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防灾减灾学

防灾减灾学

防灾减灾学
防灾减灾学

防灾减灾学读书报告

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

姓名:车娅丽

学号:

导师:崔广柏

2013年6月

近年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大范围秋冬春连旱、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北京暴雨内涝、雅安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痛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1984年7月,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国际减灾10年”的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IDNDR)。1989年12月召开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决议决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以适合“10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该国际日。“国际减灾10年”结束后,联合国大会决定继续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

1.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与挑战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有伤痛,也有警醒。自2009 年起,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成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之所以将汶川大地震发生之日设定为“防灾减灾日”,意在提醒国民更加重视自然灾害,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普遍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并呈现出多灾并发、群发和集中爆发的特征。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灾害损失持续加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全国70% 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东北、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2/3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约占国土面积69% 的山地和高原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频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大陆沿海地区经常受到风暴潮影响,越来越多的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重特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繁发生。

1990—2009年的20年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每年约有1/5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因自然灾害损失而抵消。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灾害的相互耦合影响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增加,社会财富聚集,基础设施承载力超负荷,部分建筑物达不到设防标准,城市管理还比较薄弱,造成城市对自然灾害有明显放大作用,并不断出现新的特点。

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业及其他自然资源为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不少农村人口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薄弱。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加重自然灾害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

2.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措施

防灾减灾工程是为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有关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现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其中,5件自然灾害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是: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地震应急、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据此分类,结合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以及人为自然灾害对人类的袭扰与危害的影响程度,防灾减灾工程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塌陷等的防灾减灾工程)、地震灾害的防震减灾工程、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工程、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工程、火灾害的防灾减灾工程(包括火山灾害、森林火灾、城市建筑火灾等的防灾减灾工程)、爆炸灾害的防灾减灾工程以及灾害损失分析及应急管理等内容。

不同的灾害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需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也有所差异,必须根据各种灾害存在的具体情况,在充分便是灾害潜在危险、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使用的防灾减灾措施。

成灾的大小是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一是致灾因子变化的强度,二是受灾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以及防御和耐受灾害的能力。

灾情即表现为人员的死伤数量,又表现为社会经济损失的折算金额。目前国际、国内还没有统一划定灾度的标准,因为它涉及一个国家承灾的能力和灾情处理的层次和职责的划分。灾情常分为巨、大、中、小、个灾度,其中死亡达到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的灾情为巨灾,每降低一个量级降小一个灾度。

防灾减灾是采取技术性、经济性可行的合理措施,来减少致灾因素的成灾率和成灾强度。防灾是对灾害采取的避防性措施,这是最经济也是相对重要而有效的减灾措施。防灾的内容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在制定设计规划和工程选址时,应尽量避开灾害危险区;二是在灾害发生前,应将人和可动资产撤离灾区;三是在各种工业流程中当灾害发生时,应对某些重要环节采取自控的或人为的减灾技术。

3.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体制性改革

灾害问题的日益恶化,对国家防灾减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在防灾减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灾害管理体制又构成了至关重要的条件。所谓防灾减灾体制,指的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即综合性应急管理组织、各专项应急管理组织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应急管理组织各自的法律地位、相互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等。”从体制与机制的相互关系来看,体制是机制的组织载体,机制是体制的运动过程,而法制则为体制与机制提供明确规范。既然防灾减灾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的灾害应对策略和方法,那么,体制解决的就是由何种主体、以何种形式组织起来、通过何种分工协作方式来运用这些策略和方法的问题。同时,防灾减灾体制的核心内容,只有表现为某种法律制度,才可能持续而稳定地发挥作用。在构建中国的综合防灾减灾战略体系中,深化体制改革并重构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防灾减灾体制的改革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防灾减灾组织体系的多元化。组织体系解决的是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如何改变政府包揽、独力支撑防灾减灾重任的局面,将国家、市场、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防灾减灾力量的最大化。

第二,实现防灾减灾指挥体系的一体化。指挥体系解决的是防灾减灾中的各个主体“谁指挥谁”的问题,一个好的指挥体系应当能够高效地调动、使用各种必需的防灾减灾资源,从而将整个防灾减灾体系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第三,防灾减灾职权的明晰化和一致化。明晰化就是要实现防灾减灾的各个主体之间,尤其是行政机关之间职责、权限的清晰明确,避免彼此交叉重叠、责任含混不清。一致化就是要确保这些主体防灾减灾的职责和权限是相对应、相匹配的,避免有权无责、权重责轻,或者有责无权、责重权轻。

4.城乡防灾减灾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城乡防灾减灾建设面临的挑战

城乡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

孕灾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复合地球表层环境,不同圈层孕育了不同的致灾因子。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势,导致自然孕灾环境复杂,孕育了多种多样的致灾因子。

另外,从人文环境来看.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张,原来位于城市周边的化工、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企业被包进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大量未经改造的城中村、棚户区也被城市所包围.造成城市孕灾环境发生改变,新的致灾因子和不可控因素也在不断增加。

可以看出.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强烈的地壳运动,多山的地形,不稳定的季风气候等导致城乡孕灾环境复杂,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较为复杂的地区,加之城乡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使我国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城乡承灾体系庞大复杂,易损性高

城乡承灾体涵盖了建设用地、建设规模、工程设施、人口、财富等诸多方面,并且由于在城乡建设中上述备方面相互耦联,使城乡成为一个异常庞大和复合型极强的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极易产生连锁、放大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灾难。

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增长时期,据预测,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城镇化直接造成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急剧拓展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北京市

为例,1990—2008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由1086万人增加为1695万人,建成区面积从397km2增加至1311km2。

另外,城市正常功能得以发挥需依赖交通、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这些城市生命线工程普遍具有网络化、错综复杂、联系紧密的特点,往往在灾害面前发生连锁反应而使灾害进一步扩大。如1995年13日本阪神地震中由于燃气系统破坏引发火灾,同时供水系统也遭受破坏,消防队无水灭火,造成大火肆虐。

同时,由于城乡二元化管理,防灾减灾工作也出现了“重城轻乡”的局面,村镇整体抗灾设防标准仍较低,受灾时人员伤亡远比城市严重,小灾大损失的现象屡屡发生。

因此,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既要解决原有城市旧城区和农村地区防灾历史欠账问题,又要使新建城乡环境满足现代的防灾要求,这将是我国城乡建设面临的长期的重要任务。

城乡防灾减灾建设的基本对策

改善孕灾环境,减少致灾因子或降低其强度,提高承灾体防御能力都能减轻城乡灾害。一般来说目前通过人为因素改变自然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强度不容易普遍做到,而提高城乡承灾体的防御能力和灾后应急救灾能力则较为容易实现,即,目前不能控制地震、暴雨等致灾因子的变异,但可以通过防灾规划和抗灾措施提高承灾体的防御能力达到减灾的目的。

提高承灾体防御能力和灾后应急救灾能力的程度需要建立在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评价的基础上,而孕灾环境的复杂性、致灾因子的不确定性以及承灾体的易损性都呈现着风险特征,因此通过风险分析、风险减缓等手段使城乡灾害处于政府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实现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的各种可能性、承灾体的易损性、减灾手段的有效性、防灾投入与可接受水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基于此构建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体系。

基于灾害风险的城乡防灾减灾基本思路

对于实际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来讲,图1给出了基于灾害风险的城乡防灾减灾基本思路的示意。首先,通过对城乡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及承灾体的调查,运用上述风险评估技术得到预估城乡灾害风险场,若此城乡灾害风险场能够被政府和

社会接受,则今后的城乡规划建设可根据灾害风险场所对应的规划建设方案进行建设。若该灾害风险场不被政府和社会所接受,则需要通过风险减缓或控制手段,如降低致灾因子、调整规划规模与布局、强化工程防灾建设等手段——即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体系来干预原有的城乡承灾体,使之改造成有利于防灾的新的承灾体,并重复上述灾害风险评估过程.直到预估的城乡灾害风险场为政府和社会可接受为止。

图1 灾害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有多道防线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体系

为了将城乡灾害风险控制在社会与公众可接受水平之内,需要进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改进城乡规划建设方案。若将城乡防灾减灾体系比作一座大厦,要保证大厦安全需要有4个支撑点:

(1)城乡防灾减灾规划是根本基础。城乡防灾减灾规划是从源头上解决城乡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通过统筹考虑各种灾害与突发事件的影响,从宏观大局角度把握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工作,是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的第一个支撑点,并为后续3个支撑点的建设奠定基础。

(2)城乡单体工程和基础设施抗灾设防是基本保障。工程抗灾是采用增强单个承灾体抗灾能力的方式,保障其在预定设防标准灾害下的安全达到减灾目的,如地震设防标准用工程在设计使用期内遭受不同规模地震的超越概率来表示,并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抗震设防目标。因此,全面开展城乡单体工程和基础设施抗灾设防,保障抵御预期标准灾害能力,成为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证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的基本保障。

{3)灾害监测预警与重大工程设施紧急处置系统是减灾重要措施。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准确的灾害预警能有效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也是灾后应急救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而灾害紧急处置则是控制直接灾害进一步扩大化的重要手段。目前,灾害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系统已广泛用于水文、气象,海洋、生物、地震及地质灾害等多方面,形成了遍布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极大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影响。

(4)灾后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是重要补充。由于灾害是突发的且不确定性非常大的事件,所以目前单体工程抗灾使用的设防标准冒有一定的风险.并不能避免一些极端强度灾害事件发生,也就是说第一道防线存在被击溃的危险性。此时快速有效的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则显得至关重要,可以挽救人民生命,减轻灾害损失,控制灾害风险场的进一步蔓延。因此完善灾后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是减轻城乡灾害的重要补充,是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的第二道防线。

5. 防灾减灾型社区建设

防灾减灾型社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概念。2001年国际减灾日的行动口号是“发展以社区为核心的减灾战略”,“以社区为核心的减灾战略其主导思想是依靠社区组织,在政府和非政府的协助下,动员所有居民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建设”。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将减灾型社区定义为,长期以社区为主体进行减灾工作,促使社区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预防灾害的措施,以减低社区的易致灾性,避免让灾害变成灾难事件。一些国家在社区防灾减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日本由于频频受到地震、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预防灾害体系。

发达国家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可为我国防灾减灾型社区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1)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依据

截至目前,我国出台了很多单灾种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应急预案,初步构成了依法减灾的法律体系。但遗憾的是,针对所有灾害的综合性防灾减灾基本法并没有出台。此外,我国已出台的许多法律都只是在方向上起引导作用,而对具体如何操作的问题则没有配套条例,特别是针对社区层面没有出台相应条例,因而社区很难在防灾减灾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所以,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目前我国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重要工作之一。

(2)完善的安全设施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基础

从我国目前社区安全设施整体情况看,还未达到运用科技力量改善其性能的要求,最基本的安全标准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直接导致无法衡量安全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此外,定期的维护与检修也是保障安全设施的重要环节,很多灾害就是由于相关安全设施年久失修引起的,但这一点并未引起社区重视,社区在此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都极为有限。

(3)增强居民危机意识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前提

我国在社区居民危机意识培养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运作机制,但我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灾害作为契机进行宣传,如:“5·12”汶川大地震后,很多社区及学校都开展了地震及其他灾害知识讲座,有的还进行了地震演练;上海“11·15”特大火灾发生后,人们在悲痛之余发现新闻媒体出现了铺天盖地的消防知识宣传,很多消防标识也被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令人深思的问题是,这些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如何才能持续下去,而不是停留在灾害发生后的初期阶段,如何让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持续不断地接受到相对完善的安全与逃生知识,这些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防灾减灾型社区工作开展的重点。

(4)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根本

在具备危机意识和灾害常识的前提下,居民的自救与互救能力是防灾减灾型社区建设的根本。我国的城乡社区在近几年内也很重视提高居民的自救与互救能力,逐步将居民防灾演练提上议事日程,如2010年5月12日作为国家的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便是“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但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将防灾演练作为一项社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坚持开展,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进行防灾演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区没有配

套资金来开展这一活动。因此,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政府必须从思想上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要求社区上报每年的防灾计划,并提出进行防灾演练的合理预算,使这一活动能够开展并坚持下去。

(5)健全救灾组织体系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保障

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与社会等各方力量相互配合。横向包括政府内各部门、各机构,纵向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具体到社区层面,也需要社区内部合理分配、相互配合,只有建立起一个健全有序的防灾减灾行动体系,才可能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展开并落到实处。

6.我国防灾减灾的未来发展

依据《国家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防灾减灾领域包含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监测预警评估能力建设、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防灾减灾信息化能力建设、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区域和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防灾减灾文化建设、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综合防灾减灾软实力建设等方面。

此外,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还将确立一系列防灾减灾相关重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工程、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国家自然灾害四级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工程、环境减灾卫星建设工程、国家重特大自然灾害防范仿真系统建设工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工程等。

2016考研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作用。本学科主要任务是建立、发展并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对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发展防灾减灾的科学理论、设计技术和工程处理方法,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灾后重建、经济恢复和发展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胜任与防震减灾工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岩溶、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有关的预防、设计、治理的结构选型、优化设计等方面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抗灾防灾、灾后重建方面的技术设计和组织管理工作。 2、专业培养目标 本学科立足我国西部、面向全国,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防灾减灾工程、防护结构工程及地质工程坚实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门科学知识;具备应对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能力;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了解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较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人才。要求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毕业后能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或相关学科的工程技术工作。 3、专业方向 01工程结构抗震减灾 02振动控制与试验分析 03城市地震危害性评价和综合抗震减灾 04岩土地震工程和减灾工程 05基于断层的强地震动与建筑物抗震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951结构力学或950材料力学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二、就业前景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蒙受自然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且不说历史上的大地震和洪水给我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就近几十年而言,各种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年年有之。全球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灾害、洪涝干旱和飓风等气象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在我国都是相当严重的。就以地震海啸而言,虽然还没有像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这样大的劫难记载,但近代也遭受过多次地震海啸的袭击。 总之,我们的国土不是平静的,我们人民生活的家园不是安然无恙的,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目前地质灾害与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于这方面力度在加大,比如抗震的研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该专业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三、就业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都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具备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又各具所长,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四、职业规划 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有关的考试为: 注册安全工程师

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何庄中学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校师生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师生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结合我校实际,举办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5年5月7日至13日,其中5月12日为全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 二、指导思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在校园内进一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努力构建***平安的校园环境。 三、活动主题: 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技能,防范安全事故。 四、活动原则: 教育性、科学性、普及性 五、宣传内容 1、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知识。重点宣传介绍交通事故、溺水事故、消防事故、食物中毒事故等应急知识和流行性传染疾病预防知识。 2、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方法、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等。 六、活动安排: 1、成立“防灾减灾”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宋子培 副组长:何磊 组员:宋文先、魏瑞征、王恩红、王国明、丁远建、各班班主任 加强宣传教育,使师生充分认识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意义,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2、悬挂横幅“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技能,防范安全事故” 3、国旗下讲话“向祖国致敬,纪念汶川大地震”。政教处布置学校宣传周工作,号召全校师生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学会生存,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4、召开教师会,学习2009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文件精神,增强教职员工应急管理的能力。 5、各班出一期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交通安全和防溺水的黑板报。并通过发放告家长书配合学校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6、通过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其中包括:地震、防震、避震知识、农村砖房屋抗震知识、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常见事故现场救护知识宣传、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宣传、天气灾害知识宣传、防溺水安全教育及交通安全教育。 7、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学校安全小组对学校各个角落进行彻底地安全排查。 8、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通过实际演练,使师生了解和掌握灾害发生的逃生方法和应急手段,确保师生在紧急情况突发时能做到科学自救、有序撤离。 9、在学校网站发布相关防灾减灾知识,使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内容宣传到位,提高师生、家长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为防灾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大的社会氛围。

学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学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防灾减灾 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广泛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根据上级要求,我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 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管理,确保演练效果 为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班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 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 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 练活动顺利进行。演练活动于5月12日课外活动时间,整个过程既 紧张又有条不紊,学生在1——2分钟内就能按规定路线从教室撤到 指定地点,提高了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以多种形式,宣传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1、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地震应急小知识》一书,班主 任向学生讲授防灾救灾知识,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分批观看教学片《学生安全预防与自护》,让学生 学会避险知识。 3、各班利用黑板报,以“防灾减灾、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 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总之,我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对全校师生进行了抗震减灾、逃生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并进行了紧急疏散演练,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救自护能力,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高度关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十二师职业技术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一、进行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一)演练目的 提升广大师生的防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的防灾救灾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吸取近期发生的消防安全事故教训,提升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的指挥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普及防灾避险知识,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时间 按照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计划要求,本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于5月12日中午12点进行。 (三)演练情况 1、制定应急预案: 1)根据我校建筑物结构和人群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 2)责任分工,当堂任课教师为各班的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教学楼每一楼层再有一位教师负责。 3)当听到防震预报铃声后,各班主任、当堂任课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 4)如果来不及,要躲在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等下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震后立即发出呼救。 2、开展模拟演练:

2021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新版)

2021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新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323

2021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新版) 2018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一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中心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

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校(园)长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各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师生人人皆知。同时,各校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一年来,各校(园)累计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52期,开展防震知识教育26校次,受教育学生8917人,教职工503人。 三是开展演练,提高搞震能力。中心校要求各校(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各校全年累计开展防震演练60校次,参演师生达18840人次(其中学生17834人次,教职工1006人次)。 四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中心校于本年1月份完善修订了《XX中心校防震救灾应急预案》,且各校(园)结合学校实际,也相

防灾减灾学

防灾减灾学读书报告 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 姓名:车娅丽 学号: 导师:崔广柏 2013年6月

近年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大范围秋冬春连旱、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北京暴雨内涝、雅安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痛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1984年7月,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国际减灾10年”的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IDNDR)。1989年12月召开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决议决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以适合“10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该国际日。“国际减灾10年”结束后,联合国大会决定继续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 1.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与挑战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有伤痛,也有警醒。自2009 年起,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成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之所以将汶川大地震发生之日设定为“防灾减灾日”,意在提醒国民更加重视自然灾害,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普遍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并呈现出多灾并发、群发和集中爆发的特征。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灾害损失持续加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全国70% 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东北、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2/3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约占国土面积69% 的山地和高原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频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大陆沿海地区经常受到风暴潮影响,越来越多的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重特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繁发生。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一、概述 1.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1]。 2.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交叉性的新型学科,它涵盖到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监测和预报、工程防治和灾时应急措施等科学技术难题。按现行学科体系来说,防灾减灾工程涉及地质、气象、地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和管理等学科的相关专业领域。 二、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主要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 ②边坡与基坑工程: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③地基与基础工程: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防灾减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 ②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 ③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问题风险分析与防灾决策可靠性研究,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耦合分析及其在工程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等。 ④大型结构物抗风与抗震,针对工程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实验技术,研究造成风害和震害的机理,寻求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着重进行大型结构物风致响应与地震反应的预测及评估、大型结构物环境振动抑制技术、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设计等理论及应用研究。 三、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工作总 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工作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按照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发厅函〔2018〕67号)、《吉林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吉减电〔2018〕1号)通知要求,切实增强我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在学校的灾难事故,保护师生人身安全。学校领导结合我校的实际,用心、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另外,以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活动,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潜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构建“阳光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带给安全保障。现就我校活动状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活动到位 为了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大会,部署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潜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

活动,必须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必须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用心宣传,营造氛围 1、我们学校透过校园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阵地,大张旗鼓地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在学校的LED屏上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了解道路交通、游泳溺水、饮食卫生和防雷击等事故的发生根源与预防;学校组织出版《地震基础知识》专题板报,向学生介绍地震知识及防震要领,每个班还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交流与讨论。向学生宣传如何预防流感的知识,防溺水及防安全事故的知识,大力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克服麻痹思想,让学生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2、举行“交通安全、安全用电、防火、防水宣传教育”活动 我校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上级“加强防灾减灾,建立和谐校园”的指示精神,把建设“平安校园、阳光校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交通安全、安全用电、防火、防水的专业技能,我们邀请了消防大队等专家到学校开展了专题讲座。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安全防火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师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对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大有帮助。 三、认真筹划,活动多样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一、学科概况 由于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防灾减灾研究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百年历史的土建工程领域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我校最早获批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六个硕士点的学科方向中也一直含有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群体支持防灾减灾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雄厚力量。1997年,我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授权点获批,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该学科隶属的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和相关的交通运输工程在我校均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本学科还可以在上述两个一级学科所设的博士后流动站中招收博士后人员。这样逐渐形成了培养土木工程减灾防灾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目前,本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我校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围绕重要陆地交通干线建设和运营阶段出现的灾害现象,以工程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研究常见灾害的形成条件、成灾模式、预测预报、防治工程优化以及防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等课题,提高交通干线的抗灾能力。本学科有一支由年轻的博士、教授为主组成的充满朝气的研究队伍,由于具有边缘学科的特点,研究队伍组成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色,研究领域偏重于前沿性、基础性问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理论研究。本方向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特等奖1项,其中“南昆线”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加固与计算方法研究,将长大隧道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提高到国内领先水平。“广大线”九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隔震研究,为世界首例,其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工程中。长大隧道火灾分析与评估加固技术、瓦斯隧道封闭结构形式及降压措施研究、电力牵引瓦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研究等,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物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中,首次在地下工程结构物变异程度的分级及其评定中引入健全度的概念并与结构动态可靠度相联系,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长大隧道岩爆、大变形机理研究成果,在秦岭隧道(铁)、夹竹箐隧道(铁)、二郎山隧道(公)、华莹山隧道(公)、太平驿输水导洞、锦屏电站18km导洞等工程中的应用,使这些工程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泥石流及其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是本方向的一个亮点,有关泥石流预测预报及信息开发系统研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近来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铁道部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尤其是通过成昆、宝成、南昆等铁路干线和川藏公路、西攀高速等公路干线灾害防治的生产科研实践,在铁路、公路工程灾害防治技术与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

学校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七页)

学校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七页) 学校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增强学校师生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的应急自救能力,建立学校救灾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自然灾害对学校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学校财产和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利用有关讲座和相关课程向师生宣讲,普及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的防御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及时了解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有关信息,做到早预测、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建立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 二、实施办法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县教育局和镇政府的领导下,学校成立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本校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的预防、指挥、处置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制定工作预案,落实领导负责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主管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各班主任和相关科任教师都要经常宣传防御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增强师生应急、自救能力。加强日常检查和防汛抗旱防地质灾害和校舍安全信息交流,发现隐患和 了解相关信息后,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切实做到早预测、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努力减少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学校建立应急各类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学校发生有关自然灾害事件,相关人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4、建立学校防灾减灾责任制,校长是学校防灾减灾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应急救灾的预案和演练制度,纳入学校管理和教学安排。建立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灾制度,细化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和宿舍管理人员维护秩序、应急抢险和紧急救护的职责,学校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重点区域建立监测网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学校明确监测项目,确定监测点,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监测。提前做好防御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5、深入开展学校自然灾害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对推动国家公共安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坚持“日常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常抓不懈。 (1)在新生入学时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学校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举办普及性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使入学新生具备基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常识。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在日常教学,特别是在地理课、科学课及综合教育课中适时渗透地质灾害基本常识、全球地质灾害形成及如何在学校、家庭进行临危应急等方面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并通过放映防灾减灾宣传片、地震科普教育片,布置学生写观后感、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学生对各种灾害的认知水平。

学校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XX

学校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XX 学校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XX 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地震,损失惨重,经国务院批准,自XX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为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区教育局发文,要求各学校制定完善本校的地震应急预案。现结合我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拟于5月11日下午举行全校防灾减灾疏散演习。 中小学校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对于增强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减少人员伤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位老师要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着对师生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做好本次防震减灾演习活动,确保演习的顺利举行,确保演习师生的人生安全,确保演习活动取得实效。 组长:丁爱军 副组长:李新梅冷荣军许小平张晓明孙萍莫祥慧 成员:张政干王长和洪军郑爱斌郭拥军 殷季明颜文静刘玉琴张玉花 本次演习共举行两遍,每次演习分前后两个部分,以广播鸣放防空警报为信号。当第一次鸣放防空警报时,班主任老师立即组织学生躲进课桌下面,当再次响起防空警报时,

组织学生排队从前后两个门有序出教室,从就近的楼梯靠右下楼(具体安排是西边3个班级从西楼梯下,其余的班级从东楼梯下),到达操场后按班级排队抱头蹲下,北教学楼班级在北面内操场集中,南教学楼和综合楼班级在大操场集中。当全部班级到操场结合集中完毕后,排队回教室,依照第一遍的方法再演习一次。 演习前的晨会课班主任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本次演习的重要意义,具体演习安排,学生排队下楼路线。让学生明白,虽然这是一次模拟的疏散演习,如果以后遇到的紧急疏散就按这样的演习方案要求,演习时请各年级分管主任以及科任老师到岗到位,帮助维持秩序(尤其是下楼的安全,防止学生滑倒拥挤),确保演习的安全有序。 北楼一楼戴洪海庞海燕 二楼张震钦李红霞 三楼高燕任燕 四楼王兰龚惠萍 南楼一楼徐桂兰 二楼吕井存 三楼车正新 综合楼二楼周宏 四楼陈萍 摄像:刘俊芳殷季明信号:聂杭

工程防灾减灾与安全教育

工程防灾减灾与安全教育 1、问: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火源、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指空气),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避免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是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 2、问:班后防火“五不走”是指什么 答:是指交接班不交代清楚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断电不走;可燃物不清干净不走;发现危情不报告不处理不走。 3、问: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是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等原因。 4、问: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有那些 答:常见的用三种方法,即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5、问:施工中怎样防止物体打击 答:(1)高空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放入工具袋内或工具箱内,不得随意乱放。(2)不准上下投掷材料,工具等物件。(3)尽量避免上下垂直作业。分层作业时,应设置隔离设施。(4)进入施工现场应戴安全帽。 6、问:挖掘基坑时如无适当的防护会有什么危害 答:如无适当的支撑,基坑周围的松土会坍塌,可能导致砸伤和活埋事故。 7、问:什么是现场急救 答:现场急救是指施工现场发生伤害事故时,伤员送往医院救治时.在现场实施必要和及时的抢救措施,是医院治疗的前期准备。 8、问:烫伤与烧伤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答:(1)烫伤烧伤时,最重要的是冷却,一般红肿的轻度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却几分钟,再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即可;(2)重一点的烫伤如局部皮肤起水泡、疼痛难忍发热,应立即用够冷却水冲洗30 分钟以上,不要碰破水泡,不要自行涂药膏,要去医院。 9、问:中暑的原因是什么,会引起哪些后果

答:中暑是人在较热的环境下由于身体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体温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时能使人昏迷。 10、问:高处作业“四不准踏”是指什么 答:是指未经检查的搭建物不准踏;玻璃顶棚的天窗不准踏;石棉瓦屋顶不准踏;屋檐口不准踏。 11、问:外伤急救有哪些措施 答:有以下几点:(1)身体某些部位被切割或擦伤时,首先应止血,若出血不多,可用干净的纸稍加挤压,挤出少许被污染的血浆后包扎;(2)如果切割伤口很深,流血很急,可判断为动脉出血,必须压住比伤口距离心脏更紧部位的动脉止血;(3)如果切割的锐器生锈不洁,简单进行紧急处理后,要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及抗生素,以防伤口感染。 12、问:气管进异物应如何自救 答:(1)背部拍击法:一只手扶住病人胸部,另一只手的掌根连续拍击伤者的两肩胛骨中间数次,要突然用力;(2)环抱压腹法:从后面扣手环抱病人腹部肚脐上一寸,迅速向后上方挤压数次;(3)让病人仰卧,并偏向一侧,以双掌置于其上腹,向内、向上推压腹部数次。 13、问:发现有人从高处坠落该怎么办 答:不要随意的抬起伤员,须到专业医生赶到现场,才能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以免由于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

2017考研专业解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2017考研专业解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 护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开设院校: 门类/领域代码:08 门类/领域名称:工学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814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081405 二级学科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作用。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防工程和人防工程的防护能力。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各种灾害的认识,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在近几十年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现代化城市与重大工程综合防御重大灾害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基础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生应掌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就业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个交叉的边缘学科。在我国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近几年地震发生的频率相较前些年比较高,再就是季节性的自然灾害也时

2020年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最新版)

2020年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最新版)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it can clarify the direction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0年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最新 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根据教育局对XX年“防灾减灾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主题宣传周活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于5月9日—5月15日开展了“防灾减灾”主题宣传周活动,并制定了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自接到教育局有关文件和通知后,学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XX年“防灾减灾宣传日”主题宣传周活动;成立了以孟昭雄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日”主题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宣传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负起了学校安全教育的领导责任,切实把安全教育摆上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使“防灾减灾宣传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利用5月8日课间操时间举行了XX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政教处主任做了题为《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的讲话,做好宣传教育发动工作,营造宣传活动

最新土木工程(房建方向)考研专业院校排名,包含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及岩土工程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结构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 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 校数 1 同济大学5★ 1 1 119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 1 1 119 3 哈尔滨工业大学5★ 1 1 119 4 清华大学5★ 1 1 119 5 大连理工大学5★ 1 1 119 6 浙江大学5★ 1 1 119 7 广西大学4★ 1 1 119 8 北京工业大学4★ 1 1 119 9 湖南大学4★ 1 1 119 10 天津大学4★ 1 1 119 11 中南大学4★ 1 1 119 12 东南大学4★ 1 1 119 13 华南理工大学4★0 1 119 14 北京交通大学4★0 1 119 15 兰州理工大学4★0 1 119 16 合肥工业大学4★0 1 119 17 上海交通大学4★0 1 119 18 河北工业大学4★0 1 119 19 上海大学4★0 1 119 20 河海大学4★0 1 119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 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 校数 1 同济大学5★ 1 1 85 2 哈尔滨工业大学5★ 1 1 85 3 湖南大学5★ 1 1 85 4 浙江大学5★ 1 1 85 5 中南大学4★ 1 1 85 6 清华大学4★ 1 1 85 7 长安大学4★0 1 85 8 重庆大学4★0 1 85 9 东南大学4★0 1 85 10 武汉大学4★0 1 85 11 华中科技大学4★0 1 85 12 中国矿业大学4★0 1 85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0 1 85 14 大连理工大学4★0 1 85 15 河海大学4★0 1 85 16 北京交通大学4★0 1 85 17 西南交通大学4★0 1 85 18 北京科技大学3★0 1 85 19 武汉理工大学3★0 1 85 20 广州大学3★0 1 85

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服务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特色是工程抗震安全评价、工程抗爆模拟与防护、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及城市防灾减灾。研究方向涉及土木、水利及交通工程的抗震、抗爆,已建大型工程的健康诊断和病险结构物检测与监控,岩、土边坡的动力稳定性与加固等内容。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展工程抗震减灾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多功能振动扭剪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和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在岩土体和结构动力分析理论与动力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研制了多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抗震分析软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病险结构的检测和监控、爆炸灾害模拟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一、培养要求 本学科专业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承担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土木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震灾变与工程抗震Seismic-induced catastrophe and Anti-seismic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爆炸力学与工程抗爆Explosion mechanics and protection of explosion disaster 3、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Base seismic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4、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city disaster 三、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地震认识 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 人类文明是蓝色星球上璀璨的一粒明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大有跃居于自然主宰,掌控地球之势。只是,人类终究只是自然低微的一部分,大自然轻微的动作便能让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 地震,海啸,火山是人类的巨大威胁,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真的只如蝼蚁。海啸和火山受地域条件限制或许不容易遇到,而地震,即使不在地震带上,也可能发生。土生万物,自然也有毁灭万物的力量。中国人自上古洪荒起,在一次次灾难之间学会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天地。 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天灾人祸,天道无情,纵视众生如蝼蚁,却也留下一线生机。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上,我们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我们曾以“勒紧裤腰带,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而骄傲。当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时,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太清楚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往事……然而事实依然清晰地记录在共和国微微泛黄的史册中。 1976: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事后政府发挥了可笑的更新换代能力,在本不宜建设大规模城市的唐山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新唐山,可以预见,76年的人祸必定再酿天灾。“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以余震多,余震强闻名世界,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

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五篇合集

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五篇合集 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认真查找安全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做了重点安全隐患排查。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精选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一) 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我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学校预防控制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为了保证活动顺利有效的组织实施 学校领导班子讨论与研究宣传周活动的内容、要求、目标,制定《学校“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具体组织宣传周的各项活动。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x月x日学校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了以《如何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抗灾防灾演练,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从个人做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 三、各班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 搜集相关安全教育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四、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各班开展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学校收集整理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要求每个班级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认真开好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防震、防火、防雷电、雷雨天气、泥石流等安全教育,让学生将安全牢记在心中。 五、学校张贴安全宣传标语 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标语:“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并利用校园广播对全校师生积极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六、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将安全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围绕“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并于5月13日前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等,开展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进行了及时的整改,使学校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七、开展了防地震疏散演练活动 我校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宣传动员。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最大程度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继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二) 为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安全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学校领导结合我们**小学的实际,积极、主动、科学、有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