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自评报告

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系基层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组

统计学原理自评报告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统计学原理是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其方法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因此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现代统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统计调查的组织技术,统计整理的方法原则,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理论与应用,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非参数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和统计决策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奠定学科基础,并使之具有较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使学生能明确理解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再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将统计学的知识贯穿其中。最后,还要教会学生理论分析,使他们能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事例并能以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和合理化建议。

(二)课程建设过程与现状

《统计学原理》课程在工商管理、经济学专业开设已10多年,现在已扩展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专业。10多年来,课程专任教师致力于加强优秀课程建设,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手段、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按照其规律和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标准,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课程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课程的成果,引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内容,增强数学的应用,统计理论与计算机软件紧密结合,增加统计分析与写作内容,使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更先进、更新颖、更实用。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程及实际问题为实例配合理论讲解,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比较抽象、枯燥的统计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的目的,效果良好。内容上侧重于调查与分析的应用,把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调查与分析的效果作为考核的内容,这些教学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处理大型数据资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到企业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撰写实践心得,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学以致用,写出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效果十分明显。

2、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在最近三年,本课程选用统计学教材主要有,中北大学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统计学概论》(王长江)、人大出版社的《统计学》(贾俊平)等。

目前使用的教材《统计学概论》,有以下特点:

①体现教育部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精神要求,实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就业目标为导向的新理念;

②根据本科教育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体现了“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扎实”的原则要求;

③利于教师教学操作,整体结构“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具体、演练细致”,章前有“学习目标”、课后有“知识网络”、“案例分析”及“复习思考题”,课内穿插“课堂练习与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资料:本课程配有《统计学习指导与练习》和统计学理论教学大纲、统计实验教学计划(统计实验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文献,教学效果良好。

(2)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经管学院建立了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环境良好。该课程所属专业有比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建有信息化综合实验室,基本满足了学生的校内模拟实习需要;校外以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依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互通信息,通过岗位实习、社会调研活动等形式有目标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有:

(3)网络教学环境

中北大学拥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已具规模,并经常购买市场上最新的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软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为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提供了方便。

目前统计学课程已拥有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和正在建设的试题库。随着我院教学条件的改善,统计学有望实现网上教学,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网上习题及网上试题库。

《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参加2006年全国多媒体课件竞赛活动,被评为理课组优秀奖。

《统计学》电子教案被评为优秀教案。

《统计学原理》于200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采用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

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除一般的理论讲授方法外,还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了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②本课程所在工商管理系具有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条件。

③改革考试方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高等教育的课程考试,包含了出卷、考场测试、阅卷、试卷分析四个环节,考试也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从考试方式及内容上进行了系统改革,不但强调期末笔试考试,也强调实验报告,课堂练习以及课堂出勤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高分低能的倾向。

(2)教学手段

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向科研提出课题、科研为教学充实新的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为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等。

②教学制度的改革。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由学生给老师讲课效果进行无记名打分,促进教风、学风的好转。

③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

同行评价

赵公民教授:

(1)、师资构成合理。课程负责人及多名主讲教师年富力强,学术上有一定造诣,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2)、教学内容丰富。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较为前沿,实践教学成果显著。

(3)、教学方法科学。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

(4)、教学条件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实施先进,网络资源丰富,为本课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软、硬条件。

(5)、教材建设成效显著。由王长江副教授主编的《统计学原理》被教学采用,受到好评。李彦华老师参编的《统计学》和《统计学习题指导》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

我认为,《统计学原理》优秀课程学科建设是卓有成效的,总体评价为优。

苏贵影副教授:

《统计学原理》校级优秀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较为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术造诣高,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的经验和成功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教材建设成效显著。我对《统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总体评价为优。

李晋红副教授:

李彦华、王长江等老师讲课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概念清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难点突出。讲课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评教

薛鹏:

我们班同学普遍认为李彦华老师备课充分,上课讲解详细、重点、难点分析透彻,知识脉络清晰流畅;在讲课时能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将大家感到疑惑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同时作了精辟的归纳;在课后时间里,李彦华老师很热心帮助大家解答课上不太懂或掌握不十分牢固的知识点,从而使大家能够细致、牢固的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

陈晓凯:

上课内容充实,讲解深入,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和启发。培养和增强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党涛:

王长江老师备课认真,上课思路清晰、讲解流利、重点突出;注重各知识点的联系;同时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解了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的运用,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激发了我们学好统计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好,深受我们班同学的欢迎。

5、课程特色简介

(1)本课程拥有优秀教材,开设时间长,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

统计学课程在我学院成立前和成立后都是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针对所有学生开设,形成历史早,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教材体系。

本课程所配备的教师职称层次均衡,包括副教授、讲师以及助教,教师年龄搭配合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青年教师精力充沛,肯于进行学科方面的教学研究。我学院实行老教师定期指导青年教师制度,通过听课和课下教学方法探讨,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教学方法灵活新颖,教学手段科学。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注重应用,从传统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采用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充分利用工商管理系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全过程实现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走向社会,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近三年来,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学生们利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市场调研活动,积极参加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4)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组的成员积极参与了统计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课程组提出要根据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时代的发展,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扬弃旧的已不适用的内容,同时不断补充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课程组认为,经济管理类的统计学课程不能简单地向理学类的统计学专业靠拢,而应有自身的特色。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既要包括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一般统计理论与方法,如数据搜集、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也要包括经济管理领域所特有的统计方法,如核算的方法、指数理论与方法和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同时还要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授课内容应有所侧重。

在教学方法上,课程组不断探索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对于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主讲教师授课为主,并辅之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对于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具体运用,教师授课则多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阐明统计理论与方法,避免了烦琐的数学公式推导与证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师生教学互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已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

同时,配合相应的统计软件,给出习题和案例,让学生上机完成作业,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提高动手能力。

在社会实践方面,课程组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老师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调查,搜集资料,处理数据,分析调查结果,使理论更紧密地联系实际,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课程组还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改卷。系领导与课程负责人不定时地去听青年教师的课。并经常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随时交流教学经验。

(三)先修课程、学时与学分及开课专业

先修课程:经济学,经济数学

学时与学分:72学时(不同专业略有差异) 4.5学分

开课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二、自评方式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按照上级评荐优秀课程的相关精神,经管学院及工商管理系组织成立了优秀课程评估小组,召开了多次会议,在传达文件和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评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优秀课程评估是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课程建设水平、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为我们搞好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目标和自检自查的尺度,另一方面,也为院、系课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二)依据方案,明确分工和任务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课程评估小组与优秀课程小组每一位成员的任务,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课程自评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按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给出各评价要素状态分值,作出全面评价,写出自评报告,提出存在问题和进一步建设意见。

(三)以评促建,评建结合

在自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边评价边建设,及时检查和监控,认真进行总结。力图通过开展精品课程评价,推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使该课程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评价结果及各项评分依据

(一)《统计学原理》课程组师资队伍简介

课程组成员

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共五人,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3名。硕士4名,学士1名(为在读硕士)。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为100%。

(二)课程组成员分工

课程组成员分工

位。组织骨干中青年教师到参加统计学课程的相关培训。

李彦华参加2006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师资培训研讨会。参加2008年北京举行的SPSS软件培训。

(三)教师水平与风范

课程负责人李彦华与主讲教师王长江、郝华荣、朱向梅等师德受到同行和学生好评,学术造诣在本行业中得到认同,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李彦华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2004年参加中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奖,2008年中北大学青年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自编的统计学原理课件获得2006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中北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2007年被评为中北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所带课程《统计学原理》为校级优秀课程。技术考核为优秀。主讲教师王长江、朱向梅、郝华荣、武跃丽等等技术考核优秀。

(四)科研立项及成果

课程组教师论文论著和科研成果

(五)自评结果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A级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A级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A级

2-1 课程内容:A级

2-2 课堂教学安排:A级

2-3 实践教学:A级

3-1教材及相关资料:A级

3-2:实践教学条件B级

3-3网络教学环境:B级

4-1教学方法:A级

4-2教学手段:A级

5-1专家评价:A级

5-2学生评教:A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统计学原理》课程已开设10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高职高专本科教育教学的新特点、新趋势,有些方面处于探索之中,课程组的部分教师也有一个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过程,所以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本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本科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生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落实这一方针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对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由于《统计学原理》课程时开设在工商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五个专业中,且都是文理兼收专业,学生中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还有一部分对口升学专升本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何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还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不论是《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还是学生毕业后在社会工作岗位上的应用,都要进行大量的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等数据处理,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而现在我们并未对学生在这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了对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五、改进工作的主要设想

(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本科生教育教学的要求。

积极探索与把握本科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扩大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实现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教学法研究,探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统计学教学,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材选择、课时设置等方面有所区别;针对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基础上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方向上应有一定区别,所以在教材选择以及应用方面在教学上应该有所体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学术上建树较大,学位、职称较高,结构合理,有敬业和团队精神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优化教师结构,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

的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优秀教师要在专业上、教学艺术上个方面帮助青年教师。

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积极申请、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撰写著作、教材和学术论文,人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四)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特色教育。

针对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尤其是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使教师有成就感、责任感、紧迫感,鼓励教师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增强知识性、信息性、实践性、新颖性、系统性。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教学管理工作达到科学、规范、高效。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加强教学检查监督,继续坚持听查课制度。建章立制,严格实施,提高到课率,加强考试管理,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努力将考试不及格率控制在10%以内,平均成绩控制在75分左右。教学中注重特色教育,针对课程的特点,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加课程中上机时间的数量。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案例教学以及部分章节内容上有所侧重。

(五)加强学生管理,营造良好学风。

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除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外,还要从其他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督促和检查,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学习,勤奋努力,不断提高创新素质。学习有主动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积极组织学术报告(讲座),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发表论文,带领学生参与完成一些科研项目。

统计学课程组

2008年10月

医学统计知识点整理(1)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统计学中基本概念 一、同质与变异 同质:统计研究中,给观察单位规定一些相同的因素情况。 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定同性别、同年龄、健康的儿童即为同质的儿童。 变异: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的差异。 “同质”是相对的,是客观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相对一致性,而“变异”则是绝对的 二、总体与样本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对象(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2、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三、参数与统计量 总体参数: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量。用希腊字母表示。μ.δ.π 样本统计量: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量。用拉丁字母表示。X.S.p 总体参数一般是不知道的,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四、误差: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1.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2.系统误差:是一类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变化规律的误差,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 3.非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可以避免或清除。 五、概率 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值,常用P表示。概率取值0~1。 统计上一般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其发生的概率很小,可以认为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 第二节统计资料的类型★

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称为变量。 一、数值变量资料 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带有度、量、衡单位。如身高(cm)、体重(kg)、血红蛋白(g)等。 二、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又称为定性资料或计数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分类:二分类:+ -;有效,无效;多分类:ABO血型系统 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多为间断性资料 【例题单选】某地A、B、O、AB血型人数分布的数据资料是( ) A.定量资料 B.计量资料 C.计数资料 D.等级资料 【答案】C 【解析】ABO血型系统人数分布资料属于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又称为计数资料。因为是按照变量的血型分类,血型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属性。所以本题选C。 【例题单选】测量正常人的脉搏数所得的变量是() A.二分类变量 B.多分类变量 C.定量变量 D.定性变量 【答案】C 【解析】脉搏数有数值大小,有度量衡,所以这个资料属于定量资料。本题选C。 三、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半定量资料或等级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特点: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举例:- + ++ +++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统计设计 2.收集资料

统计学统计学概率与概率分布练习题

第5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练习题 5.1 写出下列随机事件的基本空间: (1) 抛三枚硬币。 (2) 把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两个格子。 (3) 把两个相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两个格子。 (4) 灯泡的寿命(单位:h )。 (5) 某产品的不合格率(%)。 5.2 假定某布袋中装有红、黄、蓝、绿、黑等5个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一次从中取出3个球, 请写出这个随机试验的基本空间。 5.3 试定义下列事件的互补事件: (1) A ={先后投掷两枚硬币,都为反面}。 (2) A ={连续射击两次,都没有命中目标}。 (3) A ={抽查三个产品,至少有一个次品}。 5.4 向两个相邻的军火库发射一枚导弹,如果命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军火库的概率分别是、, 而且只要命中其中任何一个军火库都会引起另一个军火库的爆炸。试求炸毁这两个军火库的概率有多大。 5.5 已知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8%,现有一个检查系统,它能以的概率正确的判断出合格品, 而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时,有的可能性判断错误(错判为合格品),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多少 5.6 有一男女比例为51:49的人群,已知男人中5%是色盲,女人中%是色盲,现随机抽中 了一个色盲者,求这个人恰好是男性的概率。 根据这些数值,分别计算: (1) 有2到5个(包括2个与5个在内)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2) 只有不到2个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3) 有超过5个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5.8 设X 是参数为4=n 和5.0=p 的二项随机变量。求以下概率: (1))2(

5.9 一条食品生产线每8小时一班中出现故障的次数服从平均值为的泊松分布。求: (1) 晚班期间恰好发生两次事故的概率。 (2) 下午班期间发生少于两次事故的概率。 (3) 连续三班无故障的概率。 5.10 假定X 服从12=N ,7=n ,5=M 的超几何分布。求: (1))3(=X P 。(2))2(≤X P 。(3))3(>X P 。 5.11 求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 (1))2.10(≤≤Z P 。 (2))49.10(≤≤Z P 。 (3))048.0(≤≤-Z P 。 (4))037.1(≤≤-Z P 。 (5))33.1(>Z P 。 5.12 由30辆汽车构成的一个随机样本,测得每百公里的耗油量数据(单位:L )如下: 试判断该种汽车的耗油量是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13 设X 是一个参数为n 和p 的二项随机变量,对于下面的四组取值,说明正态分布是否 为二项分布的良好近似 (1)30.0,23==p n 。(2)01.0,3==p n 。 (3)97.0,100==p n 。(4)45.0,15==p n 。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2007-2008年第一学期)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应 用 统 计 学+实践 课程编号: ST3102 课程性质: 本科生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 总学时:32 总学分:2 2.任课教师 姓名:胡平 电话:82665098 电子邮件:helenhu@https://www.docsj.com/doc/0f1437240.html, 办公地点:管理大楼607 办公时间:通过EMAIL或预约 课程网站: 3.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统计方法的应用,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一般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高级统计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4.学习目标及内容 课程学习总目标 性质:统计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一般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高级统计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任务:重点掌握应用统计学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重点掌握SPSS统计分析软件包或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各章学习目标及内容 (1) 第一章 课程介绍,导言 a)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了解统计学的发展 ii.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iii.解释在管理和社会经济中统计分析的实际意义 iv.描述课程的构成和重点 v.将前修课程的内容应用在本课程中 b)内容 i.第一节统计学的发展 ii.第二节 统计分析方法的步骤 iii.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分类和来源、调查方法、组织形式 iv.第四节 统计数据的基本描述 v.第五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第二章统计学中的有关指标和抽样推断 a)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识记、理解和解释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统计指数 ii.了解常用的统计指数 iii.描述统计指数的一般编制步骤 iv.了解抽样推断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概念 v.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计算 vi.了解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方法 vii.理解抽样方案设计的原则及确定样本量 b)内容 i.第一节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z平均指标: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z标志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 标志变异系数、偏度、标准化 ii.第二节统计指数 z概念、作用和分类 z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z指数因素分析——体系、因素分析法 z常见的统计指数 iii.第三节抽样推断 z概述——意义、特点、基本概念、 z抽样方法、组织形式 z抽样误差——概念、计算 z抽样估计——优良标准、方法 z抽样方案设计——原则及确定样本量

(完整版)EXCEL统计学应用教程

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教学实验讲义(实验)课程名称统计学 贵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制表

统计学实验教学讲义 Excel 工作界面简介 附图1 Excel 工作界面 按附图1 从上到下的顺序,Excel 工作界面包含如下几项内容:“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工作表标签、滚动条、 和“状态”栏。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 (一)“标题”’栏 “标题”栏告诉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名称和正在打开的文件的名称。 如图附-1 所示,标题栏显示“Microsoft Excel-Book1”表示此窗口的应用程序为Microsoft Excel ,在Excel 中打开的当前文件的文件名为Book1.xls。 (二)“菜单”栏 “菜单”栏按功能把Excel 命令分成不同的菜单组,它们分别是“文件”、“编

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帮助”。当菜单项被选中时,引出一个下拉式菜单,可以从中选取相应的子菜单。另外,在屏幕的不同地方单击鼠标右键时,“快捷菜单”将出现在鼠标指针处。选取“快捷菜单”中的命令同从菜单栏的菜单上选取相应命令的效果是一样的,但选取速度明显增快。 (三)“工具”栏 Excel 可显示几种工具栏,这些工具可控制简化用户的操作。“工具”栏中的按钮都是菜单中常用命令的副本,当鼠标指向某一按钮后,稍等片刻在按钮右下方会显示该按扭命令的含意。用户可以配置“工具”栏的内容,通过“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子菜单来选择显示不同类型的“工具”或全部显示出来。下面介绍出现在Excel 开始屏幕中的两种“工具”栏。 1.“常用”工具栏 “常用”工具栏中为用户准备了访问Excel 最常用命令的快捷按钮,如“新建文件”按扭,“打开文件”按扭,“保存文件”按钮等。 2.“格式”工具栏 “格式”工具栏专门放那些和文本外观有关的命令,如字体、字号、对齐方式及其他选项。 (四)“编辑”栏 “编辑”栏给用户提供活动单元格的信息。在“编辑”栏中用户可以输入和编辑公式,“编辑”栏位于图1 中第5 行。 “编辑”栏由“名字”栏和“公式”栏组成。位于“编辑”栏左侧的“名字”栏中显示的是活动单元格的坐标,也可在“名字”栏中直接输入一个或一块单元格的地址进行单元格的快速选定;位于“编辑”栏右侧的“公式”栏可用于编辑活动单元格的内容,它包含三个按钮和一个编辑区。当向活动单元格输入数据时,公式栏中便出现三个按钮,三个按钮从左至右分别是:“╳”(取消)按钮、“√”(确认)按钮和“=”(公式指南)按钮。 通常Excel 在工作区中显示“编辑”栏。在“视图”菜单中的“编辑栏”命令是一个开关命令,它可以用于隐藏或显示“编辑”’栏。 (五)工作表 工作簿窗口包含了16 张独立的工作表(sheet)。开始时,窗口中显示第一张工作表“Sheetl”,该表为当前工作表。当前工作表只有一张,用户可通过点击工作表下方的标签击活其他工作表为当前工作表。 工作表是一个由行和列组成的表格。行号和列号分别用字母和数字区别。行由上自下范围1~65536,列号则由左到右采用字母编号A~IV。因此,每张表为256 列╳65536 行,若从Excel 导入的数据超过以上范围,则会被Excel 自动截去。每一个行、列坐标所指定的位置称之为单元格。在单元格中用户可以键人符号、数值、公式以及其他内容。 (六)工作表标签 工作表标签通常用“Sheet1”,“Sheet2”等名称来表示,用户也可以通过用鼠标右击标签名,选择弹出菜单中“重命名”命令来修改标签名。 Excel 一般同时显示工作表队列中的前3 个标签。利用标签队列左边的一组标签滚动按钮可显示队列中的后续工作表的标签。工作簿窗口中的工作表称之为当前工作表,当前工作表的标签为白色,其他为灰色。 (七)“滚动”栏

统计学20个重点知识整理

一、统计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按照调查研究的任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运用资料等一系列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 2、统计资料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特征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有联系的其他资料,包括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后的图标和文字资料等系统资料。 3、统计学是研究怎样进行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方法论科学,它阐述了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和数量关系时应该遵循的原理、原则和采用的方法等,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研究的基础;统计学是统计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统计实践起着指导的作用;统计工作要以统计学的理论为指导,并检验和发展统计理论。 二、统计总体和统计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 1、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2、统计总体的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3、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4、例:要研究某一乡镇企业的职工素质情况,则该乡镇企业的全体人员构成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职工就是总体单位。 5、关系:a.总体由总体单位组成; b.组成总体的个体是有差别的; C.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说明总体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2、统计指标必须是可量的;统计标志未必都是可量的; 3、统计指标具有综合性;而统计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 两者之间的主要联系在于: 1、许多统计指标的指标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2、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例如:要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则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指标,而某省的粮食总产量是标志。 四、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 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五、统计调查的分类 1、按统计调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按调查总体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4、按统计调查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社会调查; 5、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问卷法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课程编码:202136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al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5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 32学时; 理论课学时: 32 学时; 实验学时: 0学时; 上机学时: 0 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 教材:应用统计,朱洪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参考书:【1】应用统计学,倪加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的科学,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阐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质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以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整体的具体的认识。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需达到以下目的:1、为经济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3、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学习中要正确理解课程中的各个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掌握统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应用经济统计信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明确统计的对象及其特点,了解统计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透彻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范畴,初步建立统计思想。 2.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了解统计调查方法的种类,掌握统计报表制度和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以及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3.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次数分布的类型,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制表的一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1)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课程代码:62251020(62251030) 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税务财务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参考教材:《统计学基础》陈仁恩、厦门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目的、任务 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学习《统计学》课程,总的要求是要熟悉统计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对统计信息资料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理论教学45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同时组织相应教辅材料、教学活动以配合本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中的粗体字),同时组织相应统计实验(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为标准)、统计习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践报告 三、课程教学重点 1、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2、统计实践活动的环节; 3、统计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难点 统计调查方式理解与选择;统计资料的分组整理;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知识点梳理

型;有下划线的重点记忆!当然整理的知识点都就是重点!都要背与理解!Fighting!) 第一章绪论 一.统计的含义 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分析与提供关于社会现象数字资料工作总称 统计资料: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原始资料与加工整理资料 统计学: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过程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调查:第一阶段,就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就是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第二阶段,处于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分析:第三阶段,通过第三阶段,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会辨析总体与总体单位即可) 总体,亦称统计总体,就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体就是统计认识的对象。 例如:所有的工业企业就就是一个总体,其中的每一个工业企业就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四.标志与指标 标志就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亦称统计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名称与指标数值两部分。(以上内容理解即可) 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简答)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就是用属性表示的;(3)指标数值就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4)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而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就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即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了,则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 2、标志与标志值(会区分)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数量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即为标志值(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3、变异与变量(会什么就是变异,什么就是变量) 变异: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如:性别表现为男、女,民族表现为汉、满、蒙等。 变量:数量标志抽象化即为变量,而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则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如:某职工的年龄就是42岁,月工资2200元。 4、统计指标的划分 (1)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指说明总体规模与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质量指标指反应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与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绝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就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它就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索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就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的含义 ⒈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确定 ⒉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概率统计学》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对以往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机器在良好状态时,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为90%,而当机器在有故障状态时,产品合格率为30%,每天开机时机器良好的概率为75%。当某天开机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为合格品时,机器是良好状态的概率等于()。 A、0.9 B、0.75 C、0.675 D、0.525 2.D 袋中有5个球(3个新球,2个旧球)。现每次取一个,无放回的抽取两次,则第二次取到新球的概率是()。 A、3/5 B、3/4 C、1/2 D、3/10 3.B 已知在10个电子元件中有2只是次品,从其中取两次,每次随机的取一只,做不放回抽取,则第二次取出的是次品的概率是()。 A、1/45 B、1/5 C、16/45 D、8/45 4.A 已知P(A)=P(B)=P(C)=1/4,P(AB)=P(BC)=0,P(AC)=3/16,则事件A,B,C全不发生的概率等于()。 A、7/16 B、3/4 C、1/4 D、9/16 5.D 6.C

7.B 8.B 甲、乙两袋内都装有两个黑球和两个白球,现从甲、乙两袋中各摸取一个球,记事件A为“从甲袋中摸出白球”,B为“从乙袋中摸出白球”,C为“摸出的两个球颜色不同”,则有()。 A、A,B,C相互独立 B、A,B,C三个事件两两独立 C、A,B,C三个事件两两互不相容 D、AB与C互不相容 9.D 10.C 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与B,则有P(A-B)为() A、P(A)-P(B) B、P(A)-P(B)+P(AB) C、P(A)-P(AB) D、P(A)+P(AB) 11.C

12.D 13.A 14.C 15.B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与教学计划课程代码一致) 课程类型:适用专业: 总课时数:学分: (注:课程类型是指通识教育、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其它课程)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统计学是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是人们要从事经济研究和各种社会经济管理活动,都应该学会运用统计工具,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才能做好工作。 2.应用统计学可以从实际出发,运用案例讲故事式地阐明统计理论和方法。在内容上包括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社会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在写法上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大部分统计方法都给出了Excel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结果的解析;在编排上把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集中在第11章阐述,保证了应用统计学理论学习的连贯性。 3.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2.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绪论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特点,统计学的应用——在经济 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重点:1统计学的应用 2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3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4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难点:1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2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数据与数据收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数据的收集,原始数据的收集,次级数据的收集 重点:1数据的测量尺度 2数据的收集 3次级数据的收集 难点:1数据的测量长度 2次级数据的收集 三数据整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统计指标,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重点:1数据汇总 2统计指标 3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难点:1统计指标 2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统计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1.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2. 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3. 统计总体:根据一定数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的事物的全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标志: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标志分为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用文字、语言描述)和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用数值表现)。 不变指标:一个总体中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变异指标: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都相同。 第二章 1. 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定期报表制度。 调查方式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时间标志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调查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 (一)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特点:非经常性调查、最全面调查。 (二)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性调查,可分为概率调查和非概率调查。 (三)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它是一种不连续的调查。 (四) 定期报表制度又称统计报表制度,它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2. 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部分定期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3.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4. 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先分后组) 间断型分组和连续型分组,等距和异距注意事项 第三章 1. 简单算术平均数121 n i n i x x x x x n n =++ +== ∑ 2. 加权算术平均数 11221121 n i i n n i n n i i x f x f x f x f x f f f f ==+++== +++∑∑ 3. 组距数列的算术平均数 4. 相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5. 调和平均数 6. 几何平均数 7.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1 1 , ()0n n i i i i nx x x x ===-=∑∑ 8. 组距数列的众数112O O O M M M L d ?=+??+? 9. 组距数列的中位数12e e e e M e M M M f S M L d f --=+?∑ 11. 方差(注意与样本方差的区别)P102: 10,11题 第四章 1.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包含 ,相等 ,和 ,差 ,积 ,逆 ,不相容 。 2.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加法法则 ,乘法公式 条件概率 ,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3. 常见的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1至7章课后标准答案

第五章作业题解 5.1 已知正常男性成人每毫升的血液中含白细胞平均数是7300, 标准差是700. 使用切比雪 夫不等式估计正常男性成人每毫升血液中含白细胞数在5200到9400之间的概率. 解:设每毫升血液中含白细胞数为,依题意得,7300)(==X E μ,700)(==X Var σ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得 )2100|7300(|)94005200(<-=<

统计学必看教材推荐

一、统计学基础部分 1、《统计学》 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 2、《Mind on statistics(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只需要高中的数学水平,统计的扫盲书。有一句话影响很深:Mathematics as to statistics is something like hammer, nails, wood as to a house, it\'s just the material and tools but not the house itself。 3、《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英文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看了就发现和国内的数理统计树有明显的不同。这本书理念很好,讲了很多新的东西,把很热门的Bootstrap方法和传统统计在一起讲了。Amazon上有书评。 4、《Business Statistics 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在实务中很实用的东西,虽然往往为数理统计的老师所不屑 5、《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和上面那本是一个系列的。老外的书都挺有意思的 6、《探索性数据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和第一本是一个系列的。大家好好看看陈希儒老先生做的序,可以说是对中国数理统计的一种反思。 二、回归部分 1、《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 2、《Regression Analysis by example (3rd Ed影印版)》这是偶第一本从头到底读完的原版统计书,太好看了。那张虚拟变量写得比小说都吸引人。没什么推导,甚至说“假定你有统计软件可以算出结果”,主要就是将分析,怎么看图,怎么看结果。看完才觉得回归真得很好玩 3、《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王济川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两位都是社会学出身,不重推导重应用。每章都有详细的SAS和SPSS 程序和输出的分析。两位估计洋墨水喝得比较多,中文写的书,但是明显老外写书的风格 三、多元 1、《应用多元分析(第二版)》王学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现在好像就是用的这本书,但是请注意,这本书的亮点不是推导,而是后面和SAS结合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想法(比如P99 n对假设检验的影响,绝对是统计的感觉,不是推推公式就能感觉到的)。这是一本国内很好的多元统计教材。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假设检验的结论 真实情况拒绝H0不拒绝H0 H0正确Ⅰ型错误(ɑ) 推断正确(1 ?ɑ) H0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Ⅱ型错误(β) Ⅰ型错误(ɑ错误): H0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Ⅱ型错误(β错误): H0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㈠均数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定量指标,其公式表示为S x =S/√n ㈡样本率 率的抽样误差:样本率p和总体率π的差异 率的标准误:样本率的标准差,公式为σp=√π(1-π)/n

统计学第5章概率论作业

一、选择 1、一项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 A事件B简单事件C样本空间D基本事件 2、每次试验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称为() A必然事件B样本空间C随机事件D不可能事件 3、抛3枚硬币,用0表示反面,1表示正面,其样本空间Ω=() A{000,001,010,100,011,101,110,111} B{1,2,3}C{0,1}D{01,10} 4、随机抽取一只灯泡,观察其使用寿命t,其样本空间Ω=() A{t=0} B{t<0} C{t>0} D{t≥0} 5、观察一批产品的合格率P,其样本空间为Ω=() A{0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0f1437240.html,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作者:丁兴烁 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37期 [摘要]应用统计学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加强案例引导教学方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以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应用统计学必须采取多样的无纸化考试考核形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C8-4;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44-02 1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目的 应用统计学教学目的,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培养具有什么技能的人”的问题。一是“实用型”。即要求学生能够立即顶岗,能够立即在企业进行工作,其角色就是一个数据处理员或市场调查员。二是“发展型”。即要求一个毕业学生在取得一定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后,具有负责更高层次数据搜集、处理和分析方案策划能力。其角色已不再是一个仅仅完成个人任务的数据调查处理员,而已转变成为完成更高层次的数据调查处理主管或经理。我们将应用统计学教学目的确定为:①初级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数据调查处理方面的“实用型”初级人才;②高级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数据处理方面的“发展型”高级人才。 2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 21案例引导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是由理论到案例的过程,讲解理论知识,举出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内容,容易导致老师讲课单调、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引导教学法是由案例到理论的过程。先提出案例,再讲解理论,进行案例分析。首先,老师设计好的应用统计学讲解的理论知识问题并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其次,老师给出精心准备的与所要讲解的应用统计学理论知识紧密相联的案例,供学生思考,不提醒,不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再次,老师详细讲解理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出准确结论;最后,老师组织对上述案例进行讨论、辨析。 22注重实际应用安排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 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安排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际需要,充分强调实际应用效果。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存在三个重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传统的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是从理论体系角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统计分析是重点中的重点,占用比较多的教学时间,结果许多学生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一样也没有学会,实际应用效果不

统计学知识点梳理

复习提纲:(计算部分全用红色标注了!其他红色的是我的推断,可能出什么题型;有下划线的重点记忆!当然整理的知识点都是重点!都要背和理解!Fighting!) 第一章绪论 一.统计的含义 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现象数字资料工作总称 统计资料: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加工整理资料 统计学: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过程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调查:第一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第二阶段,处于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分析:第三阶段,通过第三阶段,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会辨析总体与总体单位即可) 总体,亦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体是统计认识的对象。 例如:所有的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其中的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四.标志和指标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亦称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以上内容理解即可) 1.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简答)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3)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4)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而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即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了,则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 2.标志与标志值(会区分)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数量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即为标志值(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3.变异与变量(会什么是变异,什么是变量) 变异: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如:性别表现为男、女,民族表现为汉、满、蒙等。 变量:数量标志抽象化即为变量,而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则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如:某职工的年龄是42岁,月工资2200元。 4.统计指标的划分 (1)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质量指标指反应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绝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索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的含义 ⒈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确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