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

第一章 概述

习题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 (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解:采用电路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

x s t c ++= 采用分组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

x b p k t p ++-=)1(, 这里假定p x >>,即不考虑报文分割成分组后的零头。

欲使c p t t <,必须满足s b

p k <-)1( 习题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 ),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 (bit/s ),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数x/p ,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

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

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

习题1-20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s m /102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解:(1)发送时延:s t s 10010105

7

== 传播时延:s t p 005.010

21086

=?= (2)发送时延:s t s μ110109

3

== 传播时延:s t p 005.010

21086

=?= 习题1-21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 分别为:

(1)10cm (网络接口卡) (2)100m (局域网)

(3)100km (城域网) (4)5000km (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比特数=5×10-7×1×106=5×10-1 1Gb/s:比特数=5×10-7×1×109=5×102

(3)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比特数=5×10-4×1×106=5×102 1Gb/s:比特数=5×10-4×1×109=5×105

(4)1Mb/s: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比特数=2.5×10-2×1×106=5×104 1Gb/s:比特数=2.5×10-2×1×109=5×107

习题1-22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

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

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解:(1)100/(100+20+20+18)=63.3%

(2)1000/(1000+20+20+18)=94.5%

第二章物理层

习题2-06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3100Hz,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问最大信息传输速率能否再增加20%?

答:C = W log2(1+S/N) b/s- SN1=2*(C1/W)-1=2*(35000/3100)-1

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

SN2/SN1=100信噪比应增大到约100倍。

C3=Wlong2(1+SN3)=Wlog2(1+10*SN2)C3/C2=18.5%

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习题2-04 有600MB(兆字节)的数据,需要从南京传送到北京。一种方法是将数据写到磁盘上,然后托人乘火车将这些磁盘捎去。另一种方法是用计算机通过长途电话线路(设信息传送的速率是 2.4Kb/s)传送此数据。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若信息传送速率为33.6Kb/s,其结果又如何?

答:假定连续传送且不出错。若用2.4Kb/s速率,传600MB(=600×1048576×8=5033164800 bit)需要24.3天。若用33.6Kb/s速率传送,则需时间1.73天。比托人乘火车捎去要慢,且更贵。

习题2-17 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 –1 –1 +1 +1 –1 +1 +1)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D:(-1 +1 –1 –1 -1 –1 +1 -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1还是0?

答:S·A=(+1-1+3+1-1+3+1+1)/8=1,A发送1

S·B=(+1-1-3-1-1-3+1-1)/8=-1,B发送0

S·C=(+1+1+3+1-1-3-1-1)/8=0,C无发送

S·D=(+1+1+3-1+1+3+1-1)/8=1,D发送1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习题3-1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习题3-18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答: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7E FE 27 7D 7D 65 7D

习题3-19 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答:011011111 11111 00

011011111011111000

0001110111110111110110

000111011111 11111 110

第四章局域网

4-03数据率为10Mbit/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波特?

答: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即20M波特。

4-05试说明10BASE5,10BASE2,10BASE-T,1BASE-5,10BROAD36和FOMAU所代表的意思。答:10BASE5,10BASE2,10BASE-T分别表示以太网的三种不同的物理层。10表示数据率是10Mb/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采用曼彻斯特编码。5表示粗缆,每一段电缆的最大长度是500米。2代表细缆,每一段电缆的最大长度是185米。T表示双绞线。

10BROAD36:“10”表示数据率为10Mbit/s,“BROAD”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宽带信号,“36”表示网络的最大跨度是3600m。

FOMAU : (Fiber Optic Medium Attachment Unit) 光纤媒介附属单元。

4-07有10个站连接在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1)10个站共享10Mb/s。(2)10个站共享100Mb/s。(3)每个站独占10Mb/s。

4-19现有5个站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两个透明网桥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每一个网桥的两个端口号都标明在图上。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即H1发送给H5,H3发送给H2,H4发送给H3,H2发送给H1。试将有关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H

1

5-06一个分组交换网其内部采用虚电路服务,沿虚电路共有n个结点交换机,在交换机中每一个方向设有一个缓存,可存放一个分组。在交换机之间采用停止等待协议,并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拥塞控制。结点交换机在收到分组后要发回确认,但条件是:①接收端已成功收到了该分组;②有空闲的缓存。设发送一个分组需T秒(数据或确认),传输的差错可忽略不计,主机和结点交换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也可忽略不计。试问:交付给目的主机的速率最快为多少?

答:对时间以T秒为单位分槽。在时槽1,源结点交换机发送第1个分组。在时槽2的开始,第2个结点交换机收到了分组,但不能应答。在时槽3的开始,第3个结点交换机收到了分组,但也不能应答。这样,此后所有的路由器都不会应答。仅当目的主机从目的地结点交换机取得分组时,才会发送第1个应答。现在确认应答开始往回传播。在源结点交换机可以发送第2个分组之前,需两次穿行该子网,需要花费的时间等于2(n-1)T。所以,源结点交换机往目的主机投递分组的速度是每2(n-1)T秒1个分组。显然这种协议的效率是很低的。第六章网络互连

6-08(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2)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台主机?

(3)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4)一个A类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5)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C22F1481,试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6)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1)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值。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即主机号由最后的8位决定。而路由器寻找网络由前24位决定。

(2)6个主机。

(3)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

(4)最多可有4094个(不考虑全0和全1的主机号)。

(5)有效。但不推荐这样使用。

(6)192.47.20.129。C类。

(7)有。对于小网络这样做还可进一步简化路由表。

6-9 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1) 128.36.199.3 (2) 21.12.240.17 (3) 183.194.76.253

(4) 192.12.69.248 (5) 89.3.0.1 (6) 200.3.6.2

答:(1)B类。(2)A类。(3)B类。(4)C类。(5)A类。(6)C类。

6-15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这三列分别是目的网络、子网掩码和下一跳路由器,若直接交付则最后一列表示应当从哪一个接口转发出去):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2)128.96.40.12(3)128.96.40.151(4)192.4.153.17

(5)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解:(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

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6-16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平均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计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

地点:子网号(subnet-id)子网网络号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

2: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

…. ………. ………….. …………………………….

16: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

6-17一具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但此网络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短些的数据报片?各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和MF标志应为何数值?

答:IP数据报固定首部长度为20字节

6-19试找出可产生以下数目的A类子网的子网掩码(采用连续掩码)

(1)2,(2)6,(3)20,(4)62,(5)122,(6)250

答:(3)20+2=22<25(加2即将不能作为子网号的全1和全0的两种,所以子网号占用5bit,所以网络号加子网号共13bit,子网掩码为前13个1后19个0,即255.248.0.0。依此方法:(1)255.192.0.0,(2)255.224.0.0,(4)255.252.0.0,(5)255.254.0.0,(6)255.255.0.0

6-20以下有4个子网掩码,哪些是不推荐使用的?

(1)176.0.0.0,(2)96.0.0.0,(3)127.192.0.0,(4)255.128.0.0

答:只有(4)是连续的1和连续的0的掩码,是推荐使用的。

6-21有两个CIDR地址块208.128/11和208.130.28/22。是否有哪一个地址块包含了另一地址块?如果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208.128/11的前缀为:11010000 100

208.130.28/22的前缀为:11010000 10000010 000101,它的前11位与208.128/11的前缀是一致的,所以208.128/11地址块包含了208.130.28/22这一地址块。

6-22一个自治系统有5个局域网,其连接图如图6-61所示。LAN2至LAN5上的主机数分别为:91,150,3和15。该项自治系统分配到的IP地址块为30.138.118/23。试给出每一个局域网的地址块(包括前缀)。

解:分配网络前缀时应先分配地址数较多的前缀。

地址块30.138.118/23可写成30.138.118.0/23

写成二进制表示:00011110 10001010 01110110 00000000

掩码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00000000

LAN3有150个主机加一个路由器地址为151个地址。

地址块00011110 10001010 0111011* ********

分配地址块00011110 10001010 01110110 ********

即30.138.118.0/24

LAN2有91个主机加一个路由器地址为92个地址。

分配地址块00011110 10001010 01110111 0*******

即30.138.119.0/25

LAN5有15个主机加一个路由器地址为16个地址。需要/27地址块,可分配/26地址块。

分配地址块00011110 10001010 01110111 10******

即30.138.119.128/26

LAN4有3个主机加一个路由器地址为4个地址。至少需要/29地址块

分配地址块00011110 10001010 01110111 11000***

即30.138.119.192/29

LAN1至少有3个IP地址供路由器用。也分一个/29地址块

分配地址块00011110 10001010 01110111 11001***

即30.138.119.200/29

6-23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86.32/12匹配:请说明理由。

(1)86.33.224.123:(2)86.79.65.216;(3)86.58.119.74; (4)86.68.206.154。

86.32/12 →86.00100000 下划线上为12位前缀说明第二字节的前4位在前缀中。

给出的四个地址的第二字节的前4位分别为:0010 ,0100 ,0011和0100。因此只有(1)是匹配的。

6-24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地址2.52.90。140匹配?请说明理由。

(1)0/4;(2)32/4;(3)4/6(4)152.0/11

前缀(1)和地址2.52.90.140匹配

2.52.90.140 →0000 0010.52.90.140

0/4 →0000 0000

32/4 →0010 0000

4/6 →0000 0100

80/4 →0101 0000

6-25 与下列掩码相对应的网络前缀各有多少比特?

(1)192.0.0.0;(2)240.0.0.0;(3)255.254.0.0;(4)255.255.255.252。

(1)/2 ; (2) /4 ; (3) /11 ; (4) /30 。

6-26一个网络有几个子网,其中的一个已经分配了子网掩码74.178.247.96/29,问下面那个不能再分配?

(1)74.178.247.120/29 (2)74.178.247.64/29 (3)74.178.247.80/28 (4)74.178.247.104/29 答:74.178.247.80/2

第七章运输层

7-23一个UDP用户数据的数据字段为8192季节。在数据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IP数据报片?说明每一个IP数据报字段长度和片偏移字段的值。

答:6个

数据字段的长度:前5个是1480字节,最后一个是800字节。

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1480,2960,4440,5920和7400.

7-27通信信道带宽为1Gb/s,端到端时延为10ms。TCP的发送窗口为65535字节。试问:可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信道的利用率是多少?

答:10ms×2=20ms

每20ms可以发送一个窗口大小的交通量,每秒50个窗口(1000ms÷20ms-50)。

65535×8×50=26.214Mb/s

26.214Mb/s÷1000Mb/s≈2.6%

所以,最大吞吐量是26.214Mb/s,信道的利用率约为2.6%。

7-31设源站和目的站相距20km,而信号在传输媒体中传输速率为200Km/ms。若一个分组长度为1KB,而其发送时间等于信号的往返传输时延,求数据的发送速率。

答:信号在传输媒体中的传播速率为200km/ms,对于一条20km的线路,单程延迟是100us,往返延迟是200us。1K字节就是1024×8=8192位。如果发送8192位的时间是200us,那么发送延迟等于传播延迟。设W是发送1位的时间,那么从等式:8192W=200×10-6得到1/W=8192÷(2×10-4)≈40×106,所以,数据的发送速率应为40Mb/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