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

一、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1、透光率(transmittance):透过样品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2、吸收度(absorbance):透光率的负对数。

3、生色团(chromophore):含有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

4、助色团(auxochrome):含孤对电子(非键电子)的杂原子基团。

5、摩尔吸收系数(molar absorptivity):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收度。

6、比吸收系数(specific absorptivity):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W/V),光程为1cm时的吸收度。

7、红移(red shift):化合物结构改变(共轭,引入助色团,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的现象。

8、蓝移(blue shift):当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受溶剂的影响等原因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现象。也称短移(hypso chromic shift)。

9、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

10、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

11、末端吸收(end absorption):在短波长处(200nm左右)只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

12、标准对照法: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在选定的波长下分别测定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样品浓度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13、K带: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强吸收,ε>104。

14、R带:由n→π*引起的吸收带,弱吸收。

15、吸收带:吸收峰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带位置(R、K、B和E带)。

16、B带和E带:芳香族(含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二、荧光分析法

1、荧光(fluorescence):由第一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任一振动能级时发射的光。

2、振动弛豫(vibrational relaxation):在同一电子激发态能级中由较高的振动能级向下跃迁至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无辐射跃迁),以热能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

3、内部能量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受激分子将能量转变为非量子化的热能而回到电子基态(无辐射跃迁)。

4、体系间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从第一电子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转移至激发三线态的高振动能级。

5、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荧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谱图。

6、荧光效率(fluorescence efficiency)或荧光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φf=发射荧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

7、荧光熄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或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的现象。

8、荧光寿命: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

9、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荧光分析法中,发射的荧光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的现象。

10、磷光(phosphorescence):从第一激发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任一振动能级时发射的光。

11、拉曼光(Raman scattering light):光子和物质发生非弹性碰撞改变光子的运动并发生能量交换的散射光,其波长和入射光不同。

三、红外分光光度法

1、红外光谱:由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

2、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振动能级由基态(V=0)跃至激发态(V=1)所产生的吸收峰。

3、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的总称。

4、特征峰(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5、相关峰(correlation absorption band):由一个官能团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

6、振动自由度:基本振动的数目。非线性分子:f=3N-6;线性分子:f=3N-5

7、红外非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偶极矩变化为0。

8、红外活性振动: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产生红外光谱的两个必要条件:○1νL=△V·ν;○2△μ≠0

9、费米共振:某一振动的倍频出现在另一个振动的基频附近,使倍频峰强度增加或分裂的现象。

10、指纹区:1250~200 cm-1区域。该区域内可确定取代基的位置以及双键的顺、反取代。

11、特征区:4000~1250 cm-1区域。该区域内可确定化合物中主要存在的官能团。

四、核磁共振波谱法

1、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而发生自旋能级跃迁的现象。

2、进动(precession):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轴绕回旋轴以一定夹角θ旋转。

3、弛豫历程(relaxation mechanism):激发核通过非辐射途径损失能量而恢复至基态的过程。

4、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不同。

5、局部抗磁屏蔽(local diamagnetic shielding):绕核电子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的现象。

6、磁各向异性(magnetic anisotropy)或远程屏蔽效应(long range shielding effect):质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屏蔽作用不同的现象。

7、自旋偶合(spin-spin coupling):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8、自旋分裂(spin-spin splitting):由自旋偶合引起的共振峰分裂的现象。

9、磁等价(magnetic equivalence):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相同)与分子中的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称为磁等价核。

10、顺磁屏蔽效应(去屏蔽效应):次级磁场的磁力线与外磁场一致,使得此空间的质子实受场强增加,这种作用称为顺磁屏蔽效应。

五、质谱法

1、相对丰度(relative abundance):以质谱中最强峰的高度定为100%,并将此峰称为基峰(base peak),以此峰高度去除其他各峰的高度,所得的分数即为各离子的相对丰度。

2、分子离子(molecular ion):分子在离子源中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

3、碎片离子(fragment ion):分子在离子源中获得的能量超过分子离子化所需的能量时,分子中某化学键断裂产生的离子。

4、同位素离子(isotopic ion):质谱图中含有的同位素离子。

5、亚稳离子(metastable ion):母离子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裂解,得到子离子和一个中性碎片,该中性碎片称为亚稳离子。

6、重排离子(rearrangement ion):通过断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键,结构重新排列所形成的离子。

7、麦氏重排:当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中心C==X(X为O、N、S、C)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相连的键上有γ氢原子时,此氢原子可以转移到X原子上,同时,β键发生断裂,脱掉一个中性分子的过程。

8、氮律:只含C、H、O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是偶数。由C、H、O、N组成的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是奇数;含偶数个氮,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是偶数。

9、异裂:MS中,化学键断裂后,两个成键电子全部转移到一个碎片上的裂解过程。

10、半均裂:离子化键的断裂过程, 称为半均裂。通式:X+┊·Y→X++Y·

11、均裂:化学键断开后,两个成键电子分别保留在各自的碎片上。

12、质量分析器:质谱仪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离的装置称为质量分析器。

六、色谱法

1、色谱法(chromatography):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利用各组分理化性质的不同,

在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吸附、分配或其他亲和力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速度迁移(差速迁移),最终达到分离。

2、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partition coefficient,K):色谱柱中,达到分配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3、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色谱柱中,达到分配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

4、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从进样开始到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5、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

6、死时间(dead time):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7、死体积(dead volume):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被流动相占有的空间。

8、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保留时间、保留体积与死时间、死体积之间的差值。

9、展开剂(developing solvent):提取分离时,用来分离极性不同的两种物质的溶剂。

10、吸附等温线(absorption isotherm):在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达到平衡时,该组分在两相中浓度的相对关系曲线。

11、化学键合相色谱法(chemically bonded chromatography):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化学键合相,以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的色谱法。

12、离子对色谱法(ion pair chromatography):在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使样品离子在流动相中生成中性离子对化合物,进而增加分配系数,改善分离效果的色谱法。

13、离子抑制色谱法(ion suppression chromatography):调节反相流动相酸碱度,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其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改善分离效果的色谱法。14、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组成的浓度配比。

15、最佳载气线速度:Van Deemter曲线中,曲线最低点(即H最小处)对应的载气流速。

16、边缘效应:薄层色谱展开时,由于色谱槽中的不饱和状态和展开剂在薄层板

不同部位分配不同而引起的板边缘的R f值高于(或低于)中部Rf值的现象。

17、硅胶GF254板:用含无机荧光剂的硅胶G制成的薄层板。

18、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 T):用于评价色谱峰

的对称性,计算式为T=W0.05h

2A =A+B

2A

19、荧光薄层板:在制备薄层板的吸附剂中加入荧光剂制成的薄层板称为荧光薄层板。

20、平面色谱法:指组分在以平面为载体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展开而实现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21、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光源经一系列光学反射镜进入流动池,从流动池出来的光再经分光系统、狭缝照射到一组光电二极管上,数据收集系统实时记录下组分的光谱吸收,得到三维的光谱-色谱图。

22、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指组分定量校正因子与基准物定量校正因子的比值,

f m=f′m(i)

f′m(s)=m i/A i

m s/A s

=A s m i

A i m s

23、质量型检测器:检测器信号强度与单位时间内进去检测器的组分质量成正比关系

24、浓度型检测器:检测器信号强度与单位时间内进去检测器的组分浓度成正比关系

25、反相色谱(reversed phase chromatography):指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

26、正相色谱(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指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

27、程序升温: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改变柱温的技术称为程序升温,适用于宽沸程混合样品。

28、检测限(detectability):某组分的峰高恰为噪音的2倍时,单位时间载气引入检测器中该组分的质量或单位体积载气中所含该组分的量。

29、键合相填料:采取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在载体表面所形成的填料。

30、化学键合相: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相。

31、Van Deemter方程:色谱理论中描述理论塔板高度(H)和流动相线速度(u)

关系的方程H=A+B

+Cu

u

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基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共振吸收线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2、共振吸收线:原子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吸收线,又称元素的特征谱线(最灵敏的吸收线)。

3、多普勒(Doppler)变宽(热变宽):运动波源所致的频率位移,而使谱线变宽的效应。

4、光谱项(spectroscopic notation):指粒子的一个能态。标记该能态的量子数称为光谱项符号。

5、吸收线的半宽度:指最大吸收系数一半处峰的频率差。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2

1.色谱分离度: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缝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 2.死体积:色谱柱在填充后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总和. 3.程序升温:按一定的加热速率,温度做线性或非线性上升。 4.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5.极限扩散电流 6.指示电极: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又称待测离子电极或工作电极。 7.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汞电极的电位。 8.浓差极化:电解时,电极表面因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现象。 9.生色团;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键的不饱和基团,将这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这种基团叫生色团 10.助色团:含有n电子的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1.化学位移:由屏蔽作用引起的共振时磁感应强度的移动现象。 12.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光源。 13.基团频率: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14.贫然火焰:火焰温度低,助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氧化性火焰。 15.富燃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还原性火焰。 1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较近的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17.激发态:当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使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 18.激发电位: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19.电离电位: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20.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称为离子线. 21.共振线: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22.灵敏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23.最后线及分析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24.灵敏度(S):原子吸收分析法中定义为校正曲线的斜率原子吸收分析法中常用特征浓度来表示.特征浓度—-指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值时的待测元素的浓度. 25.检出限原子吸收分析法中检出限(D)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3倍时的测量信号的浓度表示.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人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部分成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形成H形的缝,成为翼点,其内面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骨折时易伤及此动脉,是是临床上X线检查的部位。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5.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6.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7.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8.肝门(porta hepatis):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

称肝门。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9.Calot三角(或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 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其余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 骨上缘。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 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 面的喉粘膜一起,成为声带。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 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 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通气道。当紧急切开动脉圆锥进 行抢救时,注意切勿损伤环甲动脉吻合弓)。 11.声带(vocal cord):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 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glottis)。12.气管隆嵴: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 标志。(异物坠落偏向左侧) 13.肺门(hilum 0f lung):纵膈面即内侧面,与纵膈相邻,其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肺门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大学英语语言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和论述答案

名词解释 https://www.docsj.com/doc/0e164065.html,petence and Performance: The distinction is discussed by the American linguist N. Chomsky in the late 1950’s. Competence----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Performance----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merican linguist N. Chomsky in the late 1950’s propos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This internalized set of rules enables the language user to produ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and recognize sentences that are ungrammatical and ambiguous. According to Chomsky, performance is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lthough the speaker’s knowledge of his mother tongue is perfect, his performances may have mistakes because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stress, embarrassment, etc.. Chomsky believes that what linguists should study is the competence, which is systematic, not the performance, which is too haphazard. ) 2.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between the uses of language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s in which the users of language live.( It is a field of study that assumes that human society is made up of many related patterns and behaviors, some of which are linguistic.) https://www.docsj.com/doc/0e164065.html,nguage Acquisition: refers to t he child’s acquisition of his mother tongue, i.e. how the child comes to understand and speak the language of his community.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concerned with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humans. In general, language acquisition refers to children’s devel opment of their first language, that is, the native language of the community in which a child has been brought up.) 4.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is a theory put forward by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s Sapir and Whorf (and also a belief held by some scholars). It states that the way people view the world is determined wholly or partly by the structure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2)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 i.e. linguistic determinism and relativism. Whorf proposed first that all higher levels of thinking are dependent on language. Or put it more bluntly,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 i.e. the notion of linguistic determinism. Because languages differ in many ways, Whorf also believed that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perceive and experience the world differently, i.e. relative to their linguistic background, hence the notion of linguistic relativism. 5.Phrase structure rule: The grammatical mechanism that regulates the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phrase is called a phrase structure rule, such as: NP →(Det) + N +(PP)……e.g. those people, the fish on the plate, pretty girls. VP →(Qual) + V + (NP)……e.g. always play games, finish assignments. AP →(Deg) + A + (PP)……very handsome, very pessimistic, familiar with, very close to PP →(Deg) + P + (NP)……on the shelf, in the boat, quite near the station.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 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 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 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 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 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 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 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18.残余电流:在进行极谱分析时,外加电压虽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但仍有微小的 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19.迁移电流:由于静电吸引力而产生的电流称为迁移电流。 20.极大:在电解开始后,电流随电位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到一个很大的数值,当电位变得更 负时,这种现象就消失而趋于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极大或畸峰。 21.光谱分析:就是指发射光谱分析,或更确切地讲是原子发射光谱。 22.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虽没有静电力和诱导力相互作用,但其分子却具有瞬间的周期变 化的偶极矩,只是这种瞬间偶极矩的平均值等于零,在宏观上显示不出偶极矩而已。这种瞬间偶极矩有一个同步电场,能使周围的分子极化,被极化的分子又反过来加剧瞬间偶极矩变化的幅度,产生所谓色散力。

仪器分析答案

《仪器分析》 一、选择题(共30分) 1 准确度、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C ) A准去度高,精密度一定高B精密度高,一定能保证准确度高 C 系统误差小,准确度一般较高 D 偶然误差小,准确度一定高 2 可见光度分析中所用的比色血是用(A)材料制成的。 A玻璃 B 盐片 C 石英 D 有机玻璃 3 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A) A待测物的浓度 B 待测物的性质 C 比色皿的厚度 D 入射光强度 4 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 A ) A 热电偶 B 光电倍增管 C 光电池 D 光电管 5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D ) A溶质的离解作用 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 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6 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λMAX=380nm时, 有透射比为50%,用1.0cm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L/(mol.cm)] ( D ) A 5.0 ×104 B 2.5 ×104 C 1.5 ×104 D 3.0 ×104 7 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B )。 A电子得失 B 离子的交换和扩散 C 吸附作用 D 电离作用 8 为使pH玻璃电极对氢离子响应灵敏,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 )浸泡24 小时以上。A自来水中 B 稀碱中 C 纯水中 D 标准缓冲溶液中 9 控制电位库伦分析的先决条件是(A) A 100%电流效率 B 100%滴定效率 C 控制电极电位 D 控制电流密度 10 下列关于荧光光谱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C ) A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 B 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关系 C 荧光光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 D 荧光激发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重合 11 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C ) A空心阴极灯 B 氙灯 C 氘灯 D 硅碳棒 12 无火焰原子吸收谱线宽度主要决定于(A) A多普勒变宽 B 洛伦茨变宽 C 共振变宽D自然变宽 13 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D ) A背景吸收 B 电离干扰 C 光谱干扰 D 物理干扰 14 测定工作曲线时,工作曲线截距为负值原因可能是( D ) A参比池比样品池透光率大 B 参比池与样品池吸光度相等 C 参比池比样品池吸光度小D参比池比样品池吸光度大 15 在极谱分析中与被分析物质浓度呈正比例的电流时(A) A极限扩散电流 B 迁移电流 C 残留电流 D 极限电流 16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B )

英文写作名词解释

What is a summary? A summary is a short piece of writing that gives the main facts or ideas of a story or article,etc.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summary? It should be objective,that is,the writer does not include any ideas of his/her own. It should be complete ,that is,the writer does not leave out important facts or ideas. It should be balanced,in other words,the writer gives equal attention to each main idea. The goal of a summary? It is to give readers an objective,complete,accurate and balanced view of something(an article,a story ,a novel,a play,etc) Paragraph unity A unified paragraph contains only sentences that explain or support the general statement made in the topic sentence.Any sentence that does not relate to (=is not connected in some way)the main idea will not develop it. How to achieve paragraph unity? Begin with a discussable point and express it in a topic sentence. Stick to this single point throughout,that is,all other sentence should be about this point. Prove or develop the point;don 't merely repeat it. Link your sentence to make your ideas easy to follow. How to outline (=to give the main facts about something) a story? Divide the story into smaller parts. Summarize each part in one sentence. Number your sentence summaries to make them an outline of the story. What is a narrative paragraph? A narrative paragraph is one that briefly describes an incident or a personal experience. Requirements that a good narrative paragraph should meet? Though its length is limited,it is complete,that is,it has a beginning,middle and end. It includes as little conversation as possible. Its sentences are connected by suitable linking words or expressions. Here are some common time linking words/expressions. Afterward later when shortly afterward soon while the next day/night then Paragraph coherence(Coherence is connection ) A coherent paragraph is one in which every sentence after the first is connected to the one before it,to the topic sentence ,or to both ,and readers can readily follow the writer 's train of thought(= a related series of thoughts) An incoherence paragraph is one in which the sentences are badly connected or not connected at all,and the readers are likely to lose their way. How to achieve paragraph coherence? Arrange sentence in a clear order. Use correct pronouns Use correct link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at is exposition?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色谱分离度: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缝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 2.死体积:色谱柱在填充后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总和。 3.程序升温:按一定的加热速率,温度做线性或非线性上升。 4.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5.极限扩散电流 6.指示电极: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又称待测离子电极或工作电极。 7.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汞电极的电位。 8.浓差极化:电解时,电极表面因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现象。 9.生色团 ;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键的不饱和基团,将这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这种基团叫生色团 10.助色团:含有n电子的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1.化学位移:由屏蔽作用引起的共振时磁感应强度的移动现象。 12.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光源。 13.基团频率: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14.贫然火焰:火焰温度低,助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氧化性火焰。 15.富燃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还原性火焰。 1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较近的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17.激发态:当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使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

系解英文名词解释

1.Piphyseal cartilage(epiphysial line)骺软骨(骺线) 长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的有透明软骨,成年后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叫骺线。 2.Pterion翼点 翼点是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Paranasal sinuses鼻旁窦 又名副鼻窦,是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内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共四对,均位于同名骨内。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续,故鼻腔炎症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 3.Diploe 板障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Vertebral foramen(vertebral canal) 椎孔(椎管)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及其被膜。5.Intervertebral foramina 椎间孔 相邻椎骨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Sternal angle 胸骨角 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7.Intervertebral disc 椎间盘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8.Costal arch 肋弓 为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9.Scalene fissure 斜角肌间隙 为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围成的三角形的空隙;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10.Isthmus of fauces(oropharyngeal isthmus) 咽峡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Calot triangle(cystohepatic triangle) 卡洛氏三角(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2.Dentate line 齿状线 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13.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隐窝 肋胸膜和膈胸膜互相转折处形成较大的间隙。 14.Renal region 肾区 是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区域,为肾门的体表投影处(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 15.Renal hilum 肾门 renal sinus肾窦 肾内侧缘中间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盂,肾动静脉,淋巴管,神经的出入处。出入肾门的结构合成肾蒂(从前向后静动盂,从上到下动静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的凹陷称为肾窦。

仪器分析答案

仪器分析 1.灵敏度和检出限 其定义为流动相中样品组分在检测器上产生两倍基线噪声信号时相当的浓度或质量流量。 方法检出限不但与仪器噪音有关,而且还决定于方法全部流程的各个环节,如取样,分离富集,测定条件优化等,即分析者、环境、样品性质等对检出限也均有影响,实际工作中应说明获得检出限的具体条件。 2.谱线自吸 在发射光谱中,谱线的辐射可以想象它是从弧焰中心轴辐射出来的,它将穿过整个弧层,然后向四周空间发射。弧焰具有一顶的厚度,其中心的温度最高,边缘处温度较低。边缘部分的蒸汽原子,一般比中心原子处于较低的能级,因而当辐射通过这段路程时,将为其自身的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中心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 谱线自蚀 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都有一定的体积,在光源中,粒子密度与温度在各部位分布并不均匀,中心部位的温度高,边缘部位温度低。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从光源中心部位辐射被光源边缘处于较低温度状态的同类原子吸收,使发射光谱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谱线的自吸不仅影响谱线强度,而且影响谱线形状.一般当元素含量高,原子密度增大时,产生自吸。当原子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自吸现象严重,谱线的峰值强度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蚀。在元素光谱表中,用r表示自吸线,用R表示自蚀线。 3.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分配系数的含义:用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溶质A时,如果溶质A在两相中存在的型体相同,

平衡时溶质在有机相的活度与水相的活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D表示。萃取体系和温度恒定,KD 为一常数。 在稀溶液中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 分配比的含义:将溶质在有机相中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CO和在水相中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CW之比,称为分配比.用D表示: 当溶质在两相中以相同的单一形式存在,且溶液较稀,KD=D。如:CCl4——水萃取体系萃取I2 在复杂体系中KD 和D不相等。分配系数与萃取体系和温度有关,而分配比除与萃取体系和温度有关外,还与酸度、溶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1.下列哪一个不是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 主要:灵敏度和检测限 检出限和灵敏度、定量限、精密度、准确度、适用性 2.波长大于1mm,能量小于10-3 eV(电子伏特)的电磁波普,称为( 无线电波) 3.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C位移) A 消失 B 精细结构更明显 C 位移 D 分裂 5.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以两束光一束通过样品、另一束通过参考溶液的方式来分析样品的分光光度计。这种方式可以克服光源不稳定性、某些杂质干扰因素等影响,还可以检测样品随时间的变化等; 2、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是由一束经过单色器的光,轮流通过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以进行光强度测量。这种分光光度计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主要适于做定量分析; 缺点是:测量结果受电源的波动影响较大,容易给定量结果带来较大误差,此外,这种仪器操作麻烦,不适于做定性分析 6.若在一个1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m) 至少应为( ) 柱长至少为4.87m 。 公式:R1/R2=(L1/L2的开平方)或表示为L1/L2=(R1/R2)*(R1/R2)。 已知:L1=1m ,R1=0.68 ,R2=1.5 , 则L2=(R2/R1)*(R2/R1)*L1=(1.5/0.68)*(1.5/0.68)*1=4.87(m)。

1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复习题 1、仪器分析:指在分析化学中运用待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分析的 主要依据,并采用特定的分析仪器确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2、AES基本原理:待测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电子由低能态跃 迁到高能态,在高能态不稳定,迅速返回到低能态,并辐射 出具有特征波长或频率的谱线。通过测定特征谱线的波长或 频率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测定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3、激发电位:(Excited potential)原子外层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要 的能量,以eV表示。每条谱线对应一激发电位。 4、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 降的效应。 5、最后线:当渐渐减小待测元素的含量时,该元素产生的所有特征谱线中最后 消失的谱线。它一般是元素的最灵敏线或共振线。(或称持久线。 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 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第一共振线。) 6、灵敏线: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常为原子线(电弧线),或离子线(火花线)。 与实验条件有关。 7、共振线: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由最低能级的激发态到基态 的跃迁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最灵敏线。与元素的激发程度难 易有关。 8、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 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或几条最后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最后线或几条灵敏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7、自吸线:当辐射能通过发光层周围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原子所吸收, 而使谱线强度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 8、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的称为自蚀线。 9、多普勒变宽(Doppler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的热运动而引起的谱 线变宽,又称为热变宽。 10、压力变宽:由同种原子或与其它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1、劳仑兹变宽:由待测原子与其它原子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2、共振变宽:由待测原子与待测原子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3、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14、基体效应:样品中除待测物以外的其它组份称为基体,基体效应是指试液基 体成分在测定分析时对被测元素响应信号所造成的影响。 15、色谱法(chromatography):以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 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 离分析方法称色谱法。 16、色谱分析法:是将待分析样品的各组分进行分离,然后顺序检测各组分的含 量,它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17、吸附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体表面活性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 现分离的方法。

诊断学大体题目和名解英文

名解: 1.症状symptom 2.体征sign 3.发热fever 4.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5.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6.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7.波状热undulant fever 8.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9.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0.水肿edema 11.咳嗽cough 12.咳痰expectoration 13.咯血hemoptysis 14.呕血hematemesis 15.放射痛或牵涉痛radiating pain P41 16.呼吸困难dyspnea 17.心源性呼吸困难或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 18.Kussmaul 呼吸 19.Saegesser 征 20.腹泻diarrhea 21.黄疸jaundice 22.Gilbert综合征 23.Crigler-Najiar综合征 24.Rotor综合征 25.Dubin-Johnson综合征 26.夏科Charcot三联征 27.血尿haematuria 28.尿频frequent micturition 29.尿急urgent micturition 30.尿痛odynuria 31.尿路刺激征 32.神经源性膀胱 33.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34.嗜睡somnolence 35.意识模糊confusion 36.嗜睡stupor 37.昏迷coma 38.谵妄delirium 39.问诊inquiry 40.主诉chief complaint 41.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42.既往史past history 43.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s 44.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45.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46.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47.视诊inspection 48.触诊palpation 49.叩诊percussion 50.叩诊音percussion sound 51.清音resonance 52.浊音dullness 53.实音flatness 54.鼓音tympany 55.过清音hyperresonance 56.听诊auscultation 57.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58. 生命征vital sign 59.无力型asthenic 60.超力型sthenic type 61.正力型ortho-sthenic type 62.营养不良innutrition 63.营养过剩excess nutrient 64.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65.自知力insight 66.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ies 67.甲亢面容thyrotoxic facies 68.体位position 69.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 70.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 71.端坐呼吸orthopnea 72.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73.发绀cyanosis 74.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75.斑疹maculae 76.玫瑰疹roseola 77.丘疹papules 78.斑丘疹maculopapule 79.荨麻疹urticaria 80.瘀点petechia 81.紫癜purpura 82.瘀斑ecchymosis 83.血肿hematoma 84.蜘蛛痣spider angioma 85.肝掌liver palms 86.溃疡ulcer

仪器分析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引言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使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成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也可用于部件的结构分析。 (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精度高,适用于主要成分的分析。该仪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精度稍差。适用于痕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分析。 2,共同点:两者都是成分测量的手段,都是分析化学的成分。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一种用于仪器分析的技术设备和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和设备进行成分分析的技术手段。分析仪器和仪器分析的关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来达到测量的目的,而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工具仪器分析和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它们的浓度或质量数,并且信号和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仅在一定范围内是确定的,并且这种关系还受到仪器、方法和样品基质等的影响。因此,为了对组分进行定量分析,消除仪器、方法和样品基体对测量的影响,必须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的关系,即必须进行定量分析和校正。第二章光谱分析导论

2-1 光谱仪的总体组成包括:光源、单色仪、样品引入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和输出装置每个组件的主要功能是: 光源:提供能量使被测组件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仪:将合成光分解成单色光,收集特定波长的光进入样品或探测器;样品引入系统:样品以适当的方式引入光路,可以作为样品容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可量化的输出信号信号处理和输出设备:放大、转换、数学处理、滤除噪声,然后以适当的方式输出2-2: 单色仪由入射狭缝、透镜、单色仪、聚焦透镜和出射狭缝组成。每个组件的主要功能是:入口狭缝:从光源或样品池收集合成光;透镜:将入射狭缝收集的合成光分解成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合成光分散成单色光(即按波长排列的光)的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分散的相同波长的光成像在单色仪的出射曲面上;出射狭缝:收集色散后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探测器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不同波长的光可以相应地分离光栅的分裂原理是光衍射和干涉的综合作用。不同波长的光被光栅衍射后具有不同的衍射角,从而分离出不同波长的光。 2-7 ,因为对于一阶光谱(n=1),光栅的分辨率为 R = nN = N =光栅宽度x光栅刻痕密度= 720 x 5 = 3600 ,并且因为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1

绪论 1 仪器分析: 是指通过测量物质是某些物理或者物理化学性质` 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含量级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的产生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方法核心原理发现及相关技术产生等密切相关。 2 定性分析: 鉴定式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 3 定量分析: 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操作。 4 精密度: 指同一分析仪器的同一方法多次测定所得到数据间的一致程度,是表征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亦成为重复测定结果随测定平均值的分散度,即重现性。 5 灵敏度: 仪器或分析方法灵敏度是指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分析物能力的度量,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校准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6 检出限: 又称检测下限或最低检出量,指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它取决于分析物产生信号与本底空白信号波动或噪声统计平均值之比。 7 动态范围: 定量测定最低浓度(LOQ)扩展到校准曲线偏离线性响应(LOL)的浓度范围。 8 选择性: 一种仪器方法的选择性是指避免试样中含有其它组分干扰组分测定的程度。

9 分辨率: 指仪器鉴别由两相近组分产生信号的能力。不同类型仪器分辨率指标各不相同,光谱仪器指将波长相近两谱线(或谱峰)分开的能力;质谱仪器指分辨两相邻质量组分质谱峰的分辨能力;色谱指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核磁共振波谱有它独特的分辨率指标,以临二氯甲苯中特定峰,在最大峰的半宽度为分辨率大小。 10 分析仪器的校正: 仪器分析中将分析仪器产生的各种响应信号值转变成被测物质的质量或浓度的过程称为校正。一般包括分析仪器的特征性能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校正。 光谱法导论 11 电磁辐射: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叫电磁辐射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12 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散射、折射、干涉、衍射: (1) 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2) 发射将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3) 散射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 (4) 折射折射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 干涉干涉现象; (7) 衍射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他后面传播的现象; 13 分子光谱、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包括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