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十三章第三节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第十三章第三节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第十三章第三节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第十三章第三节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第三节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学生用书P243])

一、黑体和黑体辐射

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辐射出去的电磁波在各个波段是不同的,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谱分布.这种谱分布与物体本身的特性及其温度有关,因而被称之为热辐射.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二、光电效应

1.定义: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

3.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着饱和电流: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时间不超过10-9 s.

1.判断正误

(1)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

(2)光子和光电子都是实物粒子.()

(3)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光的强度.()

(4)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证明光的波动说是错误的.()

(5)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6)逸出功的大小与入射光无关.()

答案:(1)√(2)×(3)×(4)×(5)√(6)√

三、光电效应方程

1.基本物理量

(1)光子的能量ε=hν,其中h=6.626×10-34 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

出时所具有动能的最大值. 2.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

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2.(高考广东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

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答案:AD

对光电效应现象的理解[学生用书P244]

【知识提炼】

1.放不放光电子,看入射光的最低频率.

2.单位时间内放多少光电子,看光的强度.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小,看入射光的频率.

4.要放光电子,瞬时放.

【典题例析】

(2016·高考全国卷乙改编)现用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规律,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则饱和光电流变大,选项A正确.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入射光的频率变高,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光强都有关,选项B错误,C正确.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错误.

[答案] AC

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选AD.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只有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D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为线性关系,但非正比关系,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C错误.

对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

对应规律对规律的产生的解释

存在极限频率ν0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首先必须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引力做功W0,要使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小于W0,对应的频率ν0=W0

h

,即极限频率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一部分克服阻碍作用

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强度无

关做功,剩余部分转化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对于确定的金属,W0是一定的,故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

而增大

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照射金属时,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后,动能立即增大,不需要积累能量的过程

光较强时饱和电流大光较强时,包含的光子数较多,照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较多,因而饱和电流较大

光电效应方程[学生用书P244]

【知识提炼】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 k=hν-W0

hν:光电子的能量.

W0: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E k: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图象分析

图象名称图线形状由图线直接(间接) 得到

的物理量

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1)极限频率:ν0;

(2)逸出功:W0=|-E|=E;

(3)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h

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1)截止(极限)频率:ν0;

(2)遏止电压U c: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普朗克常量:h=ke(k 为斜率,e为电子电量)

频率相同、光强不同时,光电流与电压的

关系 (1)遏止电压:U c ;

(2)饱和光电流:I m (电流的最大值); (3)最大初动能:

E km =eU c

频率不同、光强相同

时,光电流与电压的

关系

(1)遏止电压:

U c1、U c2;

(2)饱和光电流:电流最大值; (3)最大初动能:E k1=eU c1,E k2=eU c2

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 ,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 ,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 ,即将阴极K 接电源正极,阳极A 接电源负极,在KA 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 ,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 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 为逸出功,h 为普朗克常量,e 为电子电量)( )

A .U =h νe -W e

B .U =2h νe -W e

C .U =2hν-W

D .U =5h ν2e -W e

[审题指导] 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是光子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遏止电压是光电流恰好为零时的反向电压,利用动能定理和光电效应方程联立求解即可.

[解析] 以从阴极K 逸出的且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

-Ue =0-12m v 2m ①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

nh ν=12m v 2m +W (n =2,3,4…) ②

由①②式解得:U =nh νe -W e

(n =2,3,4…),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

【跟进题组】

考向1 E k -ν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1.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 )

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

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

C .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

解析:选AC.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截止频率,A 正确、B 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可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C 正确;金属的逸出功为:W 0=hν0=

6.63×10-34×4.27×1014

1.6×10-19 eV ≈1.77 eV ,D 错误.

考向2 对I -U 图象的理解

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

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解析:选B.由图象知,甲、乙光对应的遏止电压相等,由eU c =E k 和hν=W 0+E k 得甲、乙光频率相等,A 错误;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丙光的波长小于乙光的波长,B 正确;由h νc =W 0得甲、乙、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相同,C 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知,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D 错误.

考向3 U c -ν图象与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3.(2015·高考全国卷Ⅰ)

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 和b ,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 ,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

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及E km =eU c 得U c =h νe -W 0e ,故h e =k ,b =-W 0e

,得h =ek ,W 0=-eb .

答案:ek -eb

1.应用光电效应方程时的注意事项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光频率大于这个截止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截止频率是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对应着光的极限波长和金属的逸出功,即hν0=h c λ0

=W 0. (3)应用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时,注意能量单位电子伏和焦耳的换算(1 eV =1.6×10-19 J).

(4)作为能量守恒的一种表达式可以定性理解方程hν=W 0+12

m v 2的意义:即入射光子的能量一部分相当于转换在金属的逸出功上,剩余部分转化为光电子的动能.对某种金属来说W 0为定值,因而光子频率ν决定了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及光电子的初动能大小.每个光子的

一份能量hν与一个光电子的动能12

m v 2对应. 2.光电效应中有关图象问题的解题方法

(1)明确图象中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及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同时还要知道截距、交点等特殊点的意义.例如,

①E km -ν图象,表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随入射光频率ν的变化曲线,图甲中横轴上的截距是阴极金属的极限频率,纵轴上的截距表示了阴极金属的逸出功负值,直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图象的函数式:E k =hν-W 0.

②光电效应中的I -U 图象,是光电流强度I 随两极板间电压U 的变化曲线,图乙中的I m 是饱和光电流,U c 为遏止电压.

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学生用书P246]

【知识提炼】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其表现规律为:

1.从数量上看: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2.从频率上看:频率越低波动性越显著,越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越不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贯穿本领越强.

3.从传播与作用上看: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4.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由光子的能量E =hν,光子的动量p =h λ

表达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

5.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时不可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粒子.

【典题例析】

(2015·高考全国卷Ⅱ改编)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 .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解析] 电子束具有波动性,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选项A 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高速运动时,径迹又细又直,表现出粒子性,选项B 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体现出波动性,选项C 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体现的是波的粒子性,选项D 错误.

[答案] AC 【跟进题组】

考向1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1.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曝光时间不长时,光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

B .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C .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 .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表现出波动性

解析:选BCD.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大量光子的落点出现一定的规律性,落在某些区域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区域正是波通过双缝后发生干涉时振幅加强的区域.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少数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所以正确选项为BCD.

考向2 对物质波的考查

2.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λ=h p

,式中p 是运动物体的动量,h 是普朗克常量.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 nm ,若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1×10-4 倍.求:

(1)电子的动量大小.

(2)试推导加速电压跟德布罗意波长的关系,并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m =

9.1×10-31 kg ,电子电荷量e =1.6×10-19 C ,普朗克常量h =6.6×10……-34 J ·s ,加速电压的计算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λ=h p 得p =h λ

6.6×10-341×10-4×440×10-9

kg·m/s =1.5×10-23 kg ·m/s.

(2)eU =E k =p 22m ,又λ=h p

联立解得U =h 22em λ2

,代入数据解得U =8×102 V. 答案:(1)1.5×10-23 kg ·m/s

(2)U =h 2

2em λ2

8×102 V

[学生用书P246])

1.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相等的物理量是( )

A .速度

B .动能

C .动量

D .总能量

解析:选C.根据λ=h p

,知电子和中子的动量相等,选项C 正确. 2.(高考江苏卷)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73 ×1014 Hz 和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

A .波长

B .频率

C .能量

D .动量

解析:选A.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2m v 2m

=h ν-W .由题知W 钙>W 钾,所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根据p =2mE k 及p =h λ

和c =λν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特点是:动量较小、波长较长、频率较小.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

3.(2017·北京朝阳模拟)用绿光照射一个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最大初动能增大,可以( )

A .改用红光照射

B .改用紫光照射

C .改用蓝光照射

D .增加绿光照射时间

解析:选B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时间或照射强度无关,而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有关,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最大初动能越大,所以本题中可以改用比绿光光子能量更大的紫光、蓝光照射,以增大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

4.(2015·高考江苏卷)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解析:选AB.光电效应现象、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都可以用光的粒子性解释,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选项B 正确;

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 p

和p 2=2mE k 知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动量不同,德布罗意波长不相等,选项D 错误.

5.(2017·河北保定模拟)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移动滑片P ,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 0的数值

B .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 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将一直增大

C .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电流表示数会增大

D .阴极K 需要预热,光束照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有光电流

解析:选AC.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移动滑片P ,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当电流表示数为

零时,则有eU =12m v 2m

,那么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 0的数值,故A 项正确;当其他条件不变,P 向右滑动,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加,光电子运动更快,由I =q t

得电流表读数变大,若电流达到饱和电流,则电流表示数不会增大,B 项错误;只增大入射光束强度时,单位时间内光电子数变多,电流表示数变大,C 项正确;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间的,阴极K 不需要预热,所以D 项错误.

6.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 ·s.

(1)图甲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________(选填“阴极”或“阳极”);

(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c=________Hz,逸出功W0=________J;

(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________J.

解析:(1)在光电效应中,电子向A极运动,故电极A为光电管的阳极.

(2)由题图可知,铷的截止频率νc为5.15×1014 Hz,逸出功W0=hνc=6.63×10-34×5.15×1014 J≈3.41×10-19 J.

(3)当入射光的频率为ν=7.00×1014Hz时,由E k=hν-hνc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k=6.63×10-34×(7.00-5.15)×1014 J≈1.23×10-19 J.

答案:(1)阳极

(2)5.15×1014[(5.12~5.18)×1014均视为正确] 3.41×10-19[(3.39~3.43)×10-19均视为正确]

(3)1.23×10-19[(1.21~1.25)×10-19均视为正确]

7.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光电管.用波长λ=0.50 μm的绿光照射阴极K,实验测得流过G表的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势差U AK满足如图乙所示规律,取h=6.63×10-34 J·s.结合图象,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K时的最大动能.

(2)该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

解析:(1)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的个数

n =I m e =0.64×10-61.6×10-19

(个)=4.0×1012(个)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km =eU 0=1.6×10-19 C ×0.6 V =9.6×10-20 J.

(2)设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为λ0,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 =h c λ-h c λ0

,代入数据得λ0=0.66 μm.

答案:(1)4.0×1012个 9.6×10

-20 J

(2)0.66 μm

[学生用书P365(独立成册)])

一、选择题

1.(2017·太原质检)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 .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 .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D .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选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而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而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实际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不是不具有波粒二象性,D 项错误.

2.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

A .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 .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 .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 .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解析:选C.按照光的波动理论,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需要时间,因此光电效应不可能瞬时发生,这与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电子会吸收足够的能量,克服原子的束缚成为光电子,因此所有金属均可以发生光电效应,这与

光电效应有极限频率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照射光越强,电子获得的能量越大,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与光电效应中打出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而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也可以得到光越强打出的光电子越多,光电流越大,因此C项正确.

3.

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 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由于是强度不同的光照射同种钠极板,则遏止电压相同,强度不同,饱和光电流不同.选项C正确.

4.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照相底片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象,则()

A.图象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B.图象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C用紫外线观察不到类似的图象

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

解析:选ABD.图象甲曝光时间短,通过光子数很少,呈现粒子性.图象乙曝光时间长,

通过了大量光子,呈现波动性,故A 、B 正确;同时也表明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故D 也正确;紫外线本质和可见光本质相同,也可以发生上述现象,故C 错误.

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量中,一定不同的是( )

A .遏止电压

B .饱和光电流

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D .逸出功

解析:选ACD.同一种单色光照射不同的金属,入射光的频率和光子能量一定相同,金属逸出功不同,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知,最大初动能不同,则遏止电压不同;同一种单色光照射,入射光的强度相同,所以饱和光电流相同.

6.(2017·济南模拟)如图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

C .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D .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2

解析:选ABC.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知,当ν=0时-W 0=E k ,故W 0=E ,A 项对;而E k =0时,h ν=W 0即W 0=hν0,B 项对;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2hν0-hν0=hν0=E ,C 项对;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

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D 错.

7.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只增大入射光的频率,金属逸出功将减小

B .只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C .只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D .只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光电子逸出所经历的时间将缩短

解析:选ABD.即便增大入射光的频率,金属逸出功也将不变,故A 错误;根据光电效

应方程E k=hν-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的频率和逸出功决定,只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不变,只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故B错误,C正确;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光电子逸出所经历的时间几乎是瞬间的,故D错误.

8.产生光电效应时,关于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

B.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

C.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时间成正比

D.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解析:选AD.发生光电效应,一个电子获得一个光子的能量,E k=hν-W0,所以E k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光照射的时间无关,A正确,C错误;由E k=hν-W0=h c

-W0可知

λ

E k与λ并非成反比关系,B错误;由E k=hν-W0可知,E k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若频率不变,E k与W0成线性关系,D正确.

9.(2017·沈阳模拟)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电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光电管K、A极间所加的电压U可由图中的电压表测出,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测出,下列关于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入射光的频率有可能光电管电极K上无光电子放出

B.当滑片P位于P′右端时,电极K、A间所加电压使从电极K发出的光电子加速

C.保持入射光频率、光强不变,若只增大光电管K、A间所加的加速电压,光电流会趋于一个饱和值

D.调整滑片P、P′的位置,可使光电子从K极发射后向A极做减速运动,当电流计的示数恰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截止电压

解析:选ACD.降低入射光的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A对;当滑片P位于P′右端时,电极K、A间所加电压为反向电压,此电压使光电子减速,B错;保持入射光频率、光强不变,若增加光电管K、A间所加电压,光电流会趋于

一个饱和值,这个电流就是饱和光电流,C 对;D 所叙述的过程满足E k =eU ,D 对.

10.(2017·陕西师大附中检测)用a 、b 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分别照射同一金属板,发现当a 光照射时验电器的指针偏转,b 光照射时指针未偏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增大a 光的强度,验电器的指针偏角一定减小

B .a 光照射金属板时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带负电

C .a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小于b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D .若a 光是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1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b 光可能是氢原子从n =5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解析:选CD.增大a 光的强度,从金属板中打出的光电子数增多,验电器带电荷量增大,指针偏角一定增大,A 错误.a 光照射到金属板时发生光电效应现象,从金属板中打出电子,金属板带正电,因此,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带正电,B 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因此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a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小于b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C 正确.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1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能量大于氢原子从n =5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能量,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紫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4.5×10-7 m ,问:

(1)紫光光子的能量是多少?

(2)用它照射极限频率为ν0=4.62×1014 Hz 的金属钾能否产生光电效应?若能产生,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h =6.63×10

-34 J ·s) 解析:(1)E =hν=h c λ

=4.42×10-19 J. (2)ν=c λ

=6.67×1014 Hz ,因为ν>ν0,所以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km =hν-W 0=h (ν-ν0)≈1.36×10-19 J.

答案:(1)4.42×10

-19 J (2)能 1.36×10-19 J

12.如图所示,当开关S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 ,发现电

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1)求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大小;

(2)求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解析:设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阴极材料逸出功为W0

当反向电压达到U0=0.60 V以后,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达不到阳极,因此eU0=E km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E km=hν-W0

由以上二式得E km=0.6 eV,W0=1.9 eV.

答案:(1)0.6 eV(2)1.9 eV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pdf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 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 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 ,则它的极限频率h W v =0 B.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k E =hv -W 知,B 、C 错误,D 正确.若k E =0,得极限频率0v =h W ,故A 正确. 答案AD 2.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 A.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性质. 干涉、衍射、偏振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只有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都是光的粒 子性的表现,D 正确. 答案D 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 、D 正确,B 、C 错误. 答案AD 4.当具有 5.0 eV 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 动能是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 ) A.1.5 eV B.3.5 eV C.5.0 eV D.6.5 eV 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及逸出功. 由W hv E k ?= 得W =hv -k E =5.0 eV-1.5 eV=3.5 eV 则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h min v =W =3.5 eV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60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练)(含解析)1

专题60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练) 1.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 电压U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U I a b A.a光光子的频率大于b光光子的频率,a光的强度小于b光的强度; B.a光光子的频率小于b光光子的频率,a光的强度小于b光的强度; C.如果使b光的强度减半,则在任何电压下,b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一定比a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小; D.另一个光电管加一定的正向电压,如果a光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则b光一定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 【答案】D 【名师点睛】要熟练掌握所学公式,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如本题中折射率、临界角、光子能量、最大初动能等都有光的频率有关;对于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判定a、b两种单色光谁的频率大,反向截止电压大的则初动能大,初动能大的则频率高,故b光频率高于a 光的.逸出功由金属本身决定。 2.(多选)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14 7.7310Hz ?和14 5.4410H ?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钾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A.波长 B.频率 C.能量 D.动量 【答案】BCD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hγ-W0,又 W0=hγc;联立得:E k=hγ-hγc,据题钙的截止频率比钾的截止频率大,由上式可知:从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较大,

由2 k P mE =,可知钾光电子的动量较大,根据 h P λ= 可知,波长较小,则频率较大.故A 错误,BCD正确.故选BCD.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0,明确光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关 系、物质波的波长与动量的关系 h P λ= . 3.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这两种光:() 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b光的临界角大 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 D.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 【答案】C 【名师点睛】要熟练掌握所学公式,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如本题中折射率、临界角、光子能量、最大初动能等都有光的频率有关。 4.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 eV,用波长为2.5×10- 7 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3.0×108 m/s,元电荷为1.6×10-19 C,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则钾的极限频率是Hz,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J。(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答案】5.3×1014 ,4.4×10-19 【解析】(1)根据据逸出功W0=hγ0,得: 19 14 034 2.21 1.610 5.310 6.6310 W Hz h γ - - ?? ===? ? ; (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0…①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详解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Ⅱ学习指导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1.黑体和黑体辐射 如果某种物质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1)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理想的黑体,实际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电磁波),也都能吸收和反射红外线,绝对黑体是理想化模型。 (2)黑体看上去不一定是“黑”的,有些可看做暗黑体的物体由于自身较强的辐射,看起来还会很明亮,如炼钢炉口上的小孔、一些发光体也被当作黑体来处理。 (3)黑体辐射的特性: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4)黑体辐射实验规律。 从下页右图中可以看出,随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在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能量的量子化 宏观世界的能量是连续的,微观世界里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不是任意值,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分立的。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最小能量称为能量子 ε=h ν 普朗克常量:h =6.626×10- 34J ·s 3.光电效应的规律 (1)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就越大,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即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光电效应规律中“光电流的强度”指的是光电流的饱和值。因为光电流未达到饱和值之前,其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饱和值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射出的光电子存在最大初动能,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只随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2 1 2c e v m =eU c 遏止电压的存在说明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遏止电压随入射光的频率改变,与光强无关。 (3)任何金属都存在截止频率,用超过截止频率的光照射这种金属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截止频率的光照射,无论光有多强,照射时间有多长,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4)光电效应的瞬时性,产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不会超过10- 9s 。 例1 光电效应中,从同一金属逸出的电子动能的最大值 A .只跟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B .只跟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C .跟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关 D .除跟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有关外,还和光照时间有关 说明: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可知,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ν,故选项A 正确。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和认识_光学小论文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和认识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黄金 PB11210054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光就伴随着我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有了光,才有了我们色彩斑斓的生活。人们对光学最初的研究,也是从“人类为何能看到周围的物体开始”。经历了半个多学期的光学学习我对光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大学以前,我们接触到的主要是几何光学,它让我们对光有了最初的认识。它让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时又引出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性质。费马定理更是让我们对光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我们似乎觉得这好像就是光的全部。其实不然,大学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光,了解光。 光的干涉衍射让我们知道了光是一种波。而对于光电效应和黑体辐射等问题的研究又让我们看到了光的电磁性!既能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我们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到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也是一段无比辉煌的阶段。光一直被认为是最小的物质,虽然它是个最特殊的物质,但可以说探索光的本性也就等于探索物质的本性。历史上,整个物理学正是围绕着物质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而展开的。17 世纪以前,人们对光的认识只停留在简单的几何光学的层面上,例如光的反射、折射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这也是光学的初期发展。十七世纪初期,人们逐渐发现了与光的直线传播不完全符合的事实,意大利人格里马第率先观察到了光的衍射现象,接着1672-1675 年间胡克也观察到了光的衍射现象,并且和波意耳互相独立地研究了薄膜所产生的彩色干涉条纹,衍射现象,简而言之,就是光波遇到小障碍物或小孔时,绕过障碍物进入几何

阴影区继续传播,并在障碍物后的观察屏上呈现出光强的不均匀分布的现象。所有这些现象的发现都为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 世纪下半叶,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开始了对光学的研究。通过白光实验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他提出了光是微粒流的理论,然而他的这一理论因无法解释光在绕过障碍物之后所发生的衍射现象,遭到了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学说的强烈反对。光的研究在18 世纪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发展,由于牛顿在学术界的权威和盛名,大多数科学家仍在支持光的微粒学说,不过笛卡儿学派中瑞士的欧拉和法国的伯努利却捍卫并发展了光的波动理论。 人们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息。到了十九世纪,初步发展起来的波动光学的体系已经形成。杨氏(托马斯?杨)和菲涅耳的著作对光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试验”还第一次成功地测定了光的波长,光学界沉闷的空气再次活跃起来。后来菲涅耳用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形成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1800年光的偏振现象的发现,更证明了光是横波的事实。1845年,法拉第发现光的振动面在强磁场中的旋转,从而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的内在联系,同时使人们认识到在研究光学现象的时候必须把光学现象同其他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后来麦克斯韦在1865 年的理论研究中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这一结论后来被赫兹用试验所证实。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光的研究深入到光的发生,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微观体系中,然而光的电磁理论却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某些现象,例如黑体辐射中能量按波长的分布的问题;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等。

第十三章第三节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第三节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学生用书P243]) 一、黑体和黑体辐射 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辐射出去的电磁波在各个波段是不同的,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谱分布.这种谱分布与物体本身的特性及其温度有关,因而被称之为热辐射.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二、光电效应 1.定义: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 3.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着饱和电流: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时间不超过10-9 s. 1.判断正误 (1)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 (2)光子和光电子都是实物粒子.() (3)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光的强度.() (4)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证明光的波动说是错误的.() (5)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6)逸出功的大小与入射光无关.() 答案:(1)√(2)×(3)×(4)×(5)√(6)√ 三、光电效应方程 1.基本物理量 (1)光子的能量ε=hν,其中h=6.626×10-34 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

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导学案2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 1.定义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 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如图1): 图1 其中A是阳极。K是阴极。 4.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知识点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ε=hν。其中h=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W0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 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的最大值。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E k =h 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 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 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 e v 2。 知识点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 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考点精练 考点一 光电效应现象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1.对光电效应的四点提醒 (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不取决于光的强度而取决于光的频率。 (2)光电效应中的“光”不是特指可见光,也包括不可见光。 (3)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无关。 (4)光电子不是光子,而是电子。 2.两条对应关系 (1)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达标作业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一、能量量子化 1.以下宏观概念,哪些是“量子化”的 ( ) A. 木棒的长度 B .物体的质量 C .物体的动量 D .学生的个数 2.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 ( ) A .红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绿光 3.“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端加恒定电压U ,则它会辐射频率为v 的电磁波,且与U 成正比,即v = kU 。已知比例系数k 仅与元电荷e 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 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为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 的值可能为 ( ) A . e h 2 B .h e 2 C .2eh D .eh 21 4.煤烟很接近黑体,其吸收率为99%,即投射到煤烟的辐射能量几乎全部被吸收,若把一 定量的煤烟置于阳光照射下,问它的温度是否一直上升?

二、光的粒子性 1.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张开了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 )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2.(多选)两种单色光a和b,a光照射某金属时有光电子逸出,b光照射该金属时没有光 电子逸出,则 ( )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在水中,a光的波长较小 C.在真空中,b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D.在水中,b光的折射率较小 3.(多选)如图是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从图可知( ) A.E km与ν成正比 B.入射光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ν0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C.对同一种金属而言,E km仅与ν有关 D.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 ) A.延长光照时间 B.增大光的强度 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D.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 5.如图所示,当电键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1)求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大小。 (2)求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精选习题(含答案)--资料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精选习题(含答案) 1.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叙述,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B.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有关 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可见光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D.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2.(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3.通过学习波粒二象性的内容,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B.光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C.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光子的波长变小了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4.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4能级直接向n=1能级跃迁所放出的光 子,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氢原子能量变大 =12.75eV B.该金属的逸出功W o C.用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该金 属仍有光电子逸出 D.氢原子处于n=1能级时,其核外电子在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5.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改用红光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 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 6.(多选题)一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用a、b、c光照射光电管得到的I﹣U图线,U c1、U 表示截止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2 A.甲图中光电管得到的电压为正向电压 B.a、b光的波长相等 C.a、c光的波长相等 D.a、c光的光强相等 7.(单选)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对此,以下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高中精品试题 高中精品试题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 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 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 ,则它的极限频率h W v 0 B.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k E =hv -W 知,B 、C 错误,D 正确.若k E =0,得极限频率0v =h W ,故A 正确. 答案AD 2.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 A.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性质. 干涉、衍射、偏振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只有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都是光的粒 子性的表现,D 正确. 答案D 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 、D 正确,B 、C 错误. 答案AD 4.当具有 5.0 eV 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 动能是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 ) A.1.5 eV B.3.5 eV

2020届高三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复习卷: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1.(多选)(2019·西安检测)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 .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 .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D .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过程中,一定相同的是( ) A .遏止电压 B .饱和光电流 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D .逸出功 3.(多选)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小入射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如图甲所示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如图丙所示规则的干涉条纹。对于这个实验结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 .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B .曝光时间不长时,光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子 C .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 .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 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B .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 C .运动的实物粒子也有波动性,波长与粒子动量的关系为λ=p h D .光波和物质波,本质上都是概率波 5.(多选)已知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为νc ,则( ) A .当用频率为2νc 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 .当用频率为2νc 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 C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讲课教案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 17.1 能量量子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重点: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教学过程: 1、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 (2)黑体 概念: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提出1: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呢? 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结果导致理论与实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瑞利--金斯线,) 3、能量子: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 1ε,2ε,3ε,... n ε,n 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对于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0 1 2 3 4 6 (μ e 实验结果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光的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一、黑体辐射规律 1、黑体:只吸收外来电磁波而不反射的理想物体 2、黑体辐射的特点 黑体的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物体的材料和表面形 状无关(一般物体的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 体的材料、表面形状有关); 3、黑体辐射规律: ① 随着温度的升高,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加强 ②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着波长减小的方向进行; 4、普朗克的量子说: 透过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认为:电磁皮的辐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每份叫一个能量子,能量为γεh =。爱因斯坦受其启发,提出了光子说:光的传播和吸收也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其能量为νεh = 二、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同时说明了光子具有能量 1、光电效应现象 紫外光照射锌板,锌板的电子获得足够的光子能量,挣脱金 属正离子引力,脱离锌板成为光电子;锌板因失去电子而带上 正电,于是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也带上正电,金属箔张开。 2、实验原理电路图

3、规律: ① 存在饱和电流 饱和电流:在光电管两端加正向电压时,单位时间到达阳极A 的光 电子数增多,光电流越大;但当逸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后,再 增加正向电压,光电流就达到最大饱和值,称为饱和电流。 ② 存在遏止电压 在光电管两端加反向电压时,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A 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流减小;当反射电压达到某一值U C 时,光电流减小为零,U C 就叫“遏止电压”。 ③ 存在截止频率 a 、 截止频率的定义: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ν0,入射光的频率低于 “极限频率”ν0时,无论入射光多强,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个极限频率称为 截止频率。 b 、“逸出功”定义:电子从金属表面脱离金属所需克服金属正离子的引力所做的最小功。 要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能量(h ν)要大于 “逸出功(W )” 即: 00W hv = ④ 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因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即为一个光子与一个电子能量交换 的时间,所以不管光强度如何,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极短,不超过10-9 s 。 4、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入射光光子的能量减逸出功 即:W h E K -=ν 可见“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图象如下图

光的波粒二象性

1.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 2.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3.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教材内容全解】 光电效应以及以后发现的康普顿效应都证明了光是一种粒子,但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又表明光是一种波.我们可以看出,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作用是“一份一份”的,但我们无法用宏观世界的规律来描述这些粒子的运动规律,当光子数很少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子的痕迹,但光子的数量很多时,我们就无法把它们区分开,看起来就是连续的,正如沙堆是一颗颗沙粒组成的,但是建筑工地上的一堆沙子包含的沙子太多了,测量沙堆的体积可以认为它们是连续的.从波动性来看,单个光子的运动无法预测,但大量的光子就有了规律,它们出现在某个区域内的可能性就能看出来,这是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这样的现象表明,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粒子性,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的规律来描述,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光既然是一种概率波,但它和水波、绳子上的波等机械波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决定光子在空间不同位置出现概率的规律表现为波的规律.课本图21-3的实验中,光子在和感光胶片作用时的表现和通常的粒子一样,在通过狭缝时却和我们印象中的波一样,正如光子的能量E=hv 和动量λ h c hv p ==,等式的左边表示粒子性,等式右边表示波动的性质,这两种性质通过普朗克常量h 定量地联系起来,这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体现,但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光子以波浪式前进.从波的特性可以看出,光子波长越长,越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波动性越明显;光波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穿透本领越强. 【难题巧解点拨】 例 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光子说并没有否定光的电磁说 B .光电效应现象反映了光的粒子性 C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综合了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得出来的 D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 解析 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但这两种特性并不是牛顿所支持的微粒说和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它体现出的规律不在是宏观粒子和机械波所表现出的规律,而是自身体现的一种微观世界特有的规律.光子说和电磁说各自能解释光特有的现象,两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微粒说和波动说是互相对立的. 答案 A 、B 点拨 本章主要是对微观世界的规律进行了讲解,要对微观世界了解,就不能再以宏观世界的规律进行理解.我们的经验局限于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世界的某些属性与宏观世界

2019年高考人教版高三物理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练习题 (含答案)

2019年高考人教版高三物理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装在原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上的锌板时,发生了光电效应,这时发生的现象是[ ] A.验电器内的金属箔带正电 B.有电子从锌板上飞出来 C.有正离子从锌板上飞出来 D.锌板吸收空气中的正离子 2.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 B.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C.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 D.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 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需要增大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速度,可采用哪种方法?[ ] A.增加光照时间 B.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C.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D.增大入射光频率 4.介质中某光子的能量是E,波长是λ,则此介质的折射率是[ ] A.λE/h B.λE/ch C.ch/λ E D.h/λ E

5.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速度为c,普朗克常量h,现让光以入射角i由真空射入水中,折射角为r,则[ ] A.r>i D.每个光子在水中能量为hc/λ 6.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中,波动说仅能解释的一条规律是[ ] A.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被照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B.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与人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D.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极短,一般不超过10-9s 7.三种不同的入射光A、B、C分别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a、b、c表面,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若三种入射光的波长λA>λB>λC,则[ ] A.用入射光A照射金属b和c,金属b和c均可发出光电效应现象 B.用入射光A和B照射金属c,金属c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C.用入射光C照射金属a与b,金属a、b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用入射光B和C照射金属a,均可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8.下列关于光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 B.光子的能量由光强决定,光强大,每份光子的能量一定大 C.光子的能量由光频率决定,其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量子力学 题目: 专题理解:波粒二象性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 工程技术学院 2016 年 1 月

专题理解:波粒二象性 前言: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有时会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较不显著),有时又会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较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或粒子的性质。这种量子行为称为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但从经典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微粒”和“波”是相互排斥的概念,或者说“波”与“微粒”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存在。一个东西要么是波,要么是微粒,即“非此即彼”。那么究竟自由理解波粒二象性呢?通过对量子力学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做了以下整理与总结。 一、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发展简述 较为完全的光理论最早是由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展成型,他提出了一种光波动说。稍后,艾萨克·牛顿提出了光微粒说。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争论从未平息。十九世纪早期,托马斯·杨完成的双缝实验确切地证实了光的波动性质。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光波动说开始主导科学思潮,因为它能够说明偏振现象的机制,这是光微粒说所不能够的。同世纪后期,詹姆斯·麦克斯韦将电磁学的理论加以整合,提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应用电磁波方程计算获得的电磁波波速等于做实验测量到的光波速度。麦克斯韦于是猜测光波就是电磁波。1888年,海因里希·赫兹做实验发射并接收到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证实麦克斯韦的猜测正确无误。从这时,光波动说开始被广泛认可。 为了产生光电效应,光频率必须超过金属物质的特征频率,称为其“极限频率”。根据光波动说,光波的辐照度或波幅对应于所携带的能量,因而辐照度很强烈的光束一定能提供更多能量将电子逐出。然而事实与经典理论预期恰巧相反。1905年,爱因斯坦对于光电效应给出解释。他将光束描述为一群离散的量子,现称为光子,而不是连续性波动。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爱因斯坦推论,组成光束的每一个光子所拥有的能量等于频率乘以一个常数,即普朗克常数,他提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916年,美国物理学者罗伯特·密立根做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电效应的理论。物理学者被迫承认,除了波动性质以外,光也具有粒子性质。 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一个“物质波”假说,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和质子、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他把光子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式p=h/λ推广到一切微观粒子上,指出:具有质量m 和速度v 的运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h 跟粒子动量mv 的比,即λ= h/(mv)。这个关系式后来就叫做德布罗意公式。根据德布罗意假说,电子是应该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1927年,克林顿·戴维森与雷斯特·革末设计与完成的戴维森-革末实验成功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 2015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成功拍摄出光同时表现波粒二象性的照片。

3.20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作业)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对点练] 1.(2016·山西太原质检)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截止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越小 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 越多 2.(2019·南宁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与黑体的温度无关 B.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C.用频率一定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发出的光电子数越多 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3.(2019·大庆检测)关于光电效应及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光的波长越大,能量越大 C.紫外线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锌板带负电 D.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金属的逸出功无关 4. (2016·甘肃兰州质检)(多选)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M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N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 A.N光的频率一定大于M光的频率 B.M光的频率一定大于N光的频率 C.用M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b D.用M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b流向a

5.(多选)(2019·日照模拟)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E、ν0为已知量。由图线信息可知() A.逸出功W0=E B.图象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的倒数 C.图中E与ν0的值与入射光的强度、频率均无关 D.若入射光频率为3ν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3E 6.(多选)(2019·郑州模拟)如图甲所示,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相同频率的单色光,分别照射阴极材料为锌和铜的两个不同的光电管,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图乙为其中一个光电管的遏止电压U c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函数关系图象。对于这两个光电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 A.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U c不同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 C.因为光强不确定,所以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可能相同,饱和光电流也可能相同 D.两个光电管的U c-ν图象的斜率可能不同 7.(2016·山东青岛模拟)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互相矛盾和对立的 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 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只具有粒子性 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8.(2016·河北秦皇岛模拟)(多选)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2021年人教版高中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 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 .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 .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 .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关于物质波,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是运动着的物体,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有相应的波与之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 .只有运动着的微观粒子才有物质波,对于宏观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没有相对应的物质波 C .由于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无法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 D .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体上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是正确的 3.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 .逸出功与ν有关 B .E km 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 .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 .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4.如图甲所示为研究某金属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图乙为采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c U 与入射光频率v 的关系图,图中频率1v 、2v ,遏制电压1C U 、2C U 及电子的电荷量e 均为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普朗克常量()2121C C e U U h v v -= - B .普朗克常量()2121 C C e U U h v v += - C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2112 021C C C C U v U v v U U += - D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1221 021 C C C C U v U v v U U += - 5.如图甲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中入射光的频率、强弱与光电子发射情况的实验电路.阴极K 受到光照时可以发射光电子,电源正负极可以对调.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规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B .在光的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C .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光电管,不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不变 D .蓝光的遏止电压大于黄光的遏止电压是因为蓝光强度大于黄光强度 6.用某单色光照射金属表面,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飞出.若改变照射光的频率或改变照射光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仅减小频率,可能不再有光电子飞出 B .若仅增大频率,光电子数目会随之增加 C .若仅减小强度,光电子飞出的时间可能会变短 D .若仅减小强度,则不再有光电子飞出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和认识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与认识 摘要:光的波粒二象性被发现之后,德布罗意由此得到启发,大胆地把这二象性推广 到物质客体上去,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论。本文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波粒二象性发展的简单梳理,阐述了目前自己对其的理解与认识。 引言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两者都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 本认识并对20世纪的科学技术、生产实践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相对论以相对时空观取代源于常识的绝对空观, 量子力学则用以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为基础的 概率来描述物质粒子的行为, 使物质粒子的行为具有了神秘的不确定性。经过课本 上的知识的学习,我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总结与思考。 1.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这个问题涉及对光的本性的不同认识。1672年,牛顿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了一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的论文。他认为光是由许多机械微粒组成的,提出了光的微粒说。19世纪托马斯·扬和其他一些人决定性的证明了, 光的粒子理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光更应该是一种波。关于波,我们熟悉的一种特性是,干涉。托马斯·扬利用他的著名的双缝实验装置制造出两个光波源, 并观察到光也 有类似的干涉图案。这样,在19世纪下半叶,光的波动说占了统治地位。 但是,没有过多久,19世纪末进行的一些实验,发现了一些新的实验现象,不能用光 的波动理论解释。这些实验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而爱因斯坦在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基础上提出的光量子假说,对光电效应成功地解释,又复兴了以前的光的粒子论。但这一次并没有否定波动说, 而是由此得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 结论。 2.物质波 1923 年, 德布罗意在光有波粒二象性的启示下, 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 假说。德布罗意认为, 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伴随着一种波动, 而且不可能将物体的运动和波的传播分开, 这种波称为相位波。存在相位波是物体的能量和动量同时满足 量子条件和相对论关系的必然结果。后来薛定愕解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时称为,物 质波,。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是在没有得到任何已知事实支持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所 以还只能是一种假说。1 927 年初, 戴维孙和革末通过电子束在镍单晶体表面上散射的实验,观察到了和X射线衍射类似的电子衍射图像,首先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的正确性。同年G. P. 汤姆逊用多晶体薄膜做电子衍射实验,也观察到了和X射线衍射类似的电子衍射图像,实验观测和由德布罗意理论得到的结果非常一致, 这充分证明 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再一次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了德布罗意理论是正确的。 以后, 人们通过实验又观察到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实验证明了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 不仅使人们认识到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 而且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