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精品地理 选择性必修三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精品地理 选择性必修三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精品地理 选择性必修三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精品地理 选择性必修三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学习本章之后,能够运用地理工具或实地调查身边的环境状况,分析问题及成因,有理有据提出可行性对策(地理实践力)。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区域性或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够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2020~2021年中国大学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

环境科学专业

排名高校名称水平

1 北京大学5★+

2 北京师范大学5★+

3 南京大学5★

4 复旦大学5★

5 浙江大学5★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排名高校名称水平

1 青海大学5★+

2 北京师范大学5★

3 河海大学5★

4

厦门大学5★-

5 华东师范大学5★-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内容标准可参考“内容标准”3.5、3.6、3.7、3.8。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实例,说明环境安全问题的概念、表现及成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举例说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途径和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一、环境安全问题

1.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物种减少或灭绝、全球气候变化等。

2.环境安全

(1)概念: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表现

①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

②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

4.不同类型的环境安全问题

[微思考]大气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成因是什么?

提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

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1.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

(2)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2.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两个途径

(1)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少环境问题出现的概率,降低环境问题演变为环境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2)尽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提高承受环境安全风险和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能力。

[微思考]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等。

看情景

生物多样性减少

据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

个。许多能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宝贵物种,已经无可挽回地灭绝了。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研案例

遭到毁坏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尽管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但所拥有的物种却占到地球物种总量的一半以上。热带雨林正在被大规模地毁坏。据保守估计,全球热带雨林年均损失约0.6%,倘若照此速度,两个世纪内,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将损失殆尽。热带雨林的毁坏,直接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减少。

探究点一环境安全问题

情境探究

[情境] 公元3世纪以前,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默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探究]

(1)(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楼兰为什么会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提示塔里木河给楼兰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源,大片胡杨林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了绿洲农业,使之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提示自然因素:深居温带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荒漠分布广,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人类活动的原因: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里的人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使塔里木河流量锐减,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人们还砍伐胡杨林,毁林开荒,虽然取得了暂时的经济效益,却使森林资源衰竭,淡水资源匮乏,沙漠不断扩张,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古城的消失。

(3)(综合思维)造成楼兰古城消失的环境安全问题属于哪一类?

提示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素养凝练

1.生态安全的含义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通常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指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全;二是指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2.生态安全的特征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具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

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例如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深圳清水河化学品仓库的燃烧大爆炸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素养应用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之后,土壤污染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线。相对“看得见”的雾霾天、水污染,“看不见”的土壤污染更容易被人们忽视,且危害性更大。下表为我国土壤污染现状数据图。(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重,耕地土壤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

解析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从工业三废,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角度进行回答;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从降低土壤生产能力、影响产品质量数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来源:固体废弃物堆放于土壤表面,有害废水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有害气体最终随雨水沉降在土壤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危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降低;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危害人体健康。

探究点二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

情境探究

[情境] 2020年7月18日,埃及首都开罗附近一条输油管道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并引发火灾,造成至少17人受伤。根据埃及石油和矿产资源部声明,事发输油管道沿开罗郊外一条高速公路铺设,途经车辆火花引燃泄漏原油,引发大火。当地媒体援引目击者的话说,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有多辆汽车起火,造成多人受伤。现场交通已经中断。

[探究]

(1)(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指出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

提示造成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给当地居民的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造成交通中断。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提出针对油品泄漏问题的防治措施。

提示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督,加强设备维护;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加强环保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素养凝练

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降低环境问题严重程度

(1)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2)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

(3)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危害程度。

2.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

(1)避免在环境高危地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2)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3)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素养应用

例2工厂、矿山、垃圾填埋场等由于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

性日益凸显。常州A厂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下图为该厂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图。

注:污染羽是指污染物随地下水移动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

指出A厂土壤污染造成人群健康风险的途径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从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角度分析A厂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从加强监测、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及提高防御意识及设施等方面来回答对污染的防治措施。

答案途径:①土壤污染区地表土壤通过皮肤接触影响厂区人群;②土壤污染区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进入大气,通过呼吸影响厂区人群;③有机污染物由地表土壤污染区经降雨淋滤进入地下水,流入下游水井,影响饮用厂区下游井水的居民。防治措施:加强污染监测和预报;加强化学物品管理,防止泄漏和人为泼洒;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避免穿短袖和短裤上班等。

知识微网核心要点

1.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日趋严重

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物种减少或灭

绝、全球气候变化等诸多环境问题。

2.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

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

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3.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

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不同的人

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

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不同。

4.环境安全问题分为突发性和累积性两

种类型。

5.环境安全问题既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

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

能,影响国家安全;也可能成为经济、

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

器,影响国家安全。

6.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降低

环境问题严重程度、减少人类社会受损

害的可能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朴素、最根本的需求,现如今,餐桌却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毒大米、毒蔬菜的惊呼不绝于耳。随着2009年中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的正式启动,土壤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之后,受到社会关注最多的污染问题之一。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壤污染主要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城市工矿区周围污染较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①化肥②农药③污水灌溉④垃圾焚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1题,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发的,从分布来看,城市周围工矿区污染更为严重。第2题,垃圾焚烧主要是污染大气。第3题,使用高效化肥,使用农药防治虫害,都有可能使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

答案 1.D 2.B 3.B

2018年1月6日,巴拿马油轮“桑吉”号与香港货船相撞,“桑吉”号沉没后,导致大面积原油密布在我国东海海面。据此完成4~5题。

4.石油大量泄漏会导致水污染区域水生生物死亡的原因有()

①油膜覆盖阻挡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水中缺氧③水污染严重,鱼类中毒

④油比水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石油泄漏的油污处理措施中,对水体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解析第4题,泄漏的石油主要覆盖在水面上,不会影响鱼类游动;光照主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第5题,对水体影响最小的处理方式是尽量减少油污残留在水体中,并且对水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方式。

答案 4.C 5.B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开始,源自欧美的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地区栽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欧美黑杨外号“湿地抽水机”,在核心自然保护区大规模种植,严重损害了生态,使得柔软的湿地日益陆地化。为有利于黑杨生长,造林的老板动用挖机开沟填土,改变湿地土壤结构。使用灭虫剂护树,污染了土壤。欧美黑杨树密集的地方,候鸟无处安栖,老百姓称为:树下不长草,树上不落鸟。此外,洪水季节还阻碍行洪,影响防汛。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欧美黑杨大面积种植,损害洞庭湖的自然生态。2017年12月31日,根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对洞庭湖区一线砍伐现场的了解,以及湖南省环保厅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洞庭湖核心保护区欧美黑杨已经提前全部砍伐。

分析大面积种植欧美黑杨可能对洞庭湖地区带来的影响。

解析外来物种的影响,主要从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污染等方面分析。欧美黑杨外号“湿地抽水机”,使得柔软的湿地日益陆地化。黑杨耗水量大,大面积种植使湿地水分减少,湿地退化,湿地面积减小。欧美黑杨树密集的地方,候鸟无处安栖,使鸟类栖息地减少,影响鸟类生存。湿地生物难以生长,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欧美黑杨还减缓水流速度,加快了湖区泥沙淤积速度,降低了湿地行洪能力。使用灭虫剂护树,污染了土壤。造成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答案黑杨耗水量大,大面积种植使湿地水分减少,湿地退化,湿地面积减小:使鸟类栖息地减少,影响鸟类生存;湿地生物难以生长,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欧美黑杨还减缓水流速度,加快了湖区泥沙淤积速度,降低了湿地行洪能力:使用灭虫剂护树,污染了土壤;造成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一、选择题

英国《卫报》一位资深环境记者称,如果人们不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全球变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两极的冰川将融化,陆地淡水资源将持续增加

B.气温升高,生长期延长,农作物的产量会有所提高

C.青藏高原的雪线会降低,我国江河的水量会减少

D.我国台湾岛的面积将缩小

2.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采用新能源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③多植树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全球淡水数量是不变的,A错误。气温升高,对中高纬度的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同时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变得更加干旱,对农业生产不利,B错误。青藏高原的雪线升高,短期可能会带来我国江河水量增加,C错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我国台湾岛的面积将缩小,D正确。故选D。第2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植树可以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故①、③、④正确。禁止燃烧矿物燃料不现实,②错误。故选A。

答案 1.D 2.A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③人口迁出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土地沙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①湿地减少②降水减少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沙化。第4题,土地沙化会造成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蓄洪能力减弱等。

答案 3.A 4.C

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可以用来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下图是我国M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据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污染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

B.风速越大,该市的污染系数越大

C.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污染越严重

D.污染系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

6.该城市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

B.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

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

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污染系数最大的是正北方向,最小的是西南偏西方向,且污染系数由正东向正北方向递增,故A项错,D项正确。根据题意“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可知,风速与污染系数呈反比,故B项错。污染系数是用来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污染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故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不一定污染越严重,故排除C项。第6题,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方向。从图中可看出最小风频方向是西部,最大风频方向是北部,故A项错,C项正确。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该做法太绝对,经济应与环境相互协调,故排除B项。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污染物更不易扩散,加重污染,故排除D项。

答案 5.D 6.C

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指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水质量(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撑能力。当水质量承载力大于1时,说明水质量承载状况超出水质量最大承载能力,水质易趋向变差。河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与水质量承载力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2006~2009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总氮②总磷③径流量④化学需氧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提高赣江流域水质的主要途径有()

①压缩资源型产业规模②推广“处方”农业③加强污水防治力度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7题,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一是径流量的多少,一般径流量越大,流域水质越好;二是河水中总氮、总磷等化学元素的多少,总氮、总磷含量越大,水质越差。图中总氮承载力明显过大,严重影响水质;综合考虑,径流量和总氮是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第8题,从图中可知总氮是影响赣江水质的主要因素,推广“处方”农业,可以减少氮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业污水的排放;加强污水防治力度,也能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质。

答案7.C8.D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10.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9题,由材料中“恢复湿地”并结合宁夏平原是西北干旱区主要粮食种植区可推知,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破坏湿地。第10题,银川地处干旱区,故恢复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减小气温年较差,而对城市排污能力影响不大。答案9.C10.B

二、综合题

11.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0 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1/10 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

材料二2008年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

(1)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水系,从空间分布看________地区的水质较好。

(2)试分析导致我国河流水质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3)河流污染会有什么危害?

(4)根据我国河流污染的现状,谈谈防治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判断水系的水质状况,进而总结空间分布。第(2)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排入的污水量共同影响河流的水质。第(3)题,河流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生产。第(4)题,河流污染的防治应从控制污染源、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注重法规管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展开。答案(1)海河南方

(2)①南方河流流量大,自净能力强;②北方降水少,河流自净能力差,且重工业发达,排放污染物多。

(3)危害人体健康;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4)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建立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管理,以管促治;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12.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施入农田的农药80%~90%残留于土壤中。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施药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施药地区农药使用的历史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示意图。

指出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并提出减少农药对土壤污染的措施。

解析根据关系图可知,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主要是喷施农药直接污染土壤;部分随降水污染土壤;小部分为农作物吸收还田后污染土壤。减少农药污染土壤的措施从根源上应该是减少有害农药的使用,生态治虫;一定要用农药的话多使用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等。

答案途径:施用农药时直接污染土壤;农药进入大气后,通过大气降水污染土壤;农作物吸收还田后污染土壤。

措施:减少有害农药的使用,多使用生物方法控制病虫害;多使用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等。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姓名:坐号: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1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东飞,飞行员的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新选.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 姓名: 坐号: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 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 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 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 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 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 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 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 大气环境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学重点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5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 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理解,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太阳辐射既能到达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C,夜晚温度则降到—183°C。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在因为地球除自转周期较短外,还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大气环境。 板书:第三节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屏幕打出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图。 提问: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背氧气筒呢? 导出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 问题探究: 1、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 3、飞机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该层最适合飞机飞行? 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板书: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阅读课本P44及表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这一节的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的理论依据,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且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课改中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能够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绘图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示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原理。掌握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能科学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大气保温作用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的热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

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本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 3活动探究法:结合教材上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 三、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兴趣学习法、思考评价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这样做有什么科学依据吗?学过本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通过熟悉的电视剧片段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知道,太阳辐射能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假设太阳辐射能为100%,那穿过大气层后太阳辐射能就只有47%,那53%去哪里了呢?----被削弱了。由此引入大气层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此部分内容课本上已经删去了,但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需要加入进来) 然后我会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探究生活中的几个案例: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红绿灯的设定依据 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通过这几个案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的削弱作用) 承转: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又会发生什么呢?(此处承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引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我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部分内容较难,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较难理解,因此我先讲

(完整word)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doc

地理必修 1 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 :姓名 :坐号 :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 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 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重力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 4 个低气压带、 3 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1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东飞,飞行员的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第三节大气环境(一) 一、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标准解读 本条以及后两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大气。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 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下垫面辐射(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 (2)教学重点 ●大气各垂直分层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大气的温室效应。 (3)教学目标 ●搜集资料说一说大气各垂直分层有哪些事物和现象,概括对流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列表比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用所学解释实际事例。 ●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大气受热的直接原因。能用简图推导月球表面昼夜 温差大的原因。 ●结合温室大棚的实例,分析说明大气是怎样具有保温作用的。尝试写一段文字,表达温 室大棚的原理在农业、建筑、人体保健等方面的应用。 (4)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二、知识结构(见第二节目标检测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知道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说地球普通,因为地球具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特性,都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说地球特

2019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2018-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单元测试题.docx

2018-2019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基地湖面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问题。 1.属于长波辐射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该地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3.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气压或气流状况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 hPa)。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中 (a) 时刻,台北的风向是 (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8.图中 (b) 时刻,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 ) A. 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B.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C. 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D. 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9.从图中 (a) 时刻到图中 (b) 时刻 ( ) A. 台北风力变大 B. 上海气压降低 C. 北京风向不变 D. 平壤气温升高 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10.图中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③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 D.④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和①气压带是相同的 12.据英国《泰晤士报》2007 年 9 月 27 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市一位 4 岁的小女孩6 周前放飞的一只气球居然随风飘到了9 656 km 外的中国。放飞时气球所处的风带 为() A. a B. b C. c D. d 读南半球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图中 a 气压带为() A. 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14.下列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B. b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高温多雨 C. c 风带风向为东北风 D. d为低纬信风带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题。 15.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16.图中 P 风带的名称是() A. 东南信风带 B. 东北信风带 C. 西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1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Q风带风向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