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化学 《化学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 《化学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 《化学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 《化学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化学键。

(2)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分子内旧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新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

(3)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

金属键

一.离子键

【实验1—2】

操作取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

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

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

上方(如图1—10)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化学方程式2Na +Cl2点燃

2NaCl

【图1—10】

解释:Na原子与Cl原子化合时,Na失去一个电子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定结构,因此,Na原子的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Cl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图1—11】NaCl 离子键的形成

1.定义: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实质 :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2.离子键的判断:

(1)第IA 、ⅡA 族的活泼金属 元素

之间所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Na 2O 、MgCl 2等]

第ⅥA 、ⅦA 族的活泼非金属元素

(2)带正、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NH 4)2SO 4、NaOH 、NH 4Cl 、Mg(NO 3)2等]

3.决定强弱的因素:①离子电荷数:离子电荷越多,离子键越 强 ;

②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 强。

4.电子式:

(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

电子式。

原子:元素符号→标最外层电子数,如:

单核阳离子:阳离子符号即为阳离子的电子式,如: Na + 、 Mg 2+、 Al 3+

写法:

单核阴离子: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数→[ ]→标离子电荷数

如:

原子团的阴阳离子:原子团→最外层电子→[ ]→标离子电荷数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

NaCl 离子键的形成:MgBr 2离子键的形成: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第三节 化学键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N 3– Mg N H O F Cl S

2– F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用电子式表示共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共价键的判断:

(1)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的化学键: 如:H 2、Cl 2、N 2、O 2、O 3、P 4 等。 (稀有气体除外: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属于无化学键分子) (2)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①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等:H 2O 、 CO 2 、SiO 2、 H 2S 、NH 3等

②酸中的化学键(全部是共价键):HNO 3、H 2CO 3、H 2SO 4、HClO 、CH 3COOH 等。 3.决定共价键强弱的因素:成键原子的半径 之和,之和越小,共价键越 强 。 4.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Cl 2、HCl 分子的形成

(1)Cl 2 的形成: +

(2)HCl 的形成 + H 5.用电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的分子(单质或化合物):

电子式:元素符号周围→ 标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式:元素符号→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未参加成键的电子省略) 物 质 H 2N 2CO 2H 2OCH 4CCl 4

电子式 H H N N O C O H H H Cl

结构式 H —H 、N N 、O C O 、 H —O —H 、 H —C —HCl C Cl Cl

H H

Cl Cl

Cl Cl

H Cl Cl C O H

H H

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大多数盐类:NaCl、K2SO4、NH4NO4、CaCO3、Na2S

离子化合物较活泼的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Al2O3

判断强碱:NaOH、KOH、Ba(OH)2、Ca(OH)2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等:SO2、、N2O5、NH3、H2S、SiC、CH4

共价化合物

酸类:HNO3、H2CO3、H2SO4、HClO、CH3COOH

5.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成键的原子不显电性。

共价键(在同种元素

..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成键的原子显正或负电性。

(在不同种元素

..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如:H—Cl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

A.Ba(OH)2

B.CaCl2

C.H2O

D.H2

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C )

4.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D )

A. CaCl2

B. Ba(OH)2

C. H2O2

D. Na2O2

5.下列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C )A. NaOH B. CO2 C. NaCl D. HCl

第三节化学键第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用电子式表示共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知识拓展】两种分子两种力

1.(两种分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整个分子电荷分布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 (1)概念

极性分子: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2)常见分子的极性

分子类型代表物质分子形状键的极性分子极性

A He、Ne 球形非极性分子

A2H2、O2直线形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

AB HCl、NO 直线形极性键极性分子

AB2CO2、CS2直线形极性键非极性分子

A2B H2O、SO2角形极性键极性分子

AB3BF3、SO3平面正三角形极性键非极性分子

AB3NH3三角锥形极性键极性分子

AB4CH4、CCl4 正四面体形极性键非极性分子

※应用:“相似者相溶”规律: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非极

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例如:HCl易溶于水,大多数盐类易溶于水,但是难溶于苯、汽油等有机溶剂;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大多数有机物互溶。

2.(两种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①定义:产生于分子之间的比较弱的相互作用。

②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

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③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熔点、沸点越高;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密度(一般)越

大。

[例1] 单质F2Cl2Br2I2

相对分子质量

---------------------------------------→(↑)

分子间作用力

----------------------------------------→(↑)

熔点、沸点

----------------------------------------→(↑)状态(气)(气)(液)(固)

密度-----------------------------------------→(↑)

[例2] 化合物CF4CCl4CBr4CI4

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间作用力------------------------------------------→(↑)

熔点、沸点------------------------------------------→(↑)

密度------------------------------------------→(↑)

(2)氢键

①概念:某些含氢化合物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之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②氢键的形成条件:H—R------H—R

R:半径小、吸引电子的能力强。

③含有氢键的物质:HF、H2O、NH3(液态或固态)

④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密度(一般)增大。

图1—11一些氢化物的沸点图1—12水分子间的氢键※比较强弱:化学键>氢键>范德瓦耳斯力

存在范围

作用

本质

作用

强弱

决定键能大小因素影响性质

范德华

分子间和分子晶

体内

静电

作用

结构相似的分子,其式量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

大。

分子晶体的熔

沸点、硬度等氢键

分子间和分子晶

体内

静电

作用

(稍

强)

分子晶体的熔

沸点【随堂练习】

2.通常情况下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是--------------------------------------------------------------(C )

A. CH4

B. O2

C. HCl

D. Cl2

3.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D )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

4.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C )

5.下列各组物质按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①H2O、H2S、H2Se、H2Te :H2S、H2Se、H2Te 、H2O;

②HF、 HCl、 HBr、 HI :HCl、 HBr、 HI 、HF ;

③CH4、SiH4、GeH4、SnH4:CH4、SiH4、GeH4、SnH4。

6.下列物质中:①CO2②H2O③CH4④N2⑤P4⑥H2S⑦C2H2⑧NH3

(1)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有:①③④⑤⑦;

(2)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有:①③⑦。

6.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C )

A. BF3

B. H2O

C. SiCl4

D. PCl5

7.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都相同的是--------------------------------------------------------(C )

A. HCl与NaOH

B. H2S与MgS

C. H2O和CO2

D. H2SO4和NaNO3

8.下列化合物中:①CaCl2②NH4Cl ③Cl2④H2O ⑤H2SO4⑥NaOH ⑦ NH3⑧H2O2

⑨Na2O2⑩HClO

(1)只含离子键的是①;

(2)只含共价键的是③④⑤⑦⑧⑩;

(3)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②⑥⑨;

(3)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①②⑥⑨;

(4)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④⑤⑦⑧⑩;

(5)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⑨。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B.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仅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是离子键

D.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Y为-----------(D)A.C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

3.下列微粒电子式错误的是---------------------------------------------------- ( B )

4.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D)

5、分别用电子式表示Na 2S 、MgBr 2的形成过程:

(1)Na 2S 的形成过程:Na + + NaNa +Na +

(2)CaBr 2的形成过程: + +Ca 2+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 具有下列价电子数的原子,最难形成离子的是-------------------------------------------------(B )

A.L 层6个

B.L 层4个

C.M 层2个

D.M 层7个

2. XY 2是离子化合物,X 和Y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 、Y 为-----------(D )

A.Ca 和Cl

B.K 和S

C.Ca 和F

D.Mg 和F

3. 下列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组成与Ne 和Ar 的电子层结构分别相同的是--------------------( A )

A.NaCl

B.LiI

C.NaF

D.CsI

4. 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C )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若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

S S 2–

Br Br

Ca Br

Br

A. 苛性钠

B. 碘化氢

C. 硫酸

D. 醋酸

6. 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元素总电子

数多5个,则A、B可形成----------------------------------------------------------------------------(D )

A.共价化合物B2A3

B.离子化合物B2A3

C.共价化合物B3A2

D.离子化合物B3A2

7.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C )

A.NaOH、H2SO4、(NH4)2SO4

B.MgO、Na2SO4、NH4HCO3

C.Na2O2、KOH、Na2SO4

D.HCl、Al2O3、MgCl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C. 离子化合物均能溶于水

D. 离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分子

9.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D)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10.下列4组原子序数的元素,彼此间能形成共价键的是-----------------------------------------(AC)

A.6和16

B.8和13

C.15和17

D.12和35

11.下列化合物全部以共用电子对成键的是-----------------------------------------------------------(A )

A.NH3

B.Ba(OH)2

C.MgCl2

D.NH4Cl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两种离子

B.硫酸分子中有H+和SO 2

4

C.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可能形成离子键,也可能形成共价键

D.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实质都是电性的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

1. 在①CaCl2②KOH③CO2④H2SO4⑤Na2O2⑥Na2S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①⑥_,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_③④,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②⑤_ ,含有非极性键的是⑤,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③。

2. A、B、C三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阴离子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则A为F,

1molB 单质能从盐酸中置换出3g 氢气,此时B 转变为与Ne 原子具有相同结构的离子,则

B 元素是 Al ,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l(OH)3;

C 元素有三个电子

层,且最外电子层比L 电子层少2个电子,则C 元素是 S ;C 与Na 反应后生成化合物

的化学键是 离子键 。

3. 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1)氮气N N ,(2)过氧化钠Na +

O O Na +

(3)氯化铵,(4)氯化镁Mg 2+。

第一章 第3节化学键 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 、Y 和Z ,已知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元素原子的M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 层和L 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 元素原子的L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 元素原子的L 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

是-----------------------------------------------------------------------------------------------------(A ) A.X 2YZ 4B.XYZ 3 C.X 3YZ 4D.X 4Y 2Z 7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被还原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减小

3.下列物质的晶体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B ) A.NaOHB.Na 2O 2 C.CaCl 2D.H 2O 2

4.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D )

Cl N H H H H

Cl

Cl 2-

A.CH 4

B.NH 3

C.H 2O

D.CO 2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两个非金属原子间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6.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 +

5的化合物N 5AsF 6,下列叙述错误的( C ) A.N +

5共有34个核外电子

B.N +5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 5AsF 6中As 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 5AsF 6中F 的化合价为-1

7.氢化铵(NH 4H )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已知NH 4H 与水反应有H 2生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NH 4H 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NH 4H 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碱性 C.NH 4H 与水反应时,NH 4H 是氧化剂

D.将NH 4H 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8.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一维纳米氮化镓。已知镓是第三主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可能是----------------------------------------------------------------------------------------------( C )

A.Ga 3N 2.Ga 2N 3 C.GaN Ga 3N

9.三氯化氮NCl 3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气体,其分子呈三角锥型,以下关于NCl 3叙述正确的 是------------------------------------------------------------------------------------------------------------( D )

A.NCl 3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是均匀、对称的

B.NCl 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C.NCl 3分子中不存在孤对电子

D.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0.(7分)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1)硫原子(2)镁离子Mg 2+

(3)氢氧根离子(4)氮气N N

(5)过氧化钠Na +O O Na +

(6)氯化铵: (7)二氧化碳 O C O

11.(6分)AB 2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 mol AB 2分子中含有54 mol 电子, 根据下列反应:

①H 2+B 2??→?点燃

C

②B 2+X?→?

Y+AB 2+H 2O

③Y+C ?→?

AB 2+Z ,Z 有漂白作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 2 CaCl 2,X Ca(OH)2,YCa(ClO)2,Z HClO 。

Cl

Cl

Cl

Cl

S O H

Cl N H H H

H 2-

(2)用电子式表示AB 2的形成过程:++Ca 2+

(3)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l 2+2Ca(OH)2=== Ca(ClO)2+CaCl 2+2H 2O 。

12.(6分)在白磷分子中每个磷原子以非极性键键与另外的3个磷原子相结合形成

正四面体 结构,键角为60 0,每1mol 白磷中含有 6mol P ——P 键。如果把一个

白磷分子的每个P —P 都打开插入一个氧原子,则一共可结合6个氧原子,这样得到的化

合物的分子式为 P 4O 6。

13.(7分)有A 、B 、C 、D 、E 五种粒子,其组成均有氢元素,且电子总数为10个。A 是双原子的阴离子,根据下列变化,写出粒子的化学式及B 粒子的空间结构。 ①A +B

C +D↑②2C

A +E

③D+E===B +C

则AOH -

,BNH 4+

,CH 2O ,DNH 3,E H 3O +

B 的形状是正四面体形,

C 的电子式是 H H 14.(7分)处于相邻三个周期的元素A 、B 、C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者原子序数之和为25,且知B 、C 处于同一主族,1.8 g

D 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DCl 3和2.24 L 氢气(标况),

E 和D 处于同周期,且E +

和D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元素F 和C 能形成FC 型离子化合物,又知C 离子比F 离子多一个电子层,试推断:

(1)六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A 氢,B 氧,C 硫,D 铝,E 钠,F 镁。

(2)用电子式表示A 和C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H + + H H

15.(8分)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研究臭氧做出特殊贡献的化学家。O 3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O 3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呈V 型,键角为116.5°。三个原子以一个O 原子为中心,与另外两个O 原子分别构成一个非极性共价键;中间O 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 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键(虚线内部分)——三个O 原子均等地享有这4个电子。请回答:

(1)臭氧与氧气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 。

O

Ca H S S

(2)下列分子与O3

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是C .

A.H2O

B.CO2

C.SO2

D.BeCl 2

(3)分子中某原子有1对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价电子叫孤对电子,那么O3分子有5对孤对电子。

(4)O3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是(是或否)。

(5)O3与O2间的转化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若否,请回答A小题;若是,请回答B小题)。

A.O3具有强氧化性,它能氧化PbS为PbSO4而O2不能,试配平:

1PbS+2 O3 == 1 PbSO4+1 O2

B.O3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1 mol O2转移电子数mol

16.(6分)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粒子。它们之间存在下图的转化关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

H+

A的结构式H—N—H ;D的电子H H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

①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S +OH-===HS-+H2O;

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C与B结合质子能力的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

示)OH->HS-。

17.(8分)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位称为晶胞。NaCl的晶胞结构如

下图所示。已知Fe x O晶体晶胞结构为NaCl形,由于晶体缺陷,X值小于1 ,测知Fe x O 晶体密度ρ为5.71 g·cm-3,晶胞边长为4.28×10-10 m。(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5.9,氧相对原子质量为16)

Na+

Cl-

O

求:(1)Fe x O中x值(精确到0.01)为0.92 。

(2)晶体中的铁分别为Fe2+、Fe3+,在Fe2+和Fe3+的总数中,Fe2+所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精确到0.001)为:0.826 。

(3)此晶体的化学式(化学式中表示出Fe2+和Fe3+的个数)为:Fe2+0.76Fe3+0.16O。

(4)在该晶体中,铁元素的离子间的最短距离为:3.03×10-8 cm .

解:(1)1mol晶胞中含Fe X O 4mol (按O原子计算)

1mol晶胞的质量:(4.28×10-10×100cm)3×5.71g/cm3×6.02×1023

== 269.50g

X == (269.50×1/4 -16)÷55.9 == 0.92

(2)设:Fe2+占的分数为Y,根据离子电荷守恒:0.92Y×2+0.92 (1-Y)×3==2

Y == 0.826

(3)N (Fe2+) ==0.92×0.826==0.76 N(Fe3+)==0.92-0.76==0.16

(4)铁元素原子间最短距离(S):为最小正方形的对角线。

S == 4.28×10-8×1/2√2 == 3.03×10-8 cm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作为老师想要把一节课上好,那么就需要课前做相关规划,那就是教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化学老师是如何做自己的教案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

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实验7-3]和[实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化学必修二 乙醇教案 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3.1 乙醇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 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 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 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乙酸教学设计路桥中学陈彩莲 一、设计思想: 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黄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在学生对黄酒中产生乙酸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课前准备: 教具及用品:乙酸分子模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蕊、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七、教学过程: [引入]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一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板书]——乙酸 [引导]大家能否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说说对醋的了解与用途 学生展开。(调味品、流行性感冒时期或非典时期用醋消毒杀菌) [讲述]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乙酸在初中的时候就提过,即有机酸。有机酸中都含有一个基团羧基(-COOH),类似与醇中都含有羟基(-OH)。醛中含有醛基(-CHO),像这些基团反映了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性的,我们把它叫做官能团。副板书(羧基-COOH –OH –CHO,官能团) [问]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乙酸是有机酸,含有羧基。既然它称作乙,那乙酸分子中应该总共有几个碳?(2个),那与羧基相连接的应该是甲基还是乙基?(甲基)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板书]一、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文字自己先写上,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来写) [投影]乙酸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OOH [讲述]注意羧基中的-OH受碳氧双键的影响,其不同于醇中的羟基,所以应该把它与碳氧双键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过渡]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2 课时) 本节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目录(人教版)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 .....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 ... 20 第三节化学键 ....................................................................... ........... 33 3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 量 ........................................................................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39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 55 6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 .........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一)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

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4NH3+5O2==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教学内容 T -----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直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各类反应各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均生成CO2 ①; ②; ③; ④o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 .化学反应与元索化合价的变化 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失去电子,化合价0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笠壬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2. 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学反应。 ①氧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②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能单独存在吗?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有什么关系? 3.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吗?试举例说明。 5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共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高温 点燃 高温

[板书]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在 反应中无氧的得失,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 得氧 点燃 得氧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