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三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

课型:新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照相机的原理。

2、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过程:

学前提问: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3、光心有什么特点?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用到透镜,例如:把大的物体变成小的? 把小的物体放大?用到的镜是什么?成像原理?

知识探究:

1、首先探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出示照相机的图片(结构):

镜头……凸透镜

2、照相机的结构:胶卷……光屏

快门和光圈

3、探究照相机成像的调节

4、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组合建模: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知道了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标检测:

1、完成课本练习。

2、你知道“傻瓜”相机的道理吗?

作业深化:1 照相机能成什么样的像?

2 要想使像大些如何调节?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的原理;

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二.照相机的调节:

1、光圈

2、快门

教学反思:。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作业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基础性作业 1.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 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B. 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C. 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D. 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2.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 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适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 离 3.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上”字,则幻灯片上的图片应是() A. B. C. D. 4.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 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5.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 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 大于30 cm B. 小于15 cm C. 等于30 cm D. 大于15 cm小于30 cm 6.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 () A. 大于20cm B. 在10cm与20cm之间 C. 等于10cm D. 小于10cm 7.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 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 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 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 一、选择题 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 一定是平行光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3、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可能等于L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 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 8、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题图 5题图 4题图

9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0、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 1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2、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 ,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3、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主光轴. 1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 三、作图题 16、根据图 中所给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17、(1)完成图甲中的光路图. (2)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12题14题 16题 17题甲 乙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生丁]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生戊]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生己]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生庚]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2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习题(含解析)

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光学器件所成的像为虚像的是() A.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B.照相机中内所成的像 C.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D.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 2.如图,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4.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B.放大镜C.显微镜D.望远镜 5.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必须保证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6.潜望镜、老花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A.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C.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7.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 A.镜中的小红B.水中的折笔 C.眼睛看物体D.放大的邮票 8.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 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9.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 1.选择题: ⑴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镜 ⑵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⑶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2.填空题: ⑴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 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 处,将成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 cm. 答案: 选择题(1)C (2)D (3)A 填空题(1)是使字距离凸透镜太远,在2倍焦距之外 (2)倒立缩小实像、小于10cm 探究活动 课题:学看照相机说明书 活动目的: 通过学看照相机说明书,学会在理解仪器工作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的操作仪器. 活动指导: ⑴记录说明书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并根据说明书的提示进行简单操作. ⑵说明书上有一些看不懂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涉及的是产品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它并不妨碍我们正确的使用仪器. 成果形式: 每人交一张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在全班进行展出. 探究活动 课题:制作模型照相机 活动目的: 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物距、

生活中的透镜(1)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 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机能够自动将镜头前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凹透镜B.凸透镜C.凸镜D.凹镜 2、观察图13,小红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她拿的是 _______透镜。这个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 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像,这是因为光的形成的。 4、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投影仪 5、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如 图4甲所示,会看到正立的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 处的房屋,如图4乙所示,他将会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6、以下物品中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有()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老花镜 7、清晨,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更加清晰,这是因为露珠起到了 镜作用的结果. 8、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小水珠, 双手拿着塑料纸靠近报纸,透过水珠去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是:( ) A、字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B、字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C、字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D、字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9、一滴水滴在平铺的塑料纸上,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字______(放 大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_____像,水珠起__________的作用。 10、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 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准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二、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f a 。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4.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应用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像的大小的调节 三、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其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的调节。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预习 填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二:合作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 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学课本P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部分内容,仔细观察上图以及课本11图6-14,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的距离,像距(v)是指的距离,两者的大小关系:。 ②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投影仪成的是像。 ③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④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物距u>2f,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自学课本P12页“照相机”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6-16,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四:合作探究---放大镜 1.学生活动:做一做---观察、使用放大镜。 A.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边缘,它是镜。 B.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并且离文字越远,像越 活动五: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教材第12—13页“显微镜和望远镜部分“内容并观察图6-1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并填写下列内容 五、达标检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可见,通过凸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备课素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方式一【问题导入】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图5-2-1 问题:幻灯片中涉及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它的学名叫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透镜(板书课题)。 方式二【故事导入】 讲述故事——谁放的火? 牛顿49岁那年,他的书房发生了一起火灾,许多宝贵的论文原稿化成灰烬,牛顿非常沮丧。那是一个星期天,牛顿要去教堂做礼拜,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吹灭了蜡烛,桌上也没有镜片之类的东西,只有一块20 cm长、10 cm宽的一块普通玻璃板。火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牛顿询问仆人,仆人说,起火时他正在院里收拾,他保证没有一个人走进这间屋子。 两年后的一个星期天早晨,牛顿照例要去教堂,事先得去洗脸、换衣服。洗脸时他正对着镜子看到脸上滴滴水珠时,突然,脑中浮现出失火那天早晨的情景:他在洗脸时突然想到论文中有一点需要补充,连脸上的水滴都顾不上擦干,奔到书桌那边去,补充完毕后,他才用手巾擦干脸,换了件衣服到教堂里去。“啊,我真笨,怎么一直没有想到!”牛顿终于解开了火灾之谜。 原来,当时牛顿脸上的水滴落到了玻璃片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水成了半圆形,这就起到了透镜的作用,阳光通过水滴聚焦,使下面的书稿起火,从而引发了火灾。 设问: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了透镜?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方式三【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奶奶用到它,针线活儿人人夸;小朋友们用到它,科学发现成就大。 学生自由猜谜。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引导和评价。“放大镜”是透镜的一种,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详见光盘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二、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f a 。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胶片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胶片 摄影胶片从色调上来分类,能够分为黑白和彩色胶片两大类. 最早发明的摄影术是黑白影像,黑白摄影从1839年的达盖尔银版法开始,到后来的玻璃干版、湿版、铁版进展到现在普遍使用以三醋酸纤维酯作为安全片基的软片,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彩色胶片从1935年柯达公司研究出柯达克罗姆反转片开始, 到后来推出的彩色负片, 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现在的黑白和彩色胶片, 差不多上在安全片基上涂布一层或多层感光乳剂,感光乳剂是由悬浮在明胶中对光敏锐的卤化银组成.卤化银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颗粒, 估量在一个单层平均胶片乳剂中,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可多达400亿卤化银晶体.卤化银晶体有一个特性是在曝光时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成团块,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通过显影后, 潜影便转变为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黑白胶片 黑白胶片的感色性要紧分为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三种差不多类型.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的敏锐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锐性大致相同,也是一般摄影最常使用的黑白胶片, 在商店里出售的差不多上差不多上全色片,全色片一样简称为〝PAN〞片, 多数胶片包装上均有标示.正色片是对除了红色以外的颜色都敏锐的一种胶片, 在全色片发明之前, 正色片曾被广泛应用, 但今天只用于专门目的.红外片是一种对红外光谱敏锐的专门胶片,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当薄雾阻碍着可见光时, 它能穿过雾气将远景也拍照清晰.除了在科学实验和军事目的的应用外, 红外片能产生与全色片截然不同的专门影像成效. 黑白染料胶片是运用彩色胶片技术制造的黑白胶片,它采纳银盐作感光剂, 在冲洗过程中把银去掉留下染料影像.它的专门之处是使用同彩色负片一样的C-41冲洗工艺,冲洗制作能够通过彩扩店来完成.这种胶片的特点是由染料组成的无银底片,颗粒细、宽容度大, 它的标定感光度多是一个可变值, 能够依照不同使用目的来调整.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锐程度, 也称胶片速度.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一样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往常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 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 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ASA〕值, 后面21是DIN值.一样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 适合弱光下拍照或拍照高速运动物体, 如体育运动等.但高速胶片相对颗粒性比较粗糙,不如低速胶片细腻, 用它放大的照片显得颗粒较粗, 缺乏细节质感.假如要制作放大倍率高, 要求细节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便能够选用感光度50或以下的慢速片.低速胶片有时也能够利用慢速快门来表现动感成效.相关于以往, 现在的胶片的颗粒性差不多有了专门大的改进,ISO100~400之间的胶片均有专门好的图像品质,几乎能够适用于各种场合和拍照条件. 彩色胶片 彩色胶片能够分成两大类型, 即反转片和负片.彩色反转片有时也称为幻灯片,是一种通过反转冲洗后直截了当得到彩色透亮正像的胶片.彩色反转片能够用幻灯机直截了当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观摩, 也能够在观片灯箱上观赏,既能够直截了当印放照片,又能够作为原片用来分色制版印刷.彩色反转片色彩真实饱和, 影像的清晰度、明锐度比较高,不足之处是相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5.2、生活中的透镜 一、选择题 1.图1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是( ) 图1 A.照相机B.放大镜 C.投影仪D.潜望镜 2.用镜头焦距为50 cm的照相机给人照相时,人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应该( ) A.等于50 cm B.在50 cm到100 cm之间 C.等于100 cm D.大于100 cm 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如图2所示,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链接例2方法指导(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图2 4.如图3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的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图3 A.放大镜B.照相机 C.投影仪D.显微镜 5.放映幻灯片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6.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B.放大镜 C.投影仪D.平面镜 7.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课题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刻 仪器材料照相机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咨询【咨询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 么? 〔写成副板书,以便学生学习新知 识时使用.〕【摸索、回答】 ①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 ②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③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④u

八年级物理教案-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一、以照相、看电影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过程; 二、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通过自制模拟相机、水滴放大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选用安培事迹的投影片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领略科学家刻苦钻研的忘我精神; 五、课堂小节先让学生归纳概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实践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 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 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会聚作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举出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说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水透镜、模型照相机、模型幻灯机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自制模型照相机的过程,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欢动手实验,但能力不强,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需要给学生提供水凸透镜、自制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总结归纳出来。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问置疑引入新课 雨后的塑料大棚着火,请同学们来找原因?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望和探索欲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1、由故事设计情景提出问题。 请学生想想生活中用水做的凸透镜,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用桌上器材做水凸透镜,并演示发生的现象,(教师准备的器材有:试管、烧杯、水、小块玻璃、滴管、饮料瓶等。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水做凸透镜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放大镜作用的初步体验印象深刻,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 总结当物体离凸透镜很近时成正立的、放大的像,追问:它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离凸透镜很近时成虚像的原理同时总结出什么是虚像。 出示放大镜,介绍它就是一个凸透镜并使用它观察书上的字。 总结并板书:放大镜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2、观看太空中的水滴凸透镜,问这个水凸透镜为什么是倒立缩小的像? 学生小组讨论:物距不同。 引导组织学生用自制照相机模型看远处景物。对着屏幕,拉动纸筒,老师巡视后让学生展示大家看,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将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 由学生总结出:实验得到倒立缩小的像,问这个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及什么是实像。 问:用这个模型如果我们要留下这美好的图片我们还要怎么改进?引导启发、分析讨论(需要胶片及暗盒防止暴光)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照相机:用胶片代替光屏,同时装入暗盒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有答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广州航拍照片——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我国最大和设施最先进的体育场馆之一,在航空摄影时,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3.如图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投影仪,下列关于投影仪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平面镜的作用是聚光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小,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的同时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 4.生物学家经常用放大镜观看植物的经络,如图所示,他看到的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等大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的是() A.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像 B.从河水中看到的游鱼 C.从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火车 D.从放大镜中看到的地图 6.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B.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既不可以用光屏承接,眼睛也无法看到 C.实像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虚像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二、非选择题 7.关于“像”,小聪列举了如下四个成像实例,其中属于虚像的是 ________(选填序号即可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 ④放大镜成像)。 8.根据下面四个光现象的实例回答问题。 ①雨后见彩虹;②小孔成像;③手影;④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的“倒影”。其中成实像的是________,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________。(以上两空均填序号)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二上) (4)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二上) (4) 1、观看与摸索 观看一: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用什么透镜?你是依照什么判定出来的? 观看二:放大镜用的是什么透镜?观看球形鱼缸内的鱼,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2、动手做一做 手拿凸透镜,调整凸透镜到另一手指之间的距离,透过凸透镜看指纹。 3、动脑想一想 上实验中观看到了什么现象?讲明了什么?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亮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讲明现在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讲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觉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以下讲明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不管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下图四种情形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能够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依旧缩小的?是正立的依旧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差不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比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峻的光行差咨询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3.doc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1.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 _________ 镜。 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 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 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_ (选填 “虚”或“实”)像。 3.下列关于四种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0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4.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岀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乙中的()。 F V鳥尸A A B C D 图甲图乙 5.幻灯机的镜头焦距为/;用它放映时,要在屏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幻灯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o A.大于2f B.等于f C.大于f,小于2f D.小于f 6.(广西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双塔在湖屮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7.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彫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

黑五色坏)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 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 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 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8.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6 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的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请说明理由。 9.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一一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 方法。(可画图说明) ⑵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 cm、10 cm. 5 cm的凸透镜, 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 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來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屮,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V 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