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古诗词意境教学

古诗词意境教学

古诗词意境教学
古诗词意境教学

小学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对于古诗词意境的讲解应该根据意境教学的特点来具体问题具体实施。意境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反复朗诵,感悟意境之美。古诗词的语言节奏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意境深远优美的词句,意象鲜明生动的画面,都是在反复的吟诵之中显现出来。多吟多诵是一种很正确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二,逐字分析,品味语言。这是与基础知识讲解相互贯通的教学方法,在古诗词重点字词的讲解过程中,通常一两个字词就可以表现出深远的意境。其实基础知识中重点词的分析就可以让学生看到一幅幅美丽的诗画。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通过品词析句,深入体会,让学生感悟情境之中的深刻内涵。

第三,深入挖掘,揣摩意境。意象是融情于景的一种表现,作者描写的是意象但抒发的是情感,是心情,是道理,是心灵的寄托。比如我们来看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要想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就要引领学生领悟意象之美。

第四,拓展想象,建构图画。在古诗词中音画是不分家的,有了诗词的音韵美,必然会牵引出诗歌的图像美。中国的古诗词中的梅兰竹菊、青山小溪、枫叶柳絮、浮云新月、长亭小桥、莺啼燕舞等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诗人往往是借助鲜活、生动的图画来表心中的情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诗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图画,以唤起学生对于物象、情境以及事件的切身感受和鲜活印象,让静止的语言文字活跃起来。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发现古诗词的美,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的诗意

语文教学的诗意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的诗句因为海德格尔的引用和阐述而广为流传。 荷尔德林所谓“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是指无家可归的游子在历经漂泊异乡之孤独痛苦以后,重新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诗人则是为人类的苦难主动担当痛苦的人,“他们以执著的牺牲向故乡的亲人们发出诗意的呼唤”,他们像安徒生笔下那些隐忍着自己不能言说的痛苦、默默奉献自己的爱与温情的少女。正唯如此,他们才是真正的诗人。 这种诗意的精神追寻,负载沉重的苦难,挣脱世俗的束缚,穿透功利的迷雾,正可隐喻传统工具教育的失落,考量今日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必须有其信仰,没有信仰的教育只能沦为技术,沦为失却终极目标的工具。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例外的;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例外的。人类存在意义的不完满和生存价值完美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人类生存永远的无奈。人们希望通过教育带来人类美好的未来,教育正是对生活的审视。教育的真正悲哀在于缺失了对价值的追问、对理想的追求。 以“诗意”观照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的知识化、知识的学科化与学科知识的教材化,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有效的主要标准是考试,这种实用、功利的教育是造就书呆子和应试机器的教育。

教育对生活的回归,是人性的回归,是对生命成长的回归。所以,不必将知识视为神圣,更不可将教材视为圣经。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创新的追求,生命的关怀比什么都重要。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最精致的表达是诗歌;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最为普及的文学样式是诗歌;语文的功能是表情达意,情意的结晶即是诗歌。“情动而辞发”意味诗的诞生,“意境”则是对诗歌品位的评说。语文的性质是生命的成长与文字符号的交融,人既是以文字符号的存在来区别动物,又依赖文字符号寄寓思想,认识世界,提升精神品质。 语文的本质即是生命的诗意成长,语文与生命浑然一体。抽掉语言人无异于动物,无所谓人类生命;舍弃生命便不存在语言。生命因语言而敞亮,语言因生命而精彩。教育就是生活,语文就是生命,语文教育是生活中的生命呈现,所以毛泽东说文科以整个社会为工厂。知识性的现象世界不是真实的生活世界,知识只是生活世界的碎片,学科知识则是知识的碎片,定义语文是一门学科知识,这无疑是狭隘的认识,是工具理性的话语霸权,是对诗意的背离。 诗歌要用形象思维,宋人援理入诗,所以味同嚼蜡。语文课的索然无味,便是抽象的说教、冷冰的分析、逻辑的演绎太多。语文教学中的诗意,不仅在于课堂教学语言精炼而不唠叨,课堂教学节奏流畅而不呆板,语文教学情感跌宕而不平板;还在于吟诵的抑扬顿挫,诠释中的峰回路转,体验中的言外之意,想象中的象外之境。语文中的思想不是由思辨直接抵达,而是寓理于情,寓教于乐;语文中的情感

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

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 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诗陈沆清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唐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 在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下,不难发现,小学古诗的篇目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可见,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了。但是古诗教学目的的模糊性,让教师在古诗教学的道路上陷入困境,越走越远,迷失了方向;脱离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失去兴趣,闻”诗”色变。该文中,我就从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教学古诗,浅谈了几点自己想法。 标签:以读促思披文入情启发想象课外拓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古诗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而学诗,除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领悟古诗意境,可以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那么,如何教学应该如何教学古诗呢?这是当今语文教学中,一线教师犯难的内容,如何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成为首要问题。根据我多年古诗的教学,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促思,了解诗意 学习散文我们喜欢引导学生找出“文眼”,其实古诗词也有“眼睛”,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它,就能顺利把握情感基调,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眼睛”是诗词的中心,是诗人要表达的“诗理”。“理”其实是和“趣”相连的。有时我们在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时,会让他们无形中享受到一种乐趣。在诗人营造的趣味中习得其意,进得其境,显得顺畅自然。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诗意有一定的了解。我在教学古诗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和诗题,然后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得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想诗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向我们描绘了富有乡村田园气息的情景。词中的一户人家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这首词只要细细玩味,我们就会发现“趣味”无穷。“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亲切与温馨,“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可爱活泼,都融于一个“醉”字中,“醉”字就是“词眼”,字里行间也无不让人感觉到词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生活里,有乡村美,也有乡村趣,更有乡村乐。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效果才好。 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意境很美的古诗词

白海棠(红楼梦)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编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画堂春(纳兰容若)I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n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连(陈沆)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

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江城子(苏轼)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意境的理解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意境的理解 发表时间:2018-08-13T15:48:22.7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4期作者:马娟 [导读]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通过音乐来烘托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以此营造诗词的意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甘肃省康乐县教育局731500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学生的畏难情绪较为明显,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放弃过去过分强调翻译和解读的古诗词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体悟诗词的意境美,把握诗词的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作者营造的境界,实现自己的“情”与作者营造的“境”的交融,从而真正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通过音乐来烘托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以此营造诗词的意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利用音乐烘托和创设诗词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有感染力的散文式的语言来描绘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开展意境教学时,要着重于意境的具体化,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把难以言传、难以把握的艺术境界具体化、直观化。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和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开展高中古诗词意境的教学: 一、了解作者经历,站在作者的视角 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诗词往往承载着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情感。要透彻解读古诗词,就有必要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在诗词创作时的心理状态,站在作者的视角解读他们的作品。这样的方法,就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所称的“知人论世”。 例如,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生坎坷,几经变故,命运多舛,她所写的词就与她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纵观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人生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她的作品风格是不同的。第一个阶段是她的少女时代,此时她生活优越、意气风发,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如梦令》;第二阶段是她的少妇时代,此时她与夫君琴瑟相合,专心治学,这一阶段写出了《一剪梅》等代表作;第三阶段是她的老年阶段,此时的她正经历国破家亡的变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声声慢》是她在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因此,在遇到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该作品的创作时期属于作者哪个人生阶段,学生在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理状态的情况下,自然就能了解该诗词的深刻内涵了。 二、模拟情境,体验古诗词的创作环境 模拟诗词情境的教学方式,指的是在课堂上通过模拟重现古诗词创作的环境,让学生“重返”诗人创作诗词的社会背景,从而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和意境体验的教学方式。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道具进行情景模拟,针对诗词的创作背景,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和PPT等方式进行模拟呈现。这样的情景模拟,能让学生在脑中构建起诗词创作时的现实环境,以“局中人”的视角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以及诗词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杜甫诗三首,即《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咏怀古迹》三首诗时,因为这三首诗均是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举家旅居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的两年间所创作的,所以其创作的社会背景大致相同。针对这三首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杜甫的遭遇,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更加直观地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和所寄托的情感。 三、仔细品味诗句,寻找句中的“线索” 古诗词的篇幅较小,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然而,即使是篇幅短小,但作者在字词的运用上极其严谨,其语言高度凝练,可谓字字珠玑。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弦外之音”,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找出藏在字里行间的线索,才能准确地复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意境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和总结,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借鉴,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客观环境,采用合适的古诗词意境教学方法,令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更为有效,让学生更为深刻领会和传承我国辉煌灿烂的古诗词文化。 对意象的把握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长期地积累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是单纯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中拓展,让意象在拓展中得到不断丰富。 首先,注重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对意象加以归纳,对不同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要做到心中有底。如常见的菊花象征坚贞高洁,在唐人元稹《菊花》中就有“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梅花为傲霜斗雪的战士,宋人陈亮《梅花》中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鸿雁是思乡怀亲的标志,此外如兰花、竹子、松树、莲花、梧桐、杜鹃等也是古诗词中常采用的物象。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谐音来丰富诗词意象。古诗词常通过谐音字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如“柳”与“留”谐音,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之意,故有折柳送友的习惯,如《折杨柳》和《雨霖铃》就是例证。“莲”与“怜”谐音,和爱情有关,南朝乐府的《西洲曲》中就是借“莲”来表达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情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因为诗歌是感情的载体,感情要得到宣泄,需要蕴含于一定的物象中,多个物象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意象。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确实,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情志景物浑融是中国诗歌尤其唐诗宋词最显著的特点,诗歌教学如果能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乐?画?情”四个字做文章,在吟诵和品味上下足功夫,让孩子们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一、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

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品悟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宋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

古代意境优美的诗句

古代意境优美的诗句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写情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虽短,但语言精炼优美,意境深大。“语言训练,欣赏意境”是古诗的教学目标,“以学法指导为纲贯穿教学过程”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古诗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脱离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情境熏陶、情感教育、想象教育;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解字词的方法,整体理解的方法,推敲品味诗的语言进而想象意境的方法,指导朗读的方法。因此,“以学法指导为骨架,以情境教学为血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是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1 解字词、会诗意、诵诗句促使语言训练 欣赏古诗语言、意境美,必须读懂诗句先过语言关。这是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语言训练的方法是:理解、翻译(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口头语言)、复述、朗诵,从而达到积累活用,内化为自己语言的目的。古诗语言非常简洁,和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它多是单音节词,所以要教学生逐字落实理解,从而读懂诗句。解字词可以指导学生把单音节词准确理解后翻译成双音节词先明基本义,再理解含义;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望一远看;日一太阳;照一照耀……;

先懂在诗句中的意义,再推敲文学意义。如“生”是“产生”的意思。提问“诗人怀疑瀑布是从哪里飞落下来呢?”来推敲出“落九天”的结构及含义。 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第一环节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 语言训练有识形、解义、运用的训练,也有以声传情的训练,通过诵读,使优美的文学作品深入内心,古诗教学尤其讲究诵读。应注意指导小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应分作三个音节停顿;读“飞”时声音高扬,以体现瀑布的凌空气势和飘逸情态;读“直下”时快读,体现由高而低的坠落感;而“三千尺”则指导学生放慢节奏,以体会落距之长,诵读的声音、节奏疾徐抑扬,可以使小学生获得非常形象的感受。 2 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从以下几种方法中帮助小学生进入意境。 2.1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在教学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诗中所写事物的兴趣,再导读回忆讨句,使学生受到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 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 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

意境很美的诗

1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2 风过天地肃杀,容华谢后,君临天下,登上九重宝塔,看一夜,流星飒沓。 3 回到那一刹那,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天地浩大。 4 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她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从头,谁低眼,泪湿了衣袖。 5 你的手,牵谁衣角,一路奔逃,狼烟烽火的喧嚣,谁煮酒,一生醉笑,千杯难销,浮花浪蕊的拥抱。 6 藏心上亘古的月光,怀中殇不再回眸的苍凉,翘首觐向,你伫立此方,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7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你在三途河边凝望我来生的容颜,我种下曼佗罗让前世的回忆深陷。 8 学他们跪在雪山面前,悄悄的说了很多心愿,跟着人群走过了几条街,捧着酥油茶坐在路边,幻想着玛吉阿米的容颜。 9 身边的人眉目淡淡笑叹倦,阳光雨下忽然出现飘雪。 10 手中镜头稳健,千年之间,千秋梦断情愫可懂,不知千年之后,谁的面容,重塑此时月正浓,历史跃出书中,叫嚣重重,还原一世梦,梦里金戈铁马,热血战枭雄。 11 日落时看大漠荒沙,有多少老树昏鸦,断魂处风声如雪,向暮色里十面残杀,算尽人心难算天意,烧尽孽障业火,一把无牵亦无挂,是潇洒抑或无法作答,劫灰过尽,明月当空红颜黄土,犹是最初幻梦里依稀眉目,这半生作茧自缚,只一段情短于朝露,算最后虚无也难醒悟。 12 丹青笔,挥毫写意绕指,柔肠却韶华去,是前世曾痴迷,还是你今生无法忘记,秦淮河夜雨纠缠水滴,谁吹长笛,是前世欠你的爱意,化作今生情思记忆,金陵城灯火萧瑟秋意,青丝换霜雨。 13 一本往事录,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在空中匆匆谢幕遗忘,记录,一本泛黄的书,行走停留,擦肩而过的幸福。 1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2 风过天地肃杀,容华谢后,君临天下,登上九重宝塔,看一夜,流星飒沓。 3 回到那一刹那,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天地浩大。 4 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她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从头,谁低眼,泪湿了衣袖。 5 你的手,牵谁衣角,一路奔逃,狼烟烽火的喧嚣,谁煮酒,一生醉笑,千杯难销,浮花浪蕊的拥抱。 6 藏心上亘古的月光,怀中殇不再回眸的苍凉,翘首觐向,你伫立此方,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7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你在三途河边凝望我来生的容颜,我种下曼佗罗让前世的回忆深陷。 8 学他们跪在雪山面前,悄悄的说了很多心愿,跟着人群走过了几条街,捧着酥油茶坐在路边,幻想着玛吉阿米的容颜。 9 身边的人眉目淡淡笑叹倦,阳光雨下忽然出现飘雪。 10 手中镜头稳健,千年之间,千秋梦断情愫可懂,不知千年之后,谁的面容,重塑此时月正浓,历史跃出书中,叫嚣重重,还原一世梦,梦里金戈铁马,热血战枭雄。 11 日落时看大漠荒沙,有多少老树昏鸦,断魂处风声如雪,向暮色里十面残杀,算尽人心难算天意,烧尽孽障业火,一把无牵亦无挂,是潇洒抑或无法作答,劫灰过尽,明月当空红颜黄土,犹是最初幻梦里依稀眉目,这半生作茧自缚,只一段情短于朝露,算最后虚无也难醒悟。 12 丹青笔,挥毫写意绕指,柔肠却韶华去,是前世曾痴迷,还是你今生无法忘记,秦淮河夜雨纠缠水滴,谁吹长笛,是前世欠你的爱意,化作今生情思记忆,金陵城灯火萧瑟秋意,青丝换霜雨。 13 一本往事录,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在空中匆匆谢幕遗忘,记录,一本泛黄的书,行走停留,擦肩而过的幸福。

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意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意境 内容摘要: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意境是诗歌的本质,本文探究意境的产生与重要性,探究意境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意境教学则是古诗教学的精髓,本文着重探讨了意境教学的意义、特点、方法、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古诗、意境、古诗意境教学 正文: 我国古诗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继之以《楚辞》、《乐府》,经“建安”、“正始”,历唐、宋、元、明、清,汇聚成一条浩浩荡荡的诗的长河,可谓是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优美,倍受人们的喜爱。 一、古诗意境的含义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意境理论在我国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唐代王昌龄最早提及“意境”一词,在《诗格》中他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诗僧皎然则是系统意境理论的创始人,在《诗式》中他提出“诗缘情境发”、“情在言外”等揭示意境本质特征的重要论断。之后,晚唐诗僧司空图将皎然的意境说提高一步,意境说趋向了成熟。他的《二十四诗品》是第一部研究诗歌意境的专著。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附录》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他揭示出意境的两个主要特征:“意与境深”、“言外之味”。可见王国维为诗歌意境说理论的最终完成作了归纳和总结。 建国以来,意境说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解释,但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的解释最为形象生动:“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聚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这是我的所谓意境”。

意境很美的古诗词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 四语组郝雅 古诗是中华民族千古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诵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加强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古诗素养,让小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小学生在高尚情操的陶冶下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我们应当注重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深切体会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与意境美,享受徜徉古典文化中的无穷乐趣,让他们领略到生命的美好,感受人文艺术欣赏带来的愉悦。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依据古诗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进行具体的教学呢?以下是几点粗浅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学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是学好古诗的关键。读书,不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过目即忘。写东西,不能不经思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些都是不认真的态度。如果这样,一定学不好古诗。课堂教学活动中,马虎的风气是常有的,学生读错音,写错字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不认真的态度,应该由教师负责,教师没有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学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及语文学科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训练学生。此外,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读古诗千万不能马虎,要认真,要持之以恒积累,有了认真读和积累的习惯,然后再求读得精,悟得深。 二、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定准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每堂课“教与学”要有目标,有任务,注重学法指导,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阐明学习任务,让学生学有方向。然而,采取: 1、诵读法,就是把诗中所贮存着的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情感通过读来表现,再现诗作的神韵,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诗的意境,想像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厚重情怀,使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如,孟郊的《游子吟》,我们诵读时脑海中应再现慈母缝衣的情景,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行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言语,没有眼泪,却有母伟大的母爱流溢出来。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常常拨动我们的心弦。这时再来读诗,情意自然出来了。 2、程序指导法,即: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步骤学习教科书入选的内容。其教学流程(整体通读,把握诗境——分步解读,品悟诗情——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3、归类指导法,即:(1)根据古诗的题材归类为:讽刺诗、哲理诗、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田园诗、山水诗等等;(2)根据各种“情景”归类为:春夏秋冬、山、水、月、风、花、草、柳、树、江、河、雨、雪、亲情、乡情等等;(3)根据格律归类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4)根据同一作者归类……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按照教科书入选的内容适时适当的拓展课外资源,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整合,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教学拓展、整合课外资源时要注重其内化的联系,相辅相成;应主次适当。 4、自学法,即:学生自己看教科书的注释,查找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句的意思读懂,并依托教科书,反复品味语言,从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

优美的诗句大全_意境优美的诗句_古诗大全

优美的诗句大全_意境优美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优美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优美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望江南·梳洗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OrG白苹洲上。 《过零丁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文天祥。其古诗全文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

册。 《渡荆门送别》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望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间神秀之气的集中所在。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早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