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4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七大时政热点聚焦 4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Word版含解析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热点聚焦】

2020年,我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表示,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2020年,全面小康将圆满收官,时光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的人间奇迹!

【问题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怎样重视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

【知识链接】

1.实行土地改革

(1)背景:旧的封建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概况: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3)影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实行农业合作化

(1)背景: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

(2)概况: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②第二阶段是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

③第三个阶段是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

④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总到农户总数的87.8%,(3)意义:

①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内容

①经济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③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

村产业结构。

④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3)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4.农村经济改革新方向:土地流转

(1)背景

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农村人口转移,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化经营不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

(2)内涵: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3)形式: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热点集训】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村改革。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80年”和主旨“总产量增加”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虽然耕种面积缩小,但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故选A。1980年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变,机械化生产程度还不是很高,排除B。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排除

C。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取消了实施32年之久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排除D。3.(2016·上海单科·27)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B

【解析】经济特区建立与安徽农村的探索无关,故A项错误;安徽小岗村农民违背中央禁令,“贴着身家性命”分田单干,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央倡导的,不存在“贴着身家性命”,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运动没有违背中央精神,不存在“贴着身家性命”,故D项错误。4.(2015·重庆文综·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使得人民公社这一行政机构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瓶颈,有必要进行政权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标志是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后,时间晚于题干,故D项错误。

5.(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

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答案】D

【解析】依据时间“1961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

制没有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故C 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故D项正确。6.(2014·安徽文综·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的关键信息“单家独户的经营”、“互助组”,可以判定建国后国家对于土改后的个人私有农业进行改造,故A项正确;“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没有出现互助组,故B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出现了公社,公有化的程度比合作社还要强,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举措,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并没有出现互助组,故D项错误。

7.(2012·上海单科卷·29)右图中的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他即将( )

A.加入人民公社B.分得土地

C.承包土地D.加入合作社

【答案】B

【解析】1950年,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此图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D项出现在社会主义改造中,A项出现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后。8.(2014·北京文综·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C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B项错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C项正确;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9.(2019·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 )

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地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

10.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

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

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答案】 C

【解析】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体制是1983年以后废除,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故C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是有利于工业建设的,故D项错误。

11.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答案】B

【解析】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实行了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制定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包产到户从兴起到批判再到肯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对包产到户否定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干扰,但这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D项错误。

12. 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到:“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这表明邓小平主张(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

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答案】D

【解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可知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邓小平在1984年和1990年的谈话内容的变化可以得出邓小平主张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

13.下表为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

C.“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

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

【答案】B

【解析】在“一五”期间中国实征农业税较经济恢复时期呈现上升状态,故A项错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期间农业税的增加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故B 项正确;“二五”时期是1958~1962年,此时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最困难时期,C 项说法错误;1963~1965年,逐步纠正农业“左”的错误,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故D项错误。

14.《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B.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C.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

D.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小岗村由包产到户的单干到“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体现的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代表着现代农业集约式、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

A、C两项本身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属于集体所有,故B项错误。15.1979年春,甘肃干部张浩致函《人民日报》,明确反对包产到户。时任国家农委主任王任重函告《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要报社“站出来说话”。第二天头版发了张浩来信,

加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重要按语”。这表明( ) A.经济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包产到户不符合中国实际

C.改革开放在争议中前进 D.“左”倾错误思想未被纠正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79年春,甘肃干部张浩致函《人民日报》,明确反对包产到户”,可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故选A项;包产到户符合中国实际,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包产到户的贯彻情况,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纠正“左”倾错误思想,排除D项。

16.《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实行集约经营;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社员在承包期内,可以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也可以经集体同意协商转包。这一规定( )

A.体现中央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路线

B.积极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C.表明国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途径

D.推动了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方式的改变,这属于国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途径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农业集体化的路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17.(2019·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摸底)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 )

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

B.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的扩展

C.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D.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极大提高,给广大农村生活开启了新篇章。但家庭分散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民不能自由

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农民可以流转自己的土地,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能得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的扩展”,排除B项;材料中农村改革与“城乡一体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