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1国考笔试特训预测方法精讲-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 (全部讲义+笔记) (4)

2021国考笔试特训预测方法精讲-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 (全部讲义+笔记) (4)

2021国考笔试特训预测方法精讲-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 (全部讲义+笔记) (4)
2021国考笔试特训预测方法精讲-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 (全部讲义+笔记) (4)

方法精讲-数量 4(笔记)

启智职教的店

第八节容斥原理

【知识点】1.两集合容斥原理。

(1)识别:多主体(两主体)、有交叉。

(2)公式:A+B-A∩B=总数-A、B都不满足个数。

(3)公式推导:如图所示,圈A和圈B,中学学的几何问题,就是求两个圈覆盖的面积,A+B,多加了中间相交的部分,所以减去A∩B,则等式可写为:A+B-A∩B=总-空白。公务员考试中会把面积变成一些条件,例如满足条件1 的、满足条件2的、两个条件均满足的等。

(4)例如:我们班在线听课的有150人,有钱的有90人,任性的有70人,没钱不任性的有3人,求有钱任性的人数?

答:该题为容斥原理问题,有钱的为90人,任性的有70人,“有钱的”为

条件A,“任性的”为条件B,设有钱任性的为x人,根据公式B=总数-A、B都不

满足个数,代入数据得90+70-x=150-3。

2.三集合容斥原理(一会讲)。

【例 1】(2019 江苏)市电视台向 150 位观众调查前一天晚上甲、乙两个频道的收视情况,其中 108 人看过甲频道,36 人看过乙频道,23 人既看过甲频道又看过乙频道,则受调查观众中在前一天晚上两个频道均未看过的人数是:

A.17

B.22

C.29

D.38

【解析】例 1.“108 人看过甲频道,36 人看过乙频道”,出现两个主体,且两主体有交叉,属于两集合容斥原理问题,公式:A+B-A∩B=总数-都不满足的,代入数据,108+36-23=150-x,计算时结合选项,选项尾数不同,考虑尾数法, 8+6 尾数为 4,4-3 尾数为 1,则左边尾数为 1,右边 10-9 尾数才为 1,对应 C 项。【选C】

【注意】考试中一旦考查容斥原理问题,必须要拿分。

【例 2】(2018 广州)篮子里有苹果和梨两种水果若干个,将这些水果分发给 13 个人,每人最少拿一个,最多拿两个不同的水果。已知有 9 个人拿到了苹果,有 8 个人拿到了梨,最后全部分完。那么,有多少人只拿到了苹果?

A.4

B.5

C.6

D.7

【解析】例 2.问“只拿到苹果”“已知有 9 个人拿到了苹果,有 8 个人拿到了梨”出现两个条件,总共有 13 人,肯定重复交叉,属于容斥原理问题。看不明白就画图,如下图所示,左边为拿到苹果的人数,右边为拿到梨的人数,只拿到苹果的区域为右边阴影部分,只拿到苹果的人数=拿到苹果的人数-两者都拿到的人数,设两者都拿到的人数为 x,由题意“每人最少拿一个”,可得两者都不拿的人数=0,根据公式:A+B-A∩B=总数-两者都不拿的人数,9+8-x=13-0,求出x=4,只拿到苹果的人数=9-4=5 人,对应 B 项。【选B】

【注意】该题和上一题的区别在于该题求“只拿到苹果的人数”,不好理解,

就画图来看。

【知识点】三集合标准型:

1.识别:三主体、出现A∩B、A∩C、B∩C。

2.公式:A+B+C-A∩B-A∩C-B∩C+A∩B∩C=全-都不。

3.公式推导:如图所示:三个圈分别为 A、B、C,用面积的方式进行推导,

A+B+C,A 和B 重合的部分加了两次,所以需要减去一次A∩B,同理 A 和C 重合的部分加了两次、B 和 C 重合部分加了两次,分别减去一次A∩C和B∩C,最中间 A、B、C 重合的部分加了 3 次,减A∩B时,减了一次,减A∩C时,减了一次,减

B∩C时,减了一次,共减了 3 次,所以还要加上A∩B∩C,所以 A+B+C-A∩B-A

∩C-B∩C+A∩B∩C=总-都不,该公式为三集合的标准型公式,该公式较长,不要

死记硬背,可结合具体题目记忆。

【例 3】(2015 陕西)针对 100 名旅游爱好者进行调查发现,28 人喜欢泰山,30 人喜欢华山,42 人喜欢黄山,8 人既喜欢黄山又喜欢华山,10 人既喜欢泰山又喜欢黄山,5 人既喜欢华山又喜欢泰山,3 人喜欢这三个景点,则不喜欢这三个景点中任何一个的有多少人?

A.20

B.18

C.17

D.15

E.14

F.13

G.12 H.10

【解析】例 3.该题 8 个选项,但是对于我们做题没有影响。给了 3 个主体,“喜欢泰山”“喜欢黄山”“喜欢华山”,属于三集合容斥问题,已知两两之间的数,可以用三集合标准型公式,A+B+C-A∩B-A∩C-B∩C+A∩B∩C=全-都不,问“不喜欢这三个景点中任何一个的人数”,即求公式中的“都不”,设为 x,代入数据,

28+30+42-8-10-5+3=100-x,发现 A、H 项尾数均为 0,不能用尾数法,直接加减运算,整理得 100-20=100-x,解得 x=20,对应 A 项。【选A】

【注意】三集合容斥公式使用的前提:已知三个主体两两之间的数据。例如该题给了“8人既喜欢黄山又喜欢华山,10 人既喜欢泰山又喜欢黄山,5 人既喜欢华山又喜欢泰山”。

【知识点】三集合非标准型:

1.识别:三主体、出现只满足两个条件(如图所示的 m、p、n)或者满足两个条件。(有些命题老师比较严谨会加上“只”,有些命题老师不会加,注意两种描述意思相同)

2.公式:A+B+C-满足两项-满足三项*2=全-都不。

3.公式推导:A+B+C,其中 m、n、p 分别加了 2 次,加一次即可,需要减去一次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三个条件都满足的为 q,A+B+C 时,q 加了 3 次,但是在减 m、n、p 的时候没有减到,需要减去 2 次,所以 A+B+C-只满足两个条件-2A ∩B∩C=总数-都不,为三集合非标准型公式。

【例 4】(2019 河北)某班参加学科竞赛人数 40 人,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 人,参加物理竞赛的有 27 人,参加化学竞赛的有 25 人,只参加两科竞赛的

有 24 人,参加三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A.2

B.3

C.5

D.7

【解析】例 4.该题和例 3 的区别,例 3 分别告诉两两之间的数,该题给了笼统的概述“只参加两科竞赛的人数”,即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人数。用三集合非标准型公式:A+B+C-满足两项-满足三项*2=全-都不,代入数据,三科都不参加的人数为 0,22+27+25-24-2x=40,整理得 50-2x=40,得到 x=5,对应 C 项。【选C】

【练习】(2014 广东)某乡镇举行运动会,共有长跑、跳远和短跑三个项目。

参加长跑的有 49 人,参加跳远的有 36 人,参加短跑的有 28 人,其中只参加两

个项目的有 13 人,参加全部项目的有 9 人。那么参加该次运动会的总人数为多少:

A.75

B.82

C.88

D.95

【解析】练习.该题有长跑、跳远、短跑,三个主体,有交叉有重复,属于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出现“只参加两个项目的有 9 人”,相当于给出只满足两个条件的,用三集合非标准型公式:A+B+C-满足两项-满足三项*2=全-都不,代

入数据,49+36+28-13-2*9=总数,选项尾数不同,用尾数法,尾数为 2,对应 B 项。【选B】

【注意】该题年代较久远,是 2014 年的题目,和前面的 2019 年的题目没有区别,只不过是换了一下数字。

【知识点】容斥问题的解题方法:

1.公式法:题目中,所给所求的都是公式的一部分。

2.画图法:

(1)公式解决不了的,出现只能满足某一个条件(例如只参加跳远的或者只参加长跑的)。

(2)标数字:从内往外(剔除重复),如下图所示,先标“×”,再标“\”,最后标满足一个条件的;一一对应(每个封闭区域只有一个数)。

【例 5】(2017 陕西)在一项课题研究中,数据搜集方式有问卷调研、当面访谈与电话访谈三种。参加问卷调研的有 27 人,参加电话访谈的有 21 人。参加了三种数据搜集方式的有 5 人,既参加问卷调研又参加当面访谈的有 9 人,既参加问卷调研又参加电话访谈的有 12 人,既参加当面访谈又参加电话访谈的有 7 人。已知只参加当面访谈的人数占数据搜集人员总数的 20%,则数据搜集人员共有多少人?

A.45

B.50

C.55

D.60

E.65

F.70

G.75 H.80

【解析】例 5.方法一:三集合容斥原理问题。出现“只参加当面访谈的人数占数据搜集人员总数的 20%”,出现了只满足某一个条件,画图标数,按照原则,从内往外标,如图所示,问卷调研、电话访谈、当面访谈,先标满足三个条件的区域,“参加了三种数据搜集方式的有 5 人”,中间标 5;再标只满足两个条件的区域,“既参加问卷调研又参加当面访谈的有 9 人”,则右上角区域为 9-5=4

人;“既参加问卷调研又参加电话访谈的有 12 人”,则左上角区域为 12-5=7 人;“既参加当面访谈又参加电话访谈的有 7 人”,则下面区域为 7-5=2 人,最后标只满足一个条件的区域,“参加问卷调研的有 27 人”,所以只参加问卷的为27-7-5-4=11 人;“ 参加电话访谈的有 21 人”,所以只参加电话访谈的为21-7-5-2=7 人;只参加当面访谈的数据未知,已知其占总人数的 20%=1/5,设只参加当面访谈的人数为 x ,把图中所有的数据加起来等于 5x ,即11+7+5+4+7+2+x=5x,则x=9,总人数 5x=45 人,对应 A 项。

方法二:该题中只有老师画红线的地方未知,剩下的两个圈可以看成两集合的容斥原理问题,则 27+21-12=总人数,则两个圈的总人数为 36,可以设当面访谈的为 x,对应 20%,则两个圈对应 80%,则总人数为 48 人,对应 A 项。【选A】

【答案汇总】1-5:CBACA

【例 6】(2018 辽宁)某班在筹备联欢会时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歌和乐器演奏,但有部分同学这 2 种才艺都不会。具体有 4 种情况:只会唱歌,只会乐器演奏,唱歌和乐器演奏都会,唱歌和乐器演奏都不会。现知会唱歌的有 22 人,会乐器演奏的有 15 人,两种都会的人数是两种都不会的 5 倍。这个班至多有多少人?

A.27

B.30

C.33

D.36

【解析】例 6.该题为两集合容斥原理问题,公式:A+B-A∩B=总数-都不满足,22+15,给了等量关系“两种都会的人数是两种都不会的 5 倍”,设都不会的为 x,则两者都会的人数为 5x,22+15-5x=总数-x,整理得总数=37-4x,总数要想多,则 x 尽可能要小,根据题意,有两者都不会的人,所以 x 不能为 0,x 最小取 1,则总数=37-4=33 人,对应 C 项。【选C】

【注意】该题为容斥原理和最值结合,都不难,最后简单的做下最值分析即可。

【知识点】容斥原理:

1.公式:

(1)两集合:A+B-A∩C=总数-都不。

(2)三集合:

①标准:A+B+C-A∩B-A∩C-B∩C+A∩B∩C=总数-都不。

②非标:A+B+C-满足两项-满足三项*2=总数-都不。

③常识:满足一项+满足两项+满足三项=总数-都不。(该公式没有讲,因为该公式太简单。例如粉笔组织员工出去玩,有参加一个项目的,有参加两个项目的,有参加三个项目的,问总人数,则总人数=参加一项+参加两项+参加三项。

2.画图:

(1)画圈圈,标数据。

(2)从里到外,注意去重。

第九节排列组合与概率

【注意】排列组合与概率:如果可以听懂,大家下课就花时间好好梳理,多做下题目,如果连 10%都听不懂,就可以把时间放在其他地方。

1.两种原理。

2.两种概念。

3.四种题型。

一、基础概念

【知识点】排列组合:

1.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1)分类:用加法,要么…要么……(多者选其一)。

(2)分步:用乘法,既…又……(同时满足)。

(3)例如老师住在 CDB,附近有 3 家黄焖鸡、4 家兰州拉面、2 家沙县小吃,中午去吃饭,有 3 个不同的种类,有 3+4+2=9 种选择;如果老师决定吃黄

焖鸡,有大份和小份,4 种口味,要想吃上黄焖鸡,既要选大小又要选口味,

要同时满足,用乘法,则有 2*4=8 种选择。

2.排列(A):

①与顺序有关,A(m,n)=从 n 开始乘 m 个数。

②从 5 个人中选出 3 个人排成一队照相,共有多少中方式?

答:排列组合的题型特征,问完成一件事情,有多少种方案,是找方案的个数。5 个人选 3 个人,有 3 个位置,第一个位置有 5 个人可供选择,第二个

位置从剩余的 4 个人选一个,第三个位置有 3 种选择,照相有顺序,人站的位

置不同,结果不同,用 A,为A(5,3)=5*4*3。

③从 10 个人中选出 3 个人排成一队照相,共有多少种方式?

答:A(10,3)=10*9*8。

3.组合(C):与顺序无关,C(n,m)=分子 A(n,m)/分母 A(m,m)=从 n

开始往下乘 m 个数/从m 开始往下乘 m 个数。

例: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打扫卫生,共有多少种方式?

答:选出的 A、B、C,没有顺序的要求,对最后的结果没有影响,C(5,3)=A(5,3)/A(3,3)=(5*4*3)/(3*2*1)。

4.【判定标准】把已选的主体调换顺序后:有差别,与顺序有关(A);无

差别,与顺序无关(C)。

【例 1】(2019 广东)小李今天上午有 a、b、c、d 这 4 项工作要完成,下午有 e、f、g 这 3 项工作要完成,每半天内各项工作的顺序可以随意调整,则他今天有多少种完成工作的顺序?

A.30

B.60

C.72

D.144

【解析】例 1.工作有顺序,要完成上午的工作和下午的工作,上午的四项任务有顺序为 A(4,4),下午的三项任务有顺序为 A(3,3),完成一天的工作,

既要完成上午的又要完成下午的,所以用乘法,A(4,4)*A(3,3)=24*6=144,可以看尾数,也可以直接算,对应 D 项。【选 D】

【注意】A(3,3)=6,A(4,4)=A(3,3)*4=24,A(5,5)=A(4,4)*5=1 20。

【例 2】(2019 联考)某小学组织 6 个年级的学生外出参观包括 A 科技馆在内的 6 个科技馆,每个年级任选一个科技馆参观,则有且只有两个年级选择 A 科技馆的方案有:

A.1800 种

B.18750 种

C.3800 种

D.9375 种

【解析】例 2.该题有点难。比较容易错选 A 项。6 个年级中 2 个选了 A 科技馆,先从 6 个年级选 2 个参加 A 科技馆,假设 2 个年级为一年级和二年级,最终都是一、二年级去参加 A 科技馆,无顺序,为 C(6,2),还剩下 4 个年级,只要不选择 A 科技馆就行,每个年级都有 5 种选择,6 个年级同时满足,用乘法,C (6,2)*5*5*5*5=A(6,2)/A(2,2)*5*5*5*5=15*5*5*5*5,尾数为 5,对应 D 项。【选D】

【例 3】(2017 吉林)罐中有 12 颗围棋子,其中 8 颗白子,4 颗黑子。从中任取 3 颗棋子。则至少有一颗黑子的情况有:

A.98 种

B.164 种

C.132 种

D.102 种

【解析】例 3.该题没有告诉确定的情况,可以先分类讨论。先讲正面,再讲对立面。

方法一:三种情况。1 黑2 白:从 4 个黑的选 1 个,为 C(4,1),从 8 个选2 个白的,为 C(8,2),同时满足,用乘法,C(4,1)*C(8,2)=4*28=112;2黑 1 白:C(4,2)*C(8,1)=48;3 黑:C(4,3)=4,三种不同的分类,要加起来,112+48+4=164,对应 B 项。

方法二:对立面。“至少有一颗为黑子”对立面为没有黑子的情况,即三个棋子都是白色的,从 8 个白色的选出 3 个,为 C(8,3),总情况为 C(12,3),用

C(12,3)-C(8,3),对应 B 项。【选B】

【例 4】(2016 北京)某次专业技能大赛有来自 A 科室的 4 名职工和来自 B 科室的 2 名职工参加。结果有 3 人获奖且每人的成绩均不相同。如果获奖者中最多只有 1 人来自 B 科室,那么获奖者的名单和名次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性?

A.48

B.72

C.96

D.120

【解析】例 4.问的是获奖者的名单和名次顺序,名单相当于选人,先把三个人选出来,名次顺序相当于排序,因此本题先选人,后排序。“获奖者中最多只有 1 人来自 B 科室”,分情况讨论:

(1)B 科室1 人、A 科室2 人:先选人,后排序,B 科室一共有 2 名职工,从2 人中选出一个,为 C(2,1),A 科室有 4 个人,从4 人中选出 2 个,为C(4,2),之后对选出来的 3 个人进行排序,为 A(3,3),同时满足用乘法,为 C(2,1)*C (4,2)*A(3,3)=12*6=72。

(2)B 科室 0 人、A 科室3 人:A 科室 4 个人中选 3 人,C(4,3),对选出来的 3 个人进行排序,为 A(3,3),同时满足用乘法,为 C(4,3)*A(3,3)=4*6=24。

一共分成两大类,因为是两个不同的种类,用加法,总情况数=72+24=96 种。【选 C】

【注意】容斥中常识公式如何理解:假设粉笔举行三个活动,可以参加一项活动,可以参加两项活动,也可以参加三项活动。如果参加一项活动的人数是 A,参加2 项活动的人数是 B,参加 3 项活动的人数是 C,则参加活动的人数=A+B+C,但是有些地方还会涉及到“人次”,人次=人*次数,比如老师参加了 3 项活动,对其一个人来说,就是 1*3=3 人次,则参加活动的人次=1*A+2*B+3*C。

二、经典题型

【知识点】四种经典方法:

1.枚举法:国考特别喜欢考,2015 年、2016 年每年都会有一道枚举的题目,一道题目没有明显特征,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结合选项,如果选项数值比

较小,可以列举出来。

2.捆绑法。

3.插空法。

4.环形排列。

【例 5】(2019 联考)小王在商店消费了 90 元,口袋里只有 1 张50 元、4 张 20 元、8 张 10 元的钞票,他共有几种付款方式,可以使店家不用找零钱?

A.5

B.6

C.7

D.8

【解析】例 5.要付 90 元,现在有 50、20、10 元,如何选择题干中没有告知,没有选择的规律,结合选项,发现选项数不大,因此考虑枚举,且本题没有明显特征,也只能用枚举。枚举的原则是不重不漏,50 元有1 张,20 元有4 张, 10 元有8 张,想办法凑 90 元,凑的时候按住一个,先从最大的开始考虑。按情况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最大的是 50 元,50 元的只有一张,因此接下来需要考虑 20 元,凑一个 90 元,只要再加 2 张20 元的就能满足,这是一种支付方式,1 张50 元、2张 20 元。

(2)50 元的选 1 张,20 元的可以选 2 张也可以选 1 张,如果 20 元的选 1张,还差 20 元,可以选 2 张 10 元。

(3)50 元选了 1 张,20 元的可以选 2 张、1 张,还可以不选,如果不选,则10 元的需要选 4 张。

(4)50 元的如果不选,20 元的可以把 4 张全部拿出来,此时才 80 元,还需要再选 1 张10 元。

(5)50 元仍然不选,20 元选3 张,此时是 60 元,还需要再选 3 张10 元。

(6)50 元不选,如果选 2 张20 元,此时是 40 元,还要再选择 5 张10 元。

(7)50 元不选,如果选 1 张 20 元,此时需要 7 张 10 元。

如果 50 元的选 0 张,20 元的选 0 张,则 10 元的需要 9 张,但 10 元最多只有8 张,不满足,因此情况数只有上述 7 种,对应 C 项。【选C】

【注意】枚举法:不重不漏。

【答案汇总】1-5:DDBCC

【知识点】捆绑法:

1.例:粉笔6 位老师站成一排照相,龙哥和东哥要求必须相邻,有()种不同的站法?

答:要求相邻考虑捆绑,先把龙哥和东哥捆起来,龙哥可以在左也可以在右,因此有顺序,用 A(2,2);捆完把龙哥和东哥看成一个主体(大胖子),跟其他 4

个老师看成 5 个主体,这 5 个主体需要再进行排序,此时也有顺序,用 A(5,5)。

2.方法:

(1)先捆:把相邻的元素捆绑起来,注意内部有无顺序,有顺序用 A。

(2)再排:将捆绑后的看成一个元素,进行后续排列。

【例 6】(2016 国考)为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某市直属机关在系统内举办演讲比赛,3 个部门分别派出 3、2、4 名选手参加比赛,要求每个部门的参赛选手比赛顺序必须相连,问不同参赛顺序的种数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A.小于1000

B.1000~5000

C.5001~20000

D.大于 20000

【解析】例 6.读完题目发现出现“必须相连”,碰到相邻考虑捆绑,谁要

求相邻就捆谁,有几个相邻就捆几个。“3个部门分别派出 3、2、4 名选手参加

比赛,要求每个部门的参赛选手比赛顺序必须相连”,一共有 3 个部门需要相邻,

因此需要把三个部门分别捆起来,第一个部门有 3 个人,比赛是有顺序的,捆起

来为 A(3,3);第二个部门有 2 个人,捆起来为 A(2,2);第三个部门有 4 个人,捆起来为A(4,4)。先捆人后排序,此时把捆完的部门看成 3 个主体(大胖子),3 个主体需要再进行排序,为 A(3,3),因为这几个步骤是同时满足,

分步用乘法,为 A(3,3)*A(2,2)*A(4,4)*A(3,3)=6*2*24*6,计算的时

候不需要太精确算,观察选项,选项范围比较大,原式≈72*24≈70*20<1500,接近 1000+,对应 B 项。【选 B】

【知识点】插空法:

1.例:粉笔 6 位老师站成一排照相,龙哥和东哥要求必须不相邻,有()种不同的站法?

答:要求不相邻,因此龙哥和东哥中间一定会隔着其他人,隔着几个人不确定,但两人不能相邻,像这种不相邻的情况,应该把龙哥和东哥插到其他人的空隙当中。龙哥和东哥不相邻,先不排他们,先把其他 4 人排好,其他 4 个人进行排列,因为是人排队,所以为 A(4,4),龙哥和东哥不相邻,需要把龙哥和东哥插到四个人形成的 5 个空隙当中,因此从 5 个空隙中选 2 个插入,为 A(5,2),龙哥和东哥排队的时候调换顺序会形成不一样的结果,因此用 A。将两种情况相乘即可,A (4,4)*A(5,2)。

2.方法:

(1)先排:先安排可以相邻的元素,目的是形成若干个空位;

(2)再插: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到空位中。

(3)具体是 A 还是C,需要结合题目中给的是什么,相同的主体可以用 C。

【例 7】(2015 国考)把 12 棵同样的松树和 6 棵同样的柏树种植在道路两侧,每侧种植 9 棵,要求每侧的柏树数量相等且不相邻,且道路起点和终点处两侧种植

的都必须是松树。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种植方法?

A.36

B.50

C.100

D.400

【解析】例 7.题目中出现“不相邻”,考虑插空,柏树不相邻,因此先不安

排柏树,每一侧种 9 棵,每侧柏树数量相等,因此每一侧应该是 6 棵松树和 3

棵柏树,先安排一侧。先安排 6 棵松树,题目中明确说是“相同的松树”,因此

排松树没有顺序,为 C(6,6)=1,可以忽略不计,3 棵柏树要插到 6 棵松树形成

的空隙中,6 棵松树 7 个空,但是题干中要求“道路起点和终点处两侧种植的都必

须是松树”,因此起点和终点不能种柏树,不能用,只有 5 个空隙满足,从 5个空

中挑 3 个空放柏树,为 C(5,3),把两个情况相乘,为 C(6,6)* C(5,3)

=10 种,两侧植树,必须两侧同时满足才行,因此要相乘,一侧是 10 种,10*10=100种,对应 C 项。【选C】

【知识点】环形排列(三个人在一个桌子坐的时候,他们之间的顺序只有相

对的情况):

1.A、B、C 三个人排成一个圈。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对于环形排列是一样的情况,因为相对顺序相同。同理,第三个图和第一个、第二个图都是一样的,只要左右两边的人相同,则相对顺序相同。在环形排列中,前三个图的三种情况相当于一种情况。图 4~6,这三种图也是一种情况,如果 3 个人全排列,为 A(3,3)

=6 种情况,而环形排列中有重复的情况出现,需要剔除,三个人肯定要重复 3 次,四个人要重复 4 次,因此有几个人排就需要剔除重复几次,3 人需要除以 3,则3 个人环形排列为 A(3,3)/3。

2.结论:n 个人排成一圈,共有 A(n,n)/n 种情况,即 A(n-1,n-1)。

【例 8】(2016 陕西)6 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小华和小明需要挨在一起,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A.720

B.180

C.560

D.480

E.360

F.240

G.120 H.48

【解析】例 8.挨到一起想到相邻,相邻想到捆绑,需要先把小华和小明进行捆绑,两个人排,为 A(2,2),此时两人变成一个整体,还有 4 个小朋友,因此相当于 5 个主体环形排列,5 个主体排成一圈是 A(5-1,5-1)=A(4,4),两者相乘,A(2,2)*A(4,4)=2*24=48 种,对应 H 项。【选H】

三、概率

【知识点】概率(和排列组合一脉相承,很多知识点也结合了排列组合,本身就是排列组合的延伸):

1.给情况求概率:

(1)概率=满足要求的情况数/全部的情况数。

(2)例:3 个绿球、2 个黄球、5 个红球,球都一样,随便摸一个,摸到

绿球的概率?

答:摸到绿球相当于摸 1 个球,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是在绿球中摸一个,三

个选 1 个,是 3 种情况,满足要求的情况数/全部的情况数=3/(3+2+5)。

2.给概率求概率:

(1)分类:P=P1+P2+……+Pn。

(2)分步:P=P1*P2*……*Pn。

3.注:正难则反,正面做比较难可以从对立面考虑。满足概率=1-不满足

概率。

【例 9】(2019 江苏)已知一个箱子中装有 12 件产品,其中有 2 件次品。若从箱子中随机抽取 2 件产品进行检验,则恰好抽到 1 件次品的概率是:

A.13/22

B.10/33

C.7/11

D.8/11

【解析】例 9.题目中要从里面选出 2 件,恰好有 1 件是次品,说明满足条件数应该是 1 个次品,1 个好的,总的情况数为在 12 个中选出 2 个,总的情况数选 2 件,先选哪个不影响,是没有顺序的,因此是 C(12,2)。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是 1 个次品,1 个好的,一共有 2 件次品,因此 1 件次品是从 2 个次品中选1 件,为C(2,1),1 个好的是从 10 个好的产品中选出 1 个,为 C(10,1),满足情况数/总情况数=[C(2,1)*C(10,1)]/C(12,2)=(2*10)÷(6*11)=10/33,对应 B 项。【选B】

【例 10】(2019 联考)小明有 2 盆兰花和 3 盆杜鹃,小明打算随机拿出 2 盆送给小红,则至少有1 盆兰花的概率是:

A.1/10

B.3/10

C.5/10

D.7/10

【解析】例 10.从正面和反面做题。

方法一:至少有一盆兰花,则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有两种:

(1)1 个兰花 1 个杜鹃:从 2 个兰花中选 1 个,为 C(2,1),从 3 个杜鹃中选1 个,为 C(3,1)。

(2)2 个兰花:从 2 个兰花中选 2 个,为 C(2,2)。

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是把两种情况数相加,总的情况数是随机从 5 盆花中选 2 盆,为 C(5,2),则满足情况数/总的情况数=[C(2,1)*C(3,1)+C(2,2)]/C (5,2)=7/10,对应 D 项。

方法二:P=1-反面,要求至少一盆兰花,对立面是没有兰花,则全是杜鹃,因此是从 3 盆杜鹃中选 2 盆,没有顺序用C(3,2),总情况数是 C(5,2),则对立面概率为 C(3,2)/C(5,2),所求情况=1-C(3,2)/C(5,2)=7/10,对应 D 项。【选D】

【答案汇总】6-10:BCHBD

【例 11】(2018 辽宁)一张纸上画了 5 排共30 个格子,每排格子数相同。小王将 1 个红色和 1 个绿色棋子随机放入任意一个格子(2 个棋子不在同一格子),

则 2 个棋子在同一排的概率:

A.不高于15%

B.高于15%但低于20%

C.正好为20%

D.高于20%

【解析】例 11.方法一:5 排共30 个格子,每排格子数量相同,则每排 30/5=6

个格子,问概率,应该用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情况数,在本题中,总的情况数

是从 30 个格子中选 2 个,红的棋子在第一个和绿的棋子在第一个有区别,改变顺

序之后形成两个不同的结果,所以有顺序用 A,为 A(30,2);满足条件的情况数:先假定两个棋子在某一排中,则从这排的 6 个格子中选 2 个,为A(6,2),两个棋

子可以在 5 排中的任意一排,因此满足条件的情况数应该为 5*A(6,2),则满足

情况数/总的情况数=5*A(6,2)/A(30,2)=(5*6*5)/(30*29)=5/29

<20%,对应 B 项。

方法二:两个颜色的棋子,可以随便先把 1 个红色的棋子放到一个地方,没有

任何要求,概率为 1,则另外一个绿色的棋子总的情况还有 29 个位置可以放,如

果要在同一排,还有 5 个位置(满足条件的情况数),则 1*5/29=5/29。【选B】【注意】2018 年、2019 年考了两年类似的思路。

【知识点】给概率求概率:

方法:

1.分类加和。

2.分步相乘。

【例 12】(2019 河北)某次考试小明全对的概率为 80%,小宁全对的概率为70%,那么这次考试只有一人全对的概率为多少?

A.0.24

B.0.38

C.0.56

D.0.94

国考行测真题:资料分析(副省级)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材料题 116.2018年中国在线旅游收入约占旅游业总收入的: A.20% B.25% C.12% D.16% 117.2017年中国在线旅游收入同比约增长多少万亿元? A.0.15

B.0.20 C.0.25 D.0.30 118.中国在线旅游收入中,2014年占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比重高于上年水平的包括: A.仅在线交通预订 B.在线交通预订、在线住宿预订、在线度假旅游预订 C.仅在线交通预订、在线住宿预订 D.仅在线交通预订、在线度假旅游预订 119.以下折线图反映了2014~2018年间哪项收入同比增量的变化趋势? A.在线住宿预订

B.旅游业总体 C.在线度假旅游预订 D.在线交通预订 1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4~2018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超过25万亿元 B.2014~2016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速逐年递增 C.2016年中国在线交通预订收入同比增速快于上年水平 D.如保持2018年同比增量,中国在线住宿预订收入将在2023年首超3000亿元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1~125题。

121.2016~2018年,全国茶叶产量之和比2013~2015年产量之和增加了:

A.100~150万吨之间 B.不到100万吨 C.超过200万吨 D.150~200万吨之间 122.2007~2018年间,全国茶园面积首次超过200万公顷的年份,当年茶园单位面积茶叶产量比上年: A.下降了10%以上 B.下降了不到10% C.增加了10%以上 D.增加了不到10% 123.2018年全国产茶省份中,有几个省份的茶园单位面积茶叶产量高于1吨/公顷? A.5 B.4 C.7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 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 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 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 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抽 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 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 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 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 c) 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 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 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总结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 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工具准备(对 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问卷的准备和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资料收集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行测复习资料-资料分析讲义

资料分析讲义 一、试题概述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 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统计术语 “◆”表示“掌握型术语”。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性质、用法及其变形都能有比较熟练的掌握。 “◇”表示“了解型术语”。只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即可。 ◆百分数 量 A 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 【例】某城市有30 万人口,其中老年人有6 万,则老年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 【例】某城市有老年人6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请问这个城市共有多少人? ◆成数 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例】某单位有300名员工,其中有60人是党员,则党员占总人

数的几成? ◆折数 几折相当于十分之几 【例】某服装原件400 元,现价280 元,则该服装打了几折? ◆倍数 A 是 B 的N 倍,则A=B×N ◆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 如果研究“和2006 年相比较,2007 年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年为基期,年为现期; 如果研究“和2007 年8 月相比较,2007年9 月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为基期,为现期。 ◆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长速度)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 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 人,则今年的增幅为? 【君子言解析】2400-2000=400,400÷2000×100%=25% ◆减少率(减少幅度、减少速度) 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4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1800人,则今年的减幅为?

江苏省考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

二、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本次考试16-25题为数字推理,共10道。以基本数列及其变式为主,并出现创新规律,难度中等偏上。3类试卷均考查了数位组合数列,强调对作差和作商的应用。 (二)数学运算 本次考试26-40题为数学运算,共15道。难度高于B、C类试卷。如果说2011年江苏试卷考点分布向当年国家公务员试卷靠拢,2012年则保留了江苏与中央两套试卷的特色,是二者的折中。以几何问题为例,既包括江苏省偏爱的以割补法为主要解决思路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曾考查的正多面体。总体来说本次江苏省考传统题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平均数等)与新题型并重,难度中等偏上,更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江苏省公务招考根据职位不同,笔试阶段分为A、B、C三类,C 类试卷主要针对江苏省录用考试中划分的专门针对乡镇一级的职位。 C类试卷行测部分依然分为4大版块,依次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所涉及的基本题型有片段阅读、选词填空、文章阅读、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类比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资料分析等。2012年江苏省考C类试卷最大的特色为题量不变,难易程度适中。

二、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本次考试16-25题为数字推理,共10道题。以基本数列及其变式为主,难度中等偏上。3类试卷均考查了数位组合数列,强调对作差和作商的应用。解题时一定要开阔思路灵活处理。 1.和数列变式:强调相邻两项间关系 【例题1】1,0,9,16,(),48 A. 33 B. 25 C. 36 D. 42 【解读】此题答案为A。两项和依次为1、9、25、49、81,分别为1、3、5、7、9的平方,49-16=(33)。 2.等比数列变式:强调作商的应用 【例题2】2,3,7,(),121,721 A. 25 B. 17 C. 19 D. 11 【解读】此题答案为A。2×2-1=3、3×3-2=7、7×4-3=(25)、25×5-4=121、121×6-5=721。 (二)数学运算 本次考试26-35题为数学运算,共10道。难度均比A、B类低,与B类较多重复。重在考查基本题型,难度偏低。掌握传统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可有效作答。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

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 习题及答案2008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 9.0 %。分 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6%、15.8%和15.0%。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加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124亿元,增长 21.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 24.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5亿元,增长22.1%,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404亿元,增长24.7%。 1.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A.76384.5亿元 B.89217.1亿元 C.92883.6亿元

(完整word版)行测总结笔记 学霸笔记 必过

现在开始 资料分析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 =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 显然后一种快得多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2、百分数、百分比(略) 3、比重(略) 4、倍数和翻番 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 5、平均数(略) 6、年均增长率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n+1年为B 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a=b÷(1+x%)≈b×(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 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 x越小越精确 a=b÷(1-x%)≈bX(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 特别注意: 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 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 2、分子分母比较法 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 ⑵差分法★ 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 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

资料分析做题技巧分析讲义

资料分析做题资料分析做题技巧技巧技巧

例:2008年,某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451.5亿元,增长13.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256.3亿元,增长14.1%,则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16718.8亿元,增长13.2%< 例1:2008年,某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增加值16718.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451.5亿元,增长13.2%,则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256.3亿元,增长 例2:2008年,某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增加值16718.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256.3亿元,增长14.1%,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451.5亿元,则增长 【真题精析】 例1.2009年北京应届真题

2007年我国对韩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约比上年增长: A.15.6%B.19.1%C.26.1%D.44.2%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2007年我国对韩国进出口总额为561+1038=1599亿美元,2006年为 亿美元,则前者比后者增长20%,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8年黑龙江真题 据统计,2007年1~8月份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实现69.8亿美元,增长72.3%,高于全国对俄进出口增幅31.1个百分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3.1%,占全国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的23.2%。其中对俄出口52.5亿美元,增长95.1%,高于全国对俄出口增速13.9个百疑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出口总值的69%,占全国对俄贸易出口总值的30.9%;对俄进口17.3亿美元,增长27.1%,高于全国对俄进口增速17.4个百分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口总值的50%;占全国对俄贸易进口总值的13.3%。 根据统计资料,2006年1~8月份黑龙江对俄出口总值是: A.13.6亿美元B.26.9亿美元C.40.5亿美元D.52.5亿美元[答案]B [解析]根据“对俄出口52.5亿美元,增长95.1%”可知,2006年1~8月份黑龙江对俄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因此,选B。

2019国考资料分析解析

2019 年资料分析解析 【题号】2019-国家-116.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计算 【扩展知识点】多平均数 【细分知识点】 【解题思路】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平均数计算。根据图 1 可知,2017 年 7~9 月全国进口药品数量分别为 1.1、1.2、1.1 万吨,根据图 2 可知,进口药品金额分别为 19.6、23.8、21.9 亿美元。 第二步,2017 年第三季度全国平均每吨进口药品单价为19.6 + 23.8 + 21.9 = 65.3 ≈ 19 万 1.1 + 1.2 + 1.1 3.4 美元。因此,选择 B 选项。 【题号】2019-国家-117. 【答案】C 【知识点】增长率计算 【扩展知识点】增长率 【细分知识点】 【解题思路】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根据图 2 可知,2017 年 5 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 2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54.4%;2017 年 4 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 1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2%。 第二步,2016 年 5 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为 27.8 ≈ 27.8 ≈ 18 亿美元,2016 年 4 月全 1 + 54.5% 1.55 国进口药品金额为 18.8 ≈ 18.8 ≈ 17 亿美元。 1 + 12.2% 1.1 2 第三步,2016 年 5 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环比增速为18 - 17 ≈ 1 ≈ 6% 。因此,选择 C 选 项。 【题号】2019-国家-118. 【答案】C 【知识点】简单比较 【扩展知识点】读数类 【细分知识点】 【解题思路】 17 17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根据图 1 折线可知,2017 年 6~12 月全国进口药品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5.6%、1.0%、13.3%、8.2%、7.0%、21.5%、?3.0%,下半年只需判定 7~12 月即可。 第二步,比较可知,全国进口药品数量同比增速低于上月水平的分别为:7 月、9 月、10 月、12 月,共 4 个。因此,选择 C 选项。 【题号】2019-国家-119. 【答案】D 【知识点】增长率比较 【扩展知识点】增长率读数 【细分知识点】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增长率比较。根据图 2 可知,2017 年9~12 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分别为 21.9、18.4、24.0、27.8 亿美元,明显 2017 年10 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环比增长率为负,11 月、12 月环比增长率均为正。故 10 月环比增长率最小,观察选项只有 D 符合要求。因此,选择D 选项。 【题号】2019-国家-120. 【答案】B 【知识点】综合分析 【解题思路】 A 选项,基期量比较,根据图 1 可知,2016 年下半年全国进口商品数量低于 1 万吨的只有 10 月, 1.0 1 + 7% < 1万吨,错误。 B 选项,两期平均数比较,药品单价=药品金额 ,根据材料可知,2017 年 11 月全国药药品数量 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 11.9%,进口数量同比增长 21.5%,分子增长率<分母增长率,根据两期平均数比较的结论可知,平均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正确。 C 选项,简单计算,根据图 2 可知,2017 年第二季度全国进口药品金额为 18.8 + 27.8 + 26.5 < 19 + 28 + 27 = 74 亿美元,错误。 D 选项,基期量计算,根据图 2 可知,2018 年1 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为 22.2 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则2017 年1 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为 22.2 1 + 16.3% < 20 亿美元,错误。 因此,选择 B 选项。 【题号】2019-国家-121. 【答案】B

优酷全套资料分析视频配套讲义答案

第一章列式能力培养及训练 第一节必须掌握的概念 一、增长 (二)能力培养 例1.【答案】①3185.0-371;②371÷(3185.0-371) 例2.【答案】①2744+289;②289÷(2744+289) 例3.【答案】①1387.4÷(1+9.2%);②1387.4÷(1+9.2%)×9.2% 例4.【答案】①235.6÷(1-11.1%);②235.6÷(1-11.1%)×11.1% 例5.【答案】①D 。直接做差得到2007到2010年每年比上年增长的量分别是50527.1,48863.7,26126.8,61858.5,所以最大的是2010年的增长量;②C 。增长率最大的就是分数比较大小,50527.148863.726126.861858.5215883.9266411.0315274.7341401.5、、、 ,显然是2007年的增长率最高;③(403260-215883.9)÷4;④19 .2158834032604-例6.【答案】①4 %)9.101(8 .126+例7.【答案】①直接将四种收入作差,总增量最大的,年均增量也是最大的,明显是工 资性收入。②=1-年份差 末期量年均增长率基期量,由于年份差一致,所以只需比较四种收入末期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大小,四种收入末期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分别为137081714520509288973762093940 、、、,明显第二个分数的比值最大,即经营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最大。(三)强化训练 例1.【答案】①3.13-0.11,②0.11÷(3.13-0.11) 例2.【答案】①1.56+0.32,②0.32÷(1.56+0.32) 例3.【答案】①549.1÷(1+11.2%),②549.1÷(1+11.2%)×11.2% 例4.【答案】①61579.1÷(1-13.5%),②61579.1÷(1-13.5%)×13.5% 例5.【答案】①C ,2007-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分别为756,845,4031,1007,很明显2004年的增长量最大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作者:————————————————————————————————日期: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 单项讲义 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 (4) 1、考试大纲描述 (4) 2、考试时间安排 (4) 3、重点考察内容 (4) 4、做题思想 (4) 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5)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5)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6) 3、资料分析读题方法 (9) 4、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1) 三:资料分析高频考点梳理 (20) 1、ABR类问题 (20) 2、比重类问题 (26) 3、比较类问题 (34) 4、比值类问题 (40) 5、综合类问题 (42)

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 1、考试大纲描述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坐标图、圆形百分比图、坐标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应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应试者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2、考试时间安排 分题型分析,文字材料:6-8分钟;单纯统计表、统计图:5分钟;综合题:6-8分钟。 若四个资料分析,一般会有一个文字材料,两个综合题,一个单纯统计表或统计图;所需时间为23到29分钟。平时练习控制好时间,考试时一定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便保证准确率。 3、重点考察内容 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误区,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考查计算能力,我做不完只是因为计算的不快,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考官只是想招个计算器,资料分析更侧重的是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资料分析考察内容有三:一是读题:如何选取关键字,如何快速准确的在大量复杂的数据中选取有用的数据。二是分析运算:如何通过分析或列出有效的计算式子计算答案,资料分析常用的公式不多,通过练习,要深刻理解,必须做到如条件反射一般。三是计算:没有人想找个计算器,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各种巧算估算结合选项来分析出答案,所以,平时的练习就需要我们养成速算的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节省出时间。 4、做题思想 一、读题找出数据与列式计算同等重要:切忌忽视分析,陷入到复杂繁琐的计算当中,不仅速度没有保障,也会影响状态,造成思维混沌。 二、技巧是为做题服务的:学习技巧不是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了提高做题速度。有些题目本身已经非常简单,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使用技巧,直接计算反而更节约时间并且准确率可以得到保证。 三、估算必然产生误差:在估算前一定要先注意选项,只有当选项差距足够安全时才可以估算,必要时候可以在估算之后估计误差范围,以免出错。 四、有舍才有得,心态决定正确率: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做对所有的资料分析题,做之前按照自己平时的水平做好预计,适当放弃永远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资料分析报告笔记整理好

资料分析笔记整理 一.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3.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二.资料分析高频高点梳理 1.ABR类问题 2.比重类问题 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一、基期、本期 基期,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时,用来做比较值(基准值)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除数或者减数; 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 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示的是末期与基期之间的相对差异,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 【注】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 同比和环比均表示的是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但是这两个概念比较的基期不同。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环比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四、公式运用与练习 资料分析的考察离不开对于两个时期的数值的比较,由此得出四个概念,

即基期(A),本期(B),增长率(R),增长量(X)。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 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 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 【习题演练】 【例一】2012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6亿美元,增长6.9%。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加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增长135.4亿美元;进口1603.1亿美元,增长5.3%。 1、2011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2、2012年一季度,全国出口额同比增长多少? 3、2011年三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4、2012年三月份,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速约为多少? 【注】进出口相关问题,为资料分析中的一个易错点,注意题目中进出口、进口、出口的表述,注意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的不同,理解顺差、逆差的含义 出口-进口=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一、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表示的是将相比较的基期的数值抽象为100,然后计算出来的数值,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常用在以下情况:(1)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2)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 百分点,表示的是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百分数相减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常用在以下情况:(1)两个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差值;(2)在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中。【例1】2010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3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85.6亿元,同比增长12.5%。 1、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A.12.63% B.12.63个百分点 C.7.07% D.7.07个百分点 2、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A.13.3% B.13.3个百分点 C.14.3% D.14.3个百分点 二、倍数、翻番 倍数,指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从而计算出的数值。 翻番,指数量的加倍,如:如果某指标是原来的2倍,则意味着翻了一番,是原来的4倍,则意味着翻了两番,依此类推。所用的公式为:末期/基期=2n,即翻了n番。 【注】注意“超过N倍”“是xx的N倍”两种说法的区别。超过N倍,说明是基数的N+1倍。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 单项讲义 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2 1、考试大纲描述2 2、考试时间安排2 3、重点考察内容2 4、做题思想2 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3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3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4 3、资料分析读题方法7 4、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0 三:资料分析高频考点梳理18 1、ABR类问题18 2、比重类问题23 3、比较类问题31 4、比值类问题37 5、综合类问题39

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 1、考试大纲描述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坐标图、圆形百分比图、坐标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应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应试者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2、考试时间安排 分题型分析,文字材料:6-8分钟;单纯统计表、统计图:5分钟;综合题:6-8分钟。 若四个资料分析,一般会有一个文字材料,两个综合题,一个单纯统计表或统计图;所需时间为23到29分钟。平时练习控制好时间,考试时一定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便保证准确率。 3、重点考察内容 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误区,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考查计算能力,我做不完只是因为计算的不快,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考官只是想招个计算器,资料分析更侧重的是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资料分析考察内容有三:一是读题:如何选取关键字,如何快速准确的在大量复杂的数据中选取有用的数据。二是分析运算:如何通过分析或列出有效的计算式子计算答案,资料分析常用的公式不多,通过练习,要深刻理解,必须做到如条件反射一般。三是计算:没有人想找个计算器,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各种巧算估算结合选项来分析出答案,所以,平时的练习就需要我们养成速算的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节省出时间。 4、做题思想 一、读题找出数据与列式计算同等重要:切忌忽视分析,陷入到复杂繁琐的计算当中,不仅速度没有保障,也会影响状态,造成思维混沌。 二、技巧是为做题服务的:学习技巧不是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了提高做题速度。有些题目本身已经非常简单,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使用技巧,直接计算反而更节约时间并且准确率可以得到保证。 三、估算必然产生误差:在估算前一定要先注意选项,只有当选项差距足够安全时才可以估算,必要时候可以在估算之后估计误差范围,以免出错。 四、有舍才有得,心态决定正确率: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做对所有的资料分析题,做之前按照自己平时的水平做好预计,适当放弃永远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项目类-数资-关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几点备考建议

关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几点备考建议 华图教研中心师杰 提到行测考试,大家总会不自觉的想到数量关系,认为这个模块太难了,所以很多考生在考试时都会放到最后来做,由于时间关系,很多考生都是连蒙带猜,导致最后大量丢分。而提到资料分析这部分内容,很多人又认为虽然题目不难,式子很容易列出来,但是计算量太大,很难拿到高分。下面就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谈谈几点备考建议。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这几年常考的题型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题等。大家在复习时要注意把握每一种题型的核心,如行程问题的基本核心就是路程=速度*时间,无论多复杂的题型,只要抓住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正确求解。那么如何复习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呢? 首先,建议每天定时定量的做真题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注意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其次,要抓住每类题目的内在本质规律,做题同时注意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保证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最后,要注意调整心态,戒骄戒躁,切不可急于求成。 而资料分析每次都会放在行测考试的最后位置,很多考生在做这部分题目的时候会遇到以下问题:第一,时间分配不合理。很多考生都是按照试卷的顺序来完成题目,因此往往导致在做到这部分题目时,时间不够,影响做题精度。第二,不会读资料。很多同学在读资料时,没有掌握快速有效的阅读方式,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数据,影响了后面的做题。第三,考生计算能力欠缺。资料分析中的数据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数值,且数值之间关系复杂,考生很难找到所需数据。同时,即使找到数据,列出式子后,又很难保证计算的正确性。这都影响了考生在考场中的答题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大家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调整行测部分的做题顺序,可以将资料分析这部分内容放到中间位置去做,并且先做简单的和容易找到答案的题目。其次,学习并掌握结构阅读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快速提高阅读速度。再次,针对计算能力欠缺的考生,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速算技巧,如估算法、直除法、插值法、公式法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和精度。最后,平时一定要多进行练习,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的备考,能很快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对大家提升速度有一定的帮助。也预祝大家能取得好成绩。

20122017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2-2017国考真题之资料分析 2017省级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6~120题。 某市201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16万吨,同比下降2.3%;甘蔗产量0.57万吨,下降23.6%;油料产量0.12万吨,增长32.4%;蔬菜产量15.79万吨,下降3.4%;水果产量7.84万吨,增长7.4%。 全年水产品产量29.16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海洋捕捞1.0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6.07万吨,增长89.5%;淡水捕捞0.18万吨,增长1.1%;淡水养殖21.81万吨,下降7.9%。 2010~2015年某市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116.2014年该市蔬菜产量比水果产量约高多少万吨() A.9 B.8 C.7 D.6 117.“十二五”期间,该市粮食总产量在以下哪个范围() A.23~24万吨之间 B.22~23万吨之间 C.21~22万吨之间 D.20~21万吨之间 118.按照2015年水产品产量从多到少,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 B.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淡水捕捞 C.淡水捕捞、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 D.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 119.以下哪项折线图能准确反映2011~2015年间该市粮食生产同比增量的变化趋势()

1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4年油料产量超过1000吨 B.除淡水养殖之外,其余类型的水产品2015年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均高于上年 C.2014~2015年甘蔗累计产量不到1万吨 D.2010~2015年,粮食产量同比上升的年份多于同比下降的年份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1~125题。 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3658个,占文物机构总数的43.5%。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063.58万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万件。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2929.97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70.00万件。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9.82万件,二级文物68.82万件,三级文物340.51万件。 2014年全国文物机构共安排基本陈列9996个,比上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接待观众84256万人次,增长12.8%,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71774万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人次的85.2%。 年份从业人员人数(人)文物机构数(个)参观人数(万人次)未成年人参观人数(万人次) 2 7 35436 9075 2 42 43248 12203 2 1 2 1 2 6 2 7 74706 20237 2 3 121.2014年,我国文物机构相关指标同比增速最快的是() A.从业人员数 B.参观人数 C.文物机构数 D.未成年人参观人数 122.2014年末,我国一、二、三级文物总量占全部文物藏品的比重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A.8% B.10% C.14% D.54% 123.2014年,平均每家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数约是其他文物机构的多少倍() A.2 B.4.5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状元笔记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状元笔记通用阅读——上看标题,下看注释,中间看时间,单位(重点) 1文字性材料——难的是阅读(结构阅读是重点) 文字性材料阅读结构和中心 结构几段落——总分和并列—并列部分找中心词(圈点标点,括号标结构,圈标中心词)无结构小段,就仔细阅读,创造结构(圈点标点,标点暗示结构,括号标结构,圈标中心词)无结构大段,就直接读题—找两个关键词——区分性(平均气温),明显性(符号数字字母,例如括号,摄氏度,顿号之类的)——2007年底比2007年更合适 多个题目涉及同一个关键词的,可以一起做 2表格型材料——难的是计算 阅读横标目和纵标目 分清合计和项目和地区 3图形型材料——难的是理解 饼状图——看周围类别名称(包括大小的排名要心中有印象) 柱状趋势图——看横轴和纵轴(要注意两个纵轴的分别对应柱状和点) 柱状分两种:一种是绝对值(高低差异),一种是比例(高低相同,柱状分几个部分) 4统计术语(不是重点) 增长率是属于后一年(所以第一年的增长率是算不出来的) 前一年的总量=后一年除以(1+增长率)后一年除以(1-增长率) 增长率的对比(很容易会出隔两年的总量,倒推2次):增长率增长或降低了5个百分点(直接加减) 乘以2看成除以5 乘以5看成除以2 乘以25看成除以4 除以125看成乘以8 同比是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较 环比是挨着的相同时间段相比较 同比和环比:如果有注释按注释为准 今年5月份环比=今年4月份 今年5月份同比=去年5月份 5统计性数据的要素——时间和单位(重点) 1时间表述(陷阱)——对时间很敏感 1.计算的年份不一样 2.计算的时间段不一样 2单位表述(陷阱)——对单位很敏感 1.饼状图有单位,就不是百分比 相比较的数据的单位不一样(注意是百分号还是千分号。年利率往往用百分,月利率用千分之) 2.计算的单位不一样 下列选项一定正确和一定错误的题目是最难的,可以放在最后做。

1.资料分析讲义

1.资料分析讲义 资料分析讲义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 一.试题概述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统计术语“◆”表示“掌握型术语”。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性质.用法及其变形都能有比较熟练的掌握。 “◇”表示“了解型术语”。只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即可。 ◆百分数量 A 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 【例】 某城市有30 万人口,其中老年人有6 万,则老年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 【例】 某城市有老年人6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请问这个城市共有多少人? ◆成数几成相当于分之几【例】 某单位有300名员工,其中有60人是党员,则党员占总人数的几成? ◆折数几折相当于分之几【例】

某服装原件400 元,现价280 元,则该服装打了几折? ◆倍数 A 是B 的N 倍,则A=B×N ◆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如果研究“和xx 年相比较,xx 年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年为基期,年为现期; 如果研究“和xx 年8 月相比较,xx年9 月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为基期,为现期。 ◆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增长幅度.增长速度)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例】 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 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 人,则今年的增幅为? 【君子言解析】 2400-2000=400,400÷2000×100%=25% ◆减少率(减少幅度.减少速度)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4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1800人,则今年的减幅为? 【君子言解析】 2400-1800=600,600÷2400×100%=25% 【注】 很明显,“减少率”本质上就是一种未带负号的“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增加N 倍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N=基期量×(1+N)基期量=现期量÷(1+N)减少M 倍增长了x%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基期量=现期

地市级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资料分析(网友版)

地市级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资料分析 (网友版) 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本网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负责!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实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约为12.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16.0%;人口总数约为32.1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43.4%;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约为71885.6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7%。 111. 2016年世界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万亿美元? A.28 B.33 C.40 D.75 112. 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欧20国的人均GDP约是中亚5国的多少倍? A.2.5 B.3.6 C.5.3 D.11 7 113.“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区域中,2016年进口额与出口额数值相差的是: A.东南亚11国 B.南亚8国

C.西亚、北非19国 D.东欧20国 114. 2016年,蒙古GDP约占世界总体GDP的: A.0.61‰ B.1.56‰ C.0.06‰ D.0.16‰ 115.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6年状况,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超过六成人口集中在南亚地区 B.东南亚和南亚国家GDP之和占世界的8%以上 C.平均每个南亚国家对外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 D.平均每个东欧国家的进口额高于平均每个西亚、北非国家的进口额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6~120题 2015-2016年中国生活服务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统计表 单位:亿元 116. 2016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约比上年增加了: A.132% B.63% C.104% D.37% 117. 2015年第四季度在线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占全年交易规模的比重约为: A.21% B.28% C.37% D.49% 118.如按2016年移动出行市场同比增长趋势估算,2018年该市场规模将为:

资料分析笔记整理样本

资料分析笔记整顿 一.资料分析基本概念与解题技巧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2.资料分析惯用基本概念 3.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二.资料分析高频高点梳理 1.ABR类问题 2.比重类问题 资料分析基本概念与解题技巧 一、基期、本期 基期,表达是在比较两个时期变化时,用来做比较值(基准值)时期,该时期数值普通作为计算过程中除数或者减数; 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时期,该时期数值普通作为计算过程中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 增长量,表达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绝对差别,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达是末期与基期之间相对差别,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 【注】在某些“最值”比较题题干表述中,经常浮现“增长(长)最多”和“增长(长)最快”,咱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 同比和环比均表达是两个时期变化状况,但是这两个概念比较基期不同。 同比,指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发展水平变化状况,其基期相应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记录周期发展水平变化状况,其基期相应是上个记录周期。 【注】环比常出当前月份、季度有关问题。 四、公式运用与练习 资料分析考察离不开对于两个时期数值比较,由此得出四个概念, 即基期(A),本期(B),增长率(R),增长量(X)。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 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 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 【习题演习】 【例一】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6亿美元,增长6.9%。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增长135.4亿美元;进口1603.1亿美元,增长5.3%。 1、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2、一季度,全国出口额同比增长多少? 3、三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4、三月份,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速约为多少? 【注】进出口有关问题,为资料分析中一种易错点,注意题目中进出口、进口、出口表述,注意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不同,理解顺差、逆差含义 出口-进口=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2、资料分析惯用基本概念 一、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表达是将相比较基期数值抽象为100,然后计算出来数值,用“%”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