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要求

一、环境与布局流程

(一)洗涤中心:

1、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两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

2、设置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医用织物发放的专用通道。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污染区设有手卫生设施,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二)医院发放点、回收点

清洁织物存放与污染收集回收应分区明确,有完全的物理阻断,确保清洁织物在整个环节(存放、装车发放、运送)不被污染。

二、分类收集

1、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

2、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有“感染性”标识,防渗漏。

3、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

4、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三、洗涤消毒: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一)脏污织物:

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进行洗

涤、消毒。按照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洗涤、消毒3、新生儿、婴儿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成人使用

后的医用织物混洗。

4、手术室专用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5、布巾、地巾宜进行单独清洗、消毒。

6、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

(二)感染性织物:

1、遵循先洗涤后消毒的原则,或选择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方式。

2、不宜手工洗涤。

3、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

4、对已明确被朊毒体、气性坏疽或其他细菌芽孢污染的感染性织物,不宜重复使用,应作焚烧处理。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消毒方法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四、洗涤设备的消毒

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选用有效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消毒。

五、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1、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污染区的地面与台面采用有效消毒剂进行拖洗/擦拭,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应每天保洁。

2、当发现有疥疮患者使用过医用织物或医用织物上有蛾、虱、蚤等体外寄生虫时,除对其医用织物采用煮沸或蒸汽(100℃,时间≥15min )等方法杀灭外,应对污染环境及时选用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或有机磷类杀虫剂,采取喷雾方法进行杀虫。

六、运送

分别有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运输工具和容器,不应交叉使用。专用运输工具应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清洗消毒;运输工具运送感染性织物后应一用一清洗消毒。

七、储存

医用织物的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分别存放于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间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的专用盛装容器、柜架内,有明显标识;清洁织物存放架或柜距地面高度20cm~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 h;清洁织物的存放时间可为14 d(最长不超过30 d),清洁织物存放时间过久,如发现有污渍、异味等感官问题应重新洗涤。使用后医用织物每次移交后,应对其接收区/间环境表面、地面进行清洁,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物表、空气消毒。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环境受到污染时应进行清洁、消毒。

八、质量管理

洗衣房应有质量管理负责人和专(兼)职质检员,负责开展各工序的自检、抽检工作。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清洁织物要求外观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每半年

对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1次卫生学抽检,符合GB 15982 三类环境规定。

九、医用织物的定期更换

(一)医务人员

1、工作服普通病区夏季每周更换二次,冬季每周更换一次;

2、手术室、ICU、产房每日更换;

3、消毒供应中心、急诊科、血透室、消化内镜室每周更换2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二)患者

1、住院病人被服每周更换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2、门诊被服一人一换,病员服一人一换,按需更换。

3、窗帘、隔帘每半年清洗一次,ICU等重点部门每三个月清洗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洗。

十、洗衣房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拣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隔离要求,穿戴工作服(包括衣裤)、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落实手卫生。

十一、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要求。

十二、污水排放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十三、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收集、交接时,应有记录单据,记录单据宜一式三联,日常质检记录、交接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508—2016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术语和定义1 管理要求3 5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4 6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5 7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6 8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涤、消毒、整理过程要求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清洁织物采样及相关指标检测方法1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建生、邓敏、沈瑾、武迎宏、杨芸、崔树玉、余书、巩玉秀、吴兵武、徐敏、谢多双、邓兵、莫雄勋、曹平、凃宣程、许慧琼、周彬、邹俊杰。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7918.5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87505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为做好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要求: 1、各科室根据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制度,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长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医院所有消毒器械、消毒剂,均应符合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审查相关证件(卫生许可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负责对产品检查验收。 二、基础措施: (一) 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二) 医护人员上岗应衣帽整洁,无菌操作应戴帽子、口罩,禁止穿工作服去食堂或医院以外的地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掌握六步洗手法和手消毒的操作步骤和指征。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

使用期不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 环境清洁消毒要求: 1、空气净化与消毒:医院现采用自然通风、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方法,一般不使用化学法消毒空气。紫外线消毒:一般每天下班后或上班前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室内有人时不能使用。每周用75%乙醇棉球擦拭灯管,每半年对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辐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更换;并有相应的照射、擦拭、监测记录。 2、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普通科室病房、门诊的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每日湿式清洁2次。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病房手术室、外科门诊手术室、妇科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口腔科、急诊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基础上,每天消毒1次。当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消毒方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2)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T368)、《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等标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环境清洁消毒管理要求 (1)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情况依据合同要求划分工作范围,保洁服务合同由医院统一与后勤服务公司或保洁公司签订,服从医院后勤监督委员会或小组的管理。保洁服务主管部门为总务部门,协助管理部门为属地科室,监管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总务部门负责环境清洁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持续改进,并协调临床科室之间的工作任务分配及应急事件的清洁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的监督检查,协助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开展相关培训及业务指导。并将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纳入临床科室每月常规考核,定期反馈考核结果;全体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参与、维护和监督本单位的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2)环境清洁消毒具体工作由后勤服务公司保洁部门和相关医务人员承担。医务人员负责患者使用中诊疗设备仪器(精密设备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及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小面积的患者血液、体液及其他污染物污染需立即实施的污点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洁员负责环境和家具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诊疗设备

仪器实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工作 (3)后勤服务公司或保洁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并基于各区域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经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属地科室负责人审核后在医院备案后严格执行;人员配置应当科学合理,实行全体人员上岗培训及考核制度;保洁员应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清洁消毒基本原则及方法等基本知识;定期开展工作质量审核,并将结果报告至总务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各医疗单元(或相对独立的病区)均应正确使用污物间,保证有效的通风换气、卫生洁具储存条件等。 2.环境风险度分类依据是否有患者的存在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机会将医院环境分区如下: (1)低度风险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管理部门等。 (2)中度风险区域:普通住院病区、门诊部、功能检查室等。 (3)高度风险区域: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重症监护病区(ICU)、导管室、血液透析中心、内镜中心、器官(千细胞)移植病区等。 3.清洁与消毒原则 (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应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和卫生等级管理要求选择清洁消毒的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完善组织管理框架 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总务科负责洗衣房日常事务管理及督查,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用织物临床使用及与洗衣房交接等工作,院感科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培训及指导。 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环境清洁。 4、加强环节管理。 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善保存并及 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洗衣房有专人对洗涤后的织物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每

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总务科每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6、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要求培训后才能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1、环境与布局流程 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2、分类收集 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 一、各医疗、卫生保健人员,必须接受关于消毒技术的上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消毒灭菌技术工作。 二、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无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皿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消毒,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定期测定灭菌消毒效果,并接受区卫生防疫站的监测。 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必须及时消毒毁形,并记录备案。‘ 四、每批用品器械灭菌处理完成,应登记作用时间、温度、灭菌日期、操作者,以及剪下指示卡变色部分贴上,归档备查。 五、灭菌后物品有效期不超过7日,否则重新处理。 六、每天门诊结束后,开紫外线灯照射2 O一4 O分钟进行空气消毒,照射情况应有登记,累计照射时间。 七、使用高、中效化学消毒剂。器械消毒液每周更换2-3次。 八、严格无菌操作,坚决杜绝医源性感染。

门诊工作制度 一、各科应确定一位主治医师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 二、门诊医护人员应派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护士担任,实行医师兼管门诊和病房的科室,必须安排好人力。 三、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建议转看专科门诊。 四、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五、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门诊手术应根据条件规定一定围。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 ‘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 六、门诊各科与住院部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七、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八、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 九、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 十、门诊医师要采用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根 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特制订我院消毒灭菌制度。 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四、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五、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 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 低温等离子体火菌等。 (3)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 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2、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物性品,采用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 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对受到致病菌芽抱、真菌抱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

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 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 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⑸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六、医院应保持诊疗环境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干燥,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再清洁、消毒。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等)应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和消毒。 七、医院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八、医院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九、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十、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十一、各科室根据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1、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2、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 3、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4、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GR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起草人:杨祖群、王荔 发布日期:2015年3月22日 审核人:王荔 生效日期:2015年5月1日 批准人:李秋 页数:共16页 回顾日期:2018年5月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目的: 切断感染链,终止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院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保障患者、医务人员、陪护人员、志愿者、学生及外来工作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全院所有临床、医技、儿研所、分子生物中心、太平间等。 3.定义: 3.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7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8 清洁单元:以患者病床为中心、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的所有环境表面视为一个清洁单元。清洁工具(如抹布)未经有效复用不应用于另一个清洁单元。 3.9 低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门诊大厅等。 3.10 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1 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有感染者、高度易感患者居住或长时间停留;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随时可能对环境表面造成污染。如感染科、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区、急诊科、消毒供应中心、医学检验科、烧伤病区、导管室、腔镜室、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病房、移植病房、隔离病房等。 4.标准: 4.1 清洁与消毒原则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要求 一、环境与布局流程 (一)洗涤中心: 1、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两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 2、设置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医用织物发放的专用通道。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污染区设有手卫生设施,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二)医院发放点、回收点 清洁织物存放与污染收集回收应分区明确,有完全的物理阻断,确保清洁织物在整个环节(存放、装车发放、运送)不被污染。 二、分类收集 1、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 2、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有“感染性”标识,防渗漏。 3、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 4、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三、洗涤消毒: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一)脏污织物:

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进行洗 涤、消毒。按照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洗涤、消毒3、新生儿、婴儿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成人使用 后的医用织物混洗。 4、手术室专用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5、布巾、地巾宜进行单独清洗、消毒。 6、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 (二)感染性织物: 1、遵循先洗涤后消毒的原则,或选择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方式。 2、不宜手工洗涤。 3、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 4、对已明确被朊毒体、气性坏疽或其他细菌芽孢污染的感染性织物,不宜重复使用,应作焚烧处理。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消毒方法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四、洗涤设备的消毒 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选用有效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消毒。 五、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2016

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 为贯彻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现制定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如下: 一、空气: 1、开窗通风:目的是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 2、紫外线消毒:各治疗操作及特殊科室需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照射时间每日1次,时间为1小时,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 二、墙面与门窗: 1、每月定期清水擦拭,保持无尘与清洁。 2、门把手每日清水擦拭。 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 三、地面: 1、所有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1-2遍,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拖布,每次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洗净悬挂晾干。 3.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或诊室、走廊、厕所,最后是洗手间即污染区。 4、如地面被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拖把分色规定: 清洁区(白色标记)值班室、办公室、治疗室 半清洁区(蓝色标记)走廊诊室、检查室、换药室污染区病房(绿色标记)病房 污染区洗手间(红色标记) 处置室病人体液(黄色标记) 三、医疗及生活用品 (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监护仪、心电图机、听诊器、血压计及电脑、电话等: 1、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2、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电话按键、鼠标等,每周用75%酒精擦拭1遍。

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二)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 1、每日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三)病历夹、病历车 1、每周用清水擦拭1遍。 2、病历夹不应带入病房放在病床上。 (四)体温表、测温仪 1、体温表:流动水清洗擦干;含氯消毒剂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冷开水冲净擦干后使用。 2、测温仪:每日用后用清水擦拭1遍,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1次。 (五)床单元(床、床头柜、桌、椅、凳) 1、每床一巾,每日用清水擦拭1遍。 2、擦拭布巾用后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病人出院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六)推车、轮椅等运输工具 1、每日清水擦拭。 2、必要时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四、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检验科等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分别采用500mg/L和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五、清洁用品的消毒 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拖地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注意事项: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 扬州新视野眼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6年3月修订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完善组织管理框架 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总务科负责洗衣房日常事务管理及督查,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用织物临床使用及与洗衣房交接等工作,院感科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培训及指导。 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环境清洁。 4、加强环节管理。 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善保存并及 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洗衣房有专人对洗涤后的织物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总务科每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6、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要求培训后才能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1、环境与布局流程 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2、分类收集 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1.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并将消毒后的餐具、饮具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2.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本店应向供货商索取其工商执照、有关票据及相关的检验合格报告。不得购置、使用没有资质或没有检验合格报告的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 3.洗刷餐饮具;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4.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5.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6.洗刷餐具,用具应严格执行洗,刷,冲,消毒四个环节. 7.经过清洗消毒后的餐具,感观要保持光洁干净,不得粘有肉眼可见物,抽查有要符合餐具消毒卫生标准。 8.厨房使用的食品容器,刀具等,应做到使用一次清洗一次. 9.采购回来的肉类,菜一定要洗干净,菜要洗三次,做到无杂物.食物要煮熟. 10.工作结束后工用具,台面清洗整理干净,并归类存放.

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员工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2.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3.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4.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5.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6.员工如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喉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岗位,待查名原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上岗. 7.员工要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和被褥,勤换工作服. 8.员工要坚持卫生操作规程,保持公用物品的消毒,坚持湿式清扫,避免灰尘. 9.工作时间绝对不能吃东西,抓头,掏耳掏鼻.不做有碍感官的动作. 10.工作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上岗。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管理制度.docx

消毒物品 清洁 消毒与灭菌方法 更换频率 注意事项 别 1.器械首选机械 清洗,条件不允许 时可进行手工清 1. 耐湿耐热的物 洗 品,采用压力蒸汽 2.精密和有机污 灭菌 染较重的器械应 2. 不耐高温,不耐 手工清洗 湿热的,如电子仪 3. 有关节,缝隙齿 器,光学仪器等物 槽的器械,应尽量 品,采用低温灭菌 统一送供应 一般器械 使其张开或拆卸 一用一灭菌 3. 耐热不耐湿的物 室灭菌 到最小单位进行 品,采用干热灭菌 清洗 4. 对不耐热耐湿的 4. 手工清洗, 按照 物品,首选低温灭 冲洗、洗涤、漂洗、 菌,无条件的医疗 终末漂洗步骤进 机构可采用灭菌 行 剂,浸泡灭菌 5.复杂及管腔器 械,使用超声清洗 手 机,高压水枪清洗 术 1. 手工清洗 1. 首选压力蒸汽灭 器 锐利器械 镀铬器械不 2.穿刺针内腔用 菌 ( 穿 刺 一用一灭菌 适宜用超声 械 高压(气)水枪冲 2. 也可选环氧乙烷 针) 波清洗 及 洗,超声波清洗 等低温灭菌 物 1.所有腔镜都必 品 须拆卸到最小单 位进行清洗 腔镜及附 2.按照规范使用 1. 能用压力蒸汽灭 水枪气枪对腔镜 件(腹腔 菌的,采用压力蒸 进行冲洗、酶洗、 镜,膀胱 汽灭菌 洗涤、终末洗涤, 一用一灭菌 镜,输尿 2. 不能用压力蒸汽 干燥 管镜,关 灭菌的,采用环氧 3. 活检钳等附件, 节镜等) 乙烷或等离子灭菌 按照冲洗、洗涤, 漂洗,终末漂洗等 手工清洗步骤进 行 注水瓶、 按照规范,在流动 用 1000mg/L 含氯消 水槽内手工冲洗。 毒剂浸泡消毒 30 分 连接管、 (冲洗、酶洗、洗 钟,再用清水冲净 连接管等每 吸引管、 日消毒 涤、终末洗涤、干 残留消毒液,干燥 吸引瓶等 燥) 后备用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2、使用范围:全院各科室、护理部、医务部等。 3、监督管理 3.1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管理等工作; 3.2各医疗部门、护理部、医务部等部门负责执行。 4、内容: 4.1医院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器械科、感染管理科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4.2医院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根据2012《消毒技术规范》中的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4.3各科室根据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4.4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4.5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6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4.7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4.8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9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4.10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4.11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4.12消毒与灭菌时的职业防护 4.13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4.13.2清洁与消毒方法 4.14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4.15地面消毒 4.16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4.17清洁用品的消毒 4.18皮肤与粘膜的消毒 1)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各科室消毒管理制度.doc

各科室消毒管理制度1 一、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人员: 1、医务人员衣帽整洁,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 2、在各种操作前,应用流动水冲洗双手,操作后进行手消毒,可用洁肤柔或75%酒精棉球。 二、环境: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每天开窗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做好相关监测及登记工作。 2、室内空调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3、候诊椅、办公桌台面,地面等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两次。但遇可疑的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或其分泌物时,应立即进行消毒。 三、物品: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贯彻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方针,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或灭菌。 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专柜或专格(抽屉),并保持清洁、干燥、整齐,在有效期范围内;无菌包有效期为半年;消毒包体积

应3、器材消毒: ⑴玻璃器材: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试管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污染的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1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 ⑵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使用后浸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1小时,冲净晾干。 ⑶贵重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天秤、细胞计数器械、冰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拭;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清洗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等污染时,宜戴上手套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 擦拭消毒,作用30min—60min。 4、医疗废弃物的处置: ⑴分类收集:按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 ⑵妥善处置:感染性废弃物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安瓿、针尖等置于锐器盒内。 ⑶统一运送:处置好的包装合格的医疗废物由专人运送至中心医疗废物暂贮处,由专门处置公司前来收取。 ⑷遇特殊情况:如处置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结核菌等感染伤口,按特殊菌种处理,更换敷料后分类置于双层专用黄色医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专用术语: 医用织物:是指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病人使用的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以及医务人员使用的工作服、手术衣,窗帘、抹布、拖布等。 感染性织物:包括传染科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以及被血液、呕吐物和患者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用织物; 其他织物为脏污织物。 一、本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由专业洗涤(消毒)服务企业承担(妇产科、新生儿科自洗婴儿用品)。 1、建筑布局流程合理。应设污物接收间、洗涤间、消毒间、烘干间、熨干间、叠衣间、修补间、清洁衣被贮存间、发放间等。 2、应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污染衣物未经洗涤消毒不得进入清洁通道。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两区人员分工明确,不交叉,如交叉,应更衣。保证环境清洁卫生,污染区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拖地和擦拭物体表面。 二、回收: 医用织物分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感染性织物由科室用有生物危害警示标识的桔黄色塑料袋装;脏污织物用布袋包装放置于织物污衣袋内,科内护工用推车送总务处织物暂存厢里,严禁在科室清点。污衣袋每日洗涤,暂存厢收送完毕后清洁消毒。 三、洗涤消毒: 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性质、程度和使用对象进行分类洗涤消毒。日清日洗。洗衣机应定期自洁。 1、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应分批清洗,感染性织物应先预洗,特殊感染如人感染禽流感、朊病毒、气性坏疽、泛耐药菌感染等清洗前应先消毒。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普通病人、产房、手术室、儿科被服、医务人员工作服,餐厅工作服均应分机洗涤或分批洗涤,尤其婴儿用织物专机清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2、预洗:先用冷洗涤液或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如果一次未洗净,可加金属型含氯消毒液再预洗第二次。 3、主洗:温度为90℃以上,至少持续30min,然后用清水漂净。一般感染性医用织物采用热洗涤方法时可不需再作化学消毒处理。传染性衣物应先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至少30min,再用上述方法洗涤。 4、烘干整理:洗净的织物用干净的车载送到清洁区烘干机高温烘干、整熨、折叠。该区应当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剔除重洗、修补后再整理。 四、清洁织物存放: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食品用具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第一条: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害,便于洗刷、消毒、保洁。 第二条:食品用具每天班前、班后要清洗、消毒一次,运行过程要有序、保持清洁、无污垢、见本色。 第三条: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 第四条:食品冷藏、冷冻工具应每天保洁一次,每周洗刷、消毒一次,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第五条: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方能上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 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第二条: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三条: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1、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2、《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设有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3、食品仓库应有良好通风,保持库房内所需温度和湿度,防止食品霉变、生虫。贮存生鲜食品应配置必要的低温贮存设备,包括冷藏库(柜)和冷冻库(柜)搞好防尘、防蝇、防鼠、防潮工作,定期对库房周围进行卫生清扫,消除有毒、有害污染源及蚁蝇孳生场所。

医院清洁消毒制度

院内清洁消毒制度及方法汇编医院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 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 500作参考 :1片药片 +1000水 =500。 1片药片 +500水=1000; 2、金属康威达液(10000 :1份原液 +9份水 =1000; 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区域间标志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 30 。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连台手术之间。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包体积不超过 30×30×25 ,金属包重量不超过 7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 5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包布干净无破损。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 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 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 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 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术前进行湿式清洁,每周设置固定卫生日,对手术室环境、物品进行全面清洁。各室拖布有标记,悬挂晾干;垃圾分类处置符合要求。 十、手术间地面和用物如无明确污染可用清水清洁,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则应用 500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触频繁的仪器、设备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 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各种管道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疾病诊断及感染状况。隔离手术间应有隔离标志;工作人员固定,控制出入;凡病人体内的物质如血液、体液、呕吐排泄物、已切除的病变脏器与组织、 被污染的诊疗器具等,不经处理不能带出手术间;污染的手套、手术衣、鞋套等严格隔离管理; 术后器械和物品进行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送检时有“当心感染”标志;按照隔离种类对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一、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注射器、针灸针、针头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二、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可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剂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的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三、选择使用经卫生部批准、具有批准文号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四、消毒剂的使用,应当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说明书应有批准文号、有效成分及其含量、配制方法、应用范围、使用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等。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管理人员,应熟悉各类消毒剂的杀菌性能、特性、配制方法、稀释方法、配伍禁忌、使用禁忌、可能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熟悉消毒效果监测的基本技术,

对医院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定期监测。 — 六、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物性品,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物性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