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

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

a)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b)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c)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

a)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

b)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c)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

d)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

e)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

f)分层的优点:

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实现细节。

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

iii.易于实现标准化。

g)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h)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

i)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

j)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k)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

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

a)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

b)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

c)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

d)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a)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b)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c)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

d)只有物理层之间才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12.OSI的特点:

a)每层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进行通信。

b)各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c)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d)同一系统的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

e)相邻两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13.物理层

a)描述:

i.是网络的最底层

ii.向下是物理设备之间的接口

iii.向上为链路层提供数据流传输服务

iv.是纯硬件实现其功能

v.任务:实现物理上的信息传输

vi.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联时必须遵守的底层协议。

b)功能:

i.为数据端设备提供数据传送数据的通路

ii.数据传输

iii.定义通信结构的物理特性。

1.机械特性:接口的形状和尺寸,针脚的个数

2.电气特性:物理信道上传输比特流时信号电平的大小、数据编码方式

3.功能特性:每个针脚的功能(接口的信号线: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

地线)

4.规程特性:工作规则和时间顺序

c)接口标准:RS-232D (25针)、X.21、RS-232C、RS449、V.24

d)物理层的网络设备:中继器、集线器、传输介质

14.数据链路层

a)位置:介于物理层于网络层之间

b)描述:把物理层的袁术数据打包成帧,并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无差错进行传递。

c)传输数据单元:帧。最小的语义单位。

d)主要目的:将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对网络层逻辑上的、无差错的数

据链路。

e)主要功能:

i.链路管理

ii.帧同步

iii.流量控制

iv.差错控制

v.透明传输

vi.寻址

f)协议

i.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BSC(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半双工协议

ii.面相比特型的同步协议: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定义了三种帧类型

1.信息帧:用于数据传输,简称I帧

2.监视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简称S帧

3.无编号帧:用于提供链路的建立、拆除及其他多种控制功能,简称U帧

g)层次划分:MAC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负责物理寻址和对网络介质的访问管理。

LL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建立和维护网络设备间的数据链路连接。

h)设备:网卡、网桥、交换机

i)同步技术

i.位同步(同步技术)

1.传输单位:数据块(帧)

2.特点:要求复杂的同步技术、代价高、效率高、便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3.描述:在发送数据之前发送一个同步字符SYN,然后发送数据,结束时发

送同样的同步字符SYN。

ii.字符同步(异步同步技术)

1.传输单位:字符

2.特点:要求收发时钟近似相同,设备简单,效率低、适用于低俗场合、费

用较低

3.描述:将每一个字符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字符结尾后添加一个终止位然后

传输。

15.网络层又称为IP层

a)也称为通信子网层

b)负责控制通信子网的操作、实现数据从网络上的任意节点准确无误地传输到目的节

点。

c)主要目的:为分组选择最近路径,通过通信子网到达通信子网到达目的主机。

d)传输单位:分组

e)功能

i.路径选择:向传输层提供两种接口:数据报、虚电路

ii.流量控制:功能:防止因过载而引起吞吐量下降、时延增加、避免死锁。

iii.数据的传输与中继

iv.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

f)网络服务:可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i.虚电路服务(X.25)

描述: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

过程: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拆除链接

适合传输大批量的数据

特点:当报文较长时,差错控制由通信子网完成、分组按顺序到达,不重复、不丢失,接收端无需排序。

ii.数据报服务

描述:每个分组单独选路,每个分组中都含有目的地地址。

适合传输小批量的、突发性的数据

特点:报文比较短,随机到达目的节点,不能按序到达,接收端需要排序

g)设备:路由器、桥由器、三层交换机

16.传输层

a)位置: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之间

b)作用:在两端计算机内的进程间、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传输

c)向高层用户屏蔽了底层通信子网的细节,传输层不对数据加工处理。

d)服务:

i.寻址:在用户进程间提供可靠和有效的端到端服务,传输地址,主机分配的端

口号

ii.建立连接

iii.流量控制

iv.崩溃恢复

e)多路复用技术:把多个低速信道组合成一个高速信道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

利用率。

i.频分多路复用(FDM):根据频率不同将信道分割成多个信道,实现在一个信

道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可能会出现失真的情况

ii.时分多路复用(TDM):把时间分割成长短相等的时间片均匀轮流分配给所有用户(无论用户是否有数据要发送),不会出现失真现象,但会有轮空现象。

iii.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动态分配时间片,不会失真,不会轮空

iv.波分多路复用(WDM)

v.码分多路复用(CDM)

17.其他各层简介

a)会话层:建立、维护、结束会话连接、会话管理、组织和同步。

b)表示层:数据的格式和表达,信息的内容和表示形式,数据的加密解密、加压解压,

数据编码。被称为网络的翻译者。

c)应用层:OSI/RM的最高层,是网络与用户的接口。

i.功能:为网络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完成特定网络服务功能所需的各种协议。

18.OSI规定了网络的层次划分,以及每一层上所实现的功能。

TCP/IP

1.起源:20世纪70年代的ARPANET

2.作用:实现异种机异种网之间的互联

3.核心思想:隐藏具体物理网络的差异、提供透明的一致的、标准的逻辑网络

4.特点:开放性、统一性、标准性、独立性

5.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标准,被公认为当前的工业标准。

6.ARPA实现了异种网之间的互联

7.TCP/IP是一组协议簇,其中TCP和IP是两个重要的协议。于1973年提出。

8.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9.IP网络互联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和网际路由服务。

10.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11.网络接口层

a)位置:TCP/Ip的最底层,也称为网络访问层。

b)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对应

c)局域网采用IEEE802系列协议

d)IEEE 802.3 以太网协议

e)IEEE 802.4 令牌总线

f)IEEE 802.5 令牌环协议

g)广域网协议:PPP、FR、X.25

12.网络互联层

a)功能:主要是负责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分组

b)与网络层对应

c)主要协议

IP 网际互连协议

ARP 地址解析协议

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13.传输层

a)又称主机至主机层

b)功能:负责端到端的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通信

c)两个协议:TCP、UDP

TCP: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UDP: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

14.应用层

a)TCP/IP的最高层,对应OSI的上三层,用于提供网络服务。如文件传输、远程登

录、域名服务和简单网络管理。

b)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传递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Web服务

Telnet:远程登陆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DNS:域名解析协议,负责IP地址和域名的转换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POP3:邮局协议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NFS:网络文件系统协议

RIP:路由信息协议

协议详解

15.IP协议

a)工作层次:网际层

b)基本任务: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报

c)特点: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报协议。提供尽力而为的传输服务。

d)数据报的分段和重组,重组是分段的反过程,其中数据报重组发生在目的主机上。

e)路由选择依据,目的主机的IP地址。

f)分组中包含的信息:发送端IP地址、目的IP地址。

g)因为无连接不可靠,所以会出现出错、重复、丢失的分组现象。

h)网络层的协议中,ICMP和IGMP协议会封装在IP分组中传输,而ARP和RARP协

议不会封装到IP分组中传输。

i)主要功能:存储-寻址-转发,不关心上层的功能,上层信息封装在IP数据包的数

据部分。

16.TCP 传输控制协议

a)工作层次:传输层

b)特点: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c)传输单元:TCP报文

d)使用端口号区分不同协议,两个字节

e)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f)过程: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

17.TCP/IP的工作工程

a)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

b)传输层将数据分解成长短相等的TCP段

c)IP层给TCP段加上源、目的地IP

d)从上到下最先对数据进行分段的是传输层。

18.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

a)无连接的、不可靠的

b)适合传输要求迅速发送数据时

19.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提供差错控制服务,常用于诊断实用程序中。

20.ARP 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到MAC地址的转换

21.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22.网络接口层其他的协议

a)广域网:HDLC、SLIP、PPP、FR、X.25

b)局域网协议:IEEE 802系列

23.SLIP 串行线路网际协议

a)现今用于连接某些ISP,串行线路IP是一种在串行线路上对IP数据报进行封装的

简单形式。

b)缺点:不支持动态IP地址分配,无校验字段、无法检测错误、只能支持IP协议。

24.PPP 点对点协议

a)优点:

修改了SLIP的所有缺点

支持在单根串行线路上运行的多种协议,不只是IP协议

每一帧都有CRC校验

通信双方可以进行IP地址的动态协商

25.ICMP 网络控制报文:把错误信息包封装,传送回给主机

26.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工作层次:应用层

端口号:数据端口20,控制端口21

使用TCP可靠的运输服务

27.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端口号:23 使用TCP

28.SMTP 简单的邮件传输协议端口号:25 使用TCP C/S模式

29.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80 使用TCP C/S模式

30.DNS 域名解析协议端口号:53 使用TCP C/S模式

31.POP3 邮局协议端口号:110 TCP

32.TFTP 文件传送UDP

33.RIP 路由选择协议UDP

34.SNMP 网络管理协议UDP

35.NFS 远程文件服务器UDP

36.DHCP:为网络中的计算机自动分配TCP/IP参数(C/S)

TCP/IP安装以后,在“运行”中键入cmd可打开命令提示符

命令

https://www.docsj.com/doc/1315317340.html,stat:显示有关协议的统计信息和当前网络的连接情况

2.ROUTE:在路由表中修改或显示条目的命令

3.Ipconfig: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查看配置)

4.Ipconfig/all:显示所有信息(显示物理地址和主机号)

5.Ping:检测网络的连通性,使用ICMP(控制报文协议)

6.Ping 12

7.0.0.1 :检测TCP/IP是否配置好

7.Ping 本机IP地址:检测本机IP地址是否设置有误,网卡安装是否正常

8.Ping 本网网关或本网IP地址:检测硬件设备是否有问题,也可以检测本机与本地网络

连接是否正常

9.Ping 本地DNS地址:判断本机能够达到DNS服务器,目的:判断DNS能否正常提供

域名解析服务

10.Ping 远程IP地址:主要检测本网或本机与外部的连接是否正常

计算机网络 期末 知识点 总结

目录 第一章 (2)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3) 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3)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4) OSI七层模型和TCP/IP 。 (4) 第二章 (4) 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4) 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其含义。 (5) 奈氏准则 (5) 香农公式 (5)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6)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6)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6) 第三章 (7) 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7)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7) 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8)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8) 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8)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9) 第四章 (9)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的优缺点(区别)。 (9)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 (10) 分类IP地址的分类标准。 (10) 子网IP地址的原理及划分和表示方法。 (10) 子网掩码的概念,A、B、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计算,子网地址的计算。 (10) CIDR地址的概念及CIDR地址块。 (11) IP数据报的基本构成。 (11) RIP、OSPF、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12) 第五章 (12) 运输层的作用。 (12) TCP/IP体系的运输层的两个协议的名称及特点。 (12)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12) TCP的流量控制。 (13) 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 (13)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13) 第六章 (13)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 (13)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及顶级域名的构成情况。 (14) 中国的顶级域名及二级域名的设置情况。 (14)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及所使用的协议。 (15)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汇总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一、因特网应用 因特网诞生于 1969 年初,前身是阿帕网,我国的四大骨干网: CERNET、CSTNET、Chinanet、ChinaGBN。 (一)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1、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远程登录( Telnet )、文件传输(ftp)、信息浏览和检索、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 )、电子等。 2、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 ICP(因特网容提供商):提供因特网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服务,如新浪、搜狐等。 ASP(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 3、因特网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 4、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 )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它利用网络将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设备集中在一起,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2 )虚拟现实技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供用户研究或训练。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3 )无线网络应用技术 (二)、搜索引擎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因特网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多媒体信息检索,专业垂直搜索引擎。(三)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1、常见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 2、因特网交流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网络技术基础 (一)网络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有三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覆盖围分: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本期里,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学校各部门和年级组的配合与支持下,信息中心按计划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信息中心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 1、硬件环境建设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我校网络多媒体设备使用已将近10个年头,很多设备出现故障因为停产而无法更换,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学期末,校领导召集教学口、后勤口、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召开了专题会议,一是研究决定了更换全校教学班多媒体设备以及为一线教师和各部门管理人员配置一体机电脑的事项,二是研究通过了与电信公司洽谈的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两项举措,加强了我校的硬件环境建设,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2、软件环境建设 在投资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行。 本学期,信息中心在做好常态工作的同时,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了学校的软件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课件,用于教学。在运用现成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不能随心所欲和运用自如。由专家开发的教学课件与相对独立的课堂是有距离的,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倡教师自己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并经常深入到办公室指导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课件制作中,教师中蕴藏的潜能和创造力被

激发出来,制作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教学课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如今,我校教师制作课件水平在全市已是遥遥领先了。 二是设计开发我校的校本资源库,并链接到学校的网站上。以前教师使用课件全部是通过课件上传软件,把所用的课件传到机房服务器,然后通过各个教室的终端访问使用,但是,上传服务器的容量是有限的,常常会造成教师上传课件失败,给教师运用教学资源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信息中心从上学期就开始研究、构思,并创建了校本资源库的结构框架和组成板块,集体培训了上传方法,同时,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自己的优秀课件上传到了资源库中,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本学期,信息中心又将资源库的结构和板块进行了调整与改进,增加了鹏博士多媒体CAI素材库,而且,为了教师方便快捷地登录到资源库,由信息中心的裴龙老师设计制作了新的网页与链接方法,让制作学校网站的技术员添加在了学校网站的教学天地子栏目中。 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利用网络第三方资源。 本学期,学校与电信公司合作的“班班通”项目中,为教师使用第三方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目前,全校102个账号已全部开通,并正式使用。11月初,信息中心又与“北京神州中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系协商,免费为学校申请了200个用户账号,统计了所有任课教师的常用电话号码,并将这些电话号码一一进行了用户注册,还链接了临河教育信息网的“课件资源库”,为教师开通了更多的网络资源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网络中心工作总结(2020版)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网络中心工作总结(2020版)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网络中心工作总结(2020版) 11月份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信息部网络服务中心继续本着高标准、严要求,以服务、开拓、奉献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优势,较圆满的完成了本月工作任务: 一、教育网站的整体改版 教研院网站以全新的形式整体改版,为学院管理和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搭建起了全面、适时、便捷的桥梁,也必将成为综合展示我市教研、培训、科研、信息等创新工作的平台,深受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本月间,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网络中心同志采取集中攻关的办 法,查资料,请专家,经过反复试验与调试,开发设计,最终

对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对所有版面进行了重新划分。导航栏设置了“学院概况”、“通知公告”,“部门主页”、“名师风采”、“视频点播”、“教研论坛”、“教师博客”、“图片中心”、“教育资源”等9个快速导航,以一个全新的形式,为全市教师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其中“活动掠影”、“院容院貌”、“专题图片”采用运动导航栏的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展示了教研、培训、科研、信息等工作的风采;教研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展板”,以导航栏动态横拉的形式,动态展现在互联网上,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拓展了教研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表现出的卓越风采;“视频会议”系统连接了xview讯流会议视频系统,为各部门将来开展网络视频多点传输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平台,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把我们的教研、培训、科研活动及成果交流、信息发布扩展到全国;“教学资源库”、“问卷调查系统”也做了相应的连接,使网站、论坛、博客及资源库汇集在一起,使之服务空间更为广阔。此外,新网站还对电子业务办公信息获取与信息传输效率有较大的提高,把通知与其他工作计划、总结分开,使基层广大教师浏览网站更加便捷、一目了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网络部月工作总结

范文一:网络部4月份工作总结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网络部在四月份的主要工作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全体成员努力的成果,也是我们所期待见到的成绩。下面就本月部门的工作情况做一下总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本月上旬,我们部门举办了一次摄影技术培训,这个培训本应是我们上一个的技术培训之一,但由于时间上安排的问题,延迟到本月进行。虽然如此,但部门的成员都是积极参与本次培训,增长了不少摄影技术,相信对今后的工作会又有很多的帮助,也减少部门处理照片所耗费时间。不过这次培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参与人数并不算太多,还有培训师准备了丰富的内容,但讲的声音比较小,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但总体来说,参与培训的人员都很认真听,认真地去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积极发问,算是达到了我们组织这次培训目的。 在本月下旬,我们部门接到校学生会网络部的通知,要在全校范围了举办一次主题为《激情亚运由我先行》的电子杂志设计大赛,各院系负责网络工作的部门需要帮忙进行前期的宣传以及作品的收集。这是一个锻炼部门干事能力的好机会,能够让他们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电子杂志的技术,前几天进行了一次电子杂志的培训,为参加这次比赛打好基础。 我们部门在下个月将会继续制定学院论坛的版规,以及评出电子杂志设计大赛进入复赛的作品。 范文二:2012年11月网络公司运维部个人工作总结 去年的年末,我来到了运维部。这是一个技术岗位,刚来的我,对于我的工作可以说是相当的陌生。大多数仪器、设备都不认识,不像书本上讲的那些。它们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需要学习来完成工作。我对我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如饥似渴的去学习书籍,请教同事,慢慢的汲取知识和经验。刚开始,每一次出去解决故障,我都有点担心,怕工作做不好,所以每一次,我都认真向前辈们学习,看他们如何去操作仪器,如何去分析故障点,不懂的我就问为什么。还有不懂的,我就回来查电脑,自己消化,直到理解。正是自己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和缺乏专业知识带来的恐慌,一直鞭策着我,风风雨雨走过了这一年。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年,我通过向别人学习和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不少东西,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时候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下面我就自己这一年来的工作做个总结: 1、学会了做标准的568B网线,学会了做2M线。知道了网线的线序,知道了2M线的用途。 2、认识了光纤和ODF架,知道了法兰盘子,知道了如何用光纤连接法兰盘子。 3、学会了如何使用光源和光功。知道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和所显示的数值所代表意义。 4、知道了如何使用OTDR去打光纤的全程长度,熟悉了如何用OTDR测试新融光纤的质量,如何查故障点、测衰耗。 5、学会使用了熔接机。了解了熔接机的结构,知道了如何区分单模熔接机和多模熔接机。 6、学会了如何在几个基站之间进行跳纤。并在同事的协助下为广电跳通了2条有线电视专线。 7、对SDH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了常用的OI2D和OI4D光口板和一些以太网板。知道了如何从型号上来辨别板子的类型。 8、学会了如何去基站更换板块以及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9、协助资产盘查。对基站的各个设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熟悉了好多基站的地理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7年9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 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 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的是802.11a和802.119。 8.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9.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米以内,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10.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11.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等都有关系。 12. 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宽带城域网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docx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 192.0.0.0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网络信息中心紧紧围绕学校2009年度工作纲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求实务真,以“业务求精,服务至上”为工作理念,以为教学科研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信息网络服务为工作重心,加快下一代IPV6校园的部署,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完善网络安全认证体系;积极开展调研,努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筹备工作。现将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年初,网络信息中心围绕学校“十一五”规划、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网络信息中心工作目标。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为目的,通过构建高可用性的网络基础设施,促进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尽快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强化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保障作用,将工作的中心任务转移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来,深入调研、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开展好前期规划,务必高水平的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二、加快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1.项目背景2008年

底,由教育部组织申报的国家发改委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项目“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已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项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管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具体承担协调工作。东北师范大学作为首批申请的高校之一,通过认真的准备,结合校园网的实际建设情况,网络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编写了子项目实施方案。并于2008年12月25日赴北京提交项目书和参加申请答辩会。由于组网方案合理,子课题设计可行,经费利用充分到位,经过专家评审顺利通过答辩。专家们根据实际了解到的东北师大网络建设规模和水平,将我校由C类学校提升到B类学校。最后申请到国拨经费250万元。 2.项目国拨经费的招标采购工作 本项目国拨经费所购买的所有设备由教育部科技司统一组织招标。各高校欲购买的设备均需在入围的厂商品牌和设备型号中选定,设备统一定价。 网络信息中心协调学校相关部门,于09年5月份完成了设备的选型工作。根据科技司招标结果,结合原有的升级方案,最后确定购买的升级设备品牌为H3C厂商的系列产品。 3.项目的实施和成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

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 第一章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 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对等方式(P2P) 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 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选) 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 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 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 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 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 五、(简答)时延:时延的4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 准或约定称为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 七、 5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transport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network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 物理层(physical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第二章物理层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 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 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 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 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特 点:所有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TDM:时分复用,复用方法: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TDM 帧划分为N个时隙。每一个用户在一个TDM帧中占用一个固定时隙。特点:所有用户在不 同的时间占用整个频带宽度。 1

信息中心个人工作总结(2021版)

信息中心个人工作总结(2021 版)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it can clarify the direction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信息中心个人工作总结(2021版) 信息中心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回顾本学期工作,在学校校长室领导下,在市区级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下,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重点回顾 1、校园网络日常维护 2、办公电脑、班级电脑等日常维护 3、录播教室、广播等常态使用 4、校园网站维护、网站栏目建设与管理 5、市、区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 6、第二批“区智慧校园”申报工作 7、业余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开展

8、口语听力考试、地生考试协助服务 二、具体内容 (一)细化常规工作 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关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因此,校园网络维护工作是信息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中心利用技术手段,定期对校园网络情况进行监视,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学校网络的畅通。我校是XX市足球特色学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要求,针对制作了校园足球特色专栏,将我校各类足球活动呈现在校园足球特色专栏中,为我校的全国足球申报做好基础工作。 (二)落实专用室使用 随着区划调整,在我校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次数越来越多,各功能室和专用教室使用频率也增加了尤其是录播教室、学校报告厅,为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增添光彩。功能室老师认真负责,定期进行卫生清扫等工作。保证了专用室的使用。 (三)打造信息化平台优势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运输层知识点总结

运输层 运输层之间的通信是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过端口的 一、运输层协议概述 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2、当网络的边缘部分中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的功能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位于网络边缘部分的主机的协议栈才有运输层,而网络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到下三层的功能。 3、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实际上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 4、运输层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复用和分用。通过端口实现。 5、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6、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 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络是不可靠的(只提供尽最大努力服务),但这种逻辑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道是一条不可靠信道。 7、两个对等运输实体在通信时传送的数据单位叫作运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 8、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虽然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UDP 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9、运输层的UDP 用户数据报与网际层的IP数据报的区别:IP 数据报要经过互连网中许多路由器的存储转发,但UDP 用户数据报是在运输层的端到端抽象的逻辑信道中传送的。 10、硬件端口与软件端口的区别:在协议栈层间的抽象的协议端口是软件端口。路由器或交换机上的端口是硬件端口。硬件端口是不同硬件设备进行交互的接口,而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11、端口用一个16 位端口号进行标志。 12、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在因特网中不同计算机的相同端口号是没有联系的。 13、端口的分类:熟知端口和登记端口号合称为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 ?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的。使用这个 范围的端口号必须在IANA 登记,以防止重复。 ?客户端口号或短暂端口号,数值为49152~65535,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 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UDP只是在IP 的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了端口的功能和差错检测的功能。 2、UDP 的主要特点 ?UDP 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UDP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不使用拥塞控制。 ?UDP 是面向报文的。 ?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UDP 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 个字节。 ?UDP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通信的要求 3、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4、UDP 的首部格式(每个部分各两个字节) 源端口(不需要回送时可填0),目的端口,长度(包括数据部分,最小为8字节),检验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