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摘要:

把生涯发展、生涯发展辅导等概念引入初级中学教育领域,通过建设和实施生涯发展辅导课程,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与个体自我觉察、社会、工作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系,在丰富知识学习和塑造良好个性的同时增强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结合内地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现状研究出一个综合性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生涯成熟。

关键词: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模式

前言:

生涯,英文名为career,来自罗马字 via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 ,均有古代战车之意,后来引申为道路。现在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

生涯教育,是为人们设计的一种教育措施,其教育目标在于使每一个个体能认识自我,必须选择一种合适而有意义的工作的决策能力的教育,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进行生涯的认知、试探与准备。此历程从学前教育开始直至成人继续教育为止。生涯发展教育强调个体全面地发展和发挥个人的特色,本课题组在西方以及港台地区生涯理念的启发下,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生涯辅导的现状以及有关专家的观点,提出了我们关于中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构想模式,以期能给我国生涯发展教育的实践带来一些参考。

一、生涯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由于生涯辅导理论的提出使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也正是因为生涯辅导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运用,生涯辅导工作才成为学校心理辅导和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早在1908年“心理辅导之父”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就强调:职业选择必须与个体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和客观条件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素质,态度和潜能,同时对个体局限性和自身条件作客观评价,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搭配,从而作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许多心理学、社

会学的研究开始探索职业行为与生涯发展的问题。较有代表性的是舒伯(Super)

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60年代,西方又提出了生涯发展和辅导理论。70年代在美国又兴起了生涯教育运动。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所作的准备。80年代生涯发展理论又有了新的进展,将生涯辅导引向个体连续发展历程中,溶入于个体的自我发展进程、角色发展的进程中,直至扩展到终生发展的领域与范围。使之成为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在日益地展现其功能。

二、我国生涯辅导(career guidance)的现状

(一)港台地区生涯教育的现状

从总体上说,生涯教育进入台湾之后,延续了西方的理论体系。台湾教育部于1999年9月30日公布《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确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为国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并于1999年10月17日教育部召开“九年一贯课程分科纲要小组召集人联席会”上增加生涯发展(career?development)议题。议题认为青少年的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应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帮助学生自我觉察,第二个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能力,生涯教育的课程多设置在《公民》这一课程中,由专职的公民教师担任,并提供生涯咨询的指导。

香港就业指导机构一般是作为学生事务处下属的一个具体职能部门。生涯教育被纳入“全人教育”的总体理念框架之中。所谓全人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协助学生开拓包括情绪、社交、职业、智能、体力和心灵、环境领域的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业指导机构中的专职辅导人员一般是通过公开招聘的程序,从社会中直接选拔而来的,具备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综上所述,国外乃至香港、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理论与模式,无论从方式还是内容上,都对构建适合我国情况的中学生生涯教育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尤其是对如何立足于中学生生涯发展为着眼点,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生涯发展教育

模式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二)内地生涯教育的现状

1.从个人方面看我国生涯辅导的现状(含访谈和问卷调查记录)

为了更深入了解初中生的生涯成熟状况,本课题采用了自编的<<中学生生涯

成熟问卷>>,问卷分为四个维度:生涯态度、生涯认知、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等四个方面,由课题组成员分发到广西各市的初级中学各个年级里,共回收有效问卷239份。经过统计分析,再结合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访谈中将青少年对自己生涯的发展的几种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归类:

第一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缺乏及各种职业基本的认识,其中相当一学生甚至从未考虑过自己的生涯发展,认为今后填志愿,从事行业都是根据父母考虑和安排,个人没有思考这些问题的必要,只有成绩理想,考一个好学校才是一个学生的责任。如在本问卷的开放性题目:“我有考虑过初中毕业后(单项选择)”的回答中,81%的学生选择“上高中”,选择“职高”“中专”“技校”等专科学校的仅占全部问卷的7.1%。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高中教育还没有条件普及,我国农村初中毕业生能进入普通高中的还不足30%,而高职持续扩招,到目前已经突破600万。这81%的打算“上高中”的学生与现实能提供的比率相差很大,也与我国缺乏技工类人才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打算毕业后“就业和创业”的占4%,有8%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这表明相当部分学生对生涯发展规划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个体生命和生活的发展是需要进行系统考虑和规划的,即缺乏基本的生涯发展规划意识。

第二类,有了对生涯发展的初步认识,但不能理解生涯发展的综合性,在对生涯辅导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在所回收的239份问卷中有114份认为“生涯规划是自己要做的事”,占49.1%,但第25题肯定回答“我会借课外活动的机会以探索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的仅为81份。认为“我会寻找参与和未来发展有关的活动”的也只有37.8%。这表明一部分学生虽然有了对生涯发展的初步认识,但是缺乏对生涯规划的具体行动和相关途径。认为生涯辅导就是帮个体找到理想工作的过程,没有意识到生涯是包括人生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的各种角色的个性化和终生化的过程,以至于只能简单地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生涯发展教育,在评价各种职业和选择自己的从业方向时,单纯地以工资的高低、社会地位的高下等标准来规划生涯的发展,没有将休闲、自我实现等内容纳入生涯发展的功能中去。这一部分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全局性认识不足,忽略了生涯发展的独特性、终生性和综合性。

第三类,对自己人生的事业和生活有了初步的总体规划,可以在长辈以及生涯指导机构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价值观、爱好、能力等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有较系统地构想和计划。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对职业常存

在各种不准确的认识,有时甚至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误解。如在我们发放的中学生生涯发展成熟问卷第2题中回答“我有自己的理想”的学生占总学生的80.7%,但是在第15题中回答“我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仅仅为38.4%,说明有近50%的学生只是简单考虑过自己所谓的“理想”却没有结合自身以及环境的条件,对未来缺少必要的规划,理想也只能说是“空想”。大多数学生即使回答知道如何实现理想,却只有27.3%的学生会自己寻找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推断出,更多的学生是根据家长或者教师的建议去行动的.而生涯发展的规划和决策都需要对有关职业以及生涯发展方面的资料有较深入的了解,并结合个人的特点,才能做出。这种由信息的不精确所产生的认知使他们的整个规划的可行性大打折扣。

2.从学校方面看我国生涯辅导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较落后的地区,学校几乎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涯心理发展教育。即使是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学校,虽然会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但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大部分学生和教师也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生涯辅导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人生质量的教育构想,被形式化和简单化了。这种将教育的功能单一化、功利化的倾向造成了许多学校并没能意识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责任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总之,生涯发展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整合过程,我国的生涯发展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各方面对这一工作的准备和认识都还很不足,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应该成为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

3.开展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意义

根据相关资料的查找,可以发现,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生涯教育就已经在美国出现,其做法是:把课程融于简单有力的中等教育系统中,使学生在生涯发展课程的领导下,作出有利的选择,达到人尽其才。虽然我国的生涯辅导刚刚起步,但也不可否认,在近几年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对民众的生涯教育,各种社会机构也开始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虽然市场还相当的不规范,但是也预示了社会和人们对这方面的逐渐重视以及这一服务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国生涯发展教育的特点是缺乏一个综合性,实效性的教育模式。

我国实施的全民九年义务教育,每个个体都要经历初中阶段。初三年级面临着升学就业或者继续职业培训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即使上了高中,却发现自己

根本不喜欢这样的学习,对职业技能更感兴趣,特长得不到发挥,缺乏学习动机,最终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例如:一个孩子曾经给心理咨询机构写过这样一封信:“我叫陈辉,读初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很关注我,他们对我寄予很大的期望。可是我学习时缺乏动力,效率很低,不愿意交往。有时我觉得这样做不行,努力找一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又感到没意思,坚持不下去。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人。”

陈辉在信中提到的“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很关注我,他们对我寄予很大的期望”是一个很普遍的、很有代表性的现状。父母和学校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的感受,只问学习成绩,只想送孩子念完初中念高中,接着是名牌大学,然后他们就觉得满意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才能、兴趣爱好、命运、生活任务的人,我们能做到的只是通过生涯教育的帮助使他们学会自己制定一个适合他的生涯规划。

因此,尝试把涯发展、生涯发展辅导、生涯发展教育等概念引入初级中学教育领域,通过建设和实施生涯发展辅导课程,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与个体自我觉察、社会、工作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系,在丰富知识学习和塑造完美个性的同时增强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建立一个结合生涯发展理论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就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实施的模式

1.初中生生涯与心理发展特点

1.1初中生涯教育与辅导概述

当我们提到生涯辅导时,我们常常都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生涯辅导无非就是针对如何在今后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怎么样才能够很好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其实生涯辅导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过程。生涯辅导包括:(1)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即对于自我的能力、兴趣、修改、期望等等的全面了解以及如何正确合理的价值取向。(2)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的培养,就是协助学生及成年人学习如何规划人生,在面对各种抉择情境时,如何提高自己的规划和决策能力。(3)合理选择的作出。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两条道路,

是继续求学,还是进入社会工作。关于求学是进入高中深造还是进入技校学一技之长。因此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多种可能选择,才能够使他们做出合理的选择。(4)自身潜能的开发。生涯辅导就是要使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及表现他的潜能,从而使他达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

因此,生涯发展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某些本来不具有的或者是在心理或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通过生涯的教育、实践、锻炼、培养,得到弥补和完善。因此要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生涯辅导,我们首先就应该对其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

1.2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2.1初中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片面性

所谓创造性是指他们在思维活动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他们在问题情境面前,能够采取独特、新颖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但是他们这种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因此还会表现出思维的片面性与表面性,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对于初中生思维所特有的一些片面性、表面性,我们不能够一味的包容,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对事对人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1.2.2好奇好胜,热情敏感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的矛盾

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什么事情都想去尝试尝试,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情绪敏感,有时一句很轻微的话也可以激起他们情感的波动。在做事情方面他们常常怀着雄心大志,却缺乏意志力,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打退堂鼓,在遇到诱惑时也很难去抵挡。在对初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用一定的技巧,让他们充分地去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2.3自我意识的高涨,成长感的确立与生活、情感方面的依赖性的矛盾

初中生生理的快速发展使他们在外形上飞速变化,逐渐摆脱成人评价的影响,产生了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体验相当强烈,他们有强烈的自尊的需要和受社会尊重的需要,他们从内心需要在人格上获得独立。但他们没有完全依靠自己生存的能力,初中学生强烈的成人感,需要我们在进行生涯辅导时更谨慎。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理解他们,让他们从内心上接受辅导者,在情感上愿意去

信任并与辅导者进行心的沟通,这样的辅导才能够深入人心,起到真正的效果。

2.生涯教育辅导模式的建构

2.1模式及生涯发展教育模式的定义

模式指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不是一般的具体存在形式,而是具有典型意义,有代表性的形式。它的介于理念与经验之间的中间环节,向上可以表达理论,向下可以表达实践,是特定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也可以说是再现现实的理论、简化的形式。

例如教育中用得最多的课程模式,课程模式的典型的、以简约的方式表达的课程范式,这种课程范式具有特定的课程功能,与某些特定的教育条件相适应。生涯发展教育的模式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类别。社会模式就是指社会规模的辅导方式,具体表现为参观活动,专业需求,就业信息咨询,定期讲座等。家庭模式主要的方法是建立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家长与子女的生涯辅导培训,请有关专家到家长学校进行演讲,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子女,了解市场需要,给予子女必要的信息提供以及充分支持孩子的选择,不为子女的未来做强制性干涉。学校模式主要包括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方式。团体辅导以学生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了解生涯知识,共同得到发展和成长;个别辅导的针对少部分存在特别问题的学生予以相关的测量以及个别化指导。目前有些地方已经研究并实施的模式主要包括8种: (1)开设生涯辅导课的模式(2)设立生涯规划辅导模式(3)定期咨询模式(4)学科渗透模式(5)活动园地的教育模式(6)建构和谐环境的模式(7)生涯辅导专业队的模式(8)生涯教育管理的模式等。

3.本课题建构的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模式

3.1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3.1.1方式:

第一、通过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辅导课,心理辅导课,专题讲座或专门训练,对全体学生进行促进学生了解生涯发展理念,扩展生涯知觉进行生涯探索,开展生涯规划的辅导活动。

第二、通过开设咨询室,对共同性问题进行团体咨询,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由专门教育工作者完成。此外,咨询室还应该对教师、班主任的问

题回答,提供初三教师各行业需求信息,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

第三、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挖掘教材有关教育契机,组织教学活动,使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其中。

第四、利用特别节日,如护士节,教师节等,在团队,班级各项活动中贯穿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系列讲座,参观,体验活动。

第五、通过家校合作,开展系列讲座,使家长了解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觉运用有关知识和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

3.1.2途径:

生涯辅导的指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索、评判并整和对自我的了解,对职业世界及其他有关因素的了解,对休闲活动和个人生活重要性的了解,对生涯规划和生涯决定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的了解,对在工作与休闲中达到成功或自我实现所必备的各种条件的了解。中学生生涯教育主要是通过生涯教育和生涯咨询两条途径来进行的。第一条:有生涯辅导员在特定的环境场合下开展的生涯教育和辅导工作,如生涯教育课和咨询室的工作。这种途径可称为专门的途径。第二条:需要教育者创设良好的氛围或在教学中利用教学契机,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采用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或者通过家长的教育辅导,使其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方法,了解市场信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在各类活动中贯穿生涯教育的内容等

等,这条途径成为非专门途径。

专门的生涯辅导,职业辅导,心理辅导课

(1)专门途径专业教师

学校生涯咨询室和升学择业指导中心的辅导

各项集体活动中贯穿校领导、班主任

(2)非专门途径各科教学中渗透各科教师

家庭中进行的生涯辅导家长

3.2初中生生涯辅导的教育模式

生涯发展教育是横跨整个人生的过程,所以小学阶段以后,紧接着初中阶段的生涯辅导就开始了。配合青少年的需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认识外在职业环境,是辅导人员生涯教育与辅导上的重要课题。辅导人员必须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辅导和教育活动。学生处于不断的流动的动态

变化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沿着生涯教育的途径接受各种方式的全方位的,立体的,动态的生涯辅导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组通过不断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本土教育资源,建立了一个靠两条生涯教育的途径,五种生涯教育方式共同运作构成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3.2.1运作方式

(1)关于学生

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生涯辅导课,专题讲座等专门进行生涯辅导和在各科教学中进行生涯教育渗透的方式。在课堂外,在各种团队活动,社团活动以及主题班会,定期的宣传活动中贯穿生涯教育,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外在的职业环境,学会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拟订计划。

少部分学生还可以通过生涯咨询的方式,借助专业的咨询方法和技术,帮助在生涯认知,准备,规划,决定,升学,择业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满足学生个别化的需求。这样,就达到促进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目的。

(2)关于教师

专业生涯辅导员以及心理教师通过对全体学生的生涯辅导课,心理辅导课,专题讲座,专题训练和对少部分学生的咨询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各科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进行生涯教育的渗透,并在各种团队活动和特别宣传活动中贯穿生涯教育。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和家长的定期交流培训指导来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庭教育中能正确促进生涯教育。全体教师和家长通过接受专家的培训指导和自我学习,促进自身成长,影响学生发展。

(3)关于家长

一方面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经验,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以及接受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培训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家长对相关知识信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子女,教育子女,为双方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和创设良好的成长条件。

3.2.2本模式的特点(含模式图)

生涯辅导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内容很丰富的教育咨询活动,具有发展性,广泛性,综合性等特征。生涯教育模式的建构也要考虑这些方面的特征,所以,本

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模式。

其综合性首先体现在: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和家长。学校是提供教育的主要场所,社会和家庭也要积极为学生成长提供成长条件。强调整体和谐性,在全方位的教育背景中,彰显重心,强调课堂与活动,辅导的有机结合。如:低年级的学生教育的重点为生涯探索和生涯计划,至于初三的面临分流的学生,实施科学与择业的辅导。生涯咨询进行定期的团体辅导和随时进行个别辅导。社会与学校合作,表现在各个单位企业公司为学生提供参观,介绍和交流的平台,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培训指导服务以及社会有关部门为学校的课程开设和学生提供各行各业的信息咨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渗透生涯教育,在团队活动,班级活动中开展有关讲座和相关活动的设计。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充分利用宣传海报,黑板报,信息栏的建设,体现教育的广泛性。本模式还强调教育的连续性。

生涯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各个阶段都不能忽视,不能等到学生面临毕业了才进行指导,从低年级做起,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生涯教育体现实效性的重要特征。

3.2.3本课题设计的模式图

中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模式图

四、结语

基础教育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双重任务。但长期以来,人们较少考虑大多数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直接进入社会、从事各种工作的需要,当然也就无法满足适合每个受教育者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生涯发展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普通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生涯发展、个性发展和继续教育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我们初中生几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职业教育的辅导,以致许多初中生在不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的情况下就走入了社会,许多的初中生在升学时盲目选择不合适自己的学校类型,包括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入学以前对专业的学习和人生规划也并不了解。以致出现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而退学,在社会工作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才能。在“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转变的今天,如何发挥人才的最佳社会功能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我们的中学生在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能在中学的心理健康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或专门的课程为学生开辟这么一个空间,给我们的中学生提供相关的生涯发展教育,就能帮助到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然后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而言之,开展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开发自我和提高自己。无论是对即将升学还是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都能够自我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之路,激发学习及实现人生价值等各方面的动机,并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方法规划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美林、郭晓丽.《生涯教育》[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2. 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年7月

3.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4. 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7年7月

5. 冯观富.《教育辅导精解》[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3年8月

6. 谢小庆.《洞察人生----心理测量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7. 黄德祥.《青少年发展与辅导》[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12月

8. 沈之菲.《选择你自己》[M].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8月

9. 金树人.《生计发展与辅导》[M].(台湾)天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3月

10. 彭凯平.《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M].华夏出版社.1985年5月

11. 夏秀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手册》(初中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

12. 李金碧.《中小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

13. 吴薇.《生涯发展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J]. 华东师

范大学2005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5.5

14. 李明睿.《论团体辅导的特点与设计》[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04.3

15. 巫铭昌戴剑锋谢秀珍杨丽秀.《台湾50年》[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

21期

16. 彭永新.《香港学校本科辅导方式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

年2月

17. 孙少平.《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探析》[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

学版)1997年4月

18. 郑雪、罗平.《心理教育的课程设计》[J].《教育学刊》.1997年2月

19. 龙立荣.《职业兴趣测验SDS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

年2月

20. 兰桂瑞.《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与我国的职业指导》[J].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与心理咨询研究

21.台北教育入口网

附录

中学生生涯成熟问卷

亲爱的同学,以下问题是为了了解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的情况。请你按题

号的顺序阅读作答。请按实际情况作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问卷不记名,只需

填写基本信息,谢谢你的合作! 请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里打√

性别: □男□女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生源地:□城市□城

镇□农村

1符合2部分符合

3不符合

1. 我想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

2 3

2. 我有自己的理想 (1)

2 3

3. 我经常思考未来的生涯发展与方向 (1)

2 3

4. 我想知道自己的兴趣及能力所在 (1)

2 3

5. 我有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1)

2 3

6. 我会透过不断的自我检讨来了解自己的专长与缺点 (1)

2 3

7. 我对未来感到乐观 (1)

2 3

8. 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状元 (1)

2 3

9. 我会经常透过同学的看法或与同学的讨论,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1)

2 3

10. 我相当的肯定自我 (1)

2 3

11. 成功绝非偶然,必须经过一番努力 (1)

2 3

12. 我会透过电子或各类媒体来了解升学或就业的资料 (1)

2 3

13. 我希望通过不断充实自我,以便将来有好的表现 (1)

2 3

14. 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成长与成就 (1)

2 3

15. 我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1)

2 3

16. 我常利用机会阅读一些与自己志向有关的资料或书籍 (1)

2 3

17. 对未来的发展,我有相当的自信 (1)

2 3

18. 成功不能仅靠机遇和运气,应重视生涯规划 (1)

2 3

19. 我重视建立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 (1)

2 3

20. 我会和老师,父母等长辈讨论自己未来的升学或就业 (1)

2 3

21.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自己要做的事 (1)

2 3

22. 充实自我以应变未来,是每个人应尽早做的事 (1)

2 3

23. 我会寻找参与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关的活动 (1)

2 3

24. 我有学习过一些与自己将来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1)

2 3

25. 对目前学校所学我觉得很有意义 (1)

2 3

26. 我会借课外活动的机会以探索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

2 3

27. 我知道我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中承担的角色 (1)

2 3

28. 我有考虑过初中毕业后(单项选择)

□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就业□创业□没想过

29. 我将主要依据什么来选择将来发展的方向(单项选择)

□父母或老师等长辈的建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无所谓,看机遇□同学或

朋友的意见

职业兴趣探索: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职业兴趣探索: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职业兴趣探索是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中小学生涯教育从职业兴趣探索开始具有可行性与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中小学生存在着对自己的兴趣认识模糊不清,兴趣的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为此,生涯教育首先应帮助学生提高对兴趣的认识,明确定位自己的兴趣。教师应依据学生兴趣发展特点,确立兴趣探索目标;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职业兴趣;应引导学生运用职业理想树等方法,探索兴趣与理想职业、行为习惯的关系,引导学生社会实践,强化明晰职业兴趣。 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但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对落后,一线教师不知从何开始实施生涯教育才能稳扎稳打,取得实效。对此,我们认为中小学生涯教育应从引导学生的职业兴趣探索开始,以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一、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家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求知的首要位置来认识,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职业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可行性与理论依据。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现代教育家威廉?H?克伯屈认为:“教育是兴趣―实践―兴趣的系列”,“教育是一系列的兴趣、新的实践、新的兴趣、更深入的实践、更深入的兴趣,等等,无限下去”。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指出:“我们必须确定儿童的兴趣,以便使这些兴趣能够成为教育上注意的焦点”,而“当这些兴趣是理想的兴趣时,它

们就成了有效教学的起点。”从生涯教育的角度看,兴趣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并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生涯发展形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把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按不同的年龄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成长阶段(出生~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后)。每个阶段又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其中成长阶段分为幻想期(4~10岁)、兴趣期(11~12岁)和能力期(13~14岁)。从现有学制看,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职业兴趣探索期。 有研究指出,职业探索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兴趣探索,探索喜欢做的;二是能力探索,探索擅长做的;三是性格探索,探索适合做的;四是价值观探索,探索需要做的。显而易见,兴趣探索处于职业探索的首位。 综合上述观点可知,职业兴趣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职业发展的起点。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职业兴趣的生长期,对职业常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这一时期,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生涯启蒙教育,教师应在尊重生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兴趣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潜质与优势,帮助他们把兴趣及所学的知识与理想职业建立联系,初步定位自己的职业兴趣与价值观念,为规划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二、兴趣探索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起点的重要性

终身教育及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终身教育及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 程云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时期,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在给人类带来更快、更高、更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构建一个满足全社会成员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本人仅就对终身教育的粗浅理解,以及我国在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实践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终身教育及其体系构建 终身教育最早是由法国保罗.郎格让(Paul·Lengrand,1910—)提出,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保罗.郎格让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此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目标。简言之,终身教育已经不是一种理论研究层面的东西,而是各国付诸行动的原则和基础。 法国保罗?朗格朗作为“终身教育”始作俑者是这样定义的: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E.捷尔比指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上述三人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各自对终身教育的观点,虽各自侧重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应该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

高中“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最新教育资料

高中“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 一、生涯适应力与生涯教育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使人类生涯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等形态,Super及Savickas等研究者提出生涯适应力,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改变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应对准备程度[1-2],由生涯关注、生涯自主、生涯好奇与生涯自信这四个维度构成[3]。国内外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涯适应力能够预防中学生问题行为和提升幸福感[4],且高生涯适应力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诸如乐观、积极归因等心理品质。 生涯教育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高考改革也促使学校加强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表明,生涯教育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生涯适应力。根据Super的理论,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探索的阶段,主要任务是使自己的职业偏好具体化、特定化,高中生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加强对自我和环境的了解,发展自己更多的潜能和才干,提高自己的生涯适应力。目前,广东省的许多学校逐步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讲座、职业体验日等活动,丰富生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广东实验中学组织家长参与“职业大讲堂”活动,拓展生涯教育途径;广雅中学组织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模拟招聘”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本文以珠海市金湾区第一中学“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的研究性学

习为例,阐述生涯适应力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索。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研究性学习的选修课形式开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校及社会方面选取与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体验、调查、探究与创作,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探索、外部探索,并发展生涯管理和决策能力。课程持续1学年,每周1课时(45分钟),共开展25周。 (一)研究性学习开题 第1~3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献收集查阅、问卷编制、开题汇报工作分工,学生了解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探索的课程框架和研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献,之后学生自主阅读与学习,教师及时解答有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不同学习对象生涯教育的针对性。 第4周开题,每个学生可探索自己的主题(如“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女子警察”),学习撰写开题报告(确立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因此需要通过自我探索等系列活动课更好地认知自我。 第5周进行开题汇报。学生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一系列调查、测验、活动课程,认识自我、探索外部并提高生涯适应力等;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 (二)“自我探索”系列活动课

终身教育(理论基础)

2.1终身教育提出背景 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古今中外曾有不少思想家对此有过论述"如古希腊大家柏拉图认为,那些极有天赋的人,应受教育到35岁,然后再进行巧年的锻炼,才能成为最好的人才一-哲学王0"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人非生而知之0,而在于终身努力学习"他至晚年仍然勤奋学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5易6,可以无大过焉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者将至".,l62但是,终身教育被正式提出并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则是发生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应该说,它的提出和发展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历史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开始出现了新技术革命"80年代的电子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光纤通讯技术!激光技术!宇航空间技术等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技术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5学会生存6一书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后果相比拟"0首先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达1.3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一900件的专利问世"/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01刀美国有关部门统计,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至少可用30碎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能使用15~20年;到60年代中期,只能使用8一10年,个别领域则缩短到5年左右,而其它知识都老化!陈旧或无用了"[8]其次,科技革命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学科相互渗透性的特征"以前的技术革命一般是由某一领域!某一学科而引起的"但是,此时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无疑出现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环境!能源!材料!海洋工程!宇航空间等等,都是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运用"2.社会政治的变化二战以后,世界众多殖民地国家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纷纷获得了民族独立"民族要独立生存,必先振兴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而这须要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自己的科技工作人员和建设人才"而科技与人才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但旧的殖民主义教育体系,不仅无法解决这些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些地区的人口素质偏差,数据显示:亚洲60年代的文盲率为55.2%,70年代为46.8%,非洲在这两个时期分别是81%和73.7%"所以只有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发展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阶段,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才可能实现民族的真正复兴"3.人口剧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较为平静时期"欧美及众多国家出于因战争因素造成的死亡人数的补偿性增长考虑,这些国家的自然人口迅速增加"如1950年全世界人口为25.2亿人,到1960年增加到302亿人,10年间净增约5亿人"到1970年,全球人口已达36.9亿人"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是这时期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的后果之一就是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换言之,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产生必须接受教育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现实生存感"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医疗技术!条件的先进,人的寿命得到不断延长"人口的变化要求教育的数量!教育的性质!职能!作用等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样的原则,即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各方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向市场化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说明某些环节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到位是其中之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仍陷于事务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局限在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二是缺乏针对性。学校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就业指导脱离实际。三是缺乏时效性。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毕业以前进行,满足于解决就业率问题,从社会需求、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重视不够。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外,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和劳动者。同时,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此,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外,还必须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为使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有关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职业素质培养以及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环境认识、职业见习、职业探索等方面活动的引导和组织。 作用和效果初步显现 近年来,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一些具有先见之明和高度责任感的高校率先推出,并得到快速推广,为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做出了贡献。 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的推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规划测 职业生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于2015年3月23日组织召开了“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基础教育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最新进展;国内企业、社会及相关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测评及培训工作的进展状况;部分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与经验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劳动部门和企业界相关人士、部分新闻媒体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职业生涯教育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至关重要 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与会者普遍表示认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教授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很重要,它是在以人为本科学观的指导下,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才的

教案:生涯探索之旅

课题:生涯探索之旅 学情分析: 每年高三学生填写志愿的日子,也是家长和老师焦头烂额的时候。家长们由于平日对孩子关注的重心都放在学习成绩上,无暇顾及此事,现在突然要面对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以及纷繁复杂的六百多个专业,也是很难找到头绪。于是,在选择大学专业的过程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误区。 同时,一些教育研究部门对在校大学生也做了相关调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近千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校大学生中,42.1%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表示如果可能将改变专业。北森教育研究院也对6万多大学生的调查表明:57.8%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78.9%的学生表示希望改变专业。(上海华师大调查,在校大学生80.01%对所学专业不满意;71.4%表示如果可能将改变专业。) 本人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所遇问题多为青少年学习压力,尤其是到了高中二年级,很多人面临高考科目选择的困惑,每年都有学生在文理科和具体的两到三门课之间的游移不决,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普遍,但究其原因,也许跟我们从小到大以一贯之的学校教育内容有关:重知识灌输,轻实践探索。除了学校安排的社会考察、学工学农、志愿者等活动,学生很难有机会真正根据自己的终生发展需要进行自我和社会的探索。 据此,我们开设生涯辅导课程,希望能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在生涯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科学的生涯测评工具和有效互动的课堂,帮助学生更全面了解自己,把握未来。 理论支持: 生涯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Marland)博士提出,他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或都将是生涯教育。我们的教育家所应努力的,便是让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能成为适当有用的受雇者,或继续接受更进一步的深造。适当有效的生涯教育,需要新的教育整合,它必须破除教育系统与社会的隔离的障碍。其解决方案是:把我们的课程溶于简单有力的中等教育系统中,使学生在生涯课程的引导下,作有力的选择,达到人尽其才,以发挥教育的实用性。” 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生涯教育的目的是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需要,通过加强中学阶段的生涯课程,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 此后,许多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广义和狭义的生涯教育概念。广义的生涯教育是指全民的、终身的教育;狭义的生涯教育则是由学校对学生实施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设计的辅导教育。他们普遍认为生涯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引导、自我完善的生涯能力。

关于终身学习

强化终身学习理念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发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后,各党政机关、各系统都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组织”活动,我们检察机关率先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争创“学习型党支部”和争做“学习型处室”活动,收到了较好了效果,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体检察干警的知识储备量明显增长,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能力明显增强。结合几年来的“创建”活动实践,就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谈几点体会。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所谓学习观,就是人们对“学习”总的认识,也可以说学习观念、学习理念。在这一点上,必须破旧立新,即必须破出旧的观念,树立起新的理念。一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分析,在农业经济时代,一般读6—7年书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的时间延伸到14—15年;到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信息文明时代,人类必须把9—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学习,否则,就谈不上很好的发展,甚至连生存也会成问题。对于每一个机关和每一个机关成员来讲,学习是为自己未来而投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积累,是为自己的发展而“储蓄”。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过去,一谈起学习的话题,总是把它局限在“学生”、“学校”、“学人”的范围,把它局限在人生的少年、青年阶段,这是错误的。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上个世纪60年代,知识倍增周期为8年,80年代缩短为3年,进入90年代之后,特别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总量1年就可以增长一倍,每5年知识更新一次,人类真正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不是终身在学校读书,它的内涵有四: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一言以蔽之,就是终身不停地吸收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以适应新的挑战。三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个理念有四个特点:一是“交融”。学习之中有工作,工作之中有学习。二是“互动”。学习促进工作,工作促进学习。三是“转化”学习成果就是工作成果,工作成果也就是学习成果。四是“方式创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引入工作,把工作引入学习,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这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应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四要树立学习也是政绩的理念。学习能够创造政绩,这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履职、创新、管理好的机关,一定是学习好的机关。学习搞得好,信息就灵,思维就活,眼界就宽,办法就多,干起工作就得心应手,固而就比较容易出政绩。 二、创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学习型组织,必须突出班子表率作用“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人才”,班子成员尤其“一把手”的带头和表率作用,是开展创建活动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一关键环节,才能为“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证。要开展好“创建”活动,首先要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把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创建”活动的着力点。首先,要强化学习,使班子成员成为创建活动的明白人。班子成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充分利用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业余自学等方式,反复研读《第五项修炼》和相关的学习型理论以及其它城市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先进经验,逐步树立起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好学习心得”、“好辅导课”、“好即席讲话”和“领导干精品工作”等活动,提高班子成员的创建意识。每位班子成员必须都作为辅导教师为本单位的机关干部群众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做到领导带头,先行一步,学深一点,学好一点,给大家做出表率,造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学习热潮。其次,要注重实践,使班子成员成为学习型理论的实践者。在创建实践中,班子成员应有意识的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当好“设计师、教师、仆人”三个角色,带头实践,亲历亲为,靠前指挥,从工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0a8828029.html,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作者:侯瑞灵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10期 广东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使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增加、对未来的考虑提前,可大多数学生对此还是一片茫然。为此,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设置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整合一切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加强自我认知、探索外部世界的平台,使他们将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人生规划能力。 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必须“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指导”。2012年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2013年《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生涯教育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内容。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 施意见》中指出:“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有关知识的传授,重点是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正确处理选择专业或职业的主客观因素,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尤其是在学生自我认知、课程选修、生涯规划、专业报考等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面向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势在必行。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指高中学段学生在全面分析自己,通过思考“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哪些兴趣爱好?我具备怎样的能力?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未来想拥有怎样的人生?”这一类问题了解自己;同时,在广泛了解社会环境和各类职业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合理计划,自主挖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通过自主有效的行动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职业理想。 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过规划的人生会发展得更精彩、更成功;增强学生学业动机和拼搏动力;提高学生自主意识、行动力和执行力;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式,意识到高考并不是唯一出路,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能力,人生亦有不同的成功道路,不轻言放弃,不白白浪费大好青春。 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能独立承担的。在这个基础上,东莞市光明中学通过整合三个方面的资源来推动学校生涯工作:家庭方面,充分调动学校、年级、班级的家委会资源;学校层面,组建专职团队,联合学科教师,开拓学长

实施终身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实施终身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全球化的趋势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以及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这两种趋势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多极化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阴影下艰难地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些情况又为我国经济发展设置了种种困难。面临这种国际竞争的环境,我们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它主要包含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要在这种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世界上一些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早已把人才培养视为立国之本。二战后,德国和日本得以在战争的废墟中迅速恢复与发展,关键是在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及专门人才,而韩国和新加坡等国的迅速崛起也有赖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因此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在党的十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人才资源优势,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共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二、接受终身教育、从事终生学习是当今社会人们生存的紧迫要求 当今人们面临的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它对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要求得生存就必须接受终身教育。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它是一种基于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可能比掌握了资金和权力更为重要,或者说,人们若不能适应这种经济形态便难于生存。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化,传统的经济模式和技术体系受到全面挑战,

小学阶段生涯教育实践探索人生规划在童年教育作文

小学阶段生涯教育实践探索人生规划在童年教 育作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阶段生涯教育实践探索:人生规划在童年 (二)小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孩子长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许多孩子和家长并没有认真思考。甚至到了六年级,依旧会有学生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上学”有些学生甚至想要辍学等等。另外,有些学生,浑浑噩噩度过这六年,他们觉得思考这件事,为时尚早,所以,就在这样的想法中,学生们度过了对他们来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六年。没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奋斗的目标。教育要协助孩子从小就开始规划人生,设立人生目标。这样,家长和孩子才可以及时找出差距,调整学习内容,培养相应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未来作准备,才可以使孩子在教育资源有限、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上保有立足之地,拥有美好的人生。 儿童是生涯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最初开始面临各项发展性任务的挑战。Auger等收集了123名来自一、三、五年级学生有关他们希望做什么职业的数据后发现,年级高的儿童更倾向于那些社会声望较好的职业,并且更少受性别的影响。关于职业思考上,年级高的小学生并没有比年级低的小学生更有个人特色或者是更符合个人实际的见解,年级高一些的儿童更倾向于那些感兴趣的职业。事实上,不仅从研究结果中,从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对未来自己所可能从事的职业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另外,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上来看,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儿童中后期及青春期早起对于其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中小学阶段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探索 摘要: 把生涯发展、生涯发展辅导等概念引入初级中学教育领域,通过建设和实施生涯发展辅导课程,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与个体自我觉察、社会、工作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系,在丰富知识学习和塑造良好个性的同时增强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结合内地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现状研究出一个综合性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生涯成熟。关键词: 初中生;生涯;发展;教育;模式 前言: 生涯,英文名为career,来自罗马字via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均有古代战车之意,后来引申为道路。现在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 生涯教育,是为人们设计的一种教育措施,其教育目标在于使每一个个体能认识自我,必须选择一种合适而有意义的工作的决策能力的教育,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进行生涯的认知、试探与准备。此历程从学前教育开始直至成人继续教育为止。生涯发展教育强调个体全面地发展和发挥个人的特色,本课题组在西方以及港台地区生涯理念的启发下,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生涯辅导的现状以及有关专家的观点,提出了我们关于中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构想模式,以期能给我国生涯发展教育的实践带来一些参考。 一、生涯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由于生涯辅导理论的提出使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也正是因为生涯辅导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运用,生涯辅导工作才成为学校心理辅导和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早在1908年“心理辅导之父”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就强调:职业选择必须与个体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和客观条件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素质,态度和潜能,同时对个体局限性和自身条件作客观评价,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搭配,从而作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许多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开始探索职业行为与生涯发展的问题。较有代表性的是舒伯(Super)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60年代,西方又提出了生涯发展和辅导理论。70年代在美国又兴起了生涯教育运动。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所

理解终身学习概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理解终身学习概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马宝艳1,黄爱美2 1中国海洋大学,高职学院,青岛,266071 2青岛市卫生学校基础课教研组 266071 E-mail:bbdd75@https://www.docsj.com/doc/0a8828029.html, 摘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国际教育思潮,确立终身教育体系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终身学习——作为人们的生存概念提出,可见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作为体系的终身教育,在构建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强调基于各种形式并又超越这些形式的全面组织的原则。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 1. 引言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前盛行的国际思潮。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社会和教育的政策。在我国,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2001年5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峰会上提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9月,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阐述:“推进教育体系的创新,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 2. 概念的提出及时代背景 杜威(John Dewey)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真正的教育来自于离开学校之后,而且没有理由显示教育应该在临终之前停止。”[1]他认为,教育历程是一个继续不断重组、重建、转化的历程,教育不应该在一个人离开学校后即停止,学校不应只为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学校也应向成人开放,供成人进修。一个人学习得愈多,他就愈能保持成长。 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当追溯于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主席A.L.Smith的《1919报告书》。但当时,终身教育观念被视为一种“乌托邦”思想,不可能在现实中实践。直至20世纪50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造成职业的流动和新职业领域的大量涌现,一次学习和职业训练已不能保证一生的享用,迫使人们要不断受教育,不断重新接受训练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Paul Lengrand提出推展终身教育的 - 1 -

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生涯教育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观代永厅2019/8AB 班主任工作案例 共生,唤醒生命的自觉 ——生涯教育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文/龙骋华 【导读】缺乏科学的成长规划,将升学考试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这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高中阶段尤为突出。本文作者以家班共育为抓手,推进高中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本案例值得借鉴与推广之处在于:首先,班主任开展生涯教育的基础是对教育内容的整体设计。案例中,教师系统架构生涯教育的三大模块:认识自我、规划目标和实现自我,并确 立六个主题,每个主题由三门课程组成,通过高中三年的序列化实施,开展主题统整、分层递进的生涯教育。其次,家班共育推进生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家长将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教师通过生涯指导团的组织架构,为教师、家长设立生涯顾问、生涯领航员、生涯导师、生涯探索员、外事联络员等岗位及相应的职责,人尽其才,才冬其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最后,教师还探索出家班共育的一般路径:形成共识一实施共策一实现共生。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同努力,让家校合作互动从“合力”走向“共生”。 [导读专家: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室主任王萍] 早春二月,阳光温柔地洒落大地,微风拂来,蜡梅的清香沁人心脾。正值寒假,我惬意地在公园里散步,手机却“叮叮咚咚”响起来。打开一看,原来是班级“小书画家”们组队在参观上海博物馆,正在班级微信群里给大家直播。他们向班级其他同学介绍书画作品,引经据典,看起来颇为专业。看着学生驻足观赏、沉醉其中的样子,我忍不住欣慰地笑了,思绪回到三年前的秋天…… 一、问题:入学四顾心茫然 三年前的新生家访中,当问及学生未来的规划时,他们大多回答“还没想过”,我心头一沉,可一旁的父母却显得十分淡定,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互联网+”时代,“理想”这个词似乎离学生越来越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局限于“考个好大学”,这一目标虽然能在短期内督促孩子学习,却不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家长“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失去了自我成长动力,更不必说要成长为堪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学生身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安于现状。每天早晨进班时,我总看到小郑同学趴在课桌上睡得很香。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让他享有富足的物质生活而缺乏学习动力。我试图引导他要为自己的前途付出努力,他却说:“不管考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我都可以接受。”班级中有不少像小郑这样的“佛系学生”,他们认同“丧文化”,得过且过、耐挫力差、脆弱敏感、不愿吃苦、轻易放弃;但同时自我意识很强,崇尚自由,坚持“走自己的路,做一个安逸的普通人”。 其二,顺其自然。小音在班级中成绩名列前茅,她的目标是“考高分”。当问及她对未来的规划时,她回应道“压根没考虑过这个问题,高考能够考上哪所大学就上哪所大学”。让我始料未及的是,“理 124

读《终身教育引论》有感

读《终身教育引论》有感 当代教育家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里首先阐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讲述了终身教育思想,文论中的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赞同,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我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育进行系统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目标。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由各类中小学和大学所提供的基础训练,并没有使儿童和青少年为成年后所承担的义务和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单纯的智力活动这个狭窄范围以外,大幅度地扩展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必须为基础训练提出新的目标,必须制定、保持和发展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发展属于每个人的、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损害的独特表现方式。……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个性发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教育工作者对其他任何一个人、特别是成人能提供的帮助就是给他以工具,将他置于一种环境,使他能够依靠自己在社

会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经验、斗争、成功和挫折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独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个性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如果一个成人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了兴趣,如果他除例外情况以外总是对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没有热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响的年龄即青少年时期没有从提供给他或强加给他的教育中发现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东西。……考虑整个教育,考虑教育个阶段的连续性和相互关系。当我们说到终身教育的时候,我们脑子中始终考虑的就是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从长远来说,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个彻里彻外地渗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社会,在于实施一种与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相联的教育。书中的语句总带给我一种温暖和启迪,让我觉得终身教育的美好,它对人类福祉的关怀同时又有一种悲伤,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或多或少接受着不尽人意不相适宜的应试教育教育。目前在大中小学进行的教育是基于对个性的一种短视的认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审美、身体诸方面发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没有考虑到个性的差异,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学生也就同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一样成了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选拔的需要压倒了训练的要求。正是现代教育的写照,我们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而学习,对结果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学习的本质。

教育终身化

教育终身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旧知识和新旧技术的更替频率越来越高,要求各行各业人员需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这意味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冲击,教育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等新的教育和学习理念被提了出来。职业教育是以个人生存为核心的连续过程,是人的职业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不存在年龄界线,不应该在人生早期就终结,而应该伴随人们长期的职业生涯。因此,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实现终身化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从事技术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因而每个人都能接受理论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将会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终身化要求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理论教育和技能发展的和谐一致。职业院校必须修正教育目标,严格按照既定的教育目标安排教学,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既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具有比较宽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为他们以后在工作中更好地进行继续教育或自我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仅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是不会够的,职业院校还需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会学习、会生存的能力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信息社会使人们有更多的途径接受信息。职业教育终身化就需要人们自由地利用一切教育途径发展自己。传统的学校教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需要,这就要求教育空间进一步拓展,多发展非学校教育组织,丰富的非正规教育途径,如社区图书馆等。同时,职业教育终身化需要多样化的教育,社会各界办学尤其是企业办学,既培养了企业本身所需要的人才,又节省了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充分优化,实现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所以职业教育在推进教育终身化的进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还应大力发展如民办学校、企业办的教育组织、社区教育组织等,才能更有利于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的理念和强调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的理念,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审时度势,从教育的终身化走向出发,制定出旨在促进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与成人培训及其他教育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层次的提高。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构

摘要:文章以生涯教育规划理念为基础,阐述了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层次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 关键词:生涯教育;教育体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生涯发展理论于1909年始于美国工业时代的兴起,是以能力测评和就业安置为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50年代后,生涯发展教育理论进入蓬勃发展期,各种类型理论兴起。2000年左右,我国高校教育领域开始引入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管理等,大部分高校将生涯教育归口于思政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学生的“职业定向”,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实际上,生涯发展应包括学生学业、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平衡协调,包括学生对自我的清楚认识以及作为个体的自我发展。对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学习,是人生中大学生活经历的开始,同时,他们也在这段经历中存还在着一种特殊的心理,经过高中三年的应试教育,终于解放了,开始彻底放松了。这种状况导致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更没有了学习、生活的目标。所以,站在个体发展的起点上,针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的整体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生涯教育规划理念 生涯教育不等同于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内涵。高校生涯教育的规划理念要围绕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高校的培养目标从社会角度来说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从个体目标上说是培养有幸福感的人。这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入校后如何有目标、有计划地度过大学时光;二是毕业求职时如何积极主动地充分展示自己的求职意愿,获得自己喜欢的岗位。针对这两个问题,本人建议从三个层次来设计生涯教育的规划理念。 (一)制造压力,塑造典型 高校对入学新生生涯教育的传统做法是进行专业教育,而在专业教育中强调的重点是未来的就业压力以及就业竞争的残酷性,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对学生而言,还没开始学习,就已经感受到惶恐和压力。“毕业就是失业”的心理,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这种现象,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抱怨、感慨和生气。就如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所说的:“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厅舞厅和酒楼,大学一概不缺,唯独缺乏它自己的理念。”[1]也就是说高校的这种入学教育方式,想要用一己之力去推动一群学生变化的教育理念,反而成为了一种抑制力,在这种理念下,学生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导致毕业生离职率从第一年的45%,上升到第二年的75%,降低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从而影响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正是当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与上述现状比较,本人认为在学生的入学专业教育中,制造压力是必要的,但同时要塑造典型和榜样,让学生知道成功有的时候也是可以模仿的,让学生看到未来努力的希望,把自己当下应做的事变成想做的事,使学生有一种做事和学习的“欲望”。 (二)授人以渔 当学生有了榜样可以借鉴和模仿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涯教育理念中,不仅要提供社会资源的信息,而更应该掌握获取外部信息,进行自我规划的方法。但是,掌握了方法,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古人说“非不能之,而不为之”。所以激发学生去进行探索、规划的动机和欲望,才是真正促使学生行动的前提[1]。 通过榜样和典型塑造来对学生进行“欲望”引导。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除了要侧重于对本专业的发展教育外,不应过多强调所学专业之“专”,而应更多发现与其他专业的“相通”之处,做到触类旁通。让学生明确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各种途径。当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理想中的自己时,会产生对自己未来“负责”的动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