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证据法学

证据法学


《证据法学》
The Law of Evidence
第一章 证据法绪论
第一章 证据法绪论—案例 世纪遗产案第一季
* 生前:她争别人的遗产
* 2005年9月16日,香港终审法院里,五名法官依次步入审判席,他们将对一起400亿港币的遗产归属案件作出终审宣判,失踪华懋集团掌门人王德辉留下的巨额财富,到底是留给妻子龚如心,还是自己的父亲,即将揭晓。香港的一幢私人府邸内,68岁的龚如心焦急地在屋里踱着步子,等着电话。也许,她可能立刻成为世界巨富,也许,她会被立刻投入监狱,终身监禁。最终,龚如心赢了。
小甜甜——幻影人生已惘然
第一章 证据法绪论—案例 世纪遗产案第二季
* 死后:别人争她的遗产
* 2007年4月初,龚如心因病辞世。按龚如心2002年定下的遗嘱,华懋慈善基金可认定为千亿财产继承者。不过,2007年4月20日,陈振聪自认是龚如心遗产的唯一继承人,表示龚如心在2006年重新立了遗嘱。至此,华懋慈善基金和陈振聪均表示持有遗嘱,而两份遗嘱的内容却大相径庭,一场巨额遗产争夺战揭开了序幕,两份遗嘱由此成为了这场世纪官司的焦点。2010年2月2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商人陈振聪,在已故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的遗嘱认证案中败诉,龚如心的庞大遗产,拨归华懋慈善基金。但这场世纪争产案并未就此结束。陈振聪上诉,并出示与龚如心亲密关系的证据,目前此案仍在争执当中。

* 案例引发的证据法问题主要有:
> 专家证人是什么?笔迹鉴定是否科学
> (证据种类,证明力)
> 是否孝顺;风水遗嘱;地下恋情与案件有什么关系?(情况证据)
> 被提交法庭的证据能否证明案件事实?(证明标准)
> 如果未能证明案件事实,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败诉的法律责任?(证明责任)
> 法官如何认证、如何自由心证等等。
*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当今各国法律体系中至关重要,且事实上自成一体,构成一个独立部门法的独特调整对象。
第一节 证据法的含义
* 一、证据法的调整对象
* 证据法是规制诉讼中证据运用和事实认定的法律规范。即关于证据和证明的。
* 证据法是联系实体和程序的纽带,一方面保证程序法的运行不偏离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一方面又确保依据实体法作出的裁判具有正当性。
证据法在哪里?
* 行为模式M——法律后果P 大前提
* 本案主体S——本案中的具体行为F(F∈M) 小前提
* 本案主体S——法律后果P 结论

* F是否属于M通过经验理性来判断

* 证据法就是规范如何认定F的

* 神证——人证——物证
科比——冲动的惩罚

* 科

比案引发的证据法问题主要有:
> DNA证据是否科学?
> 如何盘问证人?
> 被害人性史与本案是否有关联?是否有可采性?

>
第一节 证据法的含义
* 二、证据法的特征
* (一)内容
* 1、核心领域。是指能够凸现证据法特质,只有证据法才能调整的事项。包括:证据法基本概念;证据法基本原则;证据规则等。
* 2、交叉领域。是指由证据法和实体法、诉讼法重叠调整的事项。这种事项一面法属于证据法,另一方面有特殊性,需要实体法或者诉讼法作出特殊规定。包括三大诉讼法里面关于证明对象、责任、标准以及举证质证认证的特殊规则。

第一节 证据法的含义
* 3、边缘领域。是指本质上不属于证据法规范,但与证明直接有关,对证据法的实施起支撑或者保障作用的规范,例如伪证罪、司法鉴定体制、物证技术鉴定规程等
* (二)来源 法官造法为主,实践理性。
* (三)地位
* 证据法是法治的基石,司法公正的基石实体法程序法证据法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三大法律架构,三驾马车,不可分离,相互不可替代。


* “惟在法治社会之定分止争,首以证据为正义之基础,既需寻求事实,又需顾及法律上其他政策。认定事实,每为适用法律之前提。因而产生各种证据法则,遂为认事用法之所本”
* ——(台)李学灯
李庄案的罗生门
第二节 证据法的渊源及理论体系
* 一、渊源(中国)
* 1、法律层面;(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海商法、刑法、三大诉讼法、行政处罚法、仲裁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 2、法律解释层面;(民诉证据规定、行诉证据规定、死刑证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定)
* 3、部门规章层面;(公安部刑案规定)
* 4、国际条约层面;(反腐败公约、公民权和政治权国际公约)
* 5、其他规范性文件层面。(各地人大政府司法机关证据规则)
第二节 证据法的渊源及理论体系
* 二、理论体系
* 1、主线—— 相关性是证据的根本属性,是某个证据可以对某个事实存在与否的可能性加以证明的程度。一切举证质证认证活动,都是相关性这条逻辑主线的自然展开。
* 2、两极—— 证明责任是证明的起点,即谁来证明。证明标准是证明的终点,是据以裁判的证据必须达到的要求 。
* 3、阶段—— 事实认定三个法定阶段,举证质证认证,不能颠倒。
* 4、支柱—— 准确、公正、和谐和效率是证据法的四个价值支柱。

《证据法学》
The Law of Evidence
第二章 证据制度历史发展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一、神示证据制度
*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 1、

概念: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即它是凭借神的各种启示来判断案件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 2、存在时间:神示证据制度曾普遍存在于亚欧各国的奴隶社会,甚至在欧洲封建社会早期还保留有神示证据制度的残余。
* 3、产生基础: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二)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
* 1、对神宣誓
* 2、水审
* 3、火审
* 4、决斗
* (三)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 1、非理性色彩
* 2、有理性因素
彭北京——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二、法定证据制度
* (一)概念
* 或称形式证据制度,是指法律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形式,对其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如何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须据此作出判决,而不得自由评断和取舍。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二)历史发展
* 1.适用时间:盛行于欧洲16-18世纪的君主专制时代,在德国、奥地利、俄国等国家,直至19世纪后期仍然实行法定证据制度
* 2.代表性法典:
* 1532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加洛林纳法典》(最早规定法定证据制度的代表性法典)
* 1853年《奥地利刑事诉讼法》、1857年《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等(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法典)
* 3.产生基础: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与纠问式(又称审问式)诉讼形式的产物。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三)特点
* 1.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最主要特点)
* 2.法律对于证据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的规定,主要是根据证据的形式,而不是根据证据的具体内容;
* 3.刑讯逼供是取得被告人自白——“证据之王”所普遍采用的合法方式;
* 4.封建等级特权盛行;
* 5.法律对证据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的规定是审查判断证据绝对性的依据。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四)基本规则
* 1.对于被告人的自白,被认为是最完全的证据,是所有证据中的“证据之王”,而从不考虑被告人口供是否符合案件的客观实际
* 2.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主要是:两个典型证人的证言可以认作是完全可靠的证据,一个可靠证人的证言,只能算半个完全的证据。
* 3.书证证明力的大小:原本大于副本,公文书大于私文书
* 4.法律限制法官分析研究证据的证明力,只要求法官机械地按照法律的规定,识别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五)评价
* 1.合理性——适应封建集权政治需要;运用证据规则统一于法律,限制法官司法专横;与神示证据制度相比,更多体现人类理性,有进步

意义。
* 2.局限性——建立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反科学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残酷性和反动性。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 (一)概念
* 主要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证据的取舍和运用,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 (二)特点
* 1、审查判断证据的权力在于法官,即法官凭借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
* 2、法官必须根据自己的内心确信认定案情。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 (三)限制
* 为了防止法官权力的绝对自由化,资产阶级统治者在立法上、理论上对法官运用证据裁判案件作出了一定限制。如:无证据即无心证;对证据能力不能心证;无关联无心证等。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 (四)历史发展
* 1、17、18世纪洛克、卢梭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理性良心。
* 2、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反特权反法定证据
* 3、1791年法国杜波尔提议宪法会议通过
* 4、法国1808年刑事诉讼法342条
* 5、德国1877刑事诉讼法;俄国1892年刑事诉讼条例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 (五)评价
* 1、推动诉讼民主化,引起诉讼结构变革
* (纠问--职权、当事人主义)
* 2、推翻法定证据制度,赋予被告人辩护权,体现人道主义保障公民权利
* 3、调动裁判者主动性积极性对证据审查判断更科学理性,有利于发现真相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一、英美法系
* (一)英国
* 1、历史沿革
* 14世纪:知情陪审团向不知情陪审团演进
* 15—17世纪: 传闻证据规则文书证据规则证人规则
* 18世纪:证人询问及交叉询问规则
* 19世纪:不断改革,判例众多。
* 学术日益繁荣,吉尔伯特,史蒂芬,边沁,从鹦鹉法则到万页巨著
* 20世纪:证据立法增多,判例法与成文法结合。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2、基本内容
* 相关性规则;
* 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与盖然性权衡)
* 证明方法(人证物证书证的证明及推定司法认知自认)
3、重要特征
证据判断标准上的自由心证;
证据规则的排除性(源于陪审制对抗制及证人宣誓规则)
民刑分立(民事证据法与刑事证据法)
算死草——lawyer lawyer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二)美国
* 1、历史沿革
* 17—19世纪:承袭英国普通法的证据规则
* 1909:威格默

《证据法典》
* 1942:摩根、威格默《模范证据法典》
* 1953:统一州法委员会《统一证据法典》
* 1965:《加州证据法典》
* 1975:最高法院拟制、国会通过《联邦证据规则》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二)美国
* 2、《联邦证据规则》内容
* 101—106:通则(适用范围,目的等)
* 201:司法认知
* 301—302:民事推定
* 401—415:相关性及其限制
* 501:特免权规则
* 601—615:证人作证规则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二)美国
* 2、《联邦证据规则》内容
* 701—706:意见证据和专家证言
* 801—807:传闻证据规则
* 901—903:确认与辨认
* 1001—1008:文书、记录和照片的内容
* 1101--1103:杂项(适用,修正,标题)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二)美国
* 3、美国证据法特点
* 源于英国,又自成一派。(民刑合一,法院立法)
* 联邦法州法并存,逐渐趋于一体。
* 对抗制,陪审制,集中审理制是三大支柱。
* 科技证据日益重要。(李昌钰,csi, Law & Order )

杰克逊——天使也有罪?
犯罪剧与法务剧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三)英美法系证据法特点
* 1、基本都有证据法典,除英国外基本都是民刑合一。
* 2、制定法判例法并存,制定法优先,但判例法不容忽视。
* 3、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
* 4、主要针对证据的可采性,基本不涉及证据的证明力。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二、大陆法系(特点)
* 1、无单独统一的证据法典。
* 2、证据法带有较强职权主义色彩。
* 3、分段控制,并不是法庭审判为中心,区别于英美集中制
* 4、证据评价采用自由心证
* 5、事实认定的推理过程需要明示并可上诉,区别于英美陪审制下,陪审团无需理由。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三、混合法系
* (一)日本
* 1、大陆法系传统,无证据法典。此外,有关证据的评价、心证的形成、证据能力、证明力及收集、调查证据的判例,也是证据法的渊源。
* 2、刑事诉讼领域自二战后大量吸收了英美法系当事人
* 主义因素,形成了以当事人主义为基调,以职权主义为补充的刑事诉讼构造。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存在诸多限制。04年引入陪审制后,更多证据规则。
* 3、民事诉讼倾向大陆法系,其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法律限制比较少,一般基于法官的自由心证而确定。
第二节 不同法系证据制度比较
* 三、混合法系
* (二)意大利
* 88年刑事诉讼法之后,大量吸收英美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交叉询问,证据排除规则,但仍保留较强职权主义传统,法官主导庭审。
* 四、证据法的未来
* 1、法系融合 2

、科技进步 3、法理提升
* 徘徊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己经死亡,另一个无力诞生——达玛斯卡《漂移的证据法》
第三节 中国证据法
* 一、古代
* (一)奴隶社会
* 1、神明裁判
* 2、五听
* 3、疑罪从轻
* (二)封建社会
* 1、口供至上
* 2、刑讯逼供
* 3、主观唯心
* 4、宗法等级

十五贯——过于执
*









* 看她艳若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冰霜?她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齐飞之意。父亲拦阻,因之杀父而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这案情就是不问,也明白十之八九了。
杨乃武与小白菜——情何以堪
大宋提刑官——超级仵作
人命重于天
第三节 中国证据法
* 二、近代
* (一)清末
* 1906:沈家本《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 1910:《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 举证责任;证据种类;证人及特免权;无罪推定、自由心证、直接言词、禁止刑讯等
* (二)民国
* 立法:承袭大陆法系及清末,依附于三大诉讼法
* 学术:繁荣借鉴欧美百花齐放,杨兆龙周荣东吴
第三节 中国证据法
* 三、当代
* 1、50年代——无法有天
* 借鉴苏联,实事求是直接言词
* 2、60、70年代——无法无天
* 3、80——有法无天
* 未来——?
高莺莺—被侮辱被伤害被自杀
中国证据法草案—江伟版

* 第一章 通则
第二章 证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证人证言
第三节 专家意见
第四节 调查勘验检查笔录
第五节 当事人陈述
第六节 物证
第七节 书证
第八节 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

中国证据法草案——毕玉谦版


*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法院的职责
第二章证据的可采性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非法证据的排除
第三节传闻证据的排除
第三章证据与证据方式
第一节书证
第二节物证、视听资料
第三节证人作证
第四节当事人的陈述
第五节鉴定

《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建议稿 张保生版
*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相关性与可采性
第二章证据种类和规格
第一节证据种类
第二节证据规格
第三章证据排除及其例外
第一节非法证据的排除
第二节传闻证据的排除
第三节品性和倾向证据的排除
第四节不能用以证明过错或责任的证据
* 第四章证据开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开示
第三节民事、行政诉讼证据开示
第五章证据的提出
第一节当事人陈述

《证据法学》课程内容
* 第一编 证据制度论
* 第一章 证据法绪论
* 第二章 证据制度历史发展
* 第三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

础与基本原则
* 第二编 证据论
* 第四章 证据
* 第五章 证据类型
* 第三编 证明论
* 第六章 证明概述
* 第七章 证明过程
* 第八章 证明规则
* 第九章 审查判断证据
* 第十章 证明标准


《证据法学》
The Law of Evidence
第三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 一、认识论
* 西方——乐观理性主义(Optimistic Rationalism)
* 对于过去事实的正确知识(认识) ,可以而且只能通过对证据进行理性的推理而获得。其中心原则是,法律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对过去真实的事实材料的精确决断而获得正确的决定,这一决定是对精心定义的主张的决断,这一主张必须达到特定的盖然性或者可能性。因此,乐观理性主义承认客观事实的存在,而且并不否定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至于认识的程度,西方主流的认识论理论都认为,客观世界虽然可以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却无法达到绝对真实的程度。(概率论从属于认识论)
* 中国——唯物主义辩证法(反映论、可知论、辩证法)
* 客观真实 法律真实
Oh my God !
第一节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 二、人性论——恶
* 1、运用证据主体的双重人格 (天使与魔鬼)
* 2、证据规则的普适性(没有天使也没有魔鬼)--程序正义
* 三、价值论
* 价值是“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们由一些理想观念或普遍原则所组成,体现了人们对某种价值目标的追求,并且对人们关于事物的判断产生着重要影响。
* 美国证据规则基础价值:(1)生命(2)个人自由(3)稳定性,包括社会稳定性、政府稳定性、商业稳定性(4)正当程序(5)事实真相(6)司法经济(7)联邦制;(8)健康和安全。——戴维·伯格兰
人性之花——真善美抑或假丑恶?
第一节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 中国证据法基础价值——张保生
* 1、准确
* 证据是法治的基石,只有准确认定事实才能实现人的各项权利。准确性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
* ——直接言词原则;传闻证据规则;品性和倾向证据规则;物证的辨认和鉴真(证据锁链);
* 个人自由(证明标准)
第一节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 2、公正
* 公正是证据制度的首要价值。证据之所以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就在于证据法具有减少证据误用、滥用和人为操纵从而保证事实得到公正认定的作用。
* ——证据裁判原则;无罪推定;非法证据排除;证据关联性规则;裁判说理性原则
第一节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 3、和谐
* 和谐理念作为一项证据政策,体现了人们在求真与至善之间所作出

的价值选择。
* ——不能用于证明过错或责任的相关性证据
* ——作证特免权。“大多数证据规则旨在促进事实认定程序,但创设证据特免权的规则与此不同。从总体上看,它们排除具有相关性的证据,这是为了促进与准确事实认定无关的外部政策。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法庭世界之外的特定关系和利益,这些关系和利益被认为具有充分的重要性,值得司法程序以失去有用证据的方式来承担这些成本。”
第一节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 4、效率
*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证据法的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准确性和成本。证据法在注重准确公正的同时应兼顾效率。
* 原因——避免司法资源浪费;防止贫富差别导致实质不公正
* 表现——相关证据排除规则。联邦证据规则403“实质上超过其证明价值”的“过分拖延、浪费时间或无需出示累积证据”要排除;
* 中国刑诉法解释139条:审判长认为与案件无关或者明显重复、不必要的证据,可以不予准许(出示)。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证据法原则是指在司法活动中有关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准则。
* 证据法的原则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是确立具体证据规则的前提和基础。
* 证据法原则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前者指反映司法证明自身规律的原则,如实事求是证据为本直接言词原则后者指反映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原则,是国家根据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政策而确立的原则。如遵守法制人权保障公平诚信原则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一、实事求是原则
* (一)实事求是原则的内容
* 从本质上讲,在司法活动中运用证据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活动”。 而实事求是,即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去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结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
* (二)从偏重实体的公正观转向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公正观。不顾程序公正去追求事实真相的态度是一种偏颇;但是,不顾客观事实去追求程序公正的态度也是一种偏颇。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二、遵守法制原则
* (一)遵守法制原则的内容
* 法治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重心和一个基本点。所谓“两个重心”,指立法和施法。所谓“一个基本点”,就是“治官限权”,即“为官者不得违法”。 遵守法制原则是法治精神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依法办案”之要旨就在于依照法定的程序办案,即程序法定。
* (二)从长官至上的司法观转向法律至上的司法观,人治转向法治。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三、人

权保障原则
* (一)人权保障原则的内容
*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人权保护的重点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因为他们是刑事司法系统的打击对象,其人权很容易成为打击犯罪的牺牲品,但是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也不应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
* (二)从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转向多元平衡的价值观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四、证据为本原则
* (一)证据为本原则的内容
* 所谓证据为本,就是说在司法活动中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本源,司法证明活动必须以证据为基石。换言之,司法裁判必须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因此又称为“证据裁判原则”。
* (二)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
* 查明是让自己明白,证明是让他人明白;自己明白才能让他人明白,但自己明白并不等于他人也明白。
*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五、直接言词原则
*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内容
* 大陆法系的直接言词原则和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 (二)从侦查中心的程序观转向审判中心的程序观
* 从“侦查中心”到“审判中心”的变化,符合人类社会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六、公平诚信原则
* (一)公平诚信原则的内容
* 公平是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内在含义。
* 诚信是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人们在进行诉讼活动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之一。
* (二)从军事斗争的执法观转向文明公正的执法观
* 树立文明公正的执法观,就要求司法执法人员在具体办案过程中的行为符合公正的要求并具有文明的风范。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七、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 (一)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的内容
* 我们的证据制度应以“法定证明”为主、以“自由证明”为辅。
* (二)从偏重证明效力的证据观转向强调证据能力的证据观
* 所谓证据能力,即一个证据能否满足诉讼活动对证据的基本要求,是否具备诉讼的准入资格,又称为证据的可采性,即一个证据可否在诉讼中被采纳。所谓证明效力,即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效果、力量或价值,或者说,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能达到的程度。即从“自然证据观”向“社会证据观”的转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