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供配电技术》唐志平第三版习题答案(全)解读

《供配电技术》唐志平第三版习题答案(全)解读

《供配电技术》唐志平第三版习题答案(全)解读
《供配电技术》唐志平第三版习题答案(全)解读

第1章

电力系统概论

1-1 什么叫电力系统?为什么要建立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和电能用户组成的一个整体。

为了充分利用动力资源,降低发电成本,发电厂往往远离城市和电能用户,因此,这就需要输送和分配电

能,将发电厂发出的电能经过升压、输送、降压和分配,送到用户。

1-2 供配电系统由那些部分组成?在什么情况下应设总降压变电所或高压配电所?

供配电系统由总降变电所、高压配电所、配电线路、车间变电所和用电设备组成。

总降压变电所是企业电能供应的枢纽。它将35kV ~110kV 的外部供电电源电压降为6~ 10kV 高压配电电

压,供给高压配电所、车间变电所和高压用电设备。高压配电所集中接受 6~10kV 电压,再分配到附近各

车间变电所和高压用电设备。一般负荷分散、厂区大的大型企业设置高压配电所。

1-3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和变压器额定电压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等于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较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要高5%;变压器

的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等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升压变压器)或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降压变压器);二次绕组

的额定电压较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要高10%或5%(视线路的电压等级或线路长度而定)。

额定电压是能使电气设备长期运行在经济效果最好的电压,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及电力的水平和

发展的趋势经过全面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的。

1-4 电能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

电能的质量指标是指电压质量、频率质量、供电可靠性。

1-5 什么叫电压偏移,电压波动和闪变?如何计算电压偏移和电压波动?

电压偏差是电压偏离额定电压的幅度。电压波动是指电压的急剧变化。周期性电压急剧变化引起光源光通

量急剧波动而造成人眼视觉不舒适的现象,成为闪变。

电压偏差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即

%100N N

U U U U -?=?,式中%U ?为电压偏差百分数;U 为实际电压;N U 为额定电压。 电压波动程度以电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或其百分数来表示,即

max min

max min %100N

U U U U U U U δδ=--=? 式中,U δ为电压波动;%U δ为电压波动百分数;max U ,min U 为电压波动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kV );N U 为额定电压(kV )。

1-6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有哪几种?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

时各有什么特点?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系

统。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相对地电压为零,电容电流为零,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

高为线电压,电容电流增大 倍,但各相间电压(线电压)仍然对称平衡。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

地时,通过中性点形成单相短路,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中性点对地电压仍为零,非接地相对地电压也不

发生变化。

1-7 电力负荷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分几类?对供电各有什么要求?

电力负荷按对供电可靠性可分为三类,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对供电的要求:一级负荷要求最

严,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应不同时受到损坏,在一级负荷中的特别

重要负荷,除上述两个独立电源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为保证对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二级负荷要求比一级负荷低,应由两回线路供电,供电变压器亦应有两台,从而做到当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或电力线路发生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三级负荷要求最低,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有单回路电力线路供电。

1-8试确定图所示供电系统中发电机G和变压器1T,2T和3T的额定电压。

解:发电机的额定电压U = 1.05×10KV = 10.5kV;

变压器1T的额定电压一次侧U = 10.5kV;

二次侧U = 1.1×35kV= 38.5kV;

变压器2T 的额定电压一次侧U = 35kV;

二次侧U = 1.05×10kV= 10.5kV;

变压器3T 的额定电压一次侧U= 10kV;

二次侧U= 1.05×0.38= 0.399kV;

1-9试确定图中所示供电系统中发电机G,变压器2T,3T线路1WL,2WL的额定电压。

解:发电机G,额定电压U=1.05U1=10.5kV

变压器2T U1=U=10.5kV

U2=1.1×220=242kV 故额定电压为:10.5/242;

变压器3T U1=220kV

U2=1.1×110=121kV

U3=1.05×10=10.5kV

线路1WL的额定电压为U=10kV

线路2WL的额定电压为U=0.38kV

1-10试查阅相关资料或网上查阅,找出去年我国的发电机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和年用电量。答案(略)

1-11画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A相发生单相接地时的相量图。

第2章负荷预测

2-1 什么叫负荷曲线?有哪几种?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答: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

负荷曲线按负荷的功率性质不同,分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曲线;按时间单位的不同,分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不同,分用户,车间或某类设备负荷曲线。

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

2-2 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和年平均负荷?什么叫负荷系数?

P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答: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指负荷以年最大负荷

max

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这段时间就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P指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为防偶然性,这样的工作班至少要在负荷最大的月份出现年最大负荷

max

P。

2~3次)30分钟平均功率的最大值,因此年最大负荷有时也称为30分钟最大负荷30

K是指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

负荷系数

L

2-3 什么叫计算负荷?为什么计算负荷通常采用30min最大负荷?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有何意义?

答:计算负荷是指导体中通过一个等效负荷时,导体的最高温升正好和通过实际的变动负荷时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该等效负荷就称为计算负荷。

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为(3~4)τ,τ为发热时间常数。对中小截面的导体,其τ约为10min左右,故截流倒替约经30min后达到稳定温升值。但是,由于较大截面的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往往大于10min,30min还不能达到稳定温升。由此可见,计算负荷Pc实际上与30min最大负荷基本是相当的。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计算符合的确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合理。计算负荷不能定得太大,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过大而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计算负荷也不能定得太小,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增加电能

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体过早老化甚至烧毁。

2-4 各工作制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如何确定?

答:长期工作制和短期工作制的设备容量就是该设备的铭牌额定功率,即

P e =P N

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是指某负荷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换算到统一的负荷持续率下

的功率。

2-5 需要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答:所有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并不等于其设备容量,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比值关系,因此需

要引进需要系数的概念,即:c d e P K P =。

式中,K d 为需要系数;P c 为计算负荷;P e 为设备容量。

形成该系数的原因有: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是指输出容量,它与输入容量之间有一个平

均效率;用电设备不一定满负荷运行,因此引入符合系数K L ;用电设备本身及配电线路有功

率损耗,所以引进一个线路平均效率wL η;用电设备组的所有设备不一定同时运行,故引入

一个同时系数K ∑。

2-6 确定计算负荷的估算法.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各有什么特点?各适合哪些场合?

答:估算法实为指标法,其特点是进行方案比较时很方便,适用于做任务书或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系数

法的特点是简单方便,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而长期使用已积累了各种设备的需要系数,是世界各国普遍

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多组三相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二项式法其特点是既考虑了用电设备的平均负荷,又

考虑了几台最大用电设备引起的附加负荷,其计算的结果比按需要系数法计算的结果大得多,适用于容量

差别悬殊的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

2-7 在确定多组用电设备总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时,可否将各组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分别直

接相加?为什么?应如何正确计算?

答:不可以。需要考虑用电设备各组的最大负荷不同时出现的因素,因此在确定总计算负荷时,只能在各

组用电设备中取一组最大的附加负荷,再加上各组用电设备的平均负荷,即:

max

max max ()()(tan )()tan c e x i c e x i P bP cP Q bP cP ??∑∑?=+??=+??

∑∑ 式中,()e i bP ∑为各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其中e P ∑是各用电设备组的设备总容量;x cP 为

每组用电设备组中x 台容量较大的设备的附加负荷;max ()x cP 为附加负荷最大的一组设备的

附加负荷;max tan ?为最大附加负荷设备组的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2-8 在接有单相用电设备的三相线路中, 什么情况下可将单相设备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的计算方

法计算确定负荷? 而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单相负荷计算?

答: 单相设备应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三相上,以使三相负荷保持平衡.

a: 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总容量的15%时,单相设备可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

b: 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超过三相总容量的15%时,应把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

量,再算出三相等效计算负荷.

2-9如何分配单相(220伏,380伏)用电设备,使计算负荷最小?如何将单相负荷简便地换算成三相负荷? 答:可以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来分配用电设备;

这样换算:⑴当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总容量的15%,单相设备按三相负荷平衡来计算。⑵当单相

设备的总容量超过三相总容量的15%,应该换成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算出三相等效计算负荷。 2-10 电力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损耗各如何计算?其中哪些损耗是与负荷无关

的?哪些损耗与负荷有关?按简化公式如何计算?

解:有功功率损耗=铁损+铜损=Fe Cu P P +

有功功率损耗为:

22c T Fe Cu Fe Cu 0k N S P P P P P .N P P S c N S S ?????=+=+≈+ ? ????? 无功功率=0Q Q +

△Q 0是变压器空载时,由产生主磁通电流造成的,△Q 是变压器负荷电流在一次,

二次绕组电抗上所产生的无功损耗。

无功功率损耗为: 2c 0c k T 00N N N N S I S U Q Q Q Q Q S S 100100S ????????=+=+≈+ ? ?????????

%% △P Fe 和△Q 0是与负荷无关,△P Cu 和△Q 与负荷有关

简化公式:

2

0k 20k T N Pt P P I U Q S 100100

ββ≈+≈+%%() 2-11 什么叫平均功率因数和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各如何计算?各有何用途?

答:平均功率因数是指导在某一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因数,也称加权平均功率因数.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是指

在年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平均功率因数计算功式:略

用途供电部门能根据月平均功率因数来调整用户的电费电价.

2-12 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提高功率因数,有什么意义?如何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答:降低电能损耗, 降低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

补偿容量(1)采用固定补偿cc av av1av2Q P tg tg ??=(-),式中,Q cc 为补偿容量;P av 为平均

有功负荷,P av =αP c 或W a /t ,P c 为负荷计算得到的有功计算负荷,α为有功负荷系数,W a

为时间t 内消耗的电能; tgφav1为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tgφav2为补偿后平均功

率因数角的正切值;tgφav1-tgφav2称为补偿率,可用△q c 表示(2)采用自动补偿Q cc =P c (tgφ1

-tgφ2)

2-13 提高自然功率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方法?他们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提高自然功率因素的主要方法有:

1、 合理选择电动机的规格、型号

2、 防止电动机空载运行

3、 保证电动机的检修质量

4、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

5、 交流接触器的节电运行

他们的基本原理是在不添置任何补偿设备的情况下,采用科学措施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的需要

量,使供配电系统总功率因素提高。

2-14 并联电容器的补偿的装设有几种?各有何特点?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并联电容器的补偿的装设有一下几种:

1、 高压集中补偿,指将高压电容器组集中装设在总降压变电所的6~10kV 母线上。该补偿方式只

能补偿总降压变电所的6~10kV 母线之前的供配电系统中由无功功率产生的影响,而对无功功

率在即也内部的供配电系统中引起的损耗无法补偿,因此补偿范围最小,经济效果较后两种补

偿方式差。但由于装设集中,运行条件较好,维护管理方便,投资较少。且总降压变电所6~

10kV 母线停电机会少,因此电容器利用率高。这种方式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应用相当普遍。

2、 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集中装设在车间变电所或建筑物变电所的低压母线上。该补

偿方式只能补偿车间变电所或建筑物变电所低压母线前变电器和高压配电线路及电力系统的无

功功率,对变电所低压母线后的设备则不起补偿作用。但其补偿范围比高压集中补偿要大,而

且该补偿方式能使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减小,从而使变压器的容量可选得较小,因此比较经济。

这种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一般可安装在低压配电室内,运行维护安全方便。该补偿方式在用户中

应用相当普遍。

3、 单独就地补偿(个别补偿或分散补偿),是指在个别功率因素较低的设备旁边装设补偿电容器组。

该补偿方式能补偿安装部位以前的所有设备,因此补偿范围最大,效果最好。但投资较大,而

且如果被补偿的设备停止运行的话,电容器组也被切除,电容器的利用率较低。同时存在小容

量电容器的单位价格、电容器易受到机械震动及其他环境条件影响等缺点。所以这种补偿方式

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无功功率需要较大,或距电源较远,不便于实现其他补偿的场合。

2-15 什么是尖峰电流?尖峰电流的计算有什么用处?

答:尖峰电流是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1~2秒的短时最大负荷电流。

尖峰电流的计算可以提供选定用电设备的型号以及保护用电设备等。

2-16 某车间380伏线路供电给下列设备:长期工作的设备有7.5kW 的电动机2台,4kW 的电动机3台,3kW 的电动机10台;反复短时工作的设备有42kV A 的电焊机1台(额定暂载率为60%,cos N ?=0.62,N η=0.85),10t 吊车1台(在暂载率为40%的条件下,其额定功率为39.6kW ,cos N ?=0.5)。试确定它们的设备容量。

解: 对于长期工作制的设备,其设备容量就是它们的额定功率,所以长期工作设备的设备容量为: e1 P 7.52kW 43kW 310kW 57kW =?+?+?=

对于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其设备容量为:

电焊机:e2P 420.62kW 20.2 kW =?=

吊车:e3 P 239.6kW 50.1kW ==

所以,它们的总的设备容量为:

()e1e2e3P P P P 5720.250.1 kW 127.3 kW =++=++=总

2-17 已知有一汽车拖拉机厂每年生产拖拉机2400台,汽车1200辆,试用估算法求该厂的计算负荷。 解:查询资料得知,生产拖拉机的单位产品耗电量为5000~8000kWh ,这里估算取6500kWh/台;生产汽车的单位产品耗电量为1500~2500kWh ,这里估算取2000kWh/辆。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4960h 。

1112400650015600000a W a m kWh kWh ==?=

222120020002400000a W a m kWh kWh ==?=

12

max 1560000024000004394.534096

a a c W W P kW kW T ++=== 2-18 某厂金工车间的生产面积为60m ×32m,试用估算法估算该车间的平均负荷。

解:查表可知负荷密度指标

2

20.1/S 60m 32m 1920m kW m ρ==?=

av P S 0.11920192 kW kW ρ==?=

答:用估算法估算该车间的平均负荷为192 kW

2-19 某工厂35/6kV 总降压变电所,分别供电给1~4号车间变电所及6台冷却水泵用的高压电动机。1~4号车间变电所的计算负荷分别为:P c1=840kW ,Q c1=680kvar ;P c2=920 kw ,Q c2=750 kvar ;P c3=850 kw ,Q c3=700 kvar ; P c4=900 kw ,Q c4=720 kvar 。高压电动机每台容量为300 kW ,试计算该总降压变电所总的计算负荷(忽略线损)。

解:由题意可知:水泵用的高压电动机 假设同时系数K=0.9

0.8,0.65,cos 0.8,tan 0.75d K b ??====

010.830061440c d e P k p kW =?=??=

00tan 14400.75var 1080var c c Q P k k ?=?=?=

()()e c0c1c2c3c4P K P P P P P 0.91440840920850900kW 4455 kW =?++++=?++++=()()e c0c1c2c3c4Q K Q Q Q Q Q 0.91080680750700720k var 3537 kvar =?++++=?++++=22(4452235372)5688.36e S Pe Qe VA KVA =+=+=

5688.36548.011.736ce n I A A U ===?

高压侧10.0154540.33e e e P P S kW =+=

高压侧110.063878.3var

5971.25e e e e Q Q S k S kVA =+===

198.62ce n I A U ==

答:该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总的计算负荷P e1=4540.33 kw ,Q e1=3878.3 kvar ,S e1=5971.25,I ce1=98.62A

2-20 某车间采用一台10/0.4kV 变压器供电,低压负荷有生产用通风机5台共60kW ,点焊机(ε=65%)3台共10.5kW ,有连锁的连续运输机械8台共40kW ,5.1kW 的行车(ε=15%)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程序设计典型例题解析(2)

程序设计典型例题解析(2)

典型例题解析(2) 一、填空题 1.以顺序输入模式打开“c:\source1.txt”文件的命令是(1);以输出方式打开“c:\source2.txt”文件的命令是(2)。 分析:Print # 语句用于将把数据写入文件中。Print语句格式为: Open 文件名 [For模式] As [#] 文件号 “For 模式”为指定打开文件的模式是数据的输入模式还是输出模式。 结论:答案应为:(1)Open "c:\source1.txt" For Input As #1 (2)Open "c:\source2.txt" For Output As #2 2.在Visual Basic中,文件系统控件包括(1)、(2)和文件列表框(FileListBox)。三者协同操作可以访问任意位置的目录和文件,可以进行文件系统的人机交互管理。 分析:在Visual Basic中,文件系统控件包括驱动器列表框(DriveListBox)、目录列表

框(DirListBox)和文件列表框(FileListBox)。驱动器列表框可以选择或设置一个驱动器,目录列表框可以查找或设置指定驱动器中的目录,文件列表框可以查找指定驱动器指定目录中文件信息,三者协同操作可以访问任意位置的目录和文件,可以进行文件系统的人机交互管理。 结论:答案应为:(1)驱动器列表框(DriveListBox)(2)目录列表框(DirListBox) 3.每次重新设置驱动器列表框的Drive属性时,都将引发(1)事件。可在该事件过程中编写代码修改目录列表框的路径,使目录列表框内容随之发生改变。 分析:在Visual Basic中,每次重新设置驱动器列表框的Drive属性时,都将引发Change事件。可在Change事件过程中编写代码修改目录列表框的路径,使目录列表框内容随之发生改变。驱动器列表框的默认名称为Drive1,其Change事件过程的开头为Drive1_Change()。 结论:答案应为:(1)Change 4.目录列表框用来显示当前驱动器下目录

26、回归分析测试题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 第 1题:单选题(本题1分) 某公司产品当产量为1000单位时,其总成本为4000元;当产量为2000单位时,其总成本为5000,则设产量为x,总成本为y,正确的一元回归方程表达式应该是( )。 A、y = 3000 + x B、y = 4000 + 4x C、y = 4000 + x D、y = 3000 + 4x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本题可列方程组:设该方程为y = a + bx,则由题意可得:4000 = a + 1000b5000 = a + 2000b 解该方程,得b=1,a=3000,所以方程为y = 3000 + x 第 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在回归分析中,估计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 )。 A、使得因变量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B、使得因变量估计值与均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C、使得观测值与估计值之间的乘积和最小 D、使得因变量观测值与估计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较偏较难的一道题目。最小二乘法就是使得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最小来估计参数的一种方法 第 3题:多选题(本题2分) 关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说法,正确的的有() A、相关分析可以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B、相关分析研究变量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的程度 C、相关分析中需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回归分析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 E、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有明显区别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研究目的和方法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1)、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的程度,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变量的变化情况。 (2)、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具体形式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编译原理词法分析习题集带答案

《编译原理》习题(一)——词法分析 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编译程序是对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 ) 2.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中,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终态。(×) 9.两个正规集相等的必要条件是他们对应的正规式等价。(× ) 二、选择题 1.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_____。 A.( ) 记号B.( ) 相应条目在符号表中的位置 C.( ) 记号和属性二元组D.( ) 属性值 2.正规式M 1 和M 2 等价是指_____。 ! A.( ) M1和M2的状态数相等B.( ) M1和M2的有向边条数相等C.( ) M1和M2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D.( ) M1和M2状态数和有向边条数相等3.语言是 A.句子的集合B.产生式的集合 C.符号串的集合D.句型的集合 4.编译程序前三个阶段完成的工作是 A.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代码优化 B.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词法分析 C.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D.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代码优化 5.扫描器所完成的任务是从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中识别出一个个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语法单位即 [ A.字符B.单词C.句子D.句型 6.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______。 A.( )源程序B.( ) 目标语言 C.( ) 编译方法D.( ) 以上三项都是 7.词法分析的任务是 A.识别单词B.分析句子的含义 C.识别句子D.生成目标代码 三、填空题 1.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___解释__和__编译___。 3.编译过程可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五个阶段。 ? 6.扫描器的任务是从(源程序中)中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 17.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初)态;而且实际上至少要有一个(终)态。 1.编译程序首先要识别出源程序中每个(单词),然后再分析每个(句子)并翻译其意义。3.通常把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前端与综合后端两大阶段。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是对源程序

应用回归分析,第8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8章 非线性回归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8.1 在非线性回归线性化时,对因变量作变换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在对非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化时,对因变量作变换时不仅要注意回归函数的形式, 还要注意误差项的形式。如: (1) 乘性误差项,模型形式为 e y AK L αβε =, (2) 加性误差项,模型形式为y AK L αβ ε = + 对乘法误差项模型(1)可通过两边取对数转化成线性模型,(2)不能线性化。 一般总是假定非线性模型误差项的形式就是能够使回归模型线性化的形式,为了方便通常省去误差项,仅考虑回归函数的形式。 8.2为了研究生产率与废料率之间的关系,记录了如表8.15所示的数据,请画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的趋势拟合适当的回归模型。 表8.15 生产率x (单位/周) 1000 20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废品率y (%) 5.2 6.5 6.8 8.1 10.2 10.3 13.0 解:先画出散点图如下图: 5000.00 4000.003000.002000.001000.00x 12.00 10.00 8.006.00 y

从散点图大致可以判断出x 和y 之间呈抛物线或指数曲线,由此采用二次方程式和指数函数进行曲线回归。 (1)二次曲线 SPSS 输出结果如下: Model Summ ary .981 .962 .942 .651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Std. E rror of the Estimat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x. ANOVA 42.571221.28650.160.001 1.6974.424 44.269 6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x. Coe fficients -.001.001-.449-.891.4234.47E -007.000 1.417 2.812.0485.843 1.324 4.414.012 x x ** 2 (Constant) B Std. E rror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eta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从上表可以得到回归方程为:72? 5.8430.087 4.4710y x x -=-+? 由x 的系数检验P 值大于0.05,得到x 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由x 2的系数检验P 值小于0.05,得到x 2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指数曲线 Model Summ ary .970 .941 .929 .085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Std. E rror of the Estimat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x.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推荐文档)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聚类分析及其运用。利用聚类分析研究某化工厂周围的几个地区的 气体浓度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这几个地区的污染程度。 经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样本6这一地区的气体浓度值最高,污染程度是最严重的,样本3和样本4气体浓度较高,污染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要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善。 关键词:SPSS软件聚类分析学生成绩

一、数学模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各个样本与所选择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 似性。可以根据这些相似性把相似程度较高的归为一类,从而对其总体进行分析和总结,判断其之间的差距。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这几个样本之间定义其之间的距离,在多个变量之间定义其相似系数,距离或者相似系数代表着样本或者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大小,将样本进行归类,将关系较为密切的归为一类,关系较为疏远的后归为一类,用不同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本都聚到合适的类中,这里我们用的是最近距离法,形成一个聚类树形图,可据此清楚的看出样本的分类情况。 K 均值法是将每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的类中,只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二、数据来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一版164 页第6 题 我国山区有一某大型化工厂,在该厂区的邻近地区中挑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8 个大气取样点,在固定的时间点每日 4 次抽取6 种大气样本,测定其中包含的8 个取样点中每种气体的平均浓度,数据如下表。试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取样点及 大气污染气体进行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 一、运行过程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c语言编程例题与答案解析

实验报告三 (四学时) 2.1 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2)了解函数间的参数传送; 2.2 基础实验 【题目3-1】编写函数实现将输入的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若输入小写则转换,大写字母直接输出,其他字符请输出提示“请输入字母”)。 算法分析: 1、输入:通过键盘接收一个字符; 2、条件判断:调用判别函数 3、函数功能为:蒋所输入字符进行判别处理,若输入小写则转换,大写字母直接输出,其他字符请输出提示“请输入字母” 4、程序结束。 【实验3-1】代码及运行结果:

【题目3-2】从键盘输入若干个同学计算机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学生人数可由用户输入),求该课程的期末成绩的平均分并输出。 函数功能要求:实现若干(例如5名)同学的的期末成绩输入,并统计出平均分。 算法分析: 1、输入:通过键盘接收同学个数; 2、调用求平均分函数 3、输出平均成绩 4、程序结束。

【实验3-2】代码及运行结果:

【题目3-3】请用函数编写程序实现:计算3 到100 之间所有素数的平方根之和,并输出。s=148.874270。 算法分析: 1、编写函素数判别函数,确定返回标记,如果是素数返回1,否则返回0 2、编写主函数,用一重循环遍历100以内所有数据 2.1、通过素数判别函数对循环的数据进行是否为素数的判别 2.2、返回判别为真的整数,并输出 3、程序结束。 【实验3-3】代码及运行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Prime(int x) { int i ; if(x<=1) return 0; for(i=2;i<=x-1;i++) { if(x%i==0) { return 0;

回归分析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1 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 求:(1)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绘制散点图,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3)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4)计算判定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α=)。 (5)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0.05 (6)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7)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解:(1)

可能存在线性关系。 (2)相关系数: 系数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相关性 B标准误差试用版零阶偏部分 1(常量).003 人均GDP.309.008.998.000.998.998.998 a. 因变量: 人均消费水平 有很强的线性关系。 (3)回归方程:734.6930.309 y x =+ 系数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 Sig.相关性

回归系数的含义:人均GDP没增加1元,人均消费增加元。%%%%%%%%%%%%%%%%%%%%%%%%%%%%%%%%%%%%%%%%% 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范排版。 系数(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 t显著性B标准误Beta 1(常量) 人均GDP(元) %%%%%%%%%%%%%%%%%%%%%%%%%%%%%%%%%%%%%%%%(4)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1.998a.996.996 a. 预测变量: (常量), 人均GDP。 人均GDP对人均消费的影响达到%。%%%%%%%%%%%%%%%%%%%%%%%%%%%%%%%%%%%%%%%%% 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范排版。 模型摘要 模型R R 方调整的 R 方估计的标准差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方法确定类的个数。由适当的阀值确定,此处阀值为kl D 。

单片机程序分析试题与答案

六、设计题 1.某单片机控制系统有8个发光二极管。试画出89C51与外设的连接图并编程使它们由右向左轮流点亮。 答:图(5分) 构思(3分) MOV A,#80H (1分) UP:MOV P1,A (1分) RR A (2分) SJMP UP (1分) 2.某控制系统有2个开关K1和K2,1个数码管,当K1按下时数码管加1,K2按下时数码管减1。试画出8051与外设的连接图并编程实现上述要求。 答:图(5分) 构思(3分) 程序(4分)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LJMP AINT0 ORG 0013H LJMP BINT1 MAIN: MOV IE,#83H SETB IT0 SETB IT1 MOV R0,#00H MOV DPTR,#TAB UP: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P1,A SJMP UP AINT0: INC R0 CJNE R0,#10,AINT01 MOV R0,#0 AINT01: RETI BINT1: DEC R0 CJNE R0,#0FFH,BINT11 MOV R0,#9 BINT11: RETI 1.已知在累加器A中存放一个BCD数(0~9),请编程实现一个查平方表的子程序。 1.SQR:1NC A MOVC A,@A+PC RET TAB:DB 0,1,4,9,16 DB 25,36,49,64,81 2.请使用位操作指令实现下列逻辑操作:BIT=(10H∨P1.0)∧(11H∨C Y) 2.ORL C,11H

MOV 12H,C MOV C,P1.0 ORL C,/10H ANL C,12H MOV BIT,C RET 3.已知变量X存于V AR单元,函数值Y存于FUNC单元,按下式编程求Y值。 Y= 10 0 1 x x x > - = 0,Y=1 MOV A,#0FFH ;x<0,Y=-1 SJMP RES POSI:MOV A,#01H RES:MOV FUNC,A RET 4.已知在R2中存放一个压缩的BCD码,请将它拆成二个BCD字节,结果存于SUM开始的 单元中(低位在前)。 4. MOV R0,#SUM MOV A,R2 ANL A,#OFH MOV @R0,A ;存低字节BCD MOV A,R2 ANL A,#0F0H SW AP A 1NC R0 MOV @R0,A ;存高字节BCD RET 5.将存于外部RAM 8000H开始的50H数据传送0010H的区域,请编程实现。 5. MOV DPTR,#8000H MOV R0,#10H MOV R2,#50H LOOP:MOVX A,@DPTR ;取数 MOVX @R0,A ;存数 1NC DPTR 1NC R0 DJNZ R2,LOOP RE T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习题及答案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由30n =的一组样本估计的、包含3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中,计算得多重决定 系数为,则调整后的多重决定系数为( D ) A. B. C. 下列样本模型中,哪一个模型通常是无效 的(B ) A. i C (消费)=500+i I (收入) B. d i Q (商品需求)=10+i I (收入)+i P (价格) C. s i Q (商品供给)=20+i P (价格) D. i Y (产出量)=0.6i L (劳动)0.4i K (资本) 3.用一组有30个观测值的样本估计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后,在的显著性水平上对 1b 的显著性作t 检验,则1b 显著地不等于零的条件是其统计量t 大于等于( C ) A. )30(05.0t B. )28(025.0t C. )27(025.0t D. )28,1(025.0F 4.模型 t t t u x b b y ++=ln ln ln 10中,1b 的实际含义是( B ) A.x 关于y 的弹性 B. y 关于x 的弹性 C. x 关于y 的边际倾向 D. y 关于x 的边际倾向 5、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于1,则表明 模型中存在( C )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高拟合优度 6.线性回归模型01122......t t t k kt t y b b x b x b x u =+++++ 中,检验0:0(0,1,2,...) t H b i k ==时,所用的统计量 服从( C ) (n-k+1) (n-k-2) (n-k-1) (n-k+2) 7. 调整的判定系数 与多重判定系数 之间有如下关系( D ) A.2 211n R R n k -=-- B. 22111 n R R n k -=--- C. 2211(1)1n R R n k -=-+-- D. 2211(1)1n R R n k -=---- 8.关于经济计量模型进行预测出现误差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C )。 A.只有随机因素 B.只有系统因素 C.既有随机因素,又有系统因素 、B 、C 都不对 9.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对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是(k 为解释变量个数):( C ) A n ≥k+1 B n

SPSS教程-聚类分析-附实例操作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2009年数据) 小组成员:张艺伟、赵月、陈媛、邹莉、朱海龙、曾磊、胡瑛、候银萍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水平。 1.2 研究意义 1.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将平均工资水平划分为3类,分析哪些地区、哪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宏观上的方向指引。 2.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 (URL:https://www.docsj.com/doc/164462489.html,/Navi/YearBook.aspx?id=N2011010069&floor=1###) 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简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经济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刊收集了2009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劳动统计数据。本书资料的取得形式主要有国家和部门的报表统计、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 2.2 数据描述 本数据集记录了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工资状况,各省市分别记录了其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23个主要行业包括:企业、事业、机关、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等等,具体数据格式参见图-0。

图-0 3.分析方法及原理 3.1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哪些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基本统计量(诸如均值、方差、标准差、极大/小值、偏度、峰度等)的计算和描述开始的,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整体的分布特征。 在本案例中,通过比较不同行业(诸如企业、事业、机关、建筑业、制造业……)工资的均值、极大/小值,可以从总体上判断哪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哪些行业的较低。 3.2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聚类分析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在经济、管理、社会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聚类分析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个体特征之间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另一种是K-均值法(快速聚类法)。 3.2.1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根据样本(或指标)的亲疏程度,将亲疏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的样本(或指标)合并为一类。 系统聚类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两种: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相似的变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降低变量维度的目的。 在本例中进行的是Q型聚类。 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小值; (2)最长距离法(Farth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大值; (3)组间联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是指两类之间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软件测试试题及答案分析

单选 1. 属于黑盒测试的方法?( C) A.基于基本路径 B.控制流 C.基于用户需求测试 D.逻辑覆盖 2.在Assert类中断言对象为NULL是_____。(D) A.assertEquals B.assertTrue C.fail D.assertNull 3.___________的目的是对最终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最终软件系统产品满足需求(A) A.系统测试B.集成测试 C.单元测试D.功能测试 4.有一组测试用例使得每一个被测试用例的分支覆盖至少被执行一次,它满足的覆盖标准___________。(B) A. 语句覆盖 B.判定覆盖 C.条件覆盖 D.路径覆盖 5.软件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C) A.表明软件的正确性B.评价软件质量 C.尽可能发现软件中的错误D.判定软件是否合格 6.关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最主要区别,正确的是___________。(A) A.白盒测试侧重于程序结构,黑盒测试侧重于功能 B.白盒测试可以使用测试工具,黑盒测试不能使用工具 C.白盒测试需要程序参与,黑盒测试不需要 D.黑盒测试比白盒测试应用更广泛 7.软件测试类型按开发阶段划分___________。(B) A.需要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B.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C.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 D.调试﹑单元测试﹑功能测试 8.在Junit中,testXXX()方法就是一个测试用例,测试方法是______。(B) A.private void testXXX() B.public void testXXX() C.public float testXXX() D.public int testXXX() 9.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下述哪种测试是软件测试的最基础环节?(A)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 C.目的测试D.确认测试 10.增量式集成测试有3种方式:自顶向下增量测试方法,和混合增量测试方式。(D ) A.自中向下增量测试方法B.多次性测试 C.维护D.自底向上增量测试方法 1)以下不属于软件测试的原则有(D )。 A.程序最好别让由编写该程序的程序员自己来测试

回归分析练习题(有答案)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一、选择题 1. 某同学由x 与y 之间的一组数据求得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bx a =+,已知:数据x 的平 均值为2,数据 y 的平均值为3,则 ( ) A .回归直线必过点(2,3) B .回归直线一定不过点(2,3) C .点(2,3)在回归直线上方 D .点(2,3)在回归直线下方 2. 在一次试验中,测得(x,y)的四组值分别是A(1,2),B(2,3),C(3,4),D(4,5),则Y 与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A . y x 1=+ B . y x 2=+ C . y 2x 1=+ D. y x 1=-3. 在对两个变量x ,y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有下列步骤: ①对所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作出解释; ②收集数据(i x 、i y ) ,1,2i =,…,n ; ③求线性回归方程; ④求未知参数; ⑤根据所搜集的数据绘制散点图 如果根据可行性要求能够作出变量,x y 具有线性相关结论,则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⑤③④ B .③②④⑤①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⑤④③①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两个变量都具有相关关系 B .人的知识与其年龄具有相关关系 C .散点图中的各点是分散的没有规律 D .根据散点图求得的回归直线方程都是有意义的 5. 给出下列结论: (1)在回归分析中,可用指数系数2 R 的值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2 R 越大,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2)在回归分析中,可用残差平方和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残差平方和越大,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3)在回归分析中,可用相关系数r 的值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r 越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4)在回归分析中,可用残差图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水平的带状区域中,说明这样的模型比较合适.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说明模型的拟合精度越高. 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6. 已知直线回归方程为2 1.5y x =-,则变量x 增加一个单位时( ) A.y 平均增加1.5个单位 B.y 平均增加2个单位 C.y 平均减少1.5个单位 D. y 平均减少2个单位 7. 下面的各图中,散点图与相关系数r 不符合的是( )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第五章 聚类分析 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一)夹角余弦 (二)相关系数 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 2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cos p ik jk ij X X θ= ∑ ()() p ik i jk j ij X X X X r --= ∑ ij G X G X ij d D j j i i ∈∈= ,min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习题答案与分析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习题答案与分析 程昱

第1章基础知识 1.1 简单说明如何选择正确的Python版本。 答: 在选择Python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清楚自己学习Python的目的是什么,打算做哪方面的开发,有哪些扩展库可用,这些扩展库最高支持哪个版本的Python,是Python 2.x还是Python 3.x,最高支持到Python 2.7.6还是Python 2.7.9。这些问题都确定以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不至于把大量时间浪费在Python的反复安装和卸载上。同时还应该注意,当更新的Python版本推出之后,不要急于更新,而是应该等确定自己所必须使用的扩展库也推出了较新版本之后再进行更新。 尽管如此,Python 3毕竟是大势所趋,如果您暂时还没想到要做什么行业领域的应用开发,或者仅仅是为了尝试一种新的、好玩的语言,那么请毫不犹豫地选择Python 3.x系列的最高版本(目前是Python 3.4.3)。 1.2 为什么说Python采用的是基于值的内存管理模式? Python采用的是基于值的内存管理方式,如果为不同变量赋值相同值,则在内存中只有一份该值,多个变量指向同一块内存地址,例如下面的代码。 >>> x = 3 >>> id(x) 10417624 >>> y = 3 >>> id(y) 10417624 >>> y = 5 >>> id(y) 10417600 >>> id(x) 10417624 >>> x = [1, 2, 3, 1, 1, 2] >>> id(x[0])==id(x[3])==id(x[4]) True 1.3 解释Python中的运算符“/”和“//”的区别。 答: 在Python 2.x中,“/”为普通除法,当两个数值对象进行除法运算时,最终结果的精度与操作数中精度最高的一致;在Python 3.x中,“/”为真除法,与除法的数学含义一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