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病毒

病毒

病毒
病毒

病毒的分离纯化

病毒的分离纯化 我设计了一套方案,请大家批评指正: 1. 新鲜病叶200g,-70℃冰冻30分钟,以2倍体积0.2mol/L磷酸缓冲液(PH7.5,含0.1%巯基乙醇,2%TritionX-100,0.01mol/LEDTA)。组织捣碎机捣碎,双层纱布过滤。 2. 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冰浴激烈搅拌15分钟,充分乳化后2000 g离心15分钟 3. 上清液中加入6%聚乙二醇-6000,3%Nacl,0.5%TritionX-100(W/V)。冰浴搅拌,4℃下过夜,次日取出10000g离心20分钟。 4. 沉淀悬浮于0.02mol/L磷酸缓冲液(PH7.2,2%TritionX-100, 0.1%巯基乙醇,1mol/L尿素),2小时后,2000g离心10分钟。 5. 上清液中加入6%聚乙二醇-6000,3%Nacl,0.5%TritionX-100(W/V)。冰浴搅拌4小时,10000g离心30分钟。 6. 沉淀悬浮于0.02mol/L磷酸缓冲液(PH 7.2,2%TritionX-100,0.01mol/LEDTA,1mol/L尿素),4℃下4小时后,10000g离心10分钟。 7. 上清用10%~4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30000r/min,1.5h),收集病毒带,用0.02mol/L磷酸缓冲液(PH7.2,2%TritionX-100, 0.1%巯基乙醇,1mol/L尿素)稀释,123000g离心2小时。 8.沉淀用0.02mol/L磷酸缓冲液(PH7.2,2%TritionX-100, 0.1%巯基乙醇,1mol/L尿素)悬浮,5000g离心15分钟,上清即为提纯病毒制品。 lf_12345

信息科防病毒措施

XX县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为了不断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规模迅速扩大,国内很多二甲以上的医院都使用了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LIS(Labo 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PACS(Picture Archivi 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等信息管理系统,其包含了医院的日常诊疗、服务、经营管理、决策等多方面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它不仅直接与病人的诊疗过程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医院财务的收支及成本的核算,如门、急诊系统中断会导致医院停业, 而护士及医生工作站的中断会影响到对病人的正 常诊疗,医院业务的正常运行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所以要求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到医院各项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患者就诊信息的安全性及连续性,因此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是摆在各医院信息主管面前的一个难题! 我院是一所集临床、医疗教学集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我院已实现了HIS、LIS等系统的应用,主要业务实现了电子化,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为确保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乐至县人民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计算机操作制度》、《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奖惩制度》等,据统计90%以上的管理和安全问题来自终端,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具体内容由我院信息科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和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起草,待院方经过会议讨论决定后,由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对规章制度所涉及的对象进行统一学习,统一监督,遇见问题要及时向信息科反应,由信息科根据情节的严重情况向院方领导汇报,由院方讨论进行统一处理。主管院长将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人员,加强培训与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掌握安全技术,确保这些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二)由信息科牵头,对各科室的计算机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是检查计算机内是否存在病毒威胁,是否存在如游戏、小说等与科室工作无关的内容;二是检查科室具体操作人员对计算机安全意识的认识情况及操作规范情况,并进行详细备案;三是检查计算机是否有联入外部设备,如U盘、光驱等,带来的病毒传播。详细填写《乐至县人民医院季度医院工作质量(信息网络)检查情况表》,并由信息科将检查情况汇总上报,由上级部门做出最终的处罚决定。 二、建设标准的计算机机房,保证机房的安全 计算机机房作为网络的核心设备所在地,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机房在建设、装修时严格按照机房标准设计、装修,

防病毒网关部署方案

防病毒网关部署方案 目前网络拓扑图: 一、防病毒网关的部署位置 建议将防病毒网关部署在入侵防御和汇聚交换机之间,有以下2点原因: 1、防火墙可以阻断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入侵防御可以在线攻击防御,将防病毒网关部署在IPS之后可以大大减轻防病毒网关的负载,提高了防病毒网关的工作效率。 2、防病毒网关部署在路由器或者防火墙后面都需要连接四根线,而防病毒网关只有两根进线,由于入侵防御的部署模式是两个两出,所以选择部署在入侵防御之后。 防毒墙部署后的拓扑图:

二、防病毒网关查杀内容的选取 为了充分发挥防病毒网关的性能,减少不必要的性能损耗,建议防病毒网关与防火墙协同工作,目前防火墙主要开放服务器的80端口,所以防病毒网关只需主要针对Http协议的报文进行扫描查杀等工作,其他Ftp、Smtp、Pop3等协议报文的查杀,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再做相应的配置。 三、防病毒网关的查杀方式 防病毒网关发现病毒后有四种处理方式:包括删除文件、隔离文件、清除病毒和记录日志。如果在第一次策略处理失败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第二次策略正确的处理病毒。经讨论,我们建议先采取清除病毒的方式,清除病毒失败后采取隔离文件的方式。 四、蠕虫的防护 防病毒网关需开启蠕虫过滤功能,系统默认就会自动添加一些流行蠕虫的查杀规则,其他蠕虫的防护规则可以根据各应用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设置阀值,其中阀值的设定需防病毒网关与各业务系统之 间不断的磨合,才可以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防止系统漏洞类的蠕虫病毒,最好的办法是更新好操作系统补丁,因此蠕虫的防护需与服务器操作系统补丁更新配合实施。 五、网卡模式选取 防病毒网关接线图: 综合分析目前网络拓扑现状,我们建议选用网络分组模式,将ETH1接口和ETH2接口划分到Bridage0通道中,用于扫描访问电信线路1和移动线路的数据包,将管理口划分到Bridage1通道中,用于扫描访问电信线路2和广电线路的数据包。需给Bridage0通道分配一个核心交换机1与汇聚交换机1互联网段的地址,用户防病毒网关的升级与日常管理维护。 六、病毒库的升级方式 病毒库的升级模式分为三种:自动升级、手动升级和离线升级,考虑到网络上的病毒每天每时都有新的、变种的病毒,我们建议选用自动升级的方法,因为手动升级和离线升级无法做到病毒库升级的及时性,可能会造成漏杀的状况对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出于安全考虑,在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阻断所有的服务器

病毒分离方法

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 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 匿名提问 2009-02-18 20:04:53 发布 自然科学学术 6个回答 回答 曲恋| 2009-02-18 20:45:40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大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资源。目前使用的分离条件和技术尚不完善,容易被外源菌和内生真菌、细菌污染,因此内生放线菌尤其是稀有内生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技术至少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介绍了植物内生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并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添加评论(0) nk0226 | 2009-07-25 11:13:09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植物病毒与病毒防治 Plant Virology& Control of Plant Virology 3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植物病毒与病毒防治是研究病原病毒与植物病毒病害相互关系的生物学科。本课程重点讲授植物病毒相关生物学特性与研究进展: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生理效应与抗病免疫;植物亚病毒病原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根据植物病毒基础研究需要,课程理论讲授与实验技能训练并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病毒病原与其它相关病原的区别要点,病害宏观及微观鉴定基本技术、方法、手段,并能在实践中应用。为独立开展植物病毒及病毒病害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及传毒机制;

(2)病毒侵染植物内部症状,侵染增殖过程; (3)植物受病毒侵染的生理效应与抗病免疫; (4)植物亚病毒病原的基本特性; (5)植物病毒与病毒病害诊断鉴定的程序与方法。 三、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1. 绪论(2学时) 1.1 病毒的发现与病毒学的发展 1.2 研究病毒的意义与任务 1.3 植物病毒与其他病毒的关系 1.4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 2.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3学时) 主要介绍病毒分类和命名的基本原则相关指标。重点: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系统。 2.1 病毒命名和分类的发展 2.2 病毒命名的系列 2.3 病毒分类的系列 2.4 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系统 3. 病毒侵染植物与增殖与增殖过程及遗传与变异(5学时) 主要讲授植物病毒侵染方式,在寄主体内的增殖过程,病毒遗传变异的本质。难点:病毒进入寄主细胞的方式及粒体装配。 3.1病毒粒体的吸附与侵入 3.2病毒粒体的脱壳与生物合成 3.3病毒粒体的装配与释放 3.4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3.5病毒的体外重新组与生物活性 4.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及传毒机制(5学时) 主要讲授病毒的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的两大途径,以及不同介体传播机制与病害发生流行关系,难点:介体持久性传毒(口针传毒)与非持久性传毒(巡回传毒)机理。 4.1介体传毒 4.2非介体传毒 4.3种子与花粉传毒 4.4传毒机制 5. 病毒侵染植物生理效应与抗病免疫(5学时) 主要介绍病原侵染植物的内部症状(内含体)、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及生理活性物质改变与寄主抗病机理。难点:病毒侵染植物的生理变化与寄主的免疫反应。 5.1病毒侵染植物内部症状(内含体及其类型) 5.2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病毒的起源与进化

病毒的起源与进化

病毒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 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本文就 以病毒的发现历程、起源、进化及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简明的论述。关键词:病毒;起源;进化 引言: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 生物。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 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 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 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 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 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1病毒为细胞祖先假说 1924年,法裔加拿大微生物学家德海莱提出观点,认为生活中 的病毒是细胞的祖先。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 者卢里亚指出病毒是在细胞出现前原始生命汤中的遗骸[1]。这个假 说认为,地球上生命产生历程首先由无机物质演化为有机物质,再

演化为生物大分子物质,接着产生病毒,然后由病毒演化为原始细胞。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病毒是地球上生物进化过程中最为原始 的生命物质,既有化学大分子可以结晶的特点,这是许多非生物物 质具有的属性;又具有生物以自身为模板复制产生后代的部分特征,而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能否繁殖。研究表明,生物进 化通常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历程。因此,在从非生命物质到生命出 现这一漫长的转变过程中,病毒正处于非生物与生物的过渡位置也 就顺理成章。在结构上,衣原体等最简单的细胞比最复杂的病毒更 复杂,也就是说病毒刚好填补了从化学大分子到原始细胞之间的空白。 2病毒起源于细胞假说 该学派认为如果没有寄主的存在,怎能先产生寄生者呢?这个学派认为只有先产生了细胞,然后因为某些进化事件的出现而产生了寄生性的生命形态病毒。这个学派主要有两种假说,分别为退行性起源假说和内源性起源假说。 2.1退行性起源假说 该假说认为[2],病毒是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微生物细胞在侵染宿主细胞进化历程中的部分基因丢失,使其逐渐丧失独立的自我繁殖能力,只能进入宿主细胞才能产生后代,并且在进化过程中更为精简自己的基因组,以至于到今天多数病毒只有数个或者两位数字的基因存在,而这些基因就足以满足病毒的生活史。这种假说提出的依据是在细菌与病毒之间存在比细菌小且更原始、只能在细胞内寄生的中间形式的生命形态——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这些学者认为,这些寄生性的原核生物必定产生于原始细胞祖先之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病毒的诊断 随着对病毒感染从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进展,病毒的诊断技术已由传统方法扩展至新的快速诊断技术。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有利于对病毒感染者的治疗;例如对有些病毒(如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已有较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控制病毒感染十分重要。此外,从群体感染角度分析,确诊病毒感染的病原在监测病毒的流行病学(如新型流感病毒、肺出血型汉坦病毒的发现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用于分离病毒或检测病毒及其核酸的标本应采集病人急性期标本。根据不同病毒感染采取不同部位的标本(如鼻咽分泌物、脑脊液、粪便或血液)。由于病毒在室温中很易被灭活,应在采集和运送标本中注意冷藏。如欲检测抗体,早期单份血清可用于检测IgM抗体,而欲检测早期与恢复期的抗体效价的变化,则需采集早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血清抗体检测标本应保存于-20℃。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在注明欲检测的病毒后,病毒分离培养的实验室将选择适当的原代培养细胞(敏感性高)及传代细胞系(便于在实验室保存)作病毒分离培养。接种标本后,细胞可出现病变或也可并不出现病变而需用血细胞吸附等方法检测是否有病毒增殖,并进一步还需用特殊的抗体鉴定病毒的种类,例如用特异荧光抗体染色或抗体中和试验等。当无病毒增殖时,可能标本中病毒含量较低,未被检出,则需要盲目传代3次后方可明确标本中是否存在病毒。这一分离与鉴定病毒的全过程有时可长达2~3个月,而且仅在有设备、实验条件及合格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方可进行。虽然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步骤多,但在确定病原上是“黄金标准”,即其准确性高而无误。如我国台湾省确定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多数患儿发生脑膜炎并致死的研究报道,就是由分离培养及鉴定病毒所确诊。如欲提高病毒感染细胞培养的敏感性,可将病毒接种于内有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瓶,经低温离心后,以增加病毒与细胞接触的机率。再将盖玻片进行培养,并用单克隆抗体染色,藉以通过检测病毒的早期抗原进行诊断。 在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中,最敏感而特异的方法是鸡胚接种,并用血凝和血

病毒的细胞培养

病毒的细胞培养 病毒严格细胞内寄生,培养病毒必须使用细胞。实验动物、鸡胚都拥有大量活的细胞,可用于病毒的培养。SPF动物及SPF鸡胚是目前常用的培养载体。 一.细胞培养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将组织细胞分散的技术,使组织培养变为细胞培养,得以应用于病毒学研究、诊断及疫苗制备等方面。 细胞培养中的每个细胞的生理特性基本一致,对病毒的易感性也相等,没有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而且可以用于实验的数量远远超过动物或鸡胚,并且可以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化的实验,可重复性良好。 感染病毒的细胞可以通过观察细胞产生的变化如细胞病变等来判定结果,也可以结合免疫学技术检测细胞内是否有所培养的病毒。 细胞培养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从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病毒以及病毒克隆。从样本分离的病毒可能不是单一的毒株,需要克隆以求纯化。通过细胞培养挑选产生的空斑可达到克隆的目的。 二.细胞培养的类型 1.原代细胞:动物组织经胰蛋白酶等消化、分散,获得单个的细胞,再生长于培养器 皿中。大多数组织均可制备原代细胞,但生长的速度及难易程度不等。肾和睾丸最 为常用,甲状腺细胞生长缓慢,只用于某些特定的病毒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培 养。原代细胞一般对病毒较易感,尤其是来源于胚胎或幼畜组织的细胞。最好用SPF 动物的组织,以免携带潜伏的病毒,会影响所需病毒的生长,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 果。 2.二倍体细胞株:将长成的原代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培养传代,其细胞染色体 数与原代细胞一样,仍为二倍体。此种细胞数量可以扩大,对病毒的易感性则基本 无变化。从样本中分离培养病毒,一般多采用此种细胞。但巨噬细胞、神经细胞等 体外培养一般不分裂,很难获得二倍体细胞株。 3.传代细胞系:与上述两类细胞不同,这类细胞可在体外无限制的分裂,亦可无限制 的传代。有的来源于肿瘤组织或转化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正常,为异倍体。传代 及培养方便是其优点,因此使用广泛。缺点是有的对分离野毒(即样本中的病毒)不敏感。因在实验室传代时间长,有的可能污染霉形体或者隐形感染的病毒,应予 注意。由于担心致肿瘤的潜在危险,传达细胞系一般不能用于制备疫苗。

计算机网络原理 日常防病毒措施

计算机网络原理日常防病毒措施 当发现计算机系统被病毒感染时,往往已对系统造成了破坏,即使及时采取了杀毒措施,被破坏的部分常常是不可恢复的。因此,对于计算机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在具体实施上要遵循的防毒原则: ●写保护所有系统盘,绝不把用户数据或数据写到系统盘上。至少应准备一份格式 化硬盘时使用的原始DOS盘,并加写保护,一旦系统受“病毒”侵犯,就应先用 该DOS盘引导系统,并视情况,诊治、消除病毒,恢复后备文件,必要时也便于 对盘格式化。 ●新购买的计算机要在使用之前首先用查毒杀毒工具进行病毒检查,或经格式化、 重新安装系统后再使用,以免机器带毒。 ●经常性的制作文件备份,以备硬盘遭破坏、无意的格式化操作及病毒的蓄意侵害 时,能立即恢复文件,免受损失。存有重要资料的软盘一定要写保护。 ●如果有硬盘,不要用软盘开机引导系统;如果没有硬盘,DOS盘应写保护。绝不 用外来的软盘引导系统,因为引导型病毒只有通过引导染毒盘才能将病毒传染给 硬盘。 ●开机时不要把一个非引导的数据盘放在A驱动器,虽然数据盘不能引导系统,但 引导型病毒却可能从数据盘启动时立即感染硬盘。 ●要使用原版软件,尽可能少用游戏软件、公共软件,要尽可能从第一作者获得共 享软件、自由软件和公共软件。绝不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和盗版软件。 ●要尽可能使用多种最新的查毒、杀毒软件来检查外来的软件。未经检杳的可执行 文件不能拷入硬盘。绝不使用未作病毒检查的软件。 ●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或防病毒卡,并经常进行升级。 ●随时注意计算机的各种异常现象(如速度变慢、出现奇怪的文件、文件尺寸发生 变化、内存减少等),一旦发现,应立即用杀毒软件仔细检查。 ●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信件,并通过Outlook Expressk中的邮件规则拒绝读取过大的 邮件。 ●把Internet浏览器的安全级别设置为“高”。 ●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并且要为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做出一些应变计划,如学习如 何查毒、杀毒和救回数据。 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遇到计算机病毒之后的解决办法有: ●在解毒之前,要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 ●启动反病毒软件,并对整个硬盘进行扫描。 ●发现病毒后,我们一般应利用反病毒软件清除文件中的病毒,如果可执行文件中 的病毒不能被清除,一般应将其删除,然后重新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同时,我 们还应将病毒样本送交反病毒软件厂商的研究中心,以供详细分析。 某些病毒在Windows 98状态下无法完全清除(如CIH病毒就是如此),此时我们应采用事先准备的干净的系统引导盘引导系统,然后在DOS下运行相关杀毒软件进行清除。

有效防病毒的方法 杀毒软件使用技巧

有效防病毒的方法杀毒软件使用技巧 1、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最好是正版。 2.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及防火墙。 3.外来软件先杀毒。 4.查、杀、监控相结合。 大多数人认为,杀毒软件只要能杀毒就行,不讲究什么技巧。其实不然,掌握了杀毒软件的使用技巧,实际就是掌握了一种正确的或是更有效的杀毒方法。这里以《金山毒霸》为例,向大家介绍几种使用技巧。 1、多种查杀方式 杀毒软件比较全面地提供了“发现病毒时的处理方式、遇到无法清除病毒时的处理方式、查毒结束时的处理方式”等等,对于使用病毒防火墙和定时查毒等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查毒效果。 一般情况下,发现病毒时,应询问后再处理;无法清除病毒

时,不再做处理;查毒结束时,返回控制中心。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下班了或是有事出去,希望利用这段时间来检测病毒,那就可以采用查毒结束时,关闭计算机的方式。 2、定时查毒好处多 如今20GB的硬盘,杀毒再快,时间也是较长的。于是定时查毒就派上用场了,你可以固定一个你休息的时候查毒,不用经历长时间的等待,到时候就帮你解决了。定时查毒还有另一个功效,帮你记住一些难以忘却的日子,比如4月26日CIH发作日等。 此外,软件的升级周期是一周一次,所以建议定时查毒的周期也是每周一次,一升级就查一遍,保证安全。 3、杀毒任务管理

你还可以建立不同情况下的杀毒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可以设定查杀不同的磁盘路径、不同的定时查毒、不同的查杀毒方式。每次启动后,只需选择不同的任务来完成。比如,下班后或是出去的时候采用一种查杀任务,在休息的时候又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学会了任务管理,能节省不少的重复劳动。 4、杀毒盘的使用与更新 杀毒软件提供了一张DOS杀毒盘,但它不是引导盘,不能启动电脑。用户需要自制一张DOS启动盘,最好通过“创建应急启动盘”方式完成。这样的应急启动盘与DOS杀毒盘可以联动。 由于每周都会升级,那么如何升级DOS杀毒盘呢?很简单,只要在每次升级毒霸后,再通过“创建应急(DOS)杀毒盘”方式就可以更新DOS杀毒盘。 2、提高宽带速度

病毒的分离方法.doc

病毒的分离方法 一般情况下分离病毒可以用传代细胞、原代细胞或者直接用动物接种或者鸡胚接种,只有在找不到适合病毒生长的原代细胞或者传代细胞的情况下才运用动物接种或者鸡胚接种的方法分离病毒。 大致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获取病毒分离样品,这个要求比较高,采集后如果不能立即操作则必须低温保存,并尽快送实验室操作。另外也可以冷冻保存,一般情况下病毒是不容易冻死的。当然某些特殊病毒除外,这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病毒分离操作,将获取病样研磨,并冻融至少一次,当然研磨过程中必须低温。同时研磨应充分,在研磨时可以加入生理盐水或PBS或者直接加细胞培养液,研磨完全后冻融一到三次,冻融的目的是为了让细胞完全破裂将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到溶液中。然后低速离心,取上清用0.22微米的滤膜过滤,去过滤后的液体接种细胞。此时须注意,并不是所有病毒接种是都需要让细胞完全长满细胞瓶,一般是不能产生细胞病的病毒最好在细胞长到40%左右接种,而能产生细胞病变的则需要完全长满细胞瓶以后再接种病毒。接种过程中为避免污染可以加入双抗,或者其他抗生素。 第三接种后观察,某些能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很容易观察,直接在显微镜下就能看是否分离成功;如果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检测,比如可用荧光抗体染色、PCR或者其他方法。不过大部分情况下第一代都不容易看到或者效果不好,这时你可以再传几代试试。如果再传四~五代以后都没有的话,那恭喜你,你失败了,或者你的方法有问题,或者根本就没有你要分离的病毒,或者在分离过程中你的病毒就已经死了。 用细胞分离病毒大概就是这个过程,当然某些病毒可能还没有相应的传代或者原代细胞,如果要分离就只能用易感动物了,操作都是相似的,无非都是采样、样品处理、接种、接种后检测观察、收集病毒而已。上面说到的方法都是从动物组织中分离,当然如果不是组织,比如你要从粪便或者尿液或取的拭子上分离,则可直接将其用生理盐水、PBS或细胞培养液稀释(要尽量摇匀如果是拭子的话应多挤压摇匀)然后离心取上清过滤接种细胞就可以了。

病毒的增殖

第二十八讲病毒的增殖 教学目的:掌握病毒的增殖过程各阶段特点 教学重点:病毒的增殖过程 教学难点:病毒的增殖过程 课时分布:1学时 教学过程: 病毒在活细胞中的繁殖既不象细菌一样进行二分分裂,也不象霉菌样通过形成孢子繁殖。病毒细胞结构不完整。仅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缺乏代谢必需的酶系统与能量。不可能合成自力的蛋白质与核酸。从而决定了病毒是通过感染寄主细胞后。控制宿主细胞的整套生物合成机构,利用它的合成材料,按照病毒的遗传特性,合成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然后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故称增殖。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1、一步生长曲线:是病毒接种于敏感细胞后培养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以病毒效价对培养时间作图而得的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 潜伏期:是毒粒吸附于细胞到受染细胞释放子代毒粒的时期。 裂解量:平均每个感染细胞裂解时所释放的代毒粒的数目。 2、隐蔽期:病毒在受染细胞内消失到细胞内出现新的感染性病毒的时间。

3、病毒的复制周期 定义:指病毒自吸附、侵入到释放的整个复制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吸附、侵入、脱壳、大分子合成、装配与释放。 二、病毒的复制过程 分五个阶段: (-)吸附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 1、病毒吸附蛋白 当病毒与寄生细胞混合时,由于运动(扩散、分子运动、静电引力)而吸附在敏感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上,病毒吸附蛋白能特异性地识别它。无包膜毒粒的病毒吸附蛋白是核壳的组成部分,有包膜的则为包膜糖蛋白。 2、细胞受体 受体是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球形体,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不同寄主细胞,其受体的化学结构不同。当寄主细胞发生突变而使受体结构发生改变,不再被某一种病毒所吸附,则寄主细胞获得了对该病毒的抗性。如果病毒一方发生变异,吸附也不能发生,或病毒一方也发生变异,重新能吸附有抗性的寄主细胞。 (二)、侵入与脱壳

防病毒管理制度

防病毒管理制度 (一)职责 建立防杀计算机恶意代码的责任制。 XXX单位 1.负责建立网络计算机防恶意代码体系; 2.负责防恶意代码系统等安全措施的统一规划、部署与升级。 3.负责开展技术培训; 4.负责防恶意代码系统的统一升级; 5.负责各、系统的补丁升级、软件升级和分发; 6.负责配置防恶意代码系统策略,定期对系统恶意代码进行扫描,并组织 相关部门进行恶意代码查杀; 7.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分析恶意代码事件的来源等详细情况,编写《信息安 全事件分析报告》,并备案。 各系统维护部门: 1.负责本部门所辖系统杀毒软件的安装和日常检查工作; 2.负责本部门内部的局域网和终端恶意代码防杀任务; 3.负责本部门所辖系统杀毒后的系统恢复。 (二)防恶意代码系统的规划与部署 1.每台接入外网或外网(互联网)的计算机,必须安装统一的网络版客户 端软件,主系统将自动启动计算机恶意代码特征码升级和本机恶意代码 查杀功能。 2.安装杀毒软件的计算机,不得自行卸载或安装第二套防杀恶意代码软件, 以免造成杀毒功能失效或系统不稳定情况。 3.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停用杀毒软件。 (三)恶意代码防范的日常管理

1.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所有用户的防恶意代码意识和安全技能; 2.及时告知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恶意代码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恶意代码检查; 3.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4.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的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防恶意代码网关和邮件防恶意代码网关上截获的危险恶意代码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报表和总结汇报。 5.终端用户要及时进行补丁升级,避免因操作系统漏洞而造成的恶意代码入侵,并做好本机重要数据的备份。外网终端可通过在线备案后实现补丁自动更新。 6.加强计算机恶意代码、木马防范基础工作,计算机终端应设置开机密码,严格设置共享资源读、写权限;介质(磁盘、光盘和U盘等)复制、使用前先作恶意代码检测,确认无恶意代码后才能使用。 7.外网与互联网之间实施物理隔离,连接互联网的终端用户应提高警惕, 不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对于不明来历的邮件附件也不要随意打开。下载的软件、信息和数据要先查毒后使用。 8.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辖设备的安全管理,移动介质、移动设备接入网络要进行严格控制,如因上述原因发生恶意代码事件,由本部门承担责任; 9.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辖安全管理,禁止任何人在系统上传递无关信息,如因上述原因发生恶意代码事件,由本部门承担责任; 10.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辖网络的接入管理,禁止任何人私自扩展、加装计算机网络和私自跳接计算机连网的信息点,并严禁在网上侦听,如因上述原因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由本部门承担责任; 11.因业务需要使用外来移动介质(设备)的,必须由使用人填写《介质领用申请单》,获本部门批准,并将介质接入杀毒专用计算机(与各系统物理隔离)进行恶意代码检测,确认无毒后,方可接入网络内使用; 12.XXX单位定期检查网络内服务器的杀毒软件运行状 态,并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人员考核指标中;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病毒分离及鉴定培养操作流程,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2.术语:EID50/0.1ml,ELD50/0.1ml,TCID50/0.1ml,CPE 3.操作程序与方法: 3.1 采样:对于病死或剖杀动物,采集病毒主要聚集组织部位,一般为淋巴结、脾脏、肺脏、血液等;对于活体动物,可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含病毒量最多部位(口腔、鼻腔、生殖道、肛门等)的分泌液。采集样品如不能立即处理,应冻存与-20℃备用。长 途运输应用冰盒或4℃低温保存。 3.2 样品处理:组织块可用剪刀剪碎并研磨,加入10倍体积含300-500UI/ml青、 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棉拭子可直接混于3-5倍体积含300-500UI/ml 青、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8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透过液即为病毒原液,收集保存,短期保存4℃,长期保存用液氮。 3.3接种培养:将病毒原液接种与特定细胞单层中,连续盲传4-6代,观察细胞是 否产生特异性CPE,并计算及TCID50/0.1ml。禽源类病毒可接适当日龄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扩增和鉴定,并计算及EID50/0.1ml和ELD50/0.1ml。 3.4 病毒纯化:采用“有限梯度稀释法”结合“噬斑纯化法”对病毒进行纯化; 3.5 动物回归实验:分离培养并纯化好的病毒回归接种动物,观察动物病变是否为该病毒引起及病变特征是否典型。 3.6分子生物学鉴定:基因组提取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保守区基因片段 进行特异性扩增,并测序,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鉴定。 3.7血清学鉴定:用标准阳性血清与分离病毒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次接种特异性细胞 或鸡胚验证病毒特异性。或者用荧光标记抗体与病毒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特异性。 4.注意事项 4.1采样过程应做好自身防护,烈性病不得随意分离。 4.2 实验动物应及时焚烧或深埋等处理,避免病毒扩散到环境中。 4.3 纯化好毒种应及时做好扩毒并建立毒种库。 1

防病毒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营业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止各类病毒、黑客软件对联网主机构成的威胁,最大限度减少此类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营业部所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和设备。包括:内网、办公网和互连网,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设备等。 第二章岗位职责 第二条营业部由信息技术岗负责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制定防病毒系统的整体安全规划和安全策略; 2)负责制定防病毒系统的升级计划,并有效实施; 3)负责营业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监控和预警工作; 4)负责防病毒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主要工作包括:防病毒系统的安装、调试、检测、监控、维护、版本升级和病毒代码库更新等。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三条营业部所有联网计算机必须统一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后不得自行关闭和卸载,对擅自卸载或不按规定使用防病毒软件的人员,如造成损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条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安装防病毒客户端软件的电脑,须记录相关原因。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负责对所有客户端的杀毒软件进行管理和监控,全体人员必须服从和配合。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关闭或退出。若因特殊情况需临时暂停客户端运行者,应经信息技术部同意方可执行; 第六条如发现病毒,相关使用人应立即上报,及时联系信息技术部人员对感染机器进行有效的隔离,清除病毒的后检查其最近使用过的软盘、光盘和移动存储设备,以免漏杀,未清除病毒的计算机不得入网; 第七条对因病毒引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向营业部负责人及公司信息技术部报告; 第八条不得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禁止在计算机上装载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特别是游戏软件、盗版软件等;第九条禁止从Internet网络随意上下载程序、数据,以及外来程序和文档。如确实需要,应当先进行病毒检测后使用。在网上发布的文件文档,发件人应主动用查病毒软件检查并确认安全后方可发出,收件人发现病毒,应立即杀毒,并通知发件人; 第十条不得打开可疑的或陌生人发送来的邮件及附件,必要时直接删除;对认定为清除不了含有病毒的文件,信息技术部有权直接删除,以防病毒扩散、蔓延。

病毒增殖的机制

病毒的复制及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 1 病毒的种类 病毒可分为亚病毒与真病毒两类:前者不具有完整的病毒结构,仅由某种核酸或蛋白质构成;后者通常由核酸及蛋白质外壳构成,部分病毒还具有囊膜结构。不同病毒所含核酸的种类、转录形成m RNA和合成蛋白质的方式迥异。因此,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和转录形成mRNA的方式不同,可将病毒归为六大类:双链DNA病毒、单正链DNA( + DNA) 病毒、双链RNA病毒、单正链RNA( +RNA) 病毒、单负链RNA(-RNA) 病毒和逆转录病毒。以下介绍各类病毒的具体增殖步骤。 2 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 2.1 双链DNA病毒

腺病毒、疱疹病毒以及痘病毒等病毒均属于双链DNA病毒。 以疱疹病毒为例,说明此类病毒的主要增殖过程:①疱疹病毒包膜上的血型糖蛋白B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并吸附; ②宿主细胞膜包裹疱疹病毒颗粒,形成吞噬泡,疱疹病毒颗粒通过吞噬作用而进入细胞质,并脱去包膜;③在宿主细胞的溶酶体作用下脱去蛋白质外壳;④病毒DNA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核;⑤在RNA 聚合酶的帮助下,以病毒DNA为模板合成早期mRNA并进入细胞质中;⑥早期mRNA翻译形成早期蛋白,主要指与DNA复制相关的酶,如DNA聚合酶、脱氧胸腺嘧啶激酶等;⑦在解旋酶作用下,DNA双链打开,以打开的两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赖合成的 DNA 聚合酶,合成子代DNA分子;⑧合成晚期mRNA,并以此翻译成晚期蛋白,主要为病毒的结构蛋白,子代病毒DNA与结构蛋白装配形成子代病毒;⑨子代病毒从细胞核释放出来,同时披上包膜;⑩细胞膜通过胞吐的形式将子代病毒释放到体外。 2.2 单正链 DNA( + DNA) 病毒 代表病毒为细小病毒,此类病毒增殖的主要过程为:①形成复制中间体:单正链 DNA 病毒进行生物合成时,首先以亲代DNA 作模板,依赖复制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其互补DNA 链,并与亲代DNA形成双链,作为复制中间型,含有亲代DNA的新合成的双链 DNA 继续复制;②转录和翻译: 不含亲代 DNA 的新

微生物 病毒习题

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2、一步生长曲线 3、隐晦期 4、胞内累积期 5、自外裂解 6、噬菌体效价 7、成斑率 8、细胞病变效应 9、病毒多角体 10、类病毒 11、拟病毒 12、朊病毒 13、卫星病毒 14、卫星RNA 15、致癌基因 16、原癌基因 二、填空题 1、病毒可分为真病毒与亚病毒两大类。从组成的化学本质来划分,真病毒至少含有和两种成分;亚病毒中的只含,只含或,而则只

含。 2、最大的病毒为,直径为;最小的病毒为,直径为。 3、单个病毒粒子称为,它由和构成,有些复杂病毒还有一层,其上长有等附属物。 4、病毒的对称体制有三种、和。 5、1935年,美国学者斯坦莱首次提纯并结晶的植物病毒是,它属于对称;核酸类型是。 6、烟草花叶病毒简称,外形状,外层衣壳粒以时针方向螺旋状排列成,具有功能;核心为链。 7、腺病毒的形状为,呈对称;它有个角、个面和条棱;存在两种衣壳粒,分别称为和;其核心部分为线状链。8、大肠杆菌T4噬菌体属于对称体制,、和是构成其个体的三部分,、、、和是构成尾部的五部分。 9、一般地说,动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以和为主,植物病毒的核酸以为主,噬菌体的核酸以居多,真菌病毒的核酸都是。 10、不同病毒在不同的宿主细胞上可形成不同特征的聚集体,如在动物细胞内的,细菌菌苔上的,植物叶片上

的,昆虫细胞内的,动物单层细胞上的等。 11、病毒的命名和分类的权威机构是。 12、病毒分类单元中,是ICTV使用的最高分类单元,有同样的基因组和宿主关系。 13、、、、和是烈性噬菌体生活史可分为的五个阶段。 14、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即期(包括期和期)和期的长短以及的大小。 15、法是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最常用方法,其底层平板含,上层平板中的三种成分分别是、和。 16、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方式,即、和。 17、、和是用于病毒培养的最重要的三种细胞培养物类型。 18、昆虫病毒主要有三类,即、和。 19、、和是植物病毒一般可引起宿主植物的三类明显症状。 20、类病毒是一种只含一种成份的分子病原体,第一个被发现的类病毒是类病毒。 21、朊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成份的分子病原体。 22、马铃薯纺锤型块茎病的病原体是;苜蓿暂时性条斑病的病原体是;疯牛病的病原体是;SARS的病

防病毒安全管理办法.doc

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防病毒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信息系统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业务系统安全运行,规范公司统一的病毒防范安全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编制或者插入的能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二章建立病毒预警机制 第三条安全管理员负责防病毒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安全管理员应及时了解防杀计算机病毒厂商公布的计算机病毒情报,关注新产生的、传播面广的计算机病毒,并知道它们的发作特征和存在形态,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出现的异常是否与新的计算机病毒有关。 第五条对有严重破坏力的计算机病毒的爆发日期或爆发条件,应及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相应防范。 第六条公司的任何部门和个人在使用计算机时,应当接受信息技术部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章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使用 第七条防病毒软件的部署: 应在全网范围内建立多层次的防病毒体系,要使用国家规定的、服务技术支持优秀、具有计算机使用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网络防病毒产品。 信息技术部对防病毒软件的部署应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 (一)在Internet出口处部署网关型设备,重点要对进入网络的SMTP邮件进行实时病毒过滤。 (二)在所有的Windows服务器与客户端中部署病毒实时监控软件。

(三)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防病毒系统必须能够统一管理,可以统一升级、杀毒、监控。 (四)防病毒软件的安装: 1、对新购进的计算机及设备,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要在第一时间内安装防病毒软件。 2、没有安装防病毒软件的Windows系统不得接入到公司网络中。 3、防病毒软件的类型遵循统一规划,安装McAfee和360防病毒软件,不得私自安装其他类型的杀毒软件。 (五)防病毒软件的升级:病毒特征库根据防病毒软件厂商的发布情况进行升级。对业务网病毒特征库采用下载病毒库手动升级,对办公网病毒特征库采用连接互联网自动升级方式。 (七)防病毒软件的维护: 1、安全管理员负责病毒软件的总体维护,定期检查防病毒服务器的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系统管理员有责任维护各应用服务器及终端防病毒系统的正常运转,也需要定期对防病毒软件的升级情况进行监控。如果遇到问题或者病毒报警,与安全管理员共同解决。 3、信息技术部每季度进行巡检,检查网络中所有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客户机)是否都安装了公司规定的McAfee和360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和病毒库是否已更新,是否已对操作系统漏洞安装了补丁,并将巡检结果记录到《防病毒巡检表》中。巡检表需交信息技术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归档保管。 第四章防范病毒措施 第八条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应该及时安装最新的稳定版安全补丁,防止被病毒利用相关的漏洞。 第九条关键服务器要尽量做到专机专用,不应该开启任何网络共享;对共享的网络文件服务器,应特别加以维护,控制读写权限,尽量不在服务器上远程运行软件程序,防止病毒感染和传播。 第十条充分发挥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病毒监控作用,对于相关警报要及时发现、跟踪、消除;

病毒的分离鉴定

病毒的分离鉴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要证明某种疾病是由某一感染性病毒所引起,则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①从患病者体内分离出病毒; ②在实验动物或寄主细胞中可以培养; ③证明这种培养物具有滤过性; ④在原始宿主或相关种属内能产生同样的病症; ⑤能重新分离出病毒。 1.病毒的分离 1.1标本的处理 标本的收集 a)粪便标本:将5g粪便标本和50mlPBS放入盛有20-25颗玻璃小 珠的100ml无菌瓶中,搅拌成悬液,倒出上清,3000×g,4℃离心6min。 b)拭子和生物体液:拭子浸在2-3ml运载培养基中,将棉拭子中的 液体尽量挤出以获得标本,如果液体被污染,应3000×g4℃离心30min。 c)组织标本:用无菌乳钵或匀浆器研磨组织标本,同时加入足量的 PBS制备成20%的悬液,3000×g4℃离心30min。 除菌处理 a)粪便可加青链霉素使最终浓度为10000单位/毫升,置4℃过夜。

b)鼻咽拭子一般加抗生素最终浓度为2000单位/毫升,置4℃作用 4小时。 c)对乙醚有抵抗的病毒如鼻病毒、肠道病毒、呼肠孤病毒、腺病 毒、痘病毒等,则可加入等量的乙醚4℃过夜除菌。 1.2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培养病毒必须使用细胞。根据病毒的不同选用敏感动物(动物接种)、鸡胚(鸡胚接种)或离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细胞培养)。 鸡胚接种 a)鸡卵的选择:一般都选新鲜、10天以内的受精卵以保证规格质 量上的一致。 b)孵育:孵育时可将鸡卵放入卵箱内进行,气室向上,孵育的最适 温度为38--39℃,相对湿度为40—70%,孵育8日后,鸡卵应每天翻动1—2次,以帮助鸡胚发育匀称和防止鸡胚膜粘连。 c)检卵:鸡卵孵育4~5天后,即可用检卵器检查鸡胚发育情况 (二天一次)。①未受精鸡卵:在检卵器上仅见到模糊的阴影。 ②活鸡卵:鸡胚发育4天后,在检卵器上就可见到清晰的血管, 鸡卵内有一小黑点(鸡胚),有明显的自然转动。③死胎:如果发现鸡卵血管模糊、扩张、胚胎活动呆滞或不能自主地转动,则可判断胚胎频死或已经死亡,应将其挑捡出来。鸡胚孵育完毕后,用铅笔划出气室边缘和胚胎的位置待用。 d)接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