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科学实验课如何上]小学科学课怎么上

[小学科学实验课如何上]小学科学课怎么上

[小学科学实验课如何上]小学科学课怎么上
[小学科学实验课如何上]小学科学课怎么上

[小学科学实验课如何上]小学科学课怎么上【科学科技公文】

(1) [小学科学课怎么上]小学科学课教学课件

小学科学课教学课件一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方针指导下,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创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二、活动目的

1. 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科学。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科学素养。

3.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 时间:课外活动时间

2. 地点:科学实验室。

四、活动内容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滑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五、活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老师可减少不必要活动前准备,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准备,选取最适合的实验材料进行活动,提高活动效益。

2.活动时老师要作适当讲解,进行必要规范的演示,学生分组要团结合作。

3.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以保证学生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4、注意注重安全教育,对较危险的实验应多强调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规范操作。

5、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多动脑,大胆地创新。引领学生实验胆大心细,在活动中满足孩子童真的天性和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六、注意事项

1. 自愿参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2. 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有秩序,有热情。

3. 自觉维护科学实验室的整洁环境。

4.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小学科学课教学课件二

一、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和本校科学教师任教情况,本学期科学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科技节”的开展,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抓好科学实验室教学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科学老师各自的优势,努力提高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1、加强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

2、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并充分利用好《科学课》、《科学课程标准》等专业性学科期刊,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文件和教学业务知识,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积极钻研教材,用科学新课程理论来指导科学教学,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研讨会,一起交流科学教学中的收获和反思,探讨科学教材中的难点,鼓励教师对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地思考,敢于创新,敢于纠错。

(二)加强教育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定时、定点、定内容,形式多样的开展教研组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修改集体备课的教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借鉴先进经验,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高度重视科学教师的理论创新,要不断鼓励科学教师,依托自己的教科研实践,认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3、利用周六的校本研训时间进行科学教材分析活动,并结合本学年的教研活动主题,解

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注意事项,解决教师教学

中的困惑,提高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教学处理能力。

4、组织教师的实验操作培训,让教师明确本学期的重点实验和操作要领,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特别鼓励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实验册里配套的实验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5、组织教师结合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科技节活动。引导学生把科学课堂上的学生拓展、延伸到生活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研组成员

组长:许桂

组员:芮峰云黄晓波宗建平陈祥美杭邦清施月香

四、本学期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学习县研训计划和工作安排,制定科学研训工作计

划。

2、组织各年级下册的实验操作培训。

时间:第二周周四

地点: 古柏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

三月份:

1、四、六年级科学县级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第四周周四

地点:古柏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

2、组织教师参加市级科学研训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科学研训活动。(固城)

四月份:

1、四、五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活动。(执教:施月香、陈祥美)

时间:第八周周四

地点:古柏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

2、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科学集体备课活动。(阳江)

3、组织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科技节活动的作品。

五月份:

1、六年级的课堂教学活动。(执教:许桂)

时间:第十二周周四

地点:古柏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

2、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科学集体备课活动。(东坝)

3、组织教师参加江宁、溧水、高淳教学联片活动。

4、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评比。

六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县级读书交流活动。(固城)

2、组织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学反思研讨会。

3、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检测。

4、组织教研组教师撰写科学论文和案例。

科学学科周六校本研训安排:

二月份:设计各年级科学实验记录。

三月份:四、五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主备:施月香、陈祥美)四月份:相关科学教材的教材分析。

五月份:学习“正确解读教材,准确处理教学”相关的理论文献。

(2) [小学科学课怎么上]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以下是“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篇一: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

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

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3) [小学科学课怎么上]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

探究式学习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小编收集了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一】

有十多年不进课堂了,现在再次走上讲台,似乎有些害怕的感觉:害怕一,六年级的学生会很调皮,他们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害怕二,课堂教学结构生怕出差错,因为六年级的孩子是能够判断老师教学的好与差。害怕三,这些学生不是我带上来的,一来就接六年级,他们对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对他们也需要更多时间的了解与磨合。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时间与六年级孩子在课堂上的接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害怕,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班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纪律非常好,我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这样上课也轻松多了,能够将知识点挖深扩宽都更深一层,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另外大部分学生并没有

我现象中的差,不过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课堂上感知是不够的,我发现学生根本没有认认真真去巩固所学的知识,有些逢场作戏。

教师要有十分的耐心,显出自己一点智慧和威信使学生折服,当然还要更多的情感交流。在一次制作《纸拱桥》的教学后,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后积极制作一个纸拱桥,还有几位在课堂上拿出来展示,有一位同学的作品还送给我做留念。学生是天真可爱可教的,对他们要有一颗理解宽容包容的心,毕竟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发展时期,在教学中还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特别是在组织教学这块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上来,培养他们自己学,我能学的境界,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改进课堂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二】

探究式学习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须自主的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科学原理、科学定律,使之认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

科学课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创造独创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讨论。如《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片不同植物的叶子,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小虫子、叶脉、边缘、叶柄粗细、长短、含水量、光滑、毛多少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不同。学生找出了薄厚、叶尖、品种、气味、声响、味道等不同。从看、闻、听、摸、尝等各种方面来观察叶子。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在科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合作学习。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各不同。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吸收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得到深层次的理解,使合作的意识得到发展。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我们要有效的运用探究式学习进行科学

课教学,使学生能主动的不断发展,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三】

通过几十年的科学教学与探究,我觉得上好科学课应该抓住这几点:

一、重视课前预习,学生产生兴趣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明确分工,此时,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干劲十足。他们在课前准备试验材料时,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搞不清的问题或者许多新奇的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很想知道个究竟。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重视实验过程,学生会学学懂

实验过程前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加工、处理,能反映出

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什么是科学?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而学生的现状是掌握的“理性的方法”不多,层次不高,往往是简单地用经验去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实践养成他们用“理性的方法”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面临问题的习惯,逐步丰富和提高他们的“理性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实践,包括设计每个环节,选择每种材料,采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从这里出发来考虑,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实施,这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解决“怎么教”这个问题的出发点。特别是我们科学老师,有时我们要的材料没有,只能自己用土办法解决,只能自己在生活中随时注意处处留心,有时办法简单,学生容易找到身边的材料,实验效果反而更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范本,一个载体,只要能过滤,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只要有效,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目标。

三、重视典型观察,学生快乐学习

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等的

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升华,这就要学生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才能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看来,科学课究竟怎么教,具体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紧紧抓住学科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最关键的要把握两条: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思路一偏,整个课就错了方向;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准训练重点和最有训练的内容。沿着这个路子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收到满意的,理想的效果的。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四】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经过几年来的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归纳总结出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教师的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区、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学习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为: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鼓励质疑。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比如在讲授火山爆发和地震时,我们就能够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是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必要的肯定,鼓励学生始终保持一颗质疑的心。然后,经过老师的总结,能够得到很多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质疑产生的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二是鼓励合作。 《科学》课的知识传授大多是通过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活动,我们都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 再如,在讲授《拯救野生动物》一课时,我们能够针对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品,即时表演,学生们参与性就很强。学生们在合作中观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现象,在合作中思考问题,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动手操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是鼓励体验。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这个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水平;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根据这个宗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等体验活动得出结论,达到理解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 比如在讲授《植物的成长与变化》一课时,我们就能够让学生培植几颗植物种子,实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生长,领略动手试验的快乐。 四是鼓励性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水平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因为生理、心理的成熟水准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水准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

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江苏省小学实验室装备标准 一、 二、实验室建设 (一)实验室设置要求

(二)实验室数量要求(包括探究室) 说明:3~4轨参照4轨,5~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8轨以上的学校应适当增加实验室个数。 新建实验室及新建学校在实验室规划上应充分考虑学校办学规模,并根据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室个数。 (三)实验室通用要求 1、使用面积:为86㎡/间,生均不小于1.8㎡。探究实验室使用面积建议在96㎡以上。 2、位置:实验室(楼)应保证最佳建筑朝向,室内避免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实验室(楼)要建造在地面较高处(或垫高地平)。 3、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教师演示台及学生实验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 Lx,书写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 Lx,实验台面与书写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室内无可见眩光,宜安装窗帘。 4、噪声控制: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60分贝。 5、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室温过高宜采用器械降温。 6、供电:用电负荷应留有余地,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需要;按规范敷设强、弱电线,空调专线敷设,安装漏电过载保护器和可靠的接地保护。

7、水源:设置给排水系统。教师演示台设防锈水嘴,防堵、防臭水池;学生用水嘴、水池设置有两种方式:一种设在学生实验桌旁,一种设置在教室周边,提倡后一种设置方式。供水指标:供水水压不低于2×105Pa。冬季室温低于00C 地区的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8、安全条件:配备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设备。 9、实验室的平面设计要求: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0。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10、环保: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选用材料应符合相关环保要求,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11、环境:环境布置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营造探知科学的氛围,做到生动活泼。 (四)实验室专用要求 1. 实验室功能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小学科学课数字化教学初探

小学科学课数字化教学初探 小学科学课数字化教学初探 南乐县教育局教研室郭红昌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中,发现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非常有效,特别是数字设备应用于实验教学,可以发挥其优势作用,体现其独特价值,笔者在尝试中总结出了一点规律与各位分享。 一、数字化实验,难点巧突破 数字化实验的应运而生是为了解决传统实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若传统实验能够展开,则没有必要进行数字化实验。只有当传统实验无法胜任科学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时,才有必要引入高科技手段,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有效理解。数字实验室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主动初级,引领教师走出传统科学课的教学困境。 1、化细微为有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实验现象非常细微,不利于教师进行演示,共同探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高科技手段把细微的现象转换成明显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科学的有效理解。

2、变模糊为精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传统实验的数据采集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导致测不准。教师引入高科技数字设备后,可以彻底摒弃传统实验室测量误差大的实验器材,带以精确度更高的高科技实验器材,为学生的定量化实验提供平台,使数据采集避免了人为的干扰,使采集的数据更精确、可靠。数字设备能有效采集传统实验室不可能采集到的数据,把传统实验室只能定性采集的数据定量化,促使学生更专注于实验数据的讨论与分析。 3、使梦想变现实。在科学课教学中,很多实验因为器材的限制,常常沦为嘴里说说的实验,很难真正有效开展,使科学教学大大折扣。 数字设备可以使实验数据快速而精确获得。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数字实验室,可以对学生进行高科技的熏陶,使学生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对高科技产生亲近感。数字化科学课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更深入的理解,有效分析数字设备采集的数据,是数字设备辅助教学的关键。 二、智能化分析,重点巧升华 随着数字设备在科学课中的有效应用及分析,对数据统计图进行科学解读,这才是学习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上好科学课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上好科学课 【摘要】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在自然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去上科学课。 【关键词】情景导入观察实验教学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用动态的眼光看待科学。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自然科学研究飞速发展。而新颁布的《(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与以往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科学课程标准》借鉴了国外关于科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做出一系列的规定,力图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强调这门学科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内容的整合。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应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把科学的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呢? 一、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最后将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学生只需听、练、背,记住教材中的知识即可。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这种角色,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那么,当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二、创设良好的情景导入 探究性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模式,而情境的引入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能够产生探究的问题和动机,有一个好的情境引入,不光具有课堂教学上的可操作性,而且要能够从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认知心理学上说,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机制进行。内在动机的激发主要考虑学生的自身需要,比如人的认识和理解的需要、个人的偏爱、生活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和成功的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等。而学习外在的动机的激发主要通过外在环境的因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求规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 一、对待科学,态度端正 在当前的科学教师队伍中,专职的并不多,大部分是兼职的。和语文、数学学科相比,他们往往认为科学课不重要,把精力都放在语文、数学学科上,导致科学课上的一系列活动没能很好的开展起来,影响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科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课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作用,要在思想上重视科学课,同时还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把上好1每一堂科学课作为自己的责任。 二、科学课堂,面向全体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 三、教师角色,随时转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引领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按需转换自己的角色。 四、教学语言,准确简洁 语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主要载体。对于教学语言,我们要做到:准确、简洁。用最短的语言,把话说明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同时,我们科学课堂上的语言还要做到科学严谨。 五、教学方式,探究为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需要注意的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最新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针对本次研讨主题——教学模式与变式研究。结合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我的一点肤浅认识和体会。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就一堂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取决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组合和创立教学模式。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和“套用”已有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特点,介绍三种常用地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新的、更多的有效教学模式来。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 “讲授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许多知识内容都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讲授教学常结合实验的演示、实物和标本的展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活动进行。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式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讲授为主,中间穿插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式 在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的原理,常常要借助于具体的实验演示、标本或实物展示、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知识经验等具体教学手段来进行。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就出现了以讲授为主的各种变化多样的教学模式。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就称讲授式教学的“变式”,即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常见的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 1.“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金属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向学生演示“铁球受热膨胀和受冷缩小”的实验,用以帮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 2.“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中,借助标本或模型的直观展示,边展示边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口腔里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就要借助模型,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借助模型理解和掌握口腔的概念和结构。 3.“提问—讨论—实验验证”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各种假设,得出问题的答案。

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注意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不断深入,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其实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

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研讨解释,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和引导者,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甚至是无足轻重。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预设,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引导的方法、思路、过程等作一细致周密的部署安排,每一步教师该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什么问题,都会在头脑中计划一下,以便使自己做到胸中有数。但是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令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从事科学课教学已经好多年了,在教学中自己经过反思、揣摩,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新世纪的课堂教学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科学课堂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求知欲滋长旺盛,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有创造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创新的教学策略?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发展个性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想”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重组,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学会了想,丰富了想的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想出许多奇思妙想,这一“想” 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思考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猜想。让学生多想,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实验边想、要从多方面想、多角度大胆的想,鼓励学生敢想、想得新、想得奇、想得准。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表达是思考结果的表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言越积极说明思考的越多。即使说错了,在正面指导后,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同一种物体,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三角形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这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3. 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小学生充满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感受其特点;玩一玩,感受其中奥秘;做一做,提高了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 二、学会观察,敢于提出问题观察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想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问题,尤其是发现或提出新奇的问题。一节好的科学课,都是从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入手的。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教具,让学生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语言准确地提出问题,完成学习的初始阶段。 例如“滑轮组”一课,教师让学生首先观察滑轮组,然后做实

[小学科学实验课如何上]小学科学课怎么上

[小学科学实验课如何上]小学科学课怎么上【科学科技公文】 (1) [小学科学课怎么上]小学科学课教学课件 小学科学课教学课件一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方针指导下,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创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二、活动目的 1. 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科学。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科学素养。

3.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 时间:课外活动时间 2. 地点:科学实验室。 四、活动内容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滑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五、活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老师可减少不必要活动前准备,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准备,选取最适合的实验材料进行活动,提高活动效益。 2.活动时老师要作适当讲解,进行必要规范的演示,学生分组要团结合作。

3.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以保证学生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4、注意注重安全教育,对较危险的实验应多强调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规范操作。 5、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多动脑,大胆地创新。引领学生实验胆大心细,在活动中满足孩子童真的天性和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六、注意事项 1. 自愿参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2. 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有秩序,有热情。 3. 自觉维护科学实验室的整洁环境。 4.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小学科学课教学课件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主任教师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

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我已经上了两年时间的科学课,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伤。如果说让我谈谈教学经验吗,我将肯定的回答:没有。只不过想让大家一同分享我在教学中的苦与乐。我把“如何上好科学课”作为这次讨论的题目,为什么说是讨论,也就是你感到我讲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讨论,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那么,如何上好科学课,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简单:因为有的老师已具备上好课的素质;复杂:因为上好科学课的因素很复杂,就教师来说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文化水平、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工作态度(教育事业心、责任感、工作作风)、人格魅力(教师的情绪,品德修养);就学生来说,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与学习情绪等等;此外,还有班级风气等等。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科学课的认识 〈一〉、小学科学课的性质: 〈二〉、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基本特点分析 二、科学课一般的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 〈二〉、“观察式”教学模式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科学课一般的教学流程

〈一〉、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组织讨论,设计方案。 〈四〉、活动探究,深入感知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一、对科学课的认识: 上好科学课,必须明确以下问题:《科学》课到底是门什么性质的课程?科学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科学”与“自然”有什么区别?《科学》课又有什么基本特点? 〈一〉、小学科学课的性质: 小学“自然”改名为“科学”,不仅仅只是学科名称的改变,而更重要的是将《科学》课的课程性质定位于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科的教学目标已从“自然”课掌握“双基”,发展到“科学”课培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直至行为、习惯的改变与养成等。 《科学》课把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手段进行学习;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结果,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培养的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二〉、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程标准中两个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之一是: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主要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 一、科学观察课 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 (1)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4)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典型课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二、科学实验课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是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实验条件,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实验观察- --分析现象--- 归纳结论--- -实践应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 (1)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材料、模型组装、变量调控、现象记录等)。 (2)给学生提供设计实验的思路。 (3)提供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4)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观察、思考相结合。 (5)指导学生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汉中市科学 教研成果参评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科学素养 单位:汉台区舒家营中学 姓名:何玉华 学科:科学 电话:158********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科学素养 汉台区舒家营中学何玉华 汉台区教育局高瞻远瞩,为农村中小学建设了标准的实验室。我衷心的为汉台中小学生祝福。但眼下学校教育仍笼罩在“语数外”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小学尤为严重。教育充满功利色彩,家长、教师、学校把视线紧紧盯在了考试分数上,很多教师仍在让学生抄笔记,背实验,残酷的扼杀了学生的科学兴趣、探究精神。 丘成桐说的好“教育的失误在于缺少兴趣培养”。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动手做”,这是新教材的灵魂。要彻底打破“教知识”的旧教学观,让学生亲自去种、去养,去观察、测量、记录、讨论交流,总结规律。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倡做,在做中学知

识……学那些“离开学校多年以后,能留在脑子里的东西”,培养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科学”的能力。 “动手做”就是搞科学实验,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不进行观察和实验,就不能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我国的学生与外国的学生相比较,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差,我们有无数的奥数冠军,但没有青年数学家。不能培养兴趣和动手能力,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和操作。怎样才能上好科学实验课?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培训骨干,动手实验。 科学课教学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教师认为很简单,往往疏忽出错。我校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做“金属热膨胀实验”,酒精灯加热铜球速度慢,要求3分钟以上时间,教师心急,只加热了几十秒钟时间就开始试了,结果不成功,他再次加热几十秒还是没能成功,又没按要求强制降温,还把自己的手烫了。他以为“演示器”不准确,连忙换了新的,有人暗示他时间不够,这才把实验勉强做完。课上的很不成功。 我也有过这种感受,在作静电实验时,无论是采用哪几种材料,“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始终都不明显。在学生实验时,及时采用静电起电机给玻璃棒和橡胶棒充电,克服了这个难题,效果十分理想。而另一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卡了壳,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原来没有做准备实验。教师“准备”实验,有利于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小学科学实验大多是分组进行,没有一批得力的助手和骨干配合,实验效果及效率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人员多、过程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时候,教师难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对每一小组和学生进行指导,必须充分利用责任心强的助手和小骨干担任小组长,必要时,对他们事先培训,提前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故

最新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林口县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有些探究活动只包含了探究的部分要素和特征。通过活动,学生还能很好地认识科学探究需要理论的支持。完整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和基本特征,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需要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科学探究中每一个要素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都是分层次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目标和层次应该由低向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学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一些具体的事物形象很感兴趣,并乐于亲手实践。因而,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探究习惯和科学技能实验过程的重要阶段。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能丰富和充实他们的小学生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的形成。 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新课程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科学课的内容有的容易理解,有的较深奥,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学生往往感到失落和产生挫败感。此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平等,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探索中去。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偏离主题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能嘲讽和批评,应给予鼓励,表扬其敢于提问,然后适时纠正和启迪。 鼓励学生质疑,敢于质疑,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师要懂得质疑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例如,通过学习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科学小故事,激发和启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明白,学习贵在有疑,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究的动力。 架起科学课堂与大自然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所有的知识理论均来源于生活实践,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身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入大自然,使学生在与客观事物的不断碰撞中培养科学思维品质和素养,让学生在课外的实践中,亲身感受自然界中所蕴含的丰富科学知识和道理。只有置身于自然环境中,人们才会发现、认识新的事物,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科学道理,才能激发灵感,产生想象。 课改的力度是空前的,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践行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如果科学课只是在课堂上讲授一些有限的、固定的内容,学生肯定会听得索然无味,教师也感到枯燥无趣,不如放开学生,发扬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最大限度释放学生的潜能去认识、研究、改造自然。教师应适时组织这种开放性的、创造性的教学,同时要及时加以引导,做到散而不乱。 科学实验促进兴趣发展 小学科学课不仅承担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能力的

小学科学课怎么上更科学

小学科学新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已实施一学年。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从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进入一个跃升发展的全新阶段。 然而,面对新教材和学生,不少教师或多或少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开设这门学科的意义何在?教什么?如何教? 小学科学新课标究竟新在哪儿? 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原来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三至六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系原主任杨书远,详解新课标之“新”。 在杨书远看来,新课标的重大变化是明确了科学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进阶理论,新课程标准把小学六个年级划分成: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学段,特别是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层级的学段目标,体现了科学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杨书远认为,科学教育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核心的科学概念,新课标突出了科学课程“大概念统领”的结构特点,构建了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遴选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又进一步分解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把握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新课标除了进行文字表述外,还编制了知识结构图,把各领域的主要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 “新课标新增了技术与工程领域,定义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概念,明确了技术和工程的重要性。”杨书远说,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STEM 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强调项目学习与问题解决,与国外对STEM的定义比较,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书远分析说,新课标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作了新的定位,具体表述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新课标中提出“早期的科学教育……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对“基础性”的诠释。“实践性”则体现在学生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那样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并能够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综合性”则表现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大领域知识之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