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互动。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再对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理念;内涵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行,针对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的革新与探索。物理是初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初中物理以基础知识为主,是为更深层次物理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物理学习对学生思维思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物质实验讲解更容易让学生吸收、掌握成为不断研究的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互动。在课前,教师制作相应的知识教学视频,以供学生在课外完成预学习;在课堂之上,师生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对知识已经做到初步掌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讲解,最后完成作业。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再对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翻转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理念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性的传授,学生被动式的接收。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不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的是学生发展。之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而翻转教学采用的是“以学定教”的方式,也就是教师的“教”始终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

(二)翻转教学目标

之前传统的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堂上讲解,课下完成作业等等。而翻转教学将教学目标分层次、分阶段,更加细致化、更加明确化。翻转教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课前目标以及课中目标,这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三)翻转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知识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课堂,课堂上进行所有知识内容的讲解,但是翻转模式改变了这一方式,课堂上教师依然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有一个更重要的步骤就是“课下自学”。所谓的课下自学不是学生单纯的拿课本进行预习,而是课前教师会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这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预习作用,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为自定步调的学习提供空间与时间。

(四)翻转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后进行评价,也就是通过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而翻转教学采用的课前评价以及课中评价的模式,例如,在课堂上如果发现学生有问题的困惑,那么教师会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教师这种反馈与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的控制自身学习。

二、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翻转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的是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环境。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理解和定位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根据课前学生视频预习情况,提出有探讨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供互动交流,以到达解决疑点、难点的目的。下面讲解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测量电阻”为例,对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课前的自学视频

1.确定目标,准备视频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对于电阻测量这一物理实验内容来说,通过视频预学的目标是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具体步骤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课上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伏安法的原理、方法、实验步骤、数据的分析,同时还要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同时还要合理分配小组,增强相互协作、互相交流以及自主

思考的能力。教学视频可以由教师亲自录制,或者利用其它资源,内容必须要符合先前所既定的教学目标,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然后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下载观看,或者在线观看。

2.自主学习

通过教学视频的预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具体步骤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做好相应的笔记,无法理解的地方要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提问,还可以手画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以达到练习目的。

3.自学反馈

通过教学视频的预学,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发现自身的疑惑,在课上便可以与同学、教师交流,另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主要疑惑,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二)课中知识内化

1.巩固复习

学生间采取互问互答的方式,对视频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以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随后立即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就是要将班级分成不同的小组,组内通过合作完成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教师一定要实时观察每组的情况,如果有问题要及时给予引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已经重新审视了基础教育的实验问题,要求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改革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开放式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指导着课物理的教学过程应当由封闭走向开放。《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高中物理教师也普遍比较重视演示实验的作用,也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但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某一特定的或者是常用的套路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仍是教师在做主,学生依然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实施既定的实验步骤。这样显然达不到物理学启迪学生创造力的作用。现实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某学校对高中物理学中的实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新课程加强了实验教学,提升了实验教学地位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专门列人一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列表说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改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性质和模式,从单纯为了学习知识验证理论及学习操作技能,转变为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实验教学对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独到作用。 三、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为: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内容;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行为的设计是提高探究能力的关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通过观察花粉证明水分子的热运动) 例如: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原理) 3.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托里拆利实验) 4.在研究物体吸热能力(比热容)时,我们通过温度计示数判断热量的多少。 5.通过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等, 四、累积法 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即多次实验使实验具有普遍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 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 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 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 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 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 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 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 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 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 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 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 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 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 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互动。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再对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理念;内涵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行,针对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的革新与探索。物理是初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初中物理以基础知识为主,是为更深层次物理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物理学习对学生思维思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物质实验讲解更容易让学生吸收、掌握成为不断研究的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互动。在课前,教师制作相应的知识教学视频,以供学生在课外完成预学习;在课堂之上,师生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对知识已经做到初步掌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讲解,最后完成作业。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再对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翻转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理念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性的传授,学生被动式的接收。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不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的是学生发展。之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而翻转教学采用的是“以学定教”的方式,也就是教师的“教”始终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 (二)翻转教学目标 之前传统的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堂上讲解,课下完成作业等等。而翻转教学将教学目标分层次、分阶段,更加细致化、更加明确化。翻转教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课前目标以及课中目标,这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三)翻转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知识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课堂,课堂上进行所有知识内容的讲解,但是翻转模式改变了这一方式,课堂上教师依然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有一个更重要的步骤就是“课下自学”。所谓的课下自学不是学生单纯的拿课本进行预习,而是课前教师会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这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预习作用,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为自定步调的学习提供空间与时间。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 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王海军主任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理科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七大环节、如何备课评课、如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课程

、声音的特性 【提出问题】 1、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很尖、很刺耳,而有的听起来却很粗、很浑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实际就是指音调的高低。既然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又为什么会造成音调有高有低呢?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相同物体也能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或假设】 1、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物体的振动有两个参数:振幅和频率。振幅是指物体在一次振动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频率是指物体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应该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为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一把钢尺按在桌子边沿,使它一端悬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子边的长度来改变它振动的频率,并保证前后振动时振幅基本相同,观察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 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借助音叉来进行,通过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来观察音叉振幅的大小。但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不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乒乓球来放大其振幅。 所需器材:课桌、钢尺(或锯条)、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小球)、细线、音叉【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一)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如图1-1那样,将一把钢尺(或锯条)紧紧按在桌子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子边沿。用手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 2、使钢尺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增加或减小,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与上面的相同,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同时注意听声音的音调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1中。 表1 (二)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1、如图1-2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或泡沫小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改变音叉发声的响度,再将发声的音叉快速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根据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推断音叉振幅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2中。 表2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集锦

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 1、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影响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 3、电磁铁吸引曲别针/大头针/铁钉的数目(转换法)(看题目中给什么)谁吸的多谁的磁性最强。 4、实验中下方铁钉张开(散开):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5、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先标出电流的方向)。 6、把两个电磁体串联,目的是使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的依据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用到的两个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了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4、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和电阻的的关系实验中,用此电路探究和电阻关系的好处/串联的好处: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在探究电流通过到提示产生热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5、结论:注意前提条件在电流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在电阻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7、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的原因:装置气密性差。 8、并联一个电阻的好处:并联分流,保证通过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 9、实验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看题目中用的什么),U型管中液体液面高度的变化。 10、用空气来做实验的好处:空气受热容易膨胀,便于实验观察。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灯泡的规格(如2.5V)来判断、电池的个数。 电流表的量程:需要简单进行计算U/R P/u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此时的功率比额定功率大,还是比额定功率小(比较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还是小)要测额定电功率,滑片要向哪端移动(注意比额定电压大,还是比额定电压小)、移动时眼睛看着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三遍)、计算额定功率。 6、故障题: 短路(电流变有数,电压表没数)、断路(电压表有数,电流表没数)、连上就亮了(开关未断开)、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同时接在了下端两个接线柱上、电压表随灯泡亮度的增大而减小(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7、假如灯泡的测量需要大量程,大量程损坏改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8、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不同电压下灯泡的电功率规律。 9、结论:实际电压越大,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10、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大阻值处(离下接线柱最远端)(看清填左右,还是填ab):保护电路。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R=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多次实验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测物体长度 5、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滑动变阻器的移动:看电压表 7、故障:断路(电流表没有数、电压表有数,显示电源电压、电压表和谁并联、谁断路)。短路(电流表有数,电压表没数)。选滑动变阻器:会计算(选大的)。 8、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可以做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9、三次数据相加取平均值。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四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四 篇 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四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摘要:物理实验一直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改以后,这一点更为突出。物理学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学习的,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物理学习所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在分析了实验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方式 物理是一门由理论课和实验课共同构成的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为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探究去学习知识,这和新课改所提倡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要求也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这更突显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来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

一、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课堂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业成绩只是机械地增加作业与练习题的难度。最终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应付考试,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偏低。而物理学的实验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应用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以及可操作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拥有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度 高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其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对于很多物理课本上的概念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机械地记忆,他们很难通过课本上的描述与教师的教授领悟到所讲知识点的精髓。而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并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通过自身实践去学习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原理有一定深入的理解,这为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日后的运用都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因此,在高中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应用实验教学对重点、难点等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理解性的实验,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去认知物理学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较为抽象的物理学概念。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课题: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探索 题目的界定:物理实验改进、 案例内容:水沸腾实验的改进活动方案 形式:实验探究 预计效果:第一阶段通过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第二阶段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推广实施,并做好总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具有创造性思考能力 案例:水沸腾实验的改进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器材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如果根据课本上的这些实验器材,安装并进行实验,弊端有三个: 时间比较长 沸腾的剧烈程度不够 气泡变化不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实验器材 大试管(长约25cm 直径4cm)、水、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钟表。

探究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安装器材。 进行试验:用酒精灯给盛水的大试管加热至沸腾,在水温达到80 ℃时,每隔5s记录一下水的温度,同时观察水中气泡,把记录的温度示数和气泡变化情况填入下表。 描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解决前面的问题总结沸腾沸点的定义 教后小结 改进后的试管的容积比烧杯的容积小的多,加热时间短,沸腾特别剧烈。再有试管比较长,沸腾前试管上下的温差比较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由于经过的路径长,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越多,气泡变小越明显。沸腾时试管内水的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吸入水蒸气,由于经过的路径长,吸入的水蒸气就多,气泡就越大。此实验弥补了以上三大缺点。 成果展示:论文、阶段总结资料、试验教具展示、学生获奖证书等 初中物理研究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组织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时,深感课外探究的话题难找,究其原因,课外探究不同与课内探究,既不是课内探究的重温,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必须有教师的创造性思考。其实,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切入课外活动并不难。下面例子简要说明我校的物理学科课

(完整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一.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水、重物 2.猜想与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液体所受的重力。 2.实验步骤分析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 ③溢水杯中放满水,把物体浸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用一个空的小桶来接溢出的水(这样,桶中的水就是物体排开的水)。同时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的总重力G总,则G排=G总-G桶。 ⑤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换用其他形状的物体,重复实验,寻找规律。 实验次数物体所受重 力G物(N) 物体在水中时 测力计的读书 F(N) 浮力F浮 (N) 小桶和排开 水所受的总 重G总(N) 小桶所受 的重力G桶 (N) 排开水所 受的重力G 排(N) 1 2 3 (3)实验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4)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为什么要重复多次?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 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②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还能得出实 验结论吗? 如果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就会使F浮大于G排,从而无法 得出实验结论 ③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称重法测浮力。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3.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过程: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二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⑤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⑥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 F浮,记录在表格1中。 表格 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 实验次数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水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F/N 浮力F浮/N 1 2 3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表格2 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种类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 F/N 浮力 F浮/N 水 酒精 3.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①用细线拴好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 ②将铁块浸没在水面下1cm处,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1=G-F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高台镇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状的要求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可是,教学过程中严重的划一性和同步性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当今多元化个性、创新的社会现实。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已迫在眉睫。 2.新时代的要求 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所谓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性格。”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个性的人才。而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进行的课题研究。 3.课程改革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在这里我们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差别,认识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适应其能力水平进行教育,使其个人的独特的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得到全面发展,反对强求划一。在教学时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及各种能力。 基于上述背景,高台镇中理化组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1.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切实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实验探究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不但在课堂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2.在构建新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就是要通过研究“教”的方式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

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彭利勇 摘要:探究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科学探究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呈现,而且还作为一个目标向学生提出,在这里学生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其他过程方法和能力,而且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将在此积极体现。本文就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探究式教学及其课程设计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一、物理实验的特点及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应该紧紧扣牢实验这一学科基石,着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造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来决定的。 1. 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的环境。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运用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提炼的素材,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2. 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 强调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主要原因:a.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知觉兴趣。b.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己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动手实验,从而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 3. 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 实验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手脑并用能力;与此同时,在大脑中抽调出储存的有关信息,进行更深入的思维加工,从而加强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把思维加工的结果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又培养表达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能够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 4. 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 综上所述,实验在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意义,切实改变某些不重视实验的旧观念,始终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向。 二、实验教学的几种常见形式

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性教学探究与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性教学探究与分析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一部分,通过合理的物理实验的进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合理的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教 学过程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 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比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探究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重视实验教学的学科,从历年的物理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物 理实验在物理的学习中始终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将物理实验的教学融入到 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时才会变得更加容易。新课 程的实施为物理实验的教学提高了有效的渠道,通过合理的物理实验学习,学生 自身的创新能力、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实践能力都会有一个提高,通过物理 实验的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出 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从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在实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始终 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一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实验不感兴趣,他们在物理实验 的过程中缺乏兴趣,学生只是单纯地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创造性。 另一部分是学生的兴趣过于高涨,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过于沉浸于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完全忽略了知识的积累,他们将物理实验课堂作为玩耍的课堂,缺乏任何的 探究精神。这两者都缺乏一定合理的维度,这两部分学生在实验课堂上都不能真 正地学到知识。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组织,教师只是 注重实际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于物理实验的教学,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知识 的记忆程度,对于学生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缺乏培养。这样物理实验教 学的实际意义就会丧失掉,这样物理实验所提倡的学生探究精神就会被极大地削弱。 二、具体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途径的探究与分析 1.加大管理力度,狠抓习惯养成。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是习惯的养成,教师在 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帮 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得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的规定和各种要求,要将物理实验 的考核纳入学生的综合指标中,使得学生对物理实验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认识, 提升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的认真态度,让学生明白探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 通过实验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管理力度的加大,学生的物理实验 的良好习惯才能够养成。 比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测速度的实验》中,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教师就要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指标和任务。通过 这些系列的指标和任务的规定,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自身的目的,从而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借助于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的展示,使得物理实验的演 示操作能够完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整个物理实验的过

初中中学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

热学实验题 一.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对此, 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 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为了比较水和沙 子吸热本领的大小。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 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 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 (1)还需要___温度计___、___停表 ___;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 ___使沙子和水能均匀受热。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 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如右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①_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热量的多少_;②__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___ 。 (3)探究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 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你认为上 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___不正确_ 如果按照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 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的说法, 那么晚上海水温度低,沙子的温度高,这 与事实不符合.(标准答案) 当在傍晚时,海水仍在蒸发,仍在吸收 热量,而海水的温度却比沙子的温度高(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 收的热量大于(大于/小于)沙子吸 收的热量。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 能不好。 (6)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 加热时间的长短。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 这种方法(转换法)。运用这种方法设 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_把电源,滑动变阻器,电磁铁开关串联 起来,在不同的电流下,观察电磁铁吸 引大头针的数目,就可以知道电磁铁的 磁性强弱。__ (7)如上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 的是( D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 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 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3.有四位同学。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某 种液体A,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 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请 将1号烧杯记录中漏的选项填 上。(2)。此液体的比热容为 _2100J/(千克.℃)___ (3).比较两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升高的温度有关。____ (4).为了研究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应选进行比较 烧 杯 号 液 体 A 质量 (克) 初温 (℃) 末温 (℃) 加热 时间 (分) 1 A 200 10 14 2 2 A 200 10 18 4 3 水100 10 18 4 4 水200 10 18 8 08大连)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 14所示。给A、B两种液体加热时,小 明“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一段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