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三星集团的用人之道

三星集团的用人之道

三星集团的用人之道
三星集团的用人之道

三星集团的用人之道:

一、公司简介

三星集团今天之所以成长为一流国际跨国企业,关键在于它实行了韩国企业界所称道的“人才第一”战略。三星集团追求的事业报国、合理经营原则、实际上是以“人才第一”战略为基础的。三星集团前任董事长李秉喆先生是韩国经济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它苦心经营了30多年,终于使三星集团成为拥有20多个企业,20万职工,近490亿美元资产,排名世界第14位的著名大企业。用李秉喆先生自己的话说,三星集团成功的秘诀就是“贯彻了人才第一的战略思想。”

李秉喆先生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表示:“自从三星创建以来,我一直花80%的时间来吸引和培养人才。我坚信,企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员工的素质。”事实的确如此。三星集团之所以能不断扩大,并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半导体以及汽车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竞争,关键就在于它一贯重视人才,重视人才的吸引,重视提高员工素质。

二、公司的用人制度

在早期家族式经营盛行的年代里,三星率先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抢先一步汇集天下人才于一家。这些人现在已经成为三星集团的栋梁,推动着三星的事业蒸蒸日上。宋世昌先生就是三星集团实行招聘制度一期考试的合格者,现任三星集团新闻文告社社长一职。他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在20世纪50年代末,大学毕业就业机会是极为有限的,除了银行和政府机关,可去的企业寥寥无几,当时的就业情报来源也是极为有限。对商经系大学毕业生来说,《财政》杂志是唯一的就业情报来源,而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单位只有三星公司和银行,就业大门很窄,竞争非常激烈。1956年末,大学的公告板上登出了三星公司的招聘广告,这是三星公司第一次全方位对外开放,利用媒体向社会广纳贤才。三星公司首次举办的公开招聘笔试是在汉城大学进行的,有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这次笔试,经过激烈的竞争,只有27名大学生中选。”

三星集团是在韩国首创公开招聘先例的大公司,这种制度一直维持到今天。目前,三星集团核心机构成员的70%以上都是招聘而来的,这些人才是三星集团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离开了他们,三星的蓬勃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三星公开招聘方式分为笔试和面试,这与目前其他大公司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同,但三星的特点是,在这两者之间更偏重于面试,通过面试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笔试的成绩或大学的成绩达到三星要求的标准,才有资格进入面试阶段,在用人上,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的比重达到3/7,可见三星对面试的重视程度。

据说,三星每次进行招聘面试时,前任董事长李秉喆先生每每亲临现场。从开始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到1978年的20多年间,李秉喆先生每年都要亲自与百名新考生面谈。面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重点考察人品,第二阶段则重点考察能力。过去,由董事长亲自组成的董事团主持第一阶段的面试,由分公司的经理和秘书室的干部参与第二阶段的面试。后来这一方式有所改变,由分公司经理团主持第一阶段面试,各公司干部参与第二阶段面试。到1993年,三星公司将用人权进一步下放,第一阶段由各分公司干部主持,第二阶段由副科长参与,三星为保证面试的质量,一般选拔阅历丰富的人担任面试委员。

三星如此重视面试,目的是保证能录用到真正的优秀人才。面试的内容包括智能、道德品质、能力、人际关系、信念、开拓能力、健康等方面。由此可见,三星选拔人才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全面性。三星用人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在20世纪80年代,三星最重视的用人标准是强调一个人正直以及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其次才考察一个人是否具有挑战精神、创新精神、责任心以及是否具有合作精神等。到了90年代,三星把用人的重点放在一个人是否具有改革精神上,其次看他是否具有挑战精神、个性强不强、能不能适应三星的组织文化等。

除了以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以外,三星还十分重视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有用人才。目前

在三星公司就职的,除了诸多经济界、学术界精英外,还包括退休的韩国法务部长官、国防部长官等。另外,三星还重视吸引外国人才,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比如,有一位工程师于1974年离开韩国后加入美国国籍,并在硅谷工作了10年,是计算机芯片专家。应该说,他在美国的工作生活条件都相当优越,然而,当三星电子公司打电话恳请他回韩国工作时,他毅然离开了美国回到了汉城。他说,在三星公司,它可以管理60名工作人员,而在美国,他只管理4名工作人员,三星给予他的职位是它在美国梦寐以求的。由于三星公司采取各种方法挑选和招募人才,三星在社会上被誉为“人才汇集中心”。

思考题:

(1)三星集团公司的面试特点是什么?它带给你什么启发?

10.微软——智力导向型的人员甄选方法:

微软由一个小公司在短短数十年间成为软件业乃至整个IT业的“巨人”,这其中微软的用人策略功不可没。通常很多公司在进行甄选时十分看中工作经验等,而微软的首要甄选指标却是“总体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微软公司每年大约要对12万名求职者进行筛选,其中不乏在软件领域已经小有作为的求职者,但微软往往会拒绝他们,而直接到一些名牌大学的数学系或物理系去网罗那些高智商的天才——即使这些人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程序开发经验。

这种对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视,充分契合了微软所处的竞争环境、经营战略以及企业文化的要求。对微软而言,过去拥有的技能远不如开发新的技能重要,微软因此能够以比对手更为敏捷的反应来赢得竞争的胜利。

在微软,人员甄选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招募新员工以及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时,比尔·盖茨本人常常新自参与。盖茨认为,智力和创造力往往是天生的,企业很难在雇用了某人之后再使他具备这种能力,盖茨曾声称:“如果把我最优秀的20个雇员拿走,那么微软将会变成一个很不起眼的公司。”正是这种对“人”的重视造就了“微软巨人”!

企业大佬的用人之道_名人故事

企业大佬的用人之道 企业如同打仗,好的企业家应如一名出色的大将,要带领自己的企业和团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如何让员工快乐工作,留住核心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大佬们的人才策略。 马云:把钱存在员工身上 马云认为,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之一是员工。阿里巴巴始终把“员工”、“客户”看作公司最不能忘的两件事。所以他提出“把钱存在员工身上”的理念。他说:“我们认为与其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把钱投在员工身上,我们坚信员工不成长,企业是不会成长的。” 李彦宏:用人从不看毕业院校

李彦宏表示,百度并不看重员工的年龄、性别、学历、毕业院校以及工作背景,甚至有些重要岗位上的人,百度并不知道他们的毕业院校。李彦宏列出了百度选用人才时基本遵循的两条标准: 有没有能力和潜力胜任工作。一般情况下,新人不一定会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在百度新人可以犯错,但是经过“点拨”之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一点就通”显示出新人的能力和潜力。 认同不认同公司文化。百度致力于保持创业激情、愿意学习、富有创新的公司文化。但是有些人求稳,不愿意冒险,这类人就不太适合百度。每一个“百度人”进入百度后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百度内部的晋升基本分为两条道路,分别为技术职称和管理角度。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技术职称一步一步提升,最高可以到相当于副总裁级别。

柳传志:办公司就是办人 柳传志认为办公司就是办人:1。寄予希望让其能够忍受,考验其忠诚;2。赛马不相马,有本事就拿出来溜溜;3。给予压力让其乐于折腾,锻炼其能力;4。共享利益,上同一条船,捆绑命运;5。搭建平台,给做大事的机会,让其施展才华。 史玉柱:要说到做到,建立信任,不做周扒皮 领导者用人,第一条是说到做到,建立信任,这是首要的前提。另外除了平时的言行之外,一旦你有利益了,老板获得利益了,你一定要让他们分享,不能太抠,不要做周扒皮,否则没人愿意跟你。 第二,你平时要敢于放开,不要什么权都自己抓着,甚至出张支票都

企业用人之道

浅谈企业用人之道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要建立科学的、正确的用人观,是一个渐进的、长远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本文试就企业如何才能管好人和用好人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企业;人才;选人;用人 人才资源位于企业各种可支配的资源之首。人才是水,企业是舟,水可载舟,亦可度舟。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用人的差距。 一现代企业人才的地位和用好人的作用 (一)用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由用人本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现代社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首先从人开始的。管理对象中的各个不同因素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环节,都需要人去掌握和推动。没有人去正确、合理地支配和使用财、物、信息和时空,它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无法实现管理目标。所以说,现代管理的本质是人的问题;但人的因素本身并不能自发的起作用,必须通过对人的管理才能体现出来。由此看来,用人机制的好坏,决定了其它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与否及其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管理工作的成败。 (二)用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企业文化、生产经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要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而且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企业管理,是影响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用人机制,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企业经济发展;而落后、保守的用人机制,则会束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用人机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索,分析各类职位和人才的特点,研究掌握各类人才成长和管理的客观规律,为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人力资源。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能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挖掘、发现、培养和使用,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的成长,并能激励人们刻苦学习,早日成才;反之,落后、保守的用人机制,就会埋没人才,压制人才,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合理地开发和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对企业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二公开竞争,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三星集团发展史

美国博客回顾三星发展史:最初为食品出口商 2013年02月11日08:49 新浪科技微博我有话说(232人参与)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周日刊文称,过去1年半中,三星成为了科技行业最具权势、认可度最高的公司之一。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三星能够与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苹果、Facebook、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相提并论。那么,作为一家生产各类电子产品的公司,三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Business Insider为此回顾了三星的发展史。 以下为文章全文: 1.李秉哲于1938年在韩国大邱创立了三星。该公司最初是韩国一家食品出口商,向中国出口鱼干和面粉等商品。 2.三星于50年代至60年代开始涉足其他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和纺织。 3.三星电子创立于1969年。该公司最初生产电视机。三星的首款黑白电视机于1970年面市销售。 4.三星于70年代进入更多领域,包括石化。此外,三星也开始生产洗衣机、电冰箱和微波炉。

5.三星于80年代开始进一步关注电子行业。该公司开始生产彩电、个人电脑、视频摄录机和录音机。与此同时,三星开始向北美市场出口更多商品。 6.1989年,三星与英国石油(BP)合作,成立三星BP化学。该公司在韩国销售化工产品。 7.90年代初期至中期,三星开始生产用于个人电脑的内存及硬盘。目前,这仍是三星的一项重要业务。 8.1995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手机,但无法正常工作。有报道称,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当时前往了生产这款手机的工厂,并将所有产品焚毁。 9.在最初的失败之后,三星于90年代末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手机业务。1999年,三星发布第一款支持连接至互联网的手机。手机最终成为了三星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 10.90年代末,三星在电视机领域取得了更多进展。1998年,三星发明了全球首款能够量产的数字电视。1999年,三星推出了完整的数字电视产品线。 11.三星于21世纪初开始生产高清电视机。该公司随后开始生产蓝光播放器和其他家庭影院设备。目前,三星拥有市面上最好的高清电视机产品。

严介和的用人之道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 2012年03月08日07:16腾讯财经[微博]我要评论(16) 字号:T|T [导读]如何用人才算成功?也就是所谓的“成功用人”,在我看来,也只有简单五句话:“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善于善败,乐于取舍,成于归零”。只要做到这五句话,想不成功都不行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严介和(微博),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郑和舰队首席顾问,华佗论箭首席专家,新华社《新论语》总撰稿人。作品有《管理境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产业决定未来》和《严介和新论语》五部曲。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压力丝

毫没有减轻,尤其是用工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家很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矛盾。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我谈谈我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 用人标准: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员,高层就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对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就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说!目标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的别谈!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对于考核中层员工,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会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这样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这样,才是合格的中层! 而对于考核高层,就是裁判员,裁判员就是只管人不管事。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允许人犯错,这样才能使下属迅速成长。万万千不能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同样亡国,因为不是后续无人,而是没培养人才。

严介和企业管理十大用人之道

大用人之道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讲,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 压力丝毫没有减轻,专门是用工咨询题,专门多企业都存在严峻的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家专门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那个矛盾。企业谈治理,确实是管人,管人的关键确实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一一赏识的部下”可不能离你而去?我谈谈我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确实是运动员,中层确实是教练员,高层确实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情况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关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确实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讲!目标确实是金牌,把情况做好,达到目标,这确实是标准!其他的不谈!一切用数据讲话,把好的情况做到更好,把不行的情况也做到尽善尽美!如此,确实是优秀的基层!如此才能谈做人! 关于考核中层职员,确实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会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如此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确实是讲,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如此,才是合格的中层! 而关于考核高层,确实是裁判员,裁判员确实是只管人不管事。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承诺人犯错,如此才能使下属迅速成长。万万千不能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同样亡国,因为不是后续无人,而是没培养人才。 才能、德行、胸怀,这确实是检验基层、中层、高层的用人标准用人理念: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奉献,讲道德更讲风格 用人理念是小、中、大企业都必须具备的,专门是关于小企业来讲,能够无

浅谈企业用人之道

浅谈当前环境下企业的用人之道 破解“企”字,有一个精当的说法叫“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才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首要资源,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得天下,成功的企业必定是能不断聚集和持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企业。企业只有把“人”用好了,才能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市场经济的汪洋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决胜未来。用人是一门综合学科,更是一门综合艺术,今天,我就和大家谈一谈当前环境下企业的用人之道。 首先要认识到目前企业的用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口红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企业的用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制造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企业选择,企业不愁招不到人,在用人方面拥有绝对的主导权。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数量急剧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内劳动力资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另一方面,劳动力就业的选择渠道增多了,对现有工作不满意很容易就能换一份工作,这就导致劳动力的流动性变大,使企业用人难、留人难。 二是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以前的劳动者是传统的一代人,他们感恩思想重,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很多人在一个单位能任劳任怨干上一辈子。现在不同了,80后、90后成为各个领域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这一代人自我意识、权利意识更强,不仅要

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福利待遇、更轻松的工作内容、更自由的工作方式、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其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也远不如上一代人,他们不愿加班、不愿上夜班、不愿干苦差事,当所在单位与自己所想的存在差距时立马就会跳槽,有的甚至工作两三天就走人,流动性特别大。此外,现在的这一代人权利保护意识更强,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更高的难度。 三是劳动力的保障措施更完善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保护,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并颁布实施,中国的劳动用工标准不断提高,为企业用人带来了很多影响,比如企业不能再随意延长试用期,不能随意决定试用期员工的工资待遇,不能随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必须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必须加强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等等。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不断上升。 四是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更高了。企业以前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管理上相对不规范,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高,不仅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适的员工,而且新员工也能够较快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当中。现在的企业不仅在管理上不断完善,而且生产技术经过多次升级换代,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进入到自动化生产阶段,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企业招聘合适员工的难度在增加,新员工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环境,加上员工流动性大,为企业的用人带来了很大影响。 五是东海的自身环境加剧了用工难。首先,东海在省内乃至国内尚属于欠发达地区,城市规模和工业化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上周边没有大中城市带动辐射,不仅难以吸引到高端优秀人才,本地人才外流现象也较为严重;其次,东海本地企业虽然数

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之道软件实验报告

一、用人之道介绍: (1)《用人之道-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是国内领先的全面训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技能的平台。产品在引进国际上成熟的人力资源实战训练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国内高校应用现状及市场环境,吸收卓越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成果与经验,进行了针对性的开发与完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程模拟实战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与提升系统。 《用人之道》是一种全新的实验实训课程,产品运用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结合严密和精心设计的商业模拟管理模型及企业决策博弈理论,融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商业运营环境,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决策。电子对抗实践课程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企业竞争商业环境,融合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用、留等知识内容,同时涵盖了企业组织设计、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团队合作、沟通、执行力等多职能领域的管理知识与综合技能。课程将这些知识和教学内容设计在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运营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的人力资源和经管理论知识加深实践理解,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用人之道》的主要功能: 《用人之道》强调的是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的训练与 提升,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与快速适合企业环境的能力。

《用人之道》采用的是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商业模拟教学技术来实现的培训课程和实践工具。与传统授课式或案例式学习方法比较,本课程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枯燥的说教模式和空洞的讨论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若干名学生组成模拟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亲自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独立完成各项经营决策,掌握在真实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决策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估,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技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受,并达到提升综合管理技能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绩效的提升,并最终体现在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上。如何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与最终目标。 (3)《用人之道》特色优势: 《用人之道》能力训练课程不仅是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更是强调人力资源实战技能的训练与提升,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价值,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战教学训练系统。 1、科学扎实的理论基础,逼真模拟的企业运营 2、授课与实战紧密结合,强化综合能力的训练 3、学生主动参与度更高,学习训练的效果更好 4、教师容易授课,学生方便使用 5、应用更灵活,技术更先进。

企业以德为先的“用人之道”)

企业以德为先的“用人之道” 对于选择高层团队的经营者来说,首先考虑的是选择一位优势与您自己互补的人,第二确定他是长于逻辑思考的“分析型”人?还是热爱规划,管理工作的“组织型”人?亦或是具有创新才能,综合力强的“整合型”人?要不就是个善于表达,乐于与人往来的“沟通型”的人?只要框定这四类型的人才就一定不会犯除了“道德”之外的用人错误。 个人领导力绝对不是团队领导力的成就所能比拟,不能发挥团队领导的经营者除了自己劳心劳力之外,什么都没有大家都明白优秀人才的重要性,但能够容忍优秀人才的各种缺点就不是大多数经营者所能做到的。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学会运用愿景来打动优秀人才,用人才魅力吸引优秀人才,用事业发展来留住有用人才。这时候企业家的胸怀、真诚、魄力和勇气是区别企业成长和衰退分水岭。人事的变革是企业发展中最大的变革,也是风险最大的变革。 用人之道——以德为先,到底什么是“德”,什么是企业需要的“德”?什么是“德”的底线?对自己、对自己的亲人的“道德”标准是否一视同仁?许多时候经营者内心标准是模糊的,所以在企业中“德”是最讲不清楚的东西。我们只讲“道”、“法”、“情”。对“道”、“法”、“情”三个字能否正确地把握并自然发挥,这就是真正成功的“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贵在于“知”,知人善任,唯才是用这些大道理人人都懂,最关键的是如何科学、系统地“知人”,以能有效、公正地“善任”,说说总是比较简单的,而做起来又就不那么容易了。 现在有一种市场——人才市场。人才在人才市场里面做着原始的等价交换的买卖,而且大部分都是短期的买卖,真正的人才是不需要进入人才市场去出售的。那么偶然发现的潜力股优秀人才,必须快速地进行采购,加以信赖、授权、激励、培养时日之后,经过三个部门以上的轮岗训练,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用人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看法是:不管是政府用人也好,还是企业等等市场主体也好,用人都可以遵照这个标准执行,而作为政府来说,这个标准就更应该遵循,应为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着国家、政府在人民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 用人之道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 [导读]如何用人才算成功也就是所谓的“成功用人”,在我看来,也只有简单五句话:“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善于善败,乐于取舍,成于归零”。只要做到这五句话,想不成功都不行。 严介和: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郑和舰队首席顾问,华佗论箭首席专家,新华社《新论语》总撰稿人。作品有《管理境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产业决定未来》和《严介和新论语》五部曲。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

尤其是用工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家很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矛盾。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我谈谈我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 用人标准: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员,高层就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对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就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说!目标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的别谈!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对于考核中层员工,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会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这样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

《贞观政要》与企业用人之道.doc

《贞观政要》与企业用人之道 《贞观政要》这部治国宝典为唐朝史官吴兢编著,它记叙了唐太宗与朝廷大臣之间关于治理国家的谈话。读书内容丰富,哲理性强,总共10章40篇,篇篇都有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建名牌企业的借鉴之处。 当代日本工商界高层经营管理者特别喜爱《贞观政要》,日本企业家经常在企业管理刊物上发表研究《贞观政要》的成果,松下PHP研究所出版了一套三卷的卡式彩色录影带,专供企业高层领导者使用,其中第一卷为管理者的条件,它就是用《贞观政要》来讲解的。 《贞观政要》全书文字简明生动,说理透彻,涉及面广,本文只就用人方面谈谈它对企业的作用。 《贞观政要》第七篇《论择官》记载了贞观二年,唐太宗问右仆射封德彝:“政治之本,唯在得到人才,近来朕命卿举拨贤才,却不见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寄望于谁?”封德彝答道:“臣愚昧,岂敢不尽情尽力,只是至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唐太宗批评道:“前代明哲君在用人各取所长,而且都在当时求取,不是借用不同时代的人才,哪里能等到梦见傅说,偶遇吕尚,然后才来治理政事呢?而且哪个朝代没有贤能?只怕被遗漏而不知罢了。”几句话说得封德彝十分惭愧。 要治理好企业,创出名牌,必须选拔贤能之才、杰出人才,才能越高越好。要想得到真正人才,首先要有爱慕贤才之心,要善于去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还要求领导者有容人之量,有聚集人才的本领,有正确的择才标准。 企业领导者当然也要善于选择有才干的人。马克。麦考马克《在哈佛商学院学不到的经营之道》中说:“要雇用比你更机智的人。”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内基十分重视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组织,别人给他写的墓志铭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善于使用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美国很多创业者谈“企业家创业入门要诀”,其中有一条为“雇用精明能干的员工,不但有助于业务的拓展,而且自己也可以向他们学习。”认为经营者雇用有才能的员工,于公司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日本企业为使自己的事业得到发展,非常重视人才的发现和选拔。他们认为人才是最宝贵的财产,他们的格言是“事业即人”。日本企业经营特色之一是“年功序列制”,但在发展和举荐人才上,他们却常常打破规矩,破格提拔人才。松下有句格言:“从普通人中得到非凡的成绩”。松下非常鼓励经理人员在员工中间去发现人才和有潜力的人,并将他们安排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松下告诫他的经理们说:“一名经理应从多方面来了解下属人员的潜力,以便在如何充分发挥他的潜力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贞观政要。论择官》中还记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政治之本在于审,审量人才而授以官职,官员务必精简。《书经》说:”任官唯贤才‘。又说:“官不必备,惟其人’。如果用对了人,人力虽少也足够了;如果不得其人,虽然人多又有何用?古人也把官不得其才,比喻为画地为饼,不中用。《诗经》上说:”谋夫孔多,是用不就。‘孔子也说:“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经典上提到这一类的道

三星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0a14854813.html, 三星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作者:李园园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企业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一系列的内部控制问题也出现了,更糟的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适应了现在的公司管理管理系统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选择三星集团的成功案例来分析内部控制对公司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中国国内企业应该如何改革,如何使公司内部管理系统更加完美。 关键词:三星集团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一、引言 1.研究背景。2006年三星集团旗下的三星电子、三星产物和三星生命这3家企业跻身于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前500强,到2008年三星集团品牌价值高达110.65亿美金并且营业额约1600亿美金,其成为了世界百大品牌中排行第25位的企业。三星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突显出了了它雄厚的实力,有将近30多种产品在全球商业世界的市场份额中占据顶端。首先我们就以三星集团的电子产业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在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年度工业设计奖(IDEA)的评选中三星公司以杰出的业绩获得了许多优异奖项,直到2004年三星集团在美国取得的专利高达1323项,在世界所有企业中排第八名,三星成为近几年来获得奖项最多的公司,没有之一。三星集团的设计能力充分证明了其公司本身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2.研究意义。三星电子产业是三星集团旗下的旗舰公司,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许多行业巨头,在《商业周刊》IT百强中以优势占据第二位,逐渐已有成为行业领袖的趋势, 三星之发展趋势必然势不可挡,成为电子行业的明日之星已是众势所趋。 二、三星集团概述 1.集团的简介。三星集团旗下包括若干个其他法人机构以及24个下属公司,近300个法 人及办事处在60左右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达19.7万人的职工总数,涉及了金融、电子、化学、医疗等多个业务领域,成为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2003年三星集团旗下的3家企业以 优异的业绩成功评选为美国《财富》杂志的前500强,其中三星排名为第56名的电子产业,三星排名为第115位的产物产业,以及排名第234位的三星产业。三星集团品牌价值高达105.5亿美金,2003年营业额高达963亿美元,以第24位的成绩在世界百大品牌排行中占据优势地位,成为在两年内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2.集团初创时期。三星集团的前任会长李秉喆先生以3万韩元(折合人民币200多元)在1938年3月4日建立了“三星商会”其地址是韩国大邱市。当时三星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过

天达之大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用人之道

天达之大一位民营企业家 的用人之道 天达药业是高密红高粱地里成长起来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它的老板叫张世家。年张世家白手起家创办天达,如今天达总资产已达两个多亿,几年来光税就缴了多万。 (一)天达有两高:一是员工的素质高。二是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天达员工,半数以上拥有高等学历,总经理和位部门经理中,位是博士、硕士,且多为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博士、硕士。 天达已投放市场的个产品:天达盖福润胶囊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进入全国医药强市上海的公费医疗;天达农作物抗旱抗病增产剂是国家计划项目;还有一个美洛西林钠第三代青霉素被列入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此外,个后续产品,或即将投放市场,或进入二期临床,或正在申报国家级新药……

两高前为因,后为果。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会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是面向全国,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是不会招之即来的。敢用外地人、善用外地人正是天达董事长张世家用人的独到之处。如今的天达,无论从事市场开发,还是从事产品开发,差不多都成了外地人的一统天下。员工中,高密本土的只有人。而且都是车间的工人。 天达的管理层更是来自五湖四海:总经理马列来自上海,副总经理吕达来自沈阳;副总经理王来红来自北京;副总经理张宏民来自海南;品质部长严建国来自上海;市场总监李敬龙来自广州… 张世家说,二战后,战胜国美国把高科技人才作为最大的战利品,甚至不择手段把战败国的科学家绑架到美国为其服务。而同样是战胜国的苏联这时在忙些什么呢?忙于把战败国的机器设备拆迁到苏联本土。最后的结果是谁战胜了谁?争来争去,最终还是谁争得了人才,谁就能争得了天下。所以张世家也把人才作为立身之本,在争天下中争人才,在争人才中争天下。 中国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在哪里?在上海。商家必争之地,天达自然志在必夺。年天达当时的总经理徐

企业用人之道

企业用人之道 企业不在大小,员工不在多少。凡重用众才之能者必兴,凡善聚众智之光者必明。善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领导人能否将企业“引航前行”,在市场经济的汹涌波涛中驶向胜利彼岸的关键条件。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 企业如何选人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说明了识才的重要性。用才必先识才,识才是为了更好地用才。企业不但要有人,而且要有高人,否则就成为“止业”。其实,企业诸多产品、价格、渠道、服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实则都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还是要先找对人! 联想集团有个战略叫: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前面两个都是关于人的,事实上,战略也是人定的,并且是由于执行层面的人来推动。所以公司运营的结果最终都得从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方面思考。随着这些年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力结构偏年轻化,学历更高,生长环境更优越,经济环境复杂后,企业遭遇的问题比以往都更具挑战性。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这个过程一定是人将资源整合的一个过程。在用人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其实如何用人这个问题是动态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员工,用的方法都会有区别,很多观念是必须不断地更新以符合公司发展用人的需求。比如: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会发现人很难招?有的人能力不行,有的人待遇要求比较高,有的人看的行用时就是不好使,其实,如果

放弃挑剔的心态去招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优秀的人才。 新员工到公司后开始是需要适应环境的,很多员工的离职是在企业前2个月就决定的。很多公司是找来人就让人上岗,结果没有专业培训,越用越觉得不合适。有的公司是干脆连内部的流程和制度都没有,人来了都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这样导致人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优秀企业是用三流的人做一流的事,而不是一流的人做三流的事。比如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企业,具备强大的培训与复制能力,无论什么样的人在他们那里培训几天马上可以胜任工作岗位。而很多公司的岗位换了很多人都没有人合适,那么有可能是岗位的设置就出现了问题。 优秀的人才往往天生具备一定的素质,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就要做好岗位的分析,这个人是找来做什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果做好了可以继续往哪方面发展?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往往教条于人员的待遇,对人的内在素质要求不高。甚至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对人的问题就存在偏见。 有的企业认为员工就是成本,所以总是跟员工斤斤计较,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无法经营下去,要么人才流失,业务下滑。有的企业负责人看人的时候总是注意表层,什么员工形象好就是好员工,员工打小报告就是忠诚负责任,员工加班就是敬业等一些非常传统的人事观念。表面上看这些是合理的,其实,这也都是过时的,现在的观念认为时间长短不代表忠诚,有可能他在别的地方无立足之地,在你这里没事。 一个三年给企业创造3万价值的人,和一个月给企业创造3万元价值的人,如果认为第一个忠诚,那么企业就会有很多这种“无能之辈”;一个人偶尔加班可以理解为工作强度短期大,负责任,但是天

不可不知的企业十条用人之道

不可不知的企业十条用人之道(图) 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和你谈谈他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告诉你如何用人才算成功?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尤其是用工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家很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矛盾。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我谈谈我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 用人标准: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员,高层就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对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就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说!目标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的别谈!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对于考核中层员工,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会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这样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这样,才是合格的中层! 而对于考核高层,就是裁判员,裁判员就是只管人不管事。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允许人犯错,这样才能使下属迅速成长。万万千不能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同样亡国,因为不是后续无人,而是没培养人才。 才能、德行、胸怀,这就是检验基层、中层、高层的用人标准。 才能和胸怀大家都能理解,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中间的德行,什么是德?即品格;什么是行?即性格。一流的人:品格为方毅刚勇,做人如山,以不变应万变,性格为柔韧圆通,做事如水,以万变应不变。这就是德行。 用人理念: 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奉献,讲道德更讲风格用人理念是小、中、大企业都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对于小企业来说,可以无理论,但必须有理念。在用人方面,没有正确的用人理念,招来人也是白招!到最后,为了壮大实力,而盲目扩充人数,越招越大,只会成为大大泡泡糖,一戳就破了。 一般的企业在用人理念这块,讲的就是文凭、职称、阅历、资历、道德。而在我这里的体会则不然,这些东西对我来说,不是完全正确。这些也要讲,但企业不是政界,不是学界,更不是单纯的慈善事业,没有财政拨款,没人能给你买单,所以在用人方面,我更多的是讲水平、称职、能力、奉献、风格。 所谓的文凭,就是学历,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很多人都为了学历而历学,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再问问小学的课本,早就不记得了!当今出来的本科生,连一个适合的工作都找不到了,还谈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理性想想,水平是不是比文凭更重要? 再说说职称。财会专业的本科生稍加复习就能考上堂堂的注册会计师,真让他去大公司,连个出纳都做不好。而真正称职的财务大总管,什么财务方面的事情都能理顺做好,您放心,让他去考注册会计师,他不一定考得上!这就跟真正的美国人考不过中国的英语6级考试一个道理。所以说有职称不能代表能称职!

严介和:企业的十大用人之道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 [导读]如何用人才算成功?也就是所谓的“成功用人”,在我看来,也只有简单五句话:“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善于善败,乐于取舍,成于归零”。只要做到这五句话,想不成功都不行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严介和(微博),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郑和舰队首席顾问,华佗论箭首席专家,新华社《新论语》总撰稿人。作品有《管理境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产业决定未来》和《严介和新论语》五部曲。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尤其是用工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家很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矛盾。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我谈谈我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 用人标准: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员,高层就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对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就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说!目标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的别谈!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对于考核中层员工,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会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这样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这样,才是合格的中层! 而对于考核高层,就是裁判员,裁判员就是只管人不管事。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允许人犯错,这样才能使下属迅速成长。万万千不能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同样亡国,因为不是后续无人,而是没培养人才。 才能、德行、胸怀,这就是检验基层、中层、高层的用人标准。 才能和胸怀大家都能理解,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中间的德行,什么是德?即品格;什么是行?即性格。一流的人:品格为方毅刚勇,做人如山,以不变应万变,性格为柔韧圆通,做事如水,以万变应不变。这就是德行。 用人理念: 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奉献,讲道德更讲风格 用人理念是小、中、大企业都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对于小企业来说,可以无理论,但必须有理念。在用人方面,没有正确的用人理念,招来人也是白招!到最后,为了壮大实力,而盲目扩充人数,越招越大,只会成为大大泡泡糖,一戳就破了。 一般的企业在用人理念这块,讲的就是文凭、职称、阅历、资历、道德。而在我这里的体会则不然,这些东西对我来说,不是完全正确。这些也要讲,但企业不是政界,不是学界,更不是单纯的慈善事业,没有财政拨款,没人能给你买单,所以在用人方面,我更多的是讲水平、称职、能力、奉献、风格。 所谓的文凭,就是学历,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很多人都为了学历而历学,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再问问小学的课本,早就不记得了!当今出来的本科生,连一个适合的工作都找不到了,还谈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理性想想,水平是不是比文凭更重要? 再说说职称。财会专业的本科生稍加复习就能考上堂堂的注册会计师,真让他去大公司,连个出纳都做不好。而真正称职的财务大总管,什么财务方面的事情都能理顺做好,您放心,让他去考注册会计师,他不一定考得上!这就跟真正的美国人考不过中国的英语6级考试一个道理。所以说有职称不能代表能称职!

企业用人之道

企业用人之道 企业要有持续良好的发展,必须汇集优秀的人才,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愈多并且知人善任,企业势必茁壮成长,反之则会日益衰落。可如何吸引人才,如何让优秀人才愿意追随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们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那我们自身是否存在某种缺陷呢?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吸纳人才的素质,创建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身边人才济济。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首先要从“尊重”开始,对人才做到尊重、尊重、再尊重。 “尊重”这个词听起来、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尊重”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是由里而外透射的人格,而这种人格是需要修炼积累的,这也成为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标准。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有修养的人,是值得别人交往和追随的人。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有钱就是成功者,这是很危险的思潮,是物欲横流的结果,到头来必将害了自己。我也接触了一些很有钱的人,其资本积累靠的是钻中国经济在转型阶段不规范的空子,一不小心发了财。但是,他能够一直拥有这个财富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定律:你累积这个财富的速度有多快,你失去这个财富的速度也就有多快。我们要清晰地重树成功的标准,特别是企业经营者,我们要以社会贡献价值大小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不是口号,而是一个信仰。出于什么信仰,出于什么目的,你才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立意高,出手就会不凡,成绩也会斐然。 “尊重”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员工之所以愿意在企业工作,看的并非只是收入,更重要的是工作氛围,特别是对于高素质人才,更需要创造一种相互理解、轻松和谐的气氛,而管理者就是这个气氛的缔造者。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尽力,才愿与上级、平级、下级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工作团队。 每个员工都希望拥有4个权力:知情权、参与权、商量权与决定权。他们希望了解、知道公司的情况,同时对于自己相关的事项拥有参与意见的权力,当事先参与了这个事情的设计,在具体执行中才会更积极地去做。商量权是指员工希望自己参与共同讨论,而事实上,我们往往不习惯事先作讨论,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这就导致了在事情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在主客观上均不能很好地落实,因而造成更大的浪费。我们应该承认,人都是喜欢自我决定的,有参与感才有归属感,才会使工作热情度升高。作为管理者,我们如何让员工有更高的工作热情,达到更高的工作绩效是我们一直所寻求的。 我在与许多管理者的接触中了解到,大家都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

企业 大用人标准

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尤其是用工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企业很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矛盾。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在企业管理中如何用人、育人、留人的认识。 用人标准: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员,高层就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怎么样去考核,对基层的考核就像运动员一样,金牌就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说!目标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的别谈!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对于考核中层员工,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实际经验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这样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这样,才是合格的中层!

无私无畏是指无私心,做事不怕别人说闲话。无私也有畏是指做事还要考虑做事过程和结果,要讲究方法,常常考虑这样做行不行。 而对于考核高层,就是裁判员,裁判员就是只管人不管事。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允许人犯错,这样才能使下属迅速成长。千万不能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同样亡国,因为不是后续无人,而是没培养人才。 才能、德行、胸怀,这就是检验基层、中层、高层的用人标准。 才能和胸怀大家都能理解,需要说明的是中间的德行,什么是德?即品格;什么是行?即性格。一流的人:品格为方毅刚勇,做人如山,以不变应万变,性格为柔韧圆通,做事如水,以万变应不变。这就是德行。 用人理念: 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奉献,讲道德更讲风格 用人理念是小、中、大企业都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对于小企业来说,可以无理论,但必须要有理念。在用人方面,没有正确的用人理念,招来人也是白招!到最后,为了壮大实力,而盲目扩充人数,越招越大,只会成为大大泡泡糖,一戳就破了。 一般的企业在用人理念这块,讲的就是文凭、职称、阅历、资历、道德。而具体则不然,这些东西也可以说正确,也可以说不是完全正确。但企业不

三星集团的决策机制

揭秘三星决策机制:放权同时勒紧缰绳 三星董事 长李健熙(新浪科技配图) 导语:本文刊载在日经技术在线,作者吉川良三通过对三星电子在半导体、电视等领域的分析,揭开三星集团在决策中的优势。 三星电子业绩遥遥领先索尼、松下等日本竞争对手的原因之一,人们常常提到“决策快”。以半导体业务为例,因快速敲定数千亿日元规模的投资,其以成本竞争力为中心,从日本企业手中夺走了主导权。平板电视、智能手机也是如此。对照之下,作为日本企业常常被诟病的是“决策慢”。 似乎不少日本人觉得,能快速拍板是因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全听老总一句话。就像韩国的很多财团一样,三星电子也是家族企业,因此才有这样的看法吧。 但事实并非如此单纯。三星电子的老总——该公司董事长(兼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煕虽然会对参谋部策划的战略是否合理作“判断”,但并不是自己提出战略后下达执行的。 强大的“参谋部” 三星电子的李健熙只把问题抛给部下。例如,“应该如何进攻新兴市场国家”、“半导体业务怎样才能战胜日本企业”等等。开展具体行动的则是相当于军队“参谋部”(Staff Department)的部门。拥有强大信息网的参谋部会进行彻底的调查,制定出战略乃至详细的战术。

作为成果,将向董事长提出“希望向半导体业务投入这么多资金。这样定能战胜日本企业”之类的方案。董事长把方案与自己的考虑比对,判断方向是否正确,敲定“就这么办”。就算是规模高达几千亿日元的投资,也是这样拍板的。 参谋部现在名叫“未来战略室”,在笔者投奔三星电子的1990年代中期,曾经叫做“秘书室”。在大约400位“参谋”中,一半出身于管理部门,另一半则出身于技术部门。 秘书室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1998年更名为构造调整本部,后又改称全球战略室,最后成为了今天的未来战略室,但实际的功能没有变化。听说,现在支撑三星电子的主要业务,例如半导体业务、电视业务的战略,就出自于过去隶属秘书室、出身技术部门的参谋。 三星集团的参谋 部集中了公司的优秀员工,负责从业务战略到战术的策划。 不是“决定”而是“判断” 参谋部不仅有三星电子,还有从寿险公司三星生命保险(Samsung Life Insuarance)、商社三星物产(Samsung C&T)等整个集团派遣来的人员。该部门的每个人坚定信奉财团三星集团的愿景和思路。就像丰田集团共享制造相关的独特展望一样,三星集团也拥有自己的愿景。 记者从参谋部的高管处得知,董事长每个月左右会来一次,但只是提出问题。之后就该参谋们绞尽脑汁了。然而,参谋们个个似都是厉害人物:其探讨的内容90%都会成为实现董事长的愿景和思路。他们不会一一请示“董事长,这该怎么办、那该怎么办?”,而是自信地去独立策划战略和战术。董事长偶尔的直接指示,也只在参谋策划的战略与自己的愿景有偏差之时。而且,这种情况不过只有上述提到过的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