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民政信息化建设及规划

民政信息化建设及规划

民政信息化建设及规划
民政信息化建设及规划

信息化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民政信息化是衡量民政工作社会作用、民政事业发展水平、民政工作现代化程度、民政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以信息化促进民政事业发展,推动民政业务与信息化融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随着民政工作在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保障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凸显,加快民政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

1.立足全局,加强协作

民政信息化要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信息化规划、电子政务建设进程、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相衔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要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和原有的规划思路、已有的信息资源相叠加,减少浪费,实现多快好省。

民政信息化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领导机构,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要理顺综合部门、业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的积极性,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2.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民政信息化要按照"一盘棋"的思路整体设计,紧密围绕民政业务的服务对象,深入分析民政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制定信息化规划,设计可操作的技术架构。

民政信息化项目要从重要性、紧急程度、实施条件成熟度三个方面综合评估,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和资金投入,分步有序实施,形成积累,逐步完成建设目标。

3.突出应用,强化服务

民政信息化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应用,面向公众,围绕在线协同办公和各项业务工作设计信息化应用项目。要把数据作为应用的核心,加强数据集中和分析,发挥数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南京真格邦软件有限公司认为民政信息化要为转变机关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服务,通过流程规范促使机关向服务型过渡。要为提高工作效率服务,通过信息化实现办公自动化。要上为中央分忧,提供决策支持,下为百姓解愁,提供便民服务。

信息化规划纲要

XXXXX集团 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XXXXX集团信息化规划研究课题组 2016.10

目录 前言 (2) 一、信息化建设对集团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3)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5) 三、有助于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的若干信息化建设思路及对策 (7) 四、信息化主要建设内容 (10) 五、信息化重点规划项目 (15) 六、信息化建设的注意事项和保障 (18) 七、努力把信息化能力建设成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20) 附表:重点规划项目的分析表 (2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在短短的20多年中,远程教育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被广泛地实践,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并为终身教育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目前,世界各国都为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模式而不断努力着。承担远程教育主体地位的各类教育机构,如: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国内的各种网络学院、电视大学、教育企业等,在对远程教育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并逐步将信息化手段发展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对机构自身的业务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XXXXX集团总结了十几年来开发信息化技术和应用,带动和支撑远程教育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工作对集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和教师的支持、配合下,本课题组根据XXXXX集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业务情况和信息化需求,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编写了《XXXXX集团“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集团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为了鼓舞和动员整个集团的教师和学生,也是为了向社会各界宣传的需要,课题组进一步编写了《XXXXX集团“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既是对《规划》的简化与提炼,又是对集团信息化的战略、思路、对策,以及一些相关问题和观点的补充。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中、省、市统计部门对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基层统计工作实际,扎实抓好统计信息工作建设与应用,不断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信息网络化发展。针对信息网络化发展要求的实际,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计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计算工作在整改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现将本年度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统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廖英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何登富兼任办公室主任,设在局办公室内,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统计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化管理进程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统计工作实际,完善了各项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制度,重点抓好计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统计信息化管理,保障网络安全,我局专门制订了《xx县统计局信息化规章制度》《xx县统计局网络安全保障制度》《xx县统计局病毒检测和网络漏洞检测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网站维护责任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实现了全县57个乡镇的统计网络互通,同时,针对部分条件不足的乡镇,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配备的统计专用电脑,有效保障了乡镇基层人员的统计管理工作条件。 三、加强对统计业务数据的处理,强化计算机维护管理 1.认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数据和各类公文的计算机处理工作。 2.按照全市正版化软件工作要求,我局积极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及杀毒软件,有效保障我局统计信息工作的安全。 3.为保证计算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我局始终坚持统一管理,分配使用的原则,与各股室签订《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责任书》,并要求各股室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的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顺德区杏坛梁銶琚中学刘伏奇 杏坛梁球銶中学是伴随着全区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刘伏奇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上级教育主管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3台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顺德区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配备学生电脑室2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1个机器人实验室,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打印机、刻录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连接顺德教育信息中心的学科资源,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

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

抢占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 赵宗岐 面对波及全球、涉及许多领域的军事变革,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军事斗争准备,把打赢信息战作为军事工作指导的重大课题。 一、应时而动,在世界军事变革中把握机遇 适应战争形态变革的主动抉择。信息化战争,是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的高技术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作战方式。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着眼瘫痪敌人整个作战体系,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体现在对抗形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战争形态的转型,促使原有的军事斗争准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军事斗争准备只有立足于经受信息作战的考验来谋划,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迎接信息化挑战的迫切需要。面对信息化战争,世界主要国家军队都在抓紧实施信息化国防和军队建设,以谋求新世纪战略主动权。美军先后制定了信息战政策和条令,设立了信息战中心,组建了数字化部队,进行了信息战试验,建设了一体化的C4ISR系统。俄、英、法等国也在积极利用新军事变革的机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以争夺信息优势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竞赛业已展开。不难预见,未来局部战争中,信息领域的对抗必将异常激烈。落后于世界军事发展的时代潮流,将会失去新军事革命的历史机遇,甚至可能会出现以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对抗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军队的被动局面。 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本质要求。世界新军事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江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抓住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做好当前正在做的各项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心转向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把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转向信息化,在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这个大背景下展开各项建设。信息化作战准备不上台阶,机械化作战准备就长期在低层次徘徊。事实上,我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作战能力整体提高和有效发挥的一个“瓶颈”。在军事斗争准备领域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有所作为,需要我们把加快信息作战准备步伐作为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信息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带动整体作战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乘势而上,通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谋求跨越式发展 强化创新意识,解决思想观念滞后问题。由于我军总体上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加部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如何摆脱思维惯性,更新观念,是一个难度颇大的新课题。首先,要以抓信息作战理论的学习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对信息作战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研究,不断强化信息制胜意识和跨越式发展意识,破除陈旧观念,澄清模糊认识,校正错误思想。其次,要把眼光定向未来,敏锐地捕捉世界新军事革命信息,大胆地展望和预测未来战争的发展走向,积极寻求有效对策和发展思路,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用创新的观念谋划发展。 注重统筹协调,解决系统集成滞后问题。提高部队的信息作战能力,要改变以局部优势弥补整体不足的传统观念,针对当前战斗力各要素系统构成不配套、技术体制不兼容的弊端,围绕实现战场感知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的综合集成,搞好研究论证,加强统筹协调,搞好顶层设计。既要有全军性的总目标,又要针对各军兵种、各战区部队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

全国卫生信息化2003-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002-11-05 11:09:31 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文件之四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的重要决策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保障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要求,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适应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特制定《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简称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抓住机遇,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顺应世界经济发展,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各个层次与领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卫生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客观上要求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卫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九五”以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实施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见成效;积极加强“三网一库”建设,电子政务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近半数医院进行了网络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卫生、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等信息系统建设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实现卫生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但应该看到,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与其他行业和卫生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相当的差距。今后,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力争在2010年前,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和其他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提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任务,围绕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本规划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确立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科学论证,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国家公用数据网络资源,切忌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特征,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增加投资力度。在政府引导下,在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督的同时,开拓思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二).基本原则 本规划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业、经济实效、因地制宜。 1、统一标准,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政府部门要加强指导,

浅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措施

浅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措施 作者简介:杜磊,单位: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统计,研究方向:统计具体写作要求:职称副高级统计师方面的。 摘要:统计工作是繁琐并细致的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快速、准确的为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从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详细论述了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一、引言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现代化的改革,特别在数据统计方面,实现信息化是有着实际意义的。现代企业通常将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依据,而这种统计数据与分析数据的能力作为现代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之一,广泛的被企业所重视。企业统计信息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存档,之后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信息共享。这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涉及到的层面较多,而且需要企业中各部门在统一的组织协调下进行有机的配合。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使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数据信

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已经由之前的辅助性工作转变为现在的企业核心工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现代化办公与管理的改革,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与决策的准确性,还有利于国家深化宏观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温家宝同志曾经多次强调现代企业要优先发展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这样才能够把握住企业经营的方向,将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统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必要环节。因此,必须将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来考虑,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统计工作的负担。总之,必须首先认清统计信息化改革的意义,才能够有效推动信息化改革的实施。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思想上认识不足 在传统思维中,统计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在电脑上打字、分享文件、使用软件进行报表的制作,最后将这些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或是通过一些凡是进行共享,而没有更深入的认识。其实,统计信息化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通过平台进行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必须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的要求进行,目的是将统计部门的信息收集效率与信息准确性提升,进而根据信息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摸清企业家底”入手,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使企业形成一盘棋思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正式颁布)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2012年3月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实施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

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提升装备技术保障水平

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提升装备技术保障水平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消防部队装备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作为为武器装备“保驾护航”的装备保障,毫无疑问会伴随武器装备发展的节拍打上信息化的烙印。装备保障建设如果偏离了信息化战场需求,不仅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了标准。“打得赢”是牵引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积极探索信息化装备保障的新路子,是弥补现役装备保障力量不足,谋求装备保障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实现装备保障建设与未来信息化战场的接轨,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确立“信息主导、综合配套、畅通命脉”的保障观。面对装备保障环境日益信息化,必须依靠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体的智能技术,提高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面对新的灭火救援形态的挑战,装备保障建设应更新观念,按照“大储备、多通道、快投送”的思路,提高建设层次,增加信息技术含量,尽快与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全面接轨。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装备维修体系和装备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强化装备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装备技术保障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和灭火救援中装备保障需求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强化装备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在现代化战争中要

做到保障有力,使消防部队加快实现信息化的步伐,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首先各级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装备管理信息化教育活动,将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每个装备管理人员;其次加强对各级装备管理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还需要所有的装备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进来,积极的学习信息化知识,不断的钻研先进的装备保障能力。 二是把研制开发信息化装备保障新手段纳入警地科技创新的总体规划。目前,部队装备维修保障机械化信息化手段还比较单一落后,很难适应装备发展的要求。靠警地合力开展科技攻关,是缩短“技术差”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以装备维修保障机械化信息化需求为牵引,依托社会力量,积极探索“精确保障”的方法和路子,拓展和延伸“装备保障链”。依靠“拿来”,将那些科技含量高、实用价值大的民用技术筛选出来,结合装备维修保障的实际需要,走开民为警用的新路子;依靠“结合”,共同研究开发装备故障综合诊断系统和远程支援维修系统,实行装备的不解体检测与维修;依靠“改造”,对现有装备维修保障手段进行技术“加工”,提升现有保障装备信息化含量和维修能力。 三是提高装备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素质。通过多样途径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适应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一是

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

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会工作上新台阶 信息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工会信息工作作为履行工会职责,发挥工会作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和创新工会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力工具。 一、工会组织要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把握好三个“度”。一是认识要有高度,要把它放到通过这一手段推动和创新工会工作这一高度上来认识;二是认识要有广度,信息化不仅要具备信息基础设施,而且要在工会组织的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提高维权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认识要有深度,信息网络化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实质上它更是一个组织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二、建立工会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水平,是工会信息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当前,单纯以传统的方式对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进行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我们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工会组织、工会会员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我们能随时掌握组织机构和会员的变动情况,促进建立健全工会纵横网络,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还有厂务公开、劳模管理等大量的管理工作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 三、切实抓好工会网站建设,是工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需要工会构建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建设好“工会网站”。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工会网站建设,以带动整个工会信息化建设。总之,科技的发展给工会工作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物质条件。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手段相结合,将是工会工作愈做愈好的有力保证。我们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切实提高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的能力和水平,让工会工作与网络结下深厚的情缘,不断推动工会工作上新台阶!

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O一七年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以及各个行业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公共服务与实现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进程,现根据工程业务需求建设公路信息化。 一、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化包括办公信息化、数据采集自动化、分析比对数字化、质量监控实时化、安全管理常态化、项目管理精细化其主要如下: 1 项目管理网站 2 办公oa系统 3 计量管理系统 4 资金管理系统 5 安全管理系统 6 试验管理系统 7 计划进度管理系统 8 实验室数据采集 9 张拉压浆数据采集 10 拌合站数据采集 11预制梁场喷淋养生系统 12 手机app系统 13 路基路面摊铺及压实度监测(长治分局) 14 沥青光谱指纹快速检测(山西路桥) 15 施工动画三维动漫 16 安全教育vr体验馆 17 竣工资料管理咨询指导 18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19 项目管理BIM公路系统 20原材料二维码管控系统

21隧道人车分流报警系统 22 施工单位信用评价系统23桥梁健康检测系统 24 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25路面压路机视频监控 26 桥梁施工视频监控 27、基于路基路面施工摊铺碾压及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五化”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以精细化推进行业规范化、以信息化推进行业现代化,坚持“立足当前、应用为主,稳步发展、资源共享,放眼未来、科技引导”的指导方针,做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实用与改进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完善网络智能化管理,切实推进项目信息化健康发展,更为实现全省交通规范工程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稳步推进。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明确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统一规范,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保障措施,充分挖掘并改进已建成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统一设计,需求主导。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要以各部门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导向,从领导决策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统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很高,企业统计信息化已经从辅助性工作渗透到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中,已经成为企业统计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整个统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科学的统计信息依据,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很难找到着力点。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统计信息化还不能叫真正的信息化,因为统计局丰富的数据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整个企业统计业务流程还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因此,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统计信息化的意义 统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搜集汇总、汇总、计算、分析统计数据,及时、全面、真实、连续地记录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数据,形成的各类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实行科学管理、制定预算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是新时期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统计的必然要求,当前,信息化手段已经从辅助性工作向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转变,高效率的统计核算、信息传输、整合、信息共享,有利于全面整合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决策等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统计的高度信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领导和管理人员重视程度欠缺,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需要领导的切实支持,否则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目标。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高管和职业经理们都存在观念滞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或者他们虽足够重视统计信息化,但限于信息化投入产出时滞较长,难以在任期内见成效等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同时,由于统计信息化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成本高,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倾向于把资源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去,而不愿投资到不能立竿见影的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上。这就造成企业统计部门、会计部门及很多业务部门使用的电脑配置较低,没有安装专业统计软件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效率和统计信息传递、加工、处理,从而导致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

从军队信息化建设到建设信息化军队_0

从军队信息化建设到建设信息化军队 几年前,国外有一家窗帘厂濒临倒闭之际,求助于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只让他们把窗帘厂改为遮光技术厂,这个厂子便活了起来。 一个名子的改变,拓宽了发展视野;一个概念更换,撬开了心智枷锁。更新观念,离不开更新概念。在新军事变革中,我们需要适时采用新的概念,来展现新的发展思路。 持续发生的新军事变革虽然至今仍看不到彼岸,但清晰可见变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这场新军事变革,是由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引发的。上个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对军队的革命性影响,主要还停留于“建构”阶段,即在机械化军队的组织结构框架内进行信息技术嵌入、建网、联网、集成,实际上是用信息技术加强机械化、提升机械化。理论界常把这一阶段的变革,称之为军事领域里的变革,是推动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当时,美陆军要建设的数字化师、数字化军,都是在原来机械化军队的结构内进行的。后来,美军汲取社会上一些大企业、跨国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改变了变革的思路。 以往的军事变革,都是先变革军事技术,先变革武器装备,最后完成军事组织体制的变革,以适应新的作战方式。信息化为标志的新军事变革,应当反过来进行。企业界的经验也是“先组织结构合理化,再自动化、信息化”。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企业界进行信息化建设,只着眼于提高工作效率,虽有成效,但还谈不上变革。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花大笔金钱搞自动化,办公效率明显提高,如北美分公司的财务部,实现办公自动化后,人员由原来的500人减少到400人,公司领导自认为不错。后来,他们得知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做同样的工作,一共只用了5个人。两者相对照,福特公司的领导大吃一惊。他们深入调查后发现,马自达公司从调整组织结构入手,先改变工作流程,再搞办公自动化。福特公司的财务制度、组织结构,还是传统模式,做了许多无用功。后来,福特公司经过优化结构,再造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搞办公自动化,公司财务员工压缩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存在一种“路径依赖”现象,即一个社会系统形成后,必将在实际运作中不断自我强化。以致后来人们改进它的种种尝试,都难以摆脱原有思路的影响。 另外,组织结构不改变,很难做出信息化的正确决策。通常人们都是站在本单位、本部门谋划工作,形成了一种“职业官能症”。研究信息化首先是本单位的信息化,超出本单位的建设范围,领导视野就达不到了。致使出现新的“同构病”——大而全、小而全,你有我也有,不能互联、互通、互操作。对此,有人称之为“马铃薯效应”——一麻袋马铃薯,个个都发芽,个个自成小系统,自我封闭,互不相联。建这些系统,从局部来看可能合理,但从信息化的全局看可能不科学、不合理。 外军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信息化不走弯路,还应从理顺编制体制、调整指挥体系入手。否则,各级、各部门都忙着信息化,很可能现在动作愈快、投入愈多,将来一旦返工,造成的损失就愈大。因而,先组织结构合理化,再信息化;或者组织结构合理化与信息化一并考虑,同时进行,成了新军事变革的一种新共识。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四大工程的推进与所带来的变革,通过分析、对比当前统计信息化和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要求的不同之处,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统计信息化进一步服务于党政、服务于人民。 标签:大数据;统计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 2001年初,我国加大力度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通过结合大数据环境,力求改善政府的统计工作现状。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快速提高。我国充分认识到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任务,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如下文所述。 1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当下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1.1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概述 统计信息化是指,通过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成效,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初步应用阶段;第二阶段,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第三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2 “四大工程”概述 为了推进统计工作现代化、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国家统计局目前正在建设统计“四大工程”。其中,“四大工程”,即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统一的一套表调查制度、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统一的联网直报系统。 “四大工程”本身属于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1.3 “四大工程”对统计工作的变革和推动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夹竹园小学2017 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 1、教师逐步配备电脑,无线AP接入100mb光纤上网,实现教学与办公的高速。 2、校园网建设:2018 年完成 (1 )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通用校园教育平台。 (2)资源建设数字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依托移动教育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 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 上多项交流

军队信息化建设

第三章软件可实现的功能 3.1 日常办公 日常办公系统为全团各级人员提供统一的办公平台,保证及时获取和共享需要的信息。主要实现功能有单位日程安排、文书流转、通用车辆派遣管理、通知管理等,实现无纸化办公。 a) 单位日程安排,用于管理全团工作安排,直观的展示工作计划,保障日常工作的高效协调; b)文书流转功能,提供收文、发文的网上全程办理,文现内部公文管理电子化。由电子行文代替手工行文,解决公文传递慢,信息不及时、小同步,不易于査阅等问题。 c)通用车辆派遣管理。通过申请人通过车辆申请功能录入申请信息,提交任务,值班首长在线实时审批,审批通过下发至作战值班员、车辆值班室、汽车队队部、门岗,完成车辆派遣管理。 d)通知管理,提供完善的通知发布与维护机制,使信息管理人员易于对所管理信息进行维护。 3.2 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系统主要分人员信息管理和岗哨管理两大模块,实现人员的人员信息统计、人员基木信息管理、人员状态管理、岗哨管理、连队排岗、查岗信息管理、电子巡更、单位编制管理等功能的实时化、智能化管控。 a)人员状态管理和人员信息统计,可实现对在外人员的动态掌控,全方位展示人员在位的情况,相应权限人员吋实时导出人员情况统计

表及花名册等报表; b)人员信息管理可实现对单位编制的分级管理并在相应编制下添加删除对应人员,实现人员信息的结构化、准确化管理;人员请销假管理主要针对军官、各级士兵等人员外出时必须经过的审核管理手续。要求完全符合部队的特殊管理要求,流程谨密合理、操作简捷、请销假灵活机动; d)岗哨管理,可设置营区内的岗哨位置,通过连队排岗功能设置确定每个时间段的人在岗哨监控系统上动态监控,作战值班室吋实时査看相应全团岗哨分布及岗哨执勤情况并可录入查岗信息; e)电子巡更系统,利用部署在巡更路线上的读写器等硬件设施作为辅助,对巡更记录进行有效分析管理,约束巡更人员行为,保障军营的高效管理; f)具有用户/用户组/角色管理功能,按不同的组和角色决定其权限,具有完善的审计和日志管理功能,使得各级用户只能浏览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g)系统能够向所有的应用和组件提供统一的认证、授权、审核、加密等功能齐全的安全服务。 3.3 装备管理 装备器材管理系统主要由装备车辆管理模块和物资器材管理模块组成,实现装备、车辆、物资器材的全寿命管理,并对装备的管理进行角色权限的控制,实现功能齐全的安全服务。 3.3.1 装备信息管理

XXX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XXX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XXX近年来十分重视检察信息技术工作,将检察信息技术工作作为提升全院科技强检水平、增强办公办案工作科技含量一个重要突破口,动真格,出实招,努力开创检察信息化工作新局面,推进了全市检察技术及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一、党委领导高度重视,统一规划部署、强势推进 该院检察长与党组成员一道,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检察机关关于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统一思想,定期分析形势,提高对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新形势下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注意发挥全院干警的智慧,创新机制,群策群力,相互协作,在全院形成了全员学习技术信息知识,人人运用网上办公办案的新局面。 为切实做好组织推动工作,加强对检察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该院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二、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该院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按照人民检察院科技装备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立足本院工作实际,有计划地落实和完善各类业务信息化装备配备标准,逐步建成设备适用、功能齐全的办案工作区和现代化科技装备体系,使全院网络硬件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有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和提高。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该院先后增设硬件防火墙、高性能编辑机、驻看守所监控设备、高清侦查指挥一

体化系统等办公版设备,投入达88.22万元。同时,该院积极主动协调,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两年来共争取专项业务经费达65万元。二是配齐信息化设备。目前全院已配备有台式电脑99台、笔记本电脑27台、激光打印机21台、碎纸机16台、物证照相摄像设备16套、扫描仪10套、设备自动录音笔2支、多媒体示证投影仪2套、同步录音录像设备2套等硬件设施。三是加强网络建设。“梧州会议”以来,完成了分支网建设工作,实现了驻所检察室与看守所管理信息联网、监控联网,率先在该市检察系统中实现了“三网齐通”。在自治区院技术处的统一部署下,顺利完成专线网升速扩容、高清侦查指挥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目前已投入使用。 三、强化培训考核,夯实信息化应用的技能基础 为切实提高干警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水平,该院认真做好全院干警计算机应用技能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下发计算机应用技能情况普查表至各科室,干警如实填写,由专人进行核实统计汇总,形成书面的总结报告,经院党组开会研究,切实摸清全院干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然后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调整培训计划。通过深入科室分头讲解、分层次对口训练等方式,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培训11次,使全院中层以上领导和全体干警普遍掌握了办公办案的网上流转程序。同时,该院政工部门把干警能否会使用计算机办公办案,以及每期的培训情况列为绩效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干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推进网络化办案办公应用奠定人员技能基础。在2011年4月全区检察机关组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