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文学史(4)修改

文学史(4)修改

文学史(4)修改
文学史(4)修改

中国古代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0825班 shero整理版填空

1、明中叶最富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

2、袁宏道称为“明曲第一”的是徐渭的《四声猿》。

3、徐渭的《四声猿》有哪四部戏:《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关于《四声猿》的正确选项有1被誉为“明曲第一”2由四个剧本组成3《渔阳弄》是单开短剧4《雌木兰》取材《木兰诗》5《女状元》写才女黄崇暇女伴男装考中状元】

4、研究南希的第一部叙著是《南词序录》

5、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李开元《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

良后的昆曲演出的作品);王世贞《鸣凤记》

6、四大声腔: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7、《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8、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9、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10、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

11、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

12、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

13、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

14、苏州作家群以李玉为代表。李玉的代表作“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

关》《永团圆》《占花魁》】李玉晚期代表作《清忠谱》

15、《闲情偶记》是李渔的代表作

16、《桃花扇》《长生殿》代表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牡丹亭》《桃花扇》《长

生殿》代表明清传奇的最高成就。

17、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18、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

1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20、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

2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22、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金瓶梅》

23、《瓯北诗话》的作者是赵翼

24、“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

徐祯卿

25、“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

吴国伦

26、清代小说的基本特征:1小说观念不断更新;2小说题材类型的不断扩大;

3 小说编创方式的不断成熟

27、清初遗民诗人有: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

28、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

【以下不是老师说的,可看可不看,了解一下】

1 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

3 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

4 我国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是王世贞的《鸣凤记》

5 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有意识的以男女爱情故事表现一代兴亡的传奇作品是《浣纱记》

6 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的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

含蓄蕴藉的语言的学说是神韵说

7 袁枚“性灵诗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

8 代表了清代骈文的最高成就的佼佼者是汪中

9 集文言小说之大成,并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10 《儒林外史》的创作宗旨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

11 李渔戏剧创作收在《笠翁传奇十种》中

12 龚自珍是才气过人而又得风气之先的文学家兼思想家

13 明代小说从题裁上大体可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

14 对《西游记》题材有较大影响的话本小说是1《大唐西域记》2《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

15 属于世情小说的作品有1《金瓶梅》2《红楼梦》3《玉娇梨》4《平山冷燕》5《好逑

传》

16 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1吴炳2孟称舜3阮大铖

17 明代重要的戏曲流派有1临川派2吴江派

18 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

19 清代阳湖派代表人物有1恽敬2张惠言

名词解释

1、前七子:至明代中叶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包括王九思,

边贡,康海等人在内,主张文学复古的创作群体,他们于弘治年间

曾中进士,任职京师,时常聚会,以研讨时文,切磋诗意,倡导复

古,规模汉唐,在诗文中表现人生感悟和自然景观。提出对时政的

批判,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社会功用。主张从秦汉散文、盛唐诗歌

中汲取营养,对于消除台阁体的影响,开创诗文的创作方面发挥的

重要作用。但过多泥古和形式取向的偏狭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后七子:指明代嘉靖年间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并进一步发展复古理论的个

体关系比较密集的作家群。前期以李攀龙为主,后期以王世贞为核

心。不仅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甚至排斥盛唐之外的包括汉魏

在内的诗章,使明代的文学复古负面影响得到放大,直到王世贞后

期方有所修止。由此招致是人的批判,事实上,后七子与文学创作

不一致,实际成就远远超出前七子。

3、唐宋派:明代中叶后期,以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包括归有光在内的诗文

创作流派。他们主张学习唐宋的问的优良传统,以优美的文笔,自

由的文体,舒缓的文风表现真实的生活情感。并明确提出了唐宋八

大家的概念,树立了古典散文的楷模,并在实际创作中表现出与前

后七子易趣的灵魂,成为明代中叶理论建树较为科学的创作实绩较

为高的流派。

4、吴江派:指明代中后期以沈璟为代表,包括吕天成,王骥德,祈彪佳等人在

内的一群吴江作家群。他们在内容撒谎能够偏向道统,风格上主张

通俗平淡,声律上更加严格,是一个理论研究高于实际创作的戏剧

流派。

5、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它是以

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

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

七十八篇。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

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

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6、童心说:是晚明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应该是最初一念之本心,是天然去雕饰的,未经任何矫饰的童心。

主张创作应该绝假纯真,认为天下之文都是保有一颗童心,而不是

表现那些假道学,假纯真,更不是押韵的语录,合格的著书,尊重

文学中的本质特征,强化文学与哲学政治的区分。对于割断文学与

理学的纽带,提升文学的独立地位,引导晚明文坛的兴盛是有重要

作用的。

7、李贽:字宏甫,号吾卓。晚明杰出思想家,文学家。是深受文学左派影响和

西学东渐感染的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崇拜多元文化。接受外

来文化影响,赞赏男女平等,追求个性自由,主张纯真本色,倡导“童

心说”对晚明文学的自由化倾向和引导文学本体。具有积极引导意义。

但他的思想难为统治阶层所接受,晚年被诬入狱,自杀于狱中。

8、公安派:指晚明时期,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诗文

流派,他们受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主张文学作品独抒心灵,

不拘格套作品的真情实意应从胸中流出,真实的反映情感,景物,

事件和心灵震撼,而摆脱政治形势的束缚。

9、竟陵派:在公安派之后主要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

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竟

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公

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

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

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

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

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

走向了极端。

10、阳羡词派:宜兴又称阳羡,清代初年,以陈维松为首的,以昆弟子侄,亲明

故旧,门生好友为核心的,具有明显地方特征的词人群体,称阳

羡词派。他们经历了明亡清兴的惨痛巨变,对满清统治者大肆杀

戮汉族文人,推行高压政策,恐怖统治,深表感叹。陈维松等人

继承苏辛词风,以苍凉沉郁而悲壮的作品表现时代的变迁,成为

清词中兴的最大流派。其中,陈伟松本人也是词史上创作内容最

广泛,有诗作品数量最多的词人。有词1800余首。同时,阳羡

词派也是清词第一个具有兼容性的词派。

11、京华三绝:指清康熙初年活跃于京城的三位重要词人,曹贞吉,顾贞观,纳

兰性德,他们在阳羡词,浙西词流行的过程中转益多师,寄托遥

深,以长短句再现生活及涉及的社会现象,成为清词中心的重要

组成部分,尤其是纳兰性德是满汉文化交融成功的典范。

12、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慎的理论主张。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论从诗序到诗品,

诗式等等。重视诗歌韵致的大有人在。王士慎将其归纳为神韵,强

调诗歌应有韵外之致、象外之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要达到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推崇王孟诗派,形成了自身诗情画意

韵味想结合的创作特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归结期的大宗。

13、《闲情偶寄》:是清初戏曲家李渔的一部杂剧。书中广泛记录了时风习俗和生

活经验。其中的“词曲”和“演习“两部全面总结了剧本编写

技巧,歌词纂写方法,舞台设计,角色分配和具体演出技巧。

明确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十二字编剧

原则,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

14、性灵说:这是清代乾隆年间袁枚的诗歌理论。它承传了公安派的诗歌主张,

并有所发展。抓张诗从己流出,主张独抒心灵,不拘格套,但它强

调生命个体的七情六欲,真情实感。注重审美本体的能动作用。强

调才情、才气在写作中的作用。又力图避免卖弄学问。作为清代诗

歌理论的归端之一,更强调人情人性的文学地位。

15、梅村体:清代初年,吴伟业写出来的叙事诗及其风格特征。明清易代之际,

吴伟业以多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重大历史事件。如《鸳湖曲》,明

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对新乐府叙事诗风格的继承,真实而

具有讽刺性。在清初的诗坛上,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取向,陈伟梅村

体叙事诗。

16、台阁体:是继承了宋濂倡导的道统文学体系,符合最高统治者的要求而形成

的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三杨”,即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华盖殿

大学士杨寓,武英殿大学士杨傅。他们以雍容华贵的文笔,浮华的

词藻,赞美太平盛世,叙写惬意生活。于歌颂功德中表现满足的心

态,称为典型的御用文学。由于他们才华卓著,德高望重,对整个

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引导了宋明代诗文近百年的创作。以台

阁重臣而为文坛领袖,视为台阁体。

17、茶陵派:至明代前期,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文创作流派。李东阳

强调,以充满山林之气的诗文纠正台阁体的偏颇。为官样文章注入

新的生命。使台阁体与山林风形成一定的融合。第一次提出了对台

阁体的修正思想,但由于李东阳本身也是台阁重臣,其诗文创作未

脱台阁窠臼。只是他注重诗歌的艺术性。强调总堂法度,为明代忠

义的复古思潮,乃至晚明公安派开先导。

18、肌理说:肌理说是清代中叶大兴人翁中钢的诗歌理论。他认为诗歌如同人的

肌肉原理,可以有层次,有规律,有途径的加以解剖分析。作诗也

可以有规律可循。只有在结构布局和诗法上要研究层次,脉络的是

好诗。它总结了诗歌特征,但有益于诗歌多样性、灵活性。

19、格调说:是清中叶长洲人沈德潜的诗论。他认为是风格的格律,声调,倾向

于高壮华美,灵动变幻的审美追求,而更重要的,他强调诗歌反映

儒家精神和社会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以适应统治者的政治要求,同

时强调诗歌应有是人的精神气质,高尚情调。由此他的主张具有广

泛的影响力,成为清代诗坛最高统治阶层欢迎的理论主张。

简答题

一、《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白话小说。描写语言白话,市井白话。

2、塑造的英雄群像

3、勾链结构——多回描写一组人物——引出另一组人物

4、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a、表现作者的忠义理想

b、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追求

c、场景安排和故事情节的设计超越时空的界限

d、主要艺术形象具有超常的能耐

e、不惜笔墨表现女性英雄

二、《水浒传》忠义的内涵:

效忠于赵宋皇帝,关注于朋友急难,也就是梁山的基本路线:替天行道,救民生。具体变现为:杀贪官,浮危困,救急难,安百姓。所以梁山好汉以忠立身,以义辅忠。

三、沈汤之争:

1、沈璟强调礼法,强调对戏剧有一定的欣赏层次。

汤显祖强调情感,唱给普通人听。

2、沈璟改编汤显祖的《牡丹亭》,用昆腔演唱。

汤显祖用宜黄调。

四、《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作为一部反应封建幕士、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长篇小说。对知识分子的整体表现以及科举制度下的灵魂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应并赋予了讽刺与批判。

第一方面:是通过冷静的描写突出他们的可笑之处,在写实中予以讽刺

第二方面:通过原形的自相矛盾,巧妙的自我讽刺。

第三方面:有意识封建社会及科举制度自身而避开具体,个体的进行讽刺。

第四方面:把握分寸,对不同的人物,甚至对同一任务的不同境遇,采用不

同的程度和不同的方法来讽刺。

第五方面:委婉含蓄的讽刺过后令人深思。

五、《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1、《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2、是第一部世情小说

3、改变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内容,由写事转向写人

4、是第一部采用网状结构艺术的长篇小说

5、纪《水浒传》之后,《金瓶梅》是民间成就最高的白话长篇小说

六、《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以贾宝玉为中心,以大观园为主要场景,在描写宝黛钗婚姻爱情纠葛的过程中,展现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册,构造了一个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悲惨世界。又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为线索,以宁荣二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贾府串起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反应了广泛的社会场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规律。同时,以宝黛钗爱情为线索,再现主人公爱情悲剧之时,又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婚姻习俗对人性的压抑。寄托作者的社会人生理想。

赏析题

1、定性

2、内容分析:a、政治思想;b、道德理论;c、心绪情节;d、

自然景观;e、说事拉理;f、人,事,介绍书,题画

3、艺术分析:a、叙事技巧;b、写景;c、抒情;d、布局;e、

风格特征;f、语言(写词,造句,修辞)

4、综合评价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 )写时事。 4、《( )》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

如何修改稿件示例

本文经过四次修改后,发表在《平凉教育》2013第三期卷首语。 【第一稿】 光荣的事业无悔的选择 灵台县上良中学董博 2013年9月10日是第29个教师节,自己从教已十个年头了,深深体会到自己从事着一项光荣的事业,正在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法国文学家雨果在他的诗里曾经写到:“花是尊贵的,果实是甜美的,让我们都来做叶吧,因为叶,是平凡而谦逊的。”我觉得这首诗就是为教师节写的,因为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回首过去: 一、始终坚定自己心中梦想的目标:教育 十年前,告别了梦幻般的学生时代,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刚进入上良中学的那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回放:初登讲台的兴奋,身为人师的荣耀,学校领导的肯定,广大学生的喜爱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让我倍加珍惜我的岗位,我的职业及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十年来,领导、同事的信任和期待更让我倍感责任重大,毕业学生的电话问候,回来看望,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唯有更加努力,安心教育,扎根教育创造更多的成绩超越过去,超越自己来完成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的责任。 二、在教书育人中品味只属于自己的秘密:快乐 教育是一项平凡,朴实,需要认真付出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这一让人无比尊敬的岗位,从初一带到初三,不可能一番风顺,学生的打架,无故出走,不当交往,顶撞老师,偷看小说,手机上网……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的这些在我看来就是乐趣,乐在防范,乐在处理,乐在经验,乐在充实,乐在痛并快乐着。看着班上的学生课余时间到我办公室聊天谈心,倾听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对老师的看法,心中的苦闷委屈,我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帮他们答疑解惑,直到最后他们面带笑容,用事实说明了师生关系除了紧张之外,也可以交流的这样融洽、这样的开心,仿佛我也和他们一样只有十五六岁了。学生在学知识,我也在和学生一起学

新闻稿件的编辑与修改

课件链接1: 要求: 第一次;了解。 第二次;掌握。 第三次;操作。 新闻稿件的修改 (一)稿件修改的意义 (1)绝对性与相对性修改 编辑对新闻稿件的修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性修改,绝对性修改是一种无条件的个性,主要是指稿件在思想内容、基本事实或材料运用、文字表述等方面有某些欠缺,必须经修改后才能发表。另一种是相对性修改。相对性修改是依据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的修改,主要是指稿件本身在思想、事实、辞章等方面都没什么毛病,只是根据报纸的特点需要突出某一部分,删去某一部分;从版面要求出发作适当的压缩、扩充、合并、分篇等。 (2)领会新闻稿件修改的意义 任何新闻稿件在编辑的眼中都是“半成品”,新闻稿件的修改是一个将“半成品”制成“成品”的过程。修改稿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修改自己的作品都很难,何况是修改别人的稿件。编辑既要考虑作者的思路,又得面对读者的要求。不管怎么样,作为编辑,必须是知难而上,尽心去修改,才能将稿件修改得内容美与形式美、实用性与审美性统一,融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介绍知识、服务娱乐等为一体,满足社会需要。 (3)领会新闻稿件与其他稿件修改的异同 相同之处:内容是否正确;主题是否突出;叙述是否清楚;条理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行文是否生动;标点是否准确;字词是否有误等。

不同之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首先要求稿件内容必须具有新闻价值,稿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绝对真实、准确、不能有丝毫虚构、夸大、缩小。即使对事实发表的议论,也要符合客观事实本来的面目。其次,新闻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修改新闻稿件是在语言上要做到:(1)具体性,状物、叙事都要具体,言之有物,符合实际,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事实,给人产生与真相一致的印象。(2)通俗性,报纸面对的是全社会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只有通俗才能使报道内容为更多的读者看懂。(3)简洁性,简洁明了,开门见山,让读者很快了解信息,是新闻的显著特征,也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4)时代性,新闻语言一方面以现代汉语作规范,一方面也应随时反映和吸取新出现的健康的流行语,既跟上社会发展,又领时代语言风气之先,促进语言的发展。 (二)校正 (1)校正的概念 校正,就是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内容和写法。校正的范围包括稿件中的事实、观点、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方面,其目的是要消灭这些差错,使稿件的事实准确,观点正确,文字通顺,客观、公正、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的变动。 (2)校正的要求 事实的校正,包括内容和表述两方面。对事实的校正必须达到以下需求:真实、准确、科学、统一、清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稿件不仅要忠实于事实的概貌、事实的发展,还必须忠实于事实的细节。 准确即事实成分准确和语言表述的准确。成分准确即构成新闻的要素准确。语言表述准确,应注意检查:检查用字,检查语法,检查逻辑,检查修辞(词义色彩是否恰当;检查词义是否理解错误;检查修饰语是否失却“分寸感”)。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复习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预先,一版) 填空题大多为作品(人物、情节等)和作家,一些文学史内容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 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其基调是愤懑不平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在新时期文学中起到了引领潮流、冲破束缚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作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2、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超越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引入思 考、理性分析的成分。其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揭露社会历史悲剧并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同时以启蒙式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与传统封建思想造成人的深刻异化,赞美不屈不挠的人性力量和知识分子的执着信仰。但也削减了伤痕文学的忏悔和绝望,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性质。代表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开端标志),王蒙《布礼》、《蝴蝶》,古华《芙蓉镇》等。 3、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以追求国家现代化为灾难重建的途径。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路遥《人生》等。 4、“三个崛起”:新时期有关朦胧诗讨论中出现的三篇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 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这些文章倡导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为“朦胧诗”提供了理论支持。 5、《芙蓉镇》:古华所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 书记黎满庚支持下,摆米豆腐摊子致富盖楼。“四清”运动时,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自杀。“文革”期间,胡玉音更饱受屈辱,但得到“右派”秦书田的同情并相爱,两人均收到惩罚。三中全会后,其冤案平反,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表现了1963-1979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从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反思中国民主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存在的悖谬和悲剧现象,在反思文学中占有重要作用。 6、《沉重的翅膀》:张洁所作长篇小说,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 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展现了改革进程和纠葛纷纭的矛盾,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所经历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该小说对改革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以及所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描绘,对改革大潮之下的种种人情世态有着全方位透视,笔墨饱满,议论精辟,独具风格。7、《古船》:张炜所作长篇小说,叙述了胶东半岛洼狸镇隋、赵、李家族在四十年间社会 历史事变中的浮沉纠葛,展开了作家对当代历史、政治、文化、人性的反思,塑造了赵炳、隋抱朴、隋见素等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8、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股创作潮流,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 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代表作有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等。 9、先锋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楚辞与《诗

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13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1 一、单选题 1. _____________是“大墙文学”的代表作。 A. 《我应该怎么办》 B. 《大墙下的红玉兰》 C. 《小镇上的将军》 D. 《神圣的使命》 正确答案:B 2. ____在1949年10月《人民文学》创刊号上的发表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A. 何其芳 B. 赵树理 C. 老舍 D. 胡风 正确答案:A

3. _______不啻对于“文革”的控诉状。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喊出人民心声”。 A. 《将军吟》 B. 《伤痕》 C. 《我应该怎么办》 D. 《神圣的使命》 正确答案:B 4. ________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对于民族灵魂的戕害,对于祖国未来的戕害。 A. 冯骥才 B. 卢新华 C. 刘心武 D. 叶辛 正确答案:C 5. _____的组诗《时间开始了》抒发了诗人作为一个革命者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人类史上伟大的胜利”的欢呼、歌颂。 A. 闻捷 B. 郭小川 C. 艾青 D. 胡风

正确答案:D 6. “中间人物”是“两结合”框架中的现实主义内核。前承老通宝(茅盾《春蚕》),后启______,使中国文学终究没在这里彻底断裂。 A. “糊涂涂” B. “吃不饱” C. “小腿疼” D. 许茂 正确答案:D 7. _________以其对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赞颂,成为“十七年”反映体制思想的“压卷”之作。 A. 《苍生》 B. 《西沙儿女》 C. 《金光大道》 D. 《艳阳天》 正确答案:D 8. 曹禺发表的话剧__________,主题就是反文化侵略。 A. 《北京人》 B. 《明朗的天》 C. 《原野》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诗三百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 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 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 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比兴手法在我国 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 《盘庚》 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 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 金文 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 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 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 片断记录。 《春秋内传》 1、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2、《左传》一书,丰富多彩。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 灾祥、占筮、占梦之事。 《春秋外传》 1、即《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国语》。 2、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 1、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 年。

中国文学史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体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缎带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著作——钟嵘,诗品 第一步文学理论和评论著作——刘勰,文心雕龙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蒲松龄,聊斋志异

中国文学源头是上古神话和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的特点:劳动生活是原始诗歌的主题; 宗教仪式和巫术祭祀; 诗乐舞结合(核心) 原始歌谣:候人歌,弹歌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四大神话保留在淮南子中)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文献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最具神话学价值。 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 洪水神话:大禹治水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发明创造神话与抗争神话 神话的民族特点:忧患意识; 厚生爱民意识; 抗争精神。 神话的文学意义: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作为民族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源头,其想象、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成为我国浪漫主 义的基本特质,为历代作家广泛运用; 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庄子、楚辞、唐传奇和明清 小说都广泛借用了神话素材和形象。 神话的思维特征:神话是一种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 神话是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 神话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编订成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始称诗经。 诗经的编订:献诗说,公卿列士对朝政有所不满,献诗以陈,所献之诗,既有自己所作,又有采集而得。 采诗说,汉代认为周朝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与朝廷,编订成册 删诗说,汉代人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把收集来的诗经残本按照合乎礼仪 的标准去其重杂,删成305篇。删诗说出自史记。 诗经的体制: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有十五国风。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周王朝国都的乐调,分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赋比兴)赋,铺陈直叙 比,比喻或比拟 兴,托物起兴,触物兴词

稿件的修改

新闻稿的修改 第一、事实的订正 现实的;历史的;科学的。 订正事实的要求:真实、准确、科学、统一、清楚。 发现事实差错的方法:分析法、核对法。 第二、辞章的修饰 一、编辑改稿与作者写作的不同心理。 二、校正 校正就是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写法。校正的范围包括稿件的事实、思想、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方面。校正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方面的各种差错。 校正有三种基本方法: (1)替代法 即以正确的内容和叙述代替不正确的内容和叙述。举例来说,一篇表扬信中写道:“他在去年一年中,收到表扬信10000多封,平均每天3封”。这里的先后数字合不拢。如果将“10000”改成“1000”或将“每天3封”改为“每天30 多封”,这样前后数字就合得拢。(2)删节法 删减稿件中有差错的部分。 (3)加按语法 即不改动稿件中的差错,而是加按语指出其中的差错。 例如: 1622年(按《大英百科全书详编》应为1621年|—编者注)英国最早的印刷报纸《每周新闻》诞生。 三、压缩 (一)压缩的原则 1、消除赘余,但不损伤原稿主干。 2、与新闻价值相适应。(新闻稿的长短受新闻价值的制约。) 3、顾及版面刊登的可能。 (二)压缩的方法 突出主题;摘取精华;以一当十,以虚衬实;学会删字、删句、删段、删意;掌握删节量。 1、突出主题

稿子冗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主题不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题目太大,因而什么都可以拉扯上,结果是大而空;而是主题太多,说了东又说西,不仅冲淡了要说的内容,而且使文章变得臃肿。所以,要尽量使文章的题目定得小一些,一篇文章只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求面面俱到。 2、摘取精华 方法:取局部而舍其余; 取概要而舍详情。 新闻往往采取倒金字塔的写法,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前面。对于这种结构的新闻,编辑删节时一般是从后面删起。 3、以一当十,以虚衬实; 材料的选择要以少胜多。 表现方法上要注意以略显详,以虚衬实。 4、学会删字、删句、删段、删意; 5、掌握删节量。 压缩稿件并无固定的模式。对一篇稿件的删节量是可以有弹性的。考虑报纸特点、版面容量等的制约。 四、增补 资料、回叙、新闻事实 五、改写 改写导语、改写角度、改变体裁(有时为了突现原稿中的某一特定内容,并使其具有相应的功能,往往就需要改变原稿的体裁。) 六、分篇 把一篇稿件经过必要的改写分成几篇稿件发表。 七、综合 把几篇稿件合成一篇统一的稿件。(同一主题,只是反映的地区、方面不一样。)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投稿、审稿以及修改稿件时的常用句型

投稿、审稿以及修改稿件时的常用句型 一、投稿时的Cover latter 1). Here within enclosed is our paper for consideration to be published on "(Journal name)". The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per is in the following: The Title: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he Authors: XXXXXXXXXX XXXXXXXXXXXX and XXXXXXXXXX The authors claim that none of the material in the paper has been published or is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I am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my address and other information is as follows: Address: Department of XXXXXXXXX,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mental Scienc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53007, P.R.China E-mail: Tel: +86-XXX-XXXXXXX Fax: +86-XXX-XXXXXXX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consideration! Sincerely Yours, Dr. XXX 2). Dear Dr. Defendi ML: I am sending a manuscript entitled “ ” by – which I should like to submit for possible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of - . Yours sincerely 3). Dear Dr. A: Enclosed is a manuscript entitled “” by sb, which we are sub mitting for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of - . We have chosen this journal because it deals with - . We believe that sth would be of interest to the journal’s readers. 4). Dear Dr. A: Please find enclosed for your review an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 by sb. All authors have read and approve this version of the article, and due care has been taken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work. No part of this paper has published or submitted elsewher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exits in the submission of this manuscript, and we have attached to this letter the signed letter granting us permission to use Figure 1 from another source. We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of our manuscript, and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comments from the reviewers. 二、询问有无收到稿件 Dear Editors, We dispatched our manuscript to your journal on 3 August 2006 but have not, as yet, receive acknowledgement of their safe arrival. We fear that may have been lost and sh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let us know whether or not you have received them. If not, we will

浅谈编辑审改稿件的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1911234457.html, 浅谈编辑审改稿件的原则 作者:李婧 来源:《黑河教育》2010年第04期 曾在《编辑之友》上看过一篇文章,谈到了编辑审改稿件的非理性。说是有的编辑是这样 改稿的—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原文) “学而时习之,”子日,“不亦悦乎?”(这是一审编辑改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子日。(这是二审编辑改的)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笑话,但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那就是现在有些编辑修改稿件往往是非理性的、随心所欲的,结果没有让文章“增色”,反倒使之“失分”。这种改稿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那么,是不是编辑真的权力很大,有权对作者的稿件进行随意修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知道,编辑有审改稿件的权利。但是大凡正规出版物,编辑审改稿件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条: 1.文责自负原则。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文责自负,作者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因此编辑不 能对作者的书稿作实质性的修改,不能修改作者的观点,作品的内容。稿件中的重大修改须经作者同意。编辑加工中可能发现稿件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如政治问题、学术问题等。这时编 辑要及时与作者沟通,请作者自行修改。如果编辑直接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如文中改动较多,出来清样后要交作者看样。 但是,编辑有责任对书稿进行必需的修正和必要的删削。举例来说,有作者发表了一篇关于科研课题的论文,里面涉及到一些作者通过科研得出的结论,编辑就不能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对其进行修改。如果真的觉得有问题,应该先与作者沟通,请作者自行修改或送外审—请此方面的专家帮助对论文进行评审、修改,使论文的观点和内容更加科学。作品的内容也不能随意修改。如许多教师在论文中为了使论证更为有力,往往要加入一些教学实例。编辑如果觉得有些 例子多余或与观点不符,当然可以删去;但有的论文也可能因缺少例子而显得缺乏说服力,这时编辑就不能出于使文章内容充实的需要而加一些自己知道的例子。这样就是在“好心办坏事”了。因为你加的例子,可能不是作者所了解、所经历的,不是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这是与文责自负原则相悖离的。在我看来,编辑的这种修改是“吃力而不讨好”的“无用功”。 2.尊重作者原则。这是对前一条原则的延续和深化。尊重作者是编辑工作开展的基础。就是说,编辑在审改加工稿件过程中要尽量把握作者的意图,准确理解作者表达的内容,努力保持作品的原貌。修改时要顺着原意改动,不能改变作品的原意;要保持原来的特点和风格,尽量少改,能不改,可改可不改的,则不改。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句话,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孔子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史 第一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远古歌谣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蜡辞》云:“土反其宅,水…”是一首农事祭歌。《弹歌》“断竹,续竹…”则反映的是原始人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2)字句简短、语言质朴、节奏明快。如《弹歌》中的语言古朴,有韵律。 (3)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如《吕氏春秋·古乐》中有所反映。 2.神话: 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愿望。 3.诗经,诗,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这一名字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取其整数,称作“诗三百”。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4.风雅颂: (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多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小雅》74篇大多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5.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多在诗歌的发端,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6.春秋笔法: (1)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 (3)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7.楚辞:(若问骚题诗的含义只答第2点即可) ①、“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诗歌部分 先秦两汉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4.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6. 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7.《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