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于大学生识别传销的危害

关于大学生识别传销的危害

关于大学生识别传销的危害
关于大学生识别传销的危害

关于大学生识别传销的危害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传出某某高校某某学生陷入传销组织,钱财被骗,人身失去自由,学校着急,家长更着急。所以要想预防再次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得了解什么是传销,传销到底有哪些危害?

传销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传销组织一般都是由同学、同事、老乡、朋友、亲戚所构成,主要靠不断的发展"下线",来保持其正常的运做和养肥"金字塔"上面的"网头"的一种组织。因为彼此之间都比较了解,对其没有防范心理,同学、同事、老乡、朋友、亲戚最容易成为他们欺骗的对象.。在传销组织中,发展"下线"被称作"邀约"。

什么人最容易成为被"邀约"的对象呢?一般都是农民、学生、下岗和失业人员、做生意陪钱的人,因为这些人急需找工作、挣钱和改变现状,所以会被传销人员所谓高额的工资报酬等虚幻和急具诱惑的语言所吸引,把家里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投入进去。在加入后每个人都要学习一整套的骗人"技巧",在传销组织中称之为"善意的谎言"!

为了逃避公安、工商部门的打击和清剿,传销授课通常是在城乡结合处,相对偏僻和隐蔽的民宅中,消除对人可能造成的干扰。一般二三十人左右,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讲授的课程是:目前非法传销组织普遍采用的,急具诱惑力的"五级三阶制"。

课程过后还会有所谓的"成功者"传授经验,主要反复灌输致富观念,描绘"美好"的前景,说其从事的"事业"是一个投资小、回报大的"光辉事业",改变大家的心态。灌输其要想致富必须抓住"传销"这个机遇,是给老百姓最后一次"暴富"和"翻身的机会"。

传销通常采用的方式:

1、以帮助找工作、安排实习、朋友想见、一起旅游为诱饵。

2、只用手机和公用电话联系,态度急切,一周数次,地点多变。

3、答应车站相接,安排景点会面,不提供办公场所,不让与其他熟人联系。

4、见面设法骗收手机、证件,鼓惑创业、经商,索取财物,控制对外联系,限制人身自由,劝你发展新成员。

传销的危害:

传销是违法的!对于大学生来讲,一旦陷入传销组织,最着急最担心的莫过于其父母亲了。首先他们担心我的儿子(女儿)是不是有生命危险,人身是否受到了伤害。其二,我辛辛苦苦,倾其所有,把他(她)送到学校读书,是为了让其成才,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现在从事非法的传销,这怎么得了。于是他们不惜花钱、甚至借钱到处寻找,有的是把人找到了,只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有的则没有那么幸运,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然而现在正值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期,大学生应如何避免进入传销的陷阱呢?

首先,大学要善于把传授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结合起来。绝大多数陷入传销的大学生,在没有接触传销以前,他们并不懂得什么叫传销、传销有什么危害。如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结合课程,给学生讲一讲传销的危害,或许,多数学生就会象抵制毒品一样抵制传销了。所以,大学教育也要调整思路,把传授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这些陷入传销案的大学生,很多都家境困难、生活贫困,而且很多都十分体谅父母的不易。所以,他们迫切希望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减轻负担、减轻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可能给他们带来收入、带来报酬的宣传,都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所以,传销会轻而易举地侵入到大学生之中。相反,如果学校关心学生,能够为这些家庭困难、生活艰苦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减轻父母的负担,是否就可以有效防止传销的侵入呢?

第三,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说真的,大学生陷入传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太差、就业率太低,让许多在校

...

10个传销和变相传销典型案例

10个传销和变相传销典型案例 1、重庆查处诱骗学生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案件 2004年3月,重庆市工商、公安等部门发觉在查处的传销案件中,在校和毕业学生占有相当比例。据了解,去年10月以来,传销组织打着所谓“欧丽曼(香港)亚太有限公司”的幌子,在重庆市渝北区传销“欧丽曼”化妆品。通过调查,发觉他们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邀人入伙,再通过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进展下线,形成多层次传销网络。要紧集合在双龙湖街道、回兴街道、龙溪街道和双凤桥街道等地的民房内,生活条件十分窘迫。传销人员中,80%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分不来自湖北、河南、江西、山东、云南、四川、河北等地院校。在传销组织的操纵下,有的明知上当受骗,却不得不按照“上线”的要求进展人员;有的明知违法,为挽回缺失,仍去骗自己的亲朋好友;有的为了生存,甚至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重庆市工商、公安等部门与渝北区委、区政府共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工作力度,并成立了渝北区集中整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工商、公安、教委、街道办事处、民政等部门联手开展行动。 按照举报,工商、公安执法人员一举捣毁了位于渝北区龙昌街的一个传销窝点,挽救出53名参与传销的湖北院校学生,并联系在渝的湖北省公安厅、教育厅工作组,将受骗学生护送返鄂。随后,渝北区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全面展开。重庆市工商机关与市、区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通过“发动群众、摸清情形;公布电话、扩大线索;集中力量、分头行动;发觉一

起、查处一起”等方式和开展拉网式清查。共捣毁传销窝点143个,审查涉嫌传销人员456人,抓获传销组织者5人,暂扣传销款38万余元。 2、山东泰安查处青青年被骗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案 2004年6月,山东省工商行政治理局接到国家工商行政治理总局批转的举报信后,迅速行动,一举查获了山东泰安的一个传销日本“爱博美娜”化妆品的非法组织。该组织以诱骗青青年为主,对其进行精神和暴力双重操纵,每骗到一个新成员,团伙头目就收掉其身上的手机、财物和身份证件,派人跟踪和监视,限制人身自由,反复“洗脑”灌输“成功”理念,然后扇动其加入或向家里骗钞票加入,逼迫其进展下线,连续诱骗朋友、同学加入。 具体做法是:每人须缴纳2900元购买一套所谓的“化妆品”,取得加入资格并可进展他人加入,每进展一个下线可得300元的“奖励”,除从直截了当进展的下线人员获得“奖励”外,还可从下线进展的人员获得间接“奖励”。在整个运作中,全然没有产品,实际上确实是“拉人头”诈骗,违反了国家《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属于传销和变相传销。 山东省工商行政治理机关与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对该组织进行了严格打击,并主动挽救被骗的青青年。现已捣毁传销窝点2个,挽救被骗人员1 0余名,查获用于传销和变相传销的存折等一批物品,将5名传销骨干分子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目前,山东省工商、公安机关进一步深挖线索,抓捕头目,扩大战果,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努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大学生求职警惕传销陷阱

一个求职大学生悲剧遭遇 大学生坠入传销组织的招聘陷阱,不是简单的防范意识弱的问题,而是对传销组织犯罪打击力度弱的问题。传销组织越来越严重的暴力化倾向,涉及的犯罪不仅仅限于非法经营,而且可能涉及抢劫、伤害、诈骗、非法拘禁等诸多罪名。人们熟悉的传销组织犯罪手段是以欺诈手段将受害人骗到传销组织控制地,现在发展到以暴力拘禁受害人、洗劫受害人的财物,逼迫受害人编造谎言向家人要钱,或者设置工作陷阱,诱使亲友坠入等等。 警惕传销 山东工商警示:大学生暑期求职谨防传销陷阱毕业生应尽量把所在学校提供的需求信息、校内或政府部门组织的招聘会作为求职主渠道,对网上求职等其他途径获取的招聘信息要注意甄别,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工商部门咨询、核实。 湖北工商提醒:大学生暑期打工警惕传销陷阱近期,一些传销组织打着“天津天狮”“美亚国际”“武汉新田”“月月爱”的名称,应对此类招聘信息保持警惕。此外,广东茂名、韶关,广西北海、玉林及湖北荆州、襄樊等地有传销组织诱骗在校学生参与传销,对来自上述地方的招聘信息要保持警惕。如遇到疑似传销的招聘或工作介绍,请及时向工商机关12315、公安机关110咨询或举报。石家庄工商部门提醒暑期求职谨防传销陷阱一些传销组织往往针对大学生的求职信息设置圈套。对此,学生们要有分辨意识,找准自我定位,别被对方的“高薪”所迷惑;要注意查询招聘单位的合法性,最好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确认招聘单位的资质。第二招,精神“洗脑”。看中一些大学生存有“一夜暴富、急于成名”心理,传销集团会鼓吹所谓的团队精神、家庭温暖以及几何倍增、高额回报来诱骗和控制大学生。 陷入传销 受骗大学生:我是如何落入传销陷阱的

大学生消费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消费被骗案例 典型案例一:蔡某某高校土木系06级学生 某个下午,一名30多岁的陌生男子闯进宿舍,拿着一本很精致的笔记本说:“同学,这本笔记本我两块钱卖给你,你四块钱能把它推销出去吗?”我接过笔记本看了看,质量还不错,那个人看我对他的“诱饵”感兴趣,就边说边打开他那装的鼓鼓的书包,“你们看,我这里还有水笔、钢笔、笔芯、雨伞——全是名牌,一律三块钱!”见我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他趁热打铁:“想你们大学生在学校也不容易,我以低价格卖给你们,你们在学校卖的时候价格可以高一点,我这一包东西可以让你们最少挣到三四百块钱!”面对眼前利润的诱惑,加上很早就羡慕那些靠自己赚钱上大学的人,所以整个宿舍成员达成一致,共同出资,用400块钱买下了这些东西。可当推销员走后不久,就发现:一盒200支的笔芯只有七八十支,还都是那些被用胶带粘在盒壁上的;水笔,也只有外面的一层,里面夹的全是硬纸,打他留的电话号码却是空号。 典型案例二:张某某高校软件学院06级学生 最近在淘宝上选中一双安踏鞋,准备买下来,后来无意

间又在另一个网站上看到了同样的一双鞋,但价钱却便宜一半,不禁心动,就从这个网站上买了下来,可过两天寄来的一双鞋居然是个冒牌货,穿了两次就扔了。 典型案例三:大连理工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张洋无意中在淘宝网上看见一则广告,“联想品牌机超低价仅售2000元。”这让早就想买一台电脑的他高兴极了,同样配置的电脑市场价是1.4万元。惊喜之余他立刻拨打了网站的电话。卖主刘健称,公司总部设在南京,如果诚心购买,可送货上门,但前提是先预交1000元订金。张洋说,他原以为交些订金是很正常的事,就立即把钱汇了过去。次日,一位自称是送货的杨经理给张洋打来电话,称他已经从公司总部送货到了大连,要求张洋到指定银行交完另一半货款后拿着存单直接到长江路某地点拿货。此时,张洋要求先见面看看电脑再当面付款拿货,但杨经理称,这是公司的规矩,他没有权利直接让买家见货。张洋到建设银行支付了另外1000元钱的货款。 典型案例四: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

打击传销知识问答

打击传销知识问答 1.认清传销本质,谨防上当受骗 近年来,在工商、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公开宣传自己是传销活动的已基本消失。传销组织或转入地下,或改头换面,在现实中或网络上,以政府支持、投资项目为名,打着“资本运作”、“连锁销售”、“西部大开发”等旗号继续从事传销活动,并编造了整套的歪理邪说和谎言,诱骗群众参与。 如何甄别各种传销乱象,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给您支招:不管传销组织如何变换手法伪装自己,只要同时具备以下两点就可以断定涉嫌传销。一是让你交纳一定资金或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加入资格——“交入门费”;二是让你发展他人加入其中,形成上下线的层级关系,并以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的数量所交纳的资金或者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拉人头”。现在的传销以交纳资金、以传销一个编造的概念居多。这种模式实质就是涉嫌传销的违法犯罪行为,请您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2.直销与传销的主要区别 直销是经商务部批准、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的合法的经营活动,传销是国家打击的违法犯罪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直销是由企业招募直销员,直销员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

直销员按销售业绩提取报酬;而传销,加入时须缴纳高额入门费或被要求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传销往往是金字塔形的层级关系,加入者以拉人头发展下线骗取资金的多少来提成。现在大多数传销活动根本无产品可销,而是销售自己编造的概念,是一种诈骗敛财行为。 3.传销的危害有哪些? 传销的危害十分巨大。首先是给参与者造成财产的严重损失。传销的实质就是诈骗,是极少数人敛财的把戏,绝大多数参与者都会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第二,助长和膨胀了一些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传销组织通过编造谎言,让不少急于求富的人萌生幻想,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落入传销陷阱难以自拔。第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有些传销参与者被骗后走投无路,对社会产生怨恨情绪,聚众闹事,甚至引发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第四,冲击社会诚信伦理道德体系。传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杀熟”,参与者为骗钱不惜将朋友,甚至父母、配偶、亲戚都拉入传销“泥潭”,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信任度严重下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诚信道德体系。 4.为什么有些人落入传销陷阱不能自拔? 近年来,各地工商、公安机关都加大打击传销力度。传销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还是有很多人像着了魔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究其原因,首先因为传销就是一场精心

传销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

传销的资料 一、什么是传销? 根据第444号国务院令,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定义了什么是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通俗的理解,传销就是用劣质的货以次充好或干脆是无虚有的什么货让你购买,当你购买后就上当了,甚至会让你血本无归乃至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为了摆脱这种生活状况你必须想法设法用你手里的所谓的“货”去引诱另外一个人购买,就这样,这件劣质的或跟本不存在的货就以一个很高的价位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一个传一个,所以才叫传销。同时由于你很难取得一个陌生人的信任并让他去购买你的东西,你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你的亲戚朋友,这样做的时候你就极大地伤害你的亲戚和朋友,可谓害人至深了,传销之令人痛恨可想而知。 二、实质 传销作为危害个体和社会的一种有组织带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活动,传销的实质就是: 通过欺骗等手段有组织地获得非法利益,它的核心环节是下线,因此也有人把传销界定为多层次的直销,但与当下的直销、代销、转销等有明显的区别,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什么是传销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四、传销的组织形式 传销组织一般都以“介绍生意”、“介绍工作”或“招聘”的名义,谎称可以获得高额回报,进行拉人头发展下线,利用亲属、朋友、同学、战友等各种关系,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手段,将人员骗往异地。他们许诺发展人员数量越多,获得的报酬越多,采取利诱甚至威逼、暴力等手段,对参与人员进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传销组织者、策划者和骨干分子在短时间内可以非法获取大量财物,大多数参加者常常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参与传销引发的夫妻反目、父子失和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传销方式在世界各地都较为流行,传销企业因此获取大量货物的差额利润,但并非佣金。正因为传销的巨大商业利润,趋使有些不法商人利用传销的方式开展非法传销,将正当传销演变为“网络连锁”等非法形式,变相聚敛财富、欺诈群众,从而连 锁引发非法传销人追求财产为核心的各类型犯罪。“拉人头”式传销活动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欺骗、威胁手段滚动式发展人员,骗取“入门费”。传销组织者对传销人员实施“家长式”管理,进行人身控制,并对其宣扬、灌输“暴富”理论,进而达到精神控制目的,使参与者痴迷其中、不能自拔。传销团伙组织严密,活动隐蔽。上线与下线一般实行单线联系。参与传销的绝大多数为外地人,几乎涵盖全国所有省份,年龄大多在16—25岁之间;人员多为农民、外来打工者,还有学生、工人、退伍军人等。传销人员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差,一旦发现赚钱无望,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整个传销网络完全依靠下线人员交纳的入门费维系运作,传销人员的报酬取决于发展人员的多少,因此,“拉人头”传销极易滚雪球般迅速膨胀。传销活动的隐蔽性、欺骗性、流动性和群体性,以及它独有的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使之极易演变为有组织的社会犯罪,产生更为可怕的杀伤力。

打击传销宣传口号(精选多篇)-宣传标语

打击传销宣传口号(精选多篇)-宣传标语 第一篇:打击传销宣传口号 1、学习贯彻《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行为,依法规范直销。 2、“打传销、反欺诈、促和谐”,全民动员,积极参与打击传销活动。 3、传销活动害人、害己、害家庭;认清传销危害,切勿上当受骗。 4、坚决依法取缔传销活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5、拒绝传销,从我做起,举报传销,人人有责。 6、全民动员,坚决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彻底铲除传销生存的土壤,构建平安营口、和谐营口。 7、打击传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8、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传销活动,铲除传销毒瘤,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 9、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维护我市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 10、禁传销,反欺诈,共建和谐社会。 11、禁止传销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2、求职需谨慎,传销是陷阱。 13、警惕传销陷阱,创造和谐校园。 14、珍爱家庭,远离传销;珍爱亲情,拒绝传销。 15、为了您和亲友的幸福,请远离传销。 16、以抵制传销为荣,以参加传销为耻。 17、传销致富路不通,竹篮打水一场空;传销骗人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 18、传销是牢笼,入门人变虫;传销发财是场梦,一旦陷入家财空。 19、指望传销致富,生活没有出路;致富还需勤中求索,莫信传销暴富神话。 20、清除传销社会毒瘤,是和谐民生必行之路,是弘扬正义必举之旗,是维护诚信必通之道,是构建和谐必为之政,是平安社会必执之策。 第二篇:打击传销宣传口号 打击传销宣传口号 禁止传销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传销违法,害人害己 打击传销,人人有责 求职需谨慎,传销是陷阱 拒绝传销,从我做起,举报传销,人人有责 传销致富路不通,竹篮打水一场空 珍爱亲情,远离传销

在校大学生被骗加入传销组织的案例分析

在校大学生被骗加入传销组织的案例分析 近几年,一度沉寂的传销向学校渗透发展。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欠缺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和煽动,这就绐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以下为我在工作中的遇到的学生参与传销工作案例。 一、案例介绍 张某某,男,21岁,为计算机控制技术06级的学生。张某某性格外向,和同学关系处理的不错。由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给身为2009届应届毕业生的张某某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由于张某某家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在校3年学习期间有2年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因此该生急于寻找理想的工作,在2009年4月份即将毕业前被其高中同学以介绍高薪工作为名拉入传销组织,骗至三门峡一传销窝点洗脑,在被传销组织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后,开始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二、解决方案 我作为毕业班的辅导员,在学生请假离校找工作前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联系体制,通过定期的电话联系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工作动态。而在与张某某的联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反常现象,其手机经常无法接通,好不容易联系上后询问该生当前的工作状况,该生支支吾吾,不能说明其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随后我便与其家长联系,了解该生的情况发现该生已经长时间不与家长联系,而且在春节过后返校前谎

称要偿还贷款,跟家长索要了8800元。但是该生并未向我提出还款申请,且之前的种种反常迹象让我觉得不对劲。经过与张某某同班同学的联系,以及与该生家长的沟通,通过电话、QQ等方式最终确定该生被其高中同学骗至三门峡参与传销组织。随后我陪同该生家长到三门峡市报案,与公安机关一起几经辗转找到张某某所在的传销窝点将其解救出来,并带回学校。返校后,经过我与该生的多次沟通和耐心开导,张某某清楚的认识到传销的危害,以及自己所范的错误,并作出深刻的检讨,从而端正了心态,在毕业前顺利找到工作,并与2011年考上家乡所在地的公务员。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案例分析 通过与张某某的深入谈话,该生也知道传销是骗人的,但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身为2009届毕业生的张某某深感就业压力空前加大,急于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以实现所谓的人生抱负,并偿还在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该生之所以被骗,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在起作用:首先,该生接触社会面较狭窄,涉世未深,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社会经验、识别陷阱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传销组织的欺骗性、隐秘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这次受骗就是因为经不起同学的蛊惑而上当受骗;其次,由于该生家庭比较困难,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致富,尽快使家庭脱贫。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导致他对传销鼓吹的一夜暴富的神话具有浓厚的兴趣,把传销当成了实现理想的阶梯,难以抵御所谓的高薪引诱和一些不切实际的“糖衣炮弹”

2021年求职陷阱多 找工作多张几个“心眼”

求职陷阱多找工作多张几个“心眼” 随着毕业季和暑假的到来,“高薪招聘”、“暑期兼职”等招聘广告也贴满了校园周边的宣传栏。其中有机会,也有不少陷阱。由于一些未毕业或刚毕业的学生缺乏社会,加上求职心切,容易陷入招聘陷阱,这里索罗来一些骗局,校园里的小生们要警惕起来啦! 有一天她接到初中同学打来的电话,很热情地关心她的近况,在得知她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十分“热心”地说要帮她介绍工作,说是一个大牌公司,工作轻松,且待遇非常高。林晓蓓当时也觉得很心动,于是和家人交代了一下,当天晚上就坐上了去贵阳的火车。之后林晓蓓被带到了一间房里,里面坐着十几号人正在听“老师”讲述怎么暴富的经验,所有人都很亢奋。林晓蓓这时感觉到有点不对劲: 第二天同学准备带林晓蓓去看一下公司,一处正在装修的店铺,这期间,老同学告诉她要先交点钱作为前期的“投入经费”。说到这林晓蓓确定己的想法,这是传销。 当时林晓蓓就以要去取钱为由准备离开。出来的时候,她告诉老同学,自己还要去看一个在贵阳的朋友,找了许多借口才得以脱身。谈到这样的经历,她还有些后怕:“如果当时没有及时醒悟过来就糟了。”

“网络兼职,日赚百元”“会上网,就赚钱”……看着这样的说辞就会觉得心动。可当心了,这可能是陷阱! 毕业于我市某高校的'蒋玉涵和她的两个同学近来就遇到了这样的闹心事。她在网上找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个网站上的广告很诱人,说是只要会上网就能赚钱,并且每天收入上百元,非常轻松。于是,蒋玉涵和同学便在网站上注册了,但却被告知,如果要做这个工作,首先要交500元的“保证金”。 当时想到500元也没有多少钱,只要工作几天就能赚回来了,她们也没多想,就支付了,就这样等候工作通知,结果几天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家住市中区玉带街的陈怡全是应届毕业生,6月初,他在某上看到广东某集团公司在站管理员,正是他的对口专业,该公司又属于国有大型企业,他就投了一份。 几天后,他接到电话,要对他做个简单的电话面试,第二天,陈怡全又接到同样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初试通过,半小时后将进行复试,电话录音还将交给公司高层审核。

高薪陷阱和合同陷阱

高薪陷阱和合同陷阱 眼下又值应届大学生求职高峰期,面对海量的招聘信息,究竟哪些才是正规的公司,哪些公司真正需要人手,这对大学生 来说是一种困惑。如何才能让大学生在求职的路上少走些弯路? 传销陷阱 目前中国传销分为南北,南方主要以“连锁销售”为主,北方以“人际网络”为主。传销模式尤以“拉人头”的异地邀约 传销(简称“异地传销”)危害最为严重,通过人身、精神、资金 等达到控制的目的。当新人刚被骗到异地后,不让打电话、断绝 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也不让其看电视和报纸,在一个封闭的环 境中密集地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唤起人们对金钱扭曲的追求。 传销组织组织严密,活动隐秘,流动性大,发展迅猛,以几何级 数层层制造骗人者和受骗者。 入歧途充当说客 拉拢同窗异地传销 今年初,他的大学同学黄某经常和他联系,邀请他到江 西跟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创业,成立公司,经营电工耗材和设备维 护之类的业务。当时,小黎因为工作不顺利,想出外闯闯,但由 于家人朋友一直反对而不能成行。期间,黄某常怂恿小黎辞职到 江西创业。最后,小黎不顾家人的反对,踏上了往江西赣江的列车。 半夜到了车站,小黎看见黄某后被带到离车站较远的一 个地方投宿。小黎觉得不对劲,追问黄某怎么回事,黄某却默然 不语。第二天一早,黄某带着小黎到了另一个地方,说是要去

“听课”。这时小黎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跌入了传销团伙的狼窝。 据小黎描述,在传销团伙里面的每一天,成员都要接受“洗式”培训,培训内容均为“国家秘密培训直销精英”、“如 何介绍亲朋好友加入联盟”、“利益分成”之类的话题。小黎说,当时他坚定地拒绝听信其授课内容,凭着坚强的意志下定“一定 要逃出来”的决心。在某个清晨,他偷偷离开住所买了回程的车票,离开了江西。 差点进入传销团伙的邓某给记者讲了这么个故事:她的 高中同学梁凤(化名)毕业后一直没跟她联系过。突然有一天,梁 凤打电话给邓某询问其近况,频繁联系了一个多月后,梁凤开始 对邓某所从事的文员工作诸多抱怨,并怂恿她离职:“你条件这 么好,肯定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在邓某深受感动之时,梁凤 以“要不你来我公司,我带你一起闯”为由劝邓某辞职。邓某告 诉记者,正当她准备辞工跟梁凤去云南从事“高薪医药行业”时,她偶遇高中另一个同学,该同学把梁凤误入传销歧途的事实告诉 邓某时,她才恍然大悟。 专家提醒 踏实求职勿被高薪打动 佛山南海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杨明星提醒广大求职学生,传销团伙等一些骗人组织一般无确定的工作场所,急于求职的学 生一定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切勿贪图高薪。杨主任表示,大多 求职陷阱尤其是传销都以“高薪厚职”为噱头吸引毕业生,大家 在揾工时应该本着“脚踏实地”的态度求职。 南海区人才服务中心猎头部部长黄健忠则提醒学生,对 于入职条件过于简单,欠缺一定手续的用人单位,大家要多加留

大学生防传销陷阱知识

大学生防传销陷阱知识 目前国内传销活动日益猖獗,尤其在大学生中发展的势头逐渐显现,为加强我院学生防诈骗、反传销的意识,现将有关传销知识总结如下,供全院学生学习参考。 一、什么是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及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二、直销和传销有什么本质区别? 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营方式。”第二条规定:“直销产品的范围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直销业的发展状况和消费者的要求确定、公布。”国务院规定的直销产品种类包括:化妆品(包括个人护理品、美容美发品);保健食品(获得有关部门办法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及生活清洁用品);保健器材;小型厨具。同学们可以对照这些规定界定你朋友的公司是否属于合法直销。 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及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谋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按照以上规定,传销主要有三个特征:以发展下线及再下线的数量计酬,收取或变相收取入门费,以下线的销售额计提上线报酬。可参照这三个方面来认定该企业是否非法传销。 三、非法传销活动惯用手法 以帮助找工作、安排学习、朋友相见、一起旅游为诱饵。只用手机和公用电话联系,态度急切,一周数次,地点多变。答应车站相接,安排景点会面,不提供办公场所,不让与其他熟人联系。见面设法骗收手机、证件,鼓惑创业、经商,索取财物,控制对外联系,限制人身自由,劝你发展新成员。 四、防范学生误入非法传销陷阱的几点意见 1.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一般要到政府和学校组织的人才交流市场,因为这些用人单位都要向人事劳动部门提供完整的资质材料。

大学生中上当受骗的个案研究

大学生中上当受骗的个案研究 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转型不断深入,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世界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花样翻新的诈骗等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以期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这一情况,在大学生周围尤其明显,大学生成了这些危险因素集中侵害的对象,上当受骗的案例屡见不鲜,面对无数“血”一般的教训,我们小组在思修老师的指导下调查研究了“大学生上当受骗现象的原因及应对办法”以期提高大学生个人安全意识,能够“火眼金睛”辨别在身边潜伏的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安全顺利的度过这段人生过渡期。 个案举例 经过多方收集材料考证,我们可以将侵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分类为: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人身安全、危害财产安全三类。其中危害国家安全主要涉及传教,间谍等,利用大学生大多刚刚成年,尚未踏入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体系尚未建立完整,错误诱导大学生的思维处事方式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危害人身安全的常见案件为传销组织,黑社会等胁迫大学生从事不法行为。而在我们周围最常见的要数危害大学生财产安全的诈骗案件,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大学生财物,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个人利益及合法权益,并对大学生自身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不良影响,而此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大学生树立不完整,不可取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发恶性循环。 针对这类案件,骗子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诈骗,加

之大学生通常防范意识较差,极易羊入虎口,个人财产成为骗子的囊中物。面对许多大学生诈骗案件,我们要郑重严肃的问问:是什么让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屡屡折戟沉沙在骗子花言巧语甚至是并不高明的欺骗手段上,大学生又该怎样去保护自己,免受上当受骗之危害呢? 2003年11月15日下午6时50分,某校法律与行政学院一男学生在校区农行门口被两名女子骗取了400元现金和一部手机。该男生在农行遇到两名年轻女子(学生模样),其中一人自称姓谭,是上海某重点大学学生,来北师大找朋友,一直联系不上。自己的三星手机(假货,能开机)没电了,当时急需联系在深圳出差的父亲,所以要借该名男生的手机一用,并交出手上的三星手机作为抵押。三人交谈了约一个小时,在取得该名男学生初步信任后,两名女子又提出了借400元旅费的要求,承诺与朋友取得联系之后即便归还。该名男学生信以为真,把钱交给她们还亲自送她们上公交车。 原因分析 1、阅历不足,辨人不清。 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经验欠缺,识人辨人能力不强,思想单纯天真,往往感情用事。在诈骗者或可怜,或可爱,或急需帮助的伪装下,大学生由于心地善良,富有关爱心、同情心,乐于助人,往往以诚相待,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人家,甚至有种相见恨晚、生遇知音的感觉,殊不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结果中了诈骗者的圈套。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受骗人与对方交谈约一小时,便信任对方,当做朋友看待,受骗人秉着“助人为乐”的原则,将自己的手机借与陌生人,而对诈骗者所捏造的理由未有任何异议,也没有做出询问及试探,并在对方“真诚”的拿手机抵押时,彻底为其“真诚”所打动,凭着对方也有“贵

防传销心得体会

防传销心得体会 篇一:反传销心得体会 安全教育之反传销的学习心得在当今社会,传销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也引发了不少的热议。20XX年3月6日, 辅导员通过ppt和视频的方式就传销给全班同学进行了具体的讲解,讲解主要包括传销的概 念,本质,危害以及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等方面。也让全班同学具体深刻的了解了传销,对 传销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传销: 1专业定义: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 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 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2通俗认知:就是拉人头交介绍费.从你找的下线的人员中抽出比例奖励你.拉的人越多, 得到的介绍费就越多。 注:所谓的非法传销是某些人一种不严谨的说法,或者是某些传销人员在玩文字游戏, 用此来混淆视听。传销本身就是违法的,没有非法与合法的传销的说

法。传销的六大特点: 1、组织严密、行动诡秘:传销一般采取把人员骗到异地参与,组织严密,一般实行上下 线人员单独联系,而组织者异地遥控指挥。 2、杀熟:以“找工作”、“合伙做生意”、“外出旅游”、“网友会面”等为借口,诱骗亲戚、 朋友、同乡、同事、同学到异地参与传销。 3、编造暴富神话:利用一套貌似科学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的歪理邪说理论,鼓吹迅速暴 富,鼓动人员加入。 4、洗脑:对加入传下组织的人以集中授课、交流谈心等方式不间断的灌输暴富思想,使 参与者深信不疑。 5、高额返利:传销组织一般都制定有貌似公平且吸引力很强的“高额返利计划”,在传 销人员的鼓噪下,很容易使人产生投资欲望,轻率加入传销活动。 6、商品道具、价格虚高:传销的商品只是道具,目的是发展人员,骗取钱财,因此被传 销的商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很多是难以衡量价格的化妆品、营养品、保健器材、服装等, 部分商品是“三无”商品。传销的危害性主要表现: 一、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多个法律客体。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

警惕非法传销_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_学生陷入非法传销案例一则

17 2012年 Vol.27 No.4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2-03-16 作者简介:连惠芗(1983-),女,福建泉州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一、案例简介 我院2009级某专业学生,高考后暑期在家接到友人电话,声称为其介绍工作,该生只身前往广西进行面试打工,不料对方扣留了该生的行动电话,每天安排其听课,时间长达半个月这久,该生在一次上课途中见机与其父母联系,方才得以解救,据了解,该生陷入了非法传销机构,被非法拘禁长达半个月之久。 事后,学院对该同学进行了专门再教育,并紧急召开了学院主要学生干部会议,布置对各班级类似事件的排查摸底工作,要求各班级负责人认真摸查,及时反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务必提醒同学们认清非法传销本质,提高防范意识,如再遇到此类情况,切勿擅做主张,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对于该同学,辅导员高度关注,与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并安排班长、舍长做好近期的跟踪排查工作,防止同学中再次发生此类事件。 二、案例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为何屡陷传销陷阱? (二)高校应如何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与实效性防止类似事件? 三、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社会和谐与稳定不断受到挑战,出现了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及花样翻新的诈骗等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以期不劳而获,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常常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近年来,大学生上当受骗参与传销事件层出不穷,影响恶劣,参与大学生既荒废了自身的学业,又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在传销组织日复一日的“洗脑”之下,有些学生回到学校后也无心学业,最终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不得不中途辍学。还有的学生即使在知道传销组织的危害之后,也还继续深陷其中,甚至不惜走上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探讨引起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心理动因及对策,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防止更多的大学生受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屡陷传销陷阱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升学、分数的重压之下,我国的家庭教育长期片面追求智育与应试,孩子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与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高分低能者不在少数,孩子的知识储备失衡,风险意识单薄,侥幸心理强,容易轻信他人,缺乏必要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容易轻信他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交流,无法有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助。 2.监管困难。对非法传销案件的侦破具有相当的难度,原因如下,其一传销组织手段科技化和渠道多样化,作案成本低,游击性、迷惑性强,而且情节多样,取证困难,侦破成本高。其二,不少传销组织靠出售“信任资源”,以明显背离道德标准的“杀熟”方式赚取利润,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其三,我国法律对非法传销尚无明文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传销活动定性定量,因此,传销组织往往利用法律的漏洞逍遥法外,进而,非法传销屡禁不止。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在校大学生更受到传销的蒙骗利诱,陷入非法传销的泥潭。 3.学校教育与管理缺失。高校的“三观”教育未落到实处,使得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崇尚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存在迅速暴富的投机心理,对传销的神话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容易上当受骗。同时,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办学模式多样化,一些高校对学生的考勤制度不够健全,师生之间交流、沟通、联系相对减少,学校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减弱。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很难顾及每一名同学,对学生身陷传销组织,难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4.大学生自身原因。当代大学生深陷传销泥潭,除了自身社会阅历不足,防范和维权意识薄弱,法律知识缺乏,甄别诈骗的能力较差,面对突如其来的阴谋,比较容易上当受骗外,不少受骗大学生还存在深层的心理动因。 (1)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许多加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为在校贫困生,家庭经济的压力使他们急切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贫困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传销组织则以“高回报、低风险、短时间”为幌子,大肆鼓吹“轻易能够赚大钱”、“一夜暴富不是神话”,而这些恰恰迎合和满足了一些贫困大学生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使他们心存侥幸,上当受骗。 (2)就业困难与自我实现矛盾下的无知心理。高校的持续扩招,使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成倍增长,大学生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现实屡屡碰壁的就业压力与渴望大有作为自我高期望值,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传销组织提供的就业机会正投其所好,宣称这是“一种新生事物”,是“低成本的辉煌事业”, 再通过强大的心理攻势和严密的组织控制,逐步将其俘虏。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传销的认识不够深入,很容易被传销组织蛊惑利用,误入歧途。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和建议传销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十分巨大,高校要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增强自 警惕非法传销,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学生陷入非法传销案例一则 连惠芗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福建泉州 35000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断受到挑战,出现了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及花样翻新的诈骗等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非法传销便是其中一种。当代大学生涉世未深,判断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常常成为被非法传销侵害的对象。近年来,大学生上当受骗参与传销事件层出不穷,影响恶劣,参与大学生既荒废了自身的学业,又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某陷入传销组织学生为例,以期探讨引起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原因,探寻抵制大学生上当的思政工作方法,防止更多的大学生受骗。 关键词:大学生;非法传销;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04-0017-02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转)

大学生就业骗局案例 寒假即将开始,2008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暂告一段落,在前一段的招聘高潮中,有不少人找到了工作,也有不少同学受过骗。骗子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下面是几位受骗毕业生的经历,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借前车之鉴,谨防受骗。 押金陷阱 案例一: 长春市某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张某从10月中旬起已投出了60多份简历,均石沉大海。 11月20日,张同学打开自己的邮箱,发现了一封来自广东省粤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回信,信的大概意思是:企业看到她的个人简历之后十分满意,已决定录用她,并为她建立了个人档案,2006年毕业之后,即可到该公司上班,工资待遇每月3000元。为了避免张同学进行多项选择,公司决定先向她收取200元的抵押金,并附上了公司的账号。 “当时我真的太高兴了,就像看到了曙光,我一直就想到南方发展。看到要求交抵押金时,我确实犹豫了,但是转念又一想,不能因为200元钱而失去这么好的机会啊,所以第二天我就把钱汇过去了。当我在23日打那个公司的电话询问钱是否到账时,发现所有的电话不是关机就是占线,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联系到这家公司。”张同学说。 案例二: 江西省南昌市某高校学生小刘在日前看到一则招聘兼职办事员的广告,便按照广告上的信息来到了人才交流中介广场,并缴纳了30元的报名费。在经过了一家科技公司所谓的“面试”后,又向中介缴纳了200元的中介费。与该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时,对方称必须要交300 元的押金,否则就不签合同。接下来的3天“锻炼期”内,招聘单位让他每天走访30家化妆品店,统计近10类资料,并提交工作报表、不少于1000字的工作记录。小刘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提出要中止合同,用人单位即以违约为由,扣下了300元押金。 类似的问题不止出现在小刘一个人身上,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大学生都有在应聘时遭遇陷阱的经历。一些单位利用大学应届毕业生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的做法,主动致电求职人称其已被选中,待大学生上门面试时才发现该公司承诺的“理财专员”、“营销助理”,其实只是一些无任何权益保障收入、全靠推销提成的“保险推销员”、“服装售货员”。一些大学生在用人单位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后才被告知,虽干得不错,但专业知

大学生就业陷阱的防范

第三节大学生就业陷阱的防范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竞争和挑战,同时也存在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和用人的过程中不够规范,甚至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只有善于发现和懂得如何应对这些陷阱,才能确保毕业生权益不受损害。 一、就业陷阱的表现 (一)虚假广告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做广告,造成轰动效应,虽然本来不想招人,却还是在媒体上发布招聘消息,甚至大张旗鼓地举办招聘会,把招聘当成了形象宣传。毕业生如果在这种用人单位上浪费了时间,可能会错失良机,错过真正适合自己的好的单位或岗位。 (二)色情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面对这样的问题或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随便跳入这种陷阱。 (三)传销陷阱 所谓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骗求职者去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求职者一旦进入陷阱,便限制人身自由,被迫从事传销,要么交3000-4000元入门费,要么花3000-4000元购买传销产品作为入门条件。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等手段不让受骗者离开,强迫他们联系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 (四)协议陷阱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这样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常见的毕业生签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又分为以下几种: 1. 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 2.用人单位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4.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 这类陷阱通常是指当前的就业形势使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不少学生在就业时出于种种顾虑,对可能会使自己权益受损的条款不敢提出异议,甚至在签订就业协议的时候,单位要求附加补充协议,上面规定了学生所有的违约责任,而对单位如违约将承担什么责任则几乎只字不提;有些单位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对学生要求过多,造成学生在日后利益受损。尤其是在就业协议中违约金的数额没有明确,完全由单位与学生协商而定,而由于学生维权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就使就业协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霸王合同”。

让大学生远离传销的陷阱

让大学生远离传销的陷阱 烟台南山学院(265713) 刘云飞 摘要:从近几年披露的传销案例来看,当前参与传销组织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为非法传销的俘虏,进而成为非法传销的参与者?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为什么会被骗入传销组织,揭示了传销组织定义,以及它和合法直销的区别及其骗人的方法和手段,让大学生远离传销这个经济邪教。 关键词:大学生传销 2004年6月重庆破获了一起非法传销案,参与这起案件的有来自全国十几所高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2006年9月山东聊城警方破获了自1998年以来全国最大“蝶贝蕾”传销案,涉及传销人员50多万,其中有20%的头目是大学生,更令人吃惊的是该传销组织的核心管理软件是一位具有博士后学历的从某为传销组织设计。现代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传销组织重点拉拢的对象。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为非法传销的俘虏,进而成为非法传销的参与者?这个问题令人费解。 一、非法传销的定义及它与直销的区别 多层次传销起源于美国(英文名称multi-level marketing或者direct marketing),它是一种由生产商经过销售员直接把产品介绍销售给消费者的无店铺商业零售模式。传销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发展迅速且混乱。十年间,金字塔式销售,老鼠会诈骗泛滥成灾,成千上万人受害上当。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颁布法令,全面禁止传销业。7月份批准10家规模大实力强的正规传销公司转型如:安丽,雅芳,完美等等。为了与传统的非法传销相区别把合法的传销改名为直销。2005年9月1日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对传销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人员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和其他利益的。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变相缴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我们怎样把它与合法的直销区别开来呢?因为传销和直销出自同一家族,血缘相近,结构相似,采用同一方法扩大销售组织,比较相似,因而一般人难以区别。如果要简单来判断非法传销与直销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传销这个模式里头,在这个渠道里头,没有一个可以实质的作为消费的产品在流通。第二条非法传销以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人员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和其他利益的,而不是以销售产品的价值来计酬。第三条传销一般收取高额的入会费(直销的入门费用较低一般也就几百元,传销的入门费一般几千元)。第四条如果你想退出,直销一般都可以轻松地退货,而传销对于退货设置了极其苛刻的条件,不允许退货。第五条传销组织往往采取异地拉人,集中居住在比较偏僻封闭地方,授课开会,大都限制人身自由。 二、传销的危害性 1. 在经济学层面上,传销以欺骗为直接手段,出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资源。参与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解脱的方式就是发展下线,骗别人。一个庞大的骗子网络建立起来。假如传销无限制发展下去,社会上人与人的信任资源将无限流失,终究会动摇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 2. 在社会学意义上,瓦解社会基本单元———家庭,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传销活动参与者多有相同的经历,就是被亲戚朋友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到外省市。参与人员中,多是弱势群体。最后结果往往许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的因“洗脑”过分投入,精神接近崩溃边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