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

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

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
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

目 录

I. 前言:如何打造全球性品牌 (1)

II. 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 (5)

一、中国企业打造品牌的误区 (6)

(一)菲利普.科特勒的误导: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创建品牌 (6)

(二)大卫.奥格威的误导:通过建立形象来创建品牌 (8)

(三)“由内而外”营销观念的误导:以更好的产品或者模仿对手创建品牌 (10)

二、什么是品牌? (12)

(一)品牌打造的终极战场——心智 (12)

(二)真正的品牌是什么? (14)

三、分化,主导商业趋势的伟大力量 (16)

四、创建品牌的两种战略 (19)

(一)第一种战略:开创新品类 (19)

(二)第二种战略:领导者对立面战略 (23)

五、品类化的六个要点 (25)

(一)确立竞争对手 (25)

(二)站在竞争对手旁边 (25)

(三)使用新品牌 (26)

(四)首先考虑主流市场 (26)

(五)命好名:品牌名与品类名 (26)

(六)考虑好包装和颜色 (27)

六、推出品牌 (28)

(一)公关推出新品类 (28)

(二)从“原点人群”和“原点区域”开始 (29)

(三)推出新品类需要时间和耐心 (29)

七、发展和维护品牌的四个步骤 (30)

(一)不断夯实在心智中的品类主导地位 (30)

(二)监视竞争,及时封杀,设置门槛 (30)

(三)推广品类而非品牌 (31)

(四)管理品牌形象 (32)

八、发展多品牌 (33)

III. 关于六个中国品牌的预言 (35)

一、青岛欢动:难以欢动 (36)

二、清扬:无法飞扬 (37)

三、海尔:成套家电,一厢情愿 (38)

四、茶研工坊:可口可乐的“又一道伤” (39)

五、大飘柔:大品牌、大麻烦 (41)

六、联想:聚焦笔记本,打造Thinkpad (42)

如何打造全球性品牌

在我们为全球的大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客户都认为自己面临以下情况:

1.在他们的国家,他们品牌的市场份额不能得到充分的增长。

2.他们需要增长。

接下来的结果便是他们将品牌扩张到其他的品类中去。他们说:“这是增长的惟一方法。”

因此,他们成为违反创立品牌的法则——扩展法则(我们在《打造品牌的22条法则》中提出了打造真正品牌的22条法则,扩展法则是其中之一)的牺牲品。他们说:“的确,扩展我们的品牌可能是危险的,但这是增长的惟一方法。”

扩展不是增长的惟一方法。事实上,达到两个目的的完美的解决方法是创立一个全球化的品牌。这样就意味着:

z在自己本国保持品牌狭窄的聚焦。

z走向全球化。

借助心智资源

这些年来,“进口”是用于许多产品的一个神奇的词汇。食品、啤酒、葡萄酒、饮料、服装、汽车、器皿及其他许多种商品得益于一个进口标签。好像跨越了国界就一下子提高了品牌的价值。

事实上,跨越国界确实常常会增加一个品牌的价值。因为价值存在于消费者的认知当中,对品牌来源的认同与否会增加或减少品牌的价值。有人会怀疑下列产品的价值吗?

z来自瑞士的手表

z来自法国的葡萄酒

z来自德国的汽车

z来自日本的电子产品

z来自意大利的服装

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手表、波兰的葡萄酒、土耳其的汽车、俄罗斯的电子产品、葡萄牙的服装能获得同样的认同吗?显然不能。

通常情况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被普遍认同的东西。如果一个品牌带有自己国家被普遍认同的标志,它就具有了成为全球化品牌的可能性。

如今,不管你居住在世界的什么地方,你会看到许多人戴瑞士手表、开德国汽车、喝法国葡萄酒、使用日本电子产品、穿意大利服装(当然,并不一定是同时做这些)。

不管税收、关税、进口配额、商检、法规、官方文件及其他的麻烦,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全球化的市场。你的产品最好搭上全球化的品牌货车;否则,你就得面临彻底失败的风险。

在仅有1500万人口的较小的国家——荷兰,喜力NV(Heineken NV)是一个普通酿酒

厂。然而,通过走全球化的道路,喜力NV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啤酒品牌。

任何酿酒厂都能做到这样吗?当然不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世界级啤酒品牌(或者任何全球化的品牌),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你必须是第一。

2.你的产品需要符合对自己国家渊源的认知。

喜力是第一个推向全球化的啤酒品牌。但是,啤酒是一种与德国相关联的产品,而非荷兰。

喜力是幸运的。荷兰在地理与种族上都与德国接近。结果,许多喝啤酒的人以为喜力是德国产品(该公司因分发一种纸板货船给酒吧和饭店而闻名,纸板货船上带有特写字体“德国印刷”)。

喜力在第二个方面也是幸运的。它在全球市场上主要的德国对手——贝克啤酒(Beck),因其名称听起来像英文,而常常被消费者误认为是一种英国啤酒,承担了不必要的负担。

喜力在第三个方面同样是幸运的。在德国,销量最大的德国啤酒是沃斯汀那(Warsteiner)。通常,一个国家在某个领域闻名的处于领导地位的品牌在世界其他各地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以“意大利1号面制品”为主题的巴瑞拉(Barilla)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就是证据】。但是一个以“war”——“战争”为主题的德国啤酒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就不可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全球化的做法

推进全球化有许多方式,与吸引核心市场相反,在更大市场里,你可以吸引不同的市场群体。科罗娜啤酒通过对墨西哥风味的宣传而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品牌。麒麟啤酒大力宣传其日本风味,而青岛啤酒则大力宣传其中国风味。

科罗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灵活地应用了对一个国家的理解来提升一个品牌。科罗娜的进口商利用把喝墨西哥啤酒和柑橘类植物联系起来这样的比喻来推出品牌。在经过酒吧或饭店的半路上,科罗娜瓶子顶部的牙签和柠檬变成了你可以看到的一个视觉标志。

“那是什么?”没有喝过科罗娜的顾客问道。

“那是科罗娜,墨西哥啤酒。”这种战略是非常成功的,科罗娜成为美国进口啤酒中仅次于喜力的第二大品牌。反过来,它在美国的成功又促进了在本国的销售,在那里,科罗娜已经成为了墨西哥啤酒的领导品牌。

实际上,在本国国内的做法应与全球化品牌战略有所不同,在本国的地位并不决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科罗娜在本国是一种大众型的低价啤酒,但是它利用了墨西哥的柠檬资源,创造了一种新的饮用啤酒的方式,在全球建立起了高端啤酒品牌。今天,在世界各地,你都可以看到带着柠檬片的科罗娜啤酒。

对一个国家的理解是重要的。没有什么东西像一个全球化的品牌那样具有一种全球化的理解。

z丰田、本田和日产是具有日本概念的全球性品牌。

z惠普、英特尔和微软是具有美国概念的全球性品牌。

z Dom Perigono、Perier-Jouet和Chateau Mouton-Roth-schild是具有法国概念的全球性品牌。

z Gucci、Versace和Giorgio Amarni是具有意大利概念的全球性品牌。

由于大约70%的销售和80%的利润来自美国境外,可口可乐强调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品牌而非一个美国品牌。严格地讲它正是如此(罗伯特·戈资艾塔,可口可乐公司长期以来的首席执行官,来自古巴)。

但是可口可乐放弃它的美国传统将是一个重大的营销错误。每一个品牌(不管它是在哪里装瓶、装配、加工、生产的)都得是来自某处的。随着美国文化(特别是音乐、电影和电视)在全世界的渗透影响,可口可乐因其与美国的关联而获益匪浅。世界各地喝可口可乐的人骄傲地大声说道:“这是美国的。”

每一种品牌,恰如每一个人一样,必来自某个地方。一个第五代的爱尔兰裔美国人仍会被称为“爱尔兰人”。在墨西哥灌装的可口可乐对墨西哥来讲仍然是一个外国品牌。

你的品牌在什么地方构思、设计或生产并不要紧,它的名称和内涵决定了它的地理概念。哈根达斯可能是在新泽西州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来源听起来像是在斯堪的纳维亚。

取一个好名字

许多年前,我们碰到SMH集团的主席,SMH集团是生产斯沃琪Swatch手表的一个公司。他问:“对于一辆在瑞士生产的汽车你们有什么看法?”

“很好”,我们回答,“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标题:像手表一样精确行驶。”

“我很高兴你们喜欢这个想法,”他说,“我们将把这个新产品命名为斯沃琪Swatch汽车。”

“等一下,”我们说,“斯沃琪Swatch是一种便宜手表,你戴过几次后可能会扔到梳妆台的抽屉里。而汽车是大件产品,是一项重大的投资。人们通过自己驾驶的汽车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如果你想要给你的新产品汽车起一个手表的名称,那就叫它劳力士ROLEX。”

但是,他没有听从我们的劝告。在推出汽车的时候该公司使用了斯沃琪Swatch这个名称(起初与大众公司合作,后来又与梅塞德斯-奔驰公司合作)。结局可想而知。近来,聪明的领导人将名称改为舒玛特(Smart)。

聪明的想法!舒玛特汽车将以节能、低污染、适用于拥挤城市的形象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选择舒玛特作为一个全球化产品名称的事例说明了在品牌全球化中的一种趋势:为你的品牌取一个英文名称,但并不一定要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或者其他讲英语的国家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让我们来看一种澳大利亚发明的补充能量的饮料,这个含氨基酸、咖啡因的东西叫做“洛特· 斯帝尔(Roter Stier)”。经销商使用英文名称“红牛(Red Bull)”取代了“洛特·斯帝尔”。红牛目前已经成为了欧洲市场上的主要饮料,并正在“侵入”全球市场。

最顶级的3个昂贵的蓝色牛仔裤品牌(100美元以上)都有英文名称,但它们都不是美国货。Replay、Diesel是意大利生产的,而Big Star则来自法国。

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如果你准备在全球市场创立一个品牌,最好取一个英文名字。并不一定要用英语单词作名字,但最好听起来像。

另一方面,在将英文广告译为其他语言时必须要注意,否则有时后果是非常严重。比如,“Come alive with the Pepsi generation,”译成中文为“百事可乐使你的祖宗从坟墓中活过来”。

珀杜(Perdue)的口号是“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make a tender chicken”,译成西班牙语为:“它使一个睡醒了的男人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鸡。”库尔斯(Coors)啤酒的时髦用语是“吃了它吧”,译成西班牙语成了“遭受腹泻”。

来看看你们所关心的中国品牌。我们发现中国品牌普遍缺乏一个好的名字,确切的说是好的英文名字。我们已经多次强调Lenovo这个名字很糟,它听起来像一块意大利甜点的名字。在英语当中,响亮的名字,很少用“O”这个字母作为结尾。

青岛啤酒的英文名字更糟糕,TSINGTAO,对于英语而言,这是一个很难发的音,以至于人们难以说出它,因而很少从超市中购买这个品牌。

长期来看,品牌名对于品牌至关重要,所以全球化的名字(英文名)将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

当我们为一个品牌全球化的信息而鼓舞时,为了适应不同于英语的其他语言,必须不时地做出一些变化。

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

一、中国企业打造品牌的误区

2007年2月9日,中国国家商务部发布了《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06)》,认为中国品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九大差距。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过了品牌经济启蒙阶段和品牌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品牌经济提升阶段。但中国品牌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程度很不相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品牌知名度不高;二是品牌资产价值有待提升;三是品牌国际化进程缓慢;四是品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五是缺乏先进的品牌理念;六是缺乏品牌经营长远战略;七是品牌经营策略有待完善;八是品牌资产运作不够成熟;九是缺乏品牌危机的管理经验。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品牌发展的这九大差距呢?我们仔细研究了中国企业现有的打造品牌方法,发现他们普遍受到某些营销和品牌理论的误导,更有众多中国企业尚处于自发阶段,没有清晰的品牌战略思路。

(一)菲利普·科特勒的误导: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创建品牌

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观念,来源于美国西北大学营销学教授菲利普· 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该书成书于上个世纪60年代,总结和反映了上个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营销环境和市场特征。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消费需求旺盛,企业高速扩张,“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当时企业的“营销”指针。

1984年《营销管理》传入中国,随即成为中国市场营销人员的必读教材。科特勒教授对营销所下的基本定义,“营销的任务是辨别和满足人类与社会的需要”,也被中国营销人员广泛接受。

难道满足消费者需求有问题吗?当然不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没有错,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过度传播的环境下,仍然以满足需求的方式来打造品牌就会产生问题。企业往往忽视了一点:成功的营销行为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满足消费者需求却带不来成功。换句话说,满足需求是参与今天市场竞争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却不是营销制胜的必然条件。成为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必须是国际足联的成员,这是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基本条件;但是,中国队无法通过成为国际足联的成员国来获得世界杯。夺取金杯,跟你作为“成员国”的表现无关,但是跟你和其他成员国的竞争有关。金杯属于击败了其他成员国的那支队伍,哪怕你踢的很丑陋。

同样,今天的企业也无法以“满足需求”为导向建立品牌。

“需求导向”产生大量的“ME TOO(跟风)”品牌

宝洁公司推出的润妍洗发水是明显的例子。重庆奥妮凭借皂角和首乌洗发水开创了植物洗发水品类,一度在洗发水品牌阵营排名前三,年销售额接近10亿,市场份额接近15%。遗憾的是,奥妮很快放弃了这一宝贵的心智资源,错误的转向了品牌形象的推广,市场份额迅速衰退。宝洁公司在细致地进行了消费者研究之后,发现消费者对植物洗发水的需求十分

明确,市场容量也很大,于是跟进推出了润妍洗发水。宝洁对润妍寄予厚望,先后投入数亿广告费,但“润妍”的市场份额始终在2%左右徘徊,最终不得不撤出市场。

问题出在哪里?宝洁忽视了在润妍之前,联合利华已经抢先推出了夏士莲黑芝麻洗发水。捷足先登,夏士莲黑芝麻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抢先占据了“奥妮”留下的空间。因此,即使“润妍”同样满足消费者“乌黑头发”的需求,但是消费者却因为心中已经有首选而舍弃润妍。

类似的例子很多。毫无疑问,对于白酒来说,在消费者需求的排行榜上,口味是占据第一位的。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消费者需要口味好的酒,但是企业因此推出口味好的白酒能取得成功吗?不能。试想一下,哪个品牌是口味不好的?

“需求导向”导致陷入产品线扩张

消费者通常会向企业抱怨,为什么没有价格更高或者更低的产品?很好,既然消费者需要,为什么不推出更贵或者更便宜的产品呢?企业一旦陷入追逐需求的陷阱,将导致产品线盲目扩张。

90年代以前,红河卷烟厂的销售额在全国烟厂中排名倒数第一。1992年以后,红河卷烟厂放弃其它品牌,集中兵力打造红河,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单一品牌的卷烟企业。到了2000年,红河成为全国第二大卷烟品牌,主流产品是50元一条的甲级红河。

增长使得红河卷烟厂不再满足于低档市场,针对中端、高端和超高端的市场需求,红河开始投入重金进行产品线延伸,100元/条的红河88、红河99 ,600元/条的“红河V8”,80元/条的“红河66”,220元/条左右的“红河V6”……红河成为涵盖七个系列十几个规格、价格由低到高囊括30元/条到800元/条的“大品牌”。

结果如何呢?红河先后推出的这些产品,没有一个成功,销售量均很有限;更重要的,产品线扩张削弱了甲级红河的竞争力,销量也开始出现下滑。红河把“低档卷烟之王”的位置拱手相让,今天白沙是这个市场上的第一品牌。

类似的例子在白酒行业更是普遍。

在满足需求的号召下,汾酒的产品线于2005年达到高峰:从陈酿时间分类:十年陈酿、十二年陈酿、三十年陈酿等等;从风味上分类:玫瑰汾酒、佛手汾酒、白玉汾酒、特制老白汾等等;从容器材质分类:汾酒玻瓶、汾酒瓷瓶、汾酒盒瓷瓶、汾酒磨砂瓶等等;从包装形式分类:一般汾酒、观音瓶汾酒、双耳瓷汾酒、书本盒汾酒、牧童牛汾酒、青花瓶汾酒、红木盒中华汾等等……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甚至说,“开发系列产品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汾酒集团产品总共才有700余个品种,远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有这样的指导思路,我们一点也不奇怪具有悠久历史的汾酒一直表现不佳。

白酒市场上真正的赢家是谁?

当消费者反映茅台的价格太贵、需要价格更便宜的茅台的时候,茅台应该推出低价的产品吗?茅台的回答是继续提价。提价带来的回报是销量继续上升、股价继续上涨。

(二)大卫·奥格威的误导:通过建立形象来创建品牌

品牌形象论是目前中国企业最盛行的打造品牌方法。

50年前,奥美广告的创始人奥格威提出“品牌形象”论,认为“每一则广告都是建立品牌形象长期投资的一部分”, 强调“产品同质化,通过形象来建立品牌”。品牌形象论随后成为欧美广告公司、甚至麦肯锡等国际咨询公司普遍接受的品牌作业理念。

九十年代以后,在跨国企业的全球管理体系之下,国际广告公司跟随他们服务的客户陆续进入中国,如萨奇中国服务宝洁中国、奥美中国服务可口可乐中国、智威汤逊中国服务耐克中国等。

这种服务形式给中国企业造成一种普遍的认知:“4A广告公司打造了这些知名品牌”,因此中国企业自然对品牌形象理论心怀崇拜,深信不疑。品牌形象论也逐渐在中国企业中传播、盛行。

90年代末,美国另一著名的品牌管理专家大卫·艾格的著作《品牌领导》《创建强势品牌》也开始在中国大陆出版。大卫·艾格主张通过品牌识别建立品牌,强调管理品牌资产,实质上是品牌形象理论的一个分支,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形象理论在中国的影响。

但是,中国企业纷纷邀请国际4A公司进行品牌管理、利用品牌形象打造品牌的效果如何呢?

电器行业的例子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大面积引入国际4A服务,美的先后引入萨奇和达彼思、科龙先后引入奥美和电通、海尔引入电通……一时之间,北极熊(美的空调)、奔马(TCL集团)、龙(科龙)、海洋(海尔)……各种形象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品牌形象并没有像李东生、张瑞敏们期望的那样真正帮助中国家电企业创建起世界级品牌。恰恰相反,盲目的品牌形象打造和品牌资产延伸使得中国家电企业集体低靡,以至于在2005年展开了全行业的“回归营销根本”的反思。在家电行业的整体低靡之中,没有致力打造所谓品牌形象、但一直聚焦空调主业的格力,在家电行业中逆市而行,企业利润连续十几年处于行业领先,牢牢占据品类第一的位置,“好空调格力造”深入人心。

更有甚者,像奥妮这样的已经占据品类领先位置的品牌因为盲目迷信打造“品牌形象”而痛失领先优势,最终落到破产拍卖的境地。

品牌形象论指导下,“伪定位”泛滥

定位观念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里斯和特劳特提出,指导美国企业在营销领域取得了广泛的成功,成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定位理论提出“心智”是营销的主战场,为现代营销奠定了基础。

今天,品牌形象论者也谈定位;不同的是,品牌形象论者所指的定位是:形象定位。这种“伪定位”如今在中国企业界泛滥。

2005年 10月青岛啤酒发布的全新“品牌定位”是“激情成就梦想”; 2005年末伊利发布了“为梦想创造可能”的全新“品牌定位”;燕京啤酒的“定位”是“创造卓越,超越

梦想”;科龙空调的“定位”是“科技无限,梦想无界”……所有的定位都与梦有关,每个品牌都希望“梦想感动中国”。

但是,意义何在呢?你希望每个消费者都能记住每一则“梦想”,并清晰区别哪个梦想属于哪个品牌?这只能是梦想了。

品牌形象导致陷入品牌延伸的陷阱

在品牌形象论的指导下,品牌核心价值的作用被放大,按照品牌管家的观点,只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延伸是一种利用并加强品牌资产的有效策略。

于是大把的企业对品牌的力量和价值深信不疑,纷纷进入延伸的陷阱。

海尔在电冰箱的成功之后,迅速进入了洗衣机、空调、电视、电脑、手机、电风扇、微波炉等其他家电领域,随后又进入了医药领域,甚至进入了保健品、餐饮、软件、物流、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一度还开起了“海尔大嫂子连锁面馆”……巅峰时期,海尔品牌延伸到几百个品类上万种产品。从面条到卫星,海尔无所不能,无处不在。

但是,在这成千上万的产品中,只有在最初的冰箱、洗衣机等少数领域,海尔品牌还具有竞争力,其它领域处境都十分困窘,以致需要依靠内部关联交易来美化上市公司业绩。

海尔的问题是整个家电行业的问题。家电行业的根本问题不是产品力问题,也不是满足需求问题,而是品牌问题。过度的品牌延伸使得长虹、春兰、TCL、康佳等一大批家电企业陷入困境。

如果没有专业竞争对手,或者对手也在拼命延伸,那么品牌延伸暂时不会带来致命威胁。但是,这种表面的繁荣建立在对竞争对手无能的假设上,一旦有专业的竞争对手出现,或者主要竞争对手开始聚焦发力,延伸品牌将腹背受敌,最终在各个细分领域上遭到专家品牌的痛击,而胜利通常属于专家品牌。

在中国市场上,曾经作为品牌延伸典范的康师傅在方便面领域已经受到了华龙等品牌的挑战;在延伸到童装领域失败之后,娃哈哈逐渐放弃了品牌延伸的策略,淡化娃哈哈品牌,而以独立的新品牌比如营养快线和爽歪歪等应对竞争。事实上,营养快线和爽歪歪正是最近几年来娃哈哈集团最成功的案例。

病急乱投医:被误用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论的真相是什么?在欧美,品牌管家等工具主要服务于成熟品牌,这些品牌经历数十年的品牌创建阶段,已经形成稳定的认知,建立起稳固的地位,进入到了品牌维护阶段。此时,品牌形象论及其作业工具,对这些成熟品牌可以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

而中国企业大多刚刚起步,尚没有真正“成家”,根本无“家”可管。

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注重品牌形象的维护,但如果中国企业也学习他们去维护形象就会产生问题。成功人士通常开豪华奔驰车、住高级五星酒店,但你没法通过开奔驰车、住五星酒店来获得成功。那只会让你破产。

正确的方法是学习成功人士成功之前的做法,品牌创建同样如此。

(三)“由内而外”营销观念的误导:以更好的产品或者模仿对手创建品牌

除了以上两种泊来的品牌打造模式,中国企业创建品牌的道路上还有一种障碍,那就是企业自发的“由内而外”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源于人性思维的本能。

陷入“优质产品”的误区

很多企业坚信,市场竞争的根本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之争,更优质的产品必然获胜;消费者能够通过分辨产品的优劣来选择品牌,真相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这种思路广泛盛行于制造企业和传统国企。

卡车行业的分化使东风和解放在重卡领域的地位受到了中国重汽高端品牌“豪沃”的挑战。为了应对竞争,2006年5月18日,东风汽车隆重推出“东风天龙”。这款由东风与雷诺卡车、日产柴以及康明斯等多家公司联合开发的产品,集当今世界先进技术于一身,被东风寄予厚望。天龙上市不久就被“2006 全国企业创新产品盛典”授予最具知名度创新产品称号,并在一个全国性节油大赛中获得8项大奖。

然而,这个优质产品的市场表现如何呢?在上市之后的7个月里,天龙耗费了5000万的推广费用,结果销量不到2000台;而中国重汽之前推出的豪沃,上市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销量就突破了5000辆。2006全年,“豪沃”销量接近25000辆。

长富牛奶更能说明问题。福建长富乳业是中国国内拥有规模牧场、存栏奶牛最多的公司。2003年初,长富开始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正式吹响了进军全国的号角。在推广上,长富称其牛奶“绿色天然”,是“真正顺滑香浓的好奶”。为了证明其“高品质奶源”,长富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其地处福建武夷山区中国最大最好的奶源基地,并抨击现行牛奶收购标准的落后,以及国内大部分乳制品微生物数量过高。促销上,长富频频进行“牛奶免费大派送”活动。2004年年初在广东更是不惜血本,促销力度之大令人咋舌:“买24送15。”

“好东西是不愁卖的。”长富的市场营销人员如是说,“我们经过调查,一般来说,连续品尝35盒长富牛奶后,人们就一定会喜欢它。”

结果怎样呢?直到最近长富乳业被伊利集团收购,真相也没有大白于天下。

营销的规则是:认知就是事实,认知决定市场。生产优质的产品与在消费者心智当中建立高品质的认知是两回事。

模仿和跟进对手

模仿和跟进的盛行源自两种不同的心态。

第一种心态是认为市场的先行者往往成为先烈,因此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一旦某一个品牌取得成功,就立即推出模仿的产品及时跟进,从市场中分一杯羹,这种心态在中小企业中非常普遍。“老干妈”辣椒酱取得成功之后,全国出现了“老干爹”“苗姑娘”“乡下妹”等上百个跟进的辣椒酱品牌。这些品牌普遍采取模仿“老干妈”的策略,产品雷同,包装类似。

结果如何?2005年老干妈实现产值10亿元,利润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强;跟风品牌中表现最好的销售额不足3000万。

第二种心态是认为可以通过跟进并以更大的投入、更好的资源来战胜对手。怀有这种心态的,以具有实力的大企业为主。

表面上看,模仿并跟进是一种稳妥的策略,实际上,这是一种高风险的策略,因为跟进者几乎没有成功机会。在消费者认知当中,开创品类的品牌通常被当作正宗货,而跟进品牌通常被当作冒牌货,这就决定了跟风的产品没有大的出路。

在可口可乐的发展的历史上,有六次著名的跟进策略,全部以失败告终。

可口可乐错过了加有咖啡因的碳水桔子汁品类(Mountain Dew是开创者),所以可口可乐公司先尝试以Mello Yello加入竞争,失败之后,可口可乐推出了Surge品牌,无济于事。

可口可乐错过了辣味可乐品类(Dr. Pepper是开创者),后来它尝试用Mr. Pibb加入竞争。结果以失败告终。

可口可乐错过了天然饮料品类(Snapple是开创者),后来它尝试以Fruitopia加入竞争,结果表现差强人意。

可口可乐错过了能量饮料品类(红牛是开创者),后来它尝试用KMX加入竞争。结果这个品牌奄奄一息。

可口可乐错过了运动饮料品类(佳得乐是开创者),后来它尝试以保锐得加入竞争,这个品牌作为虚弱的第二品牌吊在那里。

模仿和跟进无法获得成功,哪怕你是可口可乐。

小 结

中国品牌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如此大的差距,一方面固然有诸如“品牌形象论”以及“需求导向论”被人为夸大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企业自身对经典理论和方法的误读、误用或者根本的无知。

这其中关键则在于中国企业普遍对营销和品牌的本质认识不清,以致于盲人摸象,迷失方向。

因此,中国企业要创建真正品牌,当务之急是厘清本质,破除迷信,还品牌之本来面目。

二、什么是品牌?

品牌是什么?半个世纪以前,品牌形象理论的代表者大卫·奥格威对品牌做出这样的定义,“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这个定义受到了奥美、萨奇这样的国际性广告公司和罗兰贝格、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的广泛认同和传播。

这显然是广告界的定义,准确的说是传播意义的品牌定义,并没有真正切中品牌的要害。本质上,品牌是一个营销概念,而非传播概念。

(一)品牌打造的终极战场——心智

1972年,里斯和特劳特提出了“定位”观念,并指出,营销是一场心智的战争,消费者心智才是建立品牌的终极战场。

品牌的打造,先后经历工厂、市场和心智三个环节,然而心智是终极目的地,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的企业经历了市场竞争的洗礼,普遍可以解决工厂环节生产效率问题和市场环节的销售管理问题,但随着产品的数量激增,资讯的爆炸,能否进入消费者心智成为一大难题。很多产品从工厂中生产出来,也进入了市场,但始终无法进入消费者心智,最终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品牌。

品类:心智中的小格子

究竟品牌如何作用于消费者心智?

1956 年,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乔治· 米勒 [George Armitage Miller]发表研究报告《神奇的数字 7 +/- 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他在对消费者心智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之后,发现了著名的“7法则”:人的心智极其有限,只能记忆有限的信息,人们通常把信息进行分类存储,每个类别通常不能记忆7个以上的信息。

更进一步,米勒发现,人们在认知信息的过程中最简单的编码方式是将输入的信息归类,然后加以命名,最后储存的是这个命名而非输入信息本身。米勒的发现为我们了解消费者如何认知品牌以及品牌究竟如何作用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了答案。

那么心智究竟如何认知品牌呢?打个比方,消费者的心智如同邮局中的归类箱,邮件递送人路径的每个名字都有一个“格子”。每个“邮件”都根据“信”上的名字被放入“格子”中。如无适合“邮件”的“格子”,“信”就被归到无法送达的一堆信中。品牌也是一样,心智中每个品类都有一个格子。如格子的名字为“去头屑”,那么这个格子属于海飞丝品牌。

所以,完整意义的品牌应该包含两个部分:品类(心智中的格子)和品牌名(心智中格子中的品牌)。品牌名和品类一旦产生关联,锁定在一起,就完成了品牌的创建,例如品牌奔驰和称为进口豪华轿车的品类锁定在一起,品牌就开始诞生。

创建品牌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将品牌名与品类名锁定在一起。不能仅仅是推广劳力士这个名字,而且要把劳力士和心智中叫做豪华瑞士手表的品类锁定在一起。

消费者用品类来思考,用品牌来表达

有人会问,为何消费者通常直指品牌名购买产品,而非品类呢?这是因为,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但用品牌表达品类。以品类来思考,是指品类驱动消费者进行选择和购买。消费者在购买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先界定何种品类,比如当消费者想购买一罐饮料的时候,首先会面临绿茶、可乐或者纯净水等不同品类的选择。

当消费者确定购买某一品类的时候,往往说出的是代表此品类的品牌。人们极少使用品类名来描述自己的选择,如当问消费者喜欢何种类型的轿车时,他们很少回答:“欧洲豪华车”而会回答“奔驰或宝马”。当问某人喜欢哪种啤酒时,消费者很少回答:“欧洲高档啤酒”而是会回答“喜力或百威”。

消费者这种表达模式让企业和营销人员产生了错觉:认为消费者关注的是品牌,是品牌因素推动了消费者的指名购买,所以应该大力宣传和推广品牌。但实际上除非品牌是新品类的第一,否则品牌将无法进入目标消费者心智。

营销竞争的实质是品类之争

不了解心智的特征,品牌的作用就容易被夸大。假设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品牌竞争,那么将产生一种现实当中不存在的现象:消费者将只会购买形象上佳、实力强大的品牌所代表的产品,通用、海尔这样首先建立起来的品牌将成为赢家通吃的恐龙品牌,新品牌将完全没有机会。而现实中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新的品牌不断涌现,成为商业界的新领袖,反而通过延伸的方式进入新的领域的老品牌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力。

在消费者心智中相互竞争的并非品牌,而是品类。宝马与奔驰的竞争,实质是窄小灵活的驾驶机器与宽大气派的乘坐机器之间的竞争;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实质是经典可乐与新一代可乐之间的竞争;茅台与五粮液的竞争,实质是传统酱香型高档白酒与现代浓香型高档白酒之间的竞争。

跳出品牌的思维限制,从品类的角度,可以更好的把握营销竞争的关键。皮卡行业的领导者长城皮卡面临的竞争主要是微型面包车或者SUV的竞争,而非来自其它皮卡品牌。

成功品牌的战略性共征——品类的代表

更进一步说,企业不是在打造品牌,而是利用分化创建品类,而新品类的成长与扩张让品牌得以发展。流行明星代言和巨额广告投放并不是打造可口可乐品牌的关键,关键在于可口可乐创造了一个叫做可乐的品类,并成为这个品类的主导。

以上是2004、2005年的全球十大最有价值品牌,从这些品牌身上,我们可以归纳出真正的品牌的共同特征。

可口可乐 因开创并主导可乐品类而长期名列最有价值排行榜第一。

微 软 因长期聚焦于软件领域而主导软件品类。

IBM 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的主机电脑品牌。

G E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始创的品牌。

英特尔 第一个进入心智并主导处理器品类。

诺基亚 通过长期聚焦而战胜摩托罗拉成为主导手机品类的品牌。

迪斯尼 开创并主导卡通童话主题儿童乐园品类的品牌。

麦当劳 开创并主导汉堡快餐连锁品类的品牌。

丰田汽车 高品质日本轿车品类的代表。

万宝路 开创并主导男子汉(男性滤嘴)香烟品类的品牌。

这些品牌,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行业,但是他们战略性的共征是:主导某一品类,成为消费者心智中某一品类的代表。

所以,我们认为品牌不应该由传播行业的创意专家来定义,而应该由来自成功经营品牌的企业和企业家来定义。百度的CEO李彦宏曾经对他的品牌总监说,“我们不需要谈品牌,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做中文搜索第一。”真是一言中的。

(二)真正的品牌是什么?

真正的品牌是消费者心智中代表特定品类的名字或者符号。在消费者心智中发生关键作用的是品类而非品牌,品牌的意义在于表达品类。

广告公司普遍过度强调品牌忠诚度这个概念,实际上,品牌忠诚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误导。消费者会对代表进口高档啤酒的喜力产生忠诚度,但不会对喜力皮鞋也感兴趣,因为品牌总锁定于特定品类,品牌的忠诚度只存在品牌与特定品类之间。

心智中代表特定品类的符号才能称为品牌。这也回答了关于中国媒体关于中国有无品牌的争论。就中国而言,联想代表了电脑;茅台代表了高档白酒……就世界而言,阿里巴巴作为B2B电子商务品类的代表,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国际级品牌,而格力则有望成为主导全球空调品牌领域的世界级品牌。

对应现实中的品牌价值排行榜,我们看到一个普遍的误区:大量品牌的价值被高估,很多评估中动辄以亿计算的品牌实际上并无多少价值。品牌的价值由两个要素决定:第一是某个品类中的主导地位强弱,第二是该品类的价值大小。可口可乐曾经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它的价值在于主导了全球可乐品类。微软是全球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品牌,它的价值在于主导了全球个人电脑软件品类。主导性不仅是影响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甚至也是影响股票价值的重要因素,股神巴菲特在解释为何长期持有可口可乐、吉利的股票时强调,“毫无疑问,因为我确信它们(可口可乐和吉利)将继续在它们的市场处于长期的主导地位。”

国内诸如长虹、海尔、春兰等大而全的品牌虽貌似强大,但皆因为过度稀释而变得虚

弱,逐渐丧失了初步建立起来的品类主导力,这些品牌长期占据国内品牌价值榜前列,不仅麻痹了企业自己,对其它企业也起到了负面引导作用。

先有品类,后有品牌,然后有形象

一旦品牌建立,形象随之形成。企业无法在没有市场、消费者的情况下,通过建立某种形象而创建品牌,缺乏主导性市场地位的品牌也很难建立理想的形象。品牌形象的建立也无法完全依赖于广告传播,实际上,品牌重度消费群或者典型消费群的形象通常就是品牌形象的基础。例如格力曾期望通过广告传播打造国际化形象,效果并不明显,但随着格力产品行销全球,国际化形象自然建立。

品牌代表特定品类,企业则可以生产不同品类。

品牌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之分吗?企业就是企业,品牌就是品牌,企业代表法人实体,品牌代表品类,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企业主要针对的对象是股东、员工和供应商以及渠道等,并可以生产其它饮料包括雪碧、芬达等,企业最终并不直接影响消费者;可口可乐作为品牌则只代表可乐,直接影响消费者。

在市场竞争初级阶段,产品质量普遍不稳定,企业的实力和形象有助于消费者建立信心。在这个阶段,企业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法规日益成熟完善,企业的背书作用日益减弱,品牌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转而居于幕后。

混淆企业和品牌的区别,容易导致两种误区产生:其一,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品类(品牌作为表现)这一实质,而步入打造“企业品牌”的误区,例如打造“仁和药业”“白沙集团”等企业品牌,莫不如此。其二,盲目延伸品牌,采用所谓的“大品牌战略”,例如TCL集团、海尔集团等企业,导致品牌稀释,竞争力丧失。

品牌与品类共存亡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迁,品类会产生自然起落,并直接影响品牌的起落。浓香一度是白酒行业风靡的香型,酱香风格的茅台也应时推出多个浓香品牌,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这种失败最终让茅台品牌没有向浓香大力发展,而是继续停留在酱香领域,这成为茅台发展历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点。与茅台的做法相反,同样是老八大名酒之一的中国董酒舍弃了“董香”的特色,推出“浓香”、“酱香”董酒,结果销售下滑,落到最后破产。试图迎合消费潮流每天变化的品牌最终将被削弱和摧毁,更佳策略是做好准备,等待潮流再次到来。

关于品牌的生死,品牌形象理论的观点是“产品可能死去,品牌将会永生”,我们不这样认为。没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在自己品类死亡后还会健康存在。可乐品类的消失,必然意味着可口可乐品牌的消失;打字机品类消失了,王安这个强大的品牌也消失了;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柯达可能成为下一个消失的品牌;冰茶品类消失了,旭日升品牌也丧失了价值;传呼机消失了,中北这个品牌也完全失掉了价值。

品牌越是强大,在心智中运动就越困难。这是品牌发展的悖论。如果是一个弱势品牌,通常可以轻易把品牌转移到其它品类,但不值得如此做,因为品牌本身价值有限。当面临着拯救企业或者拯救品牌这个选择时,对于企业而言,最佳选择是舍弃对老品牌的挽救,推出新品牌。

三、分化,主导商业趋势的伟大力量

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确定的现在与不确定的未来之间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判断的实质就是正确把握商业发展的趋势。企业面对趋势的困惑,市场调查报告和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吗?几乎不可能,因为市场调查通常只能了解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无法了解即将发生的事情。正如拉斯克尔所说,“大多数市场调查只是证明了驴子长了两只耳朵”。

看起来把握趋势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然而并非如此,如果真正了解了商业发展的规律,把握趋势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分化,最伟大的商业力量

在自然界中,是什么力量使物种变得丰富多彩?是分化,也叫做变异。分化是物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分化曾经长期被人们忽视,就连达尔文最初写《物种起源》的时候也没有注重分化,这成了达尔文后来饱受神创论者攻击的主要方面。

分化也是推动商业发展的力量,而且同样被人们长期忽视。在商业界中,分化的力量使得新品类不断涌现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在自然界,环境的变化创造了促使物种分化的条件。在商业界,技术、文化和传播环境的变迁创造了促使品类分化的条件。市场越成熟,竞争越激烈,分化的程度就越高。回溯商业史,产品由多样变为极少数的品种,融合在一起。顺看商业历史,分化成为必然趋势。

以计算机行业为例,最初是巨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诞生的时候,按照预测,其销售量至今不会超过2000台。但是人们忽视了分化的力量。计算机行业迅速分化,分化出个人电脑、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软件、显示器、存储器等上百个相关品类,计算机行业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行业,诞生了数十个知名品牌以及上万亿美圆的市场。

遗憾的是,现实当中,融合一直是企业挥之不去的概念。中国传说中的龙和麒麟,就是由鹿角、蛇身、鸡爪等概念融合而成,今天漫画书中的蝙蝠侠和蜘蛛人也是证明融合概念流行的例子。主要原因是因为融合容易抓住人类的想象力,融合容易被企业当作大创意,尽管无论是龙还是蜘蛛侠都只能是神话和科幻中的产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使融合概念受到企业的青睐:表面上看,融合确实蕴涵着诱人的商业价值。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尝试融合的创意。人们一直在尝试发明可以飞行的轿车,以合并航空和汽车业;尝试发明可以飞的船,以合并航运和飞行业。虽然,这些创意没有一个真正成为现实。

早在20年前,比尔·盖茨就提出了3C融合的设想,但是他花了漫长的时间以及数十亿美元的代价,至今也没有看到3C融合的曙光。最近他改去做慈善了。

中国的TCL也是一个典型的例。为了推广3C概念和信息家电,TCL甚至专门高薪从微软挖来了有打工女皇之称的吴士宏出任新公司总裁,但最终3C家电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吴士宏辞职。

并不是比尔·盖茨或者TCL缺少足够的投入,根本的原因是融合的概念逆分化的趋势而行。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粗壮的枝条不断的发出新枝,却极少看到几根粗壮的枝条合并

在一起。融合正是试图让几根粗壮的树枝最终长到一起。在商业界,融合的概念或许会触动华尔街资本市场的兴奋点,但打动不了市场的兴奋点和消费者的认知。

分化催生品牌创建机会

相反,分化这种看似简单并且十分明显的伟大力量在商业界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认识并利用这种力量的企业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近中国的首富是谁?国美电器的董事长黄光裕,是什么成就了黄光裕?分化的力量。在百货商场中,国美分化并且聚焦于家电卖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样,家具卖场、玩具卖场、皮鞋卖场、眼镜卖场、服装卖场、甚至男装卖场、童装卖场也有机会建立品牌。

中国酒店业的分化刚刚开始。“如家” 首先把握住了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分枝,在短短4年之内,发展到110多家店,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达到8亿美圆。是什么让这个目前净收益27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产生如此高的溢价?答案是经济型酒店这个分枝(品类)的前景。

今天如家的创始人再次把握分化的力量推出了“汉庭”连锁酒店。

把握分化的趋势,经济型酒店可以成功,超高端的酒店也可以成功。新家坡的悦榕就是超高端酒店的代表。这家酒店主要设在旅游度假区,建筑风格靠拢当地的文化特征,标价每天500美元。

今天美国的酒店业已经分化出来一系列品牌:常规酒店(希尔顿)、套房酒店(Embassy Suites)、汽车旅馆(假日酒店)和公寓酒店(Estended Stay America)。此外,还有高档酒店(四季酒店)、中等价位酒店(Marriott)或平价酒店(Hampton Inns)。

在高端创建品牌往往比在低端容易,高端品牌会自然吸引公关。但是,大众市场通常能赚更多钱,沃尔玛是最好的例子。

橙汁、牛奶也在高度分化。在中国,橙汁已经分化出浓缩橙汁(汇源)、低浓度橙汁(鲜橙多)、加钙低浓度橙汁(酷儿)、果肉橙汁(美汁源)……牛奶不断分化出酸奶、纯牛奶、早餐奶、鲜奶、酸酸乳、高端牛奶、高端酸奶……在美国,橙汁几乎有牛奶一样多的种类。普通、浓缩、无果肉、多果肉、加钙、加倍维他命C、低酸、低糖,甚至还有去掉胆固醇的橙汁(Minute Maid Heart Wise)。Tropicana创建了一个新品类叫“非浓缩橙汁”。

口香糖曾经就是口香糖。现在分化为泡泡糖(大大)、薄荷味口香糖(绿箭)、无糖口香糖(Trident)、洁白牙齿口香糖(Trident White)、尼古丁口香糖(Nicocrette)、益齿口香糖(Freedent)、果味口香糖(Juicy Fruit)、口味持久口香糖(Extra益达),以及清新口气口香糖(Dentyne)和木糖淳(乐天)。箭牌(Wrigley’s)仍然主导了口香糖品类,占到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因为他们不断推出新品牌去占据分化品类。

瓶装水市场也在不断分化中。在中国,瓶装水分化为:纯净水(娃哈哈)、矿泉水(农夫山泉)、矿物质水(天与地)、维生素水(脉动)、高档矿泉水瓶装水(崂山)……在美国,分化更为激烈,有常规水(Aquafina)、高档水(依云)、加钙水(AquaCal)、尼古丁水(Nico)、咖啡因水(Water Joe)以及氟化婴儿水(Nursery)……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doc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1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项目,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8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因为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

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卡项目,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问题提示: 1、“上善若水”的内涵是什么? 2、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上善若水”? 案例点评: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是中国通信服务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中国通信服务经营管理在价值层面的基本规定,是推动中国通信服务以世界级卓越绩效企业的准则和全面创新管理的精神动力,是乙方文化的发展、落地和升华。价值取向是利泽万物、创新服务;核心思想是聚焦客户、因需而变;追求目标是以服务提升价值。 重庆设计院公司敢于担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重庆公租房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

以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讲课稿

以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态形势下,对中央企业提出加强阳光央企建设,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的新要求。必须自我加压,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一是要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品牌是公众对组织及其用以与其他竞争者区分的载体的认识总和。企业品牌是受众因企业价值主张、发展质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等而产生的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整体认知。企业品牌彰显了企业的文化特征和战略主张,是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有机统一,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品牌建设,创建一流企业。“品牌形象好,实现企业文化一流”是公司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重要内容。公司品牌是公司形象的具体象征,是拓宽发展空间的重要保证。在国内发电、煤炭等资源项目争夺愈加激烈的形势下,开展品牌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司在社会公众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政府、合作伙伴等各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从而获得更多更优质的资源;金融、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及运营检修等技术服务业务在公司的地位愈加凸显,开展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份额与附加值;公司资本运作的作用更加重要、步伐日渐加快,开展品牌建设,有利于在资本市场树立良好形象,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与追随,获得更大的运作空间和更强的融资能力;公司在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发市场的需求愈加强烈,开展品牌建设,增强公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国际业务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公司品牌既是公司形象的展示,更是公司管理水平的体现。公司品牌建设以管理水平为保证,塑造品牌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以品牌建设为纽带,可以有效激发工作动力,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形成围绕品牌建设持续提升管理水平的良好格局。同时,作为母子公司、总分公司等多种组织形态并存,四大产业板块同步发展的企业集团,各产业、各区域、各单位共同打造和维护“中国华电”品牌的过程,也就是推进集团公司战略实施和加强战略协同的过程。通过加强品牌建设,系统各单位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共举一面旗帜、同塑一个品牌,既各有侧重又目标一致,既分工明确又协同推进,可以达到提高公司战略管控能力、促进公司战略实施的效果。 通过品牌建设,凝聚员工队伍。一个企业要发展进步,必须有一个象征,把全体员工凝聚起来。开展企业品牌建设,集中打造企业品牌,可以强化员工作为企业人的自我认知,加强行为上的自我约束,使企业品牌成为连接员工个人与企业的精神纽带,成为促进员工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内在动力。这样,企业与员工不仅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更成为“心理契约”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从而能够激发起员工高度的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增强员工的凝聚

优秀的企业文化案例

《企业文化》案例 1.雅戈尔理念:“装点人生 一、背景材料 雅戈尔集团公司地处浙江宁波,它的前身是青春服装厂。雅戈尔是英语“青春”(YOUNGER)的译音。80年代初建厂,经过近30年的风风雨雨,它从一个农村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它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集团公司有下属企业25家,涉及制衣业、房地产、贸易、商业、金融业、印刷业、建筑业、厂告业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在日本、香港等地设立了多个境外分公司。1995年,按照国际惯例组建了三大中心。生产中心以衬衫西服为龙头,带动其他产品:西裤、时装、童装、针织服装;营销中心从事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销售,目前营销网络遍布世界各地,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投资管理中心主要从事资本经营及项目投资。现集团公司有员工8000多人,年生产衬衫600万件,西服100万,童装200万件,针织时装20万打,童装和针织品全部销往日本香港等国际市场,其主导产品雅戈尔衬衫多年被评为“中国名牌衬衫第一名”,被中国服装检测中心授予中国衬衫行业第一家产品质量免检单位。1997年4月14日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弛名商标,1998年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10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 二、企业理念的确立和推行 (一)企业理念——装点人生、服务社会 雅戈尔作为一个服装生产企业,从自身的企业特点和行业特点,把“装点人生、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企业宗旨和根本理念。 从1991年以来,公司围绕这个理念做过三次VI导入,前后采用了三个不同的企业标识,1991年采用的是一个圆形图案中间加一个“Y”,(公司地处三江交汇处,Y又是英文“青春”一词的词首字母),1993年改为椭圆形图案加“Y”1994年又增加了一个“1”,表示争创一流,下面加英语转形词YOUNGOR,表示永葆青春。为了统一视觉系统和理念系统,公司认为有必要对它进行整合。于是在1997年进行了新的CI导入,请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和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实施MI、BI、VI的整合。 1.就导入的目的、原因与背景、期待成果、作业安排、总概念书、内部传播系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项目,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8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因为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卡项目,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中国如何打造世界性品牌

中国如何打造世界性品牌 导语:目前中国的名牌企业,在国内市场已具备在规模、效益和品牌上的竞争力,他们在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借着其品牌的吸引力,为其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因为,国内市场国际化,使得一批像海尔、华润和华为这样的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他们都已制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即必须在5-10年内,开拓国际市场,创立世界名牌。中国的企业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强者,产品生产的经营活动走向世界市场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产品走向世界关键在于产品形象的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培养顾客对其品牌的忠诚度和壮大其美誉度。 一、中国企业和品牌的现状 1.中国企业在世界企业中的排名情况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国家电网等79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大部分是能源、钢铁、电信等垄断行业或国有企业的领头羊,也不乏出现如华润、华为、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身影。 2.中国企业和品牌的发展现状 关于"中国品牌国际化"及"中国品牌发展现状及新趋势"等问题,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品牌专家委员会主任解艾兰组织了一批专门从事品牌研究的人员,用了7个月的时间,对年销售额10亿人民币以上的106家企业(包含国有、股份制、民营)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中国品牌战略发展报告》。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 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中,无投入的占21%,投入0-0.5亿的占3%,投入0.5-1亿的占18%,投入1-1.5亿的占3%,1.5亿以上的占18%,另有37%的企业对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没有详细统计数据。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 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占销售额比例方面,投入比例在0-1%的占18%,在1-3%的占15%,在3-5%的占6%。 (3)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 调查显示:企业对品牌推广部门搭建都比较完善,有97%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和推广部门,没有设立品牌推广部门的仅占3%,88%的企业分管品牌工作的负责人由企业副总裁以上的人担任,12%的企业无专人管理。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显示:82%的企业建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构,说明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在提高,15%的企业尚未建立,尚有3%的企业未填写。 (5)企业对品牌战略规划比较重视 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战略规划,8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制定了全球品牌战略规划,12%的企业目前还未制定全球品牌战略规划,6%的企业未填写。 (6)中国企业品牌定位大多还属于国家品牌,层次较低,有待发展 在品牌定位方面,有32%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已经是国际品牌,65%的企业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国家品牌,还有3%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是区域性品牌。

品牌的力量致力于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的力量——致力于打造工程机械企业的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张振学如果说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么品牌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品牌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凝聚人心,可以汇集人力,可以聚拢人气。企业品牌及品牌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汇聚企业的人心、人力和人气,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全体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打造企业的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工程机械企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淀和发展,不仅逐步建立了企业自己的核心品牌,而且在企业品牌文化的建设中积累了很厚的文化底蕴。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将品牌形象延伸到了海外,而且赢得了海外用户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提高企业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 宣传,终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就是为了扩大企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宣传大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程度,能否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企业在品牌营销战略中不断的推陈出新,逐步持续有效的打造企业在目标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电视媒体争夺战,工程机械企业彰显实力 一直以来,电视媒体以其稳定的收视率和无与伦比的视听影响力以及良好的宣传效果,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品牌角逐的主战场,在电视媒体大战中,以央视黄金时段——《新闻联播》的广告投放为标杆,激战场面何止一个血腥二字可以概括。其次当然是众多地方卫视频道的黄金时段争夺战,如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其广告投放也是要价不菲的。 在工程机械行业,徐工集团早在2006年以前就以其通俗、鲜明的一句“徐工徐工,祝您成功”广告语响彻全国,徐工集团还于2008年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的全年贴片广告和春晚套装广告最为引人关注。可以说,徐工集团开创了工程机械企业在央视做广告的先河。 2011年3月初,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福田雷沃重工在“我的品牌,我们的世界”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以总排行第59位、中标额5669万元的高价成功中标了央视黄金资源《新闻联播》后标版,创造了工程机械行业在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最高中标额的历史记录,福田雷沃重工最初是通过变形金刚的卡通形象为代言人一举打开工程机械市场的,今天,这个独特的变形金刚卡通形象已经成为福田雷沃重工的标志,无论是在2010年的第五届上海bauma China (宝马)展的展会现场,还是在福田雷沃的诸多广告宣传中都成为企业对外展示形象的代言人。

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研究

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国际化市场也日趋形成,一些发达国家著名企业的名牌产品已经大量涌入我国并且在中国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充斥了中国的各种市场、各个领域。可见,中国企业如果不做品牌,就难以立足于国际市场,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牌管理中国 品牌管理对于中国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日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跨国公司多家在华投资,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达100多个,他们大都拥有雄厚的技术、资金和品牌优势。在国际贸易越来越发达,产业分工越来越明确的条件下,离开品牌企业很难形成竞争力。中国企业在品牌塑造方面起步非常晚,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一、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 1.我国的市场态势,总体来说,已由供不应求向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转变,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消费者在市场中已逐步处于主动地位。生产经营厂家要想争取更 多的消费者,必须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形

成竞争对手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2.市场竞争的重点正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非价格竞争,形成品牌之间的竞争。企业以产品品种新颖、质量可靠、服务优质为竞争优势。因此,谋求品牌发展,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3.我国国内市场已趋于国际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一方面是我国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各国企业,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严峻的竞争形势,使我们不得不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我国企业要想大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中去,品牌战略发展与实施势在必行。 二、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策略 1、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 企业创立名牌,最终是服务市场的,至于市场要求产品具有哪些特征,具体到对产品的设计、造型有什么要求,都要有详细的市场调查。所以创名牌首先就要对市场进行深入、全面、具体、细致的调研,收集相关的需求信息,抓住重要信息并据以做出科学的决策。我国企业对于决策的科学性重视不够,这已成为品牌运作中一大的致命弱点。在企业初创时期,企业规模不大,信息来源及范围较窄,管理和运作幅度及品牌容量不大,经营者凭经验可以进行正确的品牌决策。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仍然沿用“拍脑门”、“摸石

企业品牌突围案例剖析

浙企品牌突围案例解析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最佳模式,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坚定自创品牌 庄吉、雅戈尔,从选择品牌发展道路之初,他们就很坚定地走自主积累、全程切入的经营方式,从生产、设计到品牌运作,全部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控 E歌时代来临了!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上网实用手册 性强,可以为企业找到一个积累信誉的载体,随着时间的延续,信誉积累越来越多,最后,所到之处,消费者都将你视为最可信任的朋友和某种心理的代言人。 但走这条道路的企业风险也较大,要求企业需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是某一细分市场的先入者、领导者。 案例解读:《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们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但在董事会中,同样设立独立董事席

位”,庄吉集团董事会秘书邓淦群向记者介绍说。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自创品牌发展道路的庄吉集团,在开始阶段,就具有相对较好的基础。 夯实品牌基础 与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同,1996年由在服装、电器领域摸打多年的陈敏、郑元忠、吴邦东等人组建的庄吉集团,从一开始就摆脱亲缘和家族的局限,建立了一整套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按照各自的特长、而不是股份大小进行分工,充分发挥各个股东的才智。集团的几位主要领导,都是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当时的董事长陈敏,曾经成功运作过“金顶针”西服品牌;时任常务副总裁的吴邦东,加盟庄吉之前,是一家电器企业的老板,早在1993年,温州企业界还在崇尚企业股东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模式时,他就主张“两权分离”;时任总裁的郑元忠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这样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在温州服装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公布的数据,2002年服装行业利润总额百强企业名单,庄吉排名19;2002年服装行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名单,庄吉排名25。在这项排名中,庄吉已经是连续7年上榜,而且排名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八种意义.

企业要创名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有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扩大事业领域。可以说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品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生存意义从80年代以来,中国很多行业大致经历了广告战、价格战两个阶段。加入WTO后,许多业内人士都预言,中国企业面临的将是品牌战。在过剩经济时代,残酷竞争打压着企业生存空间,众多同质化产品为了争夺出海口,彼此你拥我挤、各施手段、各展奇招,有的竭尽全力、有的赴汤蹈火,此时品牌就像个江湖上猎猎作响的大旗,摇曳着众多老板骚动不安的心,“企业向何处去”、“品牌到底能打多久”,“为什么以往屡试不爽的招数不灵了”等等,所有这一切困惑迷惘都构成了宏观战略层面上在解决了企业生存后,战略战术角度如何表现出的创新本质和突破决心。说到底,企业品牌战略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企业为什么能够从外部得到回报并生存下去。也就是说,企业存在理由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做战略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企业的业务是什么?企业的业务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这事实上是在回答企业核心业务、新兴业务、种子业务三层面业务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谈起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每个老板梦寐以求的事情,遗憾的是对品牌的认知目前还停留在十分肤浅的初级层次。 2、发展意义从产品制造到品牌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升级的重要过程。由以前的没有创新能力到现在的有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来讲,也由以前所谓的OEM到了OBM,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提供商,这个转变是目前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是一个OEM的话,你获取的收益是非常非常小的,绝大部分的利益被品牌商家获取。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由产品制造变成品牌创造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首先,由产品制造转变成品牌创造,实际上是在国际经济当中获取一个更大的收益。从国际经济的角度来看,随着全球一体化,国家的竞争加剧,要求国家要有这个竞争力。国家的竞争力绝不是一个空的概念,它必须体现在产业的竞争力上,体现在企业的竞争力上。如何才能够保证企业具有竞争力、产业具有竞争力,就要看你有没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你有没有自己的品牌。从大的战略上看,国家要追求在国际竞争当中占有更大的份额,最后还是需要归结到产

名企案例之-著名企业文化案例

著名企业-企业文化案例 ----国际企业成功管理案例1西安杨森:文化是魂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医药工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剂型最全的先进技术型合资企业之一。合资中方为陕西省医药工业公司、陕西省汉江制药厂、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和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以陕西省医药工业公司为代表,外方为美国强生公司的成员比利时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强生公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最多元化的生产消费者护理品、处方药品和医疗专业产品的企业,迄今为止在世界上50个国家拥有168个子公司,并向150个以上的国家销售产品。目前,强生公司在中国有7家合资、独资企业。比利时杨森公司创办于1953年,1961年加入美国强生公司。到现在,比利时杨森已成功研制出80多种新药,成为世界上开发新药最多的制药公司之一。 比利时杨森是以发明新药为主的公司,创始人杨森博士一生的主要追求是将更多更好的新药介绍给更多的人。他对中国怀有好感,说“如果我发明的新药不能供占全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使用,那将是莫大的遗憾。”于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比利时杨森公司就主动到中国尝试进行合作。 经过3年的谈判,1985年10月,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了。总投资19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比例为外方占52%,中方占48%,合资期限50年。 一、严格管理,注重激励 合资企业的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是由几家中方合资单位提供的,起初,他们在管理意识上比较涣散,不适应严格的生产要求。有鉴于此,合资企业在管理上严格遵循杨森公司的标准,制定了严格的劳动纪律,使员工逐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培养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感。 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员工尤其是较高层次的员工中,价值取向表现为对高报酬和工作成功的双重追求。优厚的待遇是西安杨森吸引和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不断丰富的工作意义,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功的机会则是公司善于使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在创建初期,公司主要依靠销售代表的个人能力,四处撒网孤军奋战,对员工采用的是个人激励。他们从人员——职位——组织匹配的

国内著名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案例教学教材

国内著名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案例 ●万科 【我们的宗旨】建筑无限生活 对客户,意味着了解你的生活,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理想空间 对投资者,意味着了解你的期望,回报一份令人满意的理想收益 对员工,意味着了解你的追求,提供一个成就自我的理想平台 对社会,意味着了解时代需要,树立一个现代企业的理想形象 【我们的愿景】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 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 人才是万科的资本 “阳光照亮的体制” 持续的增长和领跑 ●恒大 【企业宗旨】质量树品牌、诚信立伟业 “质量树品牌”:质量是企业树立品牌的基石。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体现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对企业品牌忠诚度。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进程中,恒大人要内铸精品,外塑形象,铸就国际品牌。 “诚信立伟业”:诚信是企业发展的保证。诚信贯穿于经营管理、客户服务、沟通合作、发展共赢等每一个环节。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伴随铸造“百年恒大”全过程。 【企业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努力拼搏开拓进取

艰苦创业是恒大人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在勤俭朴实、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是恒大集团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 无私奉献是恒大人的价值取向。树立主人翁意识,胸怀广阔、奉公正己、献身事业、回报社会,以实现企业和个人共同进步。 努力拼搏是恒大人的精神写照,是恒大人勇往直前、孜孜以求、敢于挑战、奋发有为的集中体现。 开拓进取是恒大人的致胜法宝,在工作中要光大传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保利 【企业精神】永不满足、思变图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 【市场理念】诚信经营,客户至上 【工作理念】睿智进取,激情坚韧;团结实干,忠诚奉献 ●万达 【公司愿景】国际万达百年企业 【公司使命】共创财富公益社会 【公司精神】勤学敬业志在必得 【核心价值】诚信创新自律和谐 【基本理念】突出优势整合资源效益优先现金为王 【人才理念】人是核心资本 【沟通理念】沟通贵在坦诚 【学习理念】万达就是学校 【服务理念】服务关注细节 【领导理念】领导重在执行

宝洁公司企业文化经典案例分析

一、表层文化: 表层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呈现的表层企业文化,又称视觉文化或标识文化,它将企业所创造的文化品位通过企业的物质设施和产品商标、包装等表现出来,以其直观形象被更多人感知。 可口可乐公司年销售总额为90亿美元,。利润为30%。其中22.5亿美元均为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收益。由此可见品牌做为象征产品质量、企业形象、消费者特殊的产品体验的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创造巨大出人意料的价值。适者生存,在当今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商业战场,企业必须以品牌为利器才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要打造企业品牌就必须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因为品牌的精神力量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文化理念规范、群体风格的外化体现,是以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文化、浅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纵观当今日化品行业,宝洁用海飞丝、飘柔、博朗等等无法替代的品牌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是什么让宝洁在2010年度的净销售额能够以4%的增长率增至789亿美元,在亚洲和中欧、东欧、中东、非洲都出现了高个位数的增长?是它无比深厚无比强大的企业文化。我们将从表层、浅层、深层三个层次的企业文化剖析宝洁如成为适者使其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宝洁公司的办公环境 在广州宝洁的7层办公楼中,每层楼都根据功能的不同被装饰成不同的主题颜色。从功能上分,27~29层属于各业务组织办公区域,30层属于综合楼层,前台和接待来宾主要在这一层,31~33是各部门的办公区域。由此27~28层以橙色为主,包括墙壁、办公桌、休息间的沙发都是橙色的;29~30层以蓝色为主,这是宝洁品牌的主色调;31~32以绿色为主;33层也以蓝色为主,那是公司管理层所在的楼层。这种以职能为准设定办工环境的颜色的公司着实很少耳闻,而橙、蓝、绿三种颜色也确实能给人一种精神焕发的感觉,当员工置身其中顿感神清气爽之时,宝洁的独特的视觉文化展露无遗。 2、宝洁品牌的商标 商标设计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方向通过特殊的图形固定下来,使人们在看到商标的同时自然地产生联想,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但是作为一个国外品牌,宝洁如果单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把它的它的英文商标翻译成中文的,这样也许会符合中国的文化要求,但会忽视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名称从表便就能刺激人购买欲望的诉求。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及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商标的翻译必须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宝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时确实让上商标翻译变成了一门艺术。 上世纪90年代初,宝洁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是地地道道的洋品牌,但今天诸如“玉兰油”“飘柔”“海飞丝”“汰渍”等产品很多中国人都能耳熟能详了。“海飞丝”带给人太多的想象,一说到“海飞丝”三个字人们就会就会立马想到头发的飘逸美丽,自由浪漫。说到“玉兰油”,人们就会联想到如玉兰花般晶莹剔透、完美无瑕的肌肤,让人对产品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再拿“飘柔”的英文翻译来说,它就摆脱了纯粹的音译和意译。“飘柔”英文名叫“Rejoice”,原意为高兴、欢乐。翻译成飘柔是因为当时在国内洗发水行业还未出现洗润合一的技术,经过广泛的问卷调查,营销人员发现头发的柔顺易梳理是消费者的普遍需求,于是柔顺的发质被作为这一种洗发水的定位。一经推广,便奠定了“飘柔”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潘婷”的英文名“Panthenol”则是维生素B5的另一种名称。这一商标名翻译成汉语不能意译,否则会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使他们将产品和医药保健品联系起来,因

金利来的品牌文化打造案例分析

金利来的品牌文化打造案例分析 学生:雷霞学号:1243001408360 一、案例内容: 金利来自创立伊始~就以“经典与创新”为核心概念~立志成为“男人世界”里独树一臶的品牌。金利来商标是公司创始人曾宪梓先生1970年亲自设计它包括商标图案~牌名英GOLDLION 中文金利金利来~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的~ 牌名GOLDLION的中文译意为"金狮"~是喜庆吉祥的象征~给人带来幸福。狮为百兽之王~喻示在服饰行业里~独占"男人世界"的鳌头~具有王者的风采~创出中国名牌~世界名牌。“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这一广告语已在国内乃至世界家喻户晓了~它几乎天天在电视广告节目中出现~在众多报刊中不断登出。金利来领带~是香港金利来集团的起家和发家的产品~是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一手创立的。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年产年销数亿条领带的“领带大王”~他的产品行销于欧、美、澳、亚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金利来从创立名牌到名牌推广——企业扩展~从寻求、创造优势到发展优势~从树立产品形象到树立企业形象~沿着3个方向实施三大战略~构成了金利来的发展模式。曾宪梓认为~创立名牌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包括:创立名牌意识~生产出优良产品~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品牌维护4个方面的内容。创立名牌意识~既取决于企业家本身的价值观念、气质精神、抱负~也取决于其对环境和机会的认识、把握。 二、金利来采用了哪些方法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并结合案例分析并提出如何打造企业的品牌文化

当年~曾宪梓先生目睹香港领带市场充斥欧美过时产品的情况~激发了创立华人名牌领带的强烈意识和信心。有了优良而且稳定的产品质量~没有广泛的社会认知~是不可能成为名牌的。要让大众都认知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就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树立产品形象。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在货架上发现同类的商品很少存在较大的差距~它们在质量、花色、品种等方面~几乎难分仲伯。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难以辩认产品的质地优劣~更多的是盲目跟从潮流~认准名牌购买。商家仅仅靠质优价廉的商品力、销售力~显然已难以在竞争中致胜~独占鳌头。企业与品牌的形象力~开始上升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这就是我们说的“形象行销”时代的到来。在金利来的品牌战略中~“形象经商”~即是:将金利来的优良形象植根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之中~凭借金利来长期作用的形象力~支配他们的购买行为。金利来的形象经商目标是致力于在社会公众与消费者中塑造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的商业形象~卓越的品牌形象。金利来务求营造一种形象氛围~这种氛围足以令消费者在购买金和未产品时~产生一种自豪感~高贵感~享受感。从这种感觉中折射出来的金利来产品形象、商业形象、企业形象~正是我们CI专家研究的品牌个性或差异性~与众不同~更为大众认同。金利来产品的市场定位~以成功的、成熟的男士~以上班族中的白领阶层为主要消费对象。也许正因为如此~金利来品牌吸弓叶更多阶层人士的追求。金利来品牌形象和商业形象的塑造~还同价格定位、广告策略、专卖形象等相关。金利来专卖店专柜的设臵~统一的设计~红、黑、白三种庄重、高贵色泽的选择~精美的包装;经销商的领带经销三原则:统一定价、现金交易、不得挑选花色等~均同金利来的品牌地位~形象风范相关~也是金利来形象的自我建立。 由名牌创立、维护到名牌推广~金利来由“男人的世界”延伸到“女人的世界”~借助金利来领带的名牌效应~金利来向着男士服装、饰品、皮具和女士用

企业文化案例集锦

企业文化案例集锦 加多宝的红色战役 在王老吉的商标争夺战中,加多宝输了商标,赢了市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加多宝营销策略的成功,但是在这场红色战役中,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加多宝通过这场危机不仅成功树立了一个新的凉茶品牌,同时也成功打造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加多宝的红色战役 2012年度最火的综艺节目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中国好声音。 那么,2012年度营销做的最好的公司无疑应该是押宝中国好声音的加多宝了。因为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加多宝是干什么的,人们只知道王老吉。

5月12日,王老吉商标使用权被广药夺回,加多宝集团面临生死抉择。就目前的市场经验来说,没有哪家企业有过类似的案例,加多宝遭遇的这场商标争夺战可以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商海战役。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在商标争夺彻底无望的同时,加多宝凭借其危机应对的营销策略,借助高调赞助中国好声音等市场营销活动,成功在最短时间内重新树立起一个新的凉茶品牌。 就在上周刚刚举行的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中,加多宝人力资源主题案例:红色力量,我们在行动,获得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最佳实践奖。 对于这次获奖,加多宝官方的表述为:2012年加多宝集团面对突然出现的品牌转换危机,人力资源部紧密配合公司策略,在第一时间向员工传达来自公司高层的期望与信心、传达公司战略调整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迅速启动《红色力量,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活动,策划了包括“每天影响一个人”、“红色宣传”、“红色行销”、“红色创意”等在内的一系列行动方案。从信心提振、信息分享、激发创意、鼓励优秀等各方面,充分调动员工热情、激发信念、凝聚力量、鼓舞士气,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深度参与品牌转换,真正成为加多宝品牌的塑造者。《红色力量》的主题活动使加多宝人在极短时间内凝聚起来,高度团结,展现了强烈的自我驱动和深度的全员参与,从而配合积极精准的市场策略,共同演出了一场绝地反击式的胜利。

金利来的品牌文化打造案例分析

金利来的品牌文化打造案例分析 学生:雷霞学号:1243001408360 一、案例内容: 金利来自创立伊始,就以“经典与创新”为核心概念,立志成为“男人世界”里独树一臶的品牌。金利来商标是公司创始人曾宪梓先生1970年亲自设计的,它包括商标图案,牌名英GOLDLION 中文金利金利来,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牌名GOLDLION的中文译意为"金狮",是喜庆吉祥的象征,给人带来幸福。狮为百兽之王,喻示在服饰行业里,独占"男人世界"的鳌头,具有王者的风采,创出中国名牌,世界名牌。“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这一广告语已在国内乃至世界家喻户晓了,它几乎天天在电视广告节目中出现,在众多报刊中不断登出。金利来领带,是香港金利来集团的起家和发家的产品,是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一手创立的。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年产年销数亿条领带的“领带大王”,他的产品行销于欧、美、澳、亚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金利来从创立名牌到名牌推广——企业扩展,从寻求、创造优势到发展优势,从树立产品形象到树立企业形象,沿着3个方向实施三大战略,构成了金利来的发展模式。曾宪梓认为,创立名牌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包括:创立名牌意识,生产出优良产品,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品牌维护4个方面的内容。创立名牌意识,既取决于企业家本身的价值观念、气质精神、抱负,也取决于其对环境和机会的认识、把握。 二、金利来采用了哪些方法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并结合案例分析并提出如何打造企业的品牌文化 当年,曾宪梓先生目睹香港领带市场充斥欧美过时产品的情况,激发了创立华人名牌领带的强烈意识和信心。有了优良而且稳定的产品质量,没有广泛的社会认知,是不可能成为名牌的。要让大众都认知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就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树立产品形象。

企业文化案例精选解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01 ZTY 结课论文

企业文化成功典例-----苹果公司 前言 苹果,是大家都知道的企业,苹果令人目眩的辉煌震过世界。在乔布斯的手上,苹果不仅通过Aplle Ⅱ实现了对个人电脑的重新定 义,而且掀起了一个又一个“i”型巨 浪:iPod之于音乐,iPhone之于手机, iPad之于平板电脑,苹果所及之处无 不吐故纳新和翻江倒海。而在乔布斯的 遒劲挥手之间,无数竞争巨头只能扼腕 长叹。现在,让我来浅谈一下苹果的文化,探讨一下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 苹果公司企业文化 1.专注于设计. 首先,每个员工都必须牢记苹果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向来不擅于打造让人赏心悦目的产品,而苹果才是真正地在做设计——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懂得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后着手实现这些目标。虽然实现起来并不总是很容易,但苹果似乎每次都能恰到好处地完成。这难道不是员工的努力造就了苹果的成功吗?如果离开了员工的努力,苹果有可能会很快没落。 2.忘记一切,从头开始. 忘记一切,当员工初到苹果时,公司就希望他们立即做一件事:

忘掉曾经了解的技术。苹果公司所做的事情与其他公司都不一样。无论是产品的设计、新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公司独具的简单运营方式,只要是在苹果,所有事情就会不同。把在其他公司的工作习惯带到苹果来,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麻烦。苹果是不同寻常的。 3.坚信苹果比其它所有公司都强 不同于行业里的其它任何公司,苹果公司非常自负。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乔布斯非常自我,他相信苹果是世界上最强的公司,有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做事方式。虽然苹果的仇敌无法忍受这一点,但是对所有该公司的粉丝和员工而言,这一信条已经成为了一种号召力。 4.永不服输 苹果最具魅力的一点就是它永不服输。就算产品被批评得体无完肤,该公司似乎也能在危急时刻找到脱离火海的方法。没有哪个领域能比计算市场把这一点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的了。在做出了一些有着不少争议(和风险)的决策后,乔布斯凭借正确的策略扭转了局面,使公司获得了收益。今天,苹果希望自己所创造的利润可以打破纪录。乔布斯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竞争对手击败自己的公司。也许,这 就是为什么谷歌在移动市场 的收益能让这位 CEO 如此愤 怒的原因。 5 偏执于创新 乔布斯将他的旧式战略真

国内著名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案例

国内著名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案例1 国内著名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案例 ●万科 【我们的宗旨】建筑无限生活 对客户,意味着了解你的生活,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理想空间 对投资者,意味着了解你的期望,回报一份令人满意的理想收益 对员工,意味着了解你的追求,提供一个成就自我的理想平台 对社会,意味着了解时代需要,树立一个现代企业的理想形象 【我们的愿景】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 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 人才是万科的资本 “阳光照亮的体制” 持续的增长和领跑

●恒大 【企业宗旨】质量树品牌、诚信立伟业 “质量树品牌”:质量是企业树立品牌的基石。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体现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对企业品牌忠诚度。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进程中,恒大人要内铸精品,外塑形象,铸就国际品牌。 “诚信立伟业”:诚信是企业发展的保证。诚信贯穿于经营管理、客户服务、沟通合作、发展共赢等每一个环节。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伴随铸造“百年恒大”全过程。 【企业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努力拼搏开拓进取 艰苦创业是恒大人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在勤俭朴实、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是恒大集团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 无私奉献是恒大人的价值取向。树立主人翁意识,胸怀广阔、奉公正己、献身事业、回报社会,以实现企业和个人共同进步。 努力拼搏是恒大人的精神写照,是恒大人勇往直前、孜孜以求、敢于挑战、奋发有为的集中体现。 开拓进取是恒大人的致胜法宝,在工作中要光大传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保利 【企业精神】永不满足、思变图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

品牌文化塑造案例

品牌文化塑造案例人们尊称的“康师傅”品牌 “康师傅”方便面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市场占有率高达25%左右,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方便面在中国销售额的总和也不及它,它的创立者是台湾省的顶新国际集团。顶新国际集团自19明年创业,从当初只身一人到今天的2.6万多名员工,成长可谓迅速。“顶新”原是台湾彰化的一家油脂厂,属于家族式企业。魏应行之父是在1985年创办这个企业,1988年10月,祖国大陆政策开放,身为四兄弟中最小的魏应行,首次来到北京。那时,魏应行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切都不熟悉,水土也不服,在饭店里捂着湿毛巾睡觉还流鼻血。“顶新”在祖国大陆第一个投资项目是“顶好清香油”,是1989年4月26日事到营业执照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有些外商纷纷擞资,顶新坚持下来了。 “北京顶好”最初生产的“顶好清香油”在北京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由于当时还是“计划经济”,500克平价油才0.85元,议价油则要2.4元(还是那种没有精炼的“毛油”),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原料不在计划供应范围内,大部分靠进口,都得按国际价格,所以产品售价偏高,老百姓只能望而兴叹。随后公司又在济南生产“康菜蛋酥卷”,相信它在电视上“把营养和美味卷起来”的广告词至今还有许多入耳熟能详。但是由于当时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不高,蛋酥卷也未真正打开销路。待该公司到内蒙古投资蓖麻油项目时,情况更糟,完全失败,所带来的1亿元台币股本,几乎全部赔光,魏应行绝望之余,只想卷铺盖回家。 一直到1992年“康师博’方便面问世,集团才初尝成功的滋味。面对一连串失败的打击,魏应行冷静分析了祖国大陆市场,认真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决心投资方便食品,觉得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拿方便面来讲,一是当时国产面的质量较低,进口面的价格太高,大概在五六元之间,而当时人们一顿饭的消费水平是二三元,这就有了巨大纳发展空间:二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方便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前景看好。魏应行回到台湾,劝说股东继续投资。1992年7月,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在天津投产。 这一次,他们做得特别仔细,比如产品名称,“康”代表健康,又是扬声,念起来响亮;“师傅”是内地最普遍的尊称,印象好。他们决定用·康师傅·作为品牌名称(如图3,12所示)。证面条直道,久泡不糟;加上两包调味料和细肉块儿,价格又定在2元左右,适合大众消费水平。 在营销方面,不论批发、直销,一律“先款后货”,避免了呆账、烂账以及由此引发的与客户关系紧张等问题。 “康师傅”方便面的成功,固然是90年代国内经济起飞的大环境所赐,但也与产品对路、产品质量过硬分不开。由于该公司从未做过方便面,因此对产品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