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2018年秋最新编辑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6年秋改版最新审定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6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

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梳理,识记1到3题的知识点。第3题注意让学生结合前面内容比较归纳。

方法指导二:

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点。教学生学会使用歌谣的方法记忆重要知识点: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北京人在周口店,

会用工具人形显。

山顶洞人不一般,

磨制石器把空钻。

长相更像现代人,

人工取火能御寒。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4.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体质形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2)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3)火的使用: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4)社会组织:北京人过群体生活,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及特征。

2.北京人用火有何意义?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在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迫切需要的是( D )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群体生活

2.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B )

,A) ,B) ,C) ,D)

3.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B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什么方式( C )

A.史书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挖掘 D.科学推测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材料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一般只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很多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不同:北京人过着群体生活,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人们常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明理由。

同意。因为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过着氏族生活,这些都比北京人有所进步。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文物图,寻找途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认同先民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习重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

理解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等概念及这些概念出现的背景。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两个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可采用表格形式列举出来。

方法指导二:

教会学生通过图片对比,联系所学的知识,总结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上的进步。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采用博物馆解说员、情景再现等方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识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的农耕生活,你想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

自主阅读课本P6~9页内容,完成第1~3题。

1.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河姆渡人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3.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

两地原始居民,正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而建筑的房屋是不同式样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的特点。

知识模块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自主阅读课本P9~10内容,完成第4题。

4.简述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

(1)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2)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3)会使用耒耜农具耕种;

(4)对农业有两大贡献。(粟和水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从生活年代、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建筑形式、农作物品种、原始家畜饲养业、手工业等方面介绍)

2.说说我国原始农业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在历史剧“河姆渡人”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C )

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2.假若你拜一位河姆渡人为师学艺,你不可能学到的技术是( B )

A.挖掘水井技术 B.纺线织布技术

C.制作玉器技术 D.制作陶器技术

3.半坡人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D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下列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B )

,磨制石锄) ,骨制箭头)

,纺轮) ,刻有符号的陶片)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 )

A.以原始农业为主

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采集渔猎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大地,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

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

8.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其主人是哪一远古居民?这种房子具有什么优点?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冬暖夏凉。

(2)图二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其主人是哪一远古居民?具有什么优点?

干栏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通风防潮。

(3)如果你有幸到图二去做客,主人有可能送给你哪些礼物作为纪念?如果你有幸到图一做客,主人招待你的主副食是什么?

礼物:玉器、乐器;主食:粟,副食:鱼、肉、蔬菜等。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炎黄联盟及黄帝的贡献,学生较清楚地了解黄帝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

2.通过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先民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

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学习重点】

黄帝对华夏族的贡献。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基础知识点。尝试使用歌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炎黄、蚩尤,涿鹿大战。

蚩尤被杀,华夏出现。

尧舜品高,拔能择贤。

禅让实行,民主推荐。

方法指导二:

第4题难度较大,结合本课知识及第2课内容,前后联系认真分析,理清思路,认真记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知识模块二可采用百家讲坛等方式进行。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之间,有一个黄陵县。据传,黄陵县因华夏族始祖黄帝的陵墓坐落于此而得名。黄帝陵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崇敬和祭奠。

每逢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的群众和海外赤子以及当代的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纷纷前往祭奠和敬拜,表达自己对黄帝的景仰。孙中山先生曾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毛泽东在1937年《祭黄帝文》中赞叹这位中华民族的祖先:“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的贡献?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来探讨上述问题的缘由吧!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二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12~14内容,完成第1~3题。

1.结合教材找到部落首领、部落战争、华夏族的形成。

部落首领:炎帝、黄帝。

部落战争: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

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结为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还会天文历法。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船只,学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等。

3.请您试着分析并说出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区别:历史事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联系:不少传说生动反映了人类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

知识模块三尧舜禹的禅让

自主阅读课本P15内容,完成第4~5题。

4.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5.结合教材你认为尧、舜、禹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率领居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华夏族是怎么形成的。

2.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举出实例说明。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 )

A.黄帝B.大禹

C.蚩尤 D.女娲

2.中国被称为“丝绸的故乡”。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是( D )

A.黄帝 B.伶伦

C.仓颉 D.嫘祖

3.2014年5月,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4.下列人物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B )

A.尧 B.禹

C.舜 D.黄帝

5.今天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通过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称为( B )

A.推选制 B.禅让制

C.民主制 D.选举制

6.《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D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人时期

C.黄帝、炎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7.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B )

A.财富多寡 B.选贤与能

C.是否有治水之功 D.家族谱系

8.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C )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黄河水,黄土壤……拜与祭,得益彰;敬始祖,伏尚飨。

——河南新郑《拜祖文》

(1)材料一中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如何尊称他的?

黄帝;人文始祖。

(2)材料一表达了孙中山对“轩辕”怎样的感情?

崇敬、热爱。

(3)在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举行这样的公祭活动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加强团结,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10.看图片可以感受历史,下面是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黄帝、尧、舜、禹画像。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所示人物又被称为什么?你能说出他的几个贡献吗?

人文始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2)在这些首领中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哪些?这种制度叫什么?

尧、舜、禹;禅让制。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

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学习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教会学生用歌谣的方式记忆本课知识点:

商末纣王真无道,

酒池肉林炮刑造。

重税酷刑压百姓,

荒淫残暴政权倒。

武王伐纣西周立,

奴隶分封立等级。

幽王烽火戏诸侯,

平王迁都东周起。

方法指导二:

知识模块一、二可采取情景剧场、百家讲坛等方式进行。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灭亡,西周建立。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自主阅读课本P18~21内容,完成第1~3题。

1.夏、商、西周的兴亡。

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1)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3)夏朝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灭亡原因:①夏桀实行暴政,引起人民的怨恨,失去民心,导致夏朝被推翻;②商汤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实行仁政,是位有才能的君主,使得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启示:统治者要懂得重用人才、勤政爱民、戒奢从俭。

知识模块二西周的分封制

自主阅读课本P21~22内容,完成第4题。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夏、商更替的相关史实,从夏、商的更替过程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话说分封制。(从实行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等方面介绍)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我国古代的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C )

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

2.如图是反映夏桀与民关系的图画,此图说明了( D )

A.君民关系融洽

B.统治者很随和

C.老百姓愿意为桀提供服务

D.桀残暴,不顾百姓死活

3.人们经常把帮助坏人做坏事叫作“助纣为虐”,其中的“纣”是指( B )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4.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 )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都

C.西周分封 D.国人暴动

5.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B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奴隶制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上)解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解读 吴城一中袁国良 一、教材基本框架: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按历史发展的线索由远及近依次展开,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虽然整套教材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但是并不完全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教材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具有典型意义的“点”。也就是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具体的呈现方式,是按照时序分设单元,在单元的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课文前设: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课文旁设:相关史事:提供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叙述、历史小故事、人物赏析等。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人物扫描: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加以具体的介绍。课文后设:课后活动:以形式灵活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使学生观察、感受历史情境,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教材内容的总量减少,但为使历史发展线索更为清晰,更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如:?一些朝代的历史,例如东汉、两晋、五代时期的内容,使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得以贯通,前后相连。 ?一些反映历史上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的史事,如东汉、隋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6.如果 a v 0, — 1 v b v 0,则 a , ab , C. ab v ab v a D. ab v a v ab 7.在解方程仝1 时,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3 5 A. 5x = 15 — 3(x — 1) B. x = 1 — (3 x — 1) C. 5x = 1 — 3( x — 1) D. 5 x = 3— 3( x — 1) &如果 y 3x ,z 2(y 1),那么 x — y + z 等于( ) A. 4x — 1 B . 4x — 2 C . 5x — 1 D . 5x — 2 9.如图1,把一个长为m 、宽为n 的长方形(m n )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2, 成为在 一角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后的一个大正方形,则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为( ) 一、选择题: 选项中, 内. 1 .如果+ 20%表示增加 本大题共 恰有一项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四 数学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 A.增加14% B. 如果口 ( 2) 3 1,则 A. 3 B. 2. 2 实数a , “ L”内应填的实数是( 20%那么一6%表示(). 增加6% C.减少6% D.减少26% 3. 3 2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贝U 下列不等式中错误 的是( ) C.- 3 D. A . ab 0 a B. a b 0 C. 1 b D. a b 0 F 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368万精确到万位 C . 0.0450有4个有效数字 5.如图,曰 的是( 4. B. 2.58精确到百分位 D. 10000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1.00 X 104 疋-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下列说法错误 ) A. C. 这是一个棱锥 这个几何体有5个顶点 D .这个几何体有8条棱 4个面 A. a v ab v ab 2 B. 2 a v a b v ab ab 2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有四大学习主题,分为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至第三课,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主要讲述中国境内远古居民、农耕文化特征和华夏之祖的形成; 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第四至第九课,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至第十七课,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如《秦王扫六合》指导学生复习前面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为秦实现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分析并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并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每一措施的利弊,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秦在巩固政权的同时形成了暴政,为秦末农民起义做铺垫。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史实评价历史人物;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十八课至第二十二课,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讲解官渡和赤壁战役的经过,分析胜败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评价,认识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要求: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解远古居民和农耕居民,从图表中文字材料中解读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特征,对比形成表格。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通过本单元学习,重点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作出的贡献。同时,掌握秦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自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本单元主要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及本时段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难点: 第一单元: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系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全貌,认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 第二单元: 夏朝的建立;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和封建国家的形成。 第三单元: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第四单元: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单元课时安排: 全书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本书最后设一节活动课,活动课共用5课时。 教具准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018年高

(时间:40分钟满分:44分) 1.(xx·日照质检)请以“时代是一棵树”为起句,围绕“真抓实干”这个话题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准确、生动。(不超过100字)(4分) 时代是xx, 2.(xx·湖北八校联考)xx年1月,我省著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和约1 400万人民币冠军奖金,湖北省领导__机场为李娜举行欢迎仪式并代表政府奖励李娜80万元。这一行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你为双方各拟一条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25字。(4分)赞成:反对: 3.(xx·淮北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智能移动的电子产品渐渐充斥我们的生活。“低头族”“手机控”数不胜数。正是这些电子产品成为人类情感沟通的屏障,成为扼杀情感的杀手。 请就此现象写一段公益广告词。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不超过40字。 答:4.(xx·太原模拟)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120字。(6分) 材料一xx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__死难者国家拜祭日。 ——xx年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__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 ——德国反__主义者联盟主席福尔克马尔·哈尼施材料三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对中方在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 ——xx年2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本教材简要分析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共22课。 (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讲的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共3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重点是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其生活状况。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 有比较全面的材料(化石材料)来揭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可以使学生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南北两大区域都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文化,北方以粟为主(以半坡为代表),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以河姆渡为代表)。教材分别介绍了南北不同的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及他们发展的高度(包括他们的房屋建造等等)。 第3课《华夏之祖》。这一课吸收了考古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我国境内在五六千年以前,东西南北中各地都有相当高度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在起源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通过各地不同的原始民族、原始文化汇合汇聚在一起,然后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 ; (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1)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七年级学生不易理解,主要让他们知道,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国家的过程中,原先通过原始民主方式(禅让制)来更替领导权的方式变化了,变成了世袭制,再加上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国家产生了。 在夏商周更替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需要把握的,那就是宗法制度。 (2)本单元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社会变革。 (三)、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设置的课程比较多,但是重点是统一国家的建立以及它的发展和巩固。 有关秦朝建立的问题,关键是,秦始皇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在文化上的各种统一措施,不仅在当时的秦朝,实际上对以后整个中国的走向,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秦朝时间不长,二世而亡,推进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任务就落到了汉朝。汉初充分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这可以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一些政策上体现出来。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得到进一步巩固。总体上说,汉朝的统一以及它后来的强盛,在中外交流方面非常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讲到汉朝的中外交流时,列了一张表,比较了当时经济交流中输出、输入产品的情况。汉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2018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详细版

部编201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 第一课《春》朱自清 嗡(wēng):1.〔~子〕京二胡,胡琴的一种。 2.象声词:飞机~~响。蜜蜂~~地飞。朗润(lǎng rùn):1 明亮润泽。2 爽朗温和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1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 像鲜明 2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 mò): 1 人不说话,不出声音 2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 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 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 得十分艳丽。 第二课《济南的春天》老舍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牙。~ 嵌。~边。 单单(dān dān):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ān shì):安闲舒适。 着落(zhuó luò ):1.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2. 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 (cí 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jī fū):肌肉皮肤。 秀气(xiù qì):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kuān chǎng):宽阔;宽大。 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 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2017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案说明: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改版)的最新教材,下载需谨慎。 目录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 2 2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位 号: 口 学籍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 3分,共 30 分.) 1. 如果+ 20%表示增加20%那么 —6%表示 ( ) A. 增加14% B.增加6% C. 减少6% D. 减少 26% 2 1 的 倒 数 3 ( ) 1 A . 3 B . C .-3 D . 1 3 则该立方体: 3 3如右图是某一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5 是 () 4、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面积约为 2 500 000 平方千米 ?将 2 500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0.25 10 7 B. 2.5 107 C. 2.5 106 5 D. 25 105 3 5、已知代数式3y 2— 2y+6的值是8,那么-y 2-y+1的值是 () 2 A . 1 B 2 C . 3 D . 4 6、2、在丨-2 | , - | 0 1 , (-2 )5, -| -2 | , - (-2 )这5个数中负数共有 () A 1个 B .2个 C . 3个 D . 4个 7 .在解方程x =1 - x -1 时,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 3 5 A. 5x = 15— 3( x —1) B . x = 1 — (3 x — 1) C. 5x = 1 — 3( x —1) D. 5 x = 3— 3( x — 1) 8 ?如果 y =3x ,z = 2(y -1),那么 x — y + z 等于 ( ) A . 4x — 1 B ? 4x — 2 C ? 5x — 1 D . 5x — 2 9.如图1,把一个长为m 、宽为n 的长方形(m ? n )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 2,成为在 一角去掉 o/ m -n B . m -n C D.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元 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地点:云南元谋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 地位:直立行走。 工具:打制石器;用火:天然火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特点: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用火:人工取火 距今约6000多年 河 姆渡居 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 房屋:干栏式建筑 (优点:通风、防潮) 农作物:水稻 工具:磨制石器 陶器:黑陶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 (1)都从事农业生产;(最重要)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兴起的区域: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 (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陶器不同:半坡用彩陶,河姆渡用黑陶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炎黄联盟 1. 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结成炎黄联盟。 2. 炎黄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3. 形成华夏族。 4.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原始农业、手工业、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衣食住行、军事。 下属仓颉发明文字; 妻子嫘祖养蚕抽丝 禅让制 代表人物:尧舜禹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有才能的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宗亲、功臣 含义:将宗亲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并定期纳贡。 作用: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2018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笔记

初一上学期数学笔记整理 一、有理数: ㈠、有理数的概念: 1、负数:小于零的数叫负数。 2、正数:大于零的数叫正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5、数轴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6、相反数的定义:①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②在数轴上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7、相反数求法:①改变所求数的符号;②在正数的前面添一个负号。 8、绝对值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9、绝对值求法:①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②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③零的绝对值是零。 10、正数、负数、零比较:①正数大于零;②零大于负数。 11、负数和负数比较:①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②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12、倒数的定义:乘积为一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3、倒数的求法: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14、小数求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15、带分数求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假分数颠倒位置。 ㈡、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①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再把绝对值相乘。②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③几个因数相乘,奇负偶正,再把绝对值相乘。④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 4、除法:①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于这个数的倒数。 ②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③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㈢、有理数的乘方: 1、求多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①平方等于一个数的数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②立方等于一个数的数只有一个。

七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历史笔记(原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最新最全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第一课(新石器时代) 一、我国最早的人 1.最早的人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 2.距今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 2.距今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发现过程:1921年(首次发现)——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5.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和使用工具:粗糙的石器(打制石器)和木棒(2)组织形式: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3)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情况,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研究对于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周口店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2.距今年代:距今约3万年。 3.体质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和使用工具:用打制石器,但已会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用火情况: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3)生活方式: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4)生活状况:原始人群之间出现生活用品交换;懂得爱美,用骨针缝纫衣服。 (5)社会组织形式: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新石器时代)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距今年代:距今约7千年。 2.生活区域: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3.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4.农业:主要种植水稻 5.生活状况:住着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其中发现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结构水井。过着定居生活;饲养家畜(猪、狗、水牛),会制造陶器;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用雕刻和使用天然漆;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距今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遗址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村 3、使用工具:普遍适用磨制石器 4、生产状况: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5、生产状况:饲养猪狗等动物,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最具特色的生活用具是彩陶,已会简单的织线、制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 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完整版)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四 数学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A .增加14% B .增加6% C .减少6% D .减少26% 2.如果 2 ()13 ?-=,则“ ”内应填的实数是( ) A .32 B .23 C .23 - D .32 -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0ab > B .0a b +< C . 1a b < D .0a b -< 4.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368万精确到万位 B .2.58精确到百分位 C .0.0450有4个有效数字 D .10000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1.00×104 5.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这是一个棱锥 B .这个几何体有4个面 C .这个几何体有5个顶点 D .这个几何体有8条棱 6. 如果a <0,-1<b <0,则a ,ab ,2ab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A .a <ab <2ab B .a <2ab <ab C .ab <2ab <a D .2ab <a <ab 7.在解方程 5 1 13--=x x 时,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5x =15-3(x -1) B .x =1-(3 x -1) C .5x =1-3(x -1) D .5 x =3-3(x -1) 8.如果x y 3=,)1(2-=y z ,那么x -y +z 等于( ) A .4x -1 B .4x -2 C .5x -1 D .5x -2 9. 如图1,把一个长为m 、宽为n 的长方形(m n >)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2, 成为在一角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后的一个大正方形,则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b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司马迁与《史记》、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两汉时期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两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教学难点:如何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宗教。 【学情分析】 虽然这是一节文化课,但七年级学生对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深入,因此,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时,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研读法、情境创作法、设置悬念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竹木简”“丝帛”,提问学生:竹木简、丝帛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书写材料,它们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回答:笨重、昂贵。教师再提问:哪一种书写材料克服了这些缺点呢?学生回答: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造纸术等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提问:大家想一下,在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呢? 学生回答: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展示《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图片) 出示材料: 竹木简在纸发明以前是我国的主要书写材料之一,但由于竹木简很笨重,带来许多不便。据说,秦始皇一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120多斤,汉武帝时东方朔给汉武帝上的一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汉武帝看了一个多月。帛也是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但帛太贵,不能大量的使用。 这些书写材料同纸相比,有什么缺点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轻便、实用、经济的书写材料,于是造纸术应运而生。大量的考古发掘都发现了属于西汉前期的纸,从而证明了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方法。(展示考古发掘的《纸本地图》) “探索发现”:同学们自主阅读第73页的教材内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最早的纸”和“蔡侯纸”。 结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课件展示最早的纸的图片、蔡伦画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