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方法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

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

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2、儿童心理变化的七忌

一忌无注意力。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二忌无毅力。要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

三忌无适应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四忌无控制力,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五忌忧郁沉默。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六忌依赖。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炼。

七忌无独立生活能力。要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关健。

3、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要点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一到中学阶段,性格上会发生很大变化。孩子的自尊、自立、自主意识更强,但知识和经验方面的缺陷和价值观的不稳定,又往往使他们面临很多困惑,甚至有一些很不成熟的行为举动,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发展上的障碍首先表现为心理心态上的不稳定、不和谐。因而中学阶段的孩子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中学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孩子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中学孩子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中学孩子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问题。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中学孩子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中学孩子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表现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中学孩子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中学孩子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中学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中学孩子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中学孩子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的。再者,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5)社会适应。中学孩子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假如发生剧烈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那么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不变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心理健康的标准,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doc

全国课题协作组 你的姓名性别年龄年级 父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 母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 家庭类型:核心型大家庭单亲型父母离婚重组型其他 指导语:这是一份心理健康调查表,从24 个方面评定你的心里健康状况,每个方面有7 个等级,请你仔细阅读每一条,判断每条所描述的情况与你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登记,在相应登记的数字画一个圈。你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填写,以便反映你的真实 情况。 一、感知题 1.我有特异功能,能感觉到别人感觉不到的东西 2.我有点感觉过敏,平常声光都觉得难以忍受。 3.我能清晰地感知客观事物。 4.我能准确地感知客观事物,没有感觉不适。 5.我有时出现一些感觉不适或知觉错误。 6.我经常看错东西或听错话或体验到异常感觉。 7.我感到一切都不真实,有时感到自己变了样。 二、注意 1.我常被一些无意义事情吸引以致无法学习工作。 2.我太过关注问题的细节,影响学习工作效率。 3.我能专心致志去做每一件事。 4.我能专心去着必须做的事情。 5.我能集中注意力做好我喜欢做的事情。 6.在学习和工作时,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7.我做任何事情都煎出不了几分钟。 三、记忆 1.过去不愉快的经历不由自主地闯进我的脑海,无法排除。 2.我经常想些不愉快的事情。 3.我的记忆力很好,记东西又快又牢。 4.我的记忆力较好,想记的事情基本能记住。 5.我的记忆力一般,偶尔会忘记一些小事。 6.我觉得记东西比较费劲,经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 7.我的记忆力特差,总是不停地找东西。 四、思维过程 1.我的大脑里不由自主地涌现出大量的意念,根本停不下来。 2.我的思维特别快,观念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3.我思考问题比较敏捷、流畅。 4.别人认为我考虑问题比较周全,思维有条理。 5.我觉得自己考虑问题不周到或思维比较慢。 6.我觉得自己的思维逻辑性很差,别人不理解我的想法。 7.我觉得我的思维很乱,不是停滞不前,有时完全不能思考。 五、思维内容 1.我特别注意一些小证据,喜欢诡辩。 2.我非常重视证据,只要觉得别人谈话的依据不充分,我就要和他辩论。 3.别人认为我讲话很在理,分析问题有根有据。 4.别人认为我考虑问题很实在,切合实际。 5.我有时好幻想活怀疑。 6.别人觉得我的思维很怪,难以理解。 7.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些特别的事情或我确信无疑的事情,别人就是不相信。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尤为关注。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忽视了。这也不能怪大家,很多家长都 不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其实,据心理学家们统计: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因此,心理学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阶段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成型的,假如我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点:一种叫做“树大自然直”的放任式,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自己长大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遍天下”的溺爱式,父母认为自己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了责任,只要有钱孩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种叫做“棍棒之下出才子”的严厉式,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会有出息。在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容易出心里问题。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懂,应该交由老师来处理。其实不然,孩子在校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和孩子在家庭社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来比,太少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

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才能做好。很多问题的产生还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句话说”父母应在孩子“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得好: 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 营造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孩子喜欢在充满爱和温馨的家里生活,这样的孩子特别感到安全,做任何事情都会充满自信,心情愉快。所以,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烦闷,把与家人的矛盾摆在脸上,使家成为一个战场或冰窟窿。那样,孩子会感到惴惴不安。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跟他没有关系,会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导致父母生气,而沉浸在惊恐与自责中。我们中国的父母还应该向西方的父母学习,经常性地把对孩子的爱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另外孩子容易感到“皮肤饥饿”,需要得到父母的拥抱和抚摸,家长要善于用自己的怀抱和双手让孩子感到爱的满足。 2 .正确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分寸。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批评和表扬他都没有用。他只听老师的话,所以请老师多和我孩子谈谈。”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家长没有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分寸。 我认为对孩子的表扬要及时、适时,不能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我们最好是当着众人的面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到光荣,而想到以后也要这样去做。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更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并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急需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保健,对家庭、学校、社会及儿童青少年本身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由上海市卫生中心、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的一项对上海市的24000名4~16岁的儿童进行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其中第一位是多动症占7%左右,第二位的是情绪障碍3%左右,占第三位的是社会交往问题1%左右。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的张劲松、沈理笑、许积德等综合医院心理门诊中的儿童病例分析,说明症状类型主要有:情绪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其中情绪障碍占34.25%;适应性问题占2.8%;多动性占11.65%;品行问题占3.9%;睡眠问题占1.7%;学习困难占8.8%;内趋力不足占13.3%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对2055名9-15周岁的困境儿童所做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儿童有223名,占到10%左右。 一、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都存在发展性的特点,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调查显示: 1、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通过对全国22个城市26个单位的24000名4-16岁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后,指出4-5岁(学前期)主要为社会交往问题;6-11岁(小学时期)主要为注意缺损障碍;12-16岁(少年时期)主要为情绪障碍。 2、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在困境儿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统计出:0-18岁的儿童主要存在六类问题,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行为问题(47.77%)、情绪问题(27.23%)、学习困难(23.21%)、多动(22.325)、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7.41%)、适应不良(6.25%),并且发现:11岁(尤其6岁)以下(含11岁)主要是"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2岁以上(含12岁)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 二、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课题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社会、家庭、教育机构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必须坚持"社会-心理-生物"的综合模式,在社会大系统中形成医疗、心理、教育、福利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早期干预、及时干预、系统干预、发展性干预等为原则,在干预策略上提倡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并重: (一)直接干预:对儿童直接实施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积极实施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与塑造),另外还有通过教育、指导、训练,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困扰。对特殊儿童,则更注意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从儿童需要出发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另外还要积极联系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给以社会性的关注和支持。 (二)间接干预:主要是进行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创设和优化,通过客观因素(尤其家庭环境)的完善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具体措施有: 1.社区建设:在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辅导工作,为社区儿童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家庭随访、专家咨询等,及时为家庭及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技术支持。同时,利用社区力量进行儿童心理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使心理健康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校园建设:积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包括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科研等等,尽可能使学生在良好身心状态中获得发展。学校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和运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进行评估,能否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在讲述本章节内容时我们就以童童为原型,来展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学生可以循着童童的身心发展轨迹初步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评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

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 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孩子心理辅导的方法-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心理辅导的方法-孩子心理健康 第一步:自我叙述 通过交流使孩子袒露自己内心的思想、认识、困惑。发现自身的优点、不足。明确自己的处境和发展方向。增强其责任心。使他们逐步具有反省能力。并且积极地向着反省习惯方向发展。 1、心理暗示 对于不同的事物,积极的心理和消极的心理给人的影响和情绪是不一样的。比如下雨,有的人就觉得可能出门要穿雨衣,非常麻烦,路上交通不方便,路滑,很容易摔交,走路时很可能泥浆溅在裤腿上,非常讨厌,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也有人会这样想,终于可以看到天上落下的雨了。她湿润了整个大地。清洁了整个世界,自己可以打着雨伞和自己最亲爱的人在一起体会这个朦胧的世界,感受季节的气息。这个时刻将会给自己留下美好甚至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们在做心理辅导时,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到这次辅导非常有希望,非常有可能改变自己目前的困难状况,使孩子有一种迫切的心情迎接这次辅导,这样就开了一个好头。 如果使家长和孩子谈心,可以说我跟着某某心理专家或者某某心理辅导书上学习了一个非常好的彼此交流的方法,我们一起尝试一下好吗?如果是请专家辅导,则可提前对这个孩子说明这个心理辅导专家的成就,他曾经挽救过多少比自己这个孩子更为困难的学生,使多少更加困难的孩子达到了健康甚至优秀的水平,使孩子对这次辅导充满了期待和盼望,一般我们建议到专家的处所去而不是请专家到自己家里来,因为一般情况下,孩子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比较容易安静,比较容易进入角色,而在家里看到一个陌生人常常不自觉的产生戒备心理。并且在自己家里无意识地会有自己是家里主人的想法,对请来的专家会有一种不自觉的排斥感。 2、轻描淡写 和孩子见面以后,建议一般不要谈行为偏差,也不要问学习情况,更不要谈孩子最敏感的焦虑的问题。可以问问孩子的概况,比如他的年龄姓名,最好让他

加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做法

加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做法 一、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孩子们玩电脑上网已成为一个新时尚。有些学生放学回家把自己关进房子里,沉迷于电脑,完全封闭自己,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社会上的游戏机室比较密集,成了少年儿童出入最多的场所。由于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缺乏警惕性,往往成了不法分子作案的帮凶或成为坏人勒索的对象。 2.家庭方面的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往往脱离实际的期望,使孩子感到压力过大,害怕失败,缺乏自信心。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娇宠,学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思想重、缺乏进取心。家长对孩子放任或专制,前者往往使学生自由散漫、上进心不强,而后者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等不良性格。更重要的是一些家庭不和谐、有缺陷、缺少温暖,这样的家庭更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3.学校方面的影响 现如今很多学校在教学上只是偏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

力因素的培养,平时重视抓思想教育工作,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忽略差生、偏爱优生,各项竞赛活动只是让优生参与。课堂上老师的眼睛只是盯在优生身上,部分差生根本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 不良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反应对教学效果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中情感比例较重。他们往往对喜欢的老师报以积极和合作的态度,容易接受教育。反之,对不喜欢的老师则报以消极和不合作的态度,对于老师批评产生不满反感和对抗心理,抗拒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反叛的心理。 片面追求升学率及考试成绩,造成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造成身心疲倦,体质下降,害怕考试不合格,造成恐惧、厌学等情绪。长期的压力与负担,使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 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几点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培育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 (1)全面关心、尊重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尊 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切勿在学生面前大声责骂,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

浅谈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对小学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3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儿童正处于深信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矩,有针对性地实践教育。 2.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活动,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从而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胎期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每个人入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等都是这几个方面影响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系统的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一).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不仅对儿童早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也会持续的影响。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素质、教育方式等文化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将全部的爱和期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怀和照顾,花费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孩子的教育,使独生子女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优于多生子女;独生子女有较强的求知欲,自信心和成就动机。但也要看到由于独生子女处于优越的地位,家长的过分宠爱、保护、照顾、过高的期望使独生子女承受着凯子承认世界的相当大的心理,导致独生子女在个性品质发展存在不足,如人性、懒惰、不合作、不合群等,这是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和父母不恰当的期望及教育方式造成的。 (二).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学校成为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生活场所,成为儿童接受社会化影响最集中、最丰富的社会生活环境。 1. 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 保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选择结果,是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浓缩、改造和序列化,反应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儿童解释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仿效的模式。 2.教师的影响。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方法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 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 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2、儿童心理变化的七忌 一忌无注意力。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二忌无毅力。要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 三忌无适应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四忌无控制力,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五忌忧郁沉默。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六忌依赖。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炼。 七忌无独立生活能力。要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关健。 3、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要点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 人本化:人类声带成熟期在7-9岁,6岁以前唱不准是正常的。6岁前的孩子声带很嫩,非要他一板一眼地唱,有可能会把声带唱坏;而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肌肉最灵活,听觉最灵敏,不让他动,不带着我们的狗狗前进短,很少有家长关注到这一点,他们过多的关注结果而饭放弃了对过程的思考,这对孩子身心的摧残是不可估量的。孩子还小,以后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小身心的障碍会使他们忽视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 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陈鹤琴认为儿童有八方面的心理特点,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和赞美 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要求,一位美国学者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经济、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却很关注自己的家庭精神生活。儿童对父母的最重要的十条要求是: 1.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 2.如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对每个孩子应一视同仁; 3.不能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要算数; 4.父母要相互谦让,不可互相责备;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亲密无间;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不能忽冷忽热,更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 8.家里应该尊老爱幼,决定全身的事应该征求全家人的意见; 9.家庭要重视文体活动,节假日或星期天要到户外游玩; 10.父母有缺点时孩子也可以提出批评,应该欢迎孩子提不同意见。 这十条要求不难看出,孩子最关心的是家庭气氛和对他们采取的态度。他们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在这种良好的家庭中生活,最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中国某市妇幼保健站儿童心理研究组曾对该市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但值得深思的是,回答中最多的并不是“怕爸爸妈妈打我”,而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 “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什么是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关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话题自从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以来,我经常在爸爸妈妈的交谈中听到关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话题,我曾经不解地问妈妈,什么叫“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 那么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什么呢?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发展水平要符合实际年龄的智力水平。 二、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儿童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既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独生子女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娇生惯养,形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往往导致适应性障碍。 四、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与同龄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伙伴关系。如果早期社会交往被剥夺,家庭不和睦、接受较多消极影响,易形成孤僻、敌意、敏感、过度警觉、自我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个性,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五、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应对能力。 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七、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儿童、青少年,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难集中,缺乏专注性,其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低,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教育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我们要想到孩子的心里问题,这就必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再想什么,平时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里教育。他做错事时不要武力解决,不要轻易对孩子做承诺,说过的就必须要实现,为孩子在心里上树立一种“言行必果”的心态。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孩子有成绩是要尽量表扬,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学习上,要有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心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适适吧,祝你们幸福。温馨提示: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风险,让孩子经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于培养他们预知和处理风险的专家指导:父母怎样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乃至成功,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如果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失败的不仅仅是角色本身。 有专家指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行为问题,这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二是人格缺陷,是指一些青少年在人格发育和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格特征和结构的偏异,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三是心理障碍,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四是

心理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往往是青少年多发的心理疾病。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或加以解决,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专家指出,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究竟该如何做呢? 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偏差 专家说,由于社会环境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好坏就是这一个了,千万不能出差错。因此,对孩子过分关注,孩子稍微表现出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惊慌失措,孩子是否有病?譬如,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给我说他的孩子有多动症。结果由于家长的不正确标定和暗示的结果,许多孩子真的表现出多动倾向或者真的成为多动症儿童。 你要学会欣赏孩子 每个人都有被欣赏和被夸张的需要,因为称赞能满足人的自尊倾向。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有一种自尊倾向,喜欢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如果一个人总不能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那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感,还可能逃避现实,甚

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1)培养孩子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 培养孩子正确思考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的认识自我。要让孩子从小明白自卑自怜、自暴自弃、自傲自负都是不可取的;作 为一个人,就要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家长要注意从一点一滴 的小事来培养他,教育他,要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劣。不要让孩 子随意说出“我不行”,也不盲目夸口“我什么都行”。 (2)加强情感教育,营造健全的感情生活,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 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感情冷漠,对人对事好像一切都无所谓,让家长寒心,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太好了,为他想得太多了,为他安排的太细致了,使他在这种优厚的环境中对一切都麻木了。 所以平时要多让孩子了解一些家长的疾苦、教师的疾苦,多讲祖国 的重托,人民的希望。孩子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更多的热爱生活 和学习,才不会沉溺于身边的小事和低级情趣。另外,我们要让孩 子学会对不适宜的感情适当控制,平和的对人对事。如果遇到孩子 无法控制的情况,要帮助孩子学会对感情的合理宣泄,让他把话说 完或者是让他哭,不要憋在心里。 (3)适应环境,与人为善,保持心理宽容 能否面对现实,很好的适应环境,这是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维持心理平衡的非常重要方面。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 人交往,不可脱离集体把自己封闭起来,否则会使个人主义膨胀, 嫉妒心理增强,自负或自卑。另外,要让孩子学会容忍别人的短处 和过失,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当中的冲突使别人乐于和他交往,学会 宽容、尊敬和信任他人,少些畏惧、仇恨和憎恶。再有,交给孩子 在风气不正的环境中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应该有“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的精神,但也要学会听取善意报告,不自以为是,我 行我素,与现实格格不入。

儿童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少年儿童,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是同学们的知己。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

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陈佑贵 摘要: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弱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关键词: 倔强敏感多疑真心真爱表扬鼓励和谐环境表现机会康复训练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了智力障碍学生的人格、性格、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弱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一、智障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倔强 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导致智障学生大多生活在自己的猜测和观察里,一般按自己的推测来判断他人或者周围环境,不能很好地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从而形成倔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周铮珍,女,12岁,汪营白果人,常斜着眼睛看人,弱智,就读于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四班。她的不良心理问题表现:有自闭症倾向:上课经常紧抱书包,或独自发呆,下课经常一个人在另一处玩。自控能力太差,经常撕自己的衣服,课本和作业本等。总是去“拿”别人的东西,还要归罪于别的同学,喜欢惹事生非,打人。 2、敏感多疑 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的自卑孤僻,智障学生总是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通常通过自身的观察、猜测判断身边的变化以及他人的言谈举止,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也相应产生。即使是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同伴的善意提醒,他们也不能正确对待。比如周铮珍就敏感多疑,且心理脆弱,喜自言自语,喜欢一个人玩,常在校园中独自游逛或独坐在楼梯及校门口。 二、智障学生的教育方法 1、倾注真心真爱 教师应重视特殊儿童,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特殊儿童常常由于不同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比较脆弱。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不成熟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适时表扬鼓励 对待周铮珍这类特殊儿童,只要表现某一良好现象时及时予以表扬,且对她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强化:或给予一个亲切的抚摸动作,或给一颗糖果等物质鼓励,或点点头示意表示赞赏,或肯定与信任的微笑。一次,我在操场上看见周铮珍主动为蒲婷凤系鞋带,我没有去惊动他们,而是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那一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读后感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读后感 李峰 前几天很晚回家,不经意地看到桌子上有一篇儿子从学校带回来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阅读材料,材料从理论方法到现实事例,做了简明而透彻的讲解。我读了以后心情好久不能平静,虽然经常在网上看到类似的内容,每次看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文章,心理都会引起不少共鸣,但这次感触很深,同时也会更加关注自己孩子心理的健康。我本人因为工作方面的原因每天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与其交流、沟通的时间更少,其实有时我们做大人的深思一下,在教育孩子上,有关孩子心理健康方面,自己做的怎么样?对照《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每人做家长的心里都有数,努力提高自己吧,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只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就能感受到道路两旁有五彩芬芳的花,就能感受到的天空上也有温馨的阳光。 许多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良,现实却是许多孩子营养过剩。其实父母对于孩子健康的关心,更多的是生理健康方面,而心理健康这一块内容是许多家长容易忽略的,通过材料的学习,加深了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引起我们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我的孩子是男孩子,我的父母和儿子的外公、外婆都很高兴,他们有

着封建的思想,很宠他("长辈包围晚辈"),我不怪他们。我还经常看见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打凳子,是凳子让宝宝摔跤了;打爸爸,是爸爸没有扶好宝宝…,长大后,那么多的不如意,你说你们让孩子打谁啊?其实阅读材料上告诉了大家答案,这些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是不对的。 长辈们也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而是他们不懂得怎么去关心。其实跟孩子用心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你。作为父母,有时只要做一个倾听者就好了。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要让孩子的不好情绪有个宣泄的途径。而不是当大人自己心情不好时,极度愤怒的时候(忙人无计,怒人无智),对孩子大吼大叫,其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也很烦躁。孩子不懂事,他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后果可想而知,马克思说“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这就是说,家长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 阅读材料上既举了成功的例子,也举了失败的例子。留学生汪某与母亲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一怒之下,连刺母亲9刀!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其实不少,这就是心理健康问题。相信每位阅读过的家长都能认识到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躯体疾病的危害大多是一个人,而心理的疾病危害范围有时要大得多。我们应该尽早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虽然每位孩子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但是对自己孩子的爱没有差异。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可以多陪他看书、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大家好!十分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啊,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哪一位家长不望女成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分数上。分数似乎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家庭教育认识中一种严重的误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 第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孩子成长的依恋期。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长期与父母隔离已造成无数悲剧……这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孩子杀人、自杀的根本原因!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背景……人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影响……发生在2007年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在未成年时期(8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在23岁无故杀人。如果家长能够了解: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对所熟悉环境和好朋友的的依 恋。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的。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地由自己来带,不要推脱给其他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把孩子扔给老人,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有的家长借口工作忙,对孩子是不管不问。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心理就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