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坐井观天评课

坐井观天评课

坐井观天评课
坐井观天评课

一、主持人【冬诗宇·玉兰花(崔昌玉)】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下午,我们这些钟情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同道、朋友,又一次相聚在“小教天空”的课堂中,以我们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龚月梅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为例,围绕“以‘读’为主,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道理”为主题,进行网络研讨活动。

我们学校在接受到这次教研任务后,从领导到教师,都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这次活动。讲课的龚月梅老师,以前是我们学校的专职美术教师,后来,根据工作的需要改过来教语文。她接受这次任务后,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力求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体现我们学校进行“自主阅读”、“学会学习”、“激趣导学”、“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彰显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教研的特色。

龚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尽量渗透这些实验研究的理念或者研究成果。力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指导,突破“以‘读’为主,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道理”这个训练重点。

“小教天空”是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来到这里的各位,很多都未曾谋面,但是,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互相学习,平等交流,共同提高。今天下午有这么多老师踊跃排麦,我们感到很大的鼓舞,我们相信大家一定能毫无保留的谈出自己对这节课的宝贵意见。

下面就由我们学校龚月梅老师,谈一谈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现。

二、研讨教师发言:

“读”与“说”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会“说”是人的第一次诞生,会“阅读”则可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那么既会说话,又会阅读的人,理当成为最完美的人。学校开展的自主阅读和个性化作文的课题研究引领着老师的成长,老师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总能实现“读”和“说”的完美结合,彰显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龚老师的课便是我们实验小学许多语文老师的课堂缩影。透过龚老师的课,我们总能感受到读与说的巧妙结合,从许多个教学细节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一、巧设问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刚开课,老师便问孩子们,你们读过哪些寓言,课堂上小手林立,可见孩子们课外阅读积累丰富多彩,此时的孩子们一定在快速搜索整理读过的寓言故事并希望短时间内将这个信息传递给老师和同学。如果没有平时“读”的信息输入,就不会有“说”的信息输出,别看问题如此简单,他却能较全面的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如:当学生根据老师所画的实物图理解了什么是井沿后,老师顺势让学生说出桌子的沿叫桌沿,门的沿叫门沿,盆的沿叫盆沿。经过如此细致地引导,相信学生一定知道凡是物体的边也可称作沿,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帮学生认识了更多同类事物,无意之中学生又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真可谓一举多得啊!

二、创设说的情景,激发说的愿望

语文课不是单一的读与说,而是读说结合,在读中感悟,并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们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体会,让读与说有机结合,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课堂上老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愿望。比如: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句子、问题做上记号。无论是在

读中发现问题,还是在读中解决了问题,孩子们都经历了由“读”到“说”的过程。在这个具体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于是出现了很多孩子想上前帮老师贴图片的情景,当然老师不忘在贴好图片的同时让孩子说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在理解词语的教学片段中,老师总是先带领着孩子们沉浸在词语的语境中去体会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语境中,进行得体的语言表达。比如:先读原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然后,让学生说一句大话,学生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后,运用了优美简洁的画面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感性的材料,美丽的句子精彩纷呈比如:小鸟飞呀飞呀,飞过了无边无际的大海,飞过了无边无极的沙漠,飞过了无边无际的蓝天也没有看见天的边际。细心的老师们如果把孩子们所说的话排列起来,你一定会发现它多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啊!

三、个性化的语言让课堂荡起涟漪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所代替,教师应遵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当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青蛙说错的原因之后,老师抛出了问题,激发了孩子们说的愿望,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它说,哇,原来天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无边无际啊,好大的天啊,天如此丰富的语言既是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是对文本的在创造,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当老师问到青蛙想到以前自己在井底看到的天会说原来的我真是太渺小了。原来的我真是太固执了,原来的我真是白活了,这些真实而幼稚的语言既是对文本的喜爱又是解读文本后真情流露。品味着这些个性十足的语言,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读的顺畅,说的真实、品得到位,悟得深刻。当然,语文课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学生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还有许多高举的小手,如果老师能顺势让学生下课后把想说的写几句话,这样既能满足更多孩子的愿望,又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同时又实现了一个由说到写的飞跃。不过,或许课后龚老师让孩子们写过,但如果在课堂上提出这个要求,孩子们的思维会及时得到延续,想象的翅膀会打开的更早、张开得更美。

四、教师精炼的语言引领着孩子们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既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又是课堂教学的合作者,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由于低年级孩子生活经验不足、语言积累单薄、语言发展还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时期,在这个阶段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堂上龚老师总能运用经典丰富的语言引领孩子们。比如:当孩子们说到小鸟看得多、知道的多、见识多的时候老师巧妙的推出了“见多识广”这个词语,说到青蛙见识少、不听别人的劝告时,老师自然的概括为“自以为是”,讲到“怎样才不会犯青蛙这样的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恰到好处的亮相。课堂中无处不闪现着老师灵动跳跃的语言,这精彩简洁的语言犹如潺潺细流悄无声息的流淌于孩子们稚嫩的心田。

总之,走近龚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真正领略到读与说的魅力,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读与说的完美结合,为阅读教学的课堂撑起一片蓝天。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的练读

龚老师采用范读、自由读、串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考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主动地理解“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和关键语句.例如:“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读这句话时,老师反复强调“用青蛙说话的语气”去读。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青蛙“自以为是”“不相信别人话”“不听别人的劝告”等语气在读中都体现了,读之前老师没有告诉青蛙说话的语气到底是什么,而“自以为是”等语气都是学生通“读”自主感悟到的.“读”成了这堂课中学生快乐的体验过程,也使他们自然地明白了坐井观天的道理.

《坐井观天》评课

龚老师的课《坐井观天》巧妙又合理的运用了资源的优势。

首先是恰到好处的利用了网络资源。这里没有多余的添枝加叶花哨的东西,对于运用的图片是恰到好处。如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就播放了蓝蓝的天,广阔的沙漠,这个抽象的概念利用这几个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就简单明了。

其次,借助画画来理解课文。龚老师寥寥几笔就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井的轮廓。这样有助于理解“井沿”等词语。

以读促悟突破难点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短短的40分钟内,龚老师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一、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教师创造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研讨气氛。

读完一段文章后,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为了突破重难点,龚老师努力引导质疑,促使学生由已知探求未知。例如:“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它们谁对?谁错?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呢?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呢? 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等等,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到学生产生出新的领悟,获得新的发现。

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通过逐段品读,层层深入,渐渐理解了故事的寓意。那么,“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些问题也就水到渠成。

二、充分尊重个性,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

在阅读中理解故事寓意,感悟生活哲理,突破了本课训练重难点。老师提问:“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抓住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弄错了。老师接着又说:“青蛙看到的少,知道的少,导致它见识就少,目光短浅,这是一个原因。同学们想一想,青蛙见识少,还有一个什么原因?”抓住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青蛙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新大纲强调的语文教学的三大特性:工具性、人文性和自主性。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

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慢慢地感受、领悟;同时,教师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听《坐井观天》有感

听了我校龚月梅老师执教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坐井观天》一课。我受益非浅,感到听龚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同时又使我倍受启发。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龚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悟了寓意。龚老师不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多中形式的读,例如分男女读,男生坐着读青蛙说的话,感受青蛙的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女生站着读小鸟的话读出天很大很大的语气。还配上了动作。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并恰到好处的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小鸟和青蛙争论什么?”“小鸟和青蛙谁对谁错?”“青蛙为什么错了”······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这是一只愚昧的青蛙、有的说是一只目光短浅青蛙、有的说是一只固执的青蛙。可见学生们已经充分的理解了故事的意思。接着把学生引领到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故事的寓意。

这节课体现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教师充分重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们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

读中生疑,读中释疑

《坐井观天》观后感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看了我校龚老师的课,我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了充满语文味儿的清新、真实课堂的回归。这节语文课充分体现了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重视朗读训练,重视学法指导,重视思维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读得深入。

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本节课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如:课中龚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继而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这节课中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琅琅的读书声贯穿课堂的始终,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中国古代先哲在学习上就十分推崇“质疑”,认为学当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疑”是通向成功、攀登新的高峰的阶梯。龚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指导学生读中生疑,读中释疑。鼓励学生自己在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心中有了疑团,解疑的动力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强了。在一次次的

质疑、解疑中,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课文,一遍比一遍读得更仔细、更深入。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质疑读懂文章,而且通过自己的学习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以上是我看课后的点滴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出。

观《坐井观天》教学有感

《坐井观天》是一篇篇幅短小,又富有情趣的寓言故事,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学习。但是,寓言故事语言精悍,蕴含深刻道理,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寓言教学中合理运用远程资源及信息技术手段,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龚老师的教学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合理运用远程资源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表达欲望也很强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综观这一堂课,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声色并茂的特点。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配音朗读课文,不知不觉得把学生带入富有情趣的寓言故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把用语言不容易表达清楚的东西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直观展示;龚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恰当好处的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天到底有多大?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想象小鸟飞过那些地方。教师趁机播放视频,让学生正式的感受到: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小鸟说的是对的,青蛙错了。

同时龚老师又不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中融入了教师的身体语言、师生的共同讨论。既重视课堂的生动、活泼、有趣,又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达到合理运用远程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远程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各取所长。

让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活起来

听了龚月梅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一课,谈谈我的肤浅认识。

一、体现了一个“读”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龚老师的这节就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一点。在教学中,龚教师先是让学生听朗读,再自由阅读,做动作读,分角色读,反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解疑,读中悟出道理,读中明白寓意,有效地展示了我校自主阅读的研究成果。

二、体现了一个“说”字:

在语文教学中,必需十分重视读写结合。就读写而言,读是基础,说是写的前提。“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要输出信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读的态度和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校很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能简要的复述课文的内容。龚老师这节课,紧紧抓住说,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也非常生动、幽默、有趣。如:有的说:原来我真是太渺小了,有的说:原来的我真是太固执了,还有的说:原来的我真是白活了。真正使一节语文课活起来了。

评《坐井观天》

龚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得成功,现就龚老师执教的这堂课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首先要说明的是,《坐井观天》是二年级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中的五篇课文均是带有寓言性质的童话故事。教材中安排这一组课文旨在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和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龚老师做得很成功。她紧紧把握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效有序地设计了一堂明快、清新、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在开课伊始,龚老师首先就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并且告诉学生,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紧接着又提出疑问:那么“’坐井观天”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带入了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氛围里。但是光有这个氛围还不够,教师得引导学生去想问题,去看问题。首先,龚老师把这个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老师跟学生一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龚老师是通过学生自读课文,通过画图,通过课件逐一解答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了“井沿”“无边无际”“大话”“飞了一百多里”等词句的意思。接着,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继续延伸: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的是大话?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谁说得对?谁说的错?小鸟为什么对?青蛙为什么错?青蛙错在哪里?这一个个问题都是解决课文寓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则是通过集体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读课文课件;观看小鸟飞过的地方;实践操作(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将这些问题逐个击破。于是,问题解决了,“坐井观天”这个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学生懂得了做事,学本领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总之,整节课教学环节设计得非常好,课件也为教学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当然,这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教师重视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了语言训练,强调了以读为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等等……

在阅读中理解寓意突破教学难点

听了龚月梅老师讲授的《坐井观天》一文,受益非浅。龚老师的讲授,诚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换言之,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给孩子们阐明了一个深刻道理:看问题,看事物,要全面,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理解寓意是本文的学习难点和症结所在。龚老师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文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如龚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先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再提出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让学生说表述受到了什么教育?问题设置层层深入,学生逐层探究,理解故事寓意水到渠成。

与此同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龚老师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来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学生入情入境,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龚老师在最后提出了:“你觉得青蛙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天的大小呢?”让学生把青蛙贴在井外,引导学生探究:当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以此让学生设计出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故事寓意。可谓创设巧妙、匠心独运。

听《坐井观天》有感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本节课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主要体现为:

一、学习目标明确,参与发现学习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课堂上龚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多想。

例如:在本课学习中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进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话是什么意思?

一百多里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青蛙和小鸟争论一个什么问题?谁对、谁错?为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放学生被动受教的地位,给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畅通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讲本课拓展延伸时,龚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假如你就是那只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的材料直接相关。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形象的教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产生很多奇妙的遐想,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在黑板上张贴了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让学生卷起书本观看天花板,使学生确实感受到青蛙为什么错了。

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经过辽阔的大海,飞过碧绿的草原,飞过郁郁葱葱的森林,飞过金黄的沙漠,飞过茫茫高山,飞过

繁华的大都市,飞过苍茫大地……使学生感受小鸟确实飞过很多地方,天确实无边无际。

四、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抽象的、高深的东西,孩子愈是难以理解,从而学起来也茫然无味;但是他们却对身边的事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兴趣盎然。因此我们有必要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例如,讲本课大话是什么意思?一百多里是什么意思时就运用此种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肤浅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坐井观天》观后感

近日,聆听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龚月梅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我和巴东实小的孩子们一起,收获了知识,分享了快乐。

《坐井观天》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龚老师质朴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她的语言是那样亲切自然,目光是那样温和,饱含着对学生深切的关怀与鼓舞。因此孩子们也无所畏惧,畅所欲言,老师用情感打开了孩子的心灵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带来了自信,带来了快乐!

2、三次直观教具的运用巧妙的突破了难点。当学生质疑“井沿”一词的含义时,龚老师用快捷流畅的简笔画帮助学生认识了井沿所在的位置,接下来,青蛙与小鸟位置的演示为青蛙与小鸟的对话提供了特定的环境背景;在青蛙与小鸟的第二次对话中,为了让学生明白: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难点时,龚老师带领学生用卷成圆筒状的书看天花板,再比较与我们平时看见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当课文结束后,龚老师又恰当的运用教具,请学生帮助青蛙跳出了井口,启发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后它会说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龚老师的这节课真正体现了“课堂因快乐而高效”的理念。

三、结束语: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热情参与,感谢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对这节课的精当点评。我们会以各位同行对我们的积极帮助和巨大鼓励作为前进的动力,把我们的教学教研工作做的更好更扎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快天黑了。但是,蓝天上还飘着缕缕白云,那是我们心头上丝丝别离的轻愁,然而,我们的胸怀和天空一样晴朗,因为我们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好了,让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吧!

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坐井观天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又同大家相聚在这温馨的“小教天空”里,我是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的龚月梅老师。现在,我就我执教的《坐井观天》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说教材

我提供的课例《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告诉我们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单元除了《坐井观天》,还有《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都是寓言,它处于由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转化的过渡位置,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难点:理解寓意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环节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设计的。

一、首先是读

听老师配音读、自由读、质疑读、理解词语读,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二、理解词语

通过读文中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三、理解寓意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学生悟出这个道理,关键是要把青蛙的那种傲慢、自以为是的那种语气读出来,学生才有可能理解。比如:“别说大话了,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还有,“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反复地读,读出青蛙的傲慢,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学生就从感性上对这只青蛙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后,在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环节,由浅入深,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逐步深入,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么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已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这几个问题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因为小鸟见多识广)

2、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因为青蛙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还有一个原因:自以为是

这个原因是理解寓意的难点,一定要通过读来突破,来理解,通过读青蛙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读出青蛙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3、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

4、坐井观天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或者说是批评犯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学到这儿,《坐井观天》的寓意学生已经明白了,但为了加强理解,我又设计了二个问题环节,并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1、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说?

有的说:天真大啊!

有的说: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啊!

它还会说:原来我真是。

有的说:原来的我真是太渺小了!

有的说:原来的我真是太固执了!

我们班李巍说:原来的我真是白活了!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很生动。

2、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犯青蛙的这种错误呢?

有的说:多出去旅游

有的说:要多看书,多学知识

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轻松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说教法

一、读贯穿始终,读中理解。

不管是理解词语,还是理解寓意,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读贯穿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

二、问题设置,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理解寓意。

因为是寓言,不讲,不点拨,不引导,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由表及里,把深刻的寓意一层一层的剥列开来,原来青蛙的错误不仅在于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在于它的这种闭关自守、自以为是的态度。学生就很轻松自然地一步一步地理解了课文寓意。

三、重视语言训练,加强课文理解。

这节课共有三次语言句式训练:

1、看了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的课件后,给出句式:

小鸟飞过——,飞过——,也没有看见天的边。

2、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什么?给出句式:

一天,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说——。

3、它还会说:原来的我真是——。

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自然生动,让课堂生成了许多亮点,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这些句式训练,不仅训练了语言表达,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由于我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这堂课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以促进我以后的教学。

谢谢大家!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卢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教师通过故事的讲述开始课堂,用直观、形象的版画及课件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在学习“沿”“际”“信”时先让学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后让学生采用编顺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三、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卢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总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注意说话方式。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坐井观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第12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

语文教研组听评课计划

语文教研组听、评课计划 华店镇史庄小学 2015年8月

一、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学首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其次,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和积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第三,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第四,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以上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我校语文听课评课提供了指导思想。 二、目的意义 听课评课是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近几年来我校语文教学实际,决定在全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着力提高对听课、评课工作的认识,完善听课、评课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听课、评课水平。同时,通过活动以评促研,浓厚教研氛围;以评督学,促进教师加强学习;以评引辩,激发教师争论。通过活动不断总结推广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实施要求 (一)保证听课数量,做好听课记录 全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次,且必须在听课笔记上认真做好记录。听课记录主要包括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两个方面。 教学实录主要围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进行,包括:(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3)学生活动情况;(4)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要根据不同课型及教师特点,倡导教师运用不同形式记录。 教学评点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好,为什么好”、“哪些方面不足,为什么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为什么这样改进”的思路进

人教版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 说教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的对话、感情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读中悟,悟中读”是我突破重难点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片、表演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读、想、说、做,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运用谈话、质疑、想象、拓展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思路: 一、预习检测导入课题。

(一)同学们,前面我们预习了这一课,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怎样?(指名认读生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学生齐读两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预习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更好的来掌握本课。)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 (三)让我们再来看看坐井观天视频,边听边想: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二、合作探究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出示幻灯)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 3.什么地方是井沿?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

教研活动《坐井观天》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活动《坐井观天》听课评课稿(2020) 今天有幸聆听了刘丹老师的《坐井观天》,感受颇深,获益不少。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这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平实又本真的课。下面我就从项目性评价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孔老师能根据关键要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和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设了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不一样呢?第二个是语言训练平台,你认为谁说得对呢?那你能帮小鸟劝劝青蛙吗?这两个平台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搭

设的。第一个平台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读疑问句和感叹句;第二个平台是让学生从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问题。 二、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搭设的平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如识字教学就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拓展“碗的边呢?(碗沿)小河的边呢?(河沿)”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沿”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生字,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再如: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

无际”意思是,孔老师扩展学生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词句的意思,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师生交互和谐,生生交互热烈。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收获,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来读书,读的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统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第一课时) 《坐井观天》说课稿 说教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说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指导写好“答、渴”两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寓意。 说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答、喝”两个字的字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寓意。 说流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把课文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看图猜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3.解释课题:“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二)趣味识字 1.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读生字 2.通过打地鼠游戏,认识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贴贴画 3.随文认读理解“井沿”一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知道哪些“沿”,识记“沿”字. 4.齐读 (二)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导学生读好青蛙的话:儿化音和问句 2.观察对比喝与渴的写法,出示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3. 朗读小鸟的话(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第二次对话 读好读懂青蛙的观点: 1.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 2. 认识反问句,知道文中反问句表达的意思 3.指导读好感叹句和反问句(别、井口、那么远)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听评课记录

《坐井观天》听评课记录 林珍:高老师这堂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高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柳爱娜: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张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衣晓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优秀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寓言两则》中的《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这篇寓言通过给孩子们讲述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生动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 的。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基本上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语言生动形象,人物特点鲜明,有恨强的吸引力,易引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 标 1 、知识目标:复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 错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

想。 (二)重点和难点: 1、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必须突出“读书”的作用,通过朗读这些段落了解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天有多大,为什么看法会不同,并感受语言的美。 2、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课标指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注重阅读的过程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独特的情感体验。故我将本课时的重点定在了阅读中获取人文性目标,懂得看事物要全面。 二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领悟情感的重要途径,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过程中,我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在朗读中入情入境,抓重点词语来体会情感,读好对话。 2、谈话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时教师是与学生对话中“平等的首席”,教师在运

亡羊补牢评课稿

亡羊补牢评课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亡羊补牢》评课稿 (兴义市延安路小学副校长、省特级教师、贵州省小学语文任保平名师工作室成员邓家英)根据贵州省小学语文任保平名师工作室校本研修暨观课、评课、议课活动安排,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我于3月4日专注认真地观看了廖传敏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视频。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廖老师在上新课前采取了谈话导入法,三幅情境图描述了《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学生已学过的三个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并且让学生明白学习寓言故事的三个要求:一是会读故事;二是会讲故事;三是明白道理。而在学习这个寓言故事时,她也是一步步按这三个要求落实的。在教学中,廖老师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认读;根据字形理解字义,寻找近义词,如“街坊”;在探究中体会文字背后的心情,如“赶紧”等;结合词语复述寓言故事等,而这些环节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地读记背,而是随“课”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很不错,现将廖老师的这堂课点评如下: 一、亮点多多: 1.执教教师的内在素质强 从年龄上讲,廖老师虽然年轻,但她在课堂中的表现却比较沉稳、老练,语言干练,课堂驾驭能力比较强,能关注学生课堂中的活动、问题的生成,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她殷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远程录播”这类新生事物率先学习运用,点赞! 2.“互联网+教育”不是梦 先进的直录播教室不仅为学校开展现场观课、评课提供先进的硬件设施,增强观课评课的效果,并且可以通过网上转播,还能实现异地观、评课的交流和研讨,加大了课堂的开放性,提高了资源共享的高效性。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将在教室内现场教学的实情自动录制下来,将视频直接推送到校内多媒

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

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长远;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够观整个天空的小鸟。 王老师从齐读课题出发,看似直接导入,实际上是动画激趣,通过看与课文相符的FLASH动画理解课题,熟悉课文。之后王老师从画面定格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启迪,从了解井出发,为之后青蛙和小鸟奠基。接着进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这样就可以开始“表演”了。整个过程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朗读的教导真实有效,浑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不仅强调是什么句子,而且强调语气。小鸟问:“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从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出发,感受小鸟的累与渴。还有一个教师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出发,体会内容,深究复原当时情境。 2.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结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训练说话井然有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师秉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课文的讲解控制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让生造句给予看图说话这个阶梯,生即使刚开始不理解,看到图后就会有话可说。 建议:“青蛙在小鸟的建议下,终于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东西。续编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和“坐井观

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对调,效果会更加。坐井观天是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坐井观天的意思和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割裂。之后的续编故事应该属于思维和说话的拓展练习。 这是我的几点想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跪跳起》评课稿

《跪跳起》评课稿 教学内容:技巧—跪跳起教学对象:三年级 总体来说,本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方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教学内容有所创新,是一堂有趣而又有实效的好课。在教学设计上很花心思,教学过程非常扎实有效,教学效果明显。方老师对这个教材的把握和理解非常到位,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非常合理。方老师在兴趣激发和分层教学方面做得尤为突出。整节课方老师教学组织严密,让学生练习的密度大,同时对学生的练习不断提出目标和要求,教学效果显著。 一、运动技能有效性分析 这节课的跪跳起动作在三年级属于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也比较枯燥,方老师通过设计跑点游戏、辅助性准备操和游戏活动,为教跪跳起练习做铺垫,将教学内容溶合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层层深入,由易到难,逐步导入,所有活动开展都围绕重难点开展,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在体能和技能的合理分配上,方老师选取了主要锻炼上肢和协调的攀爬练习来与跪跳起动作搭配,比较合理。但在量的分配上,体能攀爬上的练习所占的比例偏少了一点。 在教学过程和目标的和谐统一方面,方老师做得比较好。整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开展。 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方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

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学生主体和方老师主导的关系上,方老师处理的较好,能够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能进行及时的点拨。 二、教学亮点描述 1.引导方面衔接非常自然、有趣。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游戏“看谁先到点”—→垫上操—→各种垫上跳—→技能学习—→翻越障碍——结束部分。这整一个的流程中,垫上操结合后面的跪跳起动作方老师进行了有趣有效的创编,在引导到各种各种的垫上跳,这个过程有自我的挑战,比一比,在一步步到后面的技能教学……整个非常流畅、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很成功。 2.器材的巧妙运用。本节课主要利用的器材就是大垫子,而方老师在整个过程把大垫子充分合理的运用了起来,利用率非常高。通过垫子不同摆放来解决课的重难点,进行分层教学,在课中得以很好地分解难度,突破重点。垫子的摆放上做到了简单有效。 3.有效的分层。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制定有针对性地、能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的分层目标,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方老师在这节课中很重视这个问题,在环节目标预设时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足了空间,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并尽可能地在老师的帮助下挑战新的难度,这一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发了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生成性教学细节分析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10月18日听了孟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如:上课伊始,导入新课后老师提出的疑问“故事中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蓝天、草原、大海……教师再因势利

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多种形式朗读,明白文中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孟老师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同时让同学们透过窗户看窗外景色范围,再想想在室外看到的景色范围,使学生明白青蛙会把天有多大弄错的原因之一是:目光狭小,所见有限。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二是不听别人劝告。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四、随文识字写字教学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上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书空。接着问学生文中有几个角色,师板书出“小鸟和青蛙”引导学生学习“蛙”字时,师让学生分别自己的识记方法,学生说出换一换方法,为了让学生加强记忆并区别形近字,孟老师课件出示与“蛙”形近的几个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读。随着课文的学习的深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坐井观天》 图文结合法:一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小男孩心情的理解和放飞小鸟后小鸟心情的理解,让孩子们体会到鸟儿的孤单,从而使他们产生保护小鸟的想法。 一、教材编排意图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故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要像小鸟站得高,看问题,认识事物才全面。十三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寓言,因此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3、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识广;(4)初步体会出寓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 听周老师教的《坐井观天》这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收获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听了周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收获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周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周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坐进观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以寓言的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学习课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这时候的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喜欢卡通的人和物,教学时,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而理解故事的故事的寓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沿、际、信”3个生字,会写“信、沿、抬、际、蛙、错、答、还”8个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主次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方法: 教法: 图文结合,以读带讲,理解课文内容;朗感悟,体会课文的深刻道理。 学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听了刘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蓝天、草原、大海……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随文识字写字教学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上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书空。接着问学生文中有几个角色,师板书出“小鸟和青蛙”引导学生学习“蛙”字时,师让学生分别自己的识记方法,学生说出换一换方法,为了让学生加强记忆并区别形近字,孟老师课件出示与“蛙”形近的几个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读。随着课文的学习的深入在学习其余三个字时,老师指导学生读文用不同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的话,然后老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并把要学的生字标成红色,引起学生注意,如在学习“沿”时,首先让学生明白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帮助学生理解“井沿”,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并对易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指导,并让学生练习而写字,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所要认识并会写的字。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坐井观天》。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第四单元这组教材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专题编排的。《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画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亡羊补牢评课稿

《亡羊补牢》评课稿 (兴义市延安路小学副校长、省特级教师、贵州省小学语文任保平名师工作室成员邓家英) 根据贵州省小学语文任保平名师工作室校本研修暨观课、评课、议课活动安排,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我于3月4日专注认真地观看了廖传敏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视频。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廖老师在上新课前采取了谈话导入法,三幅情境图描述了《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学生已学过的三个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并且让学生明白学习寓言故事的三个要求:一是会读故事;二是会讲故事;三是明白道理。而在学习这个寓言故事时,她也是一步步按这三个要求落实的。在教学中,廖老师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认读;根据字形理解字义,寻找近义词,如“街坊”;在探究中体会文字背后的心情,如“赶紧”等;结合词语复述寓言故事等,而这些环节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地读记背,而是随“课”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很不错,现将廖老师的这堂课点评如下: 一、亮点多多: 1.执教教师的内在素质强

从年龄上讲,廖老师虽然年轻,但她在课堂中的表现却比较沉稳、老练,语言干练,课堂驾驭能力比较强,能关注学生课堂中的活动、问题的生成,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她殷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远程录播”这类新生事物率先学习运用,点赞! 2.“互联网+教育”不是梦 先进的直录播教室不仅为学校开展现场观课、评课提供先进的硬件设施,增强观课评课的效果,并且可以通过网上转播,还能实现异地观、评课的交流和研讨,加大了课堂的开放性,提高了资源共享的高效性。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将在教室内现场教学的实情自动录制下来,将视频直接推送到校内多媒体服务器,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观看视频直播,所以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备课、教学、互动、应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廖老师在兴义一小的远程录播室同时为三个学校三个班级的学生上课,现场教学与远程教学相互兼顾,我们感叹“互联网+教育”真的已不是梦! 3.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在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上的首席,而是一个课堂上的倾听者,不吝啬将自己欣赏的目光及鼓励的语言送给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有了更多敢想、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1 听了戴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收获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戴老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卡片戴在头上,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课文中去。通过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每个角色语气的不同。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通过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坐井观天》评课稿2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王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王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3、练习拓展立足于课堂,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跳出井口后的青蛙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用“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4、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所以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却恰恰形成了“生成”的高潮——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出现,更体现了语文对其他学科的一个奠基和发展的作用。 5、因为训练的多了,所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时,就有些仓促了。王老师设计的问题也有些难度,如“‘坐井观天’是指哪一类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猛然从读故事转向理解成语,感觉有些适应不了。不如在角色朗读的时候进行一下铺垫,如“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