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数学教材一览

高中数学教材一览

高中数学教材一览
高中数学教材一览

五种版本教材比较

关于五种版本必修教材章节设置的比较研究 ──使用人教B版教材后的思考 北京人大附中吴中才 人教B版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教科书,与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一样,属于“一纲多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什么不同呢?它们难道就是呈现知识的背景材料不同、习题设置不同吗?或者说简单的就是难易程度不一样吗?或者说是体例不同?栏目设置不同?本文将研究其核心的东西——课程内容,就目前五套教材必修教材的章节设置作一比较与分析。 特别说明之一,由于笔者使用的教材有的是电子版,教材具体版本不详,故可能会有一些章节目录设置存在一些出入;之二,各套教材表示章节的符号有所不同,为了便于对比,本文统一了表示符号;之三,本文仅比较到二级目录,不比较到更细致的目录。 一、各版本必修教材的目录设置

几 何 点、线、面 关 何 和 解 方 角第一章三角函数[1] 1.1 弧度制与任意角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4 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向量2.1 什么是向量 2.2 向量的加法 2.3 向量与实数相乘 2.4 向量的分解与坐标表示2.5 向量的数量积 2.6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 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 关性 第三章概率 3.1 事件与概 率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 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 用 字特征 1.5 用样本估 计总体 1.6 统计活动: 结婚年龄的变 化 1.7 相关性 1.8 最小二乘 估计 第二章算法 初步 2.1 算法的基 本思想 2.2 算法的基 本结构及设计 2.3 排序问题 2.4 几种基本 语句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 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模拟方 法――概率的 应用 1.4 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抽样方法 2.2 总体分布 的估计 2.3 总体特征 数的估计 2.4 线性回归 方程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 及其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3.4 互斥事件 2.1 点的坐标 2.2 直线的方 程 2.3 圆与方程 2.4 几何问题 的代数解法 2.5 空间直角 坐标系 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 数 1.1 任意角和 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 的图 象 1.6 三角函数 模型的简单应 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平面向量 的实际背景及 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 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 的基本定理及 坐标表示 第一章基本初 等函数(Ⅱ) 1.1 任意角的 概念与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向量的线 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 解与向量的坐 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 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 用 第三章三角恒 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 3.2 倍角公式 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 的积化和差与 第一章三角 函数 1.1 周期现象 与周期函数 1.2 角的概念 的推广 1.3 弧度制 1.4 正弦函数 1.5 余弦函数 1.6 正切函数 1.7 函数的图 象 1.8 同角三角 函数的基本关 系 第二章平面 向量 2.1 从位移、速 度、力到向量 2.2 从位移的 合成到向量的 加法 2.3 从速度的 倍数到数乘向 量 2.4 平面向量 第一章三角函 数 1.1 任意角、弧 度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向量的概 念及表示 2.2 向量的线 性运算 2.3 向量的坐 标表示 2.4 向量的数 量积 2.5 向量的应 用 第三章三角恒 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 差的三角函数 3.2 二倍角的 三角函数 第一章解三角 形 1.1 正弦定理 1.2 余弦定理 1.3 解三角形 的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 念 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 2.4 分期付款 问题中的有关 计算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 3.2 一元二次 不等式 3.3 基本不等 式及其应用 3.4 简单线性 规划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容、教学方法,更要重视新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积累,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立足于新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致力于探究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数学文化 引言 数学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包含数学的思想、语言、方法、特点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等,即从文化的视角分析数学。除此之外,数学文化还涉及数学史、数学教育以及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本文将对数学文化容展开分析,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一、数学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数学是具有独特文化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指引。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1]。其符号语言简单,思维方式独特,理性思维严谨,概括又抽象,不仅应用于教学中、生活中,更能促进人类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就是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从高中新教材可以看出,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应发挥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会数学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讲授,更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二、教材对数学文化的诠释 数学文化对学生影响深远,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使学生形成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品性的提高。[2] 新教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老师应将教学模块和数学文化结合起来,并给学生提供相关模块进行参考。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相结合,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站在文化的角度感悟数学。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Asin(ωx+ψ)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优缺点

浅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的优劣 数学组朱国民 我们市十五中通过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详细地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对其优点和课程上的不足分析如下: 高中数学教材历来在编排上重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存在内容跨度大,结构不合理,应用重视不够等方面的不足。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如下优点: 1、教学新思想 新教材提高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与旧教材相比较:旧教材对学生学习规律研究得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些学生把教材当成查找公式的工具书。而新教材则加入了一些插图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文字叙述通俗易懂,知识的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灵活多样,同时删减了部分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记忆,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只给出了最基本的三个公式,柱体、台体、锥体的体积公式只给出了结果,而对蕴含了“微积分,极限”等数学思想的球面积及体积公式给出了详细推导过程, 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新意识 新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新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概念从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提出。例题,习题多增加联系实际的背景。如数列中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储蓄,函数中联系增长率的变化,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增加线性规划初步知识,圆锥曲线联系行星卫星运行轨道等。

二、新教材相比有如下不足: 1、内容跨度加大 新教材中,数学的应用比以前重视了许多,但跨度似乎大了一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距离,比如高一(下)按知识体系就要上必修4、5、2共3本书,而且还要调整在上必修5线性规划前先讲必修2的直线的方程;高一(上)讲必修1集合的运算前要进行初高中衔接,补充讲解一次、二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又在必修5。另外,应用题或者数学建模题很大部分需要用到计算机或者计算器才能完成.在实施过程中不好操作。 2、教学进度难以把握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新教材知识点多、内容广,教学进度不好把握,新增的一些知识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新教材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不牢,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强,不如原来的老教材的知识体系。 总之,我们认为如果将新教材的理念溶入到老教材知识体系中编写出来的导学案就能结合二者的优点,扬长避短,更有利教学,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这种思路编写十五中导学案进行教学的。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仅供个人参考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一、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以下简称“境外”)高中数学教材的特 占 八、、 1提供丰富背景,引导探索感悟,强化应用意识 境外许多优秀教材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突出数 学的有用性。如日本教材充分突出数学应用的工具性,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 际。比如,其中的一套教材在每一章开头都配上与本章课题相应的图案,“平行与合同”一章的标题图是一架静电复印机在复印。讲等式的性质时联系天平称量,讲函数时联系电灯的亮度等。新加坡的教材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过,他们没有把“应用”单列成一块,而是体现和渗透于整个课程中,贯穿始终。不是人为地拼凑应用问题,更不是先有纯粹的数学知识,然后才有数学知识的应用。美国教材更是将数学的有用性发挥到极至,如其 UCSMP教材中的三角函数部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芝加哥1951年一1981 年的月平均气温、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一年中有代表性的10天的白昼时间、 单摆、风车等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被安排在例题、习题中。 境外教材普遍重视数学交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 如英国教材重视对问题的开放化,美国教材中有《数学万花镜》、《数学游戏》、《错在哪里》、《想想看》、《数学史话》等栏目,有的教材还在引入概念时提供启发发现的原型(思考题),以引导探索的方式进行知识呈现。很多美国教材都有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书目、供进一步了解或研究的相关网址等。 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同样也强调增强探索性。如美国UCSMP教材中三角函数一章有这样一个问题:大风车的轮子顶点离地面45英尺,轮子以每分钟 2周匀速运动。某人登上车轮,10秒后到达顶点,……。这个作业告诉你如 何导出这个函数关系式。……。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性活动结束后还给出了一个“实习作业”:到娱乐公园收集有关风车轮的尺寸和转速,并用一个模型来描述人在风车上离地面的高度与登上风车的时间的函数关系。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探索、发现,更是境外教材普遍使用的。美国

高中数学新教材改版内容

变化一:课程结构 修订的课标中课程分为选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必修课程。这三种课程非常明确: 1.选修课程:是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要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则必须根据自主招生学校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学习。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就必须学习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3.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生水平考试内容,当然也是高考内容。如果学生只想高中毕业,那么学习必修课程就够了; 变化二:课程内容 1.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2.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这一章里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3.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⑴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这四单元内容常用逻辑用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一样。 变化的地方: ①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②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结词“或”、“且”、“非”; 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 ③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主题二:函数 函数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应用。 这些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基本一致,仅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①在函数的概念的内容中删去了映射; ②在三角函数里删去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主题三:几何与代数 几何与代数内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 这三章内容与实验版课标要求大致一样,有变化的是: ①将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解三角形”融入进“平面向量”这一章内;

2020年-2019年高中人教版新教材介绍--及新旧教材对比

2019年5月9日,新教材正式发布!新版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包括数学(A、B两个版本)、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日语、俄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期投入使用的还有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自 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三科 语文 新版教材语文必修共两本,分为上下册,如下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新版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课文总数(136篇/首)的49.3%。《短歌行》、《归园田居》、《声声慢·寻寻觅觅》、《静女》均被选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共5册28个单元,册数较以往版本有精简 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据悉,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其他版本相比,总册数上有所精简。 教材设计了28个学习单元。其中包括22个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以及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 温儒敏特别指出,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 课文选材上体现了革命文化。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如《哦,香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此外,教材也选入了十多篇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有《复活》《百年孤独》《哈姆雷特》《致云雀》等。 编排体例变化:旧教材的单元是以年代和文章体例来区分,新教材的单元主要以表达情感、态度、思想价值观等来区分。 政治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本章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本章主要讲述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两部分内容,集合的初步 知识包括集合的 有关概念、表示、集合间的相互关系,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用集合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简易逻辑主要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本章的重点是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 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与其它内容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教科书在“集合”与“简易逻辑”之间插入了“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两节属于不等式的内容? 答:这两小节属于不等式的内容,学生学习不会困难,并且安排在这个位置上至少有以 下两个优点: (1)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 (2)为下一章求某些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学习函数的单调性作必要 的准备。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另外, 又要控制不等式的难度,对一般学生来说,不要超出教科书的要求。 2、在新教材中为什么要增加“简易逻辑”? 答: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任何科学都要使用 逻辑,而以“严 谨性”著称的数学,因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判断、推理,就更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新教材中新增了“简易逻辑”这部分的内容。

3、怎样理解逻辑联结词“或”的意义? 答:“或”这个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不可兼有”,即“a或b”是 指a,b中的某一个,但不是两者,日常生活中有时采用这一解释,如“你去或我去”,人们在理解上不会有你我都去这种可能。另一是“可兼有”,即“a 或b”是指a,b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如“”,是指:x可能属于A但不属于B,x也可能属于B但不属于A,x还可能既属于A也属于B。在数学书籍中一般采用后一种解释,即“可兼有”,我们在解题时都要遵循这一点,还要注意“可兼有”并不意味“一定兼有”。4、大纲中没有真值表这一知识点,教科书中讲真值表是否超纲? 答:不算超纲。大纲要求学生理解“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的意义,但对于“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引进真值表是为了克服这种困难。真值表在这里只是一种数学语言,由于采用了表格形式,比较形象,容易接受。 5、教材中把“集合”与“简易逻辑”放在同一章中,这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吗? 答:简易逻辑与集合有着密切的联系,简易逻辑中的很多问题我们可以转化为集合的观点用集合思想来解决。 (1).三个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的关系。 ①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或 中的“或”,它是指“x∈A”或“x∈B”中至少有一个是成立。 ②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 且中的“且”是指“x∈A”和“x∈B”这两个条件都要 满足。 ③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中对应于 集合P,则命题非P就应对应着集合P在全集U中的补集CuP。 (2).用集合观点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①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p q,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设A={x|p} B={x|q},如果A B,就是x∈A则x∈B,则A是B的充分条件, 即p q。如图: A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体现课程理念的重要媒介。人教03版教材是依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全日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教材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生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北师大版教材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该教材强调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整体性,突出了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多层次的学生活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注意发挥数学的人文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高中数学学习,能获得是一个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满足他们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本文试图对新旧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比较,人教03版,北师大版

目录 一、新旧教材编写理念对比 (1) 1 旧教材编写理念 (1) 1.1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 1.2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1) 1.3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1) 2 新教材编写理念 (1) 2.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1) 2.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1) 2.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2) 2.4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2.5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2.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2) 2.7 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 (2) 2.8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2) 3 新旧教材编写理念对比——以函数概念为例 (2) 二、新旧教材教学目标对比 (3) 1 旧教材教学目标 (3) 1.1 集合与简易逻辑 (3) 1.2 函数 (4) 2 新教材教学目标 (4) 2.1 集合 (4) 2.2 函数 (4) 3 新旧教材目标比较 (5) 3.1 主要目标比较 (5) 3.2 基础知识要求比较 (6) 3.3 能力要求比较 (6) 三、致谢 (7) 四、参考文献 (8)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的起始模块—必修一,它是由“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三部分内容组成.下边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分章对于教材作一一分析. 1 集合 集合是近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又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它不仅与高中数学的许多内容有着联系,而且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中学数学所研究的各种对象都可以看作集合或集合中的元素,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明地表述数学概念,准确、简捷地进行数学推理. 本章内容以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为逻辑链条统领全章,这种安排与以往的教材的处理有很大的区别.例如,集合的基本关系,是将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放在一起,并给出子集的概念;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将集合的交、并、补放在这一节,并给出全集的概念,这样安排给学生展现出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因此高中数学课程中只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 ⑴了解集合的含义,明确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描写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⑵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用集合语言对事物进行准确,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⑶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⑷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⑸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⑹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⑺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含义,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

《欧美初高中数学教材与我国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欧美中学数学教材与我国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2008级张亮 指导老师:童莉 摘要:本文主要从国内外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介绍欧美部分国家的初高中数学教材,从中归纳外国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并进行总结。其次分析我国教材的不足。最后尝试提出一些对教材修改的建议。以期能为即将踏上教师行业和已经投身其中的老师打开思维,更多的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做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材;比较分析;差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of the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First introduced that some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middle and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which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ginning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in the foreign, and summarize.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ies of our textbooks. Finally, trying to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modify the textbook. The writing of this paper so that it is about to embark o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to join one of the teachers to open thinking, more to learn from good foreig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learn from each other, so that a valuable role.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Comparative analysis;Differnce 从当前中国提出素质教育,以及初高中新课程改革等多方面来看,初高中数学的教材总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无法脱离应试的教育影响,但这是由国情所

高中数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高中数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高中数学教材历来在编排上重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在如内容陈旧,知识面窄,结构单一,应用重视不够等方面不足,而新教材相比有如下优点: 一、新教材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旧教材对学生学习规律研究得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些学生把教材当成查找公式的工具书。而新教材则加入了一些插图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文字叙述通俗易懂,知识的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灵活多样,同时删减了部分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记忆,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只给出了最基本的三个公式,柱体、台体、锥体的体积公式只给出了结果,而对蕴含了“微积分,极限”等数学思想的球面积及体积公式给出了详细推导过程,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新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概念从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提出。例题,习题多增加联系实际的背景。如数列中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储蓄,函数中联系增长率的变化,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增加线性规划初步知识,圆锥曲线联系行星卫星运行轨道等。在各章的章头图或阅读材料中也注意提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教材还注意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教材比较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新教材中加入了一些名人简介和阅读材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和钥匙方法的渗透,还应结合数学教材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数学中有许多方面的体现,如数学中正与负,常量与变量,已知与未知,有限和无限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实例。通过对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及数学思维的辩证法特征的认识,把数学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显示出来,使学生获得这些观点,并成为他们思想的组成部分。另外,通过介绍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习的热情。 四、教材内容新颖,独特,便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新编数学教材更新了传统内容的讲法和部分数学语言,如此较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联结词,国家标准计量符号,使用向量处理某些传统内容,利用平面向量证明余弦定理等,既简捷又易接受,新教材还利用空间向量讲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等性质定理,使教材有新意。新教材还注意引导教师利用计算机作为数学的辅助教学手段。如利用计算机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

2017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2017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 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 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 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

9、几何中很多概念(如三角形的五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和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早就已经删除,大都没有去学习; 10、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难免会导致很多知识的脱节和漏洞。本书当然也没有详尽列举出来。我们会不断的研究新课程及其体系。将不遗余力地找到新的初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目录 第一章数与式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 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 二次根式 1.1.4 分式 1.2 分解因式 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一、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以下简称“境外”)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提供丰富背景,引导探索感悟,强化应用意识 境外许多优秀教材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突出数 学的有用性。如日本教材充分突出数学应用的工具性,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其中的一套教材在每一章开头都配上与本章课题相应的图案,“平行与合同”一章的标题图是一架静电复印机在复印。讲等式的性质时联系天平称量,讲函数时联系电灯的亮度等。新加坡的教材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过,他们没有把“应用”单列成一块,而是体现和渗透于整个课程中,贯穿始终。不是人为地拼凑应用问题,更不是先有纯粹的数学知识,然后才有数学知识的应用。美国教材更是将数学的有用性发挥到极至,如其UCSMP 教材中的三角函数部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芝加哥1951年—1981年的月平均气温、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一年中有代表性的10天的白昼时间、单摆、风车等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被安排在例题、习题中。 境外教材普遍重视数学交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 如英国教材重视对问题的开放化,美国教材中有《数学万花镜》、《数学游戏》、《错在哪里》、《想想看》、《数学史话》等栏目,有的教材还在引入概念时提供启发发现的原型(思考题),以引导探索的方式进行知识呈现。很多美国教材都有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书目、供进一步了解或研究的相关网址等。 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同样也强调增强探索性。如美国UCSMP教材中三角函数一章有这样一个问题:大风车的轮子顶点离地面45英尺,轮子以每分钟2周匀速运动。某人登上车轮,10秒后到达顶点,……。这个作业告诉你如何导出这个函数关系式。……。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性活动结束后还给出了一个“实习作业”:到娱乐公园收集有关风车轮的尺寸和转速,并用一个模型来描述人在风车上离地面的高度与登上风车的时间的函数关系。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探索、发现,更是境外教材普遍使用的。美国的一本教材讲“函数图象的平移”时,让学生研究函数y=|x|,y=|x-3|,y=|x|+3等的图象,要求学生先手画,再用图形计算器检验,很自然地由学生自己发现了:其实都是由y=|x|“变”过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知识的主体。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4) l、关于教材理论的研究与分析 (4) 2、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4) (1)基础教育数学教材比较 (4) (2)高等数学教材比较 (5)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5) 1、定性研究 (6) 2、定量研究 (7) 3、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 (10) (四)论文的结构 (10) 二、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几何部分内容结构的变化 (11) 三、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几何部分内容要求和难度的变化 (13) (一)立体几何部分 (13) (二)解析几何部分 (25) (三)平面向量部分......................,.. (36) 四、其他一些问题 (41) (一)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几何内容 (41) (二)新教材中几何内容新教材的过程性目标 (43) 五、研究的结论、意义和建议 (44) (一)研究的结论 (44) (二)对教师的意义 (45) (三)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47) 参考文献 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数学自身的巨大变化和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以 及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变革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并着手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己在世纪之交全面启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正在顺利推进。 虽然我国1996年启动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在课程的内容与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增加了选修课,但学生选择的余地还很小。高中的课程只是简单的分成文科、理科两种,学生学习的课程和步骤几乎都一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经过一轮的试验后,2000年3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但我国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至今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课程还很有必要不断改革、不断建设和不断创新。为此,教育部在2001年6月启动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研制工作。2002年3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结构图》教材梳理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 一、结构图的分类 1.树形结构图 如果结构图是从上往下画的,那么它就像一颗倒画的大树,最先开始的框就是大树的根,而其后开始的框都是该大树的枝,这种框架图就叫做树形框架图.画树形结构图时各部分要按内在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并用线段相连. 2.网状结构图 网状结构图是从左到右画起,中间用大括号表示层次附属及解释关系,如 集合?? ???,,,关系与运算表示概念这就叫网状结构图. 二、结构图的画法 画结构图前首先你要对所画的结构图的每一部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把握,从头到尾抓住主要脉络进行分解.然后将每一步分解进行归纳与提炼,形成一个个知识点并将其逐一地写在矩形框内.最后,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并用线段相连,这样就形成了知识网络图. 辨析比较 流程图与结构图: 流程图描述动态过程,结构图刻画系统结构,流程图通常会有一个“起点”,一个或多个“终点”,其基本单元之间由流程线连接,结构图则更多的表现为“树”形结构,其基本要素之间一般为概念上的从属关系或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问题·探究 问题 绘制结构图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导思:绘制结构图主要是结合绘制流程图的过程,首先要确定组成结构图的基本要素,然后通过连线来表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探究:绘制结构图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从头到尾抓住主要脉络分解成若干步;将每一步提炼成简洁的语言放在矩形框内;各步按逻辑顺序排列并用线段相连. 例:平面内,角的结构图如下 :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角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这五类角,然后再明确它们各自对应的范围,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简单结构图——树形结构图,就描绘出来了. 典题·热题 例1设计一个结构图,表示《必修3-概率》的有关知识. 思路解析:按照结构图的画法步骤,将《必修3—概率》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关系放在矩形框内,用流程线连接起来. 答案: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第一章集合 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符号化、形式化是数学的显著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就是学习一种有特定含义的形式化语言,以及用这种形式化语言去表述、解释、解决各种问题。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在19世纪末创立的。集合语言是近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利用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内容。 一、本章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运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对象时的简洁和准确,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二、本章的设计意图 本章内容包含了集合的含义、表示和运算等三部分内容。 教材首先设置问题情境“设计自己”,使学生感受到集合概念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特征,并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和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通过观察具体的集合,从“数”和“形”两个方面使学生感受并归纳出集合与集合 之间包含关系。 与传统的教材处理不同,本章教材通过观察具体集合使学生感受并得到集合的补集的概 念后,上升到数学的内部,将“补”理解为集合间的一种“运算”。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和掌握集合之间的另外两种“运算”——“交”和“并”。本章整体设计思路是从具体到理论,再回到具体,螺旋上升。 本章充分利用Venn图和数轴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集合的含义与运算,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高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与框架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 函数概 念 集合 函数及其定义 函数的 基本性 质 概念 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基本运算交、并、补 基本关系:交集、并集、补集、全集、属于 概念 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展示发放:图像法、列表 区间:闭开,半开半闭 最大、最小值定义义 单调性 奇偶性;判 断方法 增函数 减函数 元素的概念、个数

基本初等函第二章 指数函数 幂函数 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 指数幂 指数函数性质 定义 性质 图像 定义域R 值域(0,+∞) 过定点(0,1) 单调性 定义: 性质 单调性 奇偶性 过(1,1) 对数函数及性质 对数与对数运 算 定义 性质 图象 过点(1,0) 单调性 值域 对数底数 真数定义 运算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定义域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 b a b +=== 有理数指数幂 无理数指数幂 整数指数幂

] 第三章 函 数 的 应 用 函数与 程 函数 模型 及应 用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视 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关系 定义 零点定理 求根步骤 二分法定义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 图与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 的表面积与 体积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锥、柱、台、球的结构特征 直观图 三视图 斜二侧画法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 影 侧视图 正视图 俯视图 锥、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 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