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

重点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

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交感神经 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X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功能:传导反射

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前角损伤----脊髓灰质炎

脑 brain

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brain stem

12对脑神经修饰演化茶盏免听设宴秘府舌下

第四脑室:*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底部菱形窝

*向上→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向下→脊髓中央管

向后、外侧→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

滑车神经是唯一附着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

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脑神经核见P299

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

*ZN 1上下丘视听 2红核调节屈肌张力 3黑质调节随意运动帕金森病

*NQ 1脑桥核沟通大小脑 2上橄榄核

*YS 1薄束核与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2

下橄榄核

白质:S1内侧丘系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S2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对侧半躯干和上、下肢的痛、温觉;触(粗)压觉

S3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传导对侧半头面部、口鼻腔粘膜、牙齿与牙龈等处的痛温觉与触压觉

S4外侧丘系大部分止于下丘核,小部分止于内侧膝状体

X1锥体束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

1皮质核束 *终止于双侧的脑神经运动核

*但舌下神经核(支配舌肌)和面神经核下部(支配眼裂以

下的表情肌)对侧皮质核束支配

2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交叉皮质脊髓前束不交叉

Xn 额桥束、顶枕颞桥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小脑cerebellum 小脑核自内→外侧顶球栓齿

原小脑--维持身体的平衡旧小脑--调节肌张力新小脑--协调骨骼肌

间脑diencephalon 1背侧丘脑 *前--丘脑前结节后--丘脑枕借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的终止古刹

*腹后外侧核接受脊髓丘系和内侧丘系纤维的终止内急

古刹在里面,外面的人内急

此2核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至大脑皮质躯体感觉中枢

2后丘脑听内侧膝状体看外侧膝状体

3上丘脑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

4底丘脑底丘脑核,与纹状体关系密切,属锥体外系

5下丘脑 *视交叉灰结节向下连漏斗,漏斗下连垂体乳头体 *视上核,室旁核--视上垂体束,室旁垂体束将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运送至神经垂

体,再经血液至全身

背后上滴下

第3脑室 *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呈矢状位的狭窄间隙

*向前上经室间孔→侧脑室

*向后下经中脑水管→第4脑室

端脑Telencephalon*大脑纵裂与大脑横裂中央沟顶枕沟外侧沟额、顶、枕、颞、岛5叶

*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1 第Ⅰ躯体运动区交叉性支配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2第Ⅰ躯体感觉区交叉性支配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视觉区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4听觉区颞横回

5语言中枢写说读听额上中、后颞上后角回

*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新)—合称为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

*大脑半球的髓质联络纤维--联系同侧大脑半球各部皮质

连合纤维--是联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纤维--胼胝体

投射纤维--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束

内囊*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宽厚的白质板

*前-丘脑前辐射

膝-皮质核束

后-丘中辐射(丘脑皮质束) 视、听、皮质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G1、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肌腱、关节、皮肤的感受器→脊神经节细胞→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

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2/3及中央旁

小叶后部。(少数纤维投射到中央前回)

G2、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皮肤→脊神经节细胞→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

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后部G3、头面部皮肤的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三叉神经节细胞→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

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1/3

G4、视觉传导通路一侧视神经损伤同侧盲,一侧视束损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距状沟上、下两侧的皮质

G5、瞳孔对光反射

一侧视神经损伤,双眼瞳孔不缩小;一侧动眼神经损伤,同侧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对侧

眼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Y1、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前部→内囊后肢→大脑脚底的中3/5部→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下端,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

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躯干、四肢骨骼肌

2皮质核束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1/3部→内囊膝→脑干内的躯体运动核→头面

部骨骼肌

Y2、锥体外系精细动作,习惯性动作

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硬膜外隙阻断脊神经的传导不与颅腔相通

2脊髓蛛网膜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S2平面终池临床上常于此处行腰椎穿刺

3软脊膜齿状韧带--固定脊髓、脊髓手术标志

脑的被膜 1硬脑膜 *颅盖疏松硬膜外血肿、颅底紧密导致脑脊液外漏(如鼻漏)

*大脑镰—纵裂小脑幕—横裂

*海绵窦3 4 51 52 6 和颈内动脉易被感染

2脑蛛网膜蛛网膜粒蛛网膜在上矢状窦附近突入窦内形成的绒毛样突起,脑脊液经此

渗入硬脑膜窦

3软脑膜脉络组织=软脑膜及血管+室管膜上皮

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系*大脑半球前2/3 间脑前部

*走行颈总动脉—颞骨岩部—海绵窦

*大脑前动脉:半球内侧面、额叶、内囊前肢、尾、豆

大脑中动脉:半球外侧、岛叶、内囊膝后肢、尾、豆

脉络丛前动脉:外侧膝状体、苍白球

后交通动脉(是连于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的吻合支) 2椎-基底动脉系*剩余结构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枕、颞叶中央支—背侧丘脑、内侧膝状体

*大脑动脉环—前交通、大脑前、颈内、前后交通、大脑后A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

脊髓动脉--椎动脉、节段动脉

脑脊液循环CSF*侧脑室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的脑脊液→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的脑脊液→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总量约150ml

脊神经--前根运动后根感觉 8 12 5 5 1

脊神经的分支--脊膜支交通支后支(枕大、臀上、中皮神经)前支

前支1颈丛*C1-4 C5部分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A皮支 *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该处是颈部浅层手术的麻醉阻滞点B肌支--膈神经 *前斜角肌--肺根前方--下降至膈支配膈肌及膜

*膈神经受刺激→呃逆胆囊炎引起右肩胛区牵拉疼痛

2臂丛*C5-8 T1部分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腋窝

*锁骨上分从胸长神经--前锯肌翼状肩

*锁骨下分支实验解剖P184

3胸神经前支 *不形成从T1-12分布于胸腹部

*2 4 6 8 10 12 胸乳剑肋脐脐中

4腰丛 T12 L1-3 L4部分腰大肌深面

A股神经 *腰大肌—腹股沟—股三角

*股前群肌、股内侧、中间皮肤

*隐神经股三角—腘窝—大隐静脉--足内侧缘

B闭孔神经 *腰大肌内侧缘--闭膜管--至股内侧

*股内收肌群、股内侧皮肤

5骶从*L4-5 S Co 梨状肌前方,髂血管后方

A臀上神经臀中、小肌与阔筋膜张肌梨状肌上孔

B臀下神经臀大肌梨状肌下孔

C阴部神经 *梨状肌下孔--坐骨棘--坐骨肛门窝

*会阴部与外生殖器的肌和皮肤

D坐骨神经 *梨状肌下孔--大转子--腘窝---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支配大腿后群肌、髋关节

*胫神经小腿肌后群、足底肌、小腿后、足底皮肤钩状足

腓总神经小腿前、外侧群肌、足背肌、小腿外、足背皮肤马蹄内翻

脑神经的性质 *感觉性1 2 8 叶儿耙

*运动性3 4 6 11 12 三四六师一二

*混合性 9 10 5 7 就是武器

*交副感9 10 3 7 就是三七

躯体内脏和运动感觉自由组合,排除特殊躯体运动

12对脑神经P334 过海绵窦:3 4 51 6

1嗅神经嗅细胞--筛孔--嗅球--嗅区皮质

2视神经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汇集于视神经盘→穿出巩膜→视神经→视神经管→颅中窝→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

3动眼神经 *脚间窝--海绵窦--眶上裂--分为上、下2支

*躯体运动纤维5块眼外肌(除外上斜肌和外直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睫状神经节换元,发节后纤维支配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4滑车神经下丘下方--海绵窦--眶上裂支配上斜肌

5三叉神经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A眼神经 *穿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

*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

*眼裂以上,鼻背皮肤和眶内的器官、结构

B上颌神经 *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出颅--经眶下裂入眶

*眶下神经、颧神经、上牙槽神经、翼腭神经

*上颌牙、口、鼻腔粘膜及眼口裂之间的皮肤

C下颌神经 *经卵圆孔出颅*

*耳颞、舌、颊、下牙槽、咀嚼肌神经

*口裂以下,耳颞部皮,咀嚼肌,舌前2/3的粘

膜(一般感觉)

二比累山崖狂下乙二醛而你设下下压军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6展神经 *延髓脑桥沟--海绵窦--眶上裂支配外直肌

*损伤表现内斜视

7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内耳门--茎乳孔--腮腺内丛

*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A鼓索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副交感纤维:下颌下神经节换元,纤维控制下颌下、舌下腺的分泌B岩大神经至翼腭神经节换元,发节后纤维至泪腺

C镫骨肌神经

*面神经颅外分支颞颧颊下颌缘颈神经捏全家远景

8前庭蜗神经前庭蜗

9舌咽神经 *橄榄后沟上部--颈静脉孔出颅

A舌支舌后1/3粘膜和味蕾

B颈动脉窦支

C鼓室神经岩小神经--至耳神经节换元--控制腮腺分泌。

10迷走神经

动脉(Artery)概述壁支和脏支身体屈侧深部或安全隐蔽处

肺循环的动脉右心室--升主动脉--左右肺动脉--肺叶

动脉韧带--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左心室--右侧第二胸肋关--脊柱左前方下行。

A升主动脉 *第三肋间隙胸骨左缘处起自左心室

*左、右冠状动脉

B主动脉弓 *右侧第二胸肋关节后方

*压力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

*凸侧(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凹侧(气管支、支气管支、食管支)

1颈总动脉 *胸锁关节—颈部脏器外侧—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外动脉

*颈动脉窦压力颈动脉小球--压力

*压迫止血点—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

*颈外动脉(甲状腺上A、舌A、面A、颞浅A、上颌A)

颈内动脉(颈部无分支)

2锁骨下动脉 *胸锁关节—胸膜顶前方—斜角肌间隙—第一肋外侧缘续腋动脉

*压迫止血点—锁骨上窝压向第一肋

*甲状颈干、椎动脉、胸廓内动脉、肋颈干、肩胛背动脉

3腋动脉 *第一肋外侧缘--腋窝--大圆肌--肱A

*胸肩峰A、胸外侧A、肩胛下A、旋肱后A、旋肱前A、胸最上A

4肱动脉 *大圆肌下缘--肱二头肌—肘窝—桡骨颈--尺A和桡A

*测血压

*压迫止血点—压向肱骨

*肱深A、尺侧上下副A、肌支

5桡动脉 *桡骨颈--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桡骨茎突至手背—手掌

*摸脉点

*掌浅支、拇主要动脉、肌支

6尺动脉 *桡骨颈--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豌豆骨--手背

*掌深支、骨间总动脉、肌支

7掌浅弓和掌深弓

C胸主动脉*T4下缘--脊柱左前方—主动脉裂孔

*壁支: 3-11肋间后A、肋下A、膈上A

脏支:支气管支、食管支、心包支等

D腹主动脉 *主动脉裂孔--脊柱左前方—L4下缘分--左右髂总动脉

*壁支: 4对腰A、骶正中A、膈下A

双脏支:肾A、肾上腺中A、生殖腺A

单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下A

E髂总动脉 *L4下缘--骶髂关节前方--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1髂内动脉--盆腔侧壁下行

壁支--闭孔A、臀上A、臀下A

脏支--脐A、膀胱下A、直肠下A、子宫A、阴部内A

2髂外动脉--腰大肌--腹股沟韧带中点--股动脉

3股动脉股沟韧带中点--股三角—收肌管—腘动脉

*压迫止血点—向后压迫

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4腘动脉收肌腱裂孔---腘窝--腘肌下缘---胫前和胫后动脉

5胫前动脉腘肌下缘--骨间膜--至前群肌

6胫后动脉腘肌下缘-小腿后群肌—内踝-足底内外侧动脉

腓A、足底内、外侧A

7足背动脉

体表触及搏动动脉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足背动脉捏前面金总缩骨功绕姑背静脉的结构与配布特点 *浅静脉--浅筋膜内最后均注入深静脉不与动脉伴行静脉网

深静脉--深筋膜深面或体腔伴同名动脉静脉丛

*静脉壁内面有静脉瓣无瓣膜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

肺循环的静脉 *肺门—左心房左右各2 上下腔静脉

*运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体循环的静脉

A上腔静脉系 1头颈部的静脉

*面静脉 *内眦静脉—鼻翼、口角--颈内静脉

*与颅内海绵窦相同

*口角平面以上缺乏静脉瓣

*危险三角--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炎症入颅

*下颌后静脉*上颌静脉,颞浅静脉--腮腺--前支入面静脉,后支与枕静

脉、耳后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胸锁乳突肌--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收纳面部、头皮等处静脉血

*静脉穿刺、右心衰患者可见颈外静脉怒张

*颈前静脉*颏下浅静脉--注入颈外或锁骨下静脉

*颈静脉弓位于胸骨柄上方,连接两侧颈前静脉

*颈内静脉*颈静脉孔--处续乙状窦--颈动脉鞘内下降

*损伤时易导致空气栓塞

*锁骨下静脉*第1肋外缘--腋静脉

*静脉穿刺置入导管

静脉角 *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合成头臂静脉,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

*左静脉角有胸导管汇入,右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汇入

2上肢的静脉 *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输血、采血或插管

等)、前臂正中静脉

*深静脉同名动脉伴行,锁骨下静脉,腋动脉

3胸部的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在第1胸肋软骨后方合成穿心包注入

右心房,接受奇静脉汇入

*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

*半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

*副半奇静脉

*脊柱的静脉椎内、外静脉丛

B下腔静脉系 1下肢的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弓—小、大腿内侧上行—隐静

裂孔—股静脉

*五条分支--股内、外侧、腹壁、旋髂、阴部浅静脉股内

外辅选音

*穿刺与切开部位——内踝前方

小隐静脉足背静脉弓—小腿后面—腘窝—腘静脉2腹盆部的静脉髂外静脉

髂内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壁支--膈下静脉1对、腰静脉4对

脏支--肾静脉、!肾上腺静脉、!睾

丸(卵巢)静脉、肝静脉

!左侧注入左肾静脉

肝门静脉系 *收纳腹肝外的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无静脉瓣

*胃左、右、肠系膜上、下、脾、胆囊V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

一、神经系统如何区分?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根据与中枢联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脊神经,根据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核内脏神经. 二、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臂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有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有桡神经支配.前臂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肱桡肌有桡神经支配,其余前臂前群肌有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后群肌有桡神经支配. 三、股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个怎样? 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与髂肌之间穿出,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肌支分布于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皮肤,最长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大腿前面、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瘫痪萎缩,屈髋无力,不能伸膝,膝反射消失. 四、坐骨神经行程、分支、分布个怎样?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股后部下行于股二头肌深面,在此发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后群,主干行于腘窝上角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 五、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怎样分类?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第Ⅰ、Ⅱ、Ⅷ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Ⅹ︳、Ⅹ︳︳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 六、面神经管内外损伤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面神经管外损伤:伤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等,口角歪向健侧,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露出.面神经管内损伤: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侧舌体味觉障碍,同侧泪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有哪些去向? 去向:1.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2.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3.穿过椎旁节至椎前节内交换神经元 八、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小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 九、简述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分布? 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后可导致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并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损伤后可致喉肌瘫痪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十、内脏运动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1.支配对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2.行程过程:只有一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 3.形态特点:以条索状神经的形式分布/节后纤维常攀附于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 4.结构特点:较粗的有髓纤维/细纤维(节前纤维是薄髓纤维,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 5.功能特点:只有一种功能成分/交感和副交感两种 6.意志控制:受/不受. 11.第六胸椎骨骨折引起脊髓左侧半横断伤,试问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 答:可引起左侧第八胸髓节平面一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左侧肋弓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损伤),左侧下肢瘫痪(皮质脊髓束损伤),右侧脐平面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损伤)。 12.试述小脑的分部、功能及其损伤后的表现。 答:小脑从发生和进化上分为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三部分。古小脑(原小脑、前庭小脑):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医学生们的免费总结

人体解剖学 备课笔记

一、 人体解剖学(human an atomy ):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 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 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 分类: 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 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 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 人体结构概述: (一) 细胞+间质 一"组嚅官 系统 人体 (二) 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 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 (三) 分部: 1、 头部:颅、面。 2、 颈部:颈、项。 3、 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 四肢 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L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 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 方位术语: 4、 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 远腔者为外。 5、 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J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系统解剖学: 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 按各个系 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 巨视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叙述。 :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 按部分 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 局部位置 微视解剖学 1、 上(颅侧):近头者 2、 前(腹侧):近腹者 3、 内侧:近正中面者 下(尾侧):近足者 后(背侧):近背者 外侧: 远正中面者。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内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最新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神经纤维nerve fiber :轴突+神经胶质灰质gray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 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 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纤维束fasciculus 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 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 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 颈膨大(C5-T1)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 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络 不同节段。 *侧角T1-L3 交感神经S2-4 副交感神经。白质:* 前后侧三索 *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 后索薄束T5 下楔束T4 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传导同侧躯干、四肢 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T外侧骶T腰T胸T颈。 S2* 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侧束传导痛 觉和温度觉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T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T小脑下脚T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T小脑上脚T小脑皮质 S3 S4 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 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侧束交叉管 理同侧四肢肌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T外侧与S2同 X2 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 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脊髓功能:传导反射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前角损伤---------------------------------- 脊髓灰质炎脑brain 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brain stem 12 对脑神经修饰演化茶盏免听设宴秘府舌下第四脑室:*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底部菱形窝 *向上T中脑水管T第三脑室 向下T脊髓中央管 向后、外侧T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T 蛛网膜下隙 滑车神经是唯一附着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 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脑神经核见P299 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 *ZN 1 上下丘视听2 红核调节屈肌张力3 黑质调节随意运动帕金森病 *NQ 1 脑桥核沟通大小脑2 上橄榄核 *YS 1 薄束核与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2 下橄

泌尿系统知识点归纳

泌尿生殖系统 大纲: A肾 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毗邻及肾的大体结构 2.了解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 3.了解肾的异常(蹄铁肾、单侧肾、不发育等)及其临床意义 B输尿管 1.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及其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2.掌握输尿管的狭窄,了解其临床意义 C膀胱 1.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膀胱壁的构造。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D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毗邻、开口位置。 E男性内生殖 1.掌握睾丸的形态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输精管的行程、输精管的合成及开口 3.掌握精索的概念、位置和内容 4.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 5.掌握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及毗邻 6.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其开口位置 F男性外生殖器 1.了解阴囊的构造及机能 2.掌握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 3.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特点、三个狭窄以及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G女性内生殖器 1.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卵巢的年龄变化 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了解子宫的构造和子宫的年龄变化 4.了解阴道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H女性外生殖器 1.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2.了解乳房的形态和位置;掌握乳房的结构特点 I会阴 1.了解会阴的范围和界限 2.了解尿生殖膈、盆膈。坐骨直肠窝的位置、构成 要点: 1.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它是肾的动脉、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的部位。

2.肾蒂: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右肾蒂较左肾蒂短,是因为下腔静脉靠近右 肾的缘故 3.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 占据。 4.肾的毗邻: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 结肠左曲; 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5.肾区:又称脊肋角,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 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6.肾段: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为肾段 7.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 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 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狭窄处口径只有0.2~ 0.3cm。 8.输尿管的位置、形态及其主要毗邻:A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 B全长分3部即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和输尿管壁内部 C输尿管腹部起自肾盂下端,经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其中点附近,与睾丸血管(男性)或卵巢血管(女性)交叉,通常血管在其前方走行,达骨盆入口处。在此处,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前方;右输尿管则经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输尿管盆部男性输尿管走向前、内、下方,经直肠前外侧壁与膀胱后壁之间下行,在输精管后外方与之交叉,从膀胱底外上角向内下穿入膀胱壁。两侧输尿管达膀胱后壁时相距约5cm。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颈外侧约2.5cm处,从子宫动脉后下方绕过,行向下内至膀胱底穿入膀胱壁内。 9.膀胱的位置形态与分部:膀胱的形态,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 部。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脐之间有一皱襞为脐正中韧带。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为膀胱底。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与男性的前列腺底和与女性的盆膈相接 10.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i之 间,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11.女性尿道特点:较男性尿道短、宽而直 13.睾丸的位置形态: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睾丸呈微扁的椭圆形, 表面光滑,分前、后缘,上、下端和内、外侧面。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上端被附睾头遮盖,下端游离。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内侧面较平坦,与阴囊中隔相依。 14.输精管的分部与临床要点:见表格 15.精索:是一对由腹股沟深环延至睾丸上端的柔软圆索状结构。它是由三层被膜(从内向

系统解剖学重点

运动系统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1.骨按部位分为: 中轴骨(颅骨、躯干骨) 四肢骨 2.骨按形态可分为: 长骨长管状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体表面有血管孔称滋养孔,内有空腔称髓腔 两端膨大称骺,骨干与骨骺的相邻部位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软骨称骺软骨,成年时闭合称骺线短骨多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 扁骨主要构成腹腔,盆腔,胸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 3.表面形态:骨表面由于肌腱、肌肉、韧带的附着和牵拉,血管、神经通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结构:突起,凹陷,空腔,膨大,面,缘,切迹 4.骨的结构: 1.骨质substantia ossea:骨密质、骨松质 颅盖骨:表层为骨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内板薄而松脆,外板厚而坚韧,骨折多发生在内板,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2.骨膜periosteum: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外层(致密,胶原纤维传入骨质附着) 3.骨髓bone marrow:填充于骨髓腔和送质间隙,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可转化红骨髓) 4.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a:长骨两端膨大,称为骺,骨干与骺相连称干骺端,幼年保留软骨,软骨细胞分裂繁殖和骨化,长骨加长。 红骨髓的分布 胎儿和幼儿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腔隙内,6岁后仅存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肱骨,股骨近端骨松质 腔隙内,终身保持造血功能 5.骨的理化: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弹性韧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坚硬。 幼儿有:无=1:1(青枝状骨折),成年有:无=3:7 6.椎骨 椎骨24块(颈椎cervical vertebrae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 椎骨vertebrea:1体1弓7突起 锥体vertebral body,椎弓vertebral arch(锥体和椎弓形成椎孔,连成椎管) 棘突spinous process,横突2,关节突4(上下关节突) 1.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锥体小,横突有孔,上面有横行的椎动脉切迹,有椎动脉穿过,,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atlas:无锥体、棘突、关节突 第2颈椎——枢椎axis:有齿突与寰椎相关节 第7颈椎——隆椎:棘突特别长,且不分叉. 2)胸椎: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棘突叠瓦状排列. 3)腰椎:锥体粗状,棘突宽而短且呈板状水平后伸. 腰椎穿刺多在第4-5腰椎, 进针顺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 4)骶骨:呈三角形,有岬,骶角,骶管裂孔. 5)尾骨:上接骶骨,下端为游离尾骨尖

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P23 翼点:在颞窝的前下部,额、顶、颞、蝶骨连接成“H”形,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而引起颅内的硬膜外血肿。 P15 胸骨角:柄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连结第二肋。 P12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根和血管通过。 P62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腭舌弓、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和通道。 P71 麦氏点:阑尾根部与盲肠的关系固定,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又称麦氏点。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牙痛等体征。(如何寻找阑尾:3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寻找。) P75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77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 P84 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称为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于此处。 P9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处粘膜光滑无邹襞,是炎症、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P88 肾区: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内,临床上称为省区,某些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次区域可引起疼痛。 P103 阴道穹:呈穹窿状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二者间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分前、后及两侧部,其中以阴道后穹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隔阴道壁紧密相连。临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或引流腹膜积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P114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P126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官腔稍膨大的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 P140 静脉角:头臂静脉(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 重点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 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交感神经 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X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功能:传导反射 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前角损伤----脊髓灰质炎 脑 brain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

解剖重修心得体会 首先,打开书本目录的部分仔细看好每一章节的大标题,并用准备好的笔记本专门用一页纸记录下来。记录的 时候不仅要将大标题写下来,还要将其中的每一个小标题也列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自己搭建一个解剖学的 基本框架,使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不至于茫然。 之后便是每一个章节的学习,个人经验而言,按着书上章节的顺序来学习就可以,这样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也有助于与自己的记忆。 每一章的重要的知识点都要自己用手亲手(这点很重要!)写过,尽量每一章的知识点概括在一张纸里面(A4 大小)(大的章节例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可以多一些),这样既能高度概括,还能方便记忆,而且自己亲手写下 来记忆的效果会比光看硬背的效果好的很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看课本,还要结合教员的PPT、实物图谱一起看。而且教员每一个PPT都会在最后留 有一些问题和一开始有上一次问题的解答,这个一定要好好看!考试的很多重点都会涉及到。 还要学会对比或者结合学习,例如动静脉循环、神经与肌肉、器官的血管等。 标本考试可以说原题差不对就在实物图谱那本书上面了,要记得边学习边对照着看,这样下来基本一大半都能 记住。剩下的那些就要看你看的够不够细了。 而英译汉汉译英那一块,太过细致的除非是教员专门提到过的就不要记了,自己拿张纸整本书从头到尾将那些 关键的大部位的英文和一些重点小地方(如内囊之类的)都抄一下基本都能包含到。大翻译的话找到关键的词汇, 然后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些。我英文也不好,所以就只能给这么些意见了。 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笔记: 运动系统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 拢,足尖向前。 1.骨(bone)的结构 正常人共有206块骨:中轴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骨的结构: 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骨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外层(致密,胶原纤维传入骨质附着)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送质间隙,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可转化红骨髓) 2.脊柱的组成弯曲 脊柱组成: 椎骨24块(颈椎cervical vertebrae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 椎骨vertebrea:1体1弓7突起——锥体vertebral body,椎弓vertebral arch(锥体和椎弓形成椎孔,连成椎管),棘突spinous process,横突2,关节突4(上下关节突). 第一颈椎——寰椎atlas:无锥体、棘突、关节突 第二颈椎——枢椎axis:有齿突与寰椎相关节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椎间盘:连接上、下椎体之间的软骨垫(第1、2颈椎间除外)称椎间盘。它由周围部的纤维软骨环和中后部的髓核以及上下两表面的软骨板构成。 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所构成,能节律性地产生并传导冲动的一个系统。 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独立,而又必须同时进行运动的关节。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骨单位:骨单位(osteon)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突触:突触(synapse)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 真肋:第1-7对肋借助软骨与胸骨构成关节称为真肋 假肋:第8-10对肋接前端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左右肋弓,称为假肋。 浮肋 :又称浮动弓肋11~12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不与胸骨相连,故称浮肋 肝门:肝脏面有H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门。 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淋巴:血液经动脉运行到毛细血管动脉端时,其中一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和毛细血管后静脉处被吸入静脉,小部分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依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返流回心房,血液这种周而复始往返不止地流动现象称为血液循环。 中央凹:视网膜上黄斑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中央凹可用眼底镜窥见。 胸骨角: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胸骨角的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体循环 :体循环的途径是: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各部毛细血管→静脉血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肺循环的途径:静脉血从右心房→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 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残留在卵泡壁的细胞和内膜细胞开始向内侵入,胞体增大,逐渐演化成黄体细胞,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同时侵入,周围仍有结缔组织的外膜包裹,这样就共同形成黄体。

系统解剖学 笔记(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中枢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活动的中枢. 脑:位于颅腔,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椎管内上2/3,枕骨大孔—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 ■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沟和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C1—8 T1—12 L1—5 S1—5 C0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名词解释: 马尾: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集聚成束,形似马尾。 ■脊髓解剖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穿.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前角 中间带:侧角(侧柱):存在于C8—L3脊髓节段 后角 :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的分层:脊髓灰质是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极神经元所组成。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神经元往往排列在一起形成层或核,这些细胞在横切上分界明显,从立体角度看,它们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元柱。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Ⅰ--Ⅹ层 ⑴前角(柱) (板层Ⅷ、Ⅸ) 含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α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收缩,γ神经元, 调节肌张力。 核团性质为运动性核团;在颈、腰骶膨大处分为内、外侧群,分别支配躯干、四肢;脊髓全长都可见内侧群 前角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其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参与脊神经前根形成,支配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⑵中间带(板层Ⅶ)

内侧有贯穿全长的中间内侧核;C8 / T1—L3节段形成侧角,内有中间外侧核;在S2—S4节段有骶副交感核。其中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发出轴突参与前根的形成。 ⑶后角(板层Ⅰ—Ⅵ) 自背侧向腹侧依次有:后角边缘核Ⅰ、胶状质Ⅱ、后角固有核Ⅲ、Ⅳ、胸核Ⅶ(C8—L3)。 ⑷中央灰质(板层Ⅹ)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第I层---后角边缘核第Ⅱ层---胶状质第Ⅲ、Ⅳ层---后角固有核第Ⅴ层---网状核 第Ⅵ层---后角基部第Ⅶ层---中间内、外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第Ⅷ层---前角底部 第Ⅸ层---前角运动细胞第Ⅹ层---中央灰质 2、白质前索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连合 白质的传导束 ⑴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薄束与楔束 位置:脊髓后索 形成: 薄束位于后索内侧,楔束位于后索外侧(T4以上有薄束和楔束,T5以下仅有薄束) 定位: S、L、T、C(内→外) 功能: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后束 位置:外侧索的边缘 形成: 功能: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脊髓丘脑束(前、侧束) 位置:外侧索前半和前索 形成: 定位: S、L、T、C(外→内)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侧束)和粗略触压觉(前束)。 ⑵下行传导束(运动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位置:位于脊髓外侧索、前索 形成: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 定位:皮质脊髓侧束:S、L、T、C(外→内) 功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 起于中脑红核,在脊髓内位于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和调节肌张力。 前庭脊髓束: 位于前索;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维持体位等 网状脊髓束: 位于前索及外侧索深部;主要来源于同侧脑干的网状结构,调节张力,协调骨骼肌的运动。 顶盖脊髓束: 位于前索;来源于中脑上丘,参与完成视觉和听觉防御反射。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笔记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1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1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呈三角形,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解剖学知识总结

解剖学知识总结 绪论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进行。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局部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摸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即: (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 (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近腹面背侧——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内腔外——距内腔较远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肢根远侧——距肢根较远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系统解剖学重点

1、躯干骨 寰椎,枢椎,隆椎,椎体钩,颈动脉结节,横突孔,椎管,椎间孔 胸骨角 如何鉴别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2、头颈、躯干肌 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胸锁乳突肌、颈阔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斜角肌间隙)、舌骨下肌群、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背阔肌、斜方肌、胸腰筋膜、竖脊肌、腹直肌(鞘)、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膈、腰大肌、腰方肌。 3、四肢肌 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掌长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大鱼际、蚓状肌、骨间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阔筋膜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耻骨肌、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

肌、髂肌、腓肠肌、比目鱼肌、髂胫束。 4、消化系 名词:咽峡、咽淋巴环、胃窦、十二指肠悬韧带、齿状线、肝门、腹膜腔。 问答:1、牙齿的临床记录方式 2、食管的三个狭窄及距切牙多少厘米? 3、食物从口入到肛门排出所经结构? 4、胆汁的产生、排出途径。 5、肝脏的体表投影。 6、唾液腺有哪些?它们的开口部位。 7、什么是腹膜内、间、外位器官?举例。 5、呼吸系 上、下呼吸道,鼻旁窦开口部位,喉的软骨,弹性圆锥,声带,声门裂,咽隐窝,喉腔(喉口,喉前庭,喉中间腔,喉室,声门下腔),胸膜顶,胸膜腔,肋膈隐窝,胸膜(肺)体表投影。 气管异物易落入哪一侧肺?为什么?

6、泌尿、生殖 肾门,肾窦,肾区,肾的被膜,尿液产生排出途径,输尿管三个狭窄,膀胱三角,女性尿道特点及开口,精子产生排出途径,精索,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弯曲,卵子产生排出途径,卵巢的固定装置,输卵管分部,子宫的位置、姿势、分部及其固定装置(及它们的各自功能),阴道穹,乳腺手术切口方向。 7-1心脏、动脉 卵圆窝,主动脉前庭,动脉圆锥,窦房结,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及分支,心包横窦、斜窦,动脉韧带,颈动脉窦(小球),二(三)尖瓣复合体。 7-2静脉、淋巴 奇静脉、门静脉的组成及属支,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交通,大隐静脉的属支,九大淋巴干,胸导管,乳糜池。 写出所经结构: 1、肘正中静脉注射药物——颅内 2、足背静脉网注射药物——胆囊 3、口服药物——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