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销售看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

35+2=

二、探究建模:

35加2等于多少呢?

1、交流口算的方法。

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

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

2用计数器拨一拨,略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

程我们可以得到:

十个十个十个

3 5 3 5 3 5

﹢ 2 →﹢ 2 →﹢ 2

7 3 7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再画“_”(等号线)

追问,2写在什么位上,和那个数对齐?

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三对齐?

教师指出:2是个位数,个位与个位对齐。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数位对齐,等号线要画直。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集体订正。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填写。

2、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3、学生独立看图计算,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回顾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例1 35+2=37(人)

十个

3 5

+ 2 个位与个位对齐

3 7

教学反思:

2.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及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列竖式计算的,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小棒课件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例2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二(1)班35人,二(2)班32人。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提问,教师板书: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追问:你知道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列式吗?

学生回答:

板书:35+32=

二、自主探究:

1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你能计算吗?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法或是用竖式计算或是口算。

2交流算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从个位加起,注意:相同数位相加对齐。

为什么把5跟小棒和2跟小棒合起来?

(它表示5个一和二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为什么把3困小棒合3困小棒合起来?表示3个十和3个十,和起来是6个十。)

结果是多少?(把6个十和7个一和起来是67。)

(2)竖式计算。

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展示演算过程。

课件演示笔算过程。

十个十个十个

3 5 3 5 3 5

+ 3 2 → + 3 2 → + 3 2

7 6 7

教师追问: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因为3和3是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5和2在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引导: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算起?学生回答。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第1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明学生板演。

2.算一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让学生看题,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交流得数是否正确。

列式计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列式计算,重点检查92+4、3+45、13+72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列竖式应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2 35+32=67(人)

十个

3 5

+ 3 2 注意:相同

数位对齐

6 7 从个位算起

教学设计:

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第4~11题。

教学目标:

1.利用情境图和动手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2.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法则。

教具准备:小棒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1)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要求一个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出得出: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

(2)谁能列出算式?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35+37=)

(3)怎样计算35+37?

可以选择小棒、竖式计算或口算,请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再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2指名回答,交流算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回答。

提问:5根和7根和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引导学生发现:10根可以捆成一困。

(2)你在列式时有没有遇到困难?从哪一位加起?发现了什么?

你是怎么改正的?结论是什么?

结合小棒与竖式讲解:35是3个十和5个一,37是3个十和7个一,我们把5个一和7个一合起来,发现满十了把十根困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还有2个一。因此在写竖式时在个位上写上个位的2,满十,进到十位,就是满十进1,再把进上来的一个十和原来的6个十合起来就是7个十。

教师示范列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板书:

3 5 3 5

+ 3 17 → + 3 17

2 7 2

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3)请口算的学生回答。

你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个位相加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向十位进1)。

3比较小结: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1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11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37=72

3 5

+ 31 7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7 2 个位相加满十,向数位进1.

教学反思:

4.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及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激发兴趣

1、2001年7月13日, 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2、理解图中的信息。萨马兰奇公布:伊斯坦布尔得9票,巴黎得18票,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

3、哪个城市赢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4、根据这些信息(缩小到“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你能提出一道减法问题?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板书算式:36-23,说明:我们学习了加法的笔算方法,如果遇到减法要怎样笔算呢?请同学们思考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方格本上试算。

同桌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笔算 59–3 = 提醒个位要怎么样对齐。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98-80= 98-8=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同桌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4、笔算:57﹣3 = 69﹣5 = 88﹣66 = 77﹣77 =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36-23=13

3 6

- 2 3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1 3

教学反思:

5.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及练习三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具准备:小棒、计算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算?

2、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

3、聪聪遇到难题呢?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

二、自主探究:

1、小组交流。

派代表发言。

强调竖式的格式。

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

出示50—24=

怎样列竖式?生回答,师板书。

师: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

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是几减几。

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

师: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练习巩固:

1、做一做2,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也写了一些竖式,他们想请大家看看,他们做对了没有。

3、猜猜蝴蝶飞那朵花里的数。

4、帮小鸡找妈妈。

四、回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5.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

例2 51-36=15

5 1

- 3 6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 5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教学反思:

6、“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解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关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关关系。

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昨天是25度,今天的天气比昨天的天气降低了两度,你知道今天是几度吗?

你是怎么想的?降低了两度?(就是比昨天少了两度,那就是23度。)

天气转凉,同学们要注意保暖呀。

小结: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用减法。

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2、完成第24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3、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四、回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1)三班得了多少面?

2﹣4 = 8(面)

答:三班得了8面。

(2)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12 + 3 = 15(面)

答:二班得了15少面。

教学反思:

7.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学生分了三个组,不辞劳苦的帮助农民收获了很多大西瓜。)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一)、根据图片信息,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

(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西瓜?(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收了多少个西瓜?)

(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3)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问题(1)和(2)学生已经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评。教师重点强调用减法解决和加法解决的算理。

对于提出问题(3)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以鼓励:感谢你,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大家有信心解决问题(3)吗?

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哪位同学自愿上台来投影汇报自己的算式?学生上台投影汇报。

28+34+23

师:同学们,你能发现这个算式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算式的不同。

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有三个加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回答,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后将得数与第三个加数相加.

请大家先独立试算28+34+23,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小组汇报,展示算法(见板书)。

这种方法是学生普遍采用的,有没有更简便的算式呢?

学生中有采用以下连加竖式的(见板书)。

教师将这两种竖式在投影仪上对比观察,看看有什么区别.重点弄清每一步的算理.

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让我们再来一起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好吗?

同学们,大家连加计算的计算掌握的怎样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46+25+17= 54+20+16=

然后小组内进行汇报.老师请学生中的典型进行投影展示、讲评。(二)、教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的

问题,大家来看看这85个西瓜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先独立列式,再用竖式计算。

师巡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

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师利用课件演示题目的解决思路。(为什么使用连减的算法)

连减题目怎样解决?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总结汇报。

85-40是计算“机械三轮“运走剩下的个数,

再减去26是算最后还剩多少个西瓜。

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见板书)。

三、练习巩固

1、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先自己动手把“做一做”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注意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更简便。

2、课件出示两道连减计算题,独自竖式计算,全班集体订正。

90-58-24= 75-28-19=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7. 连加连减

(1)28+34+22=84(个)

2 8 6 2 简便写法: 2 8

+ 3 4 + 2 2 6 2

6 2 8 4 + 2 2

8 4

(2) 84-40-26=18

8 4 4 4 简便写法:8 4

- 4 0 - 2 6 4 0

4 4 1 8 - 2 6

1 8

教学反思:

8.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及练习五第4~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具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列竖式计算:

36+34+7= 87-43-15=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二、探究建模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1)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2)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3)小结性提问:

①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巩固:

1、练习。

师:同学们完成P28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师:现在,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2、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订正。

4、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四、回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8 加减混合

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25人,

然后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67-25+28=70(人)

6 7 4 2 6 7

- 2 5 + 2 8 简便写法: - 2 5

4 2 7 0 4 2

+ 2 8

7 0

教学反思:

9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及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数量联系,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补充条件。

音乐兴趣小组有女生18人,,音乐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指名学生说:这道题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还差什么条件?

你能补充条件,让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吗?

学生补充条件,教师引导,再根据学生给出的条件列式解答。

2、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一般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所求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我们就无法解决,这时我们要先找到另一个已知条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5.

(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春天到了,学校兴趣小组的学生到野外写生,看图,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出示问题: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3)解决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教师课件演示将第二个问题虚化)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这道题你能解决吗?怎样列式?指名回答。14-5=9(人)

我们刚才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看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知道什么?

那个条件题目直接告诉我们了?

另一个需要的条件是男生的人数,你能找到吗?

教师指出:第一个问题求出的9人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求第二根问题,一定要先求出什么?

让学生列式。

讨论计算。

我们的计算正确吗?怎样检验?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第3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六第1~4题。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 45 30

48 36 5

17 18 34

4、26+()-20=30 73+5+()=98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四、回顾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9 解决问题

男生:14-5=9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14=23(人)

教学反思:

(完整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65+29= 40+43= 61+27= 37+48= 42+37= 72+15= 50+35= 37+29= 44+27= 15+47= 50+27= 56+19= 72+14= 38+25= 81+14= 48+27= 63+28= 31+46= 44+39= 42+37= 65+19= 60+36= 45+36= 53+24= 28+27= 70+26= 62+17= 12+38= 27+47= 64+19= 35+29= 31+39= 42+35= 70+27= 61+19= 15+18= 26+37= 54+29= 34+36= 74+17= 58+29= 71+14= 62+19= 70+12= 2 9+37= 4 8+22= 37+24= 74+18= 43+25= 6 8+14= 1 9+32= 33+46= 47+35= 80+16= 4 9+26= 37+27= 1 8+25= 5 8+17= 5 6+34= 30+46= 59+34= 34+27= 37+16= 25+37= 29+32= 37+47= 60+29= 53+29= 33+36= 48+27= 82+28= 36+27= 26+69= 38+48= 24+27= 38+19= 35+26= 3 8+23= 48+19= 26+37= 28+47= 37+59= 60+18= 3 4+29= 29+37= 48+16= 70+21= 28+49= 45+26= 55+19= 26+59= 28+37= 74+16= 27+37= 36+42= 37+59= 71+23= 3 6+16= 51+29= 2 4+37= 24+35= 39+36= 81+15= 49+24= 58+29=

(完整)二年级上册加减法口算练习

二年级加减法口算题 80 +20 = 12 +30 = 25 +50 = 52 +30 = 34 +40 = 34 +60 = 70 +30 = 59 +10 = 12 +20 = 21 +70 = 85 +10 = 29 +70 = 46 +50 = 84 +10 = 67 +20 = 61 +10 =62 +30 = 16 +60 = 66 +20 = 37 +10 = 45 +20 = 20 +60 = 17 +60 = 34 +30 = 88 +10 = 28 +30 = 12 +50 = 54 +40 = 80 +10 = 66 +30 = 14 +10 = 69 +10 = 51 +40 = 34 +20 = 61 +10 = 64 +30 = 22 +60 = 39 +50 = 41 +20 = 48 +10 = 48 +50 = 11 +60 = 67 +20 = 33 +50 = 88 +10 = 86 +10 = 63 +10 = 66 +20 = 85 +10 = 32 +10 = 87 +10 = 80 +20 = 31 +60 = 74 +10 = 21 +10 = 83 +10 = 22 +10 = 44 +10 = 39 +40 = 21 +30 = 76 +20 = 89 +10 = 86 +10 = 72 +20 = 65 +30 = 18 +50 = 64 +10 = 54 +20 = 27 +20 = 14 +40 =

84 +10 =73 +10 =45 +40 =72 +10 =43 +50 =45 +20 =16 +80 =32 +60 =60 +10 =24 +20 =82 +10 =76 +10 =40 +40 =87 +10 =23 +40 =53 +40 =14 +50 =61 +10 =22 +50 = 68 +10 = 65 +16 = 14 +59 = 35 +15 = 53 +24 = 39 +49 = 14 +17 = 44 +40 = 16 +19 = 80 +11 = 66 +15 = 60 +30 = 14 +71 = 64 +18 = 12 +41 = 60 +28 = 75 +22 = 70 +21 = 48 +13 = 12 +13 = 60 +21 = 47 +28 = 45 +12 = 34 +34 = 34 +60 = 50 +48 = 21 +39 = 29 +11 = 64 +20 = 26 +63 = 61 +15 = 55 +35 = 14 +23 = 26 +17 = 47 +19 = 23 +55 = 55 +28 = 27 +37 = 77 +20 = 50 +43 = 69 +12 = 30 +42 = 65 +23 = 18 +34 = 50 +24 = 46 +33 = 34 +26 = 60 +32 = 48 +19 = 21 +18 = 49 +39 = 19 +49 = 56 +11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加减法试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知识整理: 1.我知道了用竖式计算时()要对齐,先从()位算起;当个位相加满十时要向()进一;当个位不够减时,向()位退一;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从()到(),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2.当个位相加得10,要在个位写()。 1.口算、 65+37= 61+29= 63+26= 83+17= 57+10= 3+50= 7+12= 69+19= 49+20= 20+13= 9+85= 27+24= 23+13= 37+58= 6+76= 34+41= 45+37= 35+62= 37+31= 19+30= 30+38= 37+17= 39+52= 85+7= 94—32= 83—32= 26—10= 54—15= 19—3= 75—58= 54—48= 80—48= 83—47= 60—47= 85—48= 67—3= 67—4= 55—8= 17—10= 61—7= 98—59= 61—34= 33—5= 40—26= 98—11= 61—6= 77—35= 60—12= 96—37= 77—21= 56—5= 92—76= 53—53= 41—21= 80—67= 54—22= 19—8= 58—54= 69—10= 56—23= 90—3= 86—43= 72—19= 80—41= 2.竖式计算、 37+46—54= 81—32—27= 42—34+57= 37+(34—30)=28+35+23= 76+18—55= 72—(44—14)= 1 9+32+39= 46+29—37= 44—32+68= 78—24+39=64+20-6=27+46—54= 61—12—27= 52—34+47= 44—27+16=60-49+28= 15—6+36= 73—40+20= 20+6—7=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1]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100以内加减法

解决问题1·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两种方法计算: 1.猴妈妈一共摘了50颗花生,分给哥哥22颗,分给弟弟18颗,猴妈 妈自己还剩下多少颗花生? 2.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 多少个? 3.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 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4.小军和小丽要做50个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他们 还要做多少个? 5.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 少页没有看? 6.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7.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 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二、年龄问题: 1.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2岁,20年后父亲比儿子大几岁? 2.妈妈今年33岁,女儿今年6岁,15年后妈妈比女儿大几岁? 3.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明多少岁? 1 / 8

4.小芳今年13岁,爸爸今年42岁,爸爸51岁时,小芳几岁? 5.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 6.小宁今年12岁,妈妈今年38岁,当小芳和妈妈现在一样大时,妈 妈有几岁? 7.小明今年7岁,爸爸今年31岁,当小明和爸爸现在一样大时,爸爸 有几岁? 8.爸爸今年35岁,小明今年8岁,15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三、增加减少问题 1. 书架上有57本书,借走29本,还剩多少本?又买来20本,现在有 多少本? 2. 车上有42人,到东门车站下了17人,又上车9人,现在车上有多 少人? 3. 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4. 商店原有饮料48瓶,卖出48瓶后又进了40瓶,商店现有饮料多少 瓶? 5. 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9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6. 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没 参加? 2 / 8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题 一、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 ()+13=26 ()-12=30 22+()=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7、

8、 1、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6分) 2、 4 6 想: 个位( )减( )不够减,从十位退( ), - 2 7 个位( )减( )等于( ), ( ) 十位( )减( )减( )等于( ). 3、 3 6 想: 个位( )加( )得( ),向()位进1 + 2 7 个位写()。 ( )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加减法

82-12= 30+35= 93-84= 35-10= 80-4= 27+16= 76-25= 79-45= 77+21= 50-22= 86-43= 99-18= 69-51= 70-21= 11+31= 26+14= 96-50= 12+69= 83-21= 90-61= 45+12= 64-26= 59+31= 85-18= 63-27= 89-72= 85-36= 95-70= 87-57= 66-57= 83+14= 15+54= 90-63= 84-58= 68-42= 29+52= 62+27= 96-77= 77-28= 21+17= 12+75= 66-51= 60-55= 58-17= 17+42= 74-12= 48+27= 56-35= 94-68= 65-24= 78-52= 66-42= 40-11= 85-63= 27-20= 23+56= 67+13= 95-34= 53-23= 53-37= 81-62= 72-20= 83-11= 44-22= 15+72= 82-16= 62-40= 21+20= 52-51= 15+53= 45+15= 48-21= 68-35= 34-31= 27+40= 54-20= 73-57= 23+49= 62-27= 90-25= 87-12= 67-13= 68-54= 63-21= 82-35= 61-19= 20+48= 86-59= 40-53= 86-79= 81-21= 41-25= 29+18= 59-37= 63-49= 95-81=

18+58= 16+38= 97-32= 46+24= 90-83= 77-70= 50+49= 58-57= 86-93= 63-48= 67-21= 88-10= 65-59= 63-52= 81+17= 78-49= 77+16= 84-39= 68-52= 68-52= 64+16= 46-28= 64-64= 20+78= 76-28= 20+18= 99-83= 80-53= 62-44= 99-35= 93-26= 69-48= 69-60= 55-17= 96-81= 34-18= 96-95= 57-19= 95-49= 60-25= 70-54= 53-23= 50-27= 57-39= 57-47= 77-60= 94-76= 95-58= 91-69= 78-42= 76-25= 47-13= 40-48= 47+23= 64-44= 74-17= 90-56= 40+53= 33-25= 60+18= 84-58= 84-25= 72-66= 47+25= 63-58= 85+13= 20+19= 68+11= 58-50= 86-29= 63-40= 45-10= 39+13= 16+20= 97-94= 12+74= 54+28= 73+15= 92-62= 44-35= 74-47= 93-32= 70-48= 96-83= 17+61= 40-18= 38+16= 74-23= 76-40= 64-45= 66-30= 94-52= 64-10= 51-38= 65-38= 16-11=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销售看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 35+2= 二、探究建模: 35加2等于多少呢? 1、交流口算的方法。 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 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 2用计数器拨一拨,略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口算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口算题56-36-15= 67-60+56= 85-50+29= 42-32+24= 55+38-19= 15+24+22= 69+24-19= 93-56+27= 23+32+12= 42+24-19= 75+17-87= 35-16+18= 42-29+26= 74-68+17= 64-17+12= 68-36-18= 24+58-17= 53-39+27= 43+28-23= 56+17+8=

63-25+17= 73+24-18= 56-27+36= 74+18+8= 83-49+17= 83+37-18= 46+27-18= 42+59-18= 53-35+17= 63+34-13= 64-45+36= 32+19+36= 60-37+8= 72+26-13= 52-37-13= 54-35+36= 89-37-23= 51-39+17= 52-27+36= 63-27-13=

61-26-23= 48+23-17= 57-48+36= 54+29-17= 62+19-18= 47+19+36= 42-17+41= 86-54+16= 54+28-13= 27+36-17= 65-36-18= 54-45+23= 35+27-23= 84-48+17= 40-29+36= 48+48-23= 60+25-17= 72-45+17= 46-38+8= 56-28-17=

72-37-23= 53+28-18= 96-59-18= 75+17-33= 54+37-32= 59+19-17= 55-47+22= 73+29-45= 56-27-17= 12+59-23= 98-56-18= 35+17-13= 60-38-13= 36-25+17= 86-58-13= 42-16+36= 42-19+17= 75-59-18= 24+38+36= 42-23-17=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练习题93-56+35= 23+32-19= 56+28-60= 21+82-60= 36+34-14= 73+12-71= 21+82-60= 44-5+12= 72-45+32= 54-21-18= 67-47+22= 21+82+17= 83-27+10= 54+21-18=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77-34+55= 43-29+13= 35-28-28= 77-38+42= 60-34+3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8+77= 75+15-30= 92-26+11= 42-37+54= 77-64+22= 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33-17+15= 75-36+10=

72-54+12=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8-34+18= 85-36+27= 12+79-62= 51-27+28= 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 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 56-18+36= 44-23+40= 56-17-13= 78-13-23=

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法教案 新人教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2---P13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4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题

31-29= 41-39= 81-79= 51-48= 31-28= 41-38= 81-78= 33-26= 53-47 85-77= 45-38= 32-25= 72-67= 21-14= 31-24= 41-34= 81-74= 31-25 71-65= 41-35= 82-74= 42-38= 63-58= 33-25= 54-46= 94-86= 72-64 41-29= 61-39= 81-49= 42-24= 42-28= 63-34= 63-39= 84-46= 84-48 65-37= 48-23= 47-22= 68-35= 67-35= 89-44= 89-45= 67-34= 62-35 42-27= 66-38= 67-39= 87-48= 83-45= 83-47= 51-19= 71-59= 91-39 41-28= 71-58= 91-38= 51-14= 71-51= 91-39= 51-15= 71-55= 91-35 52-16= 71-26= 91-36= 51-24= 71-14= 91-44= 51-23= 71-13= 91-23 52-15= 73-58= 94-36= 95-17= 76-58= 97-38= 58-19= 72-54= 92-38 43-17= 73-56= 94-46= 54-18= 75-28= 95-37= 53-25= 73-28= 94-46 94-46= 54-28= 75-17= 92-26= 90-40= 80-30= 20-10= 70-30= 90-60 70-40= 90-70= 80-45= 70-35= 40-15= 50-45= 30-15= 50-25= 80-40 15+15= 26+37= 17+48= 25+47= 38+45= 13+48= 26+48= 26+47= 52-17 17+66= 44+47= 37+54= 28+47= 27+88= 55+36= 16+85= 65+27= 98-25 37+35= 48+25= 75+28= 24+68= 38+54= 46+18= 58+36= 78+18= 65-38 29+59= 67+27= 36+26= 56+34= 67+23= 48+32= 69+31= 34+57= 83-18 67+24= 49+42= 22+59= 45+47= 65+27= 28+65= 55+38= 40+30= 74-47 93-27= 73-46= 65-18= 63-25= 82-56= 94-66= 83-77= 44-28= 52-14 62-14= 62-28= 74-26= 93-47= 83-16= 77-69= 75-28= 65-47= 83-25 72-15= 63-28= 82-47= 54-16= 95-48= 85-27= 63-36= 73-47= 52-15 52-17= 83-48= 73-55= 92-86= 62-58= 72-24= 54-36= 74-28= 43-27 71-59= 59-29= 63-19= 78-59= 45-29= 86-49= 37-19= 64-39= 72-39 83-28= 74-28= 52-18= 73-48= 41-38= 75-68= 98-98= 87-58= 66-28 55-17= 41-27= 77-7= 63-47= 56-17= 75-47= 94-67= 62-27= 10-10 54-36= 61-46= 55-26= 83-66= 64-16= 92-37= 94-36= 64-58= 54-2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专项练习 41. 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总数量卖出还剩 苹果250 145 ______ 梨______ 212 98 桃105 88 ______ 橘子200 ______ 105 33. 还剩多少页没看? 4. 林林家离轮滑场372米,军军家离轮滑场539米,他们两家和轮滑场都在同一条笔直的马路上,林林家到军军家有多远? 5. 被减数是901,差是698,减数是多少?()

A .223 B .213 C .203 6. 击鼓传花。 7. 击鼓传花。 8. 一年级修补多少本图书?() A .85 B .186 C .185 9. 把每条线上三个数连加的和填在□里. 410.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84+63= 800-198= 503-305= 411. 牛牛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241看成了142,得到的差是296,正确

的差是多少? 12. 填写下表。 313.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00-86= 108-99= 708-329= 201-182= 314. 一批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一半,第二天卖出238个,还剩下217个。这批西瓜原来有多少个? 315. 填一填。 104=99+______ 705=699+______ 902=899+______ 16. 计算 17. 用竖式计算。 ①44-39= ②63-55= ③100-58=

18. 根据育才小学六个年级为地霉灾区捐款的情况回答问题.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捐款/金额237 276 386 412 538 565 19. 植树造林,美化家园。 (1)二(2)班植了多少棵树? (2)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 20. 算式医院, 21. 解决问题。 (1)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2)养鸡场有公鸡525只,母鸡比公鸡多128只,有多少只母鸡? 22. 814-567= A .357 B .247 C .347 23. 丰收的果园。 (1)广柑运走了56筐,还剩多少筐?

二年级上册加减法竖式计算题

1 9 3 7 3 6 8 2 4 3 5 8 +7 1 +5 7 +4 7 -7 6 -1 4 -2 9 5 7 7 1 1 1 9 5 2 9 9 6 -1 8 -5 4 +8 9 -4 9 +4 9 -4 7 5 8 5 2 2 9 1 7 3 3 6 2 -2 9 +2 9 +4 5 +5 6 +5 8 +2 8 7 2 6 9 7 1 2 6 4 7 4 3 -6 5 +2 7 +1 9 -1 9 -3 8 -1 8 5 8 1 3 6 8 9 7 5 9 9 8 -3 9 +6 7 -3 9 -5 8 +1 5 -4 9 5 6 1 8 6 1 6 3 1 3 9 4

-3 9 +7 4 -2 2 -2 8 +3 8 -3 9 4 2 2 7 9 7 9 3 6 1 4 6 -2 3 -1 8 -5 8 -2 8 -2 8 +1 5 3 2 3 8 9 4 6 1 1 1 2 7 -1 8 +5 1 -6 6 +2 9 +6 9 +6 6 5 7 4 4 6 1 9 7 7 8 3 2 -2 8 -2 9 +1 9 -1 8 -6 9 +4 9 1 9 5 7 7 7 6 9 7 7 2 2 +5 9 -2 8 -1 9 +1 7 -6 8 +4 6 5 8 4 2 2 5 6 3 6 6 9 8 +2 9 +2 9 +6 8 +1 9 +2 6 -6 9

9 +2 9 +3 9 -6 4 -5 4 +3 3 +5 7 4 3 4 8 8 7 8 3 1 9 9 4 -1 5 +2 2 -3 8 - 3 5 +6 3 -2 7 2 6 4 6 2 1 7 5 5 5 5 7 +6 4 -2 7 -1 2 - 3 9 --3 8 +3 3 4 7 6 7 7 4 6 4 4 7 2 9 +4 8 +1 4 +1 9 -1 8 +2 7 +6 1 8 7 2 6 2 1 7 7 4 6 8 7 -3 8 +4 6 -1 9 --4 8 +3 4 -6 9 4 2 9 6 6 2 5 4 2 5 2 6 +3 8 -3 9 +1 8 +2 6 -1 8 +4 7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百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百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题 一、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 ()+13=26 ()-12=30 22+()=30 2、在○里填上“>、<、=”。 3、□里最大能填几。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7、

8、 1、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6分) 2、 4 6 想: 个位( )减( )不够减,从十位退( ), - 2 7 个位( )减( )等于( ), ( ) 十位( )减( )减( )等于( ). 3、 3 6 想: 个位( )加( )得( ),向()位进1 + 2 7 个位写()。 ( )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

目录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3) 2.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5) 3.认识米用米测量 (7) 4.认识线段 (9)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12) 2.两位数减两位数 (18)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5) 整理和复习 (33)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35)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37)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9)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42) 2.5的乘法口诀 (47) 3.2、3、4的乘法口诀 (50) 4.乘加乘减 (52) 5.6的乘法口诀 (56) 6.复习与整理 (58) 五、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60) 2.轴对称图形 (62) 3.镜面对称 (64) 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70) 2.倍的认识 (74) 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76) 4.8的乘法口诀 (80) 5.9的乘法口诀 (86) 6.乘法口诀表 (92) 整理和复习 (94) 看一看摆一摆 (95) 七、统计 统计 (99) 八、数学广角 1.排列和组合 (105) 2.简单推理 (107) 九、总复习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111) 2.表内乘法的复习 (113)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15) 4.观察物体的复习 (118) 5.统计的复习 (119)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内容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3.线段教学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注意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教学课时】4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