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内容

(一)仪器的组安装和调整

1、安装

矩形光盘安装:

(1)在矩形光盘背面安好工形托架

(2)将大支杆插入大三角支架

(3)将安在矩形光盘上的工字型托架插入大支杆孔

(4)调整矩形光盘于水平位置,旋紧各螺丝

(5)将光源支杆插入小三角支架,旋紧螺丝

2、调整

光源筒在U型支架上可以灵活转动,改变射出光线的角度;调节支杆高度可以改变光源的高度;灯泡位置可在灯座筒里转动,使灯丝正好位于透镜的焦点上。仪器使用前调整步骤如下:

(1)将低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至2V,接通电路,逐次增大电源的输出电压

(2)将光源靠近矩形光盘的缝屏板,并将缝屏板上的光拦插片第一、七条关闭,拉开其他的,使光屏上出现五条光带

(3)将光源筒向光盘上倾斜,使光带落在矩形光盘上,仔细调整角度,使光带既能照满光盘,又使亮度最好

(4)调整灯丝位置,前后移动和转动,使光盘上得到窄而亮并且近乎平行的五条光带

(5)使矩形光盘与桌面平行,调整光源的投射角,使五条光带的中间一条正好透射在光盘中央的黑色标记上

(二)分光小棱镜的使用

实验方法:分光小棱镜的角度主要用来改变光

的入镜角度,把小棱镜吸于光具盘上,分光交

于主光轴一点。

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

(30°和11°小棱镜分光角度目测差别不大,

故以右图示意即可)

(三)透镜的光学作用

将大双凸透镜吸

使三条光线都通过光通过光心的光线,按原方向传播,发生偏转

将大双凸透镜吸

使主

光轴通过透镜光再使二次反射光线于透镜前焦

则折射通过主焦点的光线,

跟主光轴平行

将大双凸透镜吸

使光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后会聚在焦点

将小双凸透镜吸

在小双凸透镜的焦点后放置一大双凸

使光线通过从主光轴焦点外某一点发出的近轴光线,

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

将凹透镜吸附在

使三条光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后成发散光线

(四)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将凹面镜吸附于光盘上,使平行于主光轴的五条光线经凹面镜反平行于主光轴的五条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都交汇于一点

将凹面镜吸附于光盘上,使平行于主光轴的五条光线经凹面镜反平行于主光轴的五条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成发散光线,把发散光线反向延长后会聚于焦点

将带有小箭头的棱镜放在一条光带上看作物体,在主光轴上放置光线经小棱镜分光成两条,两条光线射到凸面镜成发散光线,反向延长后会聚于一点

将带有小箭头的棱镜放在一条光带上看作物体,在主光轴上放置光线经小棱镜分光成两条,两条光线射到凸面镜会聚在一点(黑线为主光轴)

(五)凸透镜成像

二缩

二等

焦距倒像

焦理

像在无限远

焦实

成像,

侧,成正立放大像

(六)光的反射把小平面镜吸

附于圆盘上,

线转到水平位置,只使光源中间的一条光线和圆盘零度线重合,转动可看到入射光线、

线和法线的夹角总是相等,

了光的反射定律

使平面镜背面的漫反射镜对着入射漫反射光线是无规则的,所以不好观察到

使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相交

视为发光物体,过

两入射光线反两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镜面右侧一点,大致看出成像位置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将半圆透镜吸

中心重合。使一条光线进入半圆柱透镜光线由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时发生折射以及界面的反射现象

使光线由半圆透镜进入,由空气折光线由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发生折射以及界面的反射现象

使入射光线的光线由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射角达到90

射光线,为全反射

将直角棱镜吸

附在圆盘上,使光线垂直于此时发生全反射,

将直角棱镜吸

附在圆盘上,

使光线从斜边

光线在两个

直角边上发

生全反射,

向改变

(七)平行透明板光路

实验方法:将玻璃砖吸附在圆盘上

实验现象:光线通过两相互平行的玻璃面发生偏折,如右图所示

(八)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与合成

将狭缝的一个

遮光板拨开,

把三棱镜毛面

向上,吸附于

光束从三棱镜

侧面入射,射

出光线向上偏

折形成色散现

把第二块三棱镜毛面向下,吸附于方盘色可见色散光重新合为白光,从第二块第三块射出且与入射光平行

(九)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远视眼)在

方盘上吸附一

镜,使三条平行光入射凸柱小双凸柱透镜代表眼睛水晶体

(远视眼)用小双凹柱透镜靠近小双凸柱小双凹柱透镜代表眼睛,焦距较前移动,示意得到矫正

(近视眼)在方盘上吸附一

镜,使三条平行光入射凸柱用小双凹透镜代表眼睛,焦距较后移动,示意得到矫正

(十)光学仪器光路的实验

1、显微镜光路

像点后约距小双凸透250

mm ,则第二次成放大正立的虚像a’’b’’。

2、开普勒望远镜光路 于棱镜的一条分光和主轴的交点处,在像点外放置小双凸透镜。

3、伽利略望远镜光路

【注意事项】

1. 不要用手接触光学元件抛光表面,只可接触棱边。

2. 使用平行光源时,灯泡的位置要装合适,灯丝要居中,光源的高度和角度都要调好。

3. 打开电源之前应保证电压最低,在逐次提高,使用电压要与灯泡电压相符。

4. 光源灯泡中电流较大,灯口耐热能力有限,其连续使用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可适当降低额定电压,以延长光源寿命。

5. 在放置或取下光学器件时,注意同时放置或取下吸铁石和光学器件,避免光学器件或吸铁石的掉落,损坏仪器,同时轻拿轻放,减少光盘的振动,避免光路的改变。

机械设计上机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上机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1.数表和线图的程序化处理 (1) 1.1数表的程序化 (1) 1.1.1查表检索法 (1) 1.1.2数表解析法 (12) 1.2线图的程序化 (15) 1.3有关数据处理 (16) 2.典型零部件的程序设计 (18) 2.1 V带传动的程序设计 (18) 2.2 齿轮传动的程序设计 (19) 2.3 滚动轴承的程序设计 (21) 3.课后习题计算 (22)

一、表和线图的程序化处理 1.1数表程序化 数表程序化有两种方法:一是查表检索法;二是数表解析法1.1.1 查表检索法 1)一元数表的存取 表1-1 普通V带型号及有关参数 运行界面: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 As Integer Dim q1 As Single, dm As Single, kb As Single s = Val(Txt_s.Text) Select Case s Case 0 q1 = 0.02: dm = 20: kb = 0.00006 Case 1 q1 = 0.06: dm = 50: kb = 0.00039 Case 2 q1 = 0.1: dm = 75: kb = 0.00103 Case 4 q1 = 0.17: dm = 125: kb = 0.00265 Case 5 q1 = 0.3: dm = 200: kb = 0.0075 Case 6 q1 = 0.62: dm = 355: kb = 0.0266 Case 7 q1 = 0.9: dm = 500: kb = 0.0498 End Select Txt_q1.Text = Str(q1) Txt_dmin.Text = Str(dm) Txt_kb.Text = Str(kb)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End End Sub 2)二元数表的存取 表1-2齿轮传动工作状况系数K

验证透镜成象及光线传播规律的实验

印刷光学实验指导四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过该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掌握; 2、了解透镜及反射镜的成像特性及其规律。 二、实验装置 实验工作平台、JY-1型激光光学综合演示仪(几何光学)、光源、接收屏、透镜(正、负)、反射镜等附件。 三、实验原理 光学有四大基本定律,分别为: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折射定律及反射定律。其中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概括了光在同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规律,而折射定律及反射定律则是研究光传播到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时的现象和规律。当一束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两个不同的介质分界面上时是同时伴随着反射及折射的产生,反射光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遵循折射定律。 透镜是最常见的折射元件,它又分为正透镜及负透镜。一般情况下正透镜起会聚作用,负透镜起发散作用,如果正负透镜进行适当组合就能够出现不同状态的像。 图8-1 本次验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简易的实验装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改变透镜的类型、位置及彼此的组合来观察不同情况下的光线走向及成像特性,以加深对成像规律的掌握和理解。其实验装置如下图8-1所示.验证透镜成象及光线传播规律的实验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光源,在激光演示仪上放置正透镜或负透镜,调整入射光的入射状态(平行、会聚等),观察光线经透镜后的具体走向。 2、取下正透镜,放置各种反射镜、棱镜、平板等,也可同时放上正透镜及负透镜,实现透镜的组合以观察不同种类的光学元件在不同状态下的光线走向。 经透镜后的具体走向前后移动接收屏,以观察不同位置所成的像的大小及倒正。 3、如图8-1所示在工作平台上放置好光源、物体、透镜及接收屏的位置,尽量做到共轴等高,然后前后移动接收屏以观察物体经透镜所成之像,并分析一下像的特性。 4、当物、像间距略大于时,保持其它元件不动,前后移动透镜,可以找到两个成实像面的位置,若测量出出现两实像的透镜的距离时,就能够测量出透镜的焦距。 五、思考 1、负透镜成像一定成虚像,正透镜成像一定成实像吗? 2、实像与虚像都能被接收屏和人眼所接收,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几何光学实验讲义(最新版)资料

几何光学实验讲义 1.薄透镜焦距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研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明视距离与目镜放大倍数定义; 3.掌握测微目镜的使用。 实验仪器 1.LED白光点光源(需加毛玻璃扩展光源) 2.毛玻璃 3.品字形物屏 4.待测凸透镜(Φ = 50.8mm,f = 150,200mm) 5.平面反射镜 6.JX8测微目镜(15X,带分划板) 7.像屏2个(有标尺和无标尺) 8.干板架2个 9.卷尺 10.光学支撑件(支杆、调节支座、磁力表座、光学平台) 基础知识 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在开展光学实验时,要先熟悉各光学元件的调节,然后按照同轴等高的光学系统调节原则进行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学平台平行为止。 1、粗调:将目标物、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像屏等光学元件放在光具座(或光学平台)上,使它们尽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进行粗调(升降调节、水平位移调节),使各

元件的中心大致在与导轨(平台)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光具座导轨(平台)。 2、细调: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4f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若两个像的中心重合,表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可作一记号),调节透镜(或物,一般调透镜)的高低或水平位移,使大像中心与小像的中心完全重合,调节技巧为大像追小像,如下图所示。 图1-1 二次成像法中物与透镜位置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图1-1(a)表明透镜位置偏低(或物偏高),这时应将透镜升高(或把物降低)。而在图(b)情况,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水平调节类似于上述情形。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再次观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对不允许再变动 2.薄透镜成像公式 透镜分为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两类,当透镜厚度与焦距相比甚小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值得注意的是,若透镜太厚,光在透镜中的传播路径便无法忽略,光在透镜里的传播路径就必须做进一步的考虑。 在实验中,必须注意各物理量所适用的符号法则。运算时已知量须添加符号,未知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在讨论成像前,我们约定正负号定义(1)光由左往右前进定义为正方向传播。 (2)物体若放在透镜的左方,其物距为负,反之为正。 (3)像若形成在透镜的右方,其像距为正,反之为负。 (4)若是光线与光轴线相交,且相交的锐角是由光线顺时针方向朝光轴线方向旋转扫出来的,这个锐角定义为正,反之为负。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 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 1、机械部分 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 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 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力的大小可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经过计算电路计算可得到作用于电机和发电机定子的转矩,其大小与主、从动轮上的转矩1T 、2T 相等。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 2. 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3. 热舒适: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 4. 城市气候:在不同区域气候的条件下,在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5.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近处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就不同程度的比郊区高,而且由市区中心地带向郊区方向逐渐降低的现象 6. 传热: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7. 热阻:指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8. 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 9. 材料的传湿:当材料内部或外界的热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材料内部水分产生迁移的现象 10.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指按照冬季或采暖期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室外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11. 建筑通风:一般是指将新鲜空气导入人们停留的空间,以提供呼吸所需要的空气,除去过量的湿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以及调节气温 12. 室内空气污染:指在室内空气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原有的成分增加,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室内空气的自净能力,而使空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现象。 13. 日照时间:以建筑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 14.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15. 外遮阳系数:在阳光直射的时间里,透进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16. 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w)指窗玻璃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外遮阳系数SD的乘机 二、填空及选择 1、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影响和人体活动的影响。 2、人的冷热感觉不仅取决于室内气候,还与人体本身的条件(健康状况、种族、性别、年龄、体形等)、活动量、衣着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3、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 4、城市与郊区相比,郊区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多,城市的平均风速低,郊区的湿度大,城市的气温高,城市气候的特点表现为热岛效应。 5、按照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划分成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五个区。 6、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特性的两个要素。 7、对流换热系数α 的单位是W/m2·K,热阻R的单位是m2·K/W 8、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一构造;保温层、结构层复合构造以及单一轻质保温构造三种。 9、建筑物的通风中,产生压力的原因有: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 10、外围护结构由于冷凝而受潮可分为表面凝结和内部冷凝两种。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内容 (一)仪器的组安装和调整 1、安装 矩形光盘安装: (1)在矩形光盘背面安好工形托架 (2)将大支杆插入大三角支架 (3)将安在矩形光盘上的工字型托架插入大支杆孔 (4)调整矩形光盘于水平位置,旋紧各螺丝 (5)将光源支杆插入小三角支架,旋紧螺丝 2、调整 光源筒在U型支架上可以灵活转动,改变射出光线的角度;调节支杆高度可以改变光源的高度;灯泡位置可在灯座筒里转动,使灯丝正好位于透镜的焦点上。仪器使用前调整步骤如下: (1)将低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至2V,接通电路,逐次增大电源的输出电压 (2)将光源靠近矩形光盘的缝屏板,并将缝屏板上的光拦插片第一、七条关闭,拉开其他的,使光屏上出现五条光带 (3)将光源筒向光盘上倾斜,使光带落在矩形光盘上,仔细调整角度,使光带既能照满光盘,又使亮度最好 (4)调整灯丝位置,前后移动和转动,使光盘上得到窄而亮并且近乎平行的五条光带 (5)使矩形光盘与桌面平行,调整光源的投射角,使五条光带的中间一条正好透射在光盘中央的黑色标记上 (二)分光小棱镜的使用 实验方法:分光小棱镜的角度主要用来改变光 的入镜角度,把小棱镜吸于光具盘上,分光交 于主光轴一点。 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 (30°和11°小棱镜分光角度目测差别不大, 故以右图示意即可) (三)透镜的光学作用

将大双凸透镜吸 使三条光线都通过光通过光心的光线,按原方向传播,发生偏转 将大双凸透镜吸 使主 光轴通过透镜光再使二次反射光线于透镜前焦 则折射通过主焦点的光线, 跟主光轴平行 将大双凸透镜吸 使光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后会聚在焦点 上 将小双凸透镜吸 在小双凸透镜的焦点后放置一大双凸 使光线通过从主光轴焦点外某一点发出的近轴光线, 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 将凹透镜吸附在 使三条光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后成发散光线 (四)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0日

11章几何光学习题解

十四章 几何光学习题与解答 14-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以入射角θ射入折射率为n ,置于空气中的透明圆柱棒的端面.试求光线在圆柱棒内发生全反射时,折射率n 应满足的条件. 解:设光线在圆柱棒端面的折射角为γ,在内侧面的入射角为'θ, 根据折射定律,有' sin 'cos sin sin 222θθγθn n n n -=== 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为1 'sin ≥θn ∴发生全反射时,n 必须满足θ2sin 1+≥n 14-2.若空气中一均匀球形透明体能将平行光束会聚于其背面的顶点上,此透明体的折射率应等于多少? 解 设球体的半径为r ,1=n 据题意球面的焦距r f 2'= 由 f n r n n Φ' ' =-'= 有 r r n n n f 2=-'' = ' 以1=n 代入,得0.2='n 透明体的折射为0.2='n . 14-3.远处物点发出的平行光束,投射到一个空气中的实心玻璃球上.设玻璃的折射率为50.1=n ,球的半径为cm r 4=.求像的位置. 解:利用逐步成像法,对玻璃球的前后两个球面逐一成像,即可求得最后像的位置.用高斯成像公式时,应注意两个球面的顶点位置是不同的.cm r r cm r r 4,421-=-===. 或用 -∞====-=-p n n n r n n p n p n ,1,5.1,'''1'11 1 11111 对玻璃球前表面所成的像,对后表面而言是物,所以 或用 1,5.1,'''' 222 2 22222===-=-n n n r n n p n p n 像在球的右侧,离球的右边2cm 处. 14-4.如图所示的一凹球面镜,曲率半径为40cm ,一小物体放在离镜面顶点10cm 处.试作图表示像的位置、虚实和正倒,并计算出像的位置和垂轴放大率. 解:像的位置如图所示,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14-5.手头只有一个白炽灯,如何简便地估计一个凹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和焦距? 答:若将白炽灯放到凹面镜的焦点上,则经凹面镜反射的光为平行光,反射镜的曲率半径等于两倍焦 题图14-1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调节光学系统共轴。 3、掌握利用焦距仪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实验仪器: JGX-1型几何光学实验装置,含光源、平面镜、透镜、目镜、测微目镜、透镜架、节点架、通用底座、物屏、像屏、微尺、毫米尺、标尺、幻灯片等。 二、实验原理 1)贝塞尔法测凸透镜焦距:贝塞尔发是一种通过两次成像能够比较精确地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物屏和像屏距离为l(l>4f),凸透镜在O1、O2两个位置分别在像屏上成放大和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时,有1/u+1/v=1/f,成缩小的像时,有1/(u+d)+1/(v-d)=1/f,又由于u+v=l,可得f=(l2-d2)/4l。 2)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物体AB置于凸透镜L焦平面上,物体各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束(包括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有平面镜M反射回去仍为平行光束,镜头经汇聚必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A’B’于原焦平面上,能比较迅速直接测得焦距的数值。子准发也是光学仪器调节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3)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将凹透镜与凸透镜组成透镜组,用凸透镜L1使物AB成缩小到里的实像A’B’,然后将待测凹透镜L2置于凸透镜L1与像A’B’之间,如果O’B’<|f2|(凹透镜焦距),则通过L1的光束经过L2折射后,仍能成一实像A’’B’’。对凹透镜来讲,A’B’为虚物,物距u=O’B’,像距v=O’B’’,代入成像公式可计算出凹透镜焦距。 三、实验步骤 1.光学元件共轴等高的调节 (1)粗调将光源透镜物屏像屏靠近,调节高度使其中心线处于一条直线上。 (2)细调主要依靠仪器和光学成像规律来鉴别和调节。可以利用多次成像的方法,即只有当物的中心位于光轴上时,多次成像的中心才会重合。 2.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测薄透镜焦距 (1)按光源、物屏、透镜、平面镜从左到右摆放仪器,调至共轴。 (2)靠紧尺子移动L直至物屏上获得镂空图案倒立实像。 (3)调平面镜与凸透镜,使像最清晰且与物等大,充满同一圆面积。 (4)记下P、L位置a1、a2;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显微镜与望远镜光学特性分析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3.根据指示书提供的参考材料自己选择 2 套方案,测出水准仪的放大率并比较实验结果是否相符。 二、实验器材 1 .显微镜实验:测量显微镜、分辨率板、分辨率板放 大图、透明刻线板、台灯,高倍(40X、45X)、中倍(8X 或 10X)、低倍(2.5 X、3X或4X)显微物镜各一个,目镜若干 (4X、5X、10X、15X等)。 2 .望远镜实验:25 X水准仪、平行光管、1 X长工作距测量显微镜、视场仪、白炽灯、钢板尺、升降台、光学导轨、玻罗板、分辨率板。双筒军用望远镜,方孔架(被观察物)。 三、实验原理 ( 1 )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近处微小物体细节的重要目视光学仪器。它对被观察物进行了两次放大:第一次是通过物镜将被观察物成像放大于目镜的分划板上,在很靠近物镜焦点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实

像;第二次是经过目镜将第一次所成实像再次放大为虚像供眼睛观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显微镜总的放大率r 应是物镜放大率B和目镜放大率r 1的乘积。 r = pxr 1 绝大多数的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各有数个,组成一套,以便通过调换获得各种放大率。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即物镜支承面到目镜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我国标准规定机械筒长为160 毫米。 显微镜的视场以在物平面上所能看到的圆直径来表示,其视场受安置在物镜像平面上的专设视场光阑所限制。 显微镜的分辨率即它所能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0.61入式中:入为观测时所用光线的波长;nsinU为物镜数 值孔径(NA)。 从上式可见,在一定的波长下,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所决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基本上与所使用光的波长是一个数量级。为了充分利用物镜的放大率,使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同时被眼睛所看清,显微镜应有恰当的放大率。综合考虑显微物镜和人眼自身的分辨率,可得出显微镜适当的放大率范围是:500NA< r 这个范围的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率。如使用比有效放大率更小的放大率,则不能看清物镜已经分辨出的某些细节;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一、目的与要求 1、根据给定的实验内容、设备及条件,通过实验,达到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掌握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测试原理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实现预期实验目的。 2、根据实验项目要求,进行有关“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及“综合机械传动”等实验方案的创意设计、实验装置的设计、搭接、组装及调试、实验测试方法的选择、实际操作规程的制订、实验数据测试、实验结果分析及绘制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图。 二、提供设备如下 1、动力装置 ⑴普通电机Y90L—4—1.5 额定功率 1.5Kw 满载转速1420r/min ⑵变频交流电机 额定功率 1.5kW 转速1~6000r/min 2、测试装置 ⑴转速转矩测量仪额定转矩50N·m 转速范围0~6000r/min ⑵机械效率仪 3、传动装置 ⑴圆柱齿轮减速噐 减速比1:1.5,齿数Z1 =32,Z2 = 48 , 螺旋角β=8。4‘9‘‘,中心距a=100mm 法面模数m n =2.5; ⑵蜗杆减速器 蜗杆类型ZA,轴向模数m=3.250,,蜗杆头数Z1 =4, 蜗杆齿数Z2 =30,减速比1:1.7,中心距a=63mm; ⑶V型带传动件 型号Z-1041,带轮基准直径d=106mm; ⑷链传动件

链号:08A,链节距p=12.70mm,链轮齿数Z=21 。 4、加载装置 C Z5磁粉制动器额定转矩50N·m 滑差功率4kw 三、实验内容 1、实验方案设计; 2、传动方案选择设计; 3、实验装置搭建及调试; 4、实验结果测试; 5、绘制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图; 6、实验结果分析报告。 四、注意事项 1、增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养成实验时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维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2、注意保持实验室内整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3、实验装置搭建完成后,须经指导老师检查、审定后方可开机操作; 4、实验室严格遵守设备及仪器操作规程,注意人生安全; 5、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全部仪器、装置及附件,并恢复原位; 6、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五、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打开水源、效率仪、稳流电源,启动电机,打开计算机,点击“机械设计多功能实验台”,进入主界面。 2、关闭电机,断开动力装置与被测装置之间的联轴器,将效率仪输入调零。 3、还原动力装置与被测装置之间的联轴器,启动电机,将效率仪的输出调零。 4、点击“新建”进入测试菜单,点击“连续采集”正式进入实验。 5、顺时针转动稳流电源激磁电钮,缓慢均匀加载,加载完毕,点击“结束采集”,同时将激磁电钮回零。 6、储存数据、数据处理、打印结果 注意:输入功率<2kw、激磁电流<0.3A

光学系统像差理论综合实验.doc

第五节光学系统像差实验 一、引言 如果成像系统是理想光学系统 , 则同一物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系统以后 , 应该聚焦在理想像面上的同一点 , 且高度同理想像高一致。但实际光学系统成像不可能完全符合理想 , 物点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在像空间形成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像散光束 , 该像散光束的位置和结构通常用几何像差来描述。 二、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几何像差产生的条件及其基本规律,观察各种像差现象。 三、基本原理 光学系统所成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差异称为像差,只有在近轴区且以单色光所 成像之像才是完善的(此时视场趋近于 0,孔径趋近于 0)。但实际的光学系统均需对有一定大小的物体以一定的宽光束进行成像,故此时的像已不具备理想成像的条件及特性,即像并不完善。可见,像差是由球面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即使透镜的折射率非常均匀,球面加工的非常完美,像差仍会存在。 几何像差主要有七种: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位置色差及倍率色差。前五种为单色像差,后二种为色差。 1.球差 轴上点发出的同心光束经光学系统后,不再是同心光束,不同入射高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相对近轴像点(理想像点)有不同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称为轴向球差,简称球差( L )。如图1-1所示。 图 1-1 轴上点球差 2.慧差 彗差是轴外像差之一,它体现的是轴外物点发出的宽光束经系统成像后的失对称情况,彗差既与孔径相关又与视场相关。若系统存在较大彗差,则将导致轴 外像点成为彗星状的弥散斑,影响轴外像点的清晰程度。如图1-2 所示。

图1-2 慧差 3.像散 像散用偏离光轴较大的物点发出的邻近主光线的细光束经光学系统后,其子午焦线与弧矢焦线间的轴向距离表示: x ts x t x s 式中, x t , x s分别表示子午焦线至理想像面的距离及弧矢焦线会得到不同形状的 物至理想像面的距离,如图1-3 所示。 图1-3 像散 当系统存在像散时,不同的像面位置会得到不同形状的物点像。若光学系统对直线成像,由于像散的存在其成像质量与直线的方向有关。例如,若直线在子午面内其子午像是弥散的,而弧矢像是清晰的;若直线在弧矢面内,其弧矢像是弥散的而子午像是清晰的;若直线既不在子午面内也不在弧矢面内,则其子午像和弧矢像均不清晰,故而影响轴外像点的成像清晰度。 4.场曲 使垂直光轴的物平面成曲面像的象差称为场曲。如图1-4 所示。 子午细光束的交点沿光轴方向到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细光束的子午场曲;弧矢细光束的交点沿光轴方向到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细光束的弧矢场曲。而且即使像散消失了(即子午像面与弧矢像面相重合),则场曲依旧存在(像面是弯曲的)。 场曲是视场的函数,随着视场的变化而变化。当系统存在较大场曲时,就不

实验二几何光学参数测量实验

实验二几何光学参数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 2.了解、掌握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 当发光点(物)P处在凸透镜L的前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M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前焦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2. 自组显微镜 物镜L o的焦距f o很短,将F1放在它前面距离略大于f o的位置,F1经L o后成一放大实像F’1,然后再用目镜L e作为放大镜观察这个中间像F’1,F’1应成像在L e的第一焦点f e之内,经过目镜后在明视距离处成一放大的虚像F’’1。 三、实验器材 1. 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品字形物像屏P; 3、凸透镜L; 4、二维调整架; 5、平面反射镜M; 6、二维调整架; 7、滑座1; 8、滑座1; 9、滑座1; 10、滑座1; 11、导轨

2. 自组显微镜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 2、1/10mm 分划板F 1; 3、二维调整架; 4、物镜Lo ; 5、二维调整架; 6、测微目镜Le (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7、读数显微镜架; 8、滑座1;9、滑座1;10、滑座1;11、滑座1;12、导轨。 四、 实验步骤 1. 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 第一步 把全部元件按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靠拢,调至共轴,而后拉开一定的距离; 第二步 前后移动凸透镜L ,使在物像屏P 上成一清晰的品字形像; 第三步 调M 的倾角,使P 屏上的像与物重合; 第四步 再前后微动透镜L ,使P 屏上的像既清晰又与物同大小; 第五步 分别记下P 屏和透镜L 的位置a1、a2; 第六步 把P 屏和透镜L 都转180度,重复做前四步; 第七步 再记下P 和L 的新位置b1、b2。 2. 自组显微镜 第一步 把全部器件按图四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 第二步 把透镜Lo 、Le 的间距设定为180mm ; 第三步 沿标尺导轨前后移动F 1(F 1紧挨毛玻璃装置,使F1置于略大于f o 的位置),直至在显微镜系统中看清分划板F1的刻线。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 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 被测透镜焦距: 被测透镜焦距: 2. 自组显微镜 f o = mm; f e = mm 计算显微镜的放大率: 其中: 。 六、实验分析与总结 12a a f a -=12b b f b -=2/)(b a f f f +=(250)/()o e M f f =???o e f f ?=-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

《机械振动基础》实验报告 (2015年春季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报告提交日期2015.05.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认识体会、意见与建议等 2.正文格式:四号字体,行距为1.25倍行距; 3.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 4.报告需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进行存档,电子文档由班长收 齐,统一发送至:liuyingxiang868@https://www.docsj.com/doc/1a11361018.html,。 5.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实验一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机械振动的压电传感器测量及分析 二、实验器材 1、机械振动综台实验装置(压电悬臂梁) 一套 2、激振器一套 3、加速度传感器一只 4、电荷放大器一台 5、信号发生器一台 6、示波器一台 7、电脑一台 8、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一套 9、NI9215数据采集卡一套 三、实验原理 信号发生器发出简谐振动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将简谐激励信号施加到电磁激振器上,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以简谐振动激励安装在激振器上的压电悬臂梁。压电悬臂梁弯曲产生电流显示在示波器上,可以观测悬臂梁的振动情况;另一方面,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上,将加速度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并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PC机)上,操作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得到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变化曲线,可以观测电磁激振器的振动信号,并与信号发生器的激励信号作对比。实验中的YD64-310型压电式加速度计测得的加速度信号由DHF-2型电荷放大器后转变为一个电压信号。电荷放大器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q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综合练习(7)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综合练习(7)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边射入,从AC边上的D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2 B.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为8 210m/s ? C.若使该束红光绕O点顺时针转过60°角,则光不会从AC面射出来 D.若将这束红光向左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从AC面上出来的折射角小于60°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 A.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B.马路积水油膜上呈现彩色图样 C.雨后天空彩虹的形成 D.泊松亮斑的形成 3.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棱镜截去棱角,使截面平行于底面,制成“道威棱镜”,可以减小棱镜的重量和杂散的内部反射。从M点发出一束平行于底边CD的单色光从AC边射入,已知折射角γ=30°,则 A.光在玻璃中的频率比空气中的频率大 B.玻璃的折射率 6 2 n= 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 m/s D.CD边不会有光线射出 4.如图所示,放在空气中的平行玻璃砖,表面M与N平行,一束光射到表面M上,(光束不与M平行) ①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在表面M即发生反射。 ②无论入射角多大,光在表面M也不会发生全反射。 ③可能在表面N发生全反射。

④由于M与N平行,光只要通过M,则不可能在表面N发生全反射。 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中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 A. B. C. D. 6.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7.一细光束由a、b两种单色光混合而成,当它由真空射入水中时,经水面折射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a光在水中传播速度比b光小 B.b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C.当该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大 D.用a光和b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条纹间距8.一束单色光由玻璃斜射向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长一定变长 B.频率一定变小 C.传播速度一定变小 D.一定发生全反射现象 9.有一束波长为6×10-7m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

大学物理实验几何光学综合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学院自动化班级自175 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仪器:JGX-1型几何光学实验装置。 二、实验原理 1.自准法测凸透镜:物体发出的光经透镜折射,平面镜反射,再由透镜汇聚形成一个倒立 等大的实像,这时像的中心与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f。 2.贝塞尔法测凸透镜:物屏和像屏的距离为l(l > 4f),凸透镜在O1、O2两个位置分别在 像屏上成放大和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时,有,成缩小的像时,有, 又由于u+v=l,可得f= 。 3.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如图,物距u=O’B’,像距v=O’’B’’,带入成像公式,可 计算出凹透镜焦距f2。

三、实验步骤 1.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 (1)按照原理图布置好各元件; (2)调节凸透镜L和平面镜M的位置,使物屏上的倒立实像最清晰且与物等大(充满同一圆面积); (3)记下物屏P和凸透镜L的位置; (4)重复实验三次。 2.贝塞尔法测薄凸透镜的焦距: (1)按照原理图布置好各装置,使物与像屏距离l>4f; (2)移动凸透镜L,使像屏H上形成清晰的放大像,记下L的位置a1; (3)再移动L,直至在H上形成一清晰的缩小像,记下L的位置a2; (4)重复实验。 3.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1)按照原理图布置好实验装置; (2)先移动凸透镜L1,使物P1在像屏P2上形成清晰的像,记下L1和P2的位置读数; (3)在凸透镜和像屏之间加入待测薄凹透镜L2,向远处移动像屏,直至屏上又出现清晰的像,记下L2和像屏P2`的位置读数。 (4)对于凹透镜L2来说,物距u=|L2P2|,像距v=|L2P2`|; 四、数据处理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修改版(赵扬)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沈阳理工大学

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3.实验步骤 1.4.数据和曲线

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2.3.实验步骤 2.4.数据和曲线

2.5.思考题 (1)T9-T1基本上为直线关系,为什么T9-η为曲线关系? (2)哪些因素影响齿轮传动的效率?加载力矩的测量中存在哪些误差? (3)提高齿轮传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三.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3.1.实验目的 3.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3.实验步骤 3.4.数据和曲线

11章几何光学习题解

十四章 几何光学习题与解答 14-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以入射角θ射入折射率为n ,置于空气中的透明圆柱棒的端面.试求光线在圆柱棒内发生全反射时,折射率n 应满足的条件. 解:设光线在圆柱棒端面的折射角为γ,在内侧面的入射角为'θ, 根据折射定律,有' sin 'cos sin sin 222θθγθn n n n -=== 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为1 'sin ≥θn ∴发生全反射时,n 必须满足θ2sin 1+≥n 14-2.若空气中一均匀球形透明体能将平行光束会聚于其背面的顶点上,此透明体的折射率应等于多少? 解 设球体的半径为r ,1=n 据题意球面的焦距r f 2'= 由 f n r n n Φ'' =-'= 有 r r n n n f 2=-'' = ' 以1=n 代入,得0.2='n 透明体的折射为0.2='n . 14-3.远处物点发出的平行光束,投射到一个空气中的实心玻璃球上.设玻璃的折射率为50.1=n ,球的半径为cm r 4=.求像的位置. 解:利用逐步成像法,对玻璃球的前后两个球面逐一成像,即可求得最后像的位置.用高斯成像公式时,应注意两个球面的顶点位置是不同的.cm r r cm r r 4,421-=-===. cm r n n f 12415.15.11'11=?-=-= cm f n f 85 .112'111-=-=-= cm f p p p f p f 12'',,1''1111 111==∞==+ 或用 -∞====-=-p n n n r n n p n p n ,1,5.1,'''1'11 1 11111 cm p p 12,4 15.11'5.1'11=-=∞-- 题图14-1

_波动光学_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_文汝红

“波动光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文汝红 (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336000) 摘 要:探讨了波动光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制作双语多媒体课件实施双语教学,总结得出: 双语的比例应该视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通过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 学手段,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波动光学双语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 (2011)12-0172-03 双语教学,是指利用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讲授学科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保证学科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能锻炼英语思维、交流的习惯,掌握专业术语,为将来能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作好准备。双语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利用国内国际名校的远程教育资源,直接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科技,更好地从事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胸怀全球化精神,具备国际化视野,拥有更强的国际合作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多次号召高校推动双语教学建设 [1][2]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各高校认真积极进行双语教学 的试点和建设。为此,我校也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1波动光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 必要性。波动光学是光信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承前启后,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得好对以后有较大的帮助。 其次,波动光学的经典著作大部分是用英文写的,而且我国的光学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英美等国的研究始终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参考国外资料的频率比国内资料的频率要高很多,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应用也大部分是用英文发布的。再次,光学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专业术语的表述和理解中英文比较一致。因此,双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自如地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能撰写学科方面的英文文章,有获取学科相关信息的能力,能为今后进一步从事相关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很好的英语基础。1.2可行性。波动光学是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经过中学五年物理和一年大学物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了较系统的物理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波动光学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学习了一年的高等数学,使学生具有了利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再次,近十年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将会促进学生对英文表达的内容的理解。最后,有一支团结合作、年富力强的教师团队,团队的每一位教师都受过研究生及以上教育,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而且都有 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这为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鉴于此,对光信息专业的波动光学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探索。 2双语教学的实践及与单语教学的比较2.1 教材的选择和课件的制作 教材问题是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既有直接引进的英语原版教材,又有国内自编和翻译的教材。原版教材语言规范,学科内容前沿与国际接轨,但与我国现行的教学体系和大纲可能不符,使用效率较低,自编和翻译的波动光学教材还很难找到。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英语相对较弱,选用外文原版教材亦不适用。基于此,仍选用中文教材,课堂上采用双语多媒体课件,并用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授课。 课件首先是以教材为主线条的,教材是纲,课件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筛选出为大纲服务的素材成为首先要做的工作。综合比较后,选用《Principles of Optics 》(Max Born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和《Optical physics 》(S.S.Lip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两本外文教材[3][4],以及《光学》和《物理光学教程》两本中文教材为基础,确定了四章内容。 Chapter 1:light wave ,reflection and diffrac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isotropic dielectrics of light wave Chapter 2:interference of light Chapter 3:diffraction of light Chapter 4:light propagating in crystals and liquid crystals 对每部分内容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Flash 、Matlab 等应用软件做成双语多媒体课件,附中英文字幕,配以中英文语言介绍,尽可能将讲授内容以最易为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一些需要用抽象思维来考虑的问题,双语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用图片或动画等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在达到专业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2.2教学内容的编排 由于现有的光学教材中都涉及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 · 271·第33卷第12期2011年12月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chun College Vol.33,No.12Dec.2011 * 收稿日期:2011-09-20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XJG -08-14-25)。 作者简介:文汝红(1979-)女,江西萍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超短脉冲激光检测及光电子教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