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1七律长征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1七律长征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1七律长征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1七律长征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磅礴()岷山()2、解释词语。

逶迤:磅礴:

3、查找资料,介绍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毛泽东《沁园春七律雪》导入课文。

2、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

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2、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五、指导朗读。

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

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七、文本赏析。

1、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的作用。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采用到修辞及其作用。

3、怎样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与“寒”?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

路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

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

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

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4、其实当时红军2、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

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

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

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

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巧用夸张,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

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六月雪》

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我们在道旁停下来,吃了点炒面,又继续前进。

越向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儿几乎要笔立起来了。山路虽然由前面的部队作了一番修补;但是骡马走起来,仍然相当不便。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到了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山涧里的水,湍急地向下倾泻着,溅起几尺高的白沫子,发出哗哗的吼声,真叫人胆寒。

将近中午,我们才爬上半山腰。刚一拐弯,便见到两座高山,好像要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似的,把小道夹在中间。两边石壁上伸出几棵葱绿的青松,路旁青嫩的小草刚长了两寸高,几棵黄色的小花骄傲地随着温和的山风摆动。这里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色。而背阴的地方,微风徐来,凉爽宜人,又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使人完全忘记了当时正是夏天。

又往上走了两个小时,就好像进入了冬天。白皑皑的积雪,越来越厚,道路滑溜溜的,行动更困难了。走在我后面的一个贵州籍同志,由于年岁大,身体弱,越走越喘,越走越吃力了。我顺手去接他的枪,副班长也赶上来要帮他拿背包,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还是艰难地支撑着身子前进。

再向上走去,好几层雪冻在一起,差不多有两尺多厚。雪底下的水还是在哗哗地流着。山势更加陡峭,道路更加崎岖狭窄,要是一步走不稳滑下去,那就再没办法爬上来。草鞋早就被雪水浸透了,十个脚趾冻得又麻又木,深一脚浅一脚的,也不知道是冷是热。空气也越来越稀薄了。胸口上好像压着千斤重担,透不过气来,走几步就得喘半天。我后面那位贵州籍的同志,额头上汗直流,看样子连往前爬的劲都没有了。

不得已,就坐下来。指导员忙抢到他的身旁,像慈祥的老妈妈一样,把他的手架在自己的肩上,慢慢地把他扶起来,耐心地对他说:“同志!再坚持一会儿,过了雪山就是胜利!在这里,说什么也不能停呀!”

“我自己还能走!”那个同志轻轻地推开指导员的手,激动地说了一句,又摇摇晃晃地走起来。

下午三点钟我们到达了山顶。大家多么高兴啊!

忽然西南方向涌起一块乌云,迅速挨着山头压过来。接着暴雨挟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不一会,又变成了鹅毛大雪。真是瞬息万变。我们身上的单军衣浸透了,有的地方还结了一层薄冰。冷风一吹,把大家冻得上牙直打下牙。指导员和连长忙着叫大家打开被子,披在身上。

风好像故意和我们闹别扭似的,越刮越大。我们的脚陷在一尺多深的雪里,费老大劲才能拔出来。被子被风吹鼓起来,像〔〕,拖得我们来回直晃荡。我们几个人就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

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_________________。这简直比蜀道还难!”后边的小通信员不知把这句话听成个啥,就接着说:“指导员,我们不是已经上天了吗?咱们的脚早就站在云彩上面啦!”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1. 有人认为文中对春秋天景物的描写与文章的主旨没有关系,完全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理解。

2.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3. 联系全文内容,写出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唐诗名句。

4. 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咏雪名句,请写出两句。

5. 文章结尾小通信员的话有什么含义?

6. “六月雪”是一种自然景象,你认为文章以此作标题好吗?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提升】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附译文: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登上娄山关向外远眺

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