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学专业:金融学

姓名:栗翘

学号:YB1103025880002

2014年10月22日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一、引言 (3)

(一)研究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国外研究 (3)

2、国内研究 (3)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4)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4)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4)

﹙二﹚不良资产的数量 (4)

(三)不良资产的分布 (5)

(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5)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5)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 (5)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 (5)

三、不良资产的成因 (6)

(一)经济环境 (6)

(二)国家政策 (6)

(三)企业原因 (6)

(四﹚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7)

(五)金融监管乏力 (7)

﹙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 (7)

四、防范不良资产的对策 (8)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8)

﹙二﹚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8)

﹙三﹚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8)

﹙四﹚国有企业要改善本身的经营状况 (9)

1.资产重组。 (9)

2.转变经营观念。 (10)

﹙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10)

﹙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 (10)

﹙七﹚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尽管进行了多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面临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拓宽服务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排除后顾之忧。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政策

一、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则是资金融通的主渠道。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一方面与其他企业一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另一方面,它作为社会资金的敛集者和分配者,又担负着资金配置的重任,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银行经营与其他企业一样,也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但银行毕竟不是一般的企业,其外部效应十分严重,一般企业倒闭,受损失的主要是人数较少的企业主,而银行倒闭则会影响到千家万户,银行倒闭的潜在溢出效应比其他行业更严重,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发金融危机,从根本上动摇社会对银行体系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信心,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由此可见,保证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是一个社会正常发展的基本保障。但从各国的情况来看,银行不良资产,特别是不良贷款的存在及居高不下,是影响银行正常经营,以至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关注、监控并处理不良资产已成为目前各国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首要课题,在我国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影响着银行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就影响着国家经济的运行,合理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将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国外研究

美国的危机处理机构――重组信托公司(RTC)为解决储蓄贷款系统的不良资产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推出“N”系列计划,首开NPAS先河,美国成为NPAS的最大发起国,占全球发行总额的一半以上,并对NPAS 交易结构、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债券评级等方面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决定作用。意大利为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于1999年4月通过证券法,并允许对 NPAS产?生的折扣损失分五年内进行摊销。

2、国内研究

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所带来的严峻问题,国内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陈朝晖在借鉴中国工商银行的研究者对通过资本市场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研究之成果基础上,认为长期存在的不良资产严重的削弱了我国银行的经营基础,影响其安全性和长期赢利能力,并已成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经营中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妥善、高效处置不良资产,需要资本市场为之提供运作场所和工具,都需要法律的明确认同、支

持和保障,应针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合理适当的立法。

王都富、刘妤洵认为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一直困扰着我国金融业,并阻碍着金融业健康、稳健发展。而金融业的脆弱性作为这个行业与生俱来的特征,由于不良资产的存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当今金融业发展中对脆弱性产生着极大的扩大和加速作用,构成对金融和经济正常运行的威胁。金融外部性是金融行为的外部经济效应。当不良资产加剧金融脆弱性而产生外部性行为时,则不得不考虑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并通过明晰产权制度,并以此对金融制度进行激励,对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进行描述,分析了不良资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对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从经济环境、政策、企业、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组织及管理机制等几方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及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从不同的方面合理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状况,稳定经济。

文章结果如下:第一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第二部分是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第三部分是防范不良资产的对策。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计,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到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反之,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按国际标准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称为不良贷款。本文所探讨的不良资产是指后三类贷款。

﹙二﹚不良资产的数量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按贷款国际五级分类标准,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不良贷款年末余额为17897.5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的1.26%,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也已低于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3-4%左右的不良贷款率,但是不良贷款数额依然很大,具体情况详见表一。从表二中可以看出较之其他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明显偏高,近两年随着政府政策的扶持、在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过程中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注资协助等手段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消化清减工作,截至2010年年底后三类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26%。

虽然从目前来看,不良贷款的比率有所控制,但是之前过高的不良贷款率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却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要防范不良资产的膨胀。本文将对之前过高的不良资产率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分析。

(三)不良资产的分布

不良贷款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特征。不良资产的数量与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不同,不良贷款的数量有明显的区别,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的不良贷款率低于3%,而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新疆等经济不发达省份其不良贷款率超过15%。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说农、林、牧、鱼业不良贷款率高达47%,批发、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在13%-16%之间,而采矿、金融、建筑、运输、住房按揭等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低于4%。

(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将会带来严重地不良后果: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特别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

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一定的资金损失。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

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一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由此而论,企业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

实亏现象就越严重。

三、不良资产的成因

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一般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属于市场风险;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却迥然不同。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政策、企业、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组织及管理机制等几方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做一探讨。

(一)经济环境

首先经济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经济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呈现出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之间的循环波动,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借款人的获利能力普遍提高,并且有较好的预期,当期的财务状况优良,不良贷款发生率较小;而在经济萧条期则相反。其次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宏观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

(二)国家政策

在经济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使得经济主体行为准则带有双重性,政府干预企业与银行经营成为必然,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与银行服从大局,从国家计划,按国家意图发放贷款,开发项目,承担社会性负担,并接受政府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和银行面向市场经营,追求经济效益,自已生存和发展。政府不合理干预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活动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乱,使银行存量风险累积和增量风险叠加。

(三)企业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产生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大量而且严重的短期行为和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的频繁调动和资源配置上的粗放式的经营管理,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顾自身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缺乏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双重的滚动性的负效应。由于企业通过各种关系向银行贷款,投资后缺乏资金又迫使银行继续贷款,若银行不再增加贷款,新项目无法投产,将造成以前的贷款无法收回。另外,由于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的不科学使得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严重缺失,即使建成后也无法形成良好的还债能力,这就使得一方面贷款在趋于不断增加,一方面增加的贷款更多的变成了不良资产。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的亏损便直接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据统计,国企的负债70%以上都是银行贷款,而国有企业的贷款约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80%左右,致使银行中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

(四﹚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许多商业银行沿用了行政管理手段,加上风险和利益机制不对称,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资产的考核手段与承担责任不明确,使银行缺乏风险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缺少预防信贷资产损失的有效手段,很多决策者违规经营和违反贷款审批程序,致使贷款易放难回。

(五)金融监管乏力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逐步理顺,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加强,但是与国际上先进的金融监管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仍然侧重于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合规性监管的市场敏感度差,措施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不能及时防范金融风险,而风险性监管在风险识别、度量和处理方法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重视不够,监督不力,往往忙于外部监管,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班子的职责和行长的职责不够明确,对其行使职责的情况缺乏有效监督;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主要以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监管人员被动地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完成所要求的统计报表和检查工作,这就使得其只能对少数问题严重的银行进行查处,而难以对整个银行业实施全面的、经常的、防范性的监管;监管人员的素质在整个监管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监管质量的高低和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和从业经验。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队伍中,学历水平高、监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少,业务培训也存在许多不足。同时,部分监管人员与被监管者保持非正常往来,使自己无法公正公平地行使监管职责,对非法金融活动打击不力,不能依法妥善处置金融风险。

﹙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征信体系作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建设与推广的力度,但信息采集的内容、方式和范围都有待于完善。征信系统还没有与工商、税务、证券、保险、审计、法院、海关、技术监督等部门实施横向联网,社保、医保、电信、水电、燃气等缴交支付信息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中,因而还不能掌握企业和个人更全面的信息资料。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企业信用日益恶化。部分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观念淡薄,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大量逃废银行债务,其主要方式有:采取抽空原单位,组建新法人的办法,甩掉包袱,轻装突围,使银行债权悬空;改头换面组建新公司,原有贷款本息挂账,或是直接向银行提出豁免贷款本息,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假破产,真逃债,破产后将生产资料分成几块成立新企业,而不落实债务,使银行讨债无门。

﹙七﹚法律法规不健全。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与治理对策(doc 19)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与治理对策(doc 19)

表明,截至2006年1季度,按照“五级分类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24.7亿元,比年初减少137.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0%,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具体不良贷款情况见表1;而分机构类型看,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也明显好转,具体情况见表2。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探析

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一般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属于市场风险;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却迥然不同。本文将从制度、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组织及管理机制等几方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做一探讨。 (一)国有商业银行及国企产权制度缺陷,资产管理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是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是财政的出纳,银行信贷资产是平衡财政预算的最后手段。近几年,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基本完成,经营行为市场化成分加重,行政化色彩淡化,但从根本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属国家所有,承担了改革与发展稳定器和推动器的作用,因而扮演的并不是“真正的银行”,而是国家的经济手段和工具。 国家独资导致产权模糊和结构单一,经营决策者、普通员工及存款人均缺乏对资产风险管理的关切度。股份制改革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属于国家所有,不存在严格的债权债务关系,这就造成了产权主体的实际虚置,银行的管理无法落到实处。一是银行是国家的,国家与银行之间实际上是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尤其表现在人事任免权上,银行行长由国家任命,难于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选择。个别被任命的行长为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信任,不惜以假表、假账的手法掩盖其经营的劣绩。这样,银行信贷质量的高低就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 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注册资金1500万元。截至2004年6月末。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2012年4月28日,A银行就该笔不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交易保证金、交易价款支付方式、转让交易价款处置等事宜向A总行报送请示。2012年5月11日,A总行批准同意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并规定了该笔债权挂牌交易价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尝试新方式;公开透明债权转让程序。根据A总行批复要求。2012年6月7日,A 银行将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处置。在挂牌过程中,A银行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确定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时间,对不良贷款债权信息、买受人受让条件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等情况进行公开披露。按照A总行批复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该笔不良贷款本金、利息及产生的全部费用合计数为依据,第一次挂牌转让价格确定为3200万元,在无人竞买的情况下,先后依次20%、10%两次降价,挂牌价调整为2350万元,最终只有一家意向受让方进行受让登记。并交纳了挂牌价格30%的保证金。2012年7月26日,A银行与受让方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2012年10月31日,A银行向受让人交割与该案债权有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项权证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并将债权转让事宜通知B公司。至此,A银行完成全部债权转让程序,B公司不良贷款本息合计3200万元,该行垫付的诉讼费、拍卖费、评估费、债权转让交易佣金、交易手续费、交易鉴证手续费共计46.48万元、律师费47万元。本息及可计量费用成本共计3293.48万元,债权最终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在归还全部贷款本金1900万元后,实际应收未收利息损失943.48万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时报备债权转让事项。按照《天津银监局转发<关于商业银行向社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与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就是商业银行为实现不良资产管理目标,以一定的形式对不良资产接收、维护、处置等环节进行系统运作的过程。这个“形式”就是不良资产的管理模式。商业银行采用什么样的不良资产管理模式与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尝试采取一些方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归结起来主要有财政补贴法、企业破产法、贷款豁免法等,但这些方法加大了财政的负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良资产状况,特别是在中国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后,这些解决方法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它竞争主体的歧视。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及监管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围金融危机不断发生,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逐渐归结到“好银行+坏银行”模式上。发达国家如美国的RTC、德国的托管银行、日本的过渡银行等即采此制,转轨国家如波兰、捷克等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国、泰国等也有类似的资产管理的公司。进入20世纪末,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即要面对加入“WTO”后开放金融服务的压力,又要应对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因此,为了迅速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采用了“好银行+坏银行”模式,设置了四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融资产管理公司,并通过这些资产公司大规模一次性接收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了对1996年以前形成的14000亿元不良资产第一次剥离后,也加强了仍然留存在本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和管理力度,在管理模式上基本采用在银行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不良资产的管理,其基本职能是集中、专业化地处置和管理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全集

目录 总论 1、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2、欧洲银行业的重组浪潮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4、新英格兰银行倒闭纪事 银行资本金管理 5、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6、增加资本金,化解银行风险 7、东南银行的资本计划 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8、被取消的存款品种 9、教育储蓄怎成了“花架子” 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 10、铁本事件 11、企业财务分析 12、抵押物变卖资不抵债 13、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管理 14、农行G分行和光大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 15、花旗带来的挑战 16、南京爱立信投奔外资银行 17、巴林银行的倒闭 电子银行业务与经营 18、网络银行的崛起 19、第一美国银行的贴身信用卡服务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管理 20、“贵族”:摩根银行的客户定位

21、个人理财业务营销实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22、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 23、11亿美元买来的教训 24、特大金融案内鬼当托骗走银行巨款 25、予其惩而毖后患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 26、信用遭受质疑实达被银行提前“索债” 27、科龙陷入信用危机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28、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用友金融,共创盈利新未来 29、银行小额账户收费问题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30、建行薪酬改革,突破平均分配 31、技术+智力型人才受青睐

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1999年8月20日下午,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在东京正式宣布,三家银行已就全面合作达成共识。这表明,一个总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日元的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将在日本诞生。 根据三家银行达成的共识,三方的合作将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按相同比例共同出资,在2000年秋天设立共同的控股金融公司,三家银行则分别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完全子公司;第二步是在2002年春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三家银行的人员、机构和经营业务将按“个人交易业务”、“法人交易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块进行彻底重组。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将由目前的日本兴业银行行长西村正雄和富士银行行长山本惠朗共同担任,公司总经理则由现任第一劝业银行行长衫田力之担任。 截至1999年3月末,日本兴业银行总资产约为42.0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4752人;第一劝业银行总资产约为54.8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6090人;富士银行总资产约为57.933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3976人。三家银行的合作消息被透露出来后,20日上午,东京股票市场上原先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热点。东京股市受此消息影响,日经平均股价从一开盘就开始劲升,以18098.11点报收,较19日上涨了218.27点。迄今为止,由大型银行共同出资设立超级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日本金融界尚属首次。三行合计的总资产将达159万亿日元,是目前日本国内最大的东京三菱银行(约78万亿日元)的两倍多,并超过先前合并诞生的德意志银行等特大型金融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同时,20日的发布会上,三家银行还宣布为谋求在证券批发业务方面的优势,除了将目前三家银行下属的各证券公司进行合并外,还将与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谋求合作。 导致三方走向合并之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三者都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单凭各自力量难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美国穆迪公司给三者的评级都是“BAA”,与目前处于A级的东京三菱银行、三和银行和住友银行及相当一部分优秀地方银行相比,存在着天壤之别。去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权信用银行相继破产之后,日本兴业银行作为日本目前仅存的一家长期信用银行,其走向一直受到多方关注。过去,长期信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向企业提供设备投资等长期信用,但随着企业融资手段和选择的增加,长期信用银行的经营环境每况愈下。日本兴业银行在1998年度虽然处理了高达9244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由于日本整体的土地价格下跌和企业破产并未停止,新的不良债权增加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尤其是1999年10月份,日本彻底解除了不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的禁令,因而必将使日本兴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虽然也都在千方百计地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但在收益性方面不仅与欧美金融机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本金融市场上也难以凭自身实力独立谋求优势地位。三者希望通过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在确保巨额资金量的同时,共同开发和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商品服务,从而在系统投资和新金融商

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摘要 商业银行在历史上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而目新的不良资产正在不断的形成,不良资产的总额正在不断增大,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并目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例,深入研究了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以及现状,然后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最后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体制;银行信贷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ccumulated huge non-performing assets in history,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bad assets is increasingly,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bad assets is increasing, have formed the bad assets have the worsening trend. This directly affect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ecurity and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Based on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guard against and dissolve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First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status quo, and then analysis the caus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non-performing assets, finally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guard against.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The bad assets; Regulatory system; Bank credit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9170425

目录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写作题纲…………………………………………………………………………… 内容摘要……………………………………………………………………………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二﹚不良资产的数量…………………………………………………………(三)不良资产的分布…………………………………………………………(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二、不良资产的成因………………………………………………………………(一)经济环境…………………………………………………………………(二)国家政策…………………………………………………………………(三)企业原因…………………………………………………………………﹙四﹚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五)金融监管乏力………………………………………………………………﹙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七﹚法律法规不健全…………………………………………………………三、防范不良资产的对策…………………………………………………………﹙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二﹚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三﹚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四﹚国有企业要改善本身的经营状况………………………………………

﹙五﹚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六﹚制定关于不良资产的专项法律,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七﹚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二﹚不良资产的数量 ﹙三﹚不良资产的分布 ﹙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 二、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经济环境 ﹙二﹚国家政策 1.体制原因 2.政府干预 3.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混淆不清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在商业银行防范与处置不良资产的攻坚阶段,加快向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方向的转型,既有利于提高防范与处置的效率,也促进了银行自身的改制和发展。优化不良资产市场,提高防范与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创新防范与处置不良资产的问题,成为新一轮探究不良资产的重要课题,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就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题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成因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探究不良资产的构想,并就今后如何防范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如何处置不良资产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有效避免新生不良资产的累积,并期待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金融体制的稳健运行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贡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不良资产问题在国际范围内仍然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国外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早于国内,主要研究现状可以归纳如下。 国外最初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及对过去几年处置经验的总结。Attainable(2000)详细论述了中国产生不良资产的宏观机制及历史原因、不良资产的规模和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过程的一些缺陷,表明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由于受到法律政策的束缚和行政性的干预保护,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处置步伐将会十分艰难。 2001年不良资产国际论坛上,部分外国机构和专家也对中国处置不良资产做了重要研究和建议,美国布朗伍德法律事务所(Brown and Wood LLP)、美国高盛公司(Goldman and Sachs LLP)、美国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Co. Inc.)以及前国际权威丹尼斯等,分别从美国、瑞典和波兰的经验出发,提出政府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处置不良资产时可将资产重组与银行改革相结合,并制定相关的特殊法律政策来约束和规范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并给予处置进程以特殊的法律支持。 Steve H. Hanke(2003)在探讨中国外汇规模的时候,提出动用国家外汇储备解决银行体系的呆帐问题,他说:“既然美国要求中国全面开放金融部门业务,中国必须先解决威胁其银行体系的呆账问题。这一问题正在慢慢解决,最终需要大约6500亿美元。此外,为了实现金融部门的全面开放,中国还必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不良贷款的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减少信贷资金损失,根据人总行颁发的《贷款通则》、《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城市合作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我行《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不良贷款实行两级管理。支行、营业部(以下简称支行)应建立、完善贷款质量监管制度,对不良贷款进行认定分类、登记和催收;总部对支行不良贷款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第二章不良贷款的认定分类、登记和监控 第三条不良贷款的认定分类。 《贷款通则》中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的划分标准是认定不良贷款的基本标准,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守。 逾期贷款系指按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合呆滞和呆帐贷款)。 呆滞贷款系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超过二年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帐贷款)。 呆帐贷款系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列为呆帐的贷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文件,包括: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赔偿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四)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五)贷款本金逾期2年,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决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 (六)对不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消、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七)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定无法收回的贷款。 (八)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贷款。

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

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实体行业去产能压力不断增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持续“双升”。2016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就从2015年末的12744亿,上升到15122亿,增长18.66%,不良贷款率也从2015年末的1.67%上升到1.74%。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承压,不良情况尚不言顶。如何有效、合规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当下银行业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试图对当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各模式的优劣势及合规性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诸位业内好友提供帮助。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为了方便理解,在此将其分为传统类处置方式和创新类处置方式,并分别介绍。 一、传统类处置方式包括现金清收、重组、核销,以及卖断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AMC)。 (一)现金清收现金清收包括包括协商催收和诉讼催收。1.协商催收这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的首选方式,银行在做好还款提示的前提下,对借款人持续进行电话催收及实地催收。协商催收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一是有较强的还款意愿;二是有效资产能完全覆盖其债务;三是负债结构简单,其他债权人未采取且预计在催收期内不会采取法律

行动;四是能够按照商定的还款计划如期偿还债务。 优势协商催收作为银行不良资产清收的一种主要手段,具备成本低、操作技术难度不高的优势,绝大部分从事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同时,鉴于大部分借款人并非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所以采用常规清收手段,可以把对借款人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够确保在有效维护与借款人关系的基础上,取得清收处置效益最大化。 劣势协商催收手段的弊端在于,清收处置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如果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产生变化,就不得不采取其他清收手段。同时,协商催收手段的基础在于借款人借款单一或其他债权人不会采取法律诉讼,可变因素较多,需时刻关注并调整清收策略。 2.诉讼催收 诉讼催收是指银行就到期未受清偿的债权,依法向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诉讼、仲裁、申请支付令或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等,通过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判决(或裁决)、裁定,确立债权的合法性,依据判决书或裁定书回收债权,或者依靠强制执行程序(含和解)收回债权的清收处置方式。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 一是债务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二是债务虽未到期,但债务人/担保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财务状况严重恶化;三是债务人/担保人已停止经营,处于关、停、并、转状态,或实际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统计资料表明,截至今年6月末,按照“五级分类法”,112家城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38.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43%。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综合处置和资产置换,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已从最高额的34.2%下降到了10.43%。 上述数据基本反映了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但也应注意到,上述数据中不乏水分。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贷款总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带有稀释的因素;从微观层面看,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人为制造数据的可能。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有其与国有银行相同之处,也有其特殊性。 (一)中小借款企业经营不善是造成不良贷款的客观原因。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于国有银行,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等中小企业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0%以上。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不良贷款始终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银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现阶段,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控股地位,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对银行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目前各城市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商业化原则,仍带有很强的行政性激励色彩。 (三)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1、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是股份制,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其后果就是导致了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2、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多数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在不断“复制”监管部门出台的各类风险管理条例,目的仅是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管,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3、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由于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目前,城市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 (四)关联企业贷款造成巨额不良贷款损失。 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中国目前发生关联贷款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类银行,成都、珠海、昆明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均发生了严重的关联贷款问题,特别是2004年年初以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问题爆发,如德隆公司迂回渗入昆明市商业银行就是典型案例。 解决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对策 结合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须从防止增量不良资产和消除存量不良资产两方面来解决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调研报告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调研报告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本文摘要】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工行新余分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个人网上银行证书客户、个人电话银行客户、手机银行客户营销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工行新余分 行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深化“两化”改革,整合营销渠道。按照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的改革要求,工行新余分行对个人金融业务产品营销渠道进行了整合,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实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改变传统了的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产品分散经营的局面,将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管理职能整合到个人金融业务部,直接负责各支行、各分理处的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介和营销管理,在组织模式上实现了对接,在体制上保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个金”经营模式,为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今年以来,工行新余分行加大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社会的影响,

提高了个人电子银行品牌产品的知名度。首先是网点宣传。通过经常性地在营业网点悬挂宣传横幅、在咨询台摆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开展宣传。还专门制作了宣传幻灯在营业网点的电子宣传牌反复播放,加强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宣传。其次是上街宣传。工行新余分行经常组织人员到居民社区、购物广场、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包括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内的个人金融产品宣传。最后是上门宣传。工行新余分行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职院校联系,上门开展个人金融产品宣传、咨询活动。 三是组织竞赛活动,扰动营销氛围。工行新余分行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竞赛活动,基本做到了一个季度一个竞赛活动。为认真组织开展好营销竞赛活动,工行新余分行专门成立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由行领导亲自担任组长。每项营销竞赛活动开展之前都要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层层动员、层层发动。为确保营销竞赛活动取得实效,工行新余分行还组成了督导小组,深入网点进行督导。专业部门每天都要对营销竞赛活动的成效进行监控,及时公布营销竞赛排行榜。同时,工行新余分行还通过编发《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简报》,及时反映营销竞赛活动的动态和经验做法,指导和推动营销竞赛活动的开展。据统计,已编发了《“两化”改革简报》99期,对扰动营销竞赛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是开展定向营销,拓展市场份额。工行新余分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定向营销、职场营销活动,有效地拓展了电子银行市场份额。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共组织人员深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职院校开展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定向营销活动41场次,活动中共散发各种宣 传资料、客户需求调查表近60000份。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案例1. 融资计划年内完成,支撑未来各项业务拓展 工商银行2010年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4%和9.41%,资本充足率略低于11.50%的监管要求。公司拟A+H配股融资不超过450亿元,并已发行250亿元的A股可转债补充资本。管理层表示工商银行的配股方案还要经过一些程序,希望能够在年内完成。融资完成后资本实力将大为加强,可满足未来三年业务拓展需求。工商银行也会通过其它方式,包括全面加强银行新资本协议的推进和内生利润留存等方式,在三年之内不再需要股权融资。公司2006-2009年平均信贷增长在16%,带来了37%的利润增长。2007-2009三年内,公司共给股东分红1561亿元。此外投资者还有1640多亿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206亿元。 公司确定未来低资本消耗的发展战略,盈利格局趋于多元化 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化即金融脱媒发展带来的两个挑战。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公司预期要逐步降低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占比。现在工商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60%,以后要降到50%以内,这意味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间业务等收入要超过50%。公司未来要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强大盈利格局。(1)去年省级分行盈利超过100亿的有6家,判断以后不会少于15家行进入百亿人民币分行。盈利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形成此起彼伏的盈利格局。(2)同时形成纵向的盈利格局,信用卡、金融市场部、票据业务部、资金托管部、私人银行、金融租赁,未来还有保险、年金投行来强化工商银行产品供应能力。(3)来自国内盈利和来自于境外盈利更加均衡。去年来自境外的盈利只占全行盈利的2.7%,今后预期将在10%左右,使整个工商银行盈利结构更加均衡、可持续。资料来源:“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未来息差回升”2010年10月25日 思考:银行的资本扩充方式有哪些?各优缺点? 如何理解低资本消耗战略?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来源:百度百科 案例2.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海南房地产热中,已有大量资金积压在房地产上。从诞生之初,海发行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之后,海发行又引入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40余家岛外股东,筹集资金10.7亿元,由海南省控股。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的海发行一开始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 但在当时普遍采用高息揽存的情况下,海发行迅速扩张。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也就在当年,由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并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兼并28家城市信用社的行动,被认为是海发行关闭的导火索。有种说法是,当时海南省为了挽救这些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求海发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信用社。接管的城市信用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l42亿元,而资产又几乎全是无人问津的房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明显,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叠加,信用风险突出,银行业经营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银行不良贷款快速、大幅上升,很多银行被动成为“房东”,手中掌握的抵押物也越来越多,但抵押物处置执行的进展却十分缓慢,有些抵押物即使产权清晰、状况良好也很难处置,很多时候银行迫不得已,只有通过资产转让或核销方式来化解不良贷款,导致银行正常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营业利润也受到较大侵蚀。 一、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时存在的主要困难 目前,抵押物在执行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抵押人、借款人失联或不配合,人为拉长抵押物处置时间 当抵押贷款逾期且催收进展缓慢、银行不得已进行诉讼并通过法院处置抵押物时,抵押人往往以种种理由推脱、搪塞,很不配合,或者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阻碍司法执行,拖延抵押物的处置。例如:拒绝签收法院相关文书,导致银行存处置环节需要进行公告,或者不断向法院提出异议或上诉来拖延处置时间,进而影响抵押物的处置效率。 (二)抵押物非贷款银行首封,需要首封法院推动才能进行司法拍卖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借款、担保企业在银行的抵押物往往被多家执法机构查封,如果抵押物被他人首封,抵押银行即使抵押手续完备也不能独立推动司法拍卖。此外,个别债务人为了在后期处置中掌握一定的谈判权,在风险暴露前就采取措施对抵押给银行的抵押物进行恶意查封。商业银行对此些情况反响不断。 (三)抵押物土地、房产被分开抵押,需与其他抵押权人合并处置

由于抵押手续不够规范,一些借款人在取得土地证后将土地抵押给甲银行,用甲银行的贷款进行项目建设,待项目建成后,又将办妥产权证的房产抵押给乙银行,在乙银行办理贷款,一旦借款人发生风险,无论是甲银行还是乙银行都将无法单独处置抵押物。 (四)抵押物拍卖变现时,法院对银行受偿范围进行了限定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受偿范围仅限于房产登记部门登记的债权金额,包括利息或实现债权的费用;二是表现为即使房地产价格有所上涨,仅能就当时登记的债权受偿,且受偿金额不能超过授信时的评估价格。 (五)抵押物上附有租赁,从而给正常拍卖造成障碍 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上通常会附有租赁合同,由于法律上有“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定,即:如租赁合同发生在借款人向银行借款前,或租赁合同是经银行同意的,即使抵押物进行拍卖,此前的租赁合同仍然有效。该项规定保护了承租人的权益,但也为一些抵押人为阻止银行处置抵押物而编造虚假租赁提供了空间。 (六)抵押物为唯一居所或有人居住,法院一般不支持推动执行 对于住宅进行抵押的贷款,可能会遇到抵押人用唯一居所抗辩执行的问题。例如,曾有一名客户,其贷款抵押物为一套别墅,但在执行时,由于被执行人提出,该抵押物为其唯一居所,即使该房产为别墅,借款人有较强经济实力,法院也不支持推动执行。此外,法院在执行中,对有人居住的抵押房屋,不管是其他民间借贷债务人或是租赁户,甚至抵押房屋中存有物品,法院大多不愿推动执行拍卖。 二、加快抵押物处置的主要途径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第一章绪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伴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屡屡发生的重大金融事件和金融风波,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危机成为世界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银行作为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只要持续地经营,就会有不良资产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一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7年8月开始逐渐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似乎已经沉寂多年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又提上议案,也给银行内部的风险防控敲响了警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国有商业银行以专业银行模式运营,信贷业务具有浓厚的政策性色彩,加之受到当时经济过热的影响,以及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在1993年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未提取过呆帐准备金、没有核销过呆帐损失。这样,不良资产不断累积,金融风险逐渐孕育。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才真正认识到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已经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正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 对于不良资产的定义,学者比较一致和全面的观点是:不良资产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就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连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资产。但是同时,不良资产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贷款人能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保证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那银行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就是良好资产。正鉴于此,不良资产的处置才具有其内在的提升价值。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界定 2.1不良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总和。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是决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具有获利的能力,可以用货币计量并且能够变换成货币。资产按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其在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银行资产是指银行拥有或控制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它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一是现金,包括库存现金、代理行存款、托收中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等;二是证券投资,即银行为交易目的或投资目的持有的证券,如债券、股票等;三是客户贷款,主要是银行对企业或居民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四是同业拆放和回购协议下购买的证券,包括对其他银行的短期贷款、向借款银行购入的合格票据等;五是其他资产,包括银行物业和设施等固定资产、附属机构投资、预付保险费用和其他相对不重要的资产项目等。 在上述五类资产中,第一类现金资产几乎没有风险;第二类资产在我国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一般不得拥有;第四类资产风险较小,没必要从资产优劣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针对第三类资产,即通过银行信贷形成的资产,这部分资产也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项目。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银行资产。所谓不良状态,就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就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状况。因此,银行不良资产可以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银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 不良资产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而不是从贷款项目或企业的角度。银行贷款的项目可能是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但只要借款人能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保证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那银行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就是良好资产。资产优良与否是以资产收益水平为标准来衡量的。资产处于不良状态会有各种表现,评定不良资产的方式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但最终衡量不良资产的标准是资产收益水平,即贷款本息的回收程度,包括当期本息回收率与根据现有资产状况和现实条件预测的未来本息的回收率。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经营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量,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按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相反,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 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不良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危害 近年来在金融性报刊公布的个案调查显示,不良资产占比在20以上,此比例也被专家学者及人行总行所认可。1994年末,全国银行贷款余额xxxx亿元,其中,四家专业银行贷款余额为亿元如不良资产占比在20一30之间,那么,四家专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大约为XX//亿一x///8200亿元。 巨额不良资产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以下危害: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特殊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必定的资金损失。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必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由此而论,公司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峻。 4.制约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是生产要素的龙头,资金沉淀配置效益便无法发挥,这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 由此可见,巨额不良资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步履困难,阻碍了银行的正常进展,阻碍了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释解不良资产,并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成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不良a资产的成因 1.宏观经济形势剧烈波动及投资膨胀,是导致大量无效资产的政策性原因。投资的增长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必要条件,但前提条件是进行有效的投资,即投资的增长形成有效的供给,经济增长质量达到预期目的。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膨胀,在银行方面的反映就是大量信贷资产呆若木鸡于陷入困境的公司中。 2.信贷资金财政化。当80年代初实行“中短期设备贷款”和“拨改贷”后,公司的新建项目也开始依靠银行贷款,到80年代中期财政已基本不向公司增资拨款,应由财政支付的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应由财政支付给公司的流动资金也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解决,应由财政拨付的国家储备物资资金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公司对银行的过份依靠逼迫银行不得不发放一些质量不高的贷款。 3.财税体制畸形,致使国有公司注资不足。建设银行的基建贷款,中国银行的固定资产外汇贷款和工行、农行的技改贷款,本应由财政作为公司的资金无偿拨付给公司,但规定向银行借款,使得相当部分国有公司的自有本钱比例过低。 公司税收方面,虽然1993年7月实行了新税制,但长期处于旧税制下的国有公司已是积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