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民族[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7现代农业[南京大学2006年研]

答: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8集中化指数[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集中化指数是指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与罗伦斯曲线相对应的统计量。其公式:。式中,I为集中化程度指数,N为某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整个地区某部门产值,M为某地区全部产值,A为整个地区总产值。集中化程度指数取值范围在0≤I≤1之间。I值越大,工业在某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I=1时,工业完全集中于一个部门。

9新型城镇化[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在于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0同城效应[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

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同城效应,意思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沪太同城效应,由于上海房价的提升,大量的需求被挤出,所以给处于上海1小时的经济圈范围内的太仓楼市带来了新的机遇。11郊区化[南京大学2006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研]

答: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郊区化一般是指逆都市化,即当代特大城市因人口和各种职能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的过程。

12城市同心圆理论[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研]

答:城市同心圆理论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理论之一。由E.W.伯吉斯提出,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13等级规模法则[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等级规模法则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

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每一规模等级城市数与其上一规模等级城市数相除的商(K值)来表示,形成城市规模等级法则。

14语言[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语法与词汇,是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语音表义系统。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15旅游目的地[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旅游目的地是指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重点,所以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概念的认识与旅游需求的内容有关,旅游需求的变化导致对目的地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调整,目的地的管理重点和营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16政治空间结构[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西南大学2013年研]

答:政治空间结构是指由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政治地理单元,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只有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用。因此,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基础,它不仅是各种政治现象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某一政治地理单元谋求安全、权利与财富相对稳定的要素。

17经济全球化[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8消费者行为[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狭义上的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广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它涉及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也涉及交易的过程。

19维布雷宁消费型[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维布雷宁消费型,又称维布雷宁模式,是指由维布雷宁创立的是一种社会心理模式。维氏认为,人类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通常要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他所处的相关群体、社会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维布雷宁模式立足于社会文化环境,探讨了外部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对外部环境的能动反应。

20绝对成本学说[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绝对成本学说是指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1.区域发展战略[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是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22.绿色GDP[中科院2006年研]

答: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也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23.经济区[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经济区是指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