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古代史课件整合

中国古代史课件整合

中国古代史课件整合
中国古代史课件整合

中国古代史

第一讲中国的史前史

◆考古人类学社会学中国古代的传说

●人类学——东非能人————非洲起源论

●遗传学——人类遗址化石——亚洲起源论(多元起源论)

路易斯·利基1931年坦桑尼亚奥杜瓦峡谷

人类的骨架200万年人类的老祖母

神农架野人的有无说明了什么?

2000人的后裔7万年前

奥杜威峡谷

人类迁徙路线

神农架图

一、原始群时期

1、原始群前期

原始社会→原始群考古→石器时代人类形成中

↘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原始群前期:杂乱婚猿人旧石器前期170万年至20万年

◆元谋人170万年云南元谋1965年

◆蓝田人80至60万年陕西蓝田1963/64年

◆北京人70至20万年北京周口店1927年

◆金牛山人28万年辽宁营口1982年

原始群前期图:元谋人门牙、金牛山人头骨、北京人石器、蓝田人头骨

◆北京人

1927年裴文中

头盖骨6面骨下颌骨四肢骨牙齿

40多个男女老少个体

10万多件石器

脑容量:1043现代人1350

手的演化最快——劳动创造了人

动物96种虎狼象犀马牛猪狗鹿鼠

朴树子

用火

2、原始群后期

血缘婚古人早期智人旧石器中期20万年至10万年

◆大荔人20万年陕西大荔1978年发现

◆丁村人21至16万年山西襄汾1954年发现

◆马坝人13万年广东曲江

◆许家窑人13至10万年山西阳高1976至1977年

原始群后期图:马坝人头骨、三棱尖状器

二、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母系:初期发展时期

↘父系

◆族外婚:成年男子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找配偶,女子则在本氏族内接待外氏族的男子。

◆对偶婚:男女双方均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对象。

只能确认生母而难以确认生父;按女系的血统来计世。

阿注婚走婚制度

母系氏族初期:

10至1万年5万年前起新人晚期智人旧石器晚期

母系氏族初期遗址:

◆河套人宁夏银川1922至1923年发现

◆柳江人广西柳江1958年发现

◆峙峪人山西朔县石镞2万8千年

◆左镇人台湾台南3至2万年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1万8千年

北京人?奇妙的联想其反面

图:山顶洞人—周口店山洞、骨针、头骨、装饰物

图人类进化图

1、母系氏族发展时期

1万年至5千年新石器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

◆马家窑文化甘肃青海

◆大汶口文化山东江苏

◆磁山文化河南武安

◆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

◆马家浜文化江苏浙江

◆大溪文化四川湖北

◆细石器文化黑龙江、内蒙、宁夏、青海、新疆

◆红山文化辽宁

1、母系氏族发展时期

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7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

骨耜水稻干栏式建筑

◆仰韶文化河南渑池6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

★半坡遗址陕西西安1952年发现5万平方米椭圆形

长方形房子120平方米40至50间10多平方米

对偶婚

锄耕农业:粟芥菜子家畜饲养:猪狗马牛羊鸡

制陶采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

母系氏族发展时期图

河姆渡骨耜、稻谷、炊具、榫卯结构

骨耜

干栏式建筑

母系氏族发展时期图姜寨遗址模型(陕西临潼)

半坡遗址房屋

母系氏族发展时期图仰韶文化

2、父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5千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大汶口文化山东泰安

◆龙山文化山东章丘

◆齐家文化甘肃河县

◆屈家岭文化湖北京山

◆良渚文化杭州余杭玉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

大溪文化→屈家岭文体

父系氏族公社图良渚玉琮、大汶口墓随葬品、白陶、龙山黑陶

玉斧

父系氏族公社图齐家文化铜刀

三、传说中的史前史

◆盘古

◆三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有熊氏缙云氏轩辕氏

颛顼又名高阳黄帝之孙

帝喾Kù又名高辛黄帝曾孙

唐尧又名放勋帝喾之子

虞舜黄帝八世孙

婚姻

◆《吕氏春秋·恃君览》: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韩非子·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Luǒ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鑚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説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易·系辞下》:

古者包牺(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作结绳而爲罔罟,以佃以漁。

神农氏

◆《周易系辞下》:

包犧氏没,神農氏作,斲木爲耜,

揉木爲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义》卷下:

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衆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

◆《太平御览》卷九九四:

《淮南子》曰:“神農始嘗百草,一日七十毒。”

黄帝

?《史记封禅书说》:

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

之下。

?《吕氏春秋》:

黄帝又命伶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

?《易系辞》: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炎帝黄帝九夷三苗诸戎群翟

◆黄帝部族:姬、祁、己、滕、蔚、任、荀、僖、姞、儇、依

◆炎帝部族:烈山氏,其子名柱,善于农业,为稷神;共工氏,其子后土,善于治水,为社神。

◆九夷部族:风、蠃、偃山东江苏安徽长江下游

◆三苗部族河南西南汉水流域

◆诸戎部族秦陇以西

◆群翟部族黄土高原燕山地区

?炎黄“战于阪泉之野”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尧舜禅让

◆尧→舜(四岳十二牧会议)

丹朱

◆舜→禹★军事民主制

第二讲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夏、商、西周

一夏的“家天下”与夏文化的探索

三代

托古改制

王莽北魏孝文帝王安石

礼崩乐坏

1、从禅让到世袭

大禹姒sì鲧gǔn

皋陶(繇)yáo东夷伯益→←启→←有扈氏

◆大同与小康《礼记·礼运》: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2、夏的兴衰

禹→桀14世17王自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471年

◆太康失国

有穷氏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

◆少康中兴

中康相斟灌氏斟寻氏帝丘(濮阳)少康有仍氏

寒浞↗

◆孔甲衰乱

《史记夏本纪》: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夏桀灭亡

有缗min氏

《尚书商书》: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鸣条(商丘)

3、夏文化的探索

疑古派顾颉刚夏禹

?二里头文化偃师登封夏县临汝洛阳

?二里头遗址375万平米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文化

前1900年至前1600年

“桀居斟寻”“禹居阳城”

宫殿房址窖穴水井灰坑墓葬铸铜作坊

陶器青铜器

?羲氏和氏牧正庖正车正啬夫军队禹刑夏台贡法

二商朝的国家形态殷墟与甲骨文

1、商族兴起

契→汤14世

◆契xie子姓受封于商简狄《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sōng氏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卵吞之,因孕生契。

◆相土作乘马《诗经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王亥作服牛

◆成汤立国伊尹《孟子滕文公下》:

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葛韦顾昆吾

2、商之兴衰

?汤→纣17世31王前1600年至前1046年

◆盘庚迁殷

《尚书序》:

"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自契至汤14王“不常厥邑”

自汤至盘庚19王奄(曲阜)

◆武丁傅说

《诗经商颂》: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商纣灭国比干被杀,箕子出走,微子佯狂《史记·殷本纪》: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好酒淫乐,嬖bi于妇人。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周武王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牧野(河南淇县)

偃师商城郑州商城

3、商的一般状况

?统治体制

◆内服大邑商王→相(冢宰)→小耤臣、耤臣

◆小众人臣

→工、多工

→马、射、多射

→卜、史、巫、

◆外服四土(多方)侯伯子男

?军队监狱刑法

卜辞:“王作三师,右中左。”

车战

?汤刑伐(砍头)扑墨(即黥)劓宫

刖(刀锯其腿)

羑里(河南汤阴)

人殉人祭

◆农业

土地国有制度

王畿内:集体耕作:“王大令众人曰:□田。”

王畿外:助法:藉民力以耕田。

◆手工业

青铜器:酒器、蒸煮器、洗濯器、兵器、工具、车马器、乐器

司母戊鼎

通耳高133CM长110CM宽78CM

重875(832)KG足高46CM

壁厚6厘米

金相分析:铜84.77%锡11.64%

铅2.79%

875KG÷13KG=67个

3.5人×67=23

4.5人

关于三个铭文解释,目前学界有三种说法:

一般的解释认为此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

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

还有一种解释是把“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

“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

又有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

制陶业、纺织业

◆商业:贝妇好墓朋

4、殷墟与甲骨文

◆发现:

1899年翰林编修王懿荣刘铁云《铁云藏龟》

◆出土:

15万片近5000单字盘庚迁殷至商亡273年间遗物

◆甲骨四堂:

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

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

◆甲骨文的价值:

A、最原始的文献资料日月食

风云雷雨星象历法

B、文字六书:

象形(日月)

会意(明)

形声(盂)

假借

指事:反正为乏;

转注:祯祥祉福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西周的历史与典章制度

1、周族的兴起

◆弃有邰氏姬姓农官农神后稷

《史记周本纪》:

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

周:弃→昌14世

商:契→纣31世

◆公刘四世孙从邰(陕西武功)迁至豳bīn(旬邑)邠

◆古公亶dǎn父再传九世歧山(歧山县扶风县北)太王

◆季历

◆文王昌

迁都于丰

◆武王发迁都于镐武王九年“孟津之誓”前1046年建周

2、西周的兴衰

◆周公东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监之叛三监:管叔蔡叔霍叔→武庚→成王∈徐奄薄姑

宗周成周

◆昭王南拓征楚“南征而不复”。

◆穆王西征西王母瑶池

◆厉王专利荣夷公卫巫监谤

?国人暴动彘(霍县)

共和行政周公召公公元前841年

《史记周本纪》载召穆公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宣王中兴

◆幽王被杀申后宜臼申侯犬戎褒姒伯服公元前771年骊山

《国语周语》:“三川竭,岐山崩”。

《诗经小雅》:“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雒邑

3、西周的典章制度

◆宗法制度

《礼记大传》: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嫡长子继承制度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周人之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事乃不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王位世袭制度

《诗经·北山》: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分封制度

◆世卿世禄制度

◆分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诸侯,建藩卫。”

《荀子儒效》:“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齐太公望营丘

鲁周公旦(长子伯禽)曲阜

卫康叔(周公旦弟)朝歌

晋叔虞(成王弟)晋

燕召公奭SHì蓟

宋微子启(纣王兄)商丘

◆公侯伯子男

◆公卿大夫士

3、西周的典章制度(续)

◆官僚体系

太保太师

卿事寮→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太史寮→太宰太宗太祝太卜

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军队:虎贲周六师(西六师)殷八师(成周八师)

◆刑法:《吕刑》墨劓yì剕fēi宫大辟

鞭刑流放

◆井田制度:

《孟子滕文公》:“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礼乐制度:

五礼:吉凶宾嘉军

井田制度

编钟大盂鼎宜侯簋

附:夏商周工程

夏商周工程于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2000年9月15日,通过验收。10月份,正式公布新的夏商周年表。此一工程耗资千万,共涉及9大课题、44个专题,而每一个专题都需要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科学的多学科联合攻关。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对传世文献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

二是对北京琉璃河燕都遗址、河南郑州南城、偃师商城、二里头遗址等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作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和AMS(加速器质谱计)的14C年代测年。

古本《竹书纪年》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这被认为是一次日出之际的日全食记载。工程一方面对日出之际的日食造成的天光亮度的变化进行理论研究,一方面组织观测1997年3月9日新疆日出之际的日食,理论和观测都证实了日出之际的日食能够造成天再旦的效果。通过对公元前1000-前840年间的日食进行全面计算,得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可以在西周郑地造成天再旦现象,并且是唯一的一次。金文历谱恰好可以将懿王元年排在公元前899年。天再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通过金文历谱排出的王年。

第三讲伟大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

◆春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记六国年表》

《春秋》记事前722年至前481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凡天下之战国七”

“山东战国有六”

——《战国策》

一春秋争霸

1、齐桓

王室衰微:土地日缩,经费不充,军力衰弱。

民谚:“春秋无义战”

春秋争霸:

◆齐桓:

●管仲改革:四民不杂处;

相地而衰征;

军政合一;

把握经济。

●“尊王攘夷”:

尊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攘夷:

?齐燕→戎;

?齐宋曹→狄:“迁邢存卫”“邢迁如归”前661“卫国忘亡”。前660

?齐鲁卫宋陈郑许曹→楚蔡前656年

昭陵之盟(郾城)

●葵丘之会:公元前551年兰考鲁宋卫曹

周使者九会诸侯

(易牙烹子竖刁自宫)

2、宋襄

◆宋襄

●泓之战公元前638年

?《史记宋微子世家》:

襄公與楚成王戰于泓,楚人未濟,目夷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聼。已濟未陳,又曰:“可擊。”公曰:“待其已陳。”陳成,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

?《春秋左传注疏》僖公二十二年十二月条:

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毛泽东:蠢猪式的仁义。

3、晋文

◆晋文

●周襄王平定王子带之乱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城濮:山东鄄城前632年

晉齊宋秦←→楚陈蔡

●践土之盟晉齊宋蔡鄭衞莒鲁周襄王践土:原阳

一春秋争霸3、晋文

?《春秋左传注疏》僖公二十三年(前637)条:

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舎。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gāo 鞬,以與君周旋。”

城濮之战示意图

春秋车阵

4、秦穆

◆秦穆

●崤之战秦→郑晋→秦崤:地在渑池

?百里奚骞叔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爾墓之木拱矣”

?弦高犒师

?晋襄文嬴夫人先轸

●《史记秦本纪》:

益國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即穆公)以金鼓。

5、楚庄

◆楚庄

●孙叔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春秋左传注疏》宣公三年(前606年):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泌之战泌:郑州之地。

楚→郑←晋公元前598年

●楚→宋晋公元前594年

6、弭兵运动

◆郑国子驷言:“民急矣,姑從楚,以紓吾民。晉師至,吾又從之。敬共幣帛,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犧牲玉帛,待於二竟,以待彊者而庇民焉。寇不為害,民不罷病,不亦可乎?”

——《春秋左传注疏》襄公八年(前565)

◆华元之盟公元前579年

●《春秋左传注疏》鲁成公十二年:

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菑(同灾)危,備救凶患。若有害楚,則晉伐之,在晉,

楚亦如之。交贄徃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

◆向戌之盟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郑卫宋卫蔡(邾滕)等十四国

●“交相见”

7、吴越争锋

◆吴

●阖闾攻陷郢都(江陵)前506年

楚申包胥乞师伐越负伤而卒前496

●夫差夫椒之战攻陷越都前494夫椒:吴县

邗沟:长江淮水败齐艾陵(莱芜)前486

黄池之会晋鲁周黄池:河南封丘前482

◆越

●勾践卧薪尝胆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

前486年大败吴师

前473年灭吴

“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徐(山东滕县)

●鲁迅:会稽非藏污纳垢之地,乃报仇雪耻之乡。

●范蠡文仲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兎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止于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謂陶朱公……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徳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史记货殖列传》

二大夫专政

1、鲁三桓

◆陈胜:“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郭沫若:王→诸侯→卿大夫

◆三桓:鲁桓公(前711-前694年)

孟孙叔孙季孙

●《左传》襄公十一年(前562年):

作三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

●《春秋左传注疏》昭公五年(前537年):

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于公。

2、三家分晋

晋公室衰而私家盛

◆韩、赵、魏、中行、智、范→栾、祁、羊舌氏前550

◆范氏、中行氏,齐、鲁、郑、卫→←韩、赵、魏前493

●《春秋左传注疏》鲁哀公二年条下赵简子语:

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Yǔ免。

◆韩赵魏→智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

◆周威烈王公元前403年

◆韩赵魏灭晋公元前377年

3、田氏代齐

◆陈公子完奔齐

晏子:“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

齊舊四量,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渔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叁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屡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

——《春秋左传注疏》昭公三年(前539年)

◆田桓(陈乞,完之四世孙)→栾氏、高氏

国、高、弦、晏立齐悼公前484年田氏为相

◆田恒(桓之孙)立齐平公

◆田和(恒之曾孙)逐齐康王公元前391年

周安王承认田和公元前386年

三战国变革

1、背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新阶级与旧贵族

◆铁器牛耕“駟驖孔阜”

●“美金”、“恶金”——《国语齐语》齐桓公时

●“刑鼎”晋赵鞅——《左传》前513年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

◆井田制瓦解

●相地而衰征-齐管仲

●作爰田-晋前645年

●初税亩-鲁前594年

◆社会政治

●富贵分离

●郡县代替分封

●“尚贤”取代“亲亲”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中

2、李悝改革

◆李悝魏公元前403年

●尽地力之教

●平籴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法经》:盗贼囚捕杂具——中国法律之祖

是時,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敎,以為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除山澤邑居參分去一,為田六百萬畮,治田勤謹,則畮益三升,不勤則損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減輙為粟百八十萬石矣。又曰,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汉书食货志》

3、吴起改革

◆吴起楚楚悼王(前401-前381年)

●“三世而收爵禄”

●削减官吏禄序

“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

●“厉甲兵以时争天下” “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荆國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隶三族。

——《吕氏春秋贵卒》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孙子吴起列传》

4、商鞅变法

●商鞅(卫鞅公孙鞅)前359前350

◆魏公孙痤

◆秦孝公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景監帝→王→霸

●徙木予金

◆内容

●什伍连坐推行小家庭(打击宗法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生产)

●奖励军功严惩私斗二十级爵(破坏世卿世禄制度)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改戎狄之俗)

●废封建立郡县(废除分封制度)

●“平斗桶权衡丈尺”

●废井田开阡陌

◆阻力

公子虔公子贾

◆结果

行之七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

二十级爵

5、伟大的变革

◆社会

●生产力发展

●旧贵族衰落新兴阶级崛起

◆政治体制

●君主地位提高

●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

●郡县制发展

●文武分职

●俸禄制代替食邑制

四七国争雄

1、混战(前475年-前340年)

●魏→秦(西河之地)→中山(灭之)→齐→楚魏文侯魏武侯(前446-前371)●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魏卫赵齐桂陵:河南长垣田忌孙膑前354

●马陵之战(河南范县)魏韩齐田忌田婴孙膑庞涓太子申减灶前341

●秦→魏商鞅公子卬前340

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虜,上将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

——《史记魏世家》

2、合从连横(前340-前278年)

●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徐州相王”魏惠王齐威王前334滕县

●“五国相与王”齐赵魏燕中山前325

合从——苏秦纵约长——“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秦魏连横张仪“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前322

●韩赵魏燕楚合从公孙衍楚怀王前319

韩赵魏→秦

●秦魏韩连横——齐楚合从

张仪楚怀王商於

——天下争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史记》

●齐韩魏合从→秦前298攻入函谷关第一次胜利

●秦远交近攻秦→韩魏(前293)

秦齐互帝(前288)

●乐毅伐齐莒即墨

齐灭宋(前286)燕昭王燕惠王骑劫田单(前279)

3、大一统(前278-前221年)

◆秦优势的确立

●下郢巫郡黔中郡(楚)前278前277

●下????£¨oó??????,o?)?° 263

●上党之地17县

★长平之战(高平)白起廉颇赵括(赵奢)“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260

●周赧王死九鼎迁秦(前256)灭东周(前249)

◆秦始皇统一中国

●嬴政即位于前246亲政于前237

嫪毐吕不韦

李斯尉缭

●灭韩前230

●赵王降前229(灭代前222)

●灭魏前225

●灭楚前223

●灭燕前222

●灭齐前221

◆统一是趋势

◆为什么是秦统一

秦王嬴政

《史记吕不韦列传》

子楚母曰夏姬,母愛子楚,為秦質子於趙,秦數攻趙,趙不甚禮子楚。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吕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竒貨可居。”乃往見子楚説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吕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

呂不韋曰:“秦王老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餘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乆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無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

乃遂獻其(赵)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五春秋战国的文化

1、五经三传

◆五经

●诗(诗经):风雅颂305篇

●书(尚书):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易(易经):

●礼(礼仪、士礼):17篇

●春秋: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三传

●左传:左丘明

●公羊传:公羊舌

●谷梁传:谷梁赤

周易礼仪春秋

◆周易

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礼仪:冠禮昏禮相見士喪既夕士虞特牲少牢有司徹鄉飲酒鄉射燕禮大射聘禮公食覲禮丧服

◆春秋: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2、孔老学说

◆孔子(前551-前479年)《论语》

●礼:克己复礼等级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仁:仁者爱人

●中庸:中正中和用常

●“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敬神如神在

●有教无类——教学观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礼乐射御书数

◆老子《道德经》(《老子》)周守藏吏

●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静观”“玄览”

●无为: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愚民”——无知无欲“处无为之世,行不言之教”

●辩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鲁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为而无不为

3、诸子百家

◆儒家

●孟子(前390年-前305年)《孟子》

仁→义

性善论:仁义智信

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爲己,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战国后期人《荀子》

仁礼法-王霸并用

性恶论

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庄子(前369年-前286年)《庄子》

道:“自本自根”“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

相对主义:

是非、彼此、生死、大小、有无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消极:“絶聖棄知大盜乃止”——大同?

◆墨家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法家

●韩非(?-前233年)《韩非子》

加强中央集权:“法”、“术”、“势”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礼-法道德教化-律法惩处

名家

阴阳家

兵家

纵横家

农家

杂家

司马迁论六家要指

●司马迁《史记》論六家之要指曰:

《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隂陽、儒、墨、名、法、道徳,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嘗竊觀隂陽之術,大祥而衆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徧循,然其彊夲節用,不可廢也。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専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隂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为何有这样的说法?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

shuiyue0215 zl19860215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通史坐标 通史综述 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 经济上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 思想文化上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性、无可分割性和世袭性。 2. 经济上(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上: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题探究]2013·(单位:座)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打制);猎取动物,从事采集;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身体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点。 3、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1万8千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用兽皮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过着氏族公社生活。 考点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工具:使用新石器(磨制),骨,木,陶质工具,(耒,耜,锄等) (4)生产:采集渔猎;原始农业(水稻);饲养家畜. (5)生活: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干栏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6000多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3)工具:广泛使用新石器 (4)生产:原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畜牧业;制陶(彩陶),用麻纺织麻布。(5)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6)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遗址 (1)时间:距今6000年——4000年

(2)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4)经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小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反映出的问题:第一,二者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他们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从中可以看出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他们在发展原始农耕经济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考点3.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的传说 (1)时间.地域: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生活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生活在东方。 (2)贡献:炎帝神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 黄帝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 车船。 (3)黄帝在阪泉战败炎帝。黄炎联盟在涿鹿战败蚩尤,构成华夏族主干。 2、禅让的传说 (1)禅让: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办法 (2)顺序:尧舜禹 3、大禹治水的传说(疏导) 小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在古代,“传说”与“史实”本来没有严格区别,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个朝代称为“历史”,把这个朝代的文献称为该朝代“历史资料”,把这些“历史资料”记载的该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称为“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整理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猿人遗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 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距今约80万-65万年。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大,脑壳较厚,脑量较小。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什么特征? 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如下特征:颅骨很厚,颅穹窿长而低,额骨偏平,后倾,眉骨粗大前突,下颌骨粗大而明显地向前突出,牙齿大而粗壮,肢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 1、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种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有三个特点: (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如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处都发现了原始村落。说明,母系氏族阶段的人们已经定居。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即图腾。图腾相当于族徽,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此时姓氏也可能已经出现。这些都反映出氏族公社的血缘性。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按性别、按年龄的自然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从事带有偶然性的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等活动,而妇女主要从事比较稳定的采集和原始农业,对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族外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成员的世系和财产,只能按母方确定。因此,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历史学家之所以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母系氏族公社”,就是这个缘故。 (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而当时尚无私有观念。氏族首领不脱离生产,氏族事务由大家决定。仰韶文化村落中的大房子,可能就是氏族的会议厅。文献记载:“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刑法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这些记载,大概说得就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状况。 2、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 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千余处。这些遗址,主要分展于六个文化系统: (1)裴里岗文化:中心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西北7.5公里处。文化层不厚,主要有一些灰源墓葬和器物群。同类文化在登封、郑县等地也有发现。年代约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 (2)磁山文化:首次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西南20公里的磁山,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初被认识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手制的陶器、琢制的磨盘等。 (3)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建国以来,已发现遗址千余处。以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山西及河北南部为中心,远及甘肃青海东部、河套平原、河北北部及湖北西北部。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早期政治制度 特点: (二)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集权机制)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 县制;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3) 西周: (1) (2) (1 )神权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通过占卜决定国事) 血缘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地方独立性强(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2、中央官制的演变 (1 )西汉时期:内外朝制度(汉武帝让近侍参与军国机要,形成内朝,成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逐渐成为执行 机构,即“外朝”)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2) (3) (4) (5) 高行政机构,后增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 (6) 兀:一省制。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7)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向皇帝负责;置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权) 之后内阁职权逐渐扩大,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 内阁特点:无法定地位、不是行政机构、不能统率百官,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的“票拟”能否 生效取决于皇帝的“朱批”;内阁大臣常受太监制约 (8) 清朝: 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雍正时设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他们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 员交往,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 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 到顶峰。 规律总结: ①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宋元发展,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② 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的 根深蒂固。 ③ 在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削弱相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割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二是转移相权至其他_ 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内朝或宫内的侍臣转移,即由远及近;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 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向外朝转移,即由内向外。 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 (2) 西汉 ① 汉初,刘邦为巩固皇权分封刘家子弟为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 集权。 ②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王国势力被削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以和平手段解决王国问题, 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官员,郡县制再次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地方行政规制。 ③ 东汉时,形成州(从西汉时的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 、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3) 北宋: ① 军事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编练禁军,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② 行政上,设置知州、通判,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 财政上,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⑷元朝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设行省。行省长官由朝廷命官,行省之 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特 东汉时期:尚书台取代三公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设立中书省与门下省,但未成为中枢权力机构 唐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宋朝:“二府三司制”一一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 二府”,度支、盐铁、户部合称“三司” (中书门下是最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 ,内阁制度确立, ,但后来王国势力逐渐坐大、威胁到中央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 .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 母系氏族: 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去打猎,捕鱼。已经开始有彩陶了。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 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 三、古史传说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

第二章、夏商西周 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 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历史知识(一)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答案:1、元谋猿人2、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 历史知识(二) 1、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2、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 )。 答案:山顶洞人黑陶文化 历史知识(三) 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禅位于(),()禅位于()。 答案:黄帝尧舜舜禹 历史知识(四) 1、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2、禹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答案:1、禹 2、启夏朝 历史知识(五) 1、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 2、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 答案:阴历农历桀汤 历史知识(六)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分为()、()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答案:1、东周春秋战国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历史知识(七) 1、公元前606年,()“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导论 中国古代史的范围 时间:从远古到近代,此处重点阐述中国古代史的下限不应以鸦片战争为界。空间:变动的疆域。主要是说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概念,疆域是随着中央政权实力的兴衰而不断变动的,这是理解中国古代国际关系与民族关系的一个出发点。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 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 历史分期主要是批评此前的五种社会形态分期法,指出那是一种以理论而非事实为出发点的分期法,现在流行的古代、中世、现代的分期法又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借来的舶来品。最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是王朝分期法,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每个王朝为中国历史提供了天然段落,自成体系而又首尾相贯,到近代方为一大变,走向了现代民族国家。中国在文明古国中唯一未中断过的文明,二十四史的记载完善。 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特点 统一的大趋势:主要着眼于中国人追求大一统的文化意识,看待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趋向。虽然中国古代分裂与统一的时间实际上大体相当,但越是分裂的时期,越以大一统为追求目标。这种文化心理一直影响到现在,成为国家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民族的大融合:主要着眼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流,认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部各民族的融合史。融合的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和平的方式,也有非和平的方式。方向主要有汉化与胡化,方式主要是同化。不同时期民族融合的方式和方向有所不同。经济的自给性:主要着眼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小农经济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和维持能力,这是每个王朝兴起之初只要采取一定的休息政策就会很快恢复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经济模式是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形式的形成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还有农耕方式与游牧方式的冲突与互补,以及海外商路的补充。文化的传承性:主要着眼于中国文化自成体系并且传承悠久,没有中断。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政治发展紧密相连,成为中国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超稳定系统,构成了意识形态的文化和心理基础。传承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历史书写。这里重点谈了中国史学的修史传统,尤其是唐代以后易代修史成为惯例,在文献和思想上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保障。 中国古代史教学的主要内容 开阔眼界。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全局,中国历史对世界历史来说是一个局部。世界历史有一个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中国历史也有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从“中国的中国”到“亚洲的中国”,再到“世界的中国”,中国历史在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中,扮演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不可替代的角色;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不仅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认识中国历史,也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重视变迁。每个社会发展段的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变迁。历史上那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因其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求我们给予特别的重视。诸如从氏族社会到王权时代,从王权时代到帝制时代,从分裂割据或区域性统一到全国性统一。历代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从子学、经学到玄学、道学,从民族分离到民族融合等等。社会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围绕这些重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关注传统。中国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传统。像政治上的专制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考试题目

中国历史 1.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 A.商 B.周 C. 汉 D. 唐 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是() A. 商朝与西周 B. 战国和秦朝 C. 秦朝和汉朝 D. 南北朝和唐朝 3.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鲁国公 D.蔡桓公 4“战国七雄”指() A.秦、齐、楚、赵、魏、燕、韩 B. 秦、齐、楚、赵、魏、晋、韩 C.秦、齐、楚、赵、魏、吴、韩 D. 秦、齐、楚、赵、魏、燕、宋 5.《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吕不韦 D.孔丘 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张良 D.韩信 7.创造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扁鹊 9.下列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是()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主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雅典、开罗、罗马与中国古代的()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3.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 A. 1912年5月4日 B. 1918年5月4日 C. 1919年5月4日 D. 1921年5月4日 14.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 A.刘家峡水电站 B.鲁布革水电站 C. 石龙坝水电站

D. 葛洲坝水电站 15、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大? A.秦 B.汉 C.唐 D.元 16、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17、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 A.1949.10 B.1950.10 C.1951.10 D.1952.10 19、成语“卧薪尝胆”说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故事? A.夫差 B.勾践 C.伍子胥 D.孟尝君 20、司母戊鼎铸造于哪个朝代? A.夏 B.商 C.周 D.春秋 23、墨家的代表思想是? A.无为 B.中庸 C.兼爱、非攻 D.法治 24、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的哪一个诸侯国? A.赵 B.秦 C.楚 D.魏 26、和陈胜一起发起大泽乡起义的是?

中国历史知识常识

中国历史知识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周易》《礼记》《尚书》《春秋》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宋书》、《南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巍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旧唐书》、《引五代史》、《新五代史》、《宋书》、《辽书》、《金书》、《元书》、《明书》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

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中国历史知识常识精编

中国历史知识常识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国历史知识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周易》《礼记》《尚书》《春秋》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宋书》、《南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巍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旧唐书》、《引五代史》、《新五代史》、《宋书》、《辽书》、《金书》、《元书》、《明书》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中国古典四大名着】《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生产的青铜器中,着名的有巨大的 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第8课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做金文,也称铭文。 3.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就是今天的农历,又叫 夏历。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创造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 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创作的《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现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 7.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8.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

出土的整套编钟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中华文化的博兴(二)课9第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反对苛政和任意 刑杀。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由孔子的弟子整理 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3.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善于启发,重视学习方法等。 4.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5.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公。 6.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孟子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7.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主张无为而治。 8.法家在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提倡法治。 9.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着有《孙子兵法》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军事格言有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称西域。 2.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

(完整word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