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外宣创新_以微视频_奥利弗游中国_为例_许向东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外宣创新_以微视频_奥利弗游中国_为例_许向东

2017年第7期

案例·方法

2017年1月,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第一集登陆海内外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外宣影视“新媒体短片”立项项目,《奥利弗游中国》在“2017达沃斯”期间,通过覆盖全球的国际卫星电视网LUXE TV 、中国国际电视台法语频道、境内外视频网站、社交平台以中、英、法三种语言面向全世界观众播出。第一季推出26集,每两周更新一集。

作为一档原创视频节目,《奥利弗游中国》可谓是我国现阶段外宣工作的现象级成果。其在着眼内容生产、构建传播矩阵、精准定位受众方面展现出的强劲势头,为讲述中

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提供了新的通路。内容生产:精心创意策划

目前,法语地区受众了解中国的渠道较少,且内容比较单一。为了突破这种困境,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启用在中法两国均有较高关注度的法国人奥利弗·格朗担当主持,通过讲述26个反映中国历史、风俗、风光的独立成章的故事,向法语地区受众展现中国图景,加深其对中国的了解。

节目的内容创造上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内容主题具有独特的“中国视角”。《奥利弗游中国》共26集,

将走遍中国大部分城市,通过介绍当地风土人情、接触典型人物、展示地理风貌,为国际受众打造有血有肉的、兼具幽默表达的、具有“中国视角”的故事。由话题的取舍和信息的裁夺所构成的媒体内容和品牌,是媒体的灵魂。所以,微视频看似是在讲述一个个中国各地区的故事,实际上是在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进步、生态环保等方面获得的突出成就,是一种极为含蓄的外宣表达。

其二,采用亲和、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态。在当前国际公关的大背景下,对外宣传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宣传语态从生硬冰冷到蕴含亲和力、感染力①。在外宣工作中,要做到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一场由移动互联网所

带动的信息跨界流动正在悄然进行。在新环境下,我国外宣工作开始以更加系统的眼光审视受传双方,思考如何实现全面、精准地传播“中国形象”。本文以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为例,通过分析其在内容生产、格局构建、受众培养方面的创新之处,探寻我国外宣工作在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新策略。

【关键词】移动外宣;内容生产;格局构建;受众培养【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本栏目由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合办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外宣创新

——以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为例

许向东高

064

“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灵活变通,而不是简单复制。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的宣传风格摆脱了纲领式的说教辞令,将诸如2022年冬奥会、新农村建设等严肃题材的宣传进行软化,使受众在清新明快的节奏中接受信息。举例来说:栏目组将微视频拍摄的第一站定在具有“东方达沃斯”之称的河北崇礼,首播时间定为2017年1月15日,而在首播之后的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论坛”。微视频的传播,为习总书记的出访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宣传作用。

其三,零距离感的呈现方式。近年来,国内外的新闻媒体不断尝试用各种表达方式帮助受众实现“悦读”,但这对处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并非易事。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中,主持人奥利弗搞怪夸张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可谓是节目的一大亮点,既不哗众取宠,又生动自然;法语中字的节目呈现方式,对内宣传不会使国内受众产生理解障碍,对外宣传可以最大程度消除法语地区受众的陌生感,并给其以强烈的代入感;每集五分钟的微视频形式,适合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更加符合国外受众接受方式。

其四,充分发挥主持人的能动性。在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中,节目主持人奥利弗具有法国身份和异域文化背景,同时凭借CCTV-5热播节目《城市之间》积累了深厚的中国观众缘,对中国文化也有较深了解。节目组抓准主持人身上的特性,将

其打造为行走于法语世界的“中国

名片”。这样一来,便能借助法籍主

持人之口围绕预设主题展开讲述,

更具亲近感。

格局构建:借力网络媒体

如上所述,《奥利弗游中国》在

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作品细节等

方面的创新之处值得肯定,但作为

一部对外宣传中国改革开放和新

时期发展成果的视频短片,光靠内

容支撑显然是不够的。为扩大传播

范围、增强传播深度、提高传播效

果,《奥利弗游中国》搭建起了过硬

的传播矩阵,实现了视频传播效果

的最大化。

其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奥

利弗游中国》的出品方是五洲传

播中心,隶属于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可以充分利用国新办的发布

渠道,在内容的发布上也更具权

威性。

其二,拓展海外平台。《奥利弗

游中国》在“2017达沃斯”期间,以

中、英、法三种语言通过覆盖全球的

国际卫星电视网LUXE TV、中国国

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法语频

道、境内外视频网站、社交平台以

中、英、法三种语言面向全世界观众

播出。这一细节显示:我国已将拓展

海外合作、完善海外本土传播、借力

提升海外影响置于外宣工作的突出

位置。通过加强对海外媒体的统合

引领,创新和规范合作模式,不断拓

展海外影响力。

第三,借力网络媒体。网络媒体

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传播特点,能

够弥补传统媒体在传播通路上的先

天缺陷,满足海外受众进行远程、实

时观看的需求。日前,美兰德咨询公

司发布了《2016中国视频融合传播

白皮书》(以下简称为《白皮书》),《白

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视频

用户已达6.83亿,同比增长近

6000万人;持续增长的网络视频用

户数量带动全平台节目视频点击量

攀升,2016年全网节目视频点击总

量超过8600亿次,同比涨幅接近

50%。《奥利弗游中国》在传播过程

中,充分借力网络视频媒体——视

频传播的海外网络传播渠道为

YouTube官方频道;与此同时,栏目

组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

网站开设官方账号,进行同步转播。

这种做法不仅有效传播了中国声

音,还给予了海外受众更多的话语

权力,互利共赢的同时,彰显出中国

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现国

家“软实力”的姿态。

受众培养:激发文化认同

《奥利弗游中国》第一站是中

国“冬奥小镇”河北崇礼县,主持人

奥利弗·格朗在节目中称:白色的

冰雪世界让他想起自己的家乡瑞

士,此次拍摄对他来说是一场“寻

亲”之旅,他要来这里寻找“达沃

斯”情结,并“要用一个瑞士人的眼

睛来看中国”。

从这样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栏

目组拟用寻找中法文化共通性的

065

2017

年第7期

案例·方法

方式,搭建起一条联络中国和法语地区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在受众培养方面,也体现出以下两点新特色:

其一,重视粉丝培养。《奥利弗游中国》栏目开通了Facebook 、Twitter 账号,而这些国外社交平台同我国的微博较为相似,具有传播主题自媒体化、传播内容开放化的属性。这种新渠道不仅有助于避免对外宣传过程中受众审美疲劳、对宣传内容有抵触情绪等情况的出现,也为对外宣传工作增添了几分新意,减少了几分压抑②。移动互联时代,粉丝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播效果。而账号管理者可以在Face?book 、Twitter 上与粉丝及时互动,真正实现面向明确对象、围绕明确话题、针对明确问题进行“精准传播”的目标③。同时,也能对传播过程进行适当的维持和引导,防止恶意中伤。良好的粉丝群体,能使信息的传播力和渗透力更强。可以说,重视增加粉丝的用户黏度,不仅能够保证视频播放量,更有利于提高外宣声势。

其二,了解受众需求。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遗产,在不同地区塑造出了不同的文化性格,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接收习惯。由于网络媒体交互的特性,外宣工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大多数读者的兴趣,了解大家更关心哪些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传播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信息④。

《奥利弗游中国》本次传播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Facebook 、Twitter 与受众产生互动,通过分析海外受众的留言、点赞等信息,可以实时监测到海外受众的收视反应,收集其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相较于传统的受众收视调查,网络调查的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结论更有说服力。只有仔细揣摩国外受众的心理、及时了解海外受众的收视需求,才能为下一步的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在推进外宣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国内外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不能要求对方受众完全跟随我们的意识形态,如果强势输出意识形态而不考虑到文化产品是否符合当地的语境,很可能引起当地政府、人民的不满与误解。

实现中国形象“自塑”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相应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社会人文、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也越来越关注。如何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更高的地位?如何实现中国形象“自塑”而非“他塑”?采取何种手段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怎样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不断推进着我国外宣工作的改进。

近年来,我国外宣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国家形象宣传片等形式

上,形式上较为单一、内容也比较死板。而《奥利弗游中国》以及新华社的《十三五之歌》,则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实现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向海外受众展现了不一样的中国形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主动适应外宣工作的新趋势,不断尝试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重视内容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外宣作品;重视媒介融合,充分发挥不同媒体渠道的积极性;重视受众反馈,满足海内外受众的信息诉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秉承“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宗旨,助力我国外宣工作走向新高度。

[本文为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批准号:2015MZD046)的部分成果。]

(许向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高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注释:

①金晨辉:《复兴路上工作室〈十三五〉

体现我国外宣新思维》[N],《军事周刊》,2015年第10期。

②翟信:《论国际公关时代下我国对外宣传新趋势——以新华社<十三五之歌>为例》[J].《公关世界》,2016年第4期。③范建平:《利用互联网开展“精准外宣”》[J].《对外传播》,2008年第12期。④刘澄子:《对网络外宣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15年第4期。

06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