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水力资源等条件,以及拥有作为云南省第二大航空港的西双版纳国际机场和贯穿西双版纳的昆曼高速等便利的交通优势,拉近了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经济距离,同时也很好地为西双版纳发展多国民俗风情的旅游路线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二)劣势分析

1.旅游资源产品同质性强和结构不合理

西双版纳的旅游景点大部分都以热带雨林为主,各景点之间雷同性较强。目前,西双版纳各景区的发展大多局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并且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旅游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而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等高层次旅游产品的开发严重不足。所以,西双版纳的旅游精品景点不够突出,知名度不是很高,并且出现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粗制滥造”的现象,与国内外许多优秀景点的基础设施相比,西双版纳的许多景区建设却十分粗糙。

2.旅游消费者的感受与期望存在较大反差

旅游消费者方面,人们感受到的西双版纳与期望存在较大反差。20世纪80年代西双版纳给人的印象是茫茫的原始森林、翩翩起舞的傣族少女,到处是大象、孔雀,但来了后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以景洪市为中心的旅游接待城市。其城市风貌与国内许多城市区别太小,造成了形象危机与市场危机并存的形势。3.旅游服务行业的不规范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先发展、后规范”的历程。由于开发早。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了西双版纳在很多方面的恶性循环。例如,酒店服务质量较差,因为价格低廉,必然导致酒店降低服务质量和成本来维持经营。旅行社也是如此,西双版纳旅游产品的价格透明度高,以及无综合服务、零团费、门票价格低,没有充足的资金培训优秀的导游,从而出现许多导游拿回扣等违规现象,因此,损坏了西双版纳的旅游形象。

4.西双版纳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现今,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已经严重退化,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橡胶林过度种植、热带雨林面积减少、雾日减少、物种减少等都导致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环境逐渐恶化。随着橡胶价格不断走高,橡胶林的种植和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承受限度,伐林种橡胶树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早已斑驳不堪,破坏了西双版纳地区森林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的能力,造成了该地区雾日逐渐减少,气候异常,水土流失,生物环境破坏等恶劣现象。雾日减少标志着西双版纳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正在严重退化,雾日的减少造成了水分的蒸汽流失,使得森林流失了从雾气中吸收相当多的水分,而这些水分又是植物成长所必须的水汽含量,因此,雾日的减少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造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由于气候和地理等因素,西双版纳地区土质较薄,很容易水土流失和沙化,然而陔地区的森林面积减少和毁坏以及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加剧了水土资源的急剧流失和沙漠化程度;不仅如此,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面积严重减少、气候异常导致了生物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一这个西双版纳地区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受到了极大挑战。5.欠缺一条旅游资源组合良好的旅游产业价值链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其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滇西北旅游路线的成功发展,不仅与其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有关,而且它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景区组合,加上到位的宣传和良好的消费服务,迎合了旅游者的

消费心理,该区已经逐渐建成了国内外知名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南旅游路线主要依托热带雨林风光、民族风情和澜沧江——湄公河区位优势,但没有形成一条密集化的旅游产业链。西双版纳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呈现出以景洪为中心的北线(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等)、东线(傣族园、勐仑植物园、望天树热带雨林景区雨林为主的风景区),西线(打洛、勐海普洱茶文化区等),各景点距离较远,景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雷同,并且开发层次较低,也存在着景点分散、没有深层次开发等问题。加之普洱、临沧地区的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并且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的政府、旅游局在长时间内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产业链的规划共识。所以,滇西南欠缺的是景区间的地域整合以及连续性的旅游服务体验,以取得旅游者对滇西南路线的消费心理肯定。

(三)机遇分析

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规划的以澜湄次区域开发旅游片区

国家在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规划了以西双版纳为核心的澜湄次区域开发旅游片区。而西双版纳位于云南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在澜沧江水运、昆曼大通道以及版纳航空港上,西双版纳都处于与东南亚国家最近、最便利的位置上。对于吸引国内游客和东南亚等国际游客,都提供了较好的经济距离

2.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发展

在云南省政府、旅游局提出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下,西双版纳政府、旅游部门应重新思量旅游产品思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重新打造“老产品”,塑造新的国际旅游知名品牌,实现发展规模和产业质量的新跨越。积极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通过更广的渠道。争取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建设西双版纳,打造真正的旅游精品线路。

(四)威胁分析

1.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压力

有资料显示:竞争压力首先是来自国外(主要是东南亚)的竞争。尤其是泰国的宗教文化、民族风情、人妖表演、海滩旅游等项目,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广东、福建到泰国旅游比到西双版纳价格低得多,一部分游客由于泰国与西双版纳之间的某些相似性,便不再到西双版纳旅游。

2.国内竞争加剧

国内、省内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分流了大量游客。原来没有多少旅游目的地能跟西双版纳竞争,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国家和媒体对西双版纳的许多宣传是免费的,西双版纳获得了很强的广告效应,也被宣传成为许多人心目中一生注定要去的旅游目的地。近10年来,各地都看到了旅游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从而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而西双版纳旅游形象却没有得到上台阶的宣传,例如西双版纳没有世界遗产,而丽江有世界遗产,加之有很好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到位的宣传,因此能迅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很多国内省内的旅游地区在竞争,而此时西双版纳无新的卖点出来。特别是世界级的自然文化遗产。近几年,凡是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旅游都超常规地快速发展。另外。旅游消费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消费行为。当某种旅游产品的价格过高时,消费者总能找到价格相对适中的其它旅游产品来满足消费需求。如果一种旅游产品的预期消费很高,那么旅游消费者希望从中得到的就更多,期望也就越高。但是。当旅游消费者实际得到的和所支出的不成正比时,则会降低旅游消费群体对

旅游地区的满意度,如果旅游消费者对一地区的旅游消费的满意度低,那么在这部分参考群体的影响下,去此旅游地的游客数量势必会减少。

旅游行业SWOT分析

中国的旅行社在旅游行业的竞争态势分析 应用模型的解释和描述 PEST 分析 P—政治法律因素: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政府政策、政府管制、国家政局、法律法规等因素。 E—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财务与货币政策、利率、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发展形式等。 S—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公众的价值观念等。 T—技术因素:包括产品寿命,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技术变化速度、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波特的五力分析 1.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新加入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但它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和原有行业的反击程度。 2.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包括目前竞争者采用的价格战,广告战,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和质量等。 3.替代产品的威胁:包括那些与本行业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它产品。 4.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商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这取决于购买商的实力是否强大。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的势力强大,这些手段就较容易实现。 目前的旅游业特征描述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前进。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PEST分析 1. 经济环境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国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状况等旅游业发展水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形式良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段提高,旅游业发展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收入投入到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领域上去,作为满足人们目前需求的旅游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我国政府目前的经济政策也在大力鼓励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交通

关于我国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华东旅游报》作者:伍鹏我国海岛数量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961个(海南岛、港澳台除外),433个岛屿有常住人口,人口452万,大部分海岛居民以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为业。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以及中日、中韩、中越双边渔业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我国海洋渔业捕捞空间大幅缩减,大量渔民面临转产转业,渔民增收出现困难,海洋渔业和渔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处于交通不便的海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的压力更大,社会矛盾更加突出。 旅游业在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旅游已经成为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的重点。我国不少岛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优越,海岛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一些海岛先后开发了休闲渔业、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部分海岛(如浙江的嵊泗列岛、桃花岛,广东的伶仃岛以及山东的长岛等)成了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海岛地区渔农民思想观念的提升,促进了渔农民的增收,改变了渔农村的村容村貌。但从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一些海岛的旅游开发效果并不理想。相反,部分海岛地区的无序开发对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给海岛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探讨科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完善和提高海岛旅游的档次,使海岛旅游发展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与社会主义新型渔农村建设相结合,已成为海岛旅游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海岛旅游开发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旅游业所涉及行业的广泛性、海洋与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当前旅游业膨胀所造成的环境危机等,都要求海岛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也表明,海岛地区环境优美、生态保护良好是吸引旅游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必须严格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认真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景区与海岛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海岛旅游开发要坚持应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方针,条件较好的岛屿先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岛屿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处理好当前开发与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问题。其次是必须严格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和海岛的综合管理,采取严厉的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规范各种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另外,要通过优化生产结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适应的旅游活动来强化海岛的生态环境保护。二、海岛旅游开发应与和谐海岛社区建设相结合。海岛渔农村社区是开展海岛旅游的细胞,是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关于对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对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和县人代会提出了“20**年是全县的旅游突破年”,**旅游业的发展再次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将是今后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很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国内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竞争愈来愈激烈。但国内旅游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分得“一杯羹”,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和难度同在。 有人说:滇东北无旅游。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发展,与滇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目前,**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曾有人 提出开发**旅游,受认识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19**,**化厂曾计划在**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 发展旅游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森林资源、**九老洞溶洞、铜厂**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发展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到1997年县内 个体户首次对**山、二十四岗进行旅游投资,开设餐旅、休闲、娱乐项目,**旅游业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xx年,县委十届二次全 会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奋斗目标,首次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年12月,成立**县旅游局。xx年,启动**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众所周知, 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响,**县旅游业发展进程缓慢。 去年县委**届七次全会提出了“1245”发展思路;刚刚闭幕的 县委全会,又将今年确定为“旅游突破年”。围绕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从去年开始,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如县城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房屋量化、面山绿化等项目快速推进,围绕旅游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将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筹办“两赛一节”(龙舟、垂钓两大赛事和美食节)活动,大力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和乡村旅游。

旅游线路SWOT分析

SWOT分析 (一)自身优势分析 1.客源 桂林阳朔两日游互动体验性强,适合于有活力的大学生。桂林有八大高校,大学生数量多,客源市场非常广阔。 2.线路合理性强 桂林阳朔两日游安排的有游漓江,自主西街活动,游蝴蝶泉,大榕树和图腾古道。这些景点的代表性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呼应,在给游客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文化冲击。 3.游览方式多样性 桂林阳朔两日游打破了传统被动式和单调性的旅游方式,游览中能体验到坐船,自主活动,单车各种不同的旅游方式。脱离了单一的游览方式有利的调动出游客的热情。 4.政府对漓江,阳朔景点资源的大力保护 旅游业的经济带动功能促使政府重视旅游景区的开发。在桂林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情况下,政府也在大力的对漓江,阳朔进行大力的资源保护,有计划的开发,对破环的人文,自然景观加以修复。 (二)自身劣势分析 1.旅游资源的破环 由于现代工作的发展漓江的水质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西街商

业化越来越严重,线路中的景点也多多少少的有认为的破环。 2.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桂林阳朔两日游主要的客源是大学生,经济上不充裕但考虑到大学生爱玩想多游览景点的心理,所以线路策划的行程较远景点较多但时间却只有两天。所以会导致在游览的过程会出现景点没看够,没玩尽兴的事件。 (三)外部机遇分析 1.桂林旅游业经济发展 随着桂林经济的上涨,旅游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桂林阳朔两日游中的景点都是成熟且是政府重点保护的对象。经济上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景区环境也大有改变,游览过程中舒适度也会得到提升。 2.旅游形式的改变 老式的被动旅游落伍了,更多有活力的年轻人喜欢去自主体验旅游。桂林阳朔两日游有着多样性的旅游方式迎合了未来旅游方式的发展方向,将会得到游客的大力支持,前景广阔。 3.游客的扩增 现代的大学生已经不在满足于本城市的旅游项目了,更多的大学生愿意跑到异地去旅游而桂林以旅游著称,相信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将到桂林游览一次,所以桂林阳朔两日游线路的潜在游客也将大大增加。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对泰宁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教材

加快提升和突破,把泰宁发展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对泰宁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郑剑波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现代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和消费需求,还可以塑造地区品牌形象和扩大对外影响力,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化经济结构极具潜力的切入点。近几年来,泰宁旅游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发展成就,但是作为新兴旅游区,泰宁与其他国内知名旅游区相比,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泰宁旅游还存在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旅游要素发展不平衡、旅游从业队伍良莠不齐、景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要把泰宁发展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就必须立足提升,着眼突破,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立足提升,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泰宁旅游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又面临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在取得世界级品牌之后,把它真正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1、要提升品牌,加快由省内知名旅游区向全国知名旅游区转变。近两年来,泰宁的知名度在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它仍是个区域性品牌,远未达到全国知名的程度,市场的响应力也不够强。为打造全国知名品牌,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泰宁、认可泰宁、向往泰宁,要从四个方面提升品牌:一是争创全国5A级旅游区。泰宁要对照5A标准,精心组织,扎实创建,努力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做好特色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争取完成省级初验和国家验收,获取5A级旅游区这张名片。二是积极参与“中国丹霞地貌” 联合申报“世遗”。泰宁要按照联合申报要求,积极做好入选国家遗产、文本编写、申报区划定、环境整治等工作。要把“申遗”过程作为宣传炒作泰宁的过程,实现申报与宣传双赢,推动泰宁跻身中国顶级旅游区行列。三是策划举办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要及早策划、精心运作、强力造势,着力举办好《大金湖风光》邮票发行宣传、纪念南宋状元邹应龙诞辰835 周年、第22届全国旅游地学等主题活动。各活动要做大规模、做大声势、做大影响,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并诱导形成旅游消费,并逐步形成自己特色的节庆。四是加强品牌传播。一方面,要在主攻强势主流媒体,以中央级、港澳和重点目标市场的电视、报刊、网络为投放对象,扩大宣传受众面。除继续长年投放央视《请您欣赏》外,还要努力打开《中国旅游报》、《风景名胜》等主流旅游报刊的宣传局面,进军上海、杭州、长沙、武汉、南昌等都市频道旅游栏目,加强对外宣传网站建设,链接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宣传,从而多平台联动,多手段组合,强力宣传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 状s w o t分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和%。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着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对X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对X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大生活方式,如何发展我县的旅游产业,促进XX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是值的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现就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势和机遇 XX不仅拥有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区位优势,而且适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交通区位优势 XX县位于XX省最北端,秦晋蒙三省(区)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东与山西省河曲县、保德县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县毗邻,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是全国文明县城和省级平安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XX交通便捷畅通,神(木)-朔(州)、准(旗)-神(木)、准(旗)-朔(州)铁路穿境而过,神府、府店、府准、野大、边府等干线公路与周边地区路网衔接,大石一级等一批由地方投资兴建的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二)生态环境优势 XX县发展旅游产业具备很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条件。今年开通的沿黄公路,北起XX县墙头农业园区,墙头四面环山,土地平坦,怀抱黄河,万绿成荫,“天下黄河富宁夏,XX黄河富墙头”这里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交通水运十分便利,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历史纯后悠久,园区内无任何工矿企业,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空气

清新,其中黄河入陕第一湾(龙湾)、莲花辿、紫城寨、万里明长城起点等乡村旅游景点已初现成效。 (三)人文资源优势 XX历史悠久,是XX历史文化名城。早在X多年前就有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置富昌县,公元X年(后唐天佑七年)改设XX县,迄今为止已有X多年的历史,是XX市建县最早、历史最长的县之一。XX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巾帼英雄折赛花、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嘉胤等英雄人物。XX是革命老区,自从1926年8月建立党的组织以来,这片热土孕育了赵博、高克亭等大批革命志士,留下了抗日英雄马占山光辉的战斗足迹。XX文化底蕴深厚,黄河与长城在这里交汇,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融合,府州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人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地方文化丰富多彩。这些人文资源赋予了XX生态旅游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成为XX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劲支撑。 (四)政策主导优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已将旅游产业打造为国家经济支柱型产业的目标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调结构、转方式是当前发展的主题。在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指引下,XX 确立了旅游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对XX县旅游发展做出总体规划,成立XX 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由县级领导牵头担任组长,按照“政府主导、资金捆绑、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政府统筹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发改、财政、土地、文化、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职能部门和有关镇村,共同规划建设旅游景区,改变过去由文化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搞旅游的工作机制。成立由政府控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08-16T14:14:24.92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作者:陈晓 [导读]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自贡市职业培训学院自贡 643000)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推进转型升级被视作是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比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 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区位优势 交通条件是发展旅游的命脉。帕哈太克里乡居于“一市两县”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南疆铁路、314高速公路及其匝道穿乡而过,315国道以及现在正在村子里兴修的314国道与315国道的连接线构成了景区外部的交通网,使得帕哈太克里乡的可进入性极强; (二)资源优势 ①从空间环境来看,帕哈太克里乡水资源丰富,空气质量、生态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保存良好。②从自然资源特色来看,景区内集现代观光农业、果林、鱼塘、河滩、湿地、克孜勒河与台勒维曲克河两河交汇处风光等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组合状况良好。③乡村总体风格保持良好,传统风格的维吾尔民族建筑的民居被较完好的保留下来,特色鲜明。④百年水磨坊等传统的农耕方式被保留下来,农耕文化丰富多彩。⑤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⑤农副产品十分丰富。 ⑥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多姿多彩。⑦传统饮食具有鲜明特色 (三)客源优势 一般来讲,乡村旅游客源的区域限制相对较大,以近、中程游客为主,对周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帕哈太克里乡距离喀什市仅三公里,喀什市城市居民是其基础客源市场,显著的区位交通优势为乡村旅游的客源组织提供了便利。(四)宏观优势 以中央设立喀什为经济特区为契机,喀什城市总体规划中以促进“一市两县”经济加速融合的宏观指导,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旅游”主题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帕哈太克里乡今后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邻近喀什经济特区,许多实力雄厚的私营业主,对投资旅游产业兴趣浓厚,资本基础的雄厚,投资机制灵活便捷,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2、劣势分析(Weakness) (1)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相脱节。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旅游资源保存完好,但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思考

终于,1997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来到了西双版纳,一待就差不多是五年,现在我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很想就西双版纳的旅游谈谈自己的看法。 西双版纳以其独特的热带原始森林风光,浓郁的民族气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此参观。人说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我想“美丽”是种普遍性,苏杭美丽,西沙群岛美丽,而“神奇”却是西双版纳所独有的,所以我认为西双版纳的旅游工作的重点应突出这“神奇”二字。 西双版纳什么东西神奇呢?? 一是热带原始森林,它是我国唯一的一块、也是世界上最北的热带原始森林。在地球的同纬度上,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是沙漠,而偏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你说它能不神奇么?? 所以西双版纳建了不少以原始森林为主题的公园。但最成功的还是原始森林公园。为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它成功地处理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它突出表现在建筑方面,经典之处就是“爱伲”山寨。2、它有丰富的民族活动及表演,这一点在后面会提到。3、就是那一条热带雨林的小道了,这条小道修得十分有特色,使人真的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了。 其次就是野象谷了,别的不说,单它的名字就吸引了不少人,我觉得它最有特色就是那一排树上旅馆,但似乎去住的人不太多。1999年冬,我母亲来的时候,我们去住了一晚,但是除了我们就没有别人了。 再数过来就是勐腊的望天树,但可惜因为交通问题,一直未能成为热点。 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资源丰富,但以原始森林为主题的公园不宜过多,因为原始森林不同崇山峻岭,它看的是森林,钻进去就很难见特色了。野象谷以观野象为宣传点,森林公园以民族风情为宣传点,望天树以高达几米的望天树为宣传点,这就与一般的原始森林区开来。西双版纳面积广,交通相对落后,景点分散,游客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逛那么多的原始森林公园。 二、以傣族为代表的奇特的民族风情。云南有25个民族,其中最吸引人的恐怕就是傣族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那优美的舞蹈,因为他们那彰显身材的服装,因为他们那别致的竹楼,因为他们那动人的歌声,因为他们那奇异民俗风情。 所以,这里的民族风情也成了旅游的一大热点,但是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还远远未能挖掘出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傣族园”的“傣家乐”项目,但这个项目也仅仅是让游客参加了傣家的一般生活及形式上的文艺表演,内涵不大。没有真正地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民族风情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及建议。 1、首先就提高各民族的整体素质。让各民族在审美、卫生、文化生活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参与旅游服务业的,可以分批派他们去各大宾馆、酒店去学习,参观及培训客房及餐饮技能。

对抚州市发展旅游业的思考doc14(1)

对抚州市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产业政策的调整, 旅游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的实施,更是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业作 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 掀起了旅游发展的热潮。 现就我市旅游 业的发展作初步探索。 、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党中央站在历 史和时代的高度, 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吸收人类文明进步 的新成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 五个统筹” 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在环境和发展两者的关系上, 旅游业是诸 多事业中冲突最少、 目标最为接近的产业。 正因为如此, 世界各国才对旅游业这 种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利于保护环境的产业给予特别的重视和优先发展的政策。 在我们党大力提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旅游业发展将更加受到重视,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显得更加突出。 发展旅游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赶超先进地区的一种重大机遇。 在全国,有很多地 方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跳跃, 从工业化初期, 甚至农业社会直接跳跃至先进社 会的成功例子。因为,从工业化发展进程看, 这些地方再怎么走, 也是亦步亦趋, 永远跟在人家后面, 不要说国际上比, 就是国内来看也达不到赶超。 如果去发展 一些以牺牲生态环境、 消耗资源的粗加工业, 虽能一时致富,结果导致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需要花更大力气来治理, 形成脱贫——返贫——脱贫——返贫的恶性 循环的路子。而发展旅游业则不一样, 对生态没有任何破坏。 我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发展农业效益很低,发展工业,有的地方又不适宜, 而发展旅游业则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市委、 市政府从我市旅游资源和交通、 区位 特点出发,提出把我市建成“旅游休闲之乡” 和沿海地区的休闲后花园的发展目 标,要求提高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和 GDP 中的比重,进而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 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面对全球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大气候、大环境,我们作为 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时借势,奋发有为,促进旅游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独特的旅游资源,蕴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前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在国际上被称为 21 世纪的产业。随着国家 特别是国家大假日制度 全国许多地方都把旅游

宜昌旅游业SWOT分析

宜昌旅游业SWOT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吴、彭、袁、向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国古战场,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宜昌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宜昌市辖5个城区、3个县级市和5个县,市域面积21083.58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1.5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33万。市域内水电、矿产、林特、旅游资源富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中外闻名。 近年来,宜昌旅游业发展迅猛,态势良好,越来越显示出具备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优势。“十二五”时期,随着旅游消费大众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旅游业将进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湖北省加快深入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宜昌市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大发展、大转型、大提高、大跨越的黄金机遇期。以下是对宜昌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分析。 一.优势(Strengthes): 1、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颇有特色 宜昌市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在全国确定的8类93种旅游资源中,2.1万平方公里的宜昌拥有8类近50种,旅游景点有400多处,目前已开发建设的景点有300多处,其中主要景点42处,景点密度(或丰度)居全国前列。从总体上看,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多样、奇特神秘、古今对比强烈、品位较高、开发条件好等突出特点。具体来讲,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著名峡谷多、观赏溶洞多、名山奇峰多、秀水胜景多、珍稀生物多这“五多”的特点;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大坝景观多、名人胜迹多、文化遗址多、民族风情多这“四多”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关资料介绍较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叙述。但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内的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等五座“水上长城”形成后,几处“高峡出平湖”、“三峡海”、“千岛湖”将成为世上秀水胜景中的一绝。瑞士的日内瓦成为国际旅游城的重要地理条件是凭借诱人的湖光山色,而宜昌未来的湖光山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会亚于日内瓦,在某些方面甚至会更有魅力。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1a16524727.html,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作者:刘思洋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28期 [摘要]焦作成功实现了由“煤城”向“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变,本文从焦作本身所具备的区位、经济、资源等各方面,借助于现代产业环境分析中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焦作市旅游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变化因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焦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焦作;旅游经济;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76-01 SWOT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综合分析与评估,得出结论,提出符合具体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SWOT分析法也是现今比较广泛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术,通过对SWOT分析法的应用,有助于找出焦作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发展的瓶颈,可以更好地探索出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战略方向。 1 SWOT分析——优势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邻黄河,与山西省晋城接壤,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 东接新乡,西邻济源。北接太原、东连京广,南达陇海,同时穿越焦新、焦枝、焦太铁路。焦作现有旅游从业人员将近3万人,星级以上饭店15家,旅行服务社接近20家。经济发展属河南上游,污染企业逐步减少加之城市市民,清洁工人的维护,城市卫生有目共睹,交通较为便捷,都为旅游业或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 焦作市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令人叹止。母亲河的源远流长,太行山的层峦叠嶂,塑造了焦作旅游的丰富资源。云台山在南太行五大著名景点中最能体现焦作山水的特色,以水叫绝,以山称奇,堪称华夏第一高瀑的老谭沟云台天瀑布更是令人叫绝。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一直被人们誉为“北方小三峡”的青天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可与江南秀丽风光媲美。青龙峡风景也是享有河南省唯一的峡谷型省级风景名胜区,堪称“中原第一峡谷”。神农山风景被誉为“太行精粹”,它的奇、绝、险、雄让人流连忘返。这幅犹如山水画的立体长卷是带动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以云台山为中心,各大旅游景点为辅助的集群效应正在慢慢显现。以第二产业为 主转向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臧雅丽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7期 摘要目前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居于全省前列,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目标,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生态崛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经济面临严峻困难的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却逆势而上,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叉点,进行顶层设计,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实现平凉文旅繁荣,和谐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建议 1 平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1.1 打造三大传统景区 全市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20处,其中:5A级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4A级6处(龙泉寺景区、大云寺·王母宫景区、云崖寺景区、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田家沟景区、莲花台景区);庄浪百万亩梯田被誉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世界奇观。全力打造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关山等三大旅游景区。四大园区即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文化产业园、崇信县龙泉寺文化旅游产业园、华亭县天山莲花台避暑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园、静宁县葫芦河金果养生园。 1.2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围绕红军长征三次途经平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在界石铺宿营;红二十五军转战平凉沿线,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政委吴焕先在泾川四坡战役中壮烈牺牲,毛泽东评价“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甘肃工农运动先驱平凉崇信籍人士保至善在兰州积极开展工农运动等内容,发挥资源叠加的吸引优势,把红色旅游文化景观与本土自然景观、主题园区相结合,激活红色历史,全方位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综合体。 1.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三个大景区建设和A级景区创建,改建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点旅游厕所150座,实施景区与关联城镇、景区连接高速公路贯通工程,新改建景区连接道路3条,实现了5A级景区通达高速公路、4A级景区连通一、二级公路的目标,特别是随着天平、彭大、静庄、灵华4条高速加快建设,平凉机场、平庆高铁等项目前期积极推进,全市旅游可进入性和通达条件将不断完善。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开通了平凉文旅政务网、文旅“两微一网”、旅游APP,实

海南旅游业swot分析

劣势分析 1.海南居民收入水平低,本省居民旅游消费不足 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也决定着旅游意识的形成和出游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省区相比,存在收入偏低等问题。2007年,海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996.87兀和3791.3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788.94元和348.99元,在全国3 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别居第24位和第18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12625.86元、10991.84兀、9576.95元和6702.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6353.25元、5648.26元、4473.78兀和1832.67兀。 2.海南经济基础薄弱,对旅游业反哺支撑能力差 2007年,海南国内生产总值1223.28亿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居第28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比较,分别低10965.57亿元、8130.04亿元、17557.16亿元和29861.12亿元。 虽然海南旅游收入占全省CDP的比重比较大,但海南旅游收入的绝对量与全国相比仍然偏低。以旅游外汇收入为例,2008年,海南旅游外汇收入31388万美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居20位,与发达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比较,分别低465784万美元、414525万美元、271020万美元和8861 10万美元。可见,旅游经济与某一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省份的旅游经济也十分发达,反映出地区经济对旅游经济的强大反哺支撑能力。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目前海南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基本上以观光型产品为主,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产品:因此,在全国旅游观光型产品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海南缺乏明显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由于受旅游资源结构的影响,加之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南旅游业淡旺季十分明显,旺季时旅游供给基本满足,淡季时旅游供给又相对过剩,既降低了旺季时的旅游服务质量,又抑制了淡季时的旅游经济效益。而且海南旅游企业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旅游规模经济不显著,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竞争过度,外部竞争乏力,从而导致了海南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在全国旅游市场上所占份额较低。由此可见,要想从同质化的观光型产品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海南需要建立“人员自由进出、货物自由通关、货币自由兑换、免税品自由购买、旅游项目自由落户、国际旅游规则自由对接”的国际化、开放性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休闲度假产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