这些语言,人们的话语结构就会发生改变。 这种话语结构的改变,于部分仅是为了跟随潮流以便跻身名流之列的市民而言,使得他们在追求“洋”商品物质用途时,进一步强化了崇洋的心态,至此取洋名、着洋装、住洋楼、吃洋餐、讲洋话等逐渐成为一种时髦行为。于另外部分对西方文化通过深入接触有较深理解的市民而言,他们已经能够用外语进行思考,这种思考隐藏着的是对这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的认可。 二《申报》广告与特定消费阶层的形成 一般来说,广告中包含了各种产品和服务,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使用价值背后渗透着各类生活方式意识和消费欲望,并且这些意识和欲望因阶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在《申报》广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之如“上流社会”、“上等人士”、“高雅人士”等词语在服饰、饮料、香烟、汽车等广告中大量出现,如颇受“上等仕女”欢迎的“三桶牌三星白兰地”、深得“高雅人士”喜爱的法国 “三星斧头老牌白兰地酒”等。这些广告借助具体内容为消费者描绘了一个虚幻的上流社会生活场景:他们品着德大、凯司令等咖啡馆的咖啡,饮着三桶、斧头等牌子的白兰地,抽着金马、美丽等牌子的香烟,开着林肯、别克等牌子的汽车,住着有马赛克瓷砖、抽水马桶的西式小洋楼,坐在戏院的包间里听梅兰芳的戏。 如果说这些标榜“上等社会”的广告教给少数有钱人的是如何去进行和他们身份相匹配的消费,那么对普通大众而言,这些广告通过提供有钱人的生活细节,告诉他们如何去识别有钱人的同时,还在大众中塑造出“富有阶层崇拜”情结,教会他们如何仿效、追随,诱惑着他们通过努力向这个虚拟的“上等社会”靠近。于是,在广告的宣传和许诺下,大众开始不满足商品使用价值带来的舒适和方便,而是越过它们,直指商品背后的象征价值。与其说他们是在消费商品,不如说是在消费商品的符号意义,消费他们不断被唤醒的欲望,期盼真正跻身于“上流社会”。 在虚构“上流社会”的过程中,这时期的广告除了直接标榜“上等”外,还普遍宣称广告产品的高档和优良,如大利汽车行的飞霞汽车广告:“购一辆飞霞汽车即算得独占鳌头。”(《申报》1927年1月8日),美通汽车公司的林肯汽车广告:“林肯汽车,无论驾驶何地,均可与其境地相适应,宛若配合玉指之玉饰,又似风景线上之美景。其在豪华生活之中,既属锦上添花,而于车主本身,又足表征其为善于处事之人物。”(《申报》1934年7月3日)等。或许这是近代《申报》广告的另一种策略,但是在所有人的身份都含糊不清的二三十年代上海,这种策略却具有特殊意义,即这些无处不在地流布在《申报》的广告话语继续强化“上流社会”意识。在这里,广告宣传的各种商品,不仅仅是满足大众的物质性需求,更重要的是消费其背后的符号价值。它隐性的告诉大众,只要消费这些商品,可以通达上流社会,实现自己重塑身份的梦想。 三结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上海逐渐步入消费社会,消费文化作为消费社会的一个表现也逐渐显形。毫无疑问,消费文化现象的形成是众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作为当时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申报》广告也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影响消费文化的话语生产方式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借助广告传播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化为符号价值来表现和培育特定的消费阶层(上层社会)两种主要方式参与了近代上海市民以享乐主义、占有欲望主宰的审美理想和上等人士的身份认同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文化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它为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上海民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消费文化意识形态,让渐趋现代的消费行为拥有了塑造上层人士身份、“洋”享受的价值。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判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海民众意识形态的现代化转型。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 进程: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政府与企业、 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第二阶段是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 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前我国的财政层次过多,是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 和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取消乡镇财政,实 行乡财县管;取消市级(地级市)财政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 县级财政。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级次变为三级,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 (地级市、县级市)三级,增强各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1994 年以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 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有力地支持了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渐进 性和不完善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 运行中的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矛盾开始激化和暴露出来,需要继 续深化财政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财经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回顾 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 改革进程:第一阶段是 1994 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 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 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 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 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这两个 阶段的改革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

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 3篇 导读:本文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 ——2013年的上海文化消费 葛红兵高翔徐畅杨亦飞 作者:葛红兵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翔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徐畅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杨亦飞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文化消费是人们在经济条件宽松充裕以及具备闲暇时间的条件下,为了获取知识、陶冶身心、娱乐自我等而对物质形态的文化产品和劳务形态的文化服务进行的一种消费行为。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体系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文化消费的产业化或事业化载体越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依然存在着巨大缺口。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显示,当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整体偏低,多数受访者的年文化消费支出低于2000元,文化消费支出

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低于12%,只有少数受访者每天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在1到3小时之间。据调研数据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026.1亿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30.0%,而当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为10388.0亿元,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6.6%,存在36638.1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潜在文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我国文化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调研显示,上海文化消费综合指数、能力指数全国排名第一,文化消费环境指数排名第二,文化消费意愿指数排名第七,文化消费水平指数排名第八。由此说明,在全国文化消费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上海的文化消费状况尤为繁盛。成为居民出游的好帮手。市体育局则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选点新建“百姓健身房”,2013年全面开放后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市科委已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成“创新屋”的方案设计,2013年3月首批4家创新屋已经向公众开放。“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建设100个“社区创新屋”。目前,各区(县)已立项的“社区创新屋”达30家。“创新屋”为居民提供动手创造所需的工具及设备,让社区居民尽享创新乐趣。另外,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东方书报亭”2012年正式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开始,东方书报亭已从单一的报摊逐步转变成为集公益性、便民性于一身的“文化便民亭”。此外,上海市政府专门安排“上海市公益性演出专项资金”和“上海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各1000万,鼓励公益性专场演出和营业性演出低价票,推动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实体书店,优化出版物发行网点布局规划,打造出版物发行网点服务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