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1课时 函数图象的意义及画法

第1课时 函数图象的意义及画法

第1课时 函数图象的意义及画法
第1课时 函数图象的意义及画法

第1课时函数图象的意义及画法

【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图象,画图象及理解图象所表示的含义.了解图象的意义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情境出发,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进行描述表达,初步认识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再根据图象来研究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教材中图19.1-4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教学说明】教师依据学生发言情况,总结: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由图可知:(1)这一天凌晨4时气温最低(-3℃),14时气温最高(8℃).

(2)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下降),从4时到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呈下降状态.

(3)可以从图象上看出这一天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4)如果长期观察这样的气温图象,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气温变化.

问题2 教材中图19.1-4反映的是气温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那么这个函数关系能列式表示吗?

【教学说明】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有些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列式子表示,但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D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5分) 1. (4分)化简下面各比.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2. (1分)甲、乙的比值是0.6,甲、乙两个数的比是________. 3. (2分)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 ________ (2) ________ 4. (4分)________∶15=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5. (2分)果园里有苹果树420棵,梨树350棵,梨树和苹果树棵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 6. (2分) 20千克:0.5吨的比值是________;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7:4,差与减数的比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7. (2分)正方形的周长同它的边长的比是4:1。()

8. (2分) (2019六上·西湖期中) “10克:11克”的比值是克.() 9. (2分)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时间与锯完整根木料所用时间的比是1:9。 10. (2分) (2020六上·衡阳期中) 把10g盐溶于100g水中,则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三、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六上·江城期中) 直接写出得数 × =×0.36=×1× =-= +=16÷ = 0.8: =:=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2. (5分)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1.2 : 24:44 0.375: 600米:0.7千米 13. (5分)(2020·烟台) 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这学期转入3名女生,这样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为8:7。现在有女生多少人? 14. (5分) (2018六上·山东月考) 脱式计算: 简算: 解比例: 15. (5分) (2020六上·官渡期末) 学校购进图书2000本,其中文学类图书占80%,将这些文学书按2:3全部分给中、高年级,高年级可以分得多少本?

函数图象的画法教案

《函数图象的画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 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 3.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4.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画法;观察分析图像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电影院里,你是怎样找到自己座位的? 2.从中你能找到一种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方法吗?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画出原点重合的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下图),就组成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方向的数轴叫做x轴,竖直方向的数轴叫做y轴,原点叫做坐标原点. x轴和y轴把平面直角坐标系所在的平面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称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x轴和y轴不属于任何象限.一般情况下,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设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作PA⊥x轴与A,PB⊥y轴于B,点A和点B在x 轴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任何一点,依照这样的方法,.(下图)+4和-3轴上分别对应于y和 一定存在一对实数和它对应. 我们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个点P在x轴上的对应点所表示的实数m叫做点P的横坐标,在y轴上的对应点所表示的实数n叫做点P的纵坐标,把m和n合在一起叫做点P的坐标,记

作P(m,n) 2.例题解析: 例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点: A(-1,-1),B(-1,1),C(1,1),D(1,1). ,,,D所得的图形是那种特殊的四边形?C顺次连接点A B(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的坐标是(-5,3),点P和点M关于x轴成轴对称,点N和点M关于y轴成轴对称.分别作出点N和点P,并求出点N,P的坐标. 例2:分别求出下列各点到x轴、y轴的距离: (1)点(-5,3)到x轴的距离为|3|=3,到y轴的距离为|-5|=5. (2)点(-3,4)到x轴的距离为|-4|=4,到y轴的距离为|-3|=3. 3.实践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各个象限内确定一些点,并作出这些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再作出这些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 (2)如下图,利用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拖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观察动点关并回答:. 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的变化. A.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B.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师:不难发现,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函数图象的画法 把一个函数的一个自变量的值,和它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就能

1 方程的意义

1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1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提示 教材首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写一些方程。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能用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为下面的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等式与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生:(兴奋地说)跷跷板! 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 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 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板书:平衡、相等)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 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科学课上见过吧。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 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 师:你的介绍很详细。这架天平太小,后面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看看怎样正确使用天平! (课件演示用天平称杯子的质量,老师叙述:在天平的左盘内放所称的杯子,右盘内放砝码,不断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 师: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表示天平平衡了,也就是天平的左边=右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板书:1只杯子=100克)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体会平衡的含义,下面我们要四人一组,用简易天平称物品的质量。要想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称之前,一定要认真听听活动规则。 (课件出示) 师:(1)活动一:拿出一袋物品放入托盘,另一盘放入砝码,调试至天平平衡,则称出该物品的质量; (2)活动二:再放入另一袋物品一起称,调试砝码至天平平衡,再将称得的结果填入记录单。 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既抓紧时间又遵守规则。祝同学们活动顺利! 师:老师再送给你们三个字:低、轻、静。小组合作时声音要低;放物品和砝码时动作要轻;活动结束要静。孩子们赶快行动吧!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 同步测试(I)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7分) 1. (4分)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________.在6∶2=3中,6叫做比的________,2叫做比的________,3叫做________. 2. (4分)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55:132=________ 0.125:12.5=________ : =________ 0.4时:12分=________ 3. (2分)表示两个数相除叫做________,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________. 4. (3分)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分)化简下面各比. (1)0.2∶2=________ (2) =________ 6. (2分) (2020六上·绍兴期末) 把:0.7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7. (2分)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8. (2分)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因此比的后项可以是0。 9. (2分)既可以看成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10. (2分) (2020六上·衡阳期中) 把10g盐溶于100g水中,则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三、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六上·信阳期中) 直接写得数 ① × = ② - = ③ ×6=④1: = ⑤(× )×8= ⑥ ÷4=⑦ ÷ = ⑧4.6×1.5=⑨16:64= ⑩ ×11- =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2. (5分)(2019·嵊州模拟) 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要12天,乙队单独修要9天,现在甲队先修了若干天后乙队接着修,共用10天完成,甲队修了多少天? 13. (5分)用边长 4 分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 250 块,如果改用边长 5 分米的方砖,要用多少块?(比例解) 14. (5分)如果x和y成正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如果x和y成反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 15. (10分)一种什锦糖是由水果糖、奶糖、软糖按5:3:2混合而成的。 (1)如果先称20千克的水果糖,奶糖与软糖各需多少千克? (2)如果先称出15千克的奶糖,水果糖与软糖各需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比例的意 义〔1〕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

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拓展应用 总结;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四、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高中各种函数图像画法与函数性质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图像中每一象限的每一支曲线会无限接近X轴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K≠0)。 2、性质: 1.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k>0时,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在x<0上为增函数、在x>0上同为增函数。 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 3.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 4.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 5.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y=x y=-x(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指数函数y=a x (a>0,a≠1) 注意:⒈指数函数对外形要求严格,前系数要为1,否则不能为指数函数。 ⒉指数函数的定义仅是形式定义。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规律:1. 当两个指数函数中的a互为倒数时,两个函数关于y轴对称,但这两个函数都不具有奇偶性。 2.当a>1时,底数越大,图像上升的越快,在y轴的右侧,图像越靠近y轴; 当0<a<1时,底数越小,图像下降的越快,在y轴的左侧,图像越靠近y轴。 在y轴右边“底大图高”;在y轴左边“底大图低”。

3.四字口诀:“大增小减”。即:当a>1时,图像在R上是增函数; 当0<a<1时,图像在R上是减函数。 4. 指数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比较幂式大小的方法: 1.当底数相同时,则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2.当底数中含有字母时要注意分类讨论; 3.当底数不同,指数也不同时,则需要引入中间量进行比较; 4.对多个数进行比较,可用0或1作为中间量进行比较 底数的平移: 在指数上加上一个数,图像会向左平移;减去一个数,图像会向右平移。 在f(X)后加上一个数,图像会向上平移;减去一个数,图像会向下平移。

小学数学_《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信息窗一、《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信息窗共有3个红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我们山东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那里每年都要举办啤酒节,是哪个城市?(学生回答)师:是呀,青岛啤酒世界闻名,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根据这个表格,你们能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2:16))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16) 火车第二天与第一天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4: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写于黑板 2:16 4:32 16:2 32:4 16:3 2:24 32:16 4:2。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本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同时还改变了以往教师对于学生提问“大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提出问题所造成的弊端,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数学问题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也为后面的教学打好铺垫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2 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2、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生: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洪湖市第五小学王红梅这一次学校开展了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集体备课选定了《方程的意义》一课作为研讨课。这课的难点是区分“等式”和“方程”,为能突破这一难点我们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前先是出示了口算卡,接着在方程意义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什么是相等关系,我们先用了一把1米长粗细均匀的直尺横放在手指上,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平衡和不平衡,平衡的情况是当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时(食指位天直尺中央),紧接着引入了天平的演示,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分边放置20+30的两只正方体、50的砝码,并根据平衡关系列出了一个等式,20+30=50;接着把其中一个30只转换了一个方向,但是30的标记是一个“?”天平仍是平衡状态。得出另一个等式20+?=50,标有?的再转换一个方向后上面标的是x,天平仍保持平衡状态,由此又可以写出一个等式20+x=50。整个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由浅入深,分层推进,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虽然整个教学任务好象是完成了。但从学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还是没有真正弄清,例好在练习题中有一道讨论题:“方程都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吗?(答案是对的)但是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和争论,答案不一。虽然做错的同学最后被做对的同学说服了,但这也说明了“等式”和“方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其实我们是忽视了“等式”和“方程”的直接对比。 我们的口算题引入本来是为这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但在第一次上课时,口算题我们做完后没有再回过头来再充分利用。课后经过大家的评课和科培中心老帅的指点,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几道口算题,其中隐藏着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第二节课中我们通过改进,在讲完“等式”和“方程”后又回到口算卡,将口算卡的题通过变化——只是等式|,——既是等式又是方程,这样进行对比使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就弄得明明白白了。《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洪湖市第五小学王红梅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4单元《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4单元《比》 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修订后的教科书把比单独设为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的教学是以富有教育意义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例子为载体,引出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出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教科书联系学生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科书涉及的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所谓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基础知识安排在分数的乘、除法后面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为以后教学比例、圆周率、百分数及其相关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在一至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会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会解答有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与比相关的现象已不陌生。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按比分配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感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是一致的,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是一致的,等等。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教科书在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的设计和编排上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同时还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3)比例的应用 6课时 (4)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高中各种函数图像画法与函数性质

一次函数 (一)函数 1、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 关于x 轴对称 2y ax bx c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2. 关于y 轴对称 2y ax bx c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3. 关于原点对称 2y ax bx c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4. 关于顶点对称(即: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 2 y ax bx c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2 2b y ax bx c a =--+-; ()2y a x h k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y a x h k =--+. 5. 关于点()m n , 对称 ()2 y a x h k =-+关于点()m n , 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2y a x h m n k =-+-+-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1)

第4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

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拓展应用 总结: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四、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2.4 :1.6=60 :40

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设计

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 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 3.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4.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1.函数图象的画法。 2.观察分析图象信息。 【教学难点】 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函数意义,并掌握了函数关系式的确立。但有些函数问题很难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然而可以通过图来直观反映。例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 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及解读函数图象信息。 二、导入新课 问题1在前面,我们曾经从如图所示的气温曲线上获得许多信息,回答了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先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气温的?

分析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是t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是T轴,表示气温。这一气温曲线实质上给出了某日的气温T (℃)与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例如,上午10时的气温是2℃,表现在气温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是(10,2)。实质上也就是说,当t=10时,对应的函数值T=2.气温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坐标(t,T),表示时间为t时的气温是T。 问题2 如图,这是2004年3月23日上证指数走势图,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上证指数的? 分析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表示上证指数。这一指数曲线实质上给出了3月23日的指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例如,下午14:30时的指数是1746.26,表现在指数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是(14:30,1746.26)。实质上也就是说,当时间是14:30时,对应的函数值是1746.26.上面气温曲线和指数走势图是用图象表示函数的两个实际例子。 一般来说,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组成的图形。图象上每一点的坐标(x,y)代表了函数的一对对应值,它的横坐标x表示自变量的某一个值,纵坐标y表示与它对应的函数值。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graph)。上图中的曲线即为函数S=x2(x>0)的图象。 函数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给我们带来便利。 [活动一] 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王根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到33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比例的意义”。它是在上学期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教学重、难点: 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组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5、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模式,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和同桌合作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设计的5道自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3)比例的应用6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6年级上册数学 第1课时_比的意义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所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8)、360千克与0.84吨的比值是();40分钟与1小时的比值是()。 3、求比值。 0.8:1.6 60米:70米 1.5吨:1.2吨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组成比。

初中函数解析式与图像画法

初中函数解析式及图象画法 一、函数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 1、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 0) 说明:①k 0的常数 ②x指数为1 ③b取任意实数 ④自变量x的取值为一切实数。【x的取值范围(定义域):x € R】 ⑤函数y的取值是一切实数。【y的取值范围(值域):y€ R】 k 2、反比例函数:y (k为常数,k 0) x 说明:① 常数k不为零(也叫做比例系数k)②分母中含有自变量x,且指数为1. ③自变量X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x的取值范围(定义域):{X € R I x丰0}】(反比例函数 有 意义的条件:分母工0)④函数y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y的取值范围(值域):{y € R I y丰0}】 3、二次函数:一般式:y ax2bx c (a 0 , a , b ,c是常数): 说明: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⑵a ,b ,c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函数图象的常规画法:(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1、一次函数y=kx+b图像(直线)的画法:两点法 ①计算必过点(0, b)和(-—,0)[当x=0,时,y= b,过点(0, b);当y=o,时,x=-—过点(-一,0)] k k k ②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 ③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直线) k 2、反比例函数y k图像(双曲线)的画法:---五点绘图法: x ①列表(应以O为中心,沿O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 ②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 ③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曲线) 3、二次函数y ax2 bx c图象(抛物线)的画法---五点绘图法: 2 ①配方变形:对于二次函数y ax2 bx c经过配方变形为顶点式:y=a(x+■一)2 j4ac_—,其顶点坐标为( 2a 4a 2 ②确定三特征:开口方向(a正朝上;b负朝下);对称轴(直线x=-—);其顶点坐标为(-■一 ,4ac b) 2a 2a 4a ③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 ④选取五点为:顶点、与y轴的交点0,c、以及0, c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c、与x轴的交 a b 4ac b 2a' 4a

正弦曲线画法

CAXA电子图板是一款优秀的国产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目前已经在制造行业的机械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了设计工程师的一件得心应手的绘图工具。 在设计具有曲面外形的机械零件,如螺旋铰刀等零件时,使用该软件的“公式曲线”,绘制出来的设计图样,外形美观,尺寸精确,快捷方便,效果不错,与昔日的描点近似画法,不可同日而语。下面的图1,就是用公式曲线绘制的螺旋铰刀零件图。 图1 用公式曲线绘制的螺旋铰刀零件图 所谓公式曲线,是数学表达式的曲线图形,也就是根据函数方程(如参数方程等)绘制出的函数图像。根据坐标系的类型,公式的给出,可以是参数方程,也可以是极坐标方程,以表达简练准确为原则。公式曲线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方便、精确的作图手段,以满足某些精确型腔、轨迹线型或具有某些曲线轮廓外形的零件的作图设计。使用者只要交互输入数学公式,给定参数,计算机便能自动生成该公式描述的曲线。

如何正确使用CAXA电子图板“公式曲线”画出所需要的曲线,对初学者来说有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软件附带的《CAXA用户指南》对公式曲线的使用方法叙述的比较简略,刚开始使用该命令绘制曲线时,常常不得要领,颇难操作。 我多年从事建材机械设计,一直使用国产软件CAXA电子图板。在设计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摸索,终于总结了几条规则,掌握了这些规则,就可以快速生成需要的公式曲线,据此绘制出美观、正确含有所需曲线的机械零件图样。 现将这几条规则分述如下: 1、电子图板的“公式曲线”命令,可以使用参数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来表述欲绘制的 曲线,人们常常使用参数方程。 打开的CAXA公式曲线窗口如图2。 图2 CAXA电子图板对话框 在公式曲线对话框中输入公式时,要在已显示的“x(t)=”和“y(t)=”之后的文本框里输入需要的公式,不可将“x(t)=”和“y(t)=”或“=”重复输入; 2、函数代号后的变量一定要用括弧括起来,不得连着写,如三角函数只能写为sin(t)、sin(t/300)、sin(20*t),不得写成sint,sint/300,sin20t;同样,对数log、开平方sqrt 等函数之后的自变量也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如log(t)、sqrt(t)不可以写成logt、sqrtt等 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