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平移与平行

平移与平行

平移与平行
平移与平行

平移与平行

[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是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平行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18页看一看内容。并用铅笔动手试一试。认识平行线,说说平行线有什么特点?

四、先学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一)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五、后教

1、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线互相平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练习:

试一试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相互对应的,那么它们就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六、出示自学指导(二)

认真看课本20页画一画1题,小组合作总结画平行线的方法。

七、先学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二)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八、后教

1、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总结:画一组平行线的方法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

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3)再沿一条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九、检测

1、判断下面哪组线是互相平行的?

(1)(2)(3)

2、课本20页画一画2题。

[教学反思]

四年级《平移与平行》说课稿

四年级《平移与平行》说课稿 四年级《平移与平行》说课稿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四年级 课 题 《平移与平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借助平移认识平行,理解平行线的特征;2.学会借助方格纸或三角尺平移画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特征,提高观察、操作、归纳、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平行线相关知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 难点:借助三角尺平移画平行线。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启发为主,结合谈话、演示、情景教学等方法,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平移与平行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平行线的画法,适当地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现代教学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练习讨论等方法的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思考、总结过程,探究平行线的特征和画法。 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这个环节先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中推拉窗户、升国旗的图片,学生充分观察后,通过层层递进的四个问 题“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你能具体说说窗户或者国旗是如何平移的吗?”“你能用铅笔代替窗框或国旗的一条边,在方格纸上模拟刚才图片的平移过程吗?”“请你用两条线段表示

刚才铅笔平移前后的位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交流探讨中引出课题、认识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的特征。 设计意图:经过观察、操作平移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自主构建概念的过程。描述平移、模拟平移、认识平行三步层层紧扣,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同时,帮助其构建概念的意义,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我会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一:“我会找”。首先,学生仔细观察图的特点;然后,独立探索尝试找出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接着,利用课件演示“小三角形”的平移,全班交流“如何说明所找的每组线段是互相平行的?”;最后,师生共同进行适当的总结,教授本节重点。活动二:“我会画”。通过自学的方式学生先了解三种画平行线的方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一组平行线;接下来,通过提问“你怎样说明这两条直线或者折痕就是平行线呢?”引导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间的宽度(距离)处处相同;最后,通过练习题和师生探讨,总结出用三角尺画平行线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完成重点、难点的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课件演示和全班的交流探讨,让学生逐步学会捕捉问题本质,更加直观深入地感受平行线特征,提高总结能力,进一步认识“相互平行”,加深对平行概念的理解,积累操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3.“应用新知,巩固提升”环节,练习题分为两个层次设计。层次一:“找平行线”。分别从“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和“找一找图形中的平行线”两方面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先独立完成习题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加深对平行线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二:“数学与生活”,通过“门框垂直吗?”“画框挂正了吗?”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设计意图:练习题层次一是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抽象出平行相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层次二又从数学知识回到生活,既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4.“回顾总结,拓展提升”环节,我会提“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课堂表现方面自主总结,生生交流后教师补充小结,提高学习效率及归纳总结能力。最后,布置“请你回家用三角尺在纸上画一组平行线,给家长讲讲你的画法。”的作业。 设计意图:每一节课学生在自主总结和生生交流中能发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学有所获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 【课例题目】平移与平行 【教学内容】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平移与平行》就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领域,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今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形体的基础,教材中把一辆四轮车驶过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和一根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抽象到纸面上,意在从“平移”中认识“平行”,体会平行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知识、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四年级小学生空间观念尚不丰富,因此,对“同一平面和永不相交?”的实质很难理解;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借助辅助工具进行作图,这给作图增加了不少难度。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通过“平移”得到“平行”;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巧妙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且平行从它的诞生之初就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亲近它: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关窗户的这个动作里就产生了平行!继此,学生也能充分体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距离处处相等,当然不会相交。充分了解、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平行的或清晰或模糊,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眼睛看,动手摆、折、画,认识平行的内涵,寻找画平行线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平行的特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平行线。使学生积极动手,用手思考,在做中发现矛盾,在做中发现方法。不仅可以让师生检验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觉对比反思之后能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改变,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理清思路、选择教法、指导学法。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课堂分为两条纵线。第一条是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时采用以目标导学为主、启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逐层深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发现、探索、运用的过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平移与平行教案

平移与平行。(教材第20~21页) 1.借助生活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学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重点: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难点:理解“同一平面和永不相交”的实质,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三角尺一套,课件。 师:看图中的推拉门(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推拉门),在我们漂亮的教室里,见过这样的东西吗? 生:见过,推拉窗。 师:现在老师把推拉门上面的两个门框画下来,你们看,这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 生:线段。 师: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一样吗?(一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我还要考考你们的想象力,请闭上眼睛,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穿过了我们的教学楼,它们能相交吗? 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一样,而且延长后又永远不相交,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它们是平行线。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引入平行问题的探究。】 师:如何去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格子图、铅笔。 1.感知特征。

请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铅笔)现在我先将这支铅笔放在格子图上,用颜色笔把铅笔的 位置标注出来,然后把铅笔向右移动3格,再看看现在铅笔的位置和原来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右移动了3格),最后我们也用颜色笔把铅笔现在的位置标注出来。刚才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移。那我们到底怎样从平移中得到直线间的平行关系呢?(板书:平移与平行)我们接着来研究。 现在我们在铅笔原来的位置上找3个点,第一个点平移了3格,第二个点也平移了3格,那么这个点呢?(师指着第3个点)也就是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怎么样?(一样、相等)宽度一样,我们换个词就说它们的距离相等。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它们向上或向下延长,会相交吗?(不会)所以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而且永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一条直线能不能说平行呢?(不能) 2.感知一组平行线。 两条直线能互相平行,那么3条、4条或更多条直线,能不能互相平行呢?现在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把铅笔再向右平移两格。(教师操作:把铅笔放在第二根线上移动,并用颜色笔标注出来)它和第二条线相隔了几格?(2格)每个点都相差了2格,就说明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延长后不会相交,那说明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条直线和第一条直线相隔了几格?(5格)它们是互相平行的吗?为什么?(是,距离相等,永不相交) 归纳:第一条直线既和第二条直线平行,又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就说明这三条直线是互相 平行的,我们就把它们称为一组平行线。 3.感知平行线与直线的长短无关。 其实我们要判断平行线,首先看看是否是直线,然后看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如果它 们之间的距离相等了,也就是永远不会相交了,这就是平行线的3个特征。 刚才我们移动铅笔画出来的直线是一样长的。如果我们画出来的直线不一样长,能否平行呢?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拿出准备好的半截铅笔,移动铅笔时故意弄断)向右移动2格后 用颜色笔标注出来。现在我们来看,这条线能否和其他的直线平行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不是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吗?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既然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了,说明它们是 互相平行的。换句话说,两条直线或几条直线是否平行,与直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没有) 4.感知不同方向的平行线。 刚才我们看到的平行线都是什么方向的?(竖着的)如果我们把铅笔换个方向去平移呢? 想一想移动后的直线,与原来位置的直线是否平行?(师演示水平方向向上移动)再往下移动呢?那这组直线平行吗? 如果把铅笔再换个方向呢?(师演示向右倾斜移动和向左倾斜移动) 小结:你们看,它们不管在哪个方向,只要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同一个方向任意几条距离相等的直线,它们都是互相平行的。 5.画平行线。 ①虽然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但是想把它画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没有关系,有老师在,你们就不用怕了。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师演示画的过程)归纳出画平行线的要领:一定;二靠;三移;四画。 ②生动手画,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辅导。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到平移与平行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平移来寻找 平行线的重要方法。】 1.练一练第1题。

平移与平行

平移与平行 [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是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平行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18页看一看内容。并用铅笔动手试一试。认识平行线,说说平行线有什么特点? 四、先学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一)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五、后教 1、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线互相平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练习: 试一试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相互对应的,那么它们就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六、出示自学指导(二) 认真看课本20页画一画1题,小组合作总结画平行线的方法。 七、先学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二)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八、后教 1、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总结:画一组平行线的方法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

平移与平行

《平移与平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主题:大数的比较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年级数学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一)图形的认识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三)图形的运动 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2.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结合已有的图形平移的数学活动经验,认识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为此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平移”认识“平行”;第二个问题是结合具体情境找平行线段;第三个问题是想办法得到一组平行线,进一步感受平行线的特征。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并会画平移后的物体。这给这节课《平移与平行》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与线段在方格纸上的平移运动,认识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找平行的线段。想办法得到一组平行线等活动,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线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能借助方格纸或三角尺平移画平行线。 评价任务. 1、通过练一练第3题,结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来判断门框是平行的吗?来检测目标一。 2、通过练一练第1、2题,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或图形中的平行线,用不同颜色描出来来检测目标二。 3、通过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利用三角尺和铅笔在方格纸上画一组平行线来检测目标三。 教学过程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认识平角和周角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宁宁/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与 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也知道锐角、直角和钝角。本节课进一步认识角,拓展角的概念。 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活动角,感受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形成的平面图形;第二个问题是认识平角与周角;第三个问题是找一找生活中的 平角与周角,感受拓展角的概念的必要性。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 无关,也知道锐角、直角和钝角。学生可能会出现对已学过知识的遗忘或混淆或不理解平 角与周角是如何得到,在角的大小关系认识上出现错误。 学习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旋转“活动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之间的大小关系,提升分析与推理能力。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价任务 1. 结合操作“活动角”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和边开口大小有关。 2. 结合操作“活动角”能拨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许美安-《平移与平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平移和平行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慎中实验学校许美安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 出示教材18页“看一看”左图。 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 出示第18页“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探究新知 1.移一移。 (1)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学生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说平行于CD或CD 平行于AB。 (2)出示第18页小鱼图。 先请学生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 请学生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 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 3.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画一画。 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 (三)课堂作业 第20页第1题 讨论第20页“实践活动” (四)思维训练 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2.过B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 (五)课堂小结 提问:平行线由什么特点?怎样画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教学反思: 教学平行时,往往会针对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让学生咬文嚼字地进行剖析,再通过对各种变式、反例的辨析进一步掌握这一概念。平行完全是一个先于学生的外在的、冷冰冰的概念,教学面向的是假想的对平行一无所知的学生。 事实证明:由“平移”到“平行”,还使得以往教学的难点——画平行线变得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能想到通过平移直尺,就能画出平行线。而为了保证没有一点点旋转,那就得给这把直尺安装一个轨道,那就是借助三角尺来画平行线。除此之外,有了前面的深刻体验,学生还创造了不少画平行线的方法:利用练习本上的横线,在原来的直线上找出两个点,分别向右移动1厘米,再画出一条直线;用量角器量出直线和横线夹角的度数,再利用横线画一个相同度数的角,角的另一条边就和原直线平行等等。技能的教学和思维联系在一起,结果就妙不可言了。 画平行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要么让学生自学课本后交流画法,要么直接示范正确的画法,让学生跟着画。我们不仅要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怎样画平行线,更着重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注重对知识本源的探究。 这节课,力求做到把抽象、枯燥的概念上得生动、活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平行,在生活中发现、概括,交流平行的知识。把远离学生的几何知识变得贴近生活,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与感受中认识平行,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概念,由概念到现象的思维训练。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移与平行

平移与平行 四年级数学教案 【课例题目】平移与平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第18——20页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平移与平行》就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领域,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今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形体的基础,教材中把一辆四轮车驶过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和一根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抽象到纸面上,意在从“平移”中认识“平行”,体会平行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知识、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四年级小学生空间观念尚不丰富,因此,对“同一平面和永不相交?”的实质很难理解;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借助辅助工具进行作图,这给作图增加了不少难度。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通过“平移”得到“平行”;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巧妙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且平行从它的诞生之初就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亲近它: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关窗户的这个动作里就产生了平行!继此,学生也能充分体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距离处处相等,当然不会相交。充分了解、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平行的或清晰或模糊,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

过眼睛看,动手摆、折、画,认识平行的内涵,寻找画平行线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平行的特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平行线。使学生积极动手,用手思考,在做中发现矛盾,在做中发现方法。不仅可以让师生检验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觉对比反思之后能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改变,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理清思路、选择教法、指导学法。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课堂分为两条纵线。第一条是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时采用以目标导学为主、启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逐层深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发现、探索、运用的过程。另一条线是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新知,用摆、想、说、议、画的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一张,三角尺、直尺一副。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生活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学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像等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配套K12】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教学反思 篇一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线段,用笑脸图在方格纸上平移,并在方格纸上贴出笑脸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课始交流预习作业时,学生完成情况很好,也能根据预习作业知道把图形平移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例题的学习也在此基础上很顺利的完成。 存在问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学生不会搞错方向和距离,但现成的样图让学生填空是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再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学生反而要混淆开始图和结果图,原因是学生没在意图中标注的便平移方向。教师从开始的预习作业环节开始就未想到题目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开始就只关注了图形变化结果,没有细化平移的过程及变式。还有就是学生对无多少斜线条的图形作图掌握还行,但对于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移后的图形的作图错误相对多些。原因是教师在讲解简单图形画法时强调了作图技巧,可能因为图形的简单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忽视了作图技巧的有用性。在练习中该适当补充学生作图会出错的再进行讲解,真正让他们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年级下册的图形平移又叫二次平移。这个说法是相对

于学生在三年级所学的平移所定的。以前的平移就是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一次。现在是连续平移两次。 一、预习作业。 虽然书本上的内容很少,但是操作性的东西却很多的。操作是最花时间的。所以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作业,是想想做做的1、2题。估摸了一下,第一题学生能够做,第二题吗?反正要花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一下吧。有了第一题打的底应该会好很多。今天把书本收上来一看,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那么,这堂课就是针对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讲解。 二、学生的问题。 1、是没有掌握好平移的方法。我们平移一个图形是点和线段的结合,通常抓住一个点,从该点出发,数出各条线段相应的格子数,进行相应的平移,这样省时省力。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些观察不细的学生而言,容易数错线段的格子,观察也不够到位,在平移图形时就会发生图形的变形。在三年级是我要求他们多找几个点再逐点进行平移。现在学生平移过后的图形又开始变形了。所以,今天在课上我格外地讲图形平移的技巧,如点对点呀,线对线呀。哎,真是老生常谈,谈多了也不一定有效。 2、是图形的连续平移,而不是分别平移。 有些学生是根本没有弄懂自己要做什么,就开始拼命地做。如把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应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平移与平行) 一、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双杠的两根杠是互相()的,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的。 3.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条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4.一个长方形有()组互相平行的对边。 二、下面哪组是平行线,在括号里画“∨”。 ()()()()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⑵经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⑶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不可能是相互平行的。() ⑷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是两组平行线。() 四、画一画。 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 2.下图中那些线段是平行的,请写出三组。 线段()∥线段();线段()∥线段();线段()∥线段() 3、过P点分别做出直线L1和直线L2的平行线。

4、三角形向右平移了7格,平移前后的图形中,哪些线段是相互平行的? 5、在下图中找出几组平行线。 五、算一算 27×3= 56÷4= 120÷15= 4×25= 640÷80= 72÷18= 400÷4= 12×5= 450÷90= 75÷25= 84÷6= 72÷24= 5×18= 78÷3= 600÷30= 630÷6= 六、1、春季同学们植树,四年级同学植树88棵,五年级同学植树96棵,六年级同学植树104棵,三个年级的学生一共植树多少棵? 2、小红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自然、社会、英语的成绩分别是88分、96分、94分、90分、82分。小红五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3、食品前天购进白菜328千克,昨天购进白菜156千克,今天购进白菜272千克,食堂3天共购进白菜多少千克?

四年级平移与平行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移现象和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点一:平移现象与平移的认识 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两条平行线,无论怎样向两端延伸都不会相交。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知识点二:线段平行的判断 要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可让三角尺的一边与其中一条线段重合,再用尺子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并固定直尺,移动三角尺,若与线段重合的三角尺的边能与另一条线段重合,则两条线段平行,否则平行。 注:(1)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一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平行线。 (3)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可以画无数条垂线。 知识点三:平行线的画法 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固定直尺,然后移三

角尺;(3)再沿三角尺最初画直线的边画出另一条直线。这样所画的两条直线平行。 一、自我评量 1、在互相平行的一组线段后面打“√” ()() 2、找一找,填一填。 B -----------与-----------互相平行 3、过点A分别做两条直线的平行线。 . 二、把小船向右平移5格,说一说平移前后小船图形中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移 1、下面那组是平行线?是的画“√”,不是的画“×”。 ()()() ()() 2、判断题。对的画“√”,错的打“×”。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既不向交,也不平行。()(2)两条直线平行,它们一定相等。() (3)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画一画。 (1)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组平行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期,情绪及心理素质不稳定,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合作创造的能力不强,但由于已经学习了相交与垂直,已经懂得了线与线之间的一部分关系,现学习平移与平行就容易多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相互平行的线段或直线,能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得出一组平行线。 3.学会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借助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5.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欣赏平行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方格纸、直尺、三角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水彩笔、小字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交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两条直线无限延长,会不会出现永远不相交的现象呢?(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师: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列车的轨道吗?(课件出示列车车轨图片)指名说一说:你发现列车车轨所在的两条直线的间距相等,从头到尾都不会相交,没有交点。 3.谈话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平移与平行)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认识平行线。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第1幅情境图。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指名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结果。 师根据生答介绍:我们教室的塑钢窗左右移动就是平移现象,运动会颁奖时的升旗仪式,国旗的运动也是平移现象。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2)移一移,画一画。 师:你能用两支铅笔在方格纸上仿照上面的移动摆一摆吗? 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自主平移铅笔,在方格纸上沿摆放的铅笔画出对应的直线。 小组内讨论交流:这样两条直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指名汇报,师点拨: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师板书:如果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两条直线就叫做互相平行。(3)拓展延伸 师引问:现在只有一支铅笔,这支铅笔所在的直线能看成平行线吗?(指名回答。)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平移与平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2、借助实际情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 难点: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方格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互相平行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汽车开过后的车轮印吗 师:汽车行驶后留下的车轮印,谁能说说是怎样的吗 生:两条直线. 师:想一想,如果一直像这样,笔直的往前开,车

轮印会怎样谁能用这样的手势表示出来 师: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 生:因为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永远相等。 师:那咱们全班一起再来用手势表示一次汽车开过后留下来的车轮印好吗 师:象这样的两条线或一组线(永不相交的直线)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平行线 板书:平行线 师:老师这里有几条线你看是平行的吗(实物投影) 生1:第一组不是,一条是斜的,一条是直的。 生2:如果延长的话他们会相交,所以他们不是平行的。 (师用尺子把直线延长,验证结论) 生3:第二组不是平行线。 生4: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是,这是两条直线,如果延长我们就看清楚了,两条直线用不相交,距离相等。 师:他说的对吗,很完整,大家鼓励他一下。(全班一起鼓掌)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汽车开过后的车轮印是平行的,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格子纸和你手中的笔,把笔在格子纸的线条上平移,看看平移前后的两根线条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安排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图形的观察与分析,引出了平行线。)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 师:像车轮的两条印和铅笔平移前后的两条线条我们把他们叫做互相平行。 师:那怎样的线才是互相平行呢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 生:我认为还要在一个平面内,象这两只笔演示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也不是平行的) 师: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 师: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平行线,(课件出示) 你还能举例子说说生活中互相平行的线吗 生1:把灯棍看成是直线,他们就是平行的 生2:大屏幕的上下的两个边。 生3:两个墙角所在的直线也是。 -------

四年级数学:《平移与平行》教学案例研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平移与平行》教学案例研讨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的内容是巩固性的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白纸。) 生: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 师:你们的桌上也都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纸上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折纸,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你们的折纸情况。 生1:我的折法是这样的(见图1),我发现折出来的两条折痕交*在一起。 生2:我折出来的折痕没有交*在一起(见图2)。

师: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的话,这两条折痕会交*在一起吗? 生2:肯定会交*在一起。因为这两条折痕是斜的,所以延长后它们就会交*。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3:我折出来的两条折痕就是延长也不会交*在一起(见图3)。 师:这个同学的折法很特殊,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会交*在一起吗? 生:不会。 师:那么这两条折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师:下面我们能不能用纸再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呢?(学生再次开始折纸。) 师:谁来介绍你的折法。 生4:我的折法是竖着折的(见图4),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生5:我的折法是斜着折的(见图5),这两条折痕也是互相平行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折两条平行的折痕的方法,那么你能验证它们一定是互相平行的吗? 生:可以用铅笔一点点移,就能发现是否互相平行。师:这个办法好,但在移的时候注

《平移与平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2.难点: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方格纸、长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情景一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升国旗时队列是什么样的吗? 生:男生一队女生一队,互不相交。 师:对,两列纵队。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 2.情景二 师:同学们还记得打扫完卫生以后,课桌是什么样的吗? 生:整整齐齐的。 师:对,整整齐齐的。是不是像图片里一样啊!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像上述两幅图片里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20页。课件出示20页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板书课题:平移与平行。 二、探究新知 1.移一移。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学生准备2根笔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笔。 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相交或者重合吗? 生:不相交也不重合。 师:像这样的两条线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给它起个名字,你们觉得叫什么比较好?

生:平行。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老师都给与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这样的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叫“平行”。 2.找一找。 请学生从上图中找出两组互相平行的的线段,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师:你能找到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生:我们小组通过讨论,找到了三组。 师:是这样的三组吗? 生:是的。 师:你们组真棒!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 3.做一做。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你能想办法得到一组平行线吗?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正方形方格纸和长方形卡纸,想一想,应该怎么做?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给予有困难的小组一定的帮助。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 生:我们小组在方格纸上画出了一组平行线。(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生:我们组用纸折一折得到了平行线。(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画的结果)师:你们真聪明。同学们课下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 1.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描一描。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第2题。 师:从图中个找出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描出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和大家说一说。教师提示平行线有什么特点?怎样画平行线?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21页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平行与平移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1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渗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铅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现在请你们动手在自己的练习本随意画两条直线。 1、学生动手画一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课件显示) 提问:它们有什么特征?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分分类呢?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相交与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区分。 3、提问:第4种画法中的两条直线是不相交还是相交的? 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两条直线经过延长,最终会相交。 师:在这里只有第3种画法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习这样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含义与特征。板书课题:平移与平行。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看一看

师:同学们来看一下这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运动方式?对是平移。请你们仔细观察窗户一条边平移前后的所留下的痕迹。它们相交吗?我们就把这样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说成互相平行。 2、移一移 通过铅笔平移,来认识平行线的特征及读写法。 大屏幕显示铅笔平移过程。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1)铅笔平移前后的两条线条相交吗? (2)铅笔向右平移了几格? A点向右平移了几格? C点向右平移了几格? 这两条线之间的宽度(距离)都一样吗? 从铅笔的平移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这两条是平行线,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而且永不相交……) 引导提问:同学们刚才在作业本上画了两条直线,那么你们所画的那两条直线都在你们本子那个平面内,我们知道了它们有的相交,有的不相交(也就是平行),现在我把一条直线画在老师的桌面上,另一条直线画在黑板上,你们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这样的两条直线还在“同一个平面内”吗?一条直线我们能不能说它们平行呢?那么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才是平行线呢?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你们知道怎么来表示这组平行线吗?像上面的两条平行线我们可以表示为:AB∥CD,读作:AB平行于CD,也可以写成:CD∥AB,读作:CD平行于AB。(板书) 3、判一判 屏幕显示几组线,请学生说一说,哪些是平行线。 4、找一找 (1)大屏幕显示图形,请学生说说图形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 (2)请学生看书上第18页的“试一试”中的第1题,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颜色描出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详案:第2单元3平移与平行(北师大版)

3平移与平行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2单元中的《平移与平行》,这部分内容属于“几何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平移,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认识平行线。 本节课是结合已有图形平移的教学活动经验,认识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为此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平移”认识“平行”;第二个问题是结合具体情境找平行线;第三个问题是想办法得到一组平行线,进一步感受平行线的特征。 1.结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与线段在方格纸上的平移运动,认识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找平移的线段,想办法得到一组平行线等活动,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线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能借助方格纸或三角尺平移画平行线。 【重点】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 【难点】掌握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直尺、与本节有关的相关素材。 【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方格纸、阅读教材。 说一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它们都是平直的线。区别: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

方法一 激发兴趣、课件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汽车开过后的车轮印吗?那现在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看看,大家愿意吗?(课件出示机灵狗开汽车遇到红灯停了) 师:车怎么停了? 预设生:因为遇到红灯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安全知识:红灯停绿灯行.(车继续前行) 师:这是两条汽车行驶后留下的车轮印,你能说说是怎样的吗? 预设生:两条直线. 师:想一想,如果一直像这样,笔直地往前开,车轮印会怎样?谁能用手势表示出来? 师:为什么你移动地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 预设生:因为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永远相等。 师:那咱们全班一起再来用手势表示一次汽车开过后留下来的车轮印好吗? 师:像这样的两条线或一组线(永不相交的直线),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叫平行线。汽车向前行驶的过程我们把它看成平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移与平行。板书课题:平移与平行。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情景导入,语言亲切、自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学生的交通知识教育,认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同时很好地把平移与平行知识引入到课题中来。 方法二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你们高兴吗?有信心吗? (教师用PPT课件出示双杠情境图) 师:在我们漂亮的操场上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吗? 预设生:有。 师: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吗? 预设生:双杠。 师:现在老师把双杠上面的两根杠子画下来,你们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 预设生:直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